登陆注册
20606600000007

第7章 生态文化

工业文明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但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承担保护自然的义务和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这种重视人和自然关系、重视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价值取向即生态文化。广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凡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就是生态文化。狭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一种伦理道德、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行为准则,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是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一节 湿地文化

一、湿地及湿地文化

1.湿地

“湿地”这个词最早是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清查和编目时使用的。1971年2月,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6个国家在伊朗小镇拉姆萨尔签署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即《国际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这是世界通用的湿地概念。1982年《国际湿地公约》又进行了补充,湿地还包括临近湿地的河滨和海岸地区,包括岛屿或湿地范围内低潮超过6米的海域。这个补充把原定义湿地周边的土地和湿地内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都归为湿地范围,使湿地内涵更加丰富,范围更为宽广。1992年,我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正式沿用了这个定义。在这一概念界定下,中国湿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许多湿地分布,主要类型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包括稻田、大中型水库、渠道、塘堰、精养鱼池等。在沼泽湿地中,中国有六个代表: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若尔盖;处于新疆天山中部库尔勒的巴音布鲁克;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冲积的三江平原;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黑龙江扎龙;而处于大辽河、辽河、大凌河口的辽河三角洲湿地(即盘锦湿地)荣列中国六大最美湿地之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湿地文化

湿地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湿地、利用湿地、改造湿地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实地相关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特性:

(1)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湿地生态平衡的前提。如盘锦湿地中繁衍生息着1100余种物种,由此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湿地文化。从表现形式看,湿地文化通常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种形态。物质文化是指源于湿地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如水车、水井、船舶等生产生活用具、水产养殖工具、农作物耕作工具和设施、动植物保护设施等。精神文化是指在物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取向、观念等意识形态文化,如有关湿地的神话传说(蟹桥渡唐王等)、湿地文学艺术、水产养殖和农作物耕作技术、动植物保护措施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文化节日(湿地文化节、河蟹文化节、稻交会)等。湿地文化是人类与湿地共生共荣的产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2)包容性。具有多样性的湿地文化必然存在着独特性和差异性。丰富多彩的湿地文化相互交融、包容,相互补充、借鉴,交相辉映,使湿地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

(3)功能性。湿地具有很多独特的功能与效益,有“地球之肾”“生命之源”“天然水库”之称,为人类提供淡水、粮食、肉类、鱼类、药材、能源、调节气候、固碳放氧、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因此,湿地文化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生态服务功能和公共价值。

3.盘锦湿地

盘锦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依河傍海,拥有118公里海岸线,大、小河流21条。辽河、大辽河、大凌河三条大河在此入海,滨海湿地面积达3149平方公里,占整个城市总面积的80%。

“蔚蓝的大海,为斑海豹产仔铺好温柔的产床;嫣红的翅碱蓬,为黑嘴鸥的婚礼铺展开红色的地毯;浩瀚的芦苇荡,为东亚到澳大利亚水禽的迁徙提供了绿色中转站。滨海、河流、沼泽,千姿百态的水,复合到一起,只为证明,人与自然和谐。在这里,自然的三元色找到了天然的调色板。”这如诗如画、如幻如梦的颁奖词,让人心为之摧,魂为之夺。

盘锦就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其奇特、绚丽的色彩来自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原生态湿地。数万年前,从燕山山脉滔滔而下的辽河水,越过沙漠,越过草原,挟带着肥沃的黑土滚滚而来,冲积成了著名的辽河平原,渤海湾畔,多水无山,连片的湿地孕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芦苇荡,犹如一块巨大的碧玉镶嵌在渤海湾上,这里是世界上保护最为完好的湿地。辽河三角洲湿地范畴,应是西起小凌河口,向北经沟帮子,转向东南,经海城西四乡,向南止于营口的大清河口。从这个范围看,盘锦整个城市都在其中,都是湿地,这是广义划分。狭义的盘锦湿地,是指西起大凌河口的南八千、欢喜岭,向北至东郭、羊圈子,转向东面的赵圈河、王家、二界沟老坨子,南至蛤蜊岗南部的滩地和水域。它处于淡水生态系统与海水生态系统的交汇处,具有很高的边缘生态效应,不仅生物生产力高,还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调节效应。

盘锦湿地属于海岸湿地和内陆三角洲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包括芦苇沼泽、滩涂、浅海海域、河流、水库和水稻田6种湿地生态类型。其中,天然湿地16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0.8%;人工湿地15.5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9.2%。盘锦湿地拥有世界上植被类型保护完好的最大芦苇沼泽地,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滨海湿地,是继尼罗河退化后我们这个星球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好的湿地,被称为“世界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是名副其实的“湿地之都”。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芦苇荡,有天下奇观——红海滩。绿苇红滩中繁衍生息着1100多种物种,栖息着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鸟类多达260多种数十万只,有“鹤乡”和“黑嘴鸥之乡”的美誉。大自然的恩赐铸就了盘锦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湿地文化。作为盘锦湿地的核心——盘锦双台子河口(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湿地面积8万公顷,占盘锦自然湿地面积的50%,1985年被列为市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升为省级,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6年被纳入“东亚及澳大利亚涉禽迁徙航道保护区网络”和“东北亚鹤类网络”。2004年12月,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10月23日,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特聘专家埃瑞克在央视《倾国倾城》节目中这样评价道:“盘锦,中国湿地之都。这里,河海相融,水天洁净。百万亩芦苇荡中,鸟类与抽油机为伴,红海滩与丹顶鹤相映,现代文明与原生文明共生。这是一座因油而兴、以米著名的生态新城,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产地;这是一座景观独特,宜居、宜游、宜商的城市,一座充盈着活力和希望的年轻城市。”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13年《美丽中国·湿地行》推选10个“魅力湿地”大型公益活动中,盘锦湿地从全国50个候选湿地中脱颖而出,2013年11月,盘锦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居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首。

二、世界最大芦苇荡

在辽河、大辽河、大凌河入海口的两岸,千百年来,海退河淤河道延伸,形成了大片的盐碱滩涂,自然形成了连片的苇田湿地。特别是辽河入海口处(盘锦西部)的大苇荡彻地连天,浩瀚无边。盘锦苇田主要分布在大辽河口至大凌河口海岸线以北的辽滨(现辽东湾新区)、赵圈河、羊圈子、东郭4个苇场和新生农场(现鼎翔集团)。目前,盘锦芦苇湿地总面积123万亩,年产芦苇50余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芦苇荡。

1.苇业历史

(1)盘锦芦苇荡形成。古时,这里是“盘锦湾”。沧海桑田,海退河淤,面积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低到高,形成了河沟交错、一望无际的退海沼泽滩涂。起初,涨潮漫滩一片水,落潮滩出一片泥,白花花的盐碱滩。随着海水不断下退,土壤慢慢自然淡化,开始有翅碱蓬、刚草、柽柳等植被逐渐生长。随着土壤的不断淡化,又渐渐生长出不连片的一处处、一块块苇丛。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右,沿河下滩繁衍到上滩,由小面积一小片一小片的苇田逐渐地蔓延成大面积的大苇塘。至民国初年,已经形成了绿油油、密麻麻、人走不进去、麻雀飞不进的一望无际的浩瀚苇海,举世闻名的盘锦芦苇荡就这样形成了。

史料记载,清中晚期时,相继有“闯关东”的山东、河北等地的人在这片黄摊上开垦荒地、扑鱼晒盐、围猎。在辽滨先后有王进臣、王中西、傅家、洪维成、张国勋5户渔民落户占荒(后称“五大票”)。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芦苇不用亲耕,一年一收,是一种天然资源财富。于是远近士绅地主纷纷向政府申请,跑马占荒报领地照,谋取苇田。至20世纪30年代,盘山县城李少白、吴佐臣;田庄台镇马文扬;辽滨(营口河北)五大家等,都拥有大量苇塘,并以此经营、谋利。

(2)日本侵略者对盘锦芦苇资源掠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后,对盘锦芦苇资源进行大肆掠夺。1935年,日本钟渊纺绩株式会社社长津田信吾在伪满洲国视察时,在飞机上看到盘锦一带有大片苇田,便产生了用芦苇代替木材造纸的设想,并设立了康德公司,社址在奉天市太和区琴平町8号(均为当时地名,下同)。1936年9月,在营口北三家子(即营口市振兴区昌庆街213号)买地建厂,定名为康德公司营口工场,后改为钟渊制纸株式会社营口工场。1936年12月4日动工,1938年5月正式开工生产。1944年10月,又改为满洲制纸株式会社营口工厂。8年间,强占盘山、锦县(今凌海市)、海城、营口一带大片苇田(48万亩)作为原料基地。钟渊纺绩株式会社得手后,王子证券株式会社和大阪商业株式会社也垂涎欲滴。经勘测,1939年他们在锦县彰良村三合屯(金城堡)建立锦州制浆株式会社,厂名为锦州巴尔布株式会社锦州工场(今金城造纸厂)。1942年2月11日开工生产,造纸能力居东北第一,所产纸浆运往日本进行再精细加工。1945年初,改名为锦州纸浆株式会社关家工场,以东郭苇田为其原料基地,强占苇塘22万亩。

日本侵略者疯狂豪夺盘锦芦苇资源90万吨。同时,他们每年动用奉天全省劳工,以县划片,以人定额,“人进苇塘,驴进磨坊”,多少劳工饥寒交迫累病冻死在这片大苇荡里,苇塘深处年年留累累白骨。

(3)盘锦苇场成立。抗战胜利后,苇塘和造纸厂由国民政府辽宁纸浆有限公司接管。东北解放后,1948年12月,成立东北企业管理局,接收了盘锦苇田,成立营口造纸厂盘山苇田办事处,管理境内苇田。办公地址在盘山镇原大地主阚老勺大院,组织筹划了1948年冬至1949年春的芦苇收割等工作。1950年春,办事处分别成立了东郭、七水井子、万金滩、雇家塘4个分处。同年撤销企管局,成立工业部东北轻业管理工局,并着手成立“盘锦苇场”,主要负责营口、金城两个造纸厂的原料供应,并接收营口、锦县(今凌海市)、丹东等地苇田。1950年10月,在原营口造纸厂盘山办事处基础上,国营盘锦苇场在盘山县正式成立。第一任场长由营口造纸厂厂长王良才兼任,副场长秦德金,总支书记张广渠。从此,“盘锦”这个名字便镌刻在中国历史的浩卷中。

(4)盘锦苇场变迁。1952年11月,轻工局决定将国营东北第八造纸厂(今丹东造纸厂)所辖安东(后丹东)苇场,包括6667公顷苇田连同人员、物资、设备一并划给盘锦苇场统一管理。盘锦苇场下设四个分场:第一分场,驻地盘山县七水井子屯;第二分场,驻地锦县东郭;第三分场,驻地营口市区,后迁辽滨;第四分场,驻地安东县;地权分属盘山、锦县、安东三县。1953年,根据东北经济计划委员会对盘锦苇场统一管理的意见和辽东省人民政府将部分营口地区苇塘移交东北轻工局管理的命令,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撤销原盘锦苇场第四分场,人财物地划归安东市成立安东苇场;盘山、营口、锦县管理的苇塘划给盘锦苇场,根据需要新成立第四分场,驻地欢喜岭;第五分场,驻地顾家塘。当时,盘锦苇场苇田152万亩。

1954年,东北大行政区撤销,盘锦苇场改由国家轻工业部造纸局领导。1955年,轻工业部认为苇田生产属农业范畴,经与农业部协商,将盘锦苇场移交给农业部,又转给农垦部,后下放给辽宁省农业厅。1956年,辽宁省农业厅将盘锦苇场与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合并;11月,将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改为盘锦农垦局,统管农场和苇场,直属农垦部。盘锦苇场下设:东郭苇场(七水井子分场与东郭分场合并);辽滨苇场(原辽滨分场);欢喜岭苇场(原欢喜岭分场)。顾家塘分场撤销。苇田分别划归大洼、新兴、荣兴等农场管理。原东郭分场部分苇塘地权单位盘山县第三区(羊圈子)划给锦县(今凌海市)管辖。苇田地权分属盘、锦两县。至此,作为集群总场——盘锦苇场不复存在。

1958年3月,农垦部将盘锦农垦局下放到盘山县管理,苇场也一并划给盘山县;10月,农垦局改制为盘山县红旗人民公社。东郭苇场、欢喜岭苇场和锦县光辉乡改为盘山县红旗人民公社东郭作业区,辽滨苇场改为盘山县红旗人民公社辽滨作业区。1959年3月,恢复盘锦农垦局,并将锦县东风人民公社沈山铁路以南10个农业大队(原盘山县羊圈子辖区,1956年10月划归锦县),右卫人民公社的三义、安屯、老窝、岳段、欢喜岭、潘屯、龙王,枣坨子人民公社的晏屯、郭屯、郑屯、丰屯、富乐、东郭、魏屯等大队划给东郭苇场;撤销欢喜岭苇场,并入东郭苇场。1961年4月,成立营口市盘锦区;东郭苇场地权管辖划归锦县。1962年,为解决芦苇收割运输问题,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盘锦农垦局管理的东郭苇场苇田划分给各市、县经营。属盘山县的划给盘山县,成立盘山苇场;属锦县的划给锦县,为管理方便,除保留东郭苇场外,锦县又新组建了羊圈子苇场和欢喜岭苇场;辽滨苇场仍属农垦局;为了有效开发和管理苇业资源,成立赵圈河苇场,将新兴、清水农场管理的苇田移交给赵圈河苇场。

为了加强对苇田资源和芦苇生产管理,1964年7月18日,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盘锦的苇场划归省轻工业厅领导。8月20日,辽宁省造纸芦苇公司成立,将东郭苇场、羊圈子苇场、盘山苇场上收;欢喜岭苇场撤销,部分农业队划归锦县,苇田划给东郭苇场;盘山苇场绕阳河以东4700公顷苇田交由盘山新生劳改总队代管;赵圈河、辽滨苇场仍由盘锦农垦局领导。1965年8月,省造纸芦苇公司决定,将东郭苇场所属刘三管理区和羊圈子苇场所属马帐房管理区,划为盘山苇场;盘山苇场所属八道沟管理区划给东郭苇场。1965年末,省轻工厅决定将盘山苇场合并到羊圈子苇场。

1966年2月14日,盘锦垦区成立。1968年6月,国务院决定撤销第一轻工业部造纸芦苇公司,将其所属东郭、羊圈子苇场划给辽宁省管理。1969年1月,辽宁省又将东郭、羊圈子苇场下放给盘锦垦区。1970年7月25日,盘锦垦区改为盘锦地区。1973年,盘锦地区成立芦苇局,统一管理东郭苇场、羊圈子苇场、赵圈河苇场、辽滨苇场、新生农场苇田大队的芦苇资源和芦苇生产;苇场的行政事务由所在区管理,即东郭、羊圈子、新生归盘山区,辽滨、赵圈河归大洼区。

1975年12月,盘锦地区与营口市合并,就芦苇管理体制问题,营口市先后多次向省委行文(营革发〔1977〕44号、45号、85号文件),要求“改变隶属关系,实行三权上收”。1981年初,根据辽政发〔1980〕375号文件,东郭、羊圈子两大苇场上收辽宁省造纸芦苇工业公司管理,主管部门为省第一轻工业厅,改名为辽宁省东郭苇场和辽宁省羊圈子苇场,行政事务由盘山县管理;赵圈河、辽滨苇场和新生农场苇田大队隶属关系不变。

1984年9月3日,盘锦市成立。为了推动国营农场经济体制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促进政企分开,确立国营农场市场主体地位,1984年秋,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在东郭、羊圈子两大苇场分别设立盘山县东郭镇、羊圈子镇。后来,大洼县赵圈河苇场、辽滨苇场分别设立辽滨乡、赵圈河乡;兴隆台区新生农场设立新生街道办事处。2002年,省政府决定将辽宁省东郭、羊圈子苇场和省芦苇科研所、机械化施工处划归盘锦市,更名为盘锦市东郭、羊圈子苇场和盘锦市芦苇机械化施工处,保留省芦苇科研所牌子,加挂盘锦市芦苇科研所和盘锦市湿地研究所牌子。

2003年7月13日,辽滨经济开发区成立,辽滨苇场列入其内;2012年4月,辽滨沿海经济区更名为辽东湾新区,辽滨苇场归入辽东湾新区。2009年4月,盘锦红海滩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成立,赵圈河苇场列入盘锦红海滩旅游度假区。2010年9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成立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东郭、羊圈子苇场纳入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盘锦现有苇田总面积123万亩,总产量5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连片苇田。

2.苇编史话

芦苇在长期的生长演化过程中被人们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盘锦苇编是勤劳智慧的盘锦人民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芦苇文化。盘锦苇编有350余年的历史,它是人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靠水吃水,靠苇吃苇”,用辛劳的双手创造出的一种手工技艺,并成为当时辽河、大辽河沿岸人民生活的支柱产业。20世纪90年代之前,盘锦苇编业很兴旺,曾远销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等地。随着社会变迁,盘锦苇编已经成为历史。

清顺治十年(1653年),清政府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则例》,鼓励关内向东北移民。一批批山东、河北等地的移民陆续来到本境,占据塘片,开荒种地。当时,有刘姓兄弟二人迁至今西安镇小亮沟村。兄弟二人携带家眷,垦荒占田、占塘片,用芦苇泥巴搭起窝棚,刘姓兄弟心灵手巧,试着用芦苇编成片片,铺在火炕上,这就是最早的炕席,也是苇编的最早雏形。兄弟二人开动脑筋,试着编织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如鸡蛋篓子、酱缸盖等。至此,以刘氏为代表的下辽河苇编逐步发展起来,并世代相传。辽河、大辽河沿岸芦苇资源丰厚,当地家家户户、男男女女95%以上的人都在从事苇编业,并形成了以苇编制品为龙头的产业链。到民国初期,境内苇编已驰名东北,远销关内外。据史料载,民国时期盘山(当时今大洼地区归盘山管辖)每年可编织苇席2000多万片、苇茓1200余万条。当时有“棒打獐子瓢舀鱼,螃蟹爬到饭锅里,家家户户编苇席”之说。苇编多种多样,各有用途。如编织苇席铺炕,编织茓子做粮囤,打帘子保护粮仓,编笆、打苫子盖房子、搭棚子、苫货物等。人们还编织门帘、窗帘、草帽、草鞋、鱼篓、蟹笼、缸盖、锅盖、蛋篓、米篓、提篮、坐垫等各种生活用品,在盘锦人的生活里越来越不能缺少苇编制品了。

编织苇席是一项技术活,即可粗编,也可精编。但能否编织出精美的苇席来,编织人的技术是关键。一般编织者只能编织出平纹或单纹、双纹、人字纹、三角纹、方块纹、十字纹等。一个好的编织工可以把苇席织出花来,成为一种艺术品。技术精湛的可编织出汉字,如“共产党万岁”、“社会主义好”等;技术高超者可编织出五角星等各种图案,不仅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还能卖上好价钱。苇席有八尺席、丈席、丈一席和丈二席,这些基本上都不是自己用,而是用来外卖换钱。当地人编织苇席慢者2天可编织出1领席,快者1天能编织出丈二大席2~3领来。盘锦苇编制品具有耐磨、易擦洗、防腐、抗折叠等特点。

苇编技艺最出名当属大洼县西安镇小亮沟。小亮沟是盘锦苇编的发源地,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经过世代传承,创造了小亮沟苇编技艺。这是一项古老淳朴、原生态文化遗产,已被列为盘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苇草编织制品作为生活用品的功能已经消失殆尽,现在的苇草编织品大多数都是艺术品或装饰品。但苇编工序烦琐又是纯手工技艺,市场需求少,挣钱少,所以,掌握和精通苇编技艺的人已是寥寥无几。小亮沟苇编技艺后继乏人,陷入窘境。为了传承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小亮沟成立了苇草编织合作社,积极培养传承人,开发出7大系列100余种精美苇草编织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近些年,盘锦芦苇编织技艺有了新的拓展——盘锦苇艺芦苇画,使芦苇编织品由普通的生产生活用品变成了精美雅致的工艺品和装饰品,成为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艺术品。芦苇画以芦苇的叶、秆、花穗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处理,具有耐久、防潮、防蛀、不变形、不褪色和无污染的特点,可长期保存。苇艺芦苇画是盘锦民间传统手工艺与绘画艺术及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主题和内容多以具有浓郁地域特色风情的丹顶鹤、黑嘴鸥、芦苇荡等为主,兼具各种山水风光、花草植物、动物、人物、卡通等12大类130系列l000多个品种,惟妙惟肖地再现了盘锦地域风光和风土人情。盘锦苇艺芦苇画清新自然,别具一格,精致典雅,美轮美奂,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

3.鸟的天堂

盘锦苇田湿地是典型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在大面积的淡水沼泽、咸水沼泽、沙滩和潮汐间泥滩的沼泽苇塘中遍布着很多小鱼塘,周围是连片的水稻田,相间生长着香蒲、水烛、苔草、苦草等湿地植物,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是各种鸟类,尤其是多种珍稀鸟类理想的栖息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这里是丹顶鹤最南端的繁殖区,也是丹顶鹤最北端的越冬区;这里是世界上黑嘴鸥种群最大的繁殖地;这里是西伯利亚——东南亚水禽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有几百万只迁徙鸟类经停这里或在此栖居繁殖;这里是候鸟的驿站,留鸟的乐园;这里是“百鸟天堂”。在这片世界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里栖息的鸟类有26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二级保护鸟类34种。如丹顶鹤、大天鹅、黑嘴鸥、黑尾塍鹬、白鹭、白鹳、黑鹳、金雕、灰鹤、蓑羽鹤、白额雁、震旦鸦雀、白鹤等。还有随处可见的东方大苇莺、大杜鹃、大雁、家燕、环颈雉、须浮鸥、凤头、鸿雁、豆雁、绿头鸭、赤麻鸭、大斑啄木鸟、黑翅长脚鹬……

每年3~4月,当冬雪消融,便有数百万计的鸟类翻山越海,千里万里地来到盘锦湿地做客定居。有的是迁徙途中在此停歇、休整;有的是在这里生儿育女;有的便在这里永久安家。一路迁徙而来的鸟儿就在这里歇息、嬉逐、争鸣、起舞、求偶、筑巢、繁育后代,上演着一幕幕“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生命乐章。夏天的苇塘,是绿色的海洋,在绿苇与蓝天之间,各种鸟儿飞舞鸣歌,鹤翔鹭飞,鸥燕合鸣,万鸟风情尽展,天籁之音袅绕,一派繁盛祥和。秋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花飘絮,天地氤氲,将要迁徙的鸟儿在湛蓝的天空盘旋、徘徊,早已羽翼丰满的小鸟准备与父母一起远行。一行行雁南飞,一年年又归来,它们离不开这天堂般的大苇荡。冬天,银装素裹之间,鹤舞雪飘,丹顶呈祥,在此越冬的鸟儿信步于雪韵之中,守候着美丽的家园。

近几年,盘锦从湿地观鸟入手,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举办“中国最美湿地观鸟月”活动,以“盘锦,让世界深呼吸!”为主题,以“中国最美湿地,百里观鸟天堂”为主线,吸引着国内外鸟类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来盘锦湿地观鸟。辽河口生态经济区、鸳鸯沟苇海湿地休闲度假区、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都是观鸟的热点景区。观鸟游,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零距离接触自然、拥抱湿地的机会和平台,已经成为盘锦旅游的一个重要品牌。

三、天下奇观红海滩

在盘锦118公里的海岸线上,当大海退潮之后,随着海水的漂移,一片红色的汪洋也渐渐地飘逸出来,犹如一幅灵动的红色飘带,镶嵌在辽河入海口的这片海岸上,形成了天下奇观——红海滩。

1.红海滩

在盘锦的滨海湿地和海岸滩涂上,生长着唯一一种只能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潮间带植物——翅碱蓬。

碱蓬是盐碱地地貌上的指示性植物,在世界许多地方均有分布,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东南沿海及西藏都有不同种群生长。不同的地理、土壤、气候等条件,其生长习性和形态也不同。生长在盘锦的碱蓬是盐碱地碱蓬,学名为翅碱蓬,又名黄须菜,当地民间俗称“皇席菜”“荒碱菜”或“盐碱菜”。藜科碱蓬属,嗜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叶茎肉质,长圆形,密集排列,高不盈尺,杆粗只有几毫米,秋季开花,花形极小,簇生于叶腋,果实包于花被内。它的生命力极强,能在盐碱度15‰的土壤里存活,是一种唯一能够在盐碱度较高的潮间带和陆湾滩涂上生存的草。它的颜色随着土壤中盐碱成分的轻重而变化。在盐分较低时,翅碱蓬是绿色的;当盐分达到6%~10%时,则由绿色变为红色;当盐分达到16%时,它的叶片就发生形态上的变化,由细长变成短粗,呈现肉质化,更像一粒果实。所以,在陆地上,它是葱绿的;随着向海岸、潮间带、沼泽地和滩涂的延伸,它渐渐由绿变成浅红、正红、紫红。在盘锦辽河入海口,由于泥沙的沉积,渤海潮水的涤荡浸泡,形成的是盐碱泥滩,而且这里既是海滩,又是河滩;既有河水,也有海水,非常适合翅碱蓬生长,大面积的翅碱蓬便在这里蔓延开来,织就一片红色海岸。海的涤荡与滩的沉积,是盘锦红海滩得以存在的前提;碱的渗透与盐的浸润,是红海滩得以红似朝霞的条件。越是盐碱多,它生命力越旺盛;浸泡的时间愈长,它的色泽愈红。只要有海的涤荡,碱的渗透,盐的浸润,它就可以在盐碱卤渍里,酿造出一片片火红的生命色泽,把自己的美丽毫无保留地献给人间。被誉为“湿地红宝石”。

每年4月中下旬,翅碱蓬开始钻出泥滩;5月初还是绿色的嫩芽;6~8月长到约一尺高,由于受海水的浸泡,颜色由绿转成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海水浸泡次数越多,其颜色就愈浓重;至9月,红得更为沉静、更为热烈;10~11月变成紫红色。一簇簇,一蓬蓬,一片片,织就这片红色的海滩。有浅红、嫩红、玫红、大红、紫红、棕红,红遍海滩,红出一种宁静之美,雅致之美,瑰丽之美,炫彩之美,燃烧之美,生命之美。深秋时节,更是植株火红,热烈如火,鲜艳欲滴。在秋风的吹拂下,红色的碱蓬草涌起重重的波浪,像火红的绸缎一般铺展开来,远眺海滩一片红色,“红海滩”因此得名。相传红袖和芦生的爱情故事,是红袖的眼泪浸红了翅碱蓬,真是“红到天涯犹未了,人间谁种多情草”。红海滩出现的时间无法考证,人们为温饱而奔波的时候,叫她“红草滩”;需要用她休憩心灵的时候,叫她“红地毯”。无论叫什么,她总是一如既往地燃烧,火,红——就是她生命的形式和内容。

当海潮袭来,狂风刮来,它们相互依偎,相互搀扶;风平浪静,它们又挺直身躯,精神抖擞地与大自然抗争。盘锦的红海滩是活的,始终追赶着海浪的脚步,追随着大海,也就追随着生机与希望。

它的种子随风逐浪,刮到哪里,冲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生芽、开花、结果。在陆地、在滩涂、在沼泽地、在潮间带,到处都闪动着它那多姿多彩、奋力抗争的身影。

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最新研究表明,翅碱蓬不仅能够修复由于石油开发而污染的盐碱地;还能吸收土壤中的盐分,改良土壤,当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芦苇等植物才可以存活生长,它还能消除裸露的盐碱荒滩,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重建盐碱地生态等,是开发和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植物。

它富含脂肪酸亚油酸(70%)、亚麻酸(6%)、氨基酸和胡萝卜素等,具有食用价值,是一种“救命草”。传说,薛仁贵征东时路过辽东湾,当时追兵逼迫,军粮断绝,兵士们饥寒交迫,形势十分危急。只好用碱蓬草充饥,大军才转危为安。后来征东胜利,设宴庆功之时,薛仁贵又想起碱蓬草的功绩,令人采来摆上宴席,并将其冠名为“皇席菜”。在20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时,人们食用碱蓬草的籽、叶和茎,掺着玉米面蒸出红草馍馍,是当时度饥、救命的重要食物。

盘锦红海滩风景区先后被列入辽宁“五十佳景”、“十大自然奇观”,“七大精品旅游”,成为省旅游局向外整体推出的国际旅游线路,并跻身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海滩,不仅成为盘锦市最靓丽的一张名片,更是辽宁乃至全中国和世界罕见的一处独到的湿地旅游资源。盘锦市因势利导,以此为“佳媒”,连续举办了近10届红海滩观赏会、5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活动,打造“湿地之都”城市品牌,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形成了“红海滩经济”,打开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一片新天地,使文化产业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

中央电视台CCTV-4《走遍中国》拍摄和制作了反映盘锦湿地文化的纪录片《红黑交响》,以探索红与黑的关系为线索,讲述了红海滩与黑嘴鸥、黑土地、黑石油的故事,展现了双台河口湿地独特的风光与人文,反映了盘锦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纪录片在2013年8月25日播出。

红海滩是奇绝的,又是质朴美丽的。她本是一种极普通的碱蓬草,但却是唯一一种能够在盐碱土地上、在海水浸泡里生存的草。它的性格、它的品格、它的意志、它的精神不正是勤劳勇敢、敢于开拓创新的盘锦人的真实写照吗?

2.红海滩风景区

景区位于盘锦市大洼县赵圈河镇境内,国家AAAA级景区。属于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区,面积约120万亩。以一望无际的浅海滩涂为背景,以全球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依托,以世界最大的芦苇荡为映衬,以数以千万计的鸟禽为点缀,以现代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栈道、曲桥、码头、庙宇和观景船等为景致,形成了一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旷世奇观,成为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绿色生态旅游景区。景区由红海滩码头、苇海观鹤、月牙湾湿地公园及红海滩度假村四部分组成。

(1)沿“九曲廊桥”看万顷红滩。红海滩码头坐落在辽河三角洲入海口处,是一处建在海岸滩涂上纯木制仿古建筑,也是全国乃至全球唯一一处在泥滩上建设的木结构、木桩基础、承台式仿古建筑群及纯木制旅游景观。“九曲廊桥”如巨龙静卧,祥和傲然地横亘在红色的波峰浪谷之中,全长680米,由519根木桩支撑,自岸边逶迤而行,直延伸至海中。水上木制平台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由1998根木桩在滩地上撑起,舒展地卧在红滩绿波之上,餐厅、游廊、酒吧、茶座错落其间。水上平台一侧建有天后宫妈祖庙,正门上厅的“天后宫”三字行书墨宝,是当代著名文艺家东白先生所题,黑匾烫金,高雅清丽。行走在“九曲廊桥”上如同徜徉在红色的海洋中,红波万顷,鸥鸟翔集;凭栏远眺,海天相接,在红滩、绿苇、鸟翔的律动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临人间仙境;水上平台把酒品蟹,看潮起潮落,赏万顷红滩,“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看苇海间鸟翔鹤舞。这里是一处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和体验自然的好地方。设有湿地博物馆、鸟语林、苇海探险、跑马场、越野卡丁车场、水上浮桥等游览项目。景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二级保护鸟类15种;人工繁殖丹顶鹤的基地。苇海探险可体验探险桥的惊险与妙趣。鸟语林里,有丹顶鹤、黑嘴鸥、鸳鸯、野鸭、大雁、天鹅等20余种300余只鸟类,或飞翔,或漫步,或浮水,或进食,形态各异,旁若无人,正是“近看水有色,人来鸟不惊”。在湿地博物馆可以直观地感受辽河三角洲湿地生物的多样性,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及陆地、水中、潮间带中生长的各种动植物。

(3)月牙湾里扁舟子。月牙湾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潮间地带,美丽而清幽。原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古河道,因其形状酷似月牙,故名“月牙湾”。它静静地立于茫茫苇海之间,被柔柔的水流切割成优雅的弧线。主要有苇海迷宫、水上娱乐、观看根雕展等旅游项目。你可以登船操桨,划入蜿蜒曲折的苇海迷宫,悠闲在波飞浪卷的绿色苇海,聆听百鸟齐鸣的自然乐曲;也可以放开双桨,任一叶扁舟在苇海里恣意漂流,让心躺在月牙湾里,任思绪随心飞扬,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与宁静。

(4)红海滩度假村。由一栋主楼和多栋别墅构成的仿古木制建筑群,集餐饮、住宿、温泉洗浴、商务会议、休闲度假于一体,设有影视系统、电脑触摸屏等,为游人提供全方位服务。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的人工湖,如西湖般温婉、雅静、秀美。

(5)红海滩邮票“走红”全国。2013年5月19日上午10点,《美丽中国——盘锦红海滩》邮票首发式暨“中国旅游日”活动启动仪式在辽河美术馆隆重举行。这是盘锦市有史以来发行的第一张邮票。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战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5月19日首次发行《美丽中国》系列邮票,一套六枚,展现我国具有标志性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盘锦红海滩是辽宁省唯一入选题材。从此,盘锦有了一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片。邮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师马立航、姜伟杰设计,选自盘锦日报首席记者、盘锦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杰创作的摄影作品,面值1.20元。邮票画面整体以红海滩景观为主,将红海滩的神韵浓缩于方寸之中。为配合邮票发行,盘锦还特别邀请邮票设计家王虎鸣设计制作《中国梦之美丽盘锦》邮票宣传册系列纪念邮品。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被誉为浓缩的“百科全书”。《美丽中国——盘锦红海滩》邮票的发行,提升了盘锦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

红滩婀娜浸染万里碧波,苇海曼妙炫转千重稻浪。2013年8月11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开通。这条风景廊道南起辽东湾新区二界沟混江沟大桥,北至盘锦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接官厅大桥与旅游路接口,全长18公里,路面宽18.5米,滨海公路及其沿线1公里区域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这是一条专为游客观赏红海滩、芦苇荡而修建的景观公路。

(1)苇海碧波烘托的红色海岸。从二界沟混江沟大桥至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接官厅大桥,这是一条中国最美的风景廊道,红绿相济,诠释着生命的色彩。一侧是红艳娇美、风情旖旎、神奇壮观的红色海岸,绵延18公里连海向天。18公里红毯铺就,18公里红色海滩,18公里壮丽的红海。一侧是一望无际的、婀娜多姿、壮美浩荡的绿色海洋,7000多亩大苇荡铺向天边。18公里的万顷芦洲,18公里碧波荡漾,18公里浩瀚的绿海。红色海岸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夏时节,红绿相济;秋冬时节,金红相映。蓝色的海洋,绿色的苇荡,金色的稻田,黑色的石油,青色的河蟹,白色的鸥鸟,绘就了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最瑰丽炫美的画卷。

(2)红色海岸边的生态休闲廊道。在红“绸”绿“丝”之间,栖息着丹顶鹤、黑嘴鸥、白鹳、黑鹳等国家珍稀水禽和数十万计的鸟类及多种野生动物,构成了一条生态风景廊道,也是最精彩的休闲廊道。其空间布局是:“一廊五区”。“一廊”是风景线,也是连接各景点的交通线;“五区”分别是动感海岸区、田园乐土区、海洋牧场、爱情红海区、燃情岁月区,以休闲运动、休闲农业、休闲渔业、爱情婚庆、石油观光为主题,打造一个充满生态休闲情致的主题旅游区,全面推进盘锦旅游产业发展。2013年9月13日,以“美丽盘锦——中国最美湿地”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在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拉开序幕,向世人展示了最美湿地的独特魅力。

(3)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传递圣火与梦想。2013年8月20日,第十二届全运会火炬来到第八站盘锦。上午9时,盘锦站火炬传递正式开始。市委书记孙国相点燃盘锦站第1支火炬,将其交给第1棒火炬手周恩义,拉开了盘锦站火炬传递的帷幕。盘锦站火炬传递有来自各行业的模范典型、基层工作者及知名体育人士等83位火炬手参与。第22棒火炬手、辽宁男篮主力队员廉明:“盘锦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十二运要在辽宁举行,我可以在‘主场’传递火炬,感到非常激动。我会踏实打好每一场比赛,力争在全运会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第63棒火炬手姚建军曾代表国家出征2012年伦敦残奥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火炬,感到非常激动。我希望通过全运圣火,为广大残疾朋友传递生活的希望,希望他们突破心理障碍,相信自己!”83位火炬手沿着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横跨部分红海滩,传递着圣火与梦想。

四、湿地温泉

盘锦不仅是世界重要湿地和中国最美湿地,闻名遐迩的“湿地之都”,还是湿地温泉资源禀赋优良的滨海城市。

1.丰富的地下温泉资源

盘锦拥有丰富的地热和温泉资源,主要蕴藏在馆陶组及下第三系、前第三系潜山储热层中,为中型地热田。据初步探查,地下1000米以下具有可观的温泉储量,总量超过100亿立方米,可持续开采50年以上,单井出水量为1500~2000立方米/日。盘锦已开采出的优质温泉资源,距地表约1800米,水质优良,含氯化钠、氧化钙及氯化氟等多种有益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具有承压高、径流滞缓、循环周期长、水头埋深大、水质优、水温较高等特点,平均水温为45℃。盘锦湿地温泉乃是亚洲最好的低温温泉之一。

盘锦市可资利用的上第三系地热温泉资源,在盘山、大洼、兴隆台、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和红海滩旅游度假区等六大区域内,温泉水区面积达450平方公里。

2.独特的温泉水质

盘锦地下温泉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锶、硫、钠、钾、硅、氡等20余种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素有人体“清垢器”之称。其中,硅元素,能软化皮肤角质、防衰老、使皮肤光滑,具有古人常说“温泉水滑洗凝脂”之功效。同时,具有松弛神经、缓解压力、排除毒素、增强体质的疗效,对缓解和疗养现代都市人“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效果。温泉水中的锶、氡、锂等元素也对人体的多种疾病有良好的疗养功效。如氡元素能有效治疗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便秘、胃痉挛、胆结石、慢性支气管炎、痛风、神经衰弱、失眠、各种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荨麻疹、冻疮等病症,对心律和血压的调节也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氡”还有减肥的效果。温泉中的一些离子,如钾、钙能增强心脏血管功能,调节神经细胞和内分泌(荷尔蒙)腺活动;此外,镁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的功效,钠对肌肉收缩有重要作用;碘、镁还有一定降压作用。同时,温泉浴能够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健和延年益寿作用。

3.湿地温泉资源开发

盘锦市站在更高的平台上,重新审视温泉产业发展方向。2010年,高标准编制了《温泉建设总体规划》,突出“湿地温泉,生态温泉,人文温泉”特色,建设湿地温泉新城,构造温泉休闲产业聚集区,着力打造以温泉休闲为基础、以会议度假酒店为重点、以休闲养生地产为核心的温泉休闲综合体,建设六大核心功能板块:一、温泉休闲中心;二、会议度假酒店;三、休闲商业街区;四、运动游乐项目;五、温泉养生地产;六、温泉农业区。着力推进一个温泉旅游度假区——大洼温泉旅游度假区,两个温泉旅游小镇——田家温泉旅游小镇和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温泉小镇,打造北方最具吸引力的温泉度假中心,把盘锦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原生态和现代化休闲度假完美结合的大型湿地温泉旅游度假综合体,国内外知名的湿地休闲之都。

五、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

在盘锦市西郊太平河畔,有一处美丽的湿地——盘锦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这里河流纵横、林木葱茏、万鸟翔集、风光旖旎,浩瀚的苇海,漫滩的螃蟹,清澈的河水,茂密的林带,翱翔的鹭鸟,独特的生态资源,似一块温软、细腻的翡翠,镶嵌在盘锦湿地上。

盘锦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隶属于盘锦鼎翔集团。前身是盘锦新生农场,始建于1952年。这里本是退海之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芦苇丛生,蓬蒿遍地,荒无人烟,自然条件恶劣。鼎翔人硬是在“出门大苇塘,进院破土房,蚊虻扑面来,喝水半泥浆”的艰苦条件下,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开垦这块蛮荒之地,把芦苇、杂草丛生的涝洼塘、盐碱滩,改造成为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1985年的特大洪水使太平河堤坝损毁严重。鼎翔人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对太平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恢复性建设,栽种各种树木加固堤岸,在太平河两侧退耕近千亩植树造林,使林带的宽度达到100多米。“绿茵工程”使鼎翔集团森林覆盖率居盘锦市之首,营造出了太平河风光带、鸟乐园、苇海蟹滩等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为野生动物、禽鸟提供了自然的生存空间。在鼎翔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没着各种野生动植物。其中,木本植物40个科,166种;浮游植物4个门,104种;哺乳动物21种;鸟类46个科,236种;鱼类57个科,124种;还有众多的纲、目、科的昆虫和爬虫类。苇荡、林地、河流、滩涂、沼泽、稻田构成了典型的北国滨海河川湿地自然景观,被誉为北方小九寨。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由太平河风光带、苇海蟹滩、鸟乐园3个景区组成,开发了苇海荡舟、滩涂钓蟹、湿地观鸟、果蔬采摘等特色旅游项目。

1.太平河风光带景区

5000米的太平河风光带,宛如一条翠绿的飘带,滑软、优雅而灵动地飘舞在盘锦大地。

太平河是伪满时期日本人压迫中国劳工挖掘的一条人工河流,全长41.6公里,流域面积177.5平方公里。北起盘山县得胜镇,南入辽河,流经鼎翔集团境内10余华里。太平河风光带是太平河流经鼎翔境内天然形成的两岸林带。走进太平河风光带,迎面看到的是一个球形的雕塑,一双“大手”拖着整个“地球”,雕塑的基座上镌刻着“家园”二字,深刻的寓意不言而明。太平河风光带的美,在水,更在景。茂密的丛林中时隐时现着龟、蟹、蟒、鹤的雕塑;亭台水榭点缀在万绿丛中;游弋的鱼儿、自由的飞鸟、行云流水浑然一体。水光潋滟、绿林萦深、奇树虬枝、静谧幽深之中,看野鸭、非洲雁戏水,孔雀穿飞于绿荫,鸵鸟欢歌于草地,野兔豹猫时奔、时卧、时隐、时现,孔雀开屏,放生台放生,太平寺顶礼膜拜;听千鸟唱和、飞鸣……还可以乘船畅游太平河,船行水中,波光云影水天一色,两岸一片青葱,苇曳飒飒,碧浪起伏,疏影横斜,鱼欢鸟跃,清风徐来,心旷神怡……极目远眺,满目葱郁之中,两道彩虹落入水中。一道江渚桥,一道鸿影桥。江渚桥,取名于桥墩南面的一座小岛——江渚岛。江渚桥原是辽河油田的一条输油管线,为了方便辽河油田生产作业,又不影响景区的生态景观,修建了这条长廊桥。鸿影桥,是一座由鼎翔人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造型别致优雅的斜拉索式吊桥,如蓄势待飞的鸿鹄。还有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的风光带牌楼与临岸而建的水上人家、放生楼、码头隐约于层林之中,与叠翠银波互为映衬,既散发着江南的婉约柔媚、清丽静美,又洋溢着北方的豪放粗犷、广袤张扬。

在太平河风光带上,有北国灵隐——太平寺。太平寺由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护法殿、土地庙和放生池组成。楼阁亭台,红墙灰瓦,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气势恢宏。神奇九龙壁,太平寺天王殿正南方的一处屏风,九条长龙扶摇腾驾于屏风壁上。老母洞,坐落于太平寺北300米处,洞内供奉金身歪脖老母圣像,香火旺盛。禅缘亭,在太平寺西侧,被一湾碧水和森森茂林环抱,荷叶婷婷,鸟唱蛙鸣;亭中安卧一“神龟”。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爱护和保护野生动植物,2003年3月,在太平河东岸建了一个全国最大的木质结构放生台。孔雀桥,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在鼎翔集团所在地——史称陆家,有一只凤凰经常在这里盘旋。有一天,那只凤凰栖落在距太平寺北200米处的一颗茂盛的古树上。当人们前去观看时,没有看到凤凰,却见一只孔雀在那里。人们就把那棵古树不远处的一条沟取名为“孔雀沟”。在沟上建桥时,就叫它“孔雀桥”了。水清木华的太平河风光带古朴隽永,幽谧灵秀,景致天成,美不胜收。当你置身其中,就会深深陶醉地于这“天人合一”的意境中。

这里还传诵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如《喇嘛闸传奇》《王麻子沟恩仇记》《太平河抗日烽火》《苇叶指掐痕》《蟹壳马蹄印》以及义和团、红灯照等历史故事。

2.苇海蟹滩景区

顾名思义,就是既有苇荡,又有蟹滩的地方。坐落于辽河与绕阳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带、世界第一大芦苇荡一隅。3000余米的木制栈道蜿蜒于苇海之中,踏足栈道,一碧万顷,苇海闻涛,听潮观鸟,极目远眺,心旷神怡。春夏秋冬,景致各异。春天,芦芽像箭镞一般密密匝匝地铺满大地,嫩绿欲滴,欢雀跳跃。夏天,万顷苇海浩瀚葱茏,芳草萋萋,鸟儿翱翔在天空,螃蟹悠然地在苇杈间嬉戏,虫飞蛙鸣,一片祥和。秋天,淡紫色的芦花慢慢地泛着成熟的淡黄,随风起舞,轻烟般悠闲悠长向天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冬天,银装素裹,万籁寂静。

苇海蟹滩,涨潮时,碧水连天,起伏的苇浪似绿色锦缎随风飘曳;退潮后,“横行无忌”的中华绒螯蟹、天津厚蟹、狭额绒螯蟹犹如天降神兵,迅速占领滩涂,肆意横行。你还可以乘船沿着蜿蜒的水域穿行在芦苇丛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站在船头,举目远眺,木屋、小桥、采油树,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碧海中,犹如一幅挂在天际的水墨画。绿草树影下,你还可以戏蟹、赏蟹、钓蟹、品蟹,水静云动,光影变幻,悠然见蟹来。

3.鸟乐园景区

鸟乐园是一片天然林,2000余亩的森林已经成为各种鸟禽的生息之地。鸟乐园三面环水,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苇荡,西面和东面是万亩稻田和坑塘沟渠,北面是有机水果、有机蔬菜和各种林苗的果蔬生态园。走进鸟乐园,就走进了果蔬的世界,用南瓜、匏(po)瓜、葡萄等搭成的林荫道两侧,种植着各种有机水果和有机蔬菜,琳琅满目,是生态农业观光和采摘的好地方。

这里森林参天,安谧幽静,成为数百种鸟儿的乐园,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鹭类栖息繁殖地,有白鹭、夜鹭、池鹭、牛背鹭、苍鹭、草鹭等。世界濒危鸟类黑嘴鸥、震旦鸦雀在此安居乐业。树冠上、芦苇中、草丛中到处可见各种鸟巢,林带中心面积不足一亩的小岛上千余株高大槐树上,单树筑巢近十几个的随处可见。清晨,鸟儿们欢快地扑棱着翅膀呼啦啦地去觅食了。小憩嬉戏之时,一幅幅或亲热,或和美,或追逐,或争斗,或一展歌喉,或百鸟争鸣的美妙画卷,应接不暇。傍晚,它们又踏着瑰丽的晚霞纷纷翩翩归巢,一对对、一行行,自由自在,鸣啼嬉戏。每当数以万计的各种鸟类在鸟乐园的上空展翅、翱翔、奋飞、盘旋的时候,碧空尽喧闹。

为了不打扰鸟儿们的生息空间,还能让广大游客更加近距离、身临其境地观看、观察各种鸟儿的生活习性和生活场景,鼎翔集团在万绿丛中建了一座高达20米、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观鸟楼。景观门首的对联:远离尘嚣恰来此处观白鹭;相逢辽绕同上高楼话鸟情。飘逸、闲适之情一览无余。观鸟楼内配置了电子监控系统,备置了两台高倍望远镜。通过高倍望远镜,各种鸟儿们欢乐自在、怡然自得的真实生活尽收眼底。楼下建有一处人工喂鸟池,池边修建了一条全封闭的观鸟廊,沿着狭长的观鸟廊慢慢前行,墙壁上挂着各种鸟类的精彩图片和简介,如一条流动的精美画廊。长廊中有许多小窗户,小窗户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玻璃,我们能清清楚楚地观看鸟儿们的各种活动或会餐进食,而鸟儿们却看不见我们。观鸟廊的外墙也被“迷彩”了,我们和鸟儿们近在咫尺,却不会惊扰它们。这就是人类的智慧。

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始终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仅为游人提供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同时也倡导、宣传和诠释着盘锦地域生态文化。

六、辽河口鸳鸯沟旅游区

国家AAA级景区。位于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东郭镇三道沟辽河入海口处,面积有50平方公里。景区内分布着一望无际的苇塘、沼泽、湖泊和上万亩红海滩,是丹顶鹤、黑嘴鸥、辽东湾斑海豹等珍稀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王国,是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湿地风光最为代表的部分。

度假区于2008年7月开发,有红海岸、红锦渡、鸳鸯沟等处景点。景区在建设过程中,几乎不用一点钢筋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人为的痕迹也比较少。在这里,你能真正地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湿地风光。

红海岸:由木质的栈桥及亭台构成,栈桥全长1000余米。站在桥上可观赏面积1万亩的海岸红海滩。这是一处在滩涂上建起的纯生态旅游景点。

红锦渡:这片海上红海滩(鸳鸯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完好的一处天然红海滩。央视、辽视以及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都选择在这里取景拍片。为了方便游人拍摄和近距离观赏,鸳鸯沟旅游度假区购进了奥帆5号和奥帆6号两艘游艇,在这里,乘坐豪华游艇,欣赏生态美景,可谓人生一大幸事。

三道沟海域是辽东湾斑海豹在中国唯一的繁殖地。辽东湾斑海豹,别名“海上大熊猫”。观赏斑海豹的最佳季节是在春天。暖暖的阳光照耀着开化的海面,成群结队的斑海豹相拥着匍匐着身子,悠然地趴在滩涂上,慵懒地享受着日光浴。

游人可滩涂拾贝。在门头冈子及岸边近万亩的沿海滩涂里,生长着丰富的贝类,有文蛤、蚬子、泥螺、螃蟹、海螺等。可乘游艇到滩涂上捡拾贝类,乐趣无穷。

七、辽河生态湿地公园、湖滨公园、辽河碑林

1.辽河生态湿地公园

辽河湿地公园面积4.8平方公里,位于盘锦城区中心地带的辽河两岸,东起铁路桥上游1000米,西至双台子大桥下游1300米,全长3840米。景区主要分为4个:自然生态区、健身娱乐区、文化休闲区、水上活动区。公园内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盘锦“辽河湿地公园”已成为盘锦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不但美化了城市的环境,同时也为辽河盘锦段水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2.盘锦市湖滨公园

盘锦市湖滨公园坐落于盘锦市双台子区西端,占地面积167公顷,建筑面积1.69公顷,水域面积67公顷。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城市公园之一,由辽河裁湾后的河道及半岛改造而成。湖滨公园采用传统造园手法,堆山砌石,建有各式亭阁,辅有宽敞的草坪,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使其四周绿树成荫,小溪流水,鸟语花香。整个园内设计典雅新巧,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是闲暇休息、观赏湖滨景致的好去处。该园现已建成4个功能区,即游乐园区、老年活动区、动物园区、管理区。园内有“激流勇进”、占地5000平方米的狮虎山以及占地1120平方米的憩园。

3.辽河碑林

中国辽河碑林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占地近50万平方米,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碑林,也是全国唯一不断代的碑林。它位于辽河岸边市湖滨公园西部,这里有上启新石器时代的陶文符号,下至当代名家的书法精品,历时上下五千年,囊括纵横九万里,刻碑2000余块。国学大师、教育家、原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不仅为碑林亲笔题写“中国辽河碑林”,还亲自到盘锦为辽河碑林落成典礼剪彩。孔子第77代嫡传——台湾著名学者孔德成先生欣然命笔,题为“中华第一碑林”。辽河碑林现已建成毛泽东书法艺术馆、古代馆、近现代馆、当代馆及大门牌楼、二门碑廊。碑林在突出书法艺术的前提下,力求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石刻艺术、建筑艺术及诗、词、歌、赋、奇文、趣联艺术融为一体,以碑点园、以园托碑。

走进辽河碑林,就是走进五千年历史,殷商的古朴,秦汉的富丽,魏晋的神韵,隋唐的潇洒,宋元的风采,明清的变幻无处不在;走进辽河碑林,就是走进了一座书法艺术宝库,这里镌刻的有距今6000年的陶文符号,距今5000年的图像文字,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金文,距今2000年的汉隶,还有传世最早的墨迹本《陆机平复帖》,海内外仅存的孤本《智永千字文》,大诗人李白唯一的传世墨迹《上阳台帖》,赵孟頫的《归去来辞》,革命先驱孙中山书写的《四方风动》……细细品味那件件碑刻,陶文、甲骨文摹刻之精妙;金文、汉碑气韵之厚古;王羲之的风神潇洒、不滞于物;颜真卿的端庄伟岸、高古苍劲;欧阳询的遒劲清古、用笔刻厉;张旭的豪放不羁、神鬼莫测;毛泽东的大气磅礴、一泻千里;启功的中正清朗、气定神闲;诸多名家,如椽巨笔,汇聚一处,各领风骚。走进碑林,有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有桃花怒放、丁香盛开,有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有鲜花绿草随春风争艳;走进碑林,不仅靠近了圣贤,同时贴近了休闲。辽河碑林不仅是文人雅士吟诗作画之处,也是布衣百姓修身养性之地,更是感受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之所。

从国内著名碑林所走过的道路来看,碑林的存在,本身就是积累文化的历史过程。“辽河碑林”四个字就是品牌,就是无形资产,它的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增,文化的内涵、历史的厚重不断积累沉淀,最终体现文物独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也是辽河碑林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辽河碑林作为一项极具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作为一项传世工程来加以对待。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岁月磨合,不断地更新、建设,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出愈加耀眼的光芒。

八、盘锦旅游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盘锦是世界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天下奇观红海滩、世界第一芦苇荡、广阔无垠的碧浪金波,有丹顶鹤、黑嘴鸥、斑海豹,有辽河碑林、田庄台甲午末战遗址群……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

1.盘锦旅游资源

盘锦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湿地之都”,还是湿地温泉资源禀赋优良的滨海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稻米主产区,是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市,旅游资源禀赋独特,是渤海湾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1)以翅碱蓬和芦苇为代表的湿地旅游资源。总面积8万公顷的茫茫苇海宛如镶嵌在盘锦大地上的祖母绿,熠熠生辉;飘舞在118公里的海岸线上的翅碱蓬宛如闪耀在大海边的红宝石,让世界为之惊叹;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写意着“造化钟神秀”的神奇意境……

(2)以丹顶鹤、黑嘴鸥为代表的湿地珍稀鸟类资源。盘锦市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湿地,栖息着263种珍稀鸟类,是“鸟类天堂”。这里也是斑海豹的温馨家园。

(3)以众多河流为代表的生态水域资源。盘锦多秀色,海河共氤氲。辽河、大辽河、大凌河在这里融汇入海,21条大中小河流穿梭如织:蛤蜊岗、辽东湾、辽河口、绕阳湾、太平河、鸳鸯沟、绿水湾、疙瘩楼水库、荣兴水库、辽河风光带……

(4)以辽河碑林、田庄台甲午末战遗址群、张氏祖居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盘锦是一片英雄的热土,这里有盘锦人民50年抗战历史的甲午末战纪念馆、甲午末战古战场遗址、张学良祖居和祖墓、王铁汉故居;这里是打响中国民众武装抗战第一枪的张海天、盖中华、蔡宝山的家乡;这里有农垦大开发的农垦荣兴纪念馆、知青家园……

(5)以有机水稻、河蟹为代表的农业观光旅游资源。盘锦不仅是辽宁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大米出口基地,还是以有机大米、有机猪肉、有机果蔬著称的生态农业之乡。这里有一碧万顷的标准条田;有闲情惬意的有机果蔬采摘园;这里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

(6)以湿地温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资源。盘锦境内温度在40~60℃的优质温泉面积达450平方公里,储存量为54.3亿立方米,是人们休闲度假、恬憩舒缓身心的好地方,延伸了冬季旅游链条……

(7)以油井塔林为代表的辽河油田工业旅游资源。采油钻塔、磕头机林立,与稻浪、苇荡、大海、飞鸟相映相衬,静流与动感相交相融,朝晖夕阳里宛如一幅天然绚丽的油画;还有,石油科技馆、辽河石油主题公园……

(8)以辽河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产业园旅游资源。这里有东北地区最大的美术馆;有“一步一风景、一景一驻足、一足一风情、一情一品味”的辽东湾江南风情园……

2.旅游景区景点及服务设施

盘锦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升,“食、住、行、游、购、娱”得到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盘锦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接续产业和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形成了具有盘锦地域特色的湿地旅游产品。目前,已经形成13个景区景点,A级景区9个。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6个;2A级景区1个。主要有:红海滩风景区、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4A级旅游区;鸳鸯沟旅游区、辽河口苇海湿地景区2个湿地王牌景区;鑫安源度假村、辽河绿水湾、东晟园艺基地、振兴生态旅游区4个农业生态旅游区;辽河文化产业园、知青总部、辽河碑林、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张氏墓园等历史文化旅游区;石油科技宫、石油主题公园等工业旅游区;天沐国际温泉城、紫澜门温泉度假城等湿地温泉旅游度假区。形成了四季主题游:春季——湿地观鸟;夏季——绿苇红滩;秋季——稻香蟹肥;冬季——冰雪温泉。还形成了5条旅游精品线路:

(1)湿地风情游:红海滩—月牙湾湿地公园—苇海观鹤—太平河风光带—鸟乐园—苇海蟹滩—红海岸—红锦渡。

(2)生态农业游:辽河绿水湾(《金色农家》拍摄基地)—鑫安源生态园—森林公园—东晟园艺基地—鼎翔生态采摘园。

(3)历史文化游:辽河文化产业园—辽河碑林—甲午末战遗址群—知青家园。

(4)石油工业游:辽河石油主题公园—金马油田清洁采油区—自然保护区滩海管理站—海外河采油厂。

(5)到辽东湾看海去:鸭舌岛环岛路景观带—湿地公园—辽河特大桥—辽河口广场—好望角广场—滨海大道。

目前,盘锦旅游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星级旅游饭店12家,其中,四星级5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2家;品牌连锁经济型酒店4家(如家快捷、7天、速8、汉庭)。旅行社51家。此外,1个省级旅游强县——大洼县;3个特色旅游乡镇——赵圈河镇、田庄台镇、西安镇;29个旅游专业村;126个星级农家乐;以温泉洗浴为主的旅游娱乐场所达100多处。路多道宽,四通八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盘锦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首选地。

3.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

为了宣传和传播盘锦湿地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增强城市的辐射力,从2008年开始,盘锦每年举行一次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活动。丹顶鹤起舞喜迎八方客,红海滩美景连天醉游人。2008年9月7日,第一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在盘锦辽河湿地公园华彩开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了“湿地之都、生态盘锦”的诱人魅力。2009年8月7日,以“湿地之都、生态盘锦”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盛大开幕,《欢乐中国行———魅力盘锦》大型文艺演出激情四射,与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联合举办2009中国·盘锦国际湿地休闲发展论坛,全方位展示了盘锦独特的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魅力。2010年8月7日,第三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开幕式——《中华情》大型文艺演出华彩四溢。推出湿地风情游、历史文化游、生态农业游、经济园区游和到辽滨看海去等专项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了“湿地之都”城市文化品牌,体现了生态盘锦、和谐盘锦的活力与魅力。2011年9月8日晚,第四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开幕式在盘锦体育场举行。本届湿地旅游周以“盘锦,让世界深呼吸!”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湿地之都”、“生态之城”的品牌特质。《大美盘锦,风生水起》和《炫舞世界风》开闭幕式大型晚会,让世界进一步融入盘锦,让盘锦进一步走向世界。2012年9月6日,第五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盛装启幕。本届旅游周以“湿地之都、生态盘锦、大美辽宁”和“创新发展、合作互赢、共创辉煌”为主题,多角度、多形式地向世人展示了湿地之都、生态之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唱响中国》大型歌会,突显了盘锦“以港强市、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建设滨海新盘锦”的恢宏气势。2013年9月13日9时50分,“穿越湿地”自行车骑行活动拉开了第六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的大幕。来自北京、天津、河南、内蒙古等18个省、直辖市及省内各市69支自行车队的3100多名骑行爱好者和来自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等境内外游客汇成一条自行车“长龙”,一路饱览绿苇红滩的最美湿地风光,领略大美盘锦的自然生态神韵,向全社会传播出“生态、健康、环保”的行为理念,最终抵达红海滩景区。本届湿地旅游周以“节俭、精彩、浪漫、务实、成功”为原则,围绕“美丽盘锦”、“湿地情怀”,全面展示了“最美湿地”、“最红海滩”的无限魅力。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广泛宣传、推介和传播了盘锦湿地文化品牌,提升了盘锦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

第二节 湿地精灵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湿地鸟类是指在生态上依赖于湿地,或某一生活阶段依赖于湿地,且在形态和行为上对湿地形成适应特征的鸟类。它们以湿地为栖息空间,依水而居,以各种进化的喙和独特的方式在湿地觅食,灵敏地反映着湿地环境的变迁。

在盘锦这片红·绿·蓝相间广袤无垠的滨海湿地中,栖息繁衍着丹顶鹤、黑嘴鸥、白鹳、黑鹳等国家稀有鸟类,中国80%的丹顶鹤和世界上80%的黑嘴鸥种群在这里繁衍生息,素有“湿地之都”“鸟类天堂”“鹤乡”和“黑嘴鸥之乡”等美誉,给这片神奇的湿地注入了灵气、神韵与诗意。

一、丹顶鹤

1.湿地之神——丹顶鹤

丹顶鹤是世界著名稀有珍禽,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全世界鹤类有15种,我国有9种,盘锦湿地有5种,即丹顶鹤、白鹤、蓑羽鹤、灰鹤、白枕鹤。盘锦以“鹤乡”著称。

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又称仙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它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中国是世界上丹顶鹤最多的国家,盘锦湿地最多时达806只,占到全世界种群数量的1/3多。

丹顶鹤是一种体态优雅、颜色分明的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因头顶裸出部分呈鲜红色——“红肉冠”,好像一顶高贵的小红帽,因此得名。丹顶鹤喜欢栖息于开阔的芦苇丛或多草的沼泽地带,被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一般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在迁徙期和越冬期,也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

丹顶鹤是典型的候鸟,随季节气候的变化,有规律地南北迁徙。每年阳春三月,一群群的丹顶鹤携家带眷,翩翩而来。它们在这里驻足少歇,消除疲劳、补充营养后,又继续前飞。但有些却在此筑巢产卵,繁衍后代。2012年冬天,20多只丹顶鹤留在了盘锦过冬,盘锦成为丹顶鹤越冬地的最北端。

4月初,单身丹顶鹤开始择偶,一旦婚配则偕老至终。产卵期在4月中、下旬,每年只产1窝,一般为2枚,偶尔也有1枚或3枚的。孵化任务由雌、雄鹤共同承担,一只鹤坐巢孵化时,另一只就出去觅食,孵化期为30~33天。5月中、下旬,雏鸟相继破壳而出,出壳20多小时后就能蹒跚行走,4~5天后便可在浅水中游泳,3个月后长大成形,自由飞翔。10月,小丹顶鹤就跟随父母开始长途迁飞,第二年又回到这片美丽富饶的滨海湿地。

盘锦是鹤类南迁北归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在2000多万年的迁徙旅途中,它们都会在这里停停歇歇。可见,丹顶鹤早就是这块土地上的熟客老主了。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并不知道它,抑或不知道它的学名。在海边劳作的渔民,每每出海和返航时,顺目望去,就会看见立在滩水边上的丹顶鹤,海边蜃(shn)气缭绕,远远望去,丹顶鹤就像一头大牲畜,于是,渔民们就称它为“海驴子”。特别是它翱翔落地时,双翅收拢次级和三级飞羽呈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耷拉下来,从后面、侧面望去,就像白衣黑裙的人立在那里,又有“黑围裙”“黑裤衩”“黑屁股”的俗称 。

盘锦真正认识了解丹顶鹤,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辽宁省鸟类考察队深入到赵圈河大苇荡,意外惊喜地发现了7只丹顶鹤;1984年,他们再次来这里,又在东郭苇场发现了4个丹顶鹤巢穴。因此确认丹顶鹤不仅在盘锦停歇,而且在这里繁殖。这个发现将丹顶鹤在地球上的繁殖区域向南推移了4个纬度,即由吉林的向海北纬45度,移至盘锦双台河口的北纬41度,这是丹顶鹤在地球上繁殖的最南限。经媒体的大力报道后,“鹤乡”的美誉开始传播。盘锦鹤文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原始的动物图腾崇拜进入生态认知与保护自然关爱野生动物相结合的科学时代。

2.鹤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丹顶鹤最多的国家,也是鹤文化最丰富、最久远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鹤文化。丹顶鹤是中国著名的“文化鸟”。

(1)咏鹤诗词。丹顶鹤的平均寿命可达50~60年,在禽类极为罕见,常被人们称为仙鹤,寓意长寿。中国人一直把高雅、飘逸、灵性、美丽的丹顶鹤视为长寿、吉祥和尊贵的象征。古往今来,从神话传说、青铜器、画像砖石、帛画,到诗词曲赋、书画、陶瓷、剪纸,雕刻、摄影、织绣印染等,吟咏仙鹤的诗词书画浩如烟海。《周易·中孚》中有“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诗经·小雅·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南朝鲍照在《鹤舞赋》中感慨:“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唐白居易《池鹤二首》中有“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刘禹锡《鹤叹》曰“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秋词》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杜牧在《鹤》中赞叹:“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宋徽宗《瑞鹤图》:“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苏轼《放鹤亭记》中“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山西晋祠白鹤亭上的联句“鹤群长绕三株树,花气浑如百和香”。明代刘伯温在《云鹤篇赠詹冈》中情不自禁道:“丹砂结顶煜有辉,咳吐璀错生珠玑”;解缙的《题松竹白鹤图》有言:“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丹顶鹤更是不可或缺的题材。春秋早期的青铜器有“莲鹤方壶”(出土于河南新郑);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仙鹤栩栩如生;宋徽宗《瑞鹤图》则是自唐以来花鸟画独立成科后的扛鼎之作;明代边景昭绘制了百鹤图长卷,创造了鹤画长度之最。明代李辰、林良相继把松和鹤列入一个画面,真正开始以“松鹤延年”为主题,实现了最具长寿寓意的两个典型生物的完美结合,开辟了中国绘画“松鹤图”的先河。千百年来,作为长寿象征的“松鹤图”题材经久不衰;在艺术雕刻、民间工艺、建筑绘画等方面,丹顶鹤更是被广泛使用的题材,美丽吉祥的丹顶鹤翩然灵动,无所不在。

(2)鹤的传说。在盘锦,关于丹顶鹤的传说有很多。传说丹顶鹤原本是一个善良、漂亮的渔家姑娘。每天傍晚都站在海边,等待她心爱渔郎出海归来。一天,海上起了大风暴,从此,她的渔郎再也没有回来。她悲痛欲绝,想纵身大海,被家人拦住并说也许渔郎还活着来安慰她。她自己也盼望渔郎能活着回来,就整天跪在佛前,乞求佛祖保佑她心爱的渔郎平平安安。一边乞求一边磕头,头磕破了,血迹盖住了额头也不停止,嗓子哭沙哑了也不停止……她还乞求佛祖把她变成一只鸟,去寻找她的渔郎。她的乞求终于感动了佛祖,她变成了一只鸟,开始了寻夫的历程。她红色的额头,就是磕破头时流出来的血,并因此得名“丹顶鹤”,她原本还有一个美丽动听的歌喉,也哭得变成现在的声音。她在寻找渔郎的过程中,每年都会定期回到她和渔郎曾经朝夕相处的地方住上一段日子,追寻渔郎的足迹,在草丛苇荡中走来走去的丹顶鹤,也许正在寻找她的渔郎吧。在东郭苇场和赵圈河苇场还有“大鸟落滩的传说”。相传东郭苇场有一个为打鱼人做饭的大师傅,一天早晨,看见一只不知名的大鸟落在河滩。他以为是传说中的凤凰,跑去一看,大鸟已飞走。他认为此地有宝,就用布收了一包盐碱土,挂在他做饭锅台上方的房薄上。天长日久,烟烤气蒸,盐碱土的水滴掉在菜锅里,渔民都说他烧菜的手艺大有长进。后来,人们纷纷去大鸟落过的河滩上取土熬盐,那片盐碱地成了万金滩,这就是“万金滩的传说”。相传在赵圈河芦苇荡边有祖孙俩驾船夜泊,早晨起来,爷爷看见一只大鸟正要栖落船头,忙喊孙子来看,孙子说那不是一只芦花大公鸡吗?爷俩一吵吵,大鸟拍拍翅膀飞走了。后来人们把这里叫芦花滩,这就是“芦花滩的传说”。

在晋·陶潜(陶渊明)的《搜神后记》中出现了辽东鹤丁令威的传说:“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在汉代,辽阳刺史丁令威,因痛惜民众遭受洪水灾害之苦,私自动用了国库粮食赈济灾民,被朝廷问罪,临刑时,飞来一只仙鹤,将其救走,驮着飞到太平府灵虚山去学道,后来变成鹤飞回辽东,落在城门前的华表柱上。当时有年轻人,抬起弓箭想射他,鹤就飞起,在空中盘旋着说:“鸟,鸟是丁令威,离家千年今天归。城墙如同以往,人却不是从前的人。为什么不去学道成神仙,而去和那重重叠叠的荒坟为伴呢?”便飞向高空冲天而去。据作家王秀杰在《辽东鹤·盘锦鹤》中讲述:辽东,是辽东郡的简称,郡府在辽阳……。辽阳古称襄平,亦称辽东城,辽城。它的地界,东至丹东、北至抚顺,南至营口、大连,西至锦县(今凌海市)大凌河,盘锦城乡都在辽东郡内。在辽东郡范围内,只盘锦一处是鹤的繁殖地,而且是丹顶鹤繁殖地的最南限。经专家学者论证和史书记载可以认定,辽东鹤就是盘锦鹤。古时候的辽东鹤与现在的盘锦鹤同出一处,那就是河海交汇处的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盘锦是世界上集丹顶鹤迁徙中转地、繁殖地和越冬地于一身的唯一湿地,是当之无愧的“鹤乡”。

(3)盘锦鹤文化。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鹤乡的水土涵养了方兴未艾的鹤文化。生于厮、长于厮的鹤乡女儿——辽宁省原文联主席、一级作家王秀杰,从爱鹤、写鹤,到研究鹤文化,先后出版了《鹤意诗情》《鹤羽芦花》《生命与自然》《中华鹤迹》《千秋灵鹤》等散文作品集,被称为“盘锦生态散文写作第一人”。特别是《千年灵鹤》,集从古至今鹤文化中造型艺术的大成,填补了此类学术研究的空白。国家一级美术师、盘锦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河画院院长胡泽涛,主功画鹤,主要作品有《芦声鹤语》《鹤背高寒》《绝色双娇》《湿地天使》《仙境》《芦塘藏娇》《金秋白羽》等。他笔下的丹顶鹤千姿百态,清逸自然,意境唯美,灵韵无限,独树一帜。盘锦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辽河油田作家郭全创作了长篇小说《阿娟和她的丹顶鹤》,并被改编成儿童广播剧,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盘锦市文联副主席刘长青发表和出版了《鹤情绵绵》《丹顶仙子驯化记》《看鹤的日子》《观鹤记》《鹤文化的典故》《鹤与人类的关系》等。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的系列报道《仙鹤的故事》等。盘锦市老年书法学会秘书长王长林绘成长22米、宽1米的长幅巨作《盘锦仙踪图》,并附古今咏鹤诗词14首,成为融诗、书、画、篆刻于一体的艺术佳品。还有东白、宋晓杰、王本道、孙培用、宋玉秋、闫墨林、马宝石等咏鹤的诗文歌赋。盘锦摄影家们的那些光与影中的丹顶鹤,在红滩与绿苇之间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翔姿,都是一幅美轮美奂、撼人心魄的唯美诗画。盘锦音乐人创作了大量的咏鹤歌舞,如《这里有仙鹤》《鹤乡情》《丹顶鹤歇脚的地方》《我是一只小仙鹤》等,美丽的丹顶鹤飞进了盘锦人的歌里、舞里和梦里。丹顶鹤牵着盘锦人的情思意绪,大街小巷都洋溢着鹤文化、鹤艺术,都有你绕不过去的鲜明的鹤元素,鹤鸣路、鹤翔路、鹤舞路、鹤集路、鹤艺堂书画艺术学校、小仙鹤艺术团、鹤乡小区、鹤乡小学、云鹤宾馆、鹤来宾馆、鹤鸣商场、鹤王温泉宾馆、鹤翔旅行社、鹤乡王酒业有限公司、丹顶鹤米业有限公司等,盘锦因鹤而精彩。盘锦人民会更加努力地爱护好、保护好湿地生态和自然环境,永远向丹顶鹤敞开热情的怀抱,迎接她的翩然舞姿,续写人类与丹顶鹤相亲相爱的新篇章。

二、黑嘴鸥

1.湿地精灵——黑嘴鸥

黑嘴鸥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鸥禽,世界濒危鸟类之一。主要分布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以及俄罗斯的一部分。目前,全球有黑嘴鸥约万只,已被列入IUCN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和国际保护联盟世界濒危鸟类名录。主要繁殖地在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盐城,越冬地分布于南部沿海、日本南部、韩国、香港等。盘锦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

黑嘴鸥(学名:Larus saundersi),属鸥形目、鸥科、鸥属。身长30~40厘米,头部和喙均呈黑色,双眼后面各有一白色半环,极其醒目,显得机灵无比。颈下部、上背、肩、尾上覆羽、尾羽和下体为白色,下背、腰、三级飞羽和翅上覆羽呈灰色,翅前缘、外侧边缘白色;初级飞羽第1~3枚外翈白色,内翈黑色,第1~5枚端斑白色,次级飞羽及翼下覆羽灰色;脚为深红色。浑身玉羽银翎,姿容娴雅漂亮。有人形象地形容它“头戴黑礼帽,身穿燕尾服,一派绅士风仪”,给人一种神秘吉祥之感。因为嘴是黑色,故而得名。黑嘴鸥栖息于滩涂、港湾及湖泊沼泽地,是沿海滩涂候鸟,被誉为“湿地精灵”。它几乎从不游泳,这是区别于其他鸥类的重要特征。黑嘴鸥嗜食沙蚕、泥螺、蟹、鱼、虾、贝类及各种昆虫,喜食动物尸骸等,是滩涂“清道夫”。

黑嘴鸥是海鸥中唯一不在岛上而在陆地筑巢孵化的鸟,是一种典型的滨海滩涂鸟类。它们完全依赖于滩涂海域,尤喜欢有碱蓬的滩涂;对繁殖环境要求苛刻,不但要有丰富的食物,还要有低矮稀疏的碱蓬,因为它们的巢需要不遮挡视线的植物依托。所以,芦苇、碱蓬湿地是其理想繁殖地。每年3月中下旬,成群的黑嘴鸥飘然迁来,4月中旬开始,黑嘴鸥常常几十只、几百只集群活动于沿海滩涂,逐渐形成配偶,并开始建巢。4月末开始产卵,每窝1~7枚不等,多数为3枚。5月上旬开始孵化,雌雄鸟均参与孵化,轮流坐庄。孵化期为24~26天。5月末即可见到雏鸟,6月中旬是出雏高峰期。黑嘴鸥雏鸟为半早成性,出壳1个多小时左右,就可离巢活动,30天后就具备飞翔能力。10月中下旬,黑嘴鸥集群南迁到地越冬。千百万年来,就是这样“悠闲无尘迹,天地一沙鸥”。

2.黑嘴鸥传说

黑嘴鸥数量稀少,分布范围非常狭窄,鸟类学家都难觅其踪影。所以,它不仅是世界珍稀鸟类,也是世界上为人所知最少的鸥鸟,人们对其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知之甚少。中国是记载鸥类最早的国家,2000多年前的《说文》中就记载:“鸥,水鸟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曰:“鸥,生南方江海湖溪间。形色如白鸽及小白,长喙,长脚。飞耀日。”但现代国内外鸟类学专著却无黑嘴鸥的记载,盘锦目前也没有黑嘴鸥的记载,但却有很多流传至今的关于黑嘴鸥的古老传说。

相传在无垠大海上耕波犁浪的渔民,早就识得一种“黑头鸟”,它们绕着航船欢舞纷飞,“几群沧海上,清影日萧萧”,不但可以让航行在大海之上的人们忘却漂泊的寂寞和单调,还能振作人们不畏航程险恶、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海上迷航或浓雾弥漫时,观察鸥群的飞行方向,就很容易正确地找到港口。远航的人们都知道这种鸟有灵性,见到它们就倍感亲切。这“黑头鸟”即黑嘴鸥,渔民都把它比作“海上导航员”,它是渔民的好伙伴。鱼汛来临时鸥先知;渔船放网时,它们在网前击水鸣欢;渔民登滩时,它们驻足伴随不离。民间早就有黑嘴鸥预报天气的传说。李超凌《黑嘴鸥的记忆》中写道:“黑嘴鸥,全身羽毛洁白无瑕,唯有嘴和头乌黑,闪亮发光,所以当时海边人都称之为‘黑头子’”……“每当听到黑嘴鸥进村的鸣叫声音,奶奶就给我讲‘黑头子’预报天气的故事。记忆中有这样几句:晚哇阴,早哇晴,半夜哇来不天明。意思是说,晚上听到黑嘴鸥进村鸣叫,当晚就是阴天,早上听到黑嘴鸥进村鸣叫,当天就是晴天,若是半夜听到黑嘴鸥的鸣叫,可能等不到天亮就要下雨……”“黑头子”即黑嘴鸥,还有称其为“白眼圈”的。这些民间叫法很土气,但很形象。盘锦民俗专家刘则亭先生,早在10多年前,就搜集整理了《救驾的吉祥鸟》《瘦鸟救凤凰》《黑嘴鸥救渔民》等传说,吉祥鸟、瘦鸟即黑嘴鸥。吉祥鸟,说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一场大战中失败受伤,要返回盛京(今沈阳)。恐走陆路有伏兵,就选择了走海路入辽河回盛京。当船行至今盘锦海域时,天下大雾,迷失了进河口的方向。在万分火急之时,只见一群黑头黑嘴的海鸟在船头飞来飞去,有经验的掌舵人就朝着鸟飞的方向驶去。当地渔民习惯叫这种海鸟为“老丫”,跟着“老丫”没走多远,就发现了一条二界沟家眷船,在这条船的带领下,努尔哈赤的船顺利地驶进了辽河口。由于救驾有功,黑嘴鸥被努尔哈赤称为救驾的吉祥鸟,封为神鸟。

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历经20余年,收集整理了60多篇关于黑嘴鸥的传说,编辑成《黑嘴鸥传说》,于2011年出版,被评为“盘锦十大特色旅游商品”。

3.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

在辽河西岸,东邻辽河、西接大凌河两河潮间带的夹角处,有一块2.8平方公里的湿地,这里就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黑嘴鸥的家园——南小河。它让盘锦市拥有了一个“世界第一”——世界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

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花园中饲养了5种珍禽,其中之一是头部和喙均为黑色、眼后有一道白色半圆的黑嘴鸥。此后,至少从18世纪至今,资料表明这种鸥鸟曾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境内。鸟类学家曾到李商隐故乡及附近地区探寻这种鸟儿的蛛丝马迹,却一再失望而归。1871年冬,一位英国探险家Swinhoe声称在厦门看到了这种鸟和它的巢穴,并命名为“闲步鸥”。13年后,法国探险家自称在贝加尔湖附近两次见到黑嘴鸥。之后一个世纪,黑嘴鸥消失得无踪无影,没有人知道这种鸟类的栖息地、习性和繁殖规律。100多年来,中外鸟类学家不遗余力地寻找黑嘴鸥的踪迹,探寻黑嘴鸥繁殖地到底藏身何处?

1988年5月,鸟类专家施泽荣在江苏省盐城沿海沼泽地,首次采集到了黑嘴鸥的卵、雏、成鸟、亚成鸟等实物标本。这一重要发现得到了国际野生生物保护组织和环境保护机构的高度重视,但大面积的黑嘴鸥繁殖地却一直没有发现。

1989年5月22日,辽宁省鸟类研究中心的梁余和张文等人在辽河入海口湿地进行鸟类调查时,在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发现了黑嘴鸥的2个巢穴和4枚卵。很快,一支由中外鸟类学家组成的调查小组进驻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调查小组在双台河口驻扎了整整100个日夜,考察到了黑嘴鸥的一系列生活习性和繁殖活动,包括其分布、筑巢、交配、产卵、喂食、孵化及幼鸟抚养。结果显示,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内有大约1200只成年黑嘴鸥和310多个巢及幼鸥370只左右,占世界黑嘴鸥总数的70%。中外专家做出了权威性结论:盘锦市双台河口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黑嘴鸥最大的繁殖栖息地。揭开了黑嘴鸥繁殖地这一百年未解之谜,改写了过去认为黑嘴鸥是国内旅鸟或冬候鸟的记录,证明了其夏季在辽宁、江苏等地繁殖,冬季则在江南沿海、海南、台湾、韩国、香港等地越冬的事实。

1990年5月,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的何桃君、梅伟义博士等中外专家来盘锦考察时,发现了位于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的黑嘴鸥繁殖地。随行采访的盘锦日报记者刘德天连夜赶写了世界第一篇关于黑嘴鸥繁殖地的报道——《中国发现黑嘴鸥繁殖地揭开世界百年未解之谜》,刊发在《盘锦日报》头版头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被盘锦人叫了不知道多少代的“黑老丫”,竟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黑嘴鸥。黑嘴鸥,让盘锦有了一个世界第一。随着黑嘴鸥之谜被解开,盘锦黑嘴鸥保护工作越来越完善,这一濒于灭绝的种群在逐年增多。双台河口保护区内的数字显示:1991年1200只;1998年2700只;1999年2700只;2001年3400只;2002年5400只……2012年达8600余只,占世界种群分布数量80%以上。主要栖息在南小河、十里西、流子沟、人工岛以及外围滩涂等地,面积达9平方公里。有碱蓬滩涂巢、白刺碱滩巢、潮沟滩涂巢、柽柳滩涂巢、芦苇滩涂巢、水面巢6种类型,很多巢间距不足30厘米,雏鸟成活率为84.3%。从3月中旬到10月底,黑嘴鸥栖息在盘锦长达7个月,盘锦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种群分布最为集中的黑嘴鸥栖息与繁殖地。2006年6月18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盘锦“中国黑嘴鸥之乡”。

4.中国黑嘴鸥之乡

嫣红的碱蓬海滩上,处处闪耀着黑嘴鸥的身影,仿佛红地毯上满缀了无数黑白鲜明、缤纷灵动的美丽花朵,诗情画意般镶嵌在盘锦大地上。红与黑之美所展示的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保护之美,和谐之美。

(1)保护黑嘴鸥——盘锦与世界同行。黑嘴鸥是指示物种,其数量可以指示栖息地环境,如果黑嘴鸥消失,就标志着栖息地环境遭到了巨大破坏,保护黑嘴鸥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自写出世界上第一篇关于黑嘴鸥繁殖地的报道,刘德天就与黑嘴鸥结下了不解情缘。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努力奔走下,1991年4月20日,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经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中国第一家环境NGO诞生了。世界自然基金会鸟类专家梅伟义在祝词中说:“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的成立,是中国环保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事件。为一个鸟种成立保护组织,这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这是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会员来自盘锦市各行各业包括中小学生,会歌——《红海滩·黑嘴鸥》,会徽标志以“盘锦”英文首写字母“P”和“黑嘴鸥”英文首字母“S”为主要设计元素,经过变形夸张成一只展翅高飞的黑嘴鸥形象,自然生动;整体造型又似中国传统太极八卦,寓意生生不息。

从此,他们为宣传和保护黑嘴鸥而奔波呼吁。20多年来,经过多方努力,艰苦工作,先后保住了黑嘴鸥栖息地(湿地)50万余亩,保住了黑嘴鸥重要繁殖地南小河,首创了民间环保组织保护珍稀鸟类的成功案例,使黑嘴鸥数量由1990年的1200只增加到如今的8600余只。

协会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保护和宣传活动。2003年6月20日,协会主办了在盘锦召开的有中、日、韩三国鸟类专家参加的“保护黑嘴鸥国际研讨暨黑嘴鸥网络成立大会”,并建立了有三国(中、日、韩)、五地(日、韩加中国的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东营黄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方(以上五方加黑嘴鸥保护协会)参加的“黑嘴鸥信息网络”,为黑嘴鸥打造跨越国界的信息网、安全网。从1991年起,组织参与黑嘴鸥环志,了解黑嘴鸥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种群数量与分布等生物学特性。自成立以来,广泛开展爱鸟、护鸟、爱自然环境教育活动:2004年10月4日,在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建立了环境教育基地,教育普及人数达40余万人。每年3至4月份,组织“迎接黑嘴鸥活动”;主办“湿地科考,探究黑嘴鸥家园”主题夏令营活动、迎接“世界地球日”环保宣传周、全球爱母亲·爱家园——“黑嘴鸥杯”纪实作品有奖征文等各项活动;2005年,成功策划我国第一个观鸟旅游月活动;2008年8月8日,举行“迎奥运·黑嘴鸥生态艺术展”;组织“珍稀百鸟画巡展10万人签名”活动,目前签名者已达3余万人。

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被誉为“黑嘴鸥保护神”“黑嘴鸥的助产士”“第2001只黑嘴鸥”“中国NGO(非政府组织)第一人”;先后荣获“地球奖”“福特汽车环保奖”“阿拉善生态奖”“中国环境保护特别贡献奖”“杜邦杯环境新闻人物”“母亲河奖”“2009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等桂冠。

(2)培育和打造黑嘴鸥文化。保护黑嘴鸥文化先行。但由于人类认识黑嘴鸥、珍爱黑嘴鸥比较晚,黑嘴鸥文化几乎是一片空白。盘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嘴鸥栖息与繁殖地,培育和打造黑嘴鸥文化义不容辞。

①典型宣传与浸润。通过黑嘴鸥保护协会一系列活动的推介及《盘锦日报》等新闻媒体传播,市民认识了黑嘴鸥,黑嘴鸥走近了市民,涌现出了一批爱护、保护黑嘴鸥的典型事迹。如《人鸟情缘》中的爱鸟夫妇杨先华、隋晓青,从2000年开始,先后救治饲养过11只伤鸟,其中7只是受伤的黑嘴鸥,与黑嘴鸥结下了感人至深的人鸟奇缘。2004年3月11日,中央电视台1套、10套先后播放了《讲述》——“我爱黑嘴鸥”,他们的爱心感动了中国人,也感动了外国人,更带动了盘锦市民加入到宣传保护黑嘴鸥的行列中来。保护黑嘴鸥深入人心,蔚然成风。如李世文用两只烧鸡将一只受伤海鸥换下送到了自然保护区;一些农民从田间捡到受伤的鸟送到鸟类救助中心;很多小学生为援助救治伤鸟把捡拾废品卖的钱捐献给鸟医院……形成了浓郁的保护黑嘴鸥的文化氛围。

②黑嘴鸥的文化定位。要加强对黑嘴鸥的文化表达,传播黑嘴鸥文化,就要给黑嘴鸥一个精准的文化定位。盘锦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黑嘴鸥的传说,传说中的黑嘴鸥既精灵神秘又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平安、幸福和吉祥,被努尔哈赤称为吉祥鸟。吉祥鸟是黑嘴鸥的文化定位,黑嘴鸥文化是一种吉祥文化。黑嘴鸥——吉祥鸟,寄托了盘锦人的祝福和梦想。

③文学艺术塑造与传播。为培育和打造黑嘴鸥文化,盘锦各界人士都行动起来了: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悄悄地靠近黑嘴鸥,千万张千姿百态、千娇百媚的小精灵的身姿展现在湿地鸟类摄影大赛上;诗人和文学爱好者挥笔写意,创作了大量讴歌黑嘴鸥的散文诗歌;画家李清明的百米长卷《千鸟和鸣迎奥运》,马秉枢的《群鸥涉水图》等,堪称黑嘴鸥题材的开山之作;书法家挥毫泼墨,创作出一批黑嘴鸥书法作品;作家辛勤耕耘,创作出《红海滩·黑嘴鸥》(郭全),《乘着风的翅膀:湿地精灵——黑嘴鸥的世界》(宋晓杰)等;由向东主创的黑嘴鸥公益广告——《黑嘴鸥的家》,被辽宁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协会评为“第六届辽宁广播广告作品奖——公益广告一等奖”,创造了黑嘴鸥文化新门类;歌曲《红海滩·黑嘴鸥》《盛会飞来吉祥鸟》被广为传唱……这些以黑嘴鸥为题材的作品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3)黑嘴鸥之乡的十大世界之最。美丽的盘锦湿地,一个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地方,一个人与自然和美共荣的地方。黑嘴鸥选择了这里作为自己的家园,并创造着许多惊人之最。世界上黑嘴鸥种群数量最大的栖息地;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世界上黑嘴鸥分布最北的栖息地;世界上黑嘴鸥营巢类型最多的繁殖地;世界上黑嘴鸥营巢密度最大的繁殖地;世界上黑嘴鸥繁殖成活率最高的地区;世界上黑嘴鸥居留期最长的栖息地;国内外从事黑嘴鸥合作研究最早地区;世界上政府对黑嘴鸥保护专项资金投入最多的地区;国内第一家为一类鸟种成立保护组织的地区。盘锦因为黑嘴鸥而闻名于世。

三、斑海豹

辽河入海口岸滩辽阔,雄浑而苍凉;美丽富饶,盛产各种鱼类,复合成了斑海豹繁衍栖息的美好家园。每年12月到次年5月,辽东湾斑海豹都千里万里地追寻着这片神奇、丰饶、宁静的绿色家园……

1.辽东湾斑海豹

斑海豹,学名西太平洋斑海豹(spotted seal),又叫斑海豹、普通海豹、大齿斑海豹、大齿海豹,属哺乳纲、鳍足目、海豹科、海豹属,是温带、寒温带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北部和西部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在中国的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在渤海和黄海,偶见于南海。栖息环境是海水、河水、浮冰、泥沙滩、岩礁和沼泽地,除产仔、休息和换毛季节需到冰上、沙滩或岩礁上,其余都在海里。斑海豹有洄游繁殖习性,冬季向南迁徙,在渤海的浮冰上产仔;夏季则向北回归,幼仔在随同父母迁徙的过程中逐渐成熟。斑海豹是唯一能在中国海域进行繁殖的鳍足类动物,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系易危种。

斑海豹身体肥壮而浑圆,呈纺锤形,体长约1.2~2米,体重约100公斤,雄斑海豹略大于雌斑海豹,最大体重150公斤。头圆而平滑,眼大而圆,吻短而宽,上唇部触口须长而硬,呈念珠状;没有外耳郭和明显的颈部;四肢短,前后肢都有五趾(指),趾间有皮膜相连,似蹼状;后鳍肢大而呈扇形,向后延伸,尾短小而扁平,仅7~10厘米长;前肢朝前,后肢朝后,不能弯曲。全身生有细密的短毛,美丽而富于光泽,御寒防水性能极佳。毛色随年龄和季节发生变化,初生仔呈白色;成年背部灰黑色并布有不规则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点,腹面乳白色,斑点稀少。斑海豹是游泳高手,善于潜水。在水中,视力很好,能准确地捕捉猎物;听力极佳,能准确地定位声源。登陆后则像一条大蠕虫匍匐爬行,十分笨拙。斑海豹食性较广,主要捕食鲱、玉筋鱼、小黄鱼、梭鱼、鳕、鲑等及各种甲壳类、头足类海洋性动物。

斑海豹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哪怕是船发动机的声音,都能迫使它们离开栖息地,寻找安静的栖息场所。它们的警惕性很高,在海岸上群栖或睡觉时也经常醒来观察四周的动静,发现危险就迅速滚入水中。

斑海豹是一种在冬季生殖、冰上产仔的冷水性海洋哺乳动物。1年繁育1次,每胎只产1仔,也有双胞胎。10个月产子,一般在每年2~3月期间生产。雌性生产时,雄性在旁日夜守护。每年10月,斑海豹就千里迢迢奔向渤海海峡。12月进入繁殖区——辽河入海口。翌年1~2月,开始在冰上产仔。幼仔披白色胎毛,是一种保护色,人们称“白色的小海豹”。1个月后,幼仔就可以独立生活。3月,冰块开始融化,斑海豹在沿岸附近觅食、活动和休息。5月份以后,斑海豹逐渐离开辽河入海口,游离渤海。近年来,斑海豹的种群数量下降,为了保护这一珍稀动物,从1983年开始,每年的3月1日为国际海豹日。

2.盘锦——精灵福地

辽河入海口三道沟水域周围,有一片人迹罕至的海岸泥滩,这里是1000多只辽东湾斑海豹的家园。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斑海豹都会来到这里繁衍生息,成为辽河入海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家园。辽东湾斑海豹栖息活动区域分为觅食区、繁殖区、休息区三块,不同生命周期,栖息环境不同。产仔时需要在浮冰上;换毛时需要岸滩或沼泽地;休息或晒太阳时需要岩岸。斑海豹聪明、害羞、喜静,对声音非常敏感,栖息环境要清静、无干扰。辽东湾斑海豹之所以选择辽河入海口作为它们的繁衍栖息地:其一环境适宜。辽河入海口海、淡水共存,沿海岸滩有天然的沼泽、湿地,滩涂平缓、朝阳、背风,最适合斑海豹嬉戏、晒太阳。冬季结冰期,海潮会推来大片大片的冰排,是辽东湾斑海豹繁殖后代的天然产床。其二食物资源丰富。辽东湾是多种鱼虾贝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育肥场,是我国重要的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特别是梭鱼比较多,在这里捕食比较容易。其三“世外桃源”。冬季的辽河入海口附近海域,水浅冰厚,破冰船吃水较深,不敢进入,其他船只无法破冰,不能进入。大片的沼泽湿地,人迹罕至,不会被人类打扰,既宁静又安全,是斑海豹繁殖的产房、成长的摇篮、栖息的家园。

(2)现状。辽东湾斑海豹是唯一在中国繁殖的海兽。三道沟附近海域是斑海豹在世界上8个繁殖区中最南的一个,是中国海域唯一的繁殖区。资料显示:1930年前后约有7100只,1979年只剩下约2269只。由于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到1993年,增加到4500只。据老渔民讲,先前斑海豹并不罕见,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斑海豹的黑脑瓜”,“聪明又淘气的斑海豹曾经顶翻过渔民的小舢板”。

(3)第十二届全运会吉祥物。2012年6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在沈阳揭晓,由鲁迅美术学院赵璐等集体创作的取名为“宁宁”的斑海豹破浪而出,被确定为本届全运会吉祥物,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源自海洋的吉祥物形象。“宁宁”来自于美丽的渤海辽东湾,个性活泼、自信、友善、富有亲和力;海蓝色源自大海,具有包容性和生命力;它高举火炬,张开怀抱,发出热情洋溢的邀约,饱含着辽宁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诚欢迎和对全运会的美好祝愿。斑海豹“宁宁”承载着辽宁人民质朴乐观的性情、执着进取的热情、开拓创新的激情和勇于担当的豪情,更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海洋梦,体现了中国重视海洋文明与保护环境的社会共识。

第三节 中华绒螯蟹

盘锦河蟹是浩瀚的辽河水系赐予盘锦的瑰宝,它与盘锦大米一同闻名全国,享誉海内外。盘锦地处渤海之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境内河流沟岔纵横交错,具有盛产河蟹(中华绒鳌蟹)独特的自然环境,盛产河蟹历史久远,形成了历史悠远的蟹文化。所谓蟹文化,就是人类认识、捕捞、养殖蟹和进行蟹商品交易及食用蟹等,衍生出的有关蟹的食用知识、商品理念和相关的趣闻、典故、传说、习俗及有关蟹的诗、文、书、画、歌、舞、剧、乐等,是人们在开发利用蟹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传说、民谚、咏蟹、养蟹、售蟹、食蟹、画蟹、河蟹博物馆等,构成了盘锦蟹文化的特色和体系,绒螯蟹因此而得名。

一、盘锦河蟹

盘锦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北方称河蟹,南方俗称大闸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绒螯蟹属,为淡水中生长的甲壳类动物。因其螯足密生绒毛,故在动物分类学上其学名为中华绒螯蟹,是中国著名的淡水蟹,产量最多。其特征:河蟹全身除脚、腹以外,都呈青绿色,腹部为灰白色。其头部与胸部接合在一起,成为头胸部。其背覆盖着圆方形的坚硬背甲,凸凹不平,但左右对称。背甲前缘正中为额部,有4个齿突,左右两侧缘各有4个锐齿。额部两侧,有1对向前突出的复眼;复眼内侧,横列于额下有2对触角。头胸部的腹面为腹甲所包被,中央有一凹陷的腹甲沟。腹架周缘有绒毛,共5节。腹甲前端正中部分为口器,口器由1对大颚、2对大颚和3对颚足自里向外依次层叠组成。腹部即蟹脐,分7节,折贴在头胸部腹面;雌蟹腹面渐呈圆形,为团脐;雄蟹为狭长三角形,为尖脐。胸足是胸部的附肢,有1对螯足和4对步足;肢体分节,包被着几丁质硬壳而且对称。

盘锦是中华绒螯蟹的故乡,也是最大产地,素有“蟹都”、“蟹乡”之称。盘锦河蟹肥满度好,个大体肥,肉质鲜嫩,甘而不腻,膏满黄多,尖蟹膏白似玉,团蟹黄干似金,较其他水系河蟹及海蟹有独特的口感,野味十足,营养丰富,为水产中的上品,经济价值较高,可称之为“蟹中之王”,蟹中珍品。绒螯蟹浑身是宝,蟹黄可入药,蟹汤可解瘟毒。盘锦河蟹的生长特点是:海水里生,淡水里长。每年仲秋之后,河蟹成群结队奔向大海,在浅海海域交尾、产卵、孵化,翌年春末夏初,成群的幼蟹顺潮汛溯水而上,到淡水中继续生长,逐渐长为成蟹。辽河入海口广阔的海域,使河蟹得以“生”;域内充足的淡水资源使河蟹得以“长”;21条河流条条与大海相通,使河蟹“生和长”的洄游畅通无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盘锦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中华绒螯蟹产量全国第一。河蟹养殖面积155万亩,产量6.5万吨,被誉为“中国河蟹第一市”。

盘锦河蟹分为:稻田河蟹,生长期较短,个体略小,人工投喂饲料,河蟹肥厚饱满。河套河蟹,生长在河套等水域,野生,略瘦,黄和膏饱满度不够,但味道鲜美。湿地河蟹,盘锦最具代表性的河蟹,蟹中的上品,湿地生长,完全野生,纯正“溜达蟹”,野味十足,真正独特的渤海风、辽河水、盐碱地的鲜美味道,黄满膏肥,蟹香纯正,唇齿留香。每年中秋节,盘锦河蟹是最肥的。

盘锦自古盛产河蟹。但追溯历史渊源,却无史料记载。不过,从唐王东征河蟹搭桥的历史传说中,可见盘锦盛产河蟹历史的久远。

二、历史悠远的蟹文化

1.河蟹搭桥救唐王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1400多年前,唐王李世民御驾东征高句丽。在黑风口(今田家镇大堡子)登陆,欲直取盖州和岫岩。兵马行至大辽河的三岔河口时,正逢秋雨连绵,河宽水深,浊浪滔天,汹涌的大河拦住了去路。无桥无渡,数十万大军望河兴叹。唐王心急如焚,命先锋王君可在三日之内务必找到渡河之策,否则问斩。王君可苦思无计,昏睡在军中大帐内。突然河神进账说:“明日辰时,河中有渡桥,大军可过河。”并叮嘱过桥后切不可回头看。王君可惊醒,急令探马查看。第一批探马回报说未见桥,王君可很生气,立斩。第二、第三批探马也未见桥均立斩。待到第四批探马去探时,天色已晚,探马心想,实报无桥是死,谎报有桥也是死,不如谎报。于是谎报有桥出现于河面。唐王闻讯大喜,命大军紧急渡河。当唐兵行至渡口时,果然看见一座黑黝黝的桥。唐王急命连夜渡河,并命令只许前进不许回头看。大军抵达彼岸后,断后的王君可疑惑不解,回头一看,原来这桥竟是由螃蟹堆聚纠缠而成!顷刻间,一声巨响,蟹桥塌陷,王君可连人带马掉入河中喂了螃蟹。相传,河蟹背上的硬壳,原本光滑无痕,被唐军的马蹄一踩,便留下了马蹄的印迹。如果把河蟹的胃翻过来仔细看,里面还有王君可的小小头像。至今,三岔河一半清水一半浑水,传说这是王君可的大刀落在这里成为分水剑,把河水清浊分开。这美丽的民间传说当然无从考证,但蟹文化的源远流长却是实实在在的。盘锦诗人马宝石有诗为证:“得胜唐兵三岔过,激流涣涣起漩涡。班师有令碴冰走,聚众无舟水阻隔。探马急急传恶警,将军霍霍斩喽啰。桥搭蟹渡千骑渡,回首勒缰葬入河”。

2.民谚

盘锦流传着很多关于河蟹的民谚,如“九月圆脐十月尖”;“九雄十雌”;“菊花黄,蟹肉壮”;“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起,螃蟹肥,西风响,蟹脚痒”;“立了冬,影无踪”;“小雪前,闹踵踵”,“高粱晒红米,螃蟹嘎嘎肥”;“五月艳阳天,螃蟹爬满滩”;“秋风爽,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一盘蟹,顶桌菜”;“唇沾蟹肉百味淡”;“棒打獐子瓢舀鱼,螃蟹爬到被窝里”等。

3.咏蟹诗文

(1)中国古代咏蟹诗文。穿越历史的时空,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咏蟹诗句。《易经》:“离为蟹,外刚而内柔。”《山海经海内北经》:“大蟹在海中。”魏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晋毕卓嗜酒,间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诗仙李白对蟹情有独钟,把酒品蟹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皮日休《咏蟹》诗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逐从肉上生。莫道无肠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大文豪苏东坡在《丁公默送蝤蛑》:“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陆游曾赋诗:“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黄庭坚《咏蟹诗》:“怒目横行与虎争,寒沙奔火祸胎成,虽为天上三辰次,未免人间五鼎烹。”张耒《寄文刚求蟹》:“遥知涟水蟹,九月已经霜。匡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明代大画家徐渭的《题画蟹》诗:“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哉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有咏蟹三首:贾宝玉道:“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林黛玉曰:“铁甲长戈死未亡,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薛宝钗云:“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蒲空余禾黍香。”国画大师齐白石在《袖手看君行》题诗曰:“常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

(2)盘锦咏蟹诗文。一百多年前,盘锦清代举人李龙石著有咏蟹散文《馈东阁①河蟹启》②。这篇不足800字的散文,不仅追溯了历史上凡与蟹有关的名人、文人趣事、谐事,画龙点睛地阐述了源远流长的蟹文化;而且对故乡河蟹(盘锦河蟹)在中国各地蟹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东阁“尝谓京都以鸭为第一,东阁:刘春(字东阁),清末举人。当时与荣文达、房毓琛誉称“辽东三才子”。著有《看云听涛馆诗集》。

疏浚碱河为民造福。李龙石好友。

收录在《李龙集卷四·养园漫稿卷下》。

关东以蟹为第一,然尤以三汊河为最。”“故乡河蟹,甲于天下。”酣畅地倾诉了对家乡河蟹的喜爱和对故乡挚诚的热爱。这篇散文浓缩了中国蟹文化历史,亦是盘锦蟹文化的经典之作。后来,李龙石又写下《和万肖袁在姚子祈席上食蟹二首》[1]:其一:“爬沙闲处吐玑珠,逐浪横行到海隅。住口雌黄矜腹有,防身甲胄笑肠无。漫将幻梦夸司马,谬说调羹误蔡谟。几辈鱼虾汤沸尽,秋风满地泣江湖。”其二:“公子无肠甲胄姿,数黄吐沫汗原痴。那堪郭索探汤日,尚说横行逐浪时。万事不知惭蛤蜊,一生贻误等蟛蜞。嗤余空有钱昆癖,愧向江湖弄口雌。”

如今,盘锦河蟹不仅“甲天下”,而且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黄金产业”。盘锦人爱蟹、赞蟹、咏蟹,蟹文化更加芬芳。如曹路《河蟹赋》:“受天地之垂蒙,河蟹为其一之灵物也。蟹之家族,品类繁多,唯斯地中华绒螯蟹,鲜美为最。膏白如玉,媲美大闸蟹;蟹黄似金,驰名海内外。海生河长,通体漆亮;二螯如钳,八只长戈;绒毛其上,铁甲戎装;横行四方,备受赞赏。”……周德连《七律·河蟹》:“八条小腿两鳌夹,不晓直行只会爬。霜降随波重入海,翌春逐浪又回家。池塘嬉戏凭驰骋,田陌觅食任捕抓。待到仲秋凉爽日,鲜香美味进千家。”闫墨林《河蟹》:“生存需要力量,即使明天死了,为羹为酱,骨子里散发的,依然是水的芬芳。”李天成《中华绒螯蟹》:“踏遍江南千倍好,横行塞北几多勤。名闻天下绒螯蟹,原是鹤乡万鼎金。”于长山《蟹族千年》,“家族千载有机缘,宠爱今朝史空前。出苇入田粮上客,飞天踏海陆中仙。”刘长青《螃蟹梦》《盘锦蟹文化》系列作品,田守诚的《河蟹纪事》等。

三、独具盘锦特色的蟹文化力

一粒沙藏着一个世界,一只小小的中华绒螯蟹福泽一方,延绵着四千余年的蟹文化。河蟹养殖、河蟹科技、河蟹产业、河蟹文化,成就了盘锦人更多的荣誉、骄傲、梦想与辉煌。

1.上下求索的河蟹养殖文化

(1)复兴。盘锦是中华绒螯蟹(辽蟹)的发源地,是天然的繁殖地、索饵场。

20世纪60年代,“棒打獐子瓢舀鱼,螃蟹爬到被窝里”,真实地再现了盘锦河蟹之多的盛况,沟沟岔岔,大小水泡,田埂地头,到处都可见河蟹的身影。到了晚上,人们拿着手电筒或嘎石灯,拎个“网抄子”照河蟹,个把小时就能逮上半麻袋;到沟渠里踩螃蟹、摸螃蟹、钓螃蟹,收获颇丰;懒的直接在通往大海的河蟹通道上挖个坑放个大桶进去,早晨也能收上很多。据一些上了岁数的村民讲,那时候河蟹多得简直“成灾”,房前屋后都有。

那时,盘锦有道农家菜——螃蟹豆腐。虽然菜名里有豆腐,但可不是河蟹炖豆腐,而是用蟹肉捣出汁,然后像蒸鸡蛋糕一样把蟹肉汁放在锅里蒸。这才是盘锦地道的“螃蟹豆腐”,家家都能吃得起,吃不完的河蟹碾碎了是猪鸡鸭的饲料。那时,盘锦人吃河蟹就像现在吃大白菜一样。20世纪60年代挨饿的时候,多亏有河蟹充饥,很多人才能挨过饥荒。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大规模农业垦殖开发,开始兴建防洪治涝工程——修堤建闸,拦蓄辽河水,灌溉农田。但却拦截了河蟹的洄游路线,拦河闸上游河蟹开始绝迹。接下来,盘锦大小河流都修建了拦河闸堤,河蟹所有的繁衍之路均被无情地截断,河蟹数量锐减。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石油开发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加之农药的广泛使用,天然河蟹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盘锦的河汊沟渠已经照不到、摸不到、踩不到、钓不到河蟹了。1983年全国农业资源普查发现,原本繁盛的河蟹资源,濒临灭绝。

1983年,盘山县组织人力到辽河入海口捕捞蟹苗,获得蟹苗1000余斤,运到境内河流和水库养殖,第二年产成蟹近百万斤。1984年再次到辽河入海口捕捞蟹苗,却一无所获。盘锦野生河蟹这一丰富物产几乎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

天然河蟹虽然极少了,但盘锦适合河蟹生长的条件还在——118公里的海岸线,21条大小河流,65万亩滩涂,300多万亩浅海水域,海淡水交汇的辽河入海口。也许就是因为那美丽的传说,也许是对河蟹的情有独钟,也许是人们始终放不下对河蟹“横行”时代的追忆与梦想。为了拯救和恢复濒临灭绝的河蟹资源,盘锦人开始了人工繁育与养殖河蟹的艰难探索。1985年,盘山县在水产局长田守诚的带领下,利用1984年的冬储成蟹,开创性地开展了人工孵化蟹苗试验,经过反复研究、探索,终于突破了技术难关,首批育出蟹苗30多斤。被辽宁省专家评定:“在辽宁首创,填补了中国北方空白”;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创了人工繁育蟹苗的新篇章。人工繁育蟹苗成功后,全市水产科技人员又开始了规模化人工养殖河蟹模式的探索和实验,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开始在坑塘、荒地中养蟹,逐步向稻田、苇田发展。1988年盘锦开始在稻田里养殖河蟹,并逐步推广,稻田养蟹是盘锦人民创造的一种立体农业生态模式。进入90年代,随着河蟹种苗孵化和养殖技术日臻完善,河蟹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仅盘山县就达5000亩,为盘锦河蟹养殖业的兴起奠定了开拓性的基础。

(2)创新养殖模式。30年来,盘锦的水产科技工作者和养殖户从未停止过对河蟹种苗孵化、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的探索和攻关。特别是近年来,利用海淡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蟹苗孵化,不断创新稻田养蟹、蟹田种稻、苇田养蟹、坑塘养蟹、水库养蟹、沟渠养蟹、河套养蟹等多种养殖模式,创造了“六种模式”:即盘山模式、光合模式、高淳模式、苇田模式、沟渠模式、水库模式;“六项工程”:即优化良种工程、蟹田建设工程、病害防治工程、饵料保证工程、技术培训工程、河蟹品牌工程,其中“盘山模式”最具盛名。经过多年试验,盘山县终于攻克了稻蟹共养的技术难题,创造出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稻蟹共生”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把“稻田养蟹”变为“蟹田种稻”。农业部首席水产专家王武教授评价“盘山模式”: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即“1+1=5”。“盘山模式”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广泛推广。今日之盘锦,已经再现了昔日河蟹丰盛的辉煌,成为全国最大的河蟹种苗繁育基地、养殖基地和出口基地,形成了种苗孵化、饵料生产、放养看护、贩运销售、贮藏加工和餐饮服务等多个环节,吸纳劳动力22万多人。河蟹养殖已经成为盘锦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黄金产业”,成为盘锦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盘锦又成为河蟹世代繁衍的“乐土”。

(3)形成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盘锦河蟹脱颖而出,成为与水稻种植业相匹敌的优势资源。其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养殖面积155万亩,占全国12.8%、全省86%;产量6.5万吨,占全国8.8%、全省91%;产值35亿元,占全国8%、全省91%。蟹种产量1.5万吨,占全国65%;胡家河蟹市场年交易量15万吨,居全国之首。不断创新养殖模式,由“大养蟹”到“养大蟹”,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全面提升河蟹品质,生产效益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从河蟹孵化、养殖、精深加工、营销、包装、饲料、技术培训到药品、网具、渔具、餐饮、服务、流通、文化等领域。社会化服务网络日趋健全,中介组织近百个,经纪人队伍6000多人,销售网点遍布全国90多个大中城市。其二,市场优势已经形成,盘锦成为全国河蟹产业的发动机。河蟹苗种爬向全国各地,盘锦成为全国河蟹产业苗种供应基地,这是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盘锦市成为“中国河蟹第一市”,盘山县成为“中国河蟹产业第一县”,盘山县胡家镇成为“天下第一河蟹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独具特色的河蟹养殖基地和河蟹优良品种繁育基地,成为蟹苗、蟹种、成蟹的集散地,盘锦河蟹畅销国内外。其三,品牌效应凸现。“盘锦河蟹”这一地域品牌已叫响全国,1997年和1998年,稻田养蟹项目获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2006年,百万亩蟹田工程建设项目获国家农业部特殊贡献奖;2006年,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盘锦市“中国北方河蟹之乡”;2007年,盘锦河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盘锦为辽宁地区输台螃蟹基地;2009年9月,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盘锦市“中国河蟹第一市”;2010年11月,“盘锦河蟹”在全国第二届中国名蟹大赛中获得“十大名蟹奖”;2012年,盘锦河蟹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评选为“2011年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2年10月,“盘锦河蟹”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盘山县荣获“中国河蟹产业第一县”称号;2013年,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盘锦河蟹”品牌价值为19亿元;2013年6月,在“2013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盘锦河蟹”被评为“最受欢迎特色产品奖”。“蟹乡”、“蟹都”重回故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部河蟹兴衰复盛的历史,体现的是盘锦人民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勇于创造的进取精神以及崇尚自然的生态文明。

2.独具风情的食蟹文化

(1)食蟹传说。河蟹,乃天下第一美食也。古人云:河蟹,“美如玉珧之柱,鲜如牡蛎之房,脆比西施之舌,肥胜右军之脂”。中国的食蟹历史已有六千多年。蟹:字面上是解字下面一个虫字。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甲壳虫。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故称之为“夹人虫”。人们都惧怕它,不等太阳落山,就早早关上大门。大禹治水时,任命壮士巴解督工。此时,正是秋收季节。入夜,工地点起火堆,谁知火光引来了黑压压的“夹人虫”,大家赶紧抵挡,工地上展开了一场“人虫”大战,一直到东方发白,“夹人虫”才纷纷退去。可是,民工们伤的伤、残的残,血肉淋漓,惨不忍睹。“夹人虫”常来侵扰伤人,人心惶惶,严重影响工程进展。巴解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民工在驻地周围挖一条围沟,到了晚上仍然点起火堆,“夹人虫”又席卷过来,纷纷跌入沟里,巴解就命人往围沟里灌入沸水,沟里的“夹人虫”都被烫死了。被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散发出一股独特的香味。巴解很好奇地取来一只,把甲壳掰开来,香味更浓了,他便大着胆子咬一口,顿觉味道鲜美无比,巴解越吃越香,接连吃了几只。大家见他吃得津津有味,也跟着吃起来,被烫死的“夹人虫”都进到了人们的“五脏殿”里。远近的百姓获悉后,也纷纷捉拿“夹人虫”来吃,很快传遍四面八方。从此,人人畏惧的“夹人虫”便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人们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了“夹人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2)古人食蟹。中国食蟹历史悠久。最早记载食蟹历史的见于《周礼·天官·庖人》:“疱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东汉郑玄注:“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羞鱼,青州之蟹胥。”西晋吕忱《字林》:“胥,蟹酱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介绍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唐代陆龟蒙的《蟹志》、宋代傅肱的《蟹经》和高似孙的《蟹略》,汇集了各种食蟹之法。隋炀帝以蟹为食品第一,《清异录》记载:“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每进御,则上旋洁拭壳面,以金镂龙凤花云贴其上。”宋元时期流行吃“洗手蟹”,系以盐、酒、橙皮、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元代倪瓒著《云桂堂饮食制度集》载有蟹的烹制方法。清代朱彝尊《食宪鸿秘》记载“蟹丸”食谱。清袁枚的《随园食单》记载:“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历代以蟹命名的名菜,如晋代有“鹿尾蟹黄”,隋朝“镂金龙凤蟹”,宋有“洗手蟹”“蟹酿橙”,明代“玛瑙蟹”,清代“蟹黄兜子”“螃蟹羔”等。食蟹作为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化享受,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晋毕卓(字茂世)嗜酒,间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从此,人们常常把品蟹、饮酒、赏菊、赋诗交融在一起,作为一种文化享受。并渐渐发展为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蟹,这就是“螃蟹宴”。古人食蟹,有“文吃”“武吃”。“武吃”即民间随意的“粗吃”,手持蟹分而食之。“文吃”即有专用的食蟹用具“蟹八件”——锤、镦、钳、铲、匙、叉、刮、针等。最先发明食蟹工具的是明代漕书,当时只有锤、刀、钳三件——“蟹三件”,经完善演变为精致的“蟹八件”。“文吃”能将吃完的蟹完整地摆回原形或拼摆成“蟹画”。即“武吃”有“武吃”的豪爽,“文吃”有“文吃”的雅致。就这样,唇舌与河蟹的缠绵,衍生出丰富而又耐人寻味的食蟹文化。

(3)盘锦人食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饮食一方特色。随着河蟹养殖业的繁荣兴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盘锦人食蟹品味也在不断提升。在传统蒸煮基础上,以追求鲜美度、天然营养的保持即原汁原味为价值取向,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内涵的精蒸、精煮、烤、炖、煎、炒、炸、酱、卤、醉、煨、烧等烹饪方法,清蒸河蟹、卤河蟹、姜味蟹、醉蟹、腌蟹、炸蟹、酒呛蟹、翡翠蟹、面拖蟹、烤河蟹、蟹肉汤、蟹黄丸、蟹黄豆腐、鲜蟹汁、蟹肉饺子等,将食蟹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历届河蟹烹饪擂台赛中,由盘锦名厨不断创新烹出的诗情画意般的河蟹大餐:“秋蟹亮翅”“蟹园满巷”“彩蝶菊花蟹”“蛟龙戏蟹王”“金穗蟹补”“金菊蟹米”“银丝蟹手”“玉扇灌汤蟹球”“金沙蟹斗”“河潭蟹舟”“唐王蟹桥渡”“咖喱蟹”“芙蓉蟹”“水晶蟹冻”……还有“芦叶清蒸蟹”“唐王醉蟹”……就是一场文化盛宴。那种嚼着文化品蟹的优雅与惬意,怎一个“回味无穷”了得?

每当金风送爽、蟹肥稻香的日子,盘锦谁家没吃过“螃蟹宴”呢?家人亲朋汇聚一堂,或蒸或卤或炖或炒的肥蟹摆上一桌,斟上小酒,品蟹叙情,酣畅淋漓,其乐融融。盘锦人大多喜爱自然、原始、野味十足的卤河蟹,就是清水加盐再加入葱、姜、蒜、陈皮、红辣椒、香菜、白酒等制成卤汁,再放入河蟹;这样卤出的河蟹,吃起来最爽口,极致地展现了豪爽粗犷的地域风情特点。最有意境是烧蟹(烤蟹),野炊的一种吃法,将河蟹在篝火上滋滋地烤,浓郁的香气随风飘荡,谈笑风生间、手舞足蹈间,品味和享受最原始、最古老的食蟹文化。这种吃蟹法最能品得河蟹的鲜美。还有醉蟹,调盐糖姜葱蒜和花椒类调料于高粱或黄酒缸内,让蟹吃饱喝足地醉过去,将缸口密封。待开坛食用,别有一番滋味沁人心脾。相传,唐王李世民久做皇帝,食百味而不知其味。有一村姑用其祖传秘方制作的酒,精心泡制了几只螃蟹送与唐王,风味独特,鲜美无比,唐王甚喜,品蟹趣浓,酒兴大发,以至酩酊大醉。随即重赏村姑。唐王醉蟹,由此得名。如今,“唐王醉蟹”已走出国门,畅销中外。

盘锦食蟹文化,更凸显了盘锦独具特色的品蟹特色。

3.以蟹为媒,载着文化远行

盘锦人坚持以文化为载体,全力打造、宣传和传播盘锦河蟹品牌形象,带动河蟹养殖、加工、销售各业及当地文化、旅游、餐饮业等全面发展,不断扩大和提升盘锦河蟹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最是金秋螃蟹鲜。从2000年开始,每年9月,盘锦人都会给河蟹戴上文化的桂冠,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河蟹文化系列活动,以蟹为媒,围绕养蟹、售蟹、食蟹、品蟹、咏蟹等蟹文化系列活动主题,举行国际湿地旅游周、蟹文化节、河蟹产品展示洽谈会、蟹王争霸赛、河蟹烹饪擂台赛、蟹道表演、中国河蟹发展论坛、南北河蟹经纪人对话、河蟹及水产品展销、河蟹经贸洽谈签约仪式、“养大蟹”技术交流研讨会、河蟹经纪人技能大赛、主题摄影作品展、大型文艺会演、特色旅游观光、咏蟹征文等蟹文化活动,整个活动涵盖了养殖、加工、营销、科研、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届时,评出盘锦河蟹养殖大王、营销大王、河蟹产品深加工大王、河蟹烹饪大师以及以河蟹为主题的绘画、书法、摄影作品等各类奖项,涌现出养蟹、卖蟹、烹蟹、研究蟹、画蟹、书蟹、写蟹、咏蟹、论蟹、摄蟹众多妙手高人。一切都围着河蟹转,直转得亿万只盘锦河蟹爬出稻田,爬出苇塘,爬出沟渠,爬上汽车、坐上火车、乘上飞机,爬向大江南北,做客亿万人家餐桌;直转得向四面八方都散发着盘锦河蟹的鲜香;直转得花团锦簇,赞声四起,掌声连连。一向素面朝天、轻妆淡抹的中华绒螯蟹,便在这如火如荼的“盘锦蟹文化系列活动”中,被演绎得仪态万方,风情万种。不仅延续了四千余年蟹文化的文脉,也绽放出新时代盘锦蟹文化的独特芬芳,成功地彰显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河蟹为媒,百姓受益”的蟹文化魅力,推动了盘锦产业经济和地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小小河蟹为盘锦来了荣誉、带来了财富、带来了文化。

4.盘锦河蟹博物馆

盘锦河蟹博物馆坐落在素有“天下第一河蟹市场”之称的盘山县胡家镇。建筑面积729平方米,楼体呈八角形,远看像一只沐浴在阳光下的大螃蟹。2012年9月22日,在2012中国·盘锦河蟹文化节开幕式上,盘锦河蟹博物馆向游人开放。这是东北地区建筑面积最大、馆藏文物最多、历史跨越最长、展示技术领先的专业性博物馆,展厅分为“蟹情”“蟹缘”“蟹魂”“蟹韵”和“蟹城”五个部分。主要借助声、光、电、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文字、图片、展板、实物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有关河蟹的历史传说、中国河蟹文化及盘锦河蟹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是集展示河蟹历史、普及河蟹知识、宣传河蟹科技及融合收藏与研究、合作与交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填补了辽宁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没有河蟹博物馆的空白。走进河蟹博物馆,就会感受到浓重的河蟹文化。

(1)蟹情。介绍和展示盘锦市在恢复河蟹资源过程中,探索、研究、崛起、发展、腾飞的各个阶段及盘山县是盘锦市的河蟹产业的承源之根。

(2)蟹缘。介绍和展示盘锦蟹文化。主要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螃蟹的历史;《螃蟹搭桥》的传说;得胜碑的图片;清代举人李龙石的咏蟹散文《馈东阁河蟹启》“故乡河蟹甲于天下”;河蟹的营养、药物、经济、文化价值;食蟹的历史;福德汇餐饮公司创立的“蟹道”;《红楼梦》中的螃蟹宴;盘锦日报副总编曹路的《河蟹赋》等。

(3)蟹魂。展示了“科技兴蟹”的成就,科学技术是盘锦河蟹产业发展的灵魂。介绍了盘锦“养蟹第一人”——田守诚等。

(4)蟹韵。主要展示盘山河蟹事业、河蟹产业发展成就;介绍了“盘山模式”、“天下第一河蟹市场”及苗种培育基地、河蟹养殖示范基地等。

(5)蟹城。展示了盘锦河蟹产业的美好前景。

附:

馈东阁河蟹启

凉月如客,清风拂席,稻花香后,枫叶如丹。几度开樽,一番转毂。季鹰秋思,馔佐莼羹;伯虎河干,味谙姜韭。故乡河蟹,甲于天下。趁此秋风,不嫌大嚼,既得登俎,宜公同好。

鄙人对兹介士,自笑鲰生,《博物》未娴,《尔雅》不熟;沈昭略且食蛤蜊,蔡道明误食蟛蜞。陆机吴味几费猜嫌,杜牧新诗曾游沧海。缅扬雄而思郭索,拟何胤而忆长皇。连琐吉于石帆海月,休怪无肠;擘蟹螯于青壳红膏,定知有口。判团尖即截,背呈虎豹之文;分大小于滑泽,腹剖鹦哥之嘴。狙挠冠带,斑点胭脂。

孟嘉落帽,未悉寻益;陶谷当筵,曾询蟛月。菊天芦地,久酣霜露之风;橘绿橙黄,已饱江湖之味。贡糟糖于隋帝,指染珠玑;宴风月于钱王,肌分黄白。问同嗜于钱昆、苏轼,味老三秋;谱佳名于北户、西溪,膏呈一品。足下傅肱制谱,毛胜加恩。叨霜不止廿八枚,饫露岂徒十二种。吟诗诮朱勉之螯黑,作赋讥严续之雌黄。金风桂粟,漫嗤江上老渔翁;玉露霞觞,窃比吴兴馋太守。长卿之文字横行,曾入王吉之梦;延之则胸蟠宝气,戏闻诚斋之呼。钱王孙之饷徐渭,暂陪玳瑁鸬鹚;丁公默之送坡翁,权作蛮珍海错。惭皮袭美之寄陆天随,擘雪想南朝风雅;愧梅尧臣之呈吴正仲,饕风供北宋杯盘。

在丹崖,固不致垂涎;在鄙人,则愿分一饱。等卢纯之夹舌,未解贪馋;羡毕卓主持杯,敢嘲饕餮。铜壳玉脐,愧我未浮南海;秋江明月,愿君同醉西风。异螺蜱不堪下箸,比蝤蛑未足为鲜。倘登夏屋,恐贻未堪持赠之讥;聊佐秋盘,庶免独食不仁之诮。

东葛赋性庄严,风度端凝,有顾雍、李沆之目。于口腹耳目之欲,一无所好,惟遇鸭蟹二物,则手不释箸。尝谓京都以鸭为第一,关东以蟹为第一,然尤以三汊河为最,余与东葛有同嗜焉。自避水北来,每当蟹美之时,东葛辄侨寓于外,比及旋里,则数见不鲜矣。庚寅桂秋,东仲返自都,而送蟹人适至,因分其半以赠。东白自记。

——清末举人 李龙石

第四节 盘锦森林资源

一、盘锦森林简介

森林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盘锦的森林由多年来的农垦、交通、水利、城建办林和地方专业办林而组成。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全市土地总面积413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7.7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非林业用地面积3953.3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97.1%。

在有林地面积中:林分面积55.86平方公里,占有林地面积的95%;经济林面积2.97平方公里,占5%。在林分面积中:针叶林面积0.35平方公里,阔叶林面积55.29平方公里,针阔混交林0.22平方公里,分别占林分面积的0.6%、99%、0.4%。

盘锦市植物区划属华北植物区系,植物生长快、密度大,共有野生植物70科、242种,其中林木类33科、119种,杂草类37科、123种。宜林树种有樟子松(海拉尔松)、侧柏(扁柏)、速生杨、连翘(迎春花)、旱柳(青皮柳)、家榆(白榆、榆树)、桑、苹果、刺槐(洋槐)、紫穗槐(棉槐、椒条)、臭椿、火炬树、色木槭(地锦械、五色枫)、葡萄、柽柳(三春柳、红柳)、沙棘(醋柳、酸刺)、华北紫丁香等。

全市没有天然林,全部为人工林,面积为96.4平方公里。其中,林分面积55.86平方公里,占人工林面积的57.9%;疏林面积0.58平方公里,占人工林面积的0.6%;未成林面积33.61平方公里,占人工林面积的34.9%;乔木经济林面积2.97平方公里,占人工林面积的3.1%;灌木林面积3.41平方公里,占人工林面积的3.5%。

盘锦市森林资源的特点。一是森林资源少。盘锦是辽宁省的少林市,这主要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成的。二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北部区域森林资源多,南部区域的森林资源少,其原因为南部地区的苇地和滩涂面积大,宜林面积少。三是树种单一。全市土壤结构主要分为盐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水稻土。土质盐碱化,限制了树种的多样性。四是林地多为带状。利用现有的道路、干渠、堤坝、村屯内植树,大大减少了造林范围。五是防护林比重大。因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盘锦市林业建设的重点工程,所以在实施分类经营和造林工作中,加大了防护林种的比重。

二、盘山县林场与盘锦森林公园

1.盘山县林场

盘山县林场是盘锦市唯一的国有林场,于1962年由盘山县苗圃扩建而成,占地9.69平方公里。林场下设红旗工区(7.07平方公里)、喜彬工区(2.14平方公里)、盘山苗圃(0.48平方公里)三个生产单位。盘山县林场总经营面积1.5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45万亩,其他辅助林业用地面积0.08万亩。建场52年以来,先后发展建成速生杨丰产林基地7600亩、高产水稻种植基地3500亩、造林绿化苗木生产基地500亩、食用菌生产繁育基地70亩,成为林场事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同时拥有先进的育苗日光温室2000平方米。

2.盘锦森林公园

盘锦森林公园是盘山县林场与外方合资所办,位于盘锦市区东北方的盘山县高升镇喜彬村,是辽宁省省级森林公园,公园分别与喜彬村、雷家村、陆家村和七棵村相邻,东部紧邻中新公路。公园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是一块以沙丘、水面、草地、松林为主的大型绿地。森林面积超过1000多亩,林木生长旺盛、绿草如茵、自然风景宜人,林间连绵起伏的山丘又为这片森林添上了妩媚的色彩。森林公园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温泉资源。

相传清咸丰三年三月三十日,一场大风刮得天昏地暗,一夜之间此地神奇般堆起八座沙丘,绵延起伏,如一条巨龙伏在绕阳河岸边,其中最高的山丘也是盘锦地区海拔最高之处,主峰海拔18.2米。经过了多年的人为的防风固沙,现已形成以松树绿地为主的自然景观。气候特征属于大陆性半湿润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8.9℃。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景区开始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动物,如狐狸、野鸡等。

注释:

[1]收录在《李龙集卷四·三影低吟草》。

同类推荐
  •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身为一国的国民,必须对本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可以说是所有国民的共识。然而中国历史,浩浩五千年,煌煌廿四史,一般人难以尽知。有感于此,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特为具有一般知识水平的读者撰写了《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一书,以使读者读过此书,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了解。但是,在书写过程中,吕思勉并非一味罗列史实,而是透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制度变迁,洞悉中国历史的大势。如此,读者不仅能明了本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为适应一般读者的阅读水平,本书用浅显的白话行文,内容选裁得当,不仅有历史本身的厚重与深刻,更兼顾了阅读过程中的故事性与趣味性。
  • 寒门小人物

    寒门小人物

    带着自己老妈穿越了!腹黑儿子,泼辣娘!苏言卿老妈说了,她的愿望是有一天能去怼几句那个狗皇帝!欢迎加入寒门吹泡群:551~295~812
  • 元歌1566

    元歌1566

    少年为救自己身患重病的母亲,而身入危险之地求学,这一串流淌着科技与魔法的大陆是否能够容许他的存在?
  • 古时空购物平台

    古时空购物平台

    郑潮穿越了,带着一个时空购物平台。平台:“亲爱的潮,作为第一个平台会员,你在三个月内,可享受免物流费的VIP待遇。”郑潮:“怎么收的?”平台:“一般是所购物品价格的十倍。”郑潮:“老大,裸贷都没你黑啊!”******郑潮:“丰哥,我的水泥呢?”钱丰:“……用完了。”郑潮:“我擦,一百吨水泥垒几间房,你告诉我用完了?”钱丰:“……是丢了。”杨溪:“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没想到你还真有几分诗才。”郑潮:“呃……其实,锄禾是个人。”杨溪:“……下流,登徒子。”PS:本文主打轻松热血、有笑点,但非历史正剧!
  • 明匠

    明匠

    1622年,这一年孙承宗经略辽东,这一年魏忠贤亮出了刀剑,这一年万鑫煤化工集团董事长沈清平穿越到了一个匠户家里……然后奉命押送军械去辽东……
热门推荐
  • 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无论时空如何改变,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感情的世界,没有是非。婚姻的鞋子,冷暖自知。沈从文与张兆和、徐志摩与陆小曼等五对民国伉俪。那些个在民国那个风华绝代的年代里用他们的风华绝代谱写了一曲曲爱情篇章的才子与佳人们,他们曾经那样相爱过。在岁月的长河中,给无数后来人以仰慕与唏嘘。
  • 重生之人生美满

    重生之人生美满

    重来一回,看王艳能否重新活出自我,获得属于自己的美满人生!1V1
  • 纨绔妖后:病娇帝君宠妻记

    纨绔妖后:病娇帝君宠妻记

    震惊!知名美妆博主九洛在直播时死亡!——她,新时代炙手可热的美妆大V,微博粉丝五百万,人美声甜业务能力强,可惜,命短。她,流云宗人嫌狗吠的小傻子,宗内五峰有四峰是她的黑粉,人傻嘴笨不能修仙,幸好,命也短。——当命短碰上命短,能否负负得正?九洛表示,那必须!-从打不还手骂不还手蜕变成你动我一手指我就揍得你不知今夕是何夕,何因?九洛攥拳头,你洛姐可不是软包子。-从人见人嫌一跃成为奉神洲炙手可热的造型师,背后追捧者无数,原因?九洛骄傲笑,全凭一双巧手。-狼吠猫咬的兽厌体质,一朝觉醒,水眸微眯即可使万兽俯首称臣做‘舔狗’,为何?九洛羞涩状,没办法,爹妈基因爆炸牛。_不能修仙的无能废体,至尊灵脉得以重生,修仙路仿若开挂,浅笑间就能携卷风暴、搅乱天地,缘由?九洛挑下巴,谁让她是天道宠爱的‘亲闺女’。——小剧场:【我见帝君多病娇】“珩哥哥!”娇俏女子欲伸手拉住眼前掠过的帝珩,但只碰到一块微凉的肌肤就被对方瞬间闪开。九洛背身离开,“叫她碰到你就不要来找我。”森然刀光一闪而过,低哑男声小心憨哄。“洛洛不气,没碰到。”-【帝君他病娇又撩骚】“病娇,死远点!”某洛桃花眸水光潋滟,嗓音颤颤的推开身前妖孽男。某男瞳色深沉,邪气乍现,不退反进的拉她进怀,在那柔软纤腰上掐了一把,薄唇贴到她耳根厮磨,嗓音磁性又低沉。“我只死在你这牡丹花下。”——小提示:1.爱恨情仇、青梅竹马、打脸逆袭、开挂金手指、高颜值美男…你想要的这都有!2.一对一,甜宠,双洁。-推荐已完结玄幻绝宠文:《天纵狂妃之至尊驭兽师》
  • 囧囧娇妻:燕归君不归

    囧囧娇妻:燕归君不归

    唐小古本来以为,上有大哥罩着,下有个小酒楼靠着,这辈子就可以好吃懒做的小掌柜。可没想到天要下雨哥要娶媳妇,当了十三年的小少爷居然要被未来嫂子当小妞嫁出去——是可忍孰不可忍,想抢我的饭碗,我就抢你的男人!喵喵的诱兄计划,这辈子就是要吃定你!这辈子就是要吃、定、你——
  • 九霄神剑

    九霄神剑

    神魔大陆,外族入侵,九天破碎,神剑受创,坠落人间,遇有缘人,重掌神剑,展雄才伟略,立九霄之上,斩妖除魔,捍卫家园。
  • 坏预感

    坏预感

    我是一个预言家,我拥有着精确的预言能力。
  • 就做赚钱的傻瓜:简单实用的傻瓜式炒股法

    就做赚钱的傻瓜:简单实用的傻瓜式炒股法

    什么人能在股市里赚到钱?天才、博学之士、专家,还是证券研究员?有这么一群“傻瓜式”投资者,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只用简单的方法选股、买卖股票;不频繁操作,不盲目跟风,有明确的投资目标。他们有时候会被大多数投资者讥笑为“胆小鬼”,有时候会被小部分投资者讽刺为“傻大帽”,但他们却能实实在在赚到钱。本书从理念到实战介绍了这种有别于其他投资方法的“傻瓜式炒股法”,从思维入手,逐步涉及炒股实战法则、赢利系统建立、选股、解读信息、投资纪律等内容,旨在让没有接受过专业金融知识学习的投资者认清自我,认识股市涨跌本质,建立一套傻瓜式的投资方法,形成一套傻瓜式赢利模式,帮助普通股民轻松在股市赢利。"
  • 生命失乐园(套装4册)

    生命失乐园(套装4册)

    本套装共4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令人心碎却无能为力的真实故事。痛苦的际遇是如此难以分享,好险这个世界还有文学。冬将军来的夏天:这是一个温柔地集合了很多伤痛的故事。与残酷的现实有关,却格外温暖、治愈。当你坠落,有没有能承接住你的一双手?是她从人生的垃圾桶把我捡回来了,在此之前我不晓得自己被远方的某人爱着。那时上帝是只兔子:一个不同寻常的成长故事,以及兄妹间相互守护和偎依的动人情谊,从4岁到33岁,一对兄妹如星月般的守护和牵绊,一个家庭近四十年间的流转变化。……
  • 董明珠决策格力的66金典

    董明珠决策格力的66金典

    董明珠36岁南下闯世界,从一个集体小空调厂的销售员干起,凭借出色的业绩一直升至格力电器总裁。她铁腕治企,挑战渠道霸权,以大工业精神震撼商界。多年来,她领导的格力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空调市场占有率居中国市场首位,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3年蝉联世界第一。
  • 乱世猎人(11)

    乱世猎人(11)

    他来自山野林间,他是一个普通的猎人,但却有着一位极具传奇性的父亲!他无意名扬天下,他不爱江山只爱美人,但时势却将他造就成一段武林的神话!他无意争霸天下,但他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而成为乱世中最可怕的战士!他就是——蔡风!北魏末年,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着武功与智慧崛起于江湖,他虽无志于天下,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从而也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