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4000000480

第480章 大撤离

字面的意思很简单,这是韦氏想借十五元宵节为借口,喊自己进宫,赐毒酒。如果不成功,还有一千羽林军埋伏起来,对自己进行击杀。如果自己不提前得知,根本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但王画还是很迷糊,自己也没有做出什么事。就是宗楚客自己也不计较了,为什么韦氏突然对自己产生杀机?

而且让他郁闷的是今天都正月十三了,后天就是元宵节,自己就是做出布置,时间也十分仓促。

怔忡了一会儿,但不管怎么应对,必须要到上官小婉处,询问她是如何得到这个消息的。

都是精明人,知道王画收到消息,肯定要来,上官小婉没有呆在皇宫,而到了她的别院中住下。

王画扬了扬纸条,看着上官小婉。

上官小婉叹息一声,说道:“二郎,我不知道你手中掌握了多少力量,但这个力量是惊人的。皇后也隐隐猜出一部分,因此对你一直采取拉拢措施。但有两件事你做错了。第一件事,如果你仇恨宗楚客,就是将他揍一顿,皇后也不会生气。可你不应当将宗楚客与你和李裹儿的亲事混在一起。这是皇家的威严,能容得了你威吓的?”

对整个过程,上官小婉一知半解。但韦氏也不是有意隐瞒她,在韦氏心中,上官小婉还是那个为了地位,将李贤出卖的市侩女子。现在上官小婉不得不抱自己的大腿。韦氏也听说了上官小婉与王画有可能有眉来眼去的事,不过两个人做得很好,外人都认为此事是捕风捉影。就是有,上官小婉也不会为了王画,得罪自己。

这也是她大意了,王画与上官小婉做过推心置腹的一翻讲话,也让上官小婉意识到她将来的命运。为了自己活命,上官小婉不可能让韦氏将自己这个潜在的最得力盟友杀害的。

所以元旦的布置,居然韦氏请了上官小婉参与其中。

说到这里,上官小婉叹息一声。整个过程她比以前更了解了,王画是担心韦氏不同意这门亲事,所以将宗楚客这个棋子压在棋盘上。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韦氏这几年就没有对王画动过杀心,而且随着他力量增强,韦氏一直在拉拢。只是王画不冷不热的,韦氏也无可奈何。但王画精明的地方就是没有站在清流大臣后面摇旗呐喊,这也是让韦氏放心的地方。

而且太原王家的突然崛起,让韦氏看到希望。比起王家那个小娘子,自己女儿与王画是什么关系?说不定能借裹儿与王画的关系,能让王画投身自己门下。就是不投入她门下,估计也不会对她发难。

因此,对王画与裹儿婚姻,韦氏一直没有反对。

可王画一逼,韦氏反而不乐意了。这意味着什么?王画预防自己事小,竟敢威逼自己事才大条了。现在能用宗楚客威逼自己答应他与裹儿的亲事,明天天知道他又会逼自己答应他什么事?

结果也不是王画所想的,李显答应他与李裹儿的亲事,韦氏一点也没有参与其中。如果不是李显首肯,她都要瞧瞧王画能将宗楚客怎么的。

上官婉儿将前后事情一说,王画也感到自己弄巧成拙。但他还是奇怪地问:“就是这样,皇后也不能对我动杀心。”

“是的。但你又做了一件事,加上宗楚客等人的劝说,才使皇后产生杀你的心思的。”

“我又做了什么事?”

“你有没有派人调查当年邙子巷刺杀你的凶手?”

这个韦氏没有说。不过言语闪烁中,上官小婉已经猜测出八九分。

王画的护卫调查到了史文达身上,但不能证明就是史文达做下的。天下长得相像的人不知凡几,而且十年零几个月过去了,外表也产生极大的变化。这个证实是不错的。

可是王画的手下低估了史文达的智慧,他这些年深居浅出,就是在韦家都是一副生手勿近的模样。这两个人突然与他交谈,引起了他的警觉。于是报告了主家,韦家派了人跟踪王画这两个手下。结果跟踪到了王画家中。

这才是一次严重性的失误。

韦家立即报告了韦氏,但如果没有人窜夺,韦氏还想与王画做一次交流,看王画的动向。毕竟事情过去了多少年,这些年也不是一个两个人想要杀害王画。

但她心中还有一个鬼,那就是王画兵出洛阳功亏一篑的一刀一箭,那个血字营的火长与太监江明威正是韦氏收买过去的。所以当年韦氏主动打开城门,放王画血字营的士兵进城,借着这个势,削弱五王,让武三思上位。

可能让王画上位么?

虽然王画与清流走得不是很近,但也不指望王画替她为虎作猖。不要问理由,就象老武上位时一样,必须得用李义府等小人,用他们作狗来剪除朝中反对老武的声音。所以韦氏先用武三思,后用宗楚客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天津桥上,江明威先是乘王画不注意时,给了王画一刀,然后那个火长跟着发难,又是一箭。当然,这两个人也知道自己的下场,可被韦氏所逼,韦氏也答应给他们家人一个好的待遇。开弓没有回头箭,只好这样做了。

这个韦氏也没有说,只略过一点儿,连宗楚客都没有在意。可上官小婉是多精明的人,立即再次猜测出当年的故事。

既然王画能找到十年前的凶手,也很有可能查出天津桥上的真相。

不要怀疑王画查案的能力。

“原来如此,”王画苦笑连连。

真相没有想到过了这么久,被一一揭开,但对他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嘲讽。

然后宗楚客在中间煸风点火,还说奉立李裹儿为皇太女,正好有一个机会,李裹儿现在没有大婚,也就不需要跟随别人姓氏了。不然按照规矩嫁入王家,那是王李氏。而且李裹儿有一个儿子,姓氏同样没有定落下来。这为韦氏开创正统创造了条件。

当然,李显还活在世上,大家说得都很隐晦。

可宗楚客这个说法,终于让韦氏产生了杀心。于是将计划定在元宵节发难,现在王画与李裹儿大婚在即,王画很难有防备。但为了预防万一,同时调来一千羽林军。这些羽林军经过清洗后,大多让韦家弟子掌控,韦氏也便于调动。

说到这里,上官小婉笑盈盈地看着王画。羽林军之所以能清洗成功,也亏得王画提出的建议。

她是看王画吃瘪的样子,很难有机会看到王画能吃瘪。至于王画会不会有危险,这场危机,上官小婉根本就没有考虑。如果自己提前都通知了,王画还应对不了,那么以后自己的将来,如何托负于他?

王画也捏着鼻子不能作声。

他站了起来,说:“多谢昭容相助,我要回去了。”

就是上官小婉强留,王画也不会留下来。现在他还能欢悦的心思么?

但在回去的路上,他有些失神。这样一来,与李裹儿的亲事,基本上成为泡影。还有只剩下两天时间,韦氏对他下手,他还真不害怕。无论是在西北,自己布下了一着后棋,还是在大洋洲,自己等于有了一个国度。不一定要唐朝垂死挣扎。但只有两天时间,如何将家人转移出去?

得有一个借口,不然前面一转移,后面不知道多少人跟踪。往哪里逃?如果韦氏真动手,只有两天时间,纵然不休息,能跑出一千里路么?只要在唐朝境内,一家人还是很危险的。

王画回到家中,家里面来了一个客人,是王姓的一个族公。

比自己岁数大,辈份长,王画也没有怠慢,连忙行礼。

这个族叔说明他的来意,这几年风调雨顺,青山沟王姓枝繁叶茂。枝繁叶茂是假的,这些年因为王画的兴起,又帮助了不少,王姓在巩县这个小地方,比以前日子好过多了。看到了这副情形,巩县王姓几个老长辈就想重新主办一次宗族大会。但前几年王画到了钦州,回到京城后到了长安。唯独今年王画一家随着李显来到洛阳。

因此不但巩县王家,还有王画调到江南的几十户人家也回到巩县。想重新召开一次宗族大会。不过这个族公没有打算喊王画,现在王画担任户部侍郎,究竟是多大的官儿,在老百姓心中是不敢想像的。好象还是王画拒绝了皇上的封赏,不然官爵更高。所以只打算喊王迤夫妇回去。

王画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喜。

马上就到了正月十五,时间紧张,他在一路上正在想,怎么样赢得这宝贵的时间。甚至还想到再次设下刺客一事,不过以前用过这一招,现在不灵光了。又想到了生病,也能成立,自己一路从冰天雪地走来,许多地方是人间绝域,压了病在身,也能遮掩过去。可人在洛阳,还处在朝野监视之下。

这个宗族大会来得正是时候。

王画立即做了布置,第二天王画写了一份奏折,咱王氏家族要开宗族大会了。朝中这段时间太平无事,恳请皇上允许臣回去看看。

这时对宗族还是很重视的,主要韦氏的安排,李显不知道。也不可能让李显知道,说不定李显会立即否决,韦氏不想此事因此走漏风声。奏折到了李显手中,李显立即应允。

也没有等到李显应允,王画早就准备了。父母以及四凤,还有府上亲信,以及墨海轩中的亲信手下,带着无数行李,浩浩荡荡地返回青山沟。富贵还乡,人间一大荣耀嘛。王画这样做,也能理解。

实际上这是一次大撤离。

不但亲人,就是江南几座瓷窑的主要技工,以及钦州一些作坊的主要技工,全部下令,立即撤离出唐朝。不然马上韦氏一动手,这些技工将会立即被韦家接受。

只有大凤与三凤,因为出嫁,没有办法转移出去。她们的命运只好听天由命。但主要就是自己,只要自己一天不死,韦氏未必敢对她们动手。

韦皇后也听说此事,当时脸上神情要有多精彩就有多精彩。不过她认为这也是一个巧合,没有想到其他。不过王画还是很小心翼翼的,自己这次高调返乡,如果再聪明一点,肯定能嗅到某些蛛丝马迹。

因此,一到青山沟就开始了大派送。不管姓王还是姓张,或者后来转移到青山沟的逃户,王画都派送了许多礼物。

然后才来到家中。还是那三进三出的祖宅,这几年王画一直没有回来过,倒是王迤因为置了一些田产,有时候回来看看。房屋也雇了一个管家照料着,后来又翻修了一遍,后面两排房屋盖成了楼房。如果不是院中那棵老槐树没有倒下,冲天的枝叶就象一个华丽无比的伞盖,遮天蔽日,王画都差一点认不出来了。

但是李裹儿没有来。

这不是李裹儿不想来,肯定是韦氏阻拦了。王画这一次回来是干嘛的?开宗族大会的,整个宗族的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乐一乐,还有就是晒族谱。另外就是修族谱,宗族中死去的老人,以及新生的婴儿,全部记录到族谱上。

韦氏能让李裹儿回来么?一回来,李裹儿将王昭朗的名字上在族谱上,以后再改成李昭朗那就很困难了。

王画微叹了一口气,但现在也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这一次宗族大会,正好耽搁几天时间,正是赢得大撤离的时间。这才是最重要的。

青山沟的百姓不知道这一点,看着王画的眼神,都充满了敬畏。连巩县的县令也带着官员来到王家拜访,这一次县令大人前来,不是王家的荣耀了,而是带着浓浓的巴结意味。

王画心中有些好笑。但他不露声色。

耽搁了几天,王画必须要回去了。

在外人眼里,王画一家除了王画,就没有其他能拿得出的人了。想要将跟随到青山沟的人转移出去,王画必须回洛阳,这样大家的视线才能再次从青山沟转移到洛阳。

在十八的晚上,王画将一家人召聚在一起,将事情的前前后后,源源本本地说了出来。

王迤一听吓傻了眼,问:“皇后,皇后为什么要杀你?”

“父亲,这些年有多少大臣被杀?”

王迤也不是那个以前的王迤,他身上还顶着一个李显封的闲职,也知道许多官场的秘辛,知道这几十年,死了无数的大臣,有忠臣有奸臣。就是那个魏相公,如果不是儿子的提醒,有可能都被人害死。他结结巴巴地问:“那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人做官?”

“父亲,如果不做官,你以为我家还能有这份产业?”王画不答反问。

如果他抱着以前的思想,只在青山沟做一个小富翁,凭手艺吃饭,那根本不可能的。就是几个大家族垂压之下,都无法生存。更不要说想保住现在家中更大的产业。还有,他如果不做官,能掩护这么多百姓前往大洋洲?

不要说普通人家,就是七姓十家,都庞大到了不畏皇帝的地步,依然让子弟进朝为官,壮大家族势力。

但到了这地步,王画也没有必要再掩瞒父母亲,他继续将大洋洲与血字营还有真实的财产说出来。

王迤听了更傻眼,自己这个儿子不露山不露水的,居然掌控了两百多万人,血字营居然还在暗中壮大。他哆嗦地问:“那你想要造反?”

是有了造反的底子,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不然沐孜李都不会产生这个野心。

“造反未必,但我会让韦氏恶心一下。”提到韦氏,王画忍不住地羞恼。自己虽然没有低视此人,可没有想到却被她反复利用。不过在这之前,必须将家人安顿好。

父母亲以及四凤、李红、沐孜李还有其他八个美婢女在送到大洋洲去。这也是最后一道考验,如果这八个少女不愿意,可以将她们送回中原,如果到了大洋洲,还死心塌地的等他,那么王画也有可能考虑一下。

公孙大娘要回河北,不然有可能连累孔黑子以及公孙一家人。

李雪君送王涵回太原,虽然她与自己关系不明,可在没有确实证据之下,韦氏还不敢对王涵处罚的。就象当初武则天害死了王皇后,可敢对太原王家下手么?老武都没有这个胆量,况且韦氏。

可是众人看着王画,李雪君小心翼翼地问:“二郎,你自己怎么安排?”

“我必须回去,好赢得大家撤离的时间。”不是那么好撤离的,一旦事情发作,韦家马上就要接手王画的产业。所以必须要有时间,毁掉相关的工具,核心技术人员转移,还要掩人耳目,这些产业主要在江南与钦州。有没有撤离出去,王画也不能立即得知,所以多腾出一些时间才能安全。

不过想到了韦家,王画同样愤恨不己。

他下了一条命令,在海外狙击韦家所有的船队。直接封杀。去年一年殖民地式的经营,为各大参与的家族带来了很多好处。如果封杀了韦家海外力量,对韦家损失将会不小。不但下了这条命令,而且等到事情发作后,调动一些军队,突然冲进广州港,将韦家那个船坞烧掉。

“那我也跟你回洛阳,”李雪君话音刚了,公孙大娘也要吵着陪王画一道回洛阳。

看到这情形,沐孜李突然灵机一动。她将王画拉到一边嘀咕了几句,王画听了有些不忍。过了半天叹了一口气,算是默认了。不管这样一来,会死多少人,可也增加了自己的安全。

于是答应了公孙大娘,但立即写了信给孔黑子与公孙父子,以及单雪峰,他们这几个人算起来,是自己真正的嫡系了。如果事情发作,他们也脱不了清洗的命运,不如早一点让他们逃到鄯南去。

但王涵不肯回去,她也要到大洋洲。

这是害怕事发后,家族又要打什么主意,到时候不放她出来了。

王画想了一下,居然也答应下来。

正月十九,王画带着李雪君与公孙大娘,返回洛阳了。

临离别前,看了一眼那个熟悉的山村,心中暗暗道:为了那么多人的期盼,我一定要活下来。

同类推荐
  • 唐朝好地主

    唐朝好地主

    张超穿越武德四年,来到长安郊外灞上,成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却只想做个悠闲的大唐好地主!读者群:656118488(荣获2016星创奖历史优秀奖作品!)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 唐朝逍遥行

    唐朝逍遥行

    一个黑暗中的王者,为了民族选择的死亡。重生回到大唐,征战四方,内斗官场!看我如何逍遥大唐
  • 代汉

    代汉

    新书《回到古代当匠神》已发布叶昭穿越了,从末世穿越到黄巾将起的汉末时代,作为一名三流世家的独苗,没有金手指,叶昭表示这点儿压力不算什么前世作为一方霸主,今生既然到了这豪杰并起的时代,又怎能庸碌一生,汉祚既然将尽,那便取而代之!
  • 水浒游记

    水浒游记

    (残次品,新书水浒之汉颂,同样是水浒同人。)一朝入水浒,千般会好汉。水浒,无数鲜明的好汉承载了我儿时的热血与愤怒。且看罗恩以梁山为根基,改写一个个好汉的命运。(新人新书,简介无力,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热门推荐
  • 星辰战圣

    星辰战圣

    在这个世界,没有花哨的魔法,只有浩瀚的武者,一个废物少年,在自己的年少时就下定决心要站在武道之巅,将无情的天踩在脚下,与天斗,其乐无穷,最终,他站在武道之巅,让天也为之折服。
  • 有没有一座城从此岁月安好

    有没有一座城从此岁月安好

    你有没有在青春里默默喜欢一个人,他很优秀,而你很平凡。他活的很潇洒,而你一路艰辛。你从不相信缘分,但是缘分就是那么狗血,那么猝不及防。‘’我从来没有觉得你哪儿不好,你最大的错误就是你一直在否定你自己,但是,从此以后,我会一直肯定你。”
  • 回乡记

    回乡记

    几乎没什么旅客。秋田依窗而坐,一动不动地望着窗外。已经是深秋了。火车进入湘西境内,这种季节感愈发明显。红枫和黄银杏浸染的山脉,像弄花的布匹被姑娘们随手一丢,艳丽与落寞,扭成一团。这些景致倒也十分契合秋田此刻的心情,而她绝非为这秋色而来,不为重温,也不为怀旧,她回来,是为了以沫。以沫是她女儿,上礼拜刚过十六岁生日。李以沫,相濡以沫。每次想到女儿的名字,秋田的心都像被人捅了一刀,这十多年来她爱恨交织的心中总有个破洞,一不小心就会涌出几股血。
  • 总裁的廉价小妻子

    总裁的廉价小妻子

    她和他喜欢的类型永远搭不上边,偏偏做了他的妻,“是你闯入了我的世界,那就勉强负个责吧。”男人手挽佳人,对她冷嘲热讽,“一场意外何必当真。”当她麻雀变凤凰,惹出一场风波,“女人,回家吃饭了。”故作成熟呆萌杠上腹黑傲娇,看谁更胜一筹!
  •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为什么有五种本领还输了——学会克服“贪婪”心理、随手将“金子”丢进海里——学会面对习惯心理、爱找借口的狼——改正“找借口”的错误心理、蚂蚁的追星梦——改正盲目崇拜的错误心理等。
  • 大宋情

    大宋情

    将近320年的大宋政权,必定会在泱泱华夏前面历史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现代人安奇穿越到宋朝,又会发生怎样的趣事呢?
  • 浮世有清欢

    浮世有清欢

    清霜染落叶,浅缘醉流年。许是相思起,却是故人归。自古套路得人心,端木钰新十岁时用层层套路和一个包子,拐到一个萌系青梅,甜系养成宠溺至极;不动声色除情敌,恰逢其时送体贴,设下天罗地网,来套路一个人的心。然而越是触手可及的人,似乎越是咫尺天涯,有的人就像一束白月光,无毒无害,似乎触手可及,但却永远都勾不到。终得及笄,却卷入一场阴谋,果然有些事情是一开始便躲不过的;浓雾遮盖下的私欲阴谋,原来一切只是被推着前进罢了;那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似偶然的初遇,却是必然。浮世万千,吾爱有三,卿为朝朝暮暮。。。
  • 左右亿万青少年一生的人生羊皮卷(全新珍藏版)

    左右亿万青少年一生的人生羊皮卷(全新珍藏版)

    学校里学不到的成功秘诀,改变女孩命运的金科玉律。260多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向青少年娓娓讲述为人处世及立足社会的必备技能,是青少年立足社会必修的18堂人生课。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个天堂。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涵着无限的哲理。用心去发现,将浓缩的真知化为鲜活的智慧,我们就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驾轻就熟。
  • 国足需要外星人

    国足需要外星人

    当你以为能够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时候,却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中;当你对一切都不抱希望的时候,执念的种子却在心里悄悄发芽;即使被历史的车轮裹挟着滚滚向前,你也是中国足球的“TheSpecialOne”!
  • 何曾相忆烽火路(全集)

    何曾相忆烽火路(全集)

    叶棠眼中的苏锦瑞:叶棠眼中的苏锦瑞就如大多数的闺阁小姐一样,有着精致琉璃般的姣好面貌,仗着富足的家世娇蛮无状,明明肤浅无知,骨子里还透着自以为是的傲慢,眼睛里看人先分三六九等。然而,偏生就是这个女子,思维敏捷、伶牙俐齿,能在做错事的时候勇于弥补过错,能在受屈辱时豁出去反击,更能在受难时斗智斗勇,救下自己的性命。他忽然就佩服欣赏起她来,这个苏家头一个抛头露面,标新立异的奇女子。苏锦瑞眼中的叶棠:剥除偏见与针锋相对,苏锦瑞渐渐发现了叶棠的另外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