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0600000127

第127章 出局

回到熟悉的岗位,李牧一如从前,一连几年,匈奴在这里都讨不到半点便宜。于是,他们就使出来了他们的杀手锏---在背后议论李牧。

事实证明,有时候这招也是非常管用的,不堪其烦的李牧在一次匈奴小股部队侵扰的时候,就果断率军出击。

而事实也再次证明,不冷静是要付出代价的。出击的李牧很快被匈奴击败,除了给匈奴送去几千俘虏之外一无所获。

李牧出击,真是百年难得一见,消息传来,匈奴单于大喜过望,决定不能放过这次机会,于是率领大批部队前来。

而李牧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其实,早在出击匈奴小股部队之前,李牧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匹战马,精兵五万,射手十万。

而他所谓的败退,也是装的,为的就是把匈奴大部队吸引过来。

所以当单于步入李牧的圈套后,赵军立即分成左右两路包抄匈奴部队。由于是多军种作战,且是设计好的,匈奴军来不及反抗便被一顿暴揍,十几万骑兵三下五除二就被李牧收拾干净。

此战过后,匈奴再也没有了南下的资本,赵国北境就此迎来了十多年的安宁。

之后李牧便被派往赵燕边境,多次率兵攻打燕国,战绩也是颇丰。

北境安宁了,东北境也安宁了,但西境和南境却是狼烟四起。

赵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悼襄王去世,其子赵迁继位。

国君新老交替之际,正是人心不稳之时,秦始皇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时机。

于是就在这一年,秦国派出王翦、桓齮、杨端三名大将兵分两路进攻赵国。其中王翦率领一路军攻占阏与和撩阳等赵地,而桓齮和杨端则率领另一路军攻占赵魏交界的邺城和安阳等地。

行动很顺利,过程很简单,收获很丰富,于是秦始皇产生了一个错觉---赵国不堪一击。

有了这样的错觉,秦始皇很快便开始了第二次伐赵行动。

秦始皇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国再次派出大将桓齮率军自上党而出,进攻赵国的平阳。

有了上次的教训,所以这次面对秦军的进攻,赵迁立马做出回应,派出大将扈辄前往抵抗。然而不幸的是,扈辄根本不是桓齮的对手,一年时间不到,所率十万大军便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沙场。

再战而胜,秦军士气高涨。

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桓齮便乘胜追击,率军跨过太行山,深入到赵国的大后方,企图与西路军东西夹击邯郸。

情况十分危机,赵迁立马想到了李牧,急令他率领北境边防军南下抗秦。很快,李牧便和邯郸赵军汇合,直奔前线,与秦军在宜安附近形成对峙之势。

来到宜安,李牧做了认真的分析,认为秦军连战连胜,士气正高,现在绝不是与它决战的时候。于是下令筑营札寨,坚固防守,拒不出战。

二十七年前,廉颇在长平以三道防线抗击王龁,把秦军死死守在河水对面,半步不得前进。现如今,李牧使出同样的招数。

这让桓齮陷入了沉思。

世间已无战神白起,不会再有人来接替自己破赵军防线了,这骨头,得自己啃。

对于李牧的打算,桓齮当然知道,秦军远出,最忌久战,他是想用拖的方式把秦军拖垮。所以桓齮决定,当即出击,进攻肥下,希望能诱使李牧前往救援。只要赵军离开了他们的营垒,秦军就能与运动战中歼灭他们。

对于桓齮的打算,李牧当然也知道,所以他下令赵军不得出营,但一个叫赵葱的将领却站了出来,表示一定要求援肥下。

每当看史看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我就会怀疑史书记载的真实性,为什么总有人在关键的时候站出来否定那个正确的决定。明明局势已经很明朗了,明明孰强孰弱已经一目了然了,他们为什么还是要站出来说出那种犯二的话。不能打的时候,他们总是跳出来非要打,能打的时候,他们又总是瞻前顾后,畏畏缩缩。

后来我明白了,他们是来负责搞笑的,因为史书真的太枯燥了,要是不加点幽默的因素在里面,怕是不会有人看了。

但这一次,李牧觉得,自己绝不能成为这搞笑的背景,所以他狠狠的鄙视了赵葱一顿,说他连最基本的“兵家大忌”都不懂。

李牧毕竟是主帅,被他一顿说,赵葱也不好再说话。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服气的,起码在他心里,他还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并且,他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替代李牧,成为赵国真正的救世主。

放心吧,你会有这个机会的,只是当你替代李牧的时候,也就是赵国灭亡的时候。

在李牧的坚持下,赵军依旧固守营垒,这让桓齮来到肥下后并没有等到赵军的主力,但是李牧却因此看到了一个机会。

秦强赵弱,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李牧固守,虽然能抗拒秦军,但是却不能击退秦军,不过看着秦军主力前往肥下只留下薄弱兵力驻守营垒后,李牧明白,战胜秦军的机会来了,于是当即下令赵军进攻秦军营垒。

赵军一贯龟缩防守,秦军只有进攻的份,从不防守,即便是在主力前往肥下的情况下。所以这一次面对赵军的突然攻击,驻守的秦军毫无准备,三下五除二就被李牧收拾了。

秦军大营被占,留下的辎重粮草全部被李牧俘获,战场局势就此逆转。

在攻占秦军大营后,李牧又料定,桓齮在收到战报后,必然会率军回援,于是便将赵军主力分成左右两翼,伏击在肥下前往秦军大营的必经之路上,然后再派出一小部分兵力于正面阻击秦军。

当然,这小部分军队得到的命令肯定是只许败不许胜(这种战术,见太多了)。

正如李牧所料,听说大营被赵军攻占了后,桓齮二话不说,掉头就往回赶。然而没走多久,便遇到了赵军的阻击。

这在桓齮的意料之中,换做了自己,也会在攻占对方的大营后阻击对方的回援之路。所以面对赵军的阻击,桓齮下令,强攻前进。很快,赵军的阻击部队在秦军的猛攻下便纷纷退去。

这一点也在桓齮的意料之中,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他所能意料的了。

本以为击退赵军的阻击后,秦军便能很快回到大营,然而就在秦军匆忙赶路的时候,突然道路两旁雷声躁动。随声而来的便是从两旁山坡上滚下来的巨石和巨木,不出一会儿,秦军主力便死伤过半。随后两旁山坡上的赵军便冲杀而出,对着刚躲过暴击的秦军又是一顿砍杀。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tú)斗(shā)后,秦军大败,桓齮仅带着少量的亲兵突围而出。

秦始皇的第二次伐赵行动就此失败。

有意思的是,关于桓齮战败后的去向,历来说法不一。最有趣的是,说桓齮战败后畏罪逃往了燕国,还说他就是献上头颅给荆轲供其行刺秦始皇的樊於期。

关于这个论点,后面再讲,现在只讲李牧。

由于大败秦军,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一个苏秦、白起曾经拥有的封号。

赵国因为一场胜利而欢呼雀跃,但秦国并没有因为一场失败的垂头丧气,毕竟家大业大的,这点损失,还是小意思的。

当然了,损失虽然不痛不痒,但秦始皇还是很生气的。一个半残的赵国都能抵抗秦国大军,这样下去,何年何月才能一统天下啊。

为了目标,前进,于是秦国再次行动。

秦始皇十五年(公元前232年),仅一年之后秦国大军再次发兵赵国,直指邯郸。由于上一次东西夹击邯郸的战略失败,这一次秦国做出了改变---南北夹击。

秦始皇亲自统筹,秦军兵分两路,一路由邺城北上,另一路由太原南下,致使邯郸形成腹背受敌之势。

面对秦始皇精心策划的围攻,赵迁不为所动,因为看着身边的李牧,他有足够的信心击退秦军。

当然,李牧也是这么想的。

自秦军对邯郸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起,李牧便对当前局势做了认真的分析。因为邺城自魏文侯任命西门豹为县令起便一直是魏国在北境牵制赵国的桥头堡,所以赵国为了应对魏国也是在南境修建了大规模的长城。因此李牧断定,有了长城的防护,自邺城北上的秦军一时之内必然也难以突破赵军的防守。

而与南境防线的稳固相比,邯郸以北的战局就让人放心不下了,自上党和太原沦陷后,邯郸的西境和北境几乎是无险可守,秦军的铁骑几乎是长驱直入。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以李牧决定采取南守北攻的策略。

具体的操作就是不管南边的秦军,由当地驻军自己应对,而李牧则集中赵国精锐,出兵北上,与秦国北路军正面对抗。

事实证明,李牧的分析是极其正确的,赵国南境在司马尚的指挥下成功阻击秦军,令秦军半步不得北上。而在北境,李牧率领赵军主力也与秦军相遇于番吾,一番激战过后,秦军同样大败。

在北境击败了秦军,李牧迅速挥师南下,本就进攻受阻的秦国南路军在听闻北路军战败后,还没等李牧赶到,立马就撤出了战斗,只留下一脸懵逼的李牧。

第三次伐赵行动就此失败。

随着宜安之战和番吾之战的大败,秦国十万大军尽损于赵国,这虽然未能大动秦国的根本,但还是让秦始皇停下了步伐,开始思考人生。

赵国这块骨头不好啃,不如把它放一边,先搞搞韩国。

于是,灭国之战开始了。

秦始皇十六年(公元前231年),韩国南阳守将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之地。

对这意外的收获,秦始皇当然照单全收。

而在接收南阳之后,秦国又顺势将这里变成了攻韩前沿阵地,并且这名投诚的守将也没让他闲着,而是任命他为攻韩的急先锋。

什么叫物尽其用,这就叫物尽其用,让韩国人打韩国人,秦国在后面捡便宜。

话说腾确实也是有两手,在他的带领下,一年后秦军很快南下渡过黄河,一举攻克了韩都新郑城,并俘虏了韩国末代国君韩安。

战国七雄之一,韩国,就此出局。

灭亡韩国后,秦国在韩国的故土上设立颖川郡,领土直插中原腹地。至此,除了燕国外,其余各国皆受到秦国的死亡威胁。

秦灭韩之战,属于实力碾压级别,所以整个过程平淡无奇。但其中还是有让人好奇的地方,比如说秦国对韩国的实力碾压向来已久,也没听过有守将投诚的事(冯亭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并且也不是直接降秦),那为什么腾会在这个时候投降秦国?

关于他的动机,史书没有做任何交代,但考虑到当时的天下局势,在加上南阳地处抗秦前线,所以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已经有人看到了结局,而腾就是其一。

有了这样的猜测,我忽然想起了某张姓导演拍摄的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天下各豪杰皆为国而战,生死不顾,可谓大义凛然。然而就在这些豪杰为“大义”而战的时候,天下百姓却是饱受战火折磨,苦不堪言。直到一位英雄的出现,看透了战争的本质,发现那些所谓的家国情怀,实则虚无缥缈。对天下百姓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安稳的天下,至于谁是君,谁是王,并没有多大区别。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琅琊榜》

在电影中,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是英雄,但在现实中,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却成了反贼。

为了天下一统,为了黎民百姓,为了万物生灵,有的人甘愿成为反贼。

当然,说腾是反贼的也就韩国人,其实秦国对他还是不错的。在灭亡韩国后,秦始皇又任命腾为南郡郡守,而在腾的治理下,南郡很快也变成了秦国南下攻楚的重要基地,算是让他发光发热了。并且,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依旧没有弃用腾,而是任命他为秦国的内史,让他老而善终。

对时代而言,腾就是英雄。

灭亡了韩国,秦始皇再一次把目光放到了赵国身上。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再一次领兵攻打赵国。犹如三年前一样,赵迁依旧不为所动,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李牧,此时在他的眼中,李牧显然是赵国的救世主。

然而他不会自己,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对李牧的信任。

带着自己的副手司马尚和赵军最后的精锐,李牧走上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在春秋战国名将榜中,我们知道,在这之前,榜单中的人相互都没有在战场上交过手,这对于我们这样的看客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但随着秦国这次进攻,这个遗憾就将成为历史了,因为在这个榜单中排名第四的王翦和排名第六的李牧来了一场真正的较量。

关于这场名将之战,过程没什么好说的,也不是我懒,主要是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各位失望了)。你看我还前前后后还打了这么多字,但司马迁他还就用两个字带过了---击之。

“击之”也就是李牧成功阻击王翦的意思,从他们各自作战的目的来看,应该算是李牧赢了。

第六名嬴了第四名,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秦国的脾气我们是知道的,打只是他们的手段之一,当这个手段不管用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其他的手段。比如这一次,连王翦都收拾不了的李牧,秦始皇却在赵国找到了一个叫郭开的人,让他来收拾。

郭开,赵国太原人,历仕赵悼襄王、赵迁两代国君,深受赵迁信任,时任赵国相邦。当初,赵悼襄王派人前往大梁看望赵国昔日良臣廉颇的时候,就是这个郭开贿赂使者让他在赵悼襄王面前说廉颇老矣,不堪再用的话。

郭开害怕廉颇回到赵国会抢自己的风头,所以他才会不顾赵国军事人才紧缺的现状,毅然阻止廉颇回国。可他没想到,走了个廉颇,又来了个李牧。所以当秦始皇找到他的时候,他毫不犹疑的就答应了。于是不久之后,他便向赵迁进言,说李牧和司马尚有谋反之心。

这种套路实在是老的掉牙,但它偏偏就是那么有用。听完郭开的话后,赵迁立马就派赵葱和齐国的降将颜聚前往前线准备接替李牧和司马尚。

国家存亡,生死一线,这场战事对赵国而言,意味着什么,李牧比谁都清楚,并且他还很清楚对面的王翦有何能耐以及奉命接替自己的赵葱和颜聚有何本事,所以这一次他选择了抗命。

为了赵国,李牧赌上了一切,但他却感动不了任何人,他的抗命早在赵迁的意料之中,所以就在赵葱和颜聚赶往前线的同时,赵迁的特务也来到了前线军营,并趁着李牧亲兵不备之时拿下了他。

拿下李牧,赵迁并没有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当即就杀了。

赵国最后的一名良将,就以这样的方式死在了他一生守护的领土上。

我以前总是很好奇,为什么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灭亡的时候,他的统治者总是会做出那么愚蠢,那么不可思议的的举动。明明他有很多机会可以扶大厦于将倾,明明他有很多良将可以力缆狂澜,可为什么他总是要做最错误的那个决定。

后来我明白了,这不是他们的错,像这种错,大部分统治者都犯过,不管是战时还是非战时,不管是国之将兴还是国之将亡之时,以这种方式冤死的良将和良臣可谓是不计其数。然而该兴的还是兴,该亡的还是亡,国家并没有因为这些错误发生一点改变,所以我觉得能解释这一点的只有一个原因---天数已定。

以前我总是不能理解“万恶的封建社会”它到底“万恶”在哪里,后来我明白了,天数大于人意,这便是他的万恶之源。

杀了李牧,赵国也就剩最后一口气了,但在这最后一口气里,很多人还是很开心的。比如赵迁,铲除了谋反的人,喝个酒庆祝一下应该不过分吧。还有郭开,又除掉了一个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回家来个烛光晚餐犒劳一下自己也是要的。当然,还有一个赵葱,他也是很开心的,之前作为李牧的副手,一直被压制,现在终于有机会大展身手了。

不过要说起开心,除了这三个人外,秦始皇也算一个。

而他的开心,才是真正的开心。因为除掉了李牧,这世间便再也没有人是王翦的对手了,秦军也就可以纵横天下。虽然此时的赵葱和颜聚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过王翦很快就给他们上了一课,当然,是有代价的---赵葱被杀,颜聚被俘。

赵国最后的精锐被破,赵迁才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是多么愚蠢,然而为时已晚,只能接受被俘的命了。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自赵衰起兴盛了四百多年的赵氏终于还是归入了尘土。

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就此出局。

不过有意思的是,比起韩国干净的出局,赵国亡了之后还折腾了一阵子。

赵迁被俘,邯郸被破后,赵国那些腿长跑得快的大夫们带着赵悼襄王的另一个儿子赵嘉逃到了代郡,立他为王。直到六年之后,秦国灭了燕国才回过头来灭了代郡的赵嘉,算是把尾声收拾了一下。

同类推荐
  • 奋斗在开元盛世

    奋斗在开元盛世

    大唐开元二十二年。天下一片歌舞升平。李林甫还在贤相张九龄的压制下谨小慎微……杨玉环还没有入宫……安禄山还在幽州的冰天雪地里面苦熬……谢直,穿越而来,坚决在大唐推动“依法治国”!
  • 齐国故城临淄

    齐国故城临淄

    《齐国故城临淄》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未完成的革命

    中国未完成的革命

    《中国未完成的革命》是爱泼斯坦在美国完成并出版的作品,也是他记者生涯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由于作者曾长期追踪采访中国抗战,无论是对正面战场还是对敌后战场,均有深入实地采访,因而本书深具权威性与可读性,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抗战一部绕不开的经典之作。该书1947年在美国出版后,迅速被译成德、波、匈等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 唐朝好地主

    唐朝好地主

    张超穿越武德四年,来到长安郊外灞上,成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却只想做个悠闲的大唐好地主!读者群:656118488(荣获2016星创奖历史优秀奖作品!)
  • 大明第一县令

    大明第一县令

    一个人当了两个小县的县令,正好用长相酷似的夫人当替身,却落入了人家的圈套;自己屡次三番地遭人迫害,却找不出对手是谁;破一个儿童失踪案,却查到了权贵太监的身上……奇事怪事都来找,生活正处窘境时,得到了一笔财宝;考上了状元,却因为画像太丑而失之交臂;升迁的圣旨还没到,贬官的圣旨却先到了;在东厂与西厂之间游走,却能全身而退,且升官发财……老刑侦穿越成一个明朝县令,成了智商爆表、连破奇案的高手,也成就了一番为官爱民、清廉勤政的佳话。
热门推荐
  • 总裁的超品仙医

    总裁的超品仙医

    医仙杨谦,修行十年,携一纸婚约飘然入世,在这花花尘世中,杨谦左手通天医术,右手绝世剑法,成就无限嚣张大仙医!
  • 我在洪荒建宗门

    我在洪荒建宗门

    一个有别于传统的洪荒,这里有神仙妖魔鬼怪,有大神通者,这里也有圣人这样代天执道的天地果位,而这里的天地果位只要得到天地众生的虔诚认可,就能让大神通者一步登顶。而故事就是一件至宝带着一个没有信仰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说起,且看他如何在一众大神通者争夺那高高在上的天地圣位中崛起…………
  • 赵瑜散文

    赵瑜散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赵瑜散文的首次集结。赵瑜向以纪实文学力作震荡文坛。其实,他的散文同样深厚、独特而有趣。面对时下散文的疲软与苍白,赵瑜的叙述有现代气象,有北国古风,因事而作,有感而发,是将泥土夯实之后烧制而成的一块块沉砖。我们能体味到作家心灵的率性和真诚。
  • 贵阳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贵阳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贵阳史话》采取分类记述的方式展现贵阳的区域历史文化。其中,“史海回眸”作为全书主线,将贵阳区域内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要史实进行有机串联,让读者对贵阳历史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时间顺序记述贵阳区域内对贵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或在全国有声誉的重要人物;“风景名胜”记述具有贵阳区域标志性、代表性的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饮食等内容。
  • 女人的弱点

    女人的弱点

    女人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动物”。当你追得紧时,她会向前奔跑几步;当你停下脚步时,她又会掉过头看你。当你追求她时,她扭过脸懒得理你;当你偶尔对别的女人表现出兴趣,她又会吃醋;表面上说讨厌你,心里却暗暗喜欢你……男人们由此感叹,“女人心,海底针”。而事实上,女人心并不如我们想象或认为的那样讳莫如深,看似复杂的女人心,也是单纯的;看似把自己保护的如铜墙铁壁,也是有弱点的。
  • 凤翔九天

    凤翔九天

    她是雷厉风行,做事干净利落的雇佣界的云罗第一人。她是武道无能,幻术无力人人可欺的将军府废材四小姐。断肠梦醒,洗髓换骨,那平庸样貌是掩藏不住的惊才绝艳!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看我猪吃虎,将你们个个戏耍。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就看看谁更嗜血无情,执子绝杀!她信奉的只有一条:踩我的,我终将奉还;害我的,我以怨报怨!这个世界强者为尊,术行九州?那注定她凤翔九天,傲视天下!
  • 怪诞短篇

    怪诞短篇

    简介:一个亦真亦假的世界,一个神经病的世界
  • 鬼怪杂谈录

    鬼怪杂谈录

    某个小城市里有家杂货铺,老板经常出事——要么见鬼,要么撞妖半架空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温渐暖心

    温渐暖心

    一次意想不到的意外,一场无中生有的谋杀。使女孩慕容苒和哥哥慕容蓬永远失去了母亲,永远无法再享受母爱的美好……而这些,却是他们敬爱的父亲慕容风一手策划的,原本,应该无忧无虑快乐地生活的两个孩子,因此而变得冷血无情。他们本如花般的时光,却是充满了仇恨和淡漠。直到后来,一对兄妹的出现,让事情发生了转机,他们命运似乎也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