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00000036

第36章 南北朝·北朝·北魏(2)

冯氏太和九年(485),将拓跋宏的弟弟拓跋禧封为咸阳王、拓跋翰封为河南王、拓跋羽跋雍封为颍川王、拓跋勰封为始平王、拓跋详封为北海王,下令建立学馆,给他们提供系统学习的环境。冯氏还把她亲自撰写的从各个方面为北魏宗子弟制定做人处事准则的300多章(劝戒歌)分发给他们。后孙子辈诸王一般接受她的思想,遵照她的教导,可与冯氏同辈的诸王。怀朔镇将汝阴王拓跋天赐和长安镇将雍州刺史南安惠王拓跋桢都是文成帝皇帝的弟兄。他们以老资格自居,对冯氏和话置苦罔闻,贪赃枉法。冯氏召集文武大臣计论二王之事。厉声问道:“依你们之见,我是赦免二王毁掉国家的法律,还是大义灭亲维护法律的尊严呢?”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二王是景穆皇帝的儿子,无论如何也应赦免。”冯氏摇摇头,宣布休会。

大臣们退出后,她想到统治北魏需要这些文武大臣们的鼎力相助,不可轻易得罪,不严惩二王,必然滋长腐败势力,引起下层的普遍不满,冯氏便通过孝文帝颁布了一份诏书;“二王虽然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但太皇太后的禁锢终身。”过了几天,冯氏了解到中骑演唱侍闾文祖在到长安调查南安王犯;罪事实时,曾接受南安王的贿赂,为了掩盖罪行,便对大臣们气愤地说:“闾文祖以前经常自吹如何清廉,没想到他竟敢做这种知法犯法的勾当。”说完,下令立即罢免闾文祖的官职。

冯氏太和三年(479),得知秦州刺史尉洛侯、目辰,发配陈提,然后通过孝文帝将1000多名只对小贪污吹毛求疵而对大贪污犯不管不闻的侯官人部撤换。

太和十一年、(487)从春到夏,整个北魏统治和地区未见滴雨,春苗大都枯死,又发生了瘟疫,夏种无法进行,颗未收,不少人被活活饿死。冯氏立即召集内外大臣献计献策渡过灾荒。同年七月,冯氏命令有关人员编造户藉,分配去留名额,并通知各地三长,对前去就食的人一律赡养。同年不久,又停止制作绵绫罗,还把御府中十分之八的衣服珍宝、太官杂器、太朴乘具、内库弓箭刀钤以及一大半的外府衣物、缯布、丝纺分发给百司、工商皂隶、六镇戌兵和兴棍、寡妇、孤儿、孤独老人、贫民和残疾人。

冯氏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她因身体有一次欠佳需服奄闾子。厨师由于夜间失眠,白天迷糊,把稀粥当成奄闾子端给文明太后,里面竟然还有一只蜻蜓。冯氏和孝文帝几乎同时看到了粥里的蜻蜓,她轻轻吹了吹粥,用匕首将蜻蜓挑了出来,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孝文帝则勃然大怒,并下令严惩厨师。冯氏面带微笑,安慰吓得浑身发抖的厨师和孝文帝说:“不要惊吓他们,区区小事算得了什么!”厨师连忙跪在地上谢恩。

冯氏在太和四年(490),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冯氏对一直守候在她身边的孝文帝拓跋宏说:“生前我始终为国家为百姓着想,没做任何愧心事,死后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我的丧事务必从俭办理。冯氏身为死囚犯的女儿,幼时,只好随姑姑一道远离家乡,来到北魏后宫。随姑姑一起到后宫生活,使她学会了算账、识字、宫廷礼仪,很快就为皇太子拓跋浚所欣赏,15岁时就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但好景不长,24岁便成了文成帝的未亡人,身为皇太后,冯氏开始了对北魏朝廷的控制,她有胆有谋,对北魏朝廷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给北魏的政治注入了新的活力。垂帘听政20余年,冯氏得到了北魏人民的喜爱,被后人称为文明皇后。时年49岁的冯氏于太和十四年(490)九月去逝。

冯润——孝文帝拓跋宏皇后

冯润是文明太后之兄冯熙的女儿。她14岁入宫,因美貌和善解人意而受孝文学拓跋宏的宠爱。但不久患病,文明太后便送她回家为尼姑。不久,她的妹妹冯清被立后。文明太后死后,孝文帝拓跋宏即回想在太和七年(483)将拓跋询立为太子。依北魏家法将太子生母林氏杀害情景。又思念冯润。他派人暗访,得知冯润已病愈,便迫不及侍地接她回宫,封为左昭仪。

冯润凭自己的姿色很快与孝文帝拓跋宏达到了不可暂离的地步,心软的妹妹冯清皇后只好暗自流泪。拓跋宏于太的二十年(496)七月将冯清皇后废为庶人,冯润封为皇后。

冯润是个不甘寂寞的女人,孝文帝拓跋宏离开洛阳后,她经常在夜幕降临时让心腹双蒙等人悄悄地把中官高菩萨勾引到床上,与他肆意淫乱。当她听到孝文帝在汝南染病的消息,公开与高菩萨搭肩勾腰,无所顾忌。中常侍剧鹏实在看不下去,便出面劝谏。冯润不但不听,反而臭骂剧鹏。剧鹏被骂的气病而亡。

彭城公主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二月冒着大雨赶到了悬瓠。她一见到孝文帝拓跋宏,就跪倒在地痛哭地说:“我命好苦啊!前些日子,皇后强迫我同她的弟弟冯夙成婚。我是个寡妇,立志守节,怎么能再嫁人呢?希望陛下为我做主。”孝文帝看着浑身湿漉漉的彭城公主不但不起,反而把冯润皇后的丑行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孝文帝拓跋宏。

彭城公主南下告状的消息已传到了冯润的耳中。拓跋宏立即和她母亲常氏跑到一位女巫家中,说:“请你一定帮忙,你只要能把皇帝咒死,我当上了皇后,会永远对你感恩戴德。”这位女巫果真听了冯皇后的话,点起香火,按照冯润的话反复诅咒。孝文帝已到达了邺城(今河北临漳),冯润见状更加恐惧,急忙把了解她丑行的宦官叫到一起,大施贿赂,并反复叮咛他们千万不要泄露她的隐私。

孝文帝拓跋宏刚回洛阳时,小黄门苏兴寿却向孝文帝告了密。孝文帝马上提审高菩萨、双蒙等6人,高菩萨等人见孝文帝已掌握了大量证据只她如实坦白。

拓跋宏当天晚上,在含温室召见冯润。冯润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进含温室的门槛。她一见孝文帝那威风凛凛的样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孝文帝过了一会,喝令冯润到东楹坐下,然后向宦官一挥手,立即有十几个卫兵把高菩萨等人押了进来。高菩萨把他们的丑行全部说出来。孝文帝高声说:“你们的丑事证据齐全,你不必再作任何辩解。现在只需要你如实交待你母亲妖言惑众,咒我快死的罪行。”冯皇后听罢,轻轻地摇了摇头,孝文帝厉声喝问:“为何不讲?”冯润轻声回答说:“妾有秘密事情向你禀报,这些人在场多有不便。”孝文帝向中侍挥了挥手,他们退了出去,只有长秋卿白整拿着卫直刀留在孝文帝身边。孝文帝不耐烦地说:“快说吧!”冯润又轻轻地摇了摇头,不肯张口。孝文帝见状,只女孩子用棉花把白整的耳朵塞紧。

待冯皇后讲完后,孝文帝便走出含温室,让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进屋。元勰、元详感到很难为情,怎么也不肯直去,孝文帝着急地说:“过去她是你们的嫂子,现在和过路人没有什么两样,尽管进去,没有什么难为情的。在这种不要脸的下贱面前,不要有什么羞耻。”他们刚刚坐定,孝文帝便指着冯皇后说:“这家伙想把刀插到我的肋上!现在你们好好拷问她!说实在的,我只因她是文明太后的侄女才没有把她废掉,其实我对她已经没有半点感情了。如果她还没有羞耻之心,还要脸皮的话,她应该赶快自杀。”元勰、元详看着这种场面,自己也感到非常难堪,叹息了一会,便离开了含温室。

孝文帝又怒气冲冲地把冯润骂了一顿,最后咬着牙说:“你快死吧!”不忍心将皇后废掉,南征军队还在前线,为了国事,便把废皇后和将冯润赐死一事暂且搁起来。冯润便回到了宫中。

孝文帝冯润就离开洛阳,重新回到南征前线。孝文帝本来身体欠佳,加上对拓跋宏的气恼以及往于洛阳途中的颠簸,回到前线不久身体就支持不住了,只好原道而归。路边谷塘原时,孝文帝感到自己在人世再呆不上多久,自己一旦去世,冯润必然是北魏的一大祸害,于是便对元勰说:“看来我是不行了。我现在最大的心事是如何处置冯皇后。你也知道,她无耻淫乱,自绝于天理人伦,我死以后,应当立即逼她自杀。但是,为了不给冯家抹黑,为了不有损国体,还要以皇后的礼仪安葬。”元勰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拓跋宏北魏太的二十三年(499)四月,在谷塘原病死。遗体到达鲁阳时,元勰委托北海王元详速奔洛阳,宣布对冯润赐死的遗诏。冯润听了遗诏,又哭又骂:“这是阴谋。”元详喝令白整待人逼皇后马上服下毒药。冯润见白整拿药向她逼来,边跑边哀求白整说:“这是诸王陷害我,你不要被他们利用!”白整乘她还在叫骂的时候,将冯润这个自私自利的女人先将亲妹妹赶出宫又为自己私欲与他人逼奸,咒孝文帝快死,孝文帝被极早除掉。把毒药灌进她口中。冯润一会儿便停止了呼吸,陪葬孝文帝比陵(今河南临汝),谥幽皇后。

高氏——宣武帝元恪皇后

高氏是高丽族人,是孝文帝文昭高皇后之弟高偃的女儿。

宣武帝元恪16岁即位时,由叔父彭城王元勰参与辅政。元恪不是皇太子,只因前太子元恂,准备私逃回平城避暑,为守城者所阻。孝文帝经过一番努力才力排众议迁都洛阳,不想太子带头违命,将元恂废为庶人,改立元恪为皇太子。但是,同父亲孝文帝相比,宣武帝元恪逊色很多。由于他的昏庸无能,造成外朝大臣争权,后宫嫔妃争宠。元恪的第一个皇后姓于,是鲜卑贵族太尉于烈的侄女,正始四年(507),于皇后无病而暴死,宫中上下怀疑是高贵人下毒手害死的。高贵人是元恪生母的娘家侄女,进宫不久就生下了一个儿子,不幸很快矢折了,后来又生下建德公主。她的伯父高肇是皇帝的舅父,位高权重,所以宫中上下都害怕高氏势大,不敢告诉皇帝。

于皇后死时,留下两岁的儿子元昌。第二年,元昌得了病,侍候元昌的宦官王显即不请御医替他治病,又不告报元恪。几天之后,元昌病重,一命呜呼。元恪接到丧报,十分悲伤。经高贵人一番劝说,王显不但没有被追查失职之罪,反而还升了官,宫中便怀疑是高贵人害死了地昌。

无恪过了几个月后,后想册立高贵人为皇后。彭城王元勰囚对高氏的阴谋有所风闻,上书劝谏,元恪不听。高氏当上了皇后之后,嫉妒的本性一成不改,后宫其他美人极少有机会接近皇帝。后来元恪除了胡充华替他生过一个儿子之外,20多年里,洛阳皇宫里竟没有第二个皇子出世。

宣武帝元烙延昌叫年(515)去逝。胡元华为天烙生育的儿子7岁的皇太子即位。大臣们怕高氏与高肇排斥皇太子,立即在元恪的梓宫前拥太子升殿,即皇帝位,为孝明帝,高氏被尊为皇太后,胡元华被尊为皇大妃。当年被高氏害死的于皇后,堂弟名于忠,袭封父爵,拜为领军将军,为于皇后报仇。他同胡太妃的亲信刘腾等人联合起来,设法杀死了高肇。于忠等人又秦请孝明帝下诏,把高氏废为尼姑,迁居瑶光寺。改胡充华为皇太后。高氏心狠毒辣,无情无义,是个冷酷异常的女人,独霸后宫二十余年,但终;因作恶多端,便于神龟元年(518)被胡元华太后密遗心腑,内侍将高氏毒死。

胡氏生在北魏,她有尼姑的姑姑,常去皇宫给皇帝、皇后、太子公主等人宣讲佛经。对识民少皇帝;国戚,在宣讲佛经之余,夸赞起她的侄女。她的侄女胡氏的名字也传到了宣武帝的耳朵里,胡氏元恪派人把她召到皇宫。胡氏令人倾倒:宣武帝元恪当即如醉如痴,传下圣旨,把胡国珍的女儿封为充华世妇。

胡氏深得宣武帝元恪宠爱,不久就有孕在身。可胡氏却眉头紧皱/担惊受怕。北魏后宫立下了规矩:后宫女子生的儿子五旦被立为太子,生母就要被赐死。胡充华开始也像她的后宫姐妹一样祈褥过,不过,时间不长她的恐惧感就没有了。她反复地想:魏世宗爱她如痴如狂,从情理上就不会轻易把自己处死:北魏现在的文明程度比以前要高山许多,孝文帝时已山现了想废除这一陈规陋习的端倪,这次,自己也许会免于一死。如果能生下太子,为国家留下继承人,死也值得。后宫的嫔妃见胡充华的肚子越来越大,一再劝她及早堕胎。胡充华对她们说:“天子怎能没有儿子呢?我们怎能贪生怕死而使皇家断了后嗣呢?”

就在永平三年(510)三月丙戌这天,宣光殿东北方向,一道金光闪过之后,一声婴儿啼哭,胡充华的儿子元诩落地,他就是后来的北魏肃宗孝蝗帝。年已27岁的宣武帝元恪在此之前的后子均早死,十分悲伤,元诩的降生,给他带来了极大欢乐,他对儿子特别钟爱,精心选择了良家妇女当奶妈,在非常安全地方精心喂养,还严格规定:高皇后和胡充华一律不准前去探视,怕她们害了皇子。

宣武帝想把3岁的元诩立为太子,下令把永平五年(512)改为延昌元年,到了这年十月,宣武帝宣布元诩为太子。诏书传出后,宫中女孩子心人为胡充华提心吊胆。这次册立太子改变了北魏老祖宗的规矩,没有赐死胡充华。但高氏却暴跳如雷,竭力反对。

高氏本来也长得楚楚动人,开始很受宣武帝的宠爱。自从胡充华入宫后,遭到冷落,内心非常痛苦。胡充华有孕在身后,高氏由痛苦转为高兴,可以借北魏宫廷规矩将她赐死。元诩生下后,高皇后和伯父高肇多次劝说宣武帝,把胡充华赐死,宣武帝不但不听,反而把胡充华由世妇升格为贵嫔。贵嫔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这下可把高氏激怒了。她诅咒胡充华,发誓把胡充华置于死地。

延昌四年(515)正月丁已这天,33岁的宣武帝在式乾殿过早地离开了人间。高氏悲痛欲绝,立即布置人马,准备加害胡充华。她身边的宦官刘腾得知高皇后的阴谋后,立即告诉了左庶子侯刚,侯刚又立即告诉了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于忠又连夜向太子太傅崔光处询问对策。胡氏又让侯刚、于忠、崔光等人在宣武帝死的当天夜里拥立她的儿子元诩登上皇位,即孝明帝。胡充华又有了靠山。她拉住孝明帝这面大旗,尊她为皇太后,架空强迫高氏到瑶光高氏搬到瑶光寺当尼姑,并给她下了戒令:不是重大节昌或国家大庆,不得随意进宫。神龟元年(518),胡充华把高氏杀死。士大夫和当权派都对他不满。

在元恪去逝之积,高肇正带兵西征。当他接到讣告时,对宣武帝之死的哀伤之感。正当高肇身穿衣服,号啕大哭,来到阙下,然后跟随百官到了西廊。这时。刑豹、伊瓮生等10多名壮士蜂拥而上,抓住高肇头颈及四肢,用立一拉,高肇被杀。

延昌四年(515)年正月,领军将军于忠和侍中崔光委托右卫将军侯刚把胡充华的儿子元诩从东宫迎到内殿登基即位。是北魏历史上的肃宗孝明帝。

一个多月之后,元诩把胡充华尊称为皇太妃,过了半年,元诩又尊称为皇太后。肃宗即位时只有6岁,这给胡太后召集大臣当即议定垂帘听政。开始还大臣们称她殿下,后来干脆令改文武大臣止书时一律称她陛下,她也自称为朕。

同类推荐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心念家国诗闻天下的陆游

    心念家国诗闻天下的陆游

    本书介绍了爱国诗人陆游的生平,内容包括:自幼立下报国志、诗剑闻名“小李白”、两小无猜并蒂莲、东风恶袭香魂散、语触秦桧经风雨等。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在家人的眼里,他,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却又是绝佳的科研领军之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用他的话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 蒋氏家族全传

    蒋氏家族全传

    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位毁誉兼有的人物。本书详细记述了蒋介石的生平、婚姻家庭和军政生涯,涉及身世秘密、辛亥革命、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黄埔军校时期、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宋联姻、统一中国、围剿红军、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国共决战、退守台湾、传位蒋经国等内容。本书客观地描述了蒋介石领导北伐统一中国以及领导抗战抵御外侮的历史功绩,同时指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政府的腐化堕落、民心的丧失是其失去政权的重要原因。
热门推荐
  • 小镇走出最强

    小镇走出最强

    小镇,只是普通的小镇!人,也是普通的人!这是小镇里走出的人的故事!
  • 重生之夫君别过来

    重生之夫君别过来

    “为……为什么……”她的眼睛猛然的睁大,死死的盯着一脸冷酷的男人,还有他身边站着的女人。“妹妹……”她又是望向那个女人。“我是你妹妹啊,你怎么能这样对我。”李灵儿娇笑出声,她走上前,“林婉伊,你不要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妹妹,谁是你妹妹?你不过就是我的踏脚石哥哥从头到尾都只爱着我娶你不过是为了这权利和富贵。李灵儿继续说到好妹妹夫君哥是忍够了你那刁蛮样了,哈哈……你也不看看你自己什么样儿!怡儿别和她废话,嗯~夫君~妹妹还在呢~讨厌啦!怕什么来人把酒拿上来。你们敢这样对我,你们不得好死,夫君这样对妹妹好好吗?不如不如什么???走回房去。
  • 凰殄

    凰殄

    少年之浴火中重生,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 总裁的冒牌宠妻

    总裁的冒牌宠妻

    我是他心尖不愿揭示的伤疤,他是我心底不愿提起的美好。签约三年,他让我改名换姓,代替那个去世的她。他说金钱,权利,宠欢可一并拥有,但得不到的是爱情。他折磨我,虐待我,将我的关心视为仇敌。他又温柔待我,让我享尽这世间所有的梦幻。他愿为我丢弃性命,抛弃千亿资产。我愿为他与外界隔离,心里想的,嘴里念的都是他。原以为我与他是真心相爱,可是他最终,还是不要我。“终究敌不过那个名字,那个去世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飞越盲区

    飞越盲区

    七十年代末,一群青年男女走进了军营,笼罩在他们头顶的仍是那片盲区。他们为各自的理想努力着,然而他们却陷入了生活的盲区,他们追寻着、沉浮着……这方充满魔幻的盲区,使他们迷惘、困惑,然而,他们并不甘心沉沦,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为代价,寻找着生活的座标。小说以父子飞行员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奋力穿越地域和人生的“盲区”为主要线索,赞颂了两代军人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品格,在空灵的艺术风格中寄意遥深。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故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流传下众多的谋略故事,犹如璀璨的群星,熠熠闪耀。在那些过往的岁月中,中国式的谋略无处不在,涵盖了政治……
  • 青轻果子

    青轻果子

    这本书其实是我对身边故事的一些叙述,能够懂的人希望大家一起追,如果没办法理解的也请不要喷,尊重自己和别人生活
  • 妩媚红颜

    妩媚红颜

    被逼失去爱情,失去性命,她变成了掖庭奴,又被迫卷入到公主和驸马之间。噩梦过后,她还是小小的掖庭奴,却结下了此生最大的冤家,昔日好友怒目相向,后宫阴森冷酷无情,若要生存唯有一步步向上爬。‘你负了我,我要将你踩在脚下,碾碎!’昔日好友尖叫。她艰难的从泥泞里爬起身,温和淡泊的双眸里,浮现了一丝锋利的光芒,倘若只有向上爬,才能不被伤害,我就爬上去,成为六宫之主!
  • 小情书·彩虹

    小情书·彩虹

    十二个至纯至美的初恋故事,一段干净到落泪的青春年少。他说她是小人鱼,不是海底妖,那一年,她十七岁,如同死灰的心还可以被希望点燃。她不是海公主,不是小人鱼,可是只要他愿意对她和她的小晚晚笑一笑,她愿意跟随他到天涯海角。可是她忘记了,天涯海角,那原本就是奢侈的命运。
  • 左手三十六计右手孙子兵法(全集)

    左手三十六计右手孙子兵法(全集)

    中国有句脍炙人口的格言:“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之大集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遗产之一;《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宫本武藏的《五轮书》)。《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精华。西方花了2500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战争,才认识到孙子的伟大和英明:三十六计更使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商人成名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