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700000047

第47章 魏征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魏州典城(今河北馆陶)人。他是唐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曾官至相位,进封郑国公。

魏征不但以谏诤流芳千古,而且在廉政爱民方面也堪称楷模。

一、安民

隋末唐初,由于连年灾荒和战乱,中华大地曾一片萧瑟。据史载,当时从洛阳向东直至大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曾围绕如何治国的问题让大臣们各抒己见。这时,有人提出:人心已变得浮荡奸诈,应学秦朝施以严刑峻法;有人认为人心虽变,但民不聊生,宜仿汉朝而以仁义、刑律双管齐下。时为谏议大夫的魏征力排众议,极力主张“偃武修文”,“抚民以静”,从而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筒静乃可致耳。”他还将隋初和唐初的国势加以对比,说隋初的仓廪、户口、甲兵都比唐初又多又强,但“隋以富强动之而危,我以寡弱静之而安”。唐太宗深以为然,遂采纳了他那“抚民以静”的方针。

“抚民以静”,主要是不进行对外战争、不进行巡游之类的活动,以使百姓减少兵役、力役负担。

不久,北方突厥大兵压境,一直打到渭水以北。这时,满朝文武大都主张出兵作战,唐太宗却听从了魏征的建议,力主议和,并与突厥订立了“便桥之盟”,使之退兵。

接着,西域高昌王去麹文泰和一些小国使者一道来长安朝见唐太宗。唐太宗很高兴,当即下令派使者远迎。魏征却反对说:如果让他们作为商贾往来,边境百姓可以得到利益;如果将他们当作贵宾来接待,国家的财力必将消耗太大,沿途州县也一定会受到骚扰。唐太宗又采纳了他的意见,下诏停止了远迎。

唐太宗曾一度打算营造一座新宫殿,材料也已准备齐全,只待择一吉日开工。也是听取了魏征的意见,才打消原来的念头。不少大臣基于唐太宗患有“气疾”,而“气疾”又怕潮湿,便一再奏称“宫中卑湿”,理当建座高点的台阁。但是,唐太宗始终没允许。

为利于百姓发展生产,尽快脱贫致富,唐太宗还根据魏征的建议制订了“安人理国”的四项措施,即: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在园子里种了几亩庄稼,亲自耕作,以便体会百姓之艰辛,鼓励百姓更勤俭。

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社会状况大为好转。一些流散人口纷纷回乡,到处“连续丰稔”,“马牛布野”。粮价从最初的斗米一匹绢,到斗米四、五钱,再到斗米三钱。过往行人“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很快呈现出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大好局面。

二、谏诤

随着国势的迅速好转和颂歌的日益增多,唐太宗渐渐滋生起骄傲与享乐的苗头。魏征惟恐他“滑坡”,常常犯颜直谏。

贞观六年,唐太宗在一些大臣的鼓动下,决定封禅泰山。魏征得知后,立即劝阻道:陛下虽然功高盖世,但百姓的生活还不富足;天下虽已平安,但财力还不十分充裕,还不足以应付重大的事变;隋末的战乱只过去十几年,国家的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时候去进行封禅大典,必然会烦扰百姓。即使陛下蠲免几年的赋税,也不足以补偿对百姓的损害。所以,封禅之仪是图虚名而受实害,实在不应该实行。开始,太宗很不高兴;但仔细一想,觉得他言之有理,也便依了他。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为了个人享受,下旨在洛阳修建飞山宫。魏征得悉后,立即上疏反对。他说:“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虑后患,穷奢极欲,使百姓穷困,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墟。陛下拨乱反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旧而加饰,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可不念哉!”唐太宗听罢,思忖再三,下决心停修了飞山宫。

不久,唐太宗去洛阳巡视,住在了显仁宫。因当地供奉不周,他大发雷霆,并将有关官员叫过来怒斥了一通。魏征听说后,又立即进谏道:陛下因为供奉稍差就怒斥诸官,恐怕会造成恶劣影响。若将来上行下效,一定会弄得民不聊生。以前,隋炀帝出巡时常以郡县供奉多少定赏罚,结果闹得天下大乱,众叛亲离,以致灭亡。这是陛下亲眼看到的。那么,陛下又为何要学他呢?还说:像今天这样的供奉,如果知足,也可以满足了;如果不知足,即使再好上一万倍,也难以满足。唐太宗沉思了片刻,无限感慨地表示:若非爱卿,我听不到这番话!

贞观十三年(639年),魏征又针对唐太宗对自己约束不严的实际情况,特向他上了一封奏章,指出他渐不克终者有10条,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十思疏》。《十思疏》的前几条是:一、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暇荒;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二、贞观之始,视人为伤,恤其勤劳,每存简约,无所营为;顷年以来,意在奢纵,轻用人才,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三、贞观之初,损己于利物;至于今日,纵欲以劳人,卑俭之迹岁改,骄侈之情日异。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于心。四、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惟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名其是……他还强调指出:“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衷心希望唐太宗能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励精图治,继续发展贞观之治。这篇奏疏,极大地震动了唐太宗。他“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并当面向魏征说:“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

当然,有时候也由于魏征谏言尖锐激切,不留情面,惹得唐太宗怒不可遏。有一次,刚刚罢朝回宫的他就恶狠狠地对长孙皇后说:我早晚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他指的是谁,他说是魏征,又说魏征竟然在朝堂上当面顶撞他,使他下不了台。幸亏长孙皇后是位深名大义的贤内助,立即退入内室、换上朝服向他祝贺:“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因陛下之明也。”这才使唐太宗转怒为喜,并于次日当众重赏了魏征。

三、清廉

魏征在积极倡导清正廉洁的同时,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

有一次,唐太宗大宴群臣。数杯酒下肚,情绪更加激昂。他说:为了国家的利益,敢于向他提意见,帮他纠正错误的,当首推魏征,并当场加封魏征的爵位,以表彰其卓着功勋。魏征却认为:一个人的爵位高了,若不警惕,会滋长骄气;富裕而不注意,会趋于奢华。于是,马上叩首,婉言谢绝了太宗的加封。

此后,魏征又因为主持修完了朝廷的祭礼、朝拜礼、军礼、婚礼和丧礼“五礼”,唐太宗按往常惯例,决定给他的一个儿子封爵。魏征再三推辞无效,竟然请太宗为他一个已故的侄子封了爵。这是因为:被封者已死,封与不封都一样。

在唐太宗提升魏征为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时,照规定,应领取从一品官的俸禄。对此,魏征又力辞再三。太宗说:“朕好比埋在矿藏中的黄金、白银,正需要像你这样高明的工匠来锻铸,你哪能推辞呢?”魏征还是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太宗无奈,只好册封他为二品。

魏征早在青年时代就不置家产,官至宰相后,仍过着俭朴的生活。唐太宗听说他“所居室屋卑陋”,曾几次要为他营造宅第,都被他一一谢绝了。

贞观十七年(643年)初,魏征患了重病。唐太宗派人前去看他,竟发现他家中连个待客的正厅都没有。使者深为感动,马上报告给了唐太宗。唐太宗立即下令将宫中准备建造小殿的材料送给他,并限期5天之内为他建造了一个客厅。接着,又根据魏征的俭朴习惯,赐给他一些白褥、布被、几案、手杖等日常用品。在魏征弥留之际,唐太宗又带着太子前去探望他,询问他有何要求。他摇了摇头,什么也不要。但过了一会,又硬撑着说了一句话:“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意思是: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而只担心国家的衰亡。唐太宗见他这时候仍旧一心想着国家社稷,又感动,又痛惜,不禁泪流满面。

四、殊荣

据史传,魏征死的前一天晚上,唐太宗梦见他前来上朝,一如既往,状貌如常。而到第二天一早,却听到了他去世的噩耗。唐太宗强忍住无限悲伤,亲临魏府哀悼,“悲痛异状”。史书上还专此记载道:“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

接着,唐太宗下令以一品官的规格隆重安葬魏征。然而魏征的夫人裴氏却恳辞道:魏征一向俭朴节约,若以一品官的盛大葬礼安葬他,不符合他平生志向。唐太宗鉴此,才答应了她的请求。

史书上说:唐太宗特地为魏征“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而到送葬那天,他又登上苑西楼,“望哭尽哀”,还作了《望送魏征葬》一诗,感叹“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并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

后来,唐太宗仍常常思念着魏征,“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他还向人叹息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魏征生前,曾对唐太宗说:“愿使臣为良臣,不为忠臣。”太宗问:“忠良有何不同?”魏征说:良臣身有美名,如稷、契,君主也获得好的声誉。而忠臣则不同,如商纣王时的尤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综观魏征的一生,他的的确确算得上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良臣廉臣!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俄罗斯现代文学文学和第二章苏联现代文学大家。本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 让爱先行:韦德自述

    让爱先行:韦德自述

    德韦恩·韦德奇迹般地抓住了篮球生涯中的所有机遇,同时也在寻求他最珍爱的目标:做一个好父亲。经过了漫长、痛苦的离婚和监护权争夺战,他终于获得了儿子们的单独监护权。《让爱先行:韦德自述》记录了韦德作为单身父亲的感悟,回忆了过去那些构成他的梦想、祈祷与承诺的事件。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只将孙思邈两部巨著视作记传第一手资料,透过字里行间,探寻著者行踪。再剔出书里透露的点滴行踪,反复甄别,形成缜密完整的一部传记。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信史所载孙思邈事迹虽少,各种奇传却多。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
  •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马皇后: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秦良玉:名将秦良玉,巾帼女豪杰。李香君:侠肝义胆李香君。陈圆圆:倾国天香陈圆圆。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热门推荐
  • 人狐恋之小白我护你可好

    人狐恋之小白我护你可好

    狐族小白与人族圣女从相识到相爱相杀的爱恨情仇。初识,他是只小狐狸,她还是个小女孩。
  • 凤鸣古城

    凤鸣古城

    为了父亲的心愿与自己所爱的人,他不惜追随她一起完成理想。那些被黄沙掩埋的故事,又在谁的身上续写……
  • 50种有益健康的生活习惯

    50种有益健康的生活习惯

    养成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是增进健康的一大因素,使人对于生活必需品不加挑剔。
  • 掌棺人

    掌棺人

    为了生计,我只能跟着村中老先生去抬棺材,双子棺、阴阳棺、九鼎棺、始皇棺!十年中我踏遍中华各地,危险万分....
  • 宇宙第一征服者

    宇宙第一征服者

    没有任何金手指,靠自己和龙鸣,征服宇宙!更没有系统!
  • 最强废柴榜校花

    最强废柴榜校花

    贫困生苏小羽升入极品高中,让他的生活彻底改变……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独步圣皇

    独步圣皇

    此刻起,萧何发誓要踏上世界的巅峰,他要让这天地响彻自己的名字就算一路荆棘遍布那又如何,强者之心无法阻挡!多修怪才,不世霸枭,踏碎虚空,既然来了,就要留下一世传奇!
  • 撩汉太凶猛

    撩汉太凶猛

    陆尔岚纳闷了,全身都被你看光了你生气个什么劲啊?她咳了一声,笑眯眯的问:“龙哥,我身材不错吧?”龙邵焱还是没理她。“龙哥,刚刚你……”“滚。没看到我在看书?”还没说完,就被龙邵焱打断了。因为他已经忍不住了,陆尔岚要是再说下去,自己估计会直接把她丢出去。陆尔岚:“???”她觉得这就是一见钟情。于是开始对他各种的死缠烂打,不到黄河不死心。最后她却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从未有过的忧虑,不安,就像一条蛇一样,不断地纠缠着他,他开始慌了。
  • 九转炼魔心

    九转炼魔心

    繁华的都市,平淡的山村。被村里人视为灾星,八岁开始乞讨为生,十一岁之后觉醒心魔。以人性的弱点在只有仙佛的传说中,练就一颗九转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