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700000061

第61章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迁居江苏吴县。他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曾一度官至宰相,并实施“庆历新政”,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据史载,范仲淹两岁丧父,从此家境急转直下,无法维持生计。其母为将他抚养成人,不得不带着他改嫁到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县)姓朱的人家里。数年后,他开始读书识字,并长期就读于淄州长白山麓醴悄寺,每天以粥和咸菜度日。在多年的磨难中,他洞悉民间疾苦,理解民众心声,和百姓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也正因此,他的理想是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以便“能及大小生民者”。后来,当他应老友滕子京的要求而作《岳阳楼记》时,写下了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为民请愿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26岁的范仲淹以其渊博的学识考中了进士,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从此,他步入仕途,开始了除弊兴利、报国济民的新生活。

天圣二年(1024年),范仲淹官任泰州兴化(今属江苏)县令。他见附近沿海一带经常遭受潮水侵袭,严重威胁着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便专门求见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并取得了他的大力支持,于是,他调集泰州、通州(今江苏南通市)、楚州(今江苏淮安)和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四州民工4万多人,在近4年的时间内修筑了一道长达180里的扞海堰。从此,这一带消除了海潮的危害,使流亡在外的2600多户人家重返家园。当地人十分感念他的恩德,主动为他建立祠堂,并把那道扞海堰称为“范公堤”。

明道二年(1033年),蝗灾、旱灾蔓延全国,淮河两岸最为严重。时任谏官的范仲淹奏请朝廷视察灾情,赈济灾民。但几日过后,竟杳然无音。他义愤填膺,冒着杀身的危险质问皇帝:“宫中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将会怎么样?而江淮百姓一连许久没饭吃,哪能熟视无睹呢?”皇帝无言以对,只好派他前去赈灾。他日夜兼程,一口气赶到了灾区,马上“开仓廪赈乏绝”,还调拨江南稻米、豌豆50万石北运沂、密、济、徐、兖等重灾区,发放官钱及地主富商的钱谷于民,并率领灾区百姓开展生产自救。与此同时,他还针对“瘟疫流行,死者相枕藉”的状况遍设医疗诊所,为病者免费提供医药、治疗,对死者及时收葬。待完成使命回京时,又特意将饥民所吃的一种名叫“乌味草”的野草带回京,献给皇帝,请他传示六宫贵戚,以规劝他们体察民情,力戒侈奢。

景祜元年(1034年),范仲淹徙知苏州。他发现那儿水利失修,河道淤塞,经常“湖溢江壅”,“田多水患”,数万户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又立即奏请朝廷复修苏州水利工程。当皇帝准奏后,他亲临工地,植庐舍于野外,过家门而不入。经过近一年的苦干,开通了5条河,将积水疏导人海,从而使苏州成为当时旱涝保收的大粮仓。

康定元年(1040年),自立称帝的西夏党项族首领元吴率兵进攻延州(今陕西延安),西北边陲的百姓深受其苦。范仲淹获悉宋军节节败退,又主动请求去前线抗击西夏。他上任后,首先修筑城寨,建立巩固的军事据点;继而促成汉羌和好,削弱和孤立了西夏;随后,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官兵素质。同时,在战术上也努力革除旧弊。此外,还实行了边寨屯田制和一系列惠及百姓的政策,迅速扭转了战局。从此,宋夏多次交战,无不以西夏惨败而告终。元昊无计可施,只好取消帝号,再度向大宋称臣。

二、慷慨济贫

范仲淹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遇到贫困者,总是慷慨相助。

在他任越州(今浙江绍兴)知州时,得知平民曹孙居中死于任所,留下了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家贫如洗,无以为生,立即“以俸钱百缗赒之”。接着,又派老吏用船送他们母子3人回家。他怕过关卡时遇到麻烦,又特地为他们写了一首诗。诗日:

一叶轻帆泛巨川,

来时煖热去凉天。

关津若要知名姓。

此是孤儿寡母船!

在范仲淹担任邠州(今陕西彬县)太守时,有一天他约同僚登楼饮酒赋诗。宴会尚未正式开始,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哀哭声。他一了解,方知有位名叫吴遵路的小官,由于廉洁奉公,死后竟“家无衣物,无以葬”。他当即撤席,飞马回府,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安葬了死者。

范仲淹在淮阳做官时,有一天,一位走投无路的穷秀才慕名前去求见他,希望他能够给予资助。范仲淹见他衣衫破旧却文质彬彬,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身世。随后,不仅赠他钱财,还帮他谋职。那秀才从此解除了后顾之忧,学习更加刻苦,很快成长为着名学者。接着,他被朝廷起用,官职也不断升迁,一直升为国子监直讲,即最高学府的教官。他便是世称“泰山先生”的北宋大儒孙复。

范仲淹曾在苏州买了一块宅基地准备盖房,一位风水先生看过后,高兴地告诉他: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当世出卿相”。范仲淹听后,立刻将这块地无偿地捐献出来建学校。时人不解,问他,他表示:“诚有之,不敢以私一家!”

在施惠百姓的同时,范仲淹对贪官污吏、土豪恶绅毫不手软。在他担任宰相时,曾一次罢免了一大批不称职的官吏,有的还被绳之以法。当时,有位大官劝他说:“一笔勾掉一个人的名字很容易,可是被勾掉的一家人都得哭了!”范仲淹回答说:“一家哭怎么能比得上一路哭啊!”(宋代的路相当于今日的省)。

三、宠辱皆忘

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中,曾写有“宠辱皆忘”四个字。事实上,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一直是将个人“宠辱”置之度外的。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赵恒去世,年仅13岁的仁宗赵祯即位,刘太后垂帘听政。时至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本来可以亲政了,但刘太后仍然将他当成傀儡,还打算在自己61岁寿辰时让仁宗亲率文武百官为她上寿。范仲淹认为:若如此,则有损主威,有亏君体。于是,他毅然上疏反对,还奏请刘太后撤帘还政于仁宗。刘太后大怒,不久便贬他为河中府通判。他对此无怨无悔,还为自己的忠直而感到欣慰。临离京时,他的一些朋友到郊外为他饯行,一致说他“此行极其光荣”。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死,仁宗亲政,范仲淹被召回京担任了右司谏。但为时不久,仁宗因宠幸尚美人、杨美人而分外冷落郭皇后。宰相吕夷简因与郭皇后有过私怨,便也乘机怂恿仁宗废黜她。范仲淹得知后,先是上疏反对,继而率御史和谏官到垂拱殿门前,伏奏皇后不当废。然后,又同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孔祖德等一起找到吕夷简,诘问他:“大臣对待帝后,如同儿子对待父母;父母不和,理当劝谏,岂能顺着父亲把母亲赶走!”然而,仁宗并未因此而改变主意,不但废掉了郭皇后,而且将范仲淹贬为了睦州太守。当朋友们再次为他饯行时,都说他“此行更加光荣!”他也频频点头,愉快地接受了友人的赞许。

景祜三年(1036年),范仲淹任职国子监,权知开封府。他见宰相吕夷简大权独揽,任人唯亲,搞得吏治十分腐败,便绘制了一幅《百官图》,进献给了皇帝。图中还标明了京官晋升情况,指出哪些是按规定正当晋升的,哪些是凭个人关系爬上去的,奏请皇帝削弱吕夷简的权力。吕夷简闻讯大怒,反告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结果,皇帝又偏听了吕夷简的谗言,将范仲淹贬为饶州太守。此事引起了强烈反响,连朝中许多重臣都公开为范仲淹抱不平。当范仲淹的朋友们再次为他饯行时,又一致祝贺他“此行尤其光荣!”他也笑着答道:“仲淹前后已经光荣三次了!”

此后,范仲淹为了报国济民,还先后“光荣”过好几次。其间,诗人梅尧臣为表示对他的钦佩和关切,曾赠他一首《灵鸟赋》,将他喻为灵鸟,并劝灵鸟“结尔舌兮钤尔喙”。范仲淹感激诗人的好意,却没有接受诗人的劝告,还在自己所作的《灵鸟赋》中表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不久,他又写了《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诗,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诗云:

天地久开泰,过言防结括。

谁怜多出处,自省有本末。

心焉介如石,可裂不可夺。

尽室得江行,君恩与全活。

回头谏诤路,尚愿无壅遏。

岂独世所非,千载成迂阔。

四、严于律己

范仲淹一向严于律己。史书上说:他“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

范仲淹年轻时,曾与一位术士交往甚厚,当术士病危时专门让人把他请来说:“我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说罢,将其炼金的配方和炼好的白金1斤都交给了他。他正要谢辞,那术士已气绝身亡。10多年后,他见那术士的儿子已长大成人,便取出了炼金的配方和1斤白金,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术士的儿子。

范仲淹生活简朴,从不浪费一粟一钱。他每晚寝前,总是仔细查核一天收支账目,统计一日“食饮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若支出与所为之事相吻合,则安然熟寐;否则,第二天一定严加究实,求其严衡。即使在他官居相位期间,他也要求全家只求温饱,决不奢华。

由于范仲淹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所以他无论到哪儿,都有许多人请他撰写铭文碑记。他一向有求必应,但从不收取任何人的馈赠。有一次,一位名叫范忠献的老先生病故,他的儿子也来请范仲淹代撰碑铭,并带来几本绢帛作为谢礼。他见范仲淹坚却不收,又从家中取来珍藏的稀世书画来酬谢。范仲淹见实在不好推辞,才收下了一本《道德经》作为传教子孙的经典。还有一个人,为替死者求得一篇墓志铭,竟给范仲淹送来了许多金银财宝。范仲淹震惊之后一打听,方知死者生前作恶多端,其子意在请他曲笔徇情,以隐其大恶,大其小功。他十分气愤,当即谢却了财物,实事求是地将死者一生功过昭然于世。

五、注重家教

范仲淹对子侄的管教也很严。在他挂帅征讨西夏时,为让儿子能在艰苦环境中得到锻炼,便将长子纯佑带在身边,让他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同战斗。当庆州修筑大顺城时,又派纯佑前去防守。在那儿,纯佑每遇西夏兵来进攻,边守城边出战,有力地阻击了来犯之敌。通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火线锻炼,纯佑深入具体地了解了军旅生活,很快成长为能文善武的全才。

范仲淹任邠州兼陕西四路沿边安抚使时,他的其他几个儿子还都居住在京师。他惟恐孩子们走错了路,曾多次写信教导他们。其中一封写道:京师不同于其他地方,要少讲怪话,少论曲直,万不可因得小名而招来大的后悔;与人交往要少些,凡有利可图时,一定要想到后果。还特别强调说:“只要勤学奉公,不必担忧前程。千万不要随便写信求人荐拔,只有切实提高自己的才干才是最好的途径。”

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结婚时,女方父母为显示荣华,特为女儿陪送了一顶十分精美的丝罗帷幔做嫁妆。范仲淹获悉后很不高兴,专门找来纯仁训斥道:“罗绮非常珍贵,你们怎么可以用来做帷幔呢?我们家向来清简朴素,你们不可败坏家风。”还表示:“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纯仁一听,即托人速商岳家。所以,其婚礼办得非常朴素。

范仲淹对其他亲属的教育也一向十分关心。有一次,范仲淹的一位侄子当了官。在他上任之前,范仲淹又专门写信嘱咐他:“你为官要小心谨慎,不得玩忽职守,与同事和睦相处,注重礼节,有事只和同事商议,不要同公差商量,不要纵容乡亲到属下来兴贩取利。”还说:“咱们家一向为官清廉,不要牟取私利。你看我的一贯表现,有没有为自己谋私利?自己做个好榜样,家中也都学着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光宗耀祖!”

对那些没有外出做官的侄儿们,范仲淹也常常通过弟弟仲温,叮嘱他们不要给当地州县添麻烦;如果哪个惹是生非,一定要严加追究!

在范仲淹的悉心教育、培养下,他的四个儿子也都先后做了官,二子纯仁还曾当了宰相。他们无不为政清廉,留下了好的名声。

六、晚节花香

范仲淹晚年时期,他的孩子和弟子们鉴于他始终没建造过一个像样的宅第,便联合出资,要为他在洛阳兴建一处宅院,作为他的养老之地。而他却说:人有精神上的快乐和形体上的享受,只要精神愉快,形体上的享受是次要的,住宅好坏更不值得一提。他还专此做了一首诗,其中写道:“身甘一枝巢”、“富贵非我望”。意思是说,他不期盼个人的享乐,能像小鸟那样有个窝就心满意足了。

与此同时,范仲淹却利用自己多年节省下来的俸禄在其家乡苏州吴县创办了义庄和义学。所谓义庄,就是他买田十余顷,雇人耕种,“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为使义庄的收入分配合理。他还亲自制定了包括管理、分配办法在内的《义庄规矩》十三条。所谓“义学”,是他以义庄中的部分收入为经费,为族人提供免费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造就一批新人。在立《义庄规矩》时,范仲淹还要求自他开始,以后族人中凡有做官者,一律捐献其薪水,资助义庄和义学,从而确保它经久而不衰。

范仲淹创办“义庄”、“义学”后,由于效果显着,朝野名士竞相效仿。如吴奎创办了“吴氏义庄”,韩挚创办了“韩氏义庄”,向子诬创办了“向氏义庄”。此后,宋、元、明、清各朝代,也都不乏效法者。但大多数义庄都过早夭折,惟范氏义庄任凭风云变幻,一直延续了近千年。究其原因,与范仲淹重视家族人才的培养大有关系。

范仲淹于皇佑四年(1052年)正月徙知颖州,于中途徐州病逝,终年64岁。他的去世,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哀痛,甚至羌族同胞也为之痛哭,并斋戒3日。宋仁宗悲伤不已,亲笔为他的墓碑撰额,并称之“褒贤之碑”。其后,谥“文正”;其着作被收入《范文正公集》。宋人钱公辅还总结他的一生,将他誉为“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陲,功名满天下”的“三满式”人物!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一本书带你读透西汉开国皇帝的御人成王之道,为你揭开老好人刘邦“白脸”真容下的创业真经。一将功成万骨枯。刘邦为了稳定大汉政权,终于露出了“白脸”的真容,手中的屠刀转向了曾为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良将……作者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刘邦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究竟是流氓,是无赖,是英雄,还是枭雄?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 贾平凹纪事

    贾平凹纪事

    作者眼见为实的一手资料,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贾平凹!侧重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十年间贾平凹主要经历和重大事件的记述,浓墨于有关贾平凹创作的《废都》《白夜》《高老庄》等主要作品创作、争鸣、出版、遭禁,以及贾氏的生活片段,三毛在去世前最后一封信就是写给贾平凹的……
  •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从杜甫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作的大量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 ,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学习他那种在面 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都能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崇高品格,以及他那种遭遇磨难后一直都未曾动摇过的爱国主 义精神,同时也可以对他的诗歌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 让爱先行:韦德自述

    让爱先行:韦德自述

    德韦恩·韦德奇迹般地抓住了篮球生涯中的所有机遇,同时也在寻求他最珍爱的目标:做一个好父亲。经过了漫长、痛苦的离婚和监护权争夺战,他终于获得了儿子们的单独监护权。《让爱先行:韦德自述》记录了韦德作为单身父亲的感悟,回忆了过去那些构成他的梦想、祈祷与承诺的事件。
热门推荐
  • 邪世废尊

    邪世废尊

    雨浅夜,一名被俘虏的少年,在与看守侍卫发生矛盾后惨遭毒打,他的爷爷为保护他被活活打死。而后两人被丢在乱葬岗。雨浅夜侥幸不死,机缘巧合之下拜神秘少女为师,确因先天经脉堵塞严重,至多只能修炼成最低级的武者……可是天无绝人之路,金刚不坏神功突然降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幻符

    幻符

    肖柏的父亲肖大牛是个疯疯癫癫的人,总说自己来自另一个世界,时常给肖柏讲那些光怪陆离却又精彩纷呈的奇妙故事,又时常叹道:“我为什么就没有主角模板?我为什么就做不成龙傲天?”后来父亲去世了,肖柏打算做点什么。他要去试着寻找一下所谓的主角模板,试着成为一名父亲做不成的龙傲天。于是带着父亲留下的升级攻略和幻符之道,踏上了一条精彩纷呈的奇妙之旅。本书又名《制符诱惑》,讲述了一个立志成为主角龙傲天的逗比少年的各种欢乐故事
  • 幽后传奇

    幽后传奇

    她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人,初为人妇,她只想简简单单的过完这一生。不曾想,命运却与她开了一个玩笑。冷漠、歧视,接踵而来。在她无望之际,上天却又眷顾于她,从遇到他的那刻起,她才发现,原来世上真的存在“真命天子”。从此以后,哪怕荆棘丛生,她也可以笑着面对。从此以后,他们共挽鹿车,将彼此视作可以安心依靠的人。凤凰于蜚,和鸣锵锵!
  • 铁岭县志

    铁岭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亲情故事

    亲情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关于那些美好结局的短篇

    关于那些美好结局的短篇

    这本书分为几个故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都是本书作者很努力的写出的,只希望他们能让读者大大们心满意足????
  •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本书不化形,不化龙也不化蛟,只会变化成神话中的蛇,不开后宫,不吃人,走的是轻松日常流,一天两更】方云穿越成了一条蛇,还得到了一个系统,系统让他刷满一千万点声望值,于是方云开始疯狂秀存在感!一个美女户外主播在山林中面对镜头和水友们吹水,不料却被一条一米长的蟒蛇频频抢镜。海拔三千米的洛加尔湖疑出现水怪,引发大量游客蜂拥探寻。平静的海面上,一艘豪华的游轮缓缓前行着,游客们站在甲板上吹着海风,忽然有人发现,在他们游轮身后的水面下,一道长达上百米的黑影紧紧跟随……
  • 家有萌妻:腹黑老公请止步

    家有萌妻:腹黑老公请止步

    她是落魄千金,本想自在无忧生活。他是豪门总裁,睥睨世界蔑视众生。一场意外相遇,她竟被迫成了他的合作伙伴,一切权利都被剥夺。本以为契约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的她,不曾想真正的暴风雨还在后面。“相爱如何,不爱又怎样,你始终是伤我最深的人。”残风吹起她乌黑的发丝,她站在阳台之上,手抚上腹部。赤红双目的某人怒吼,“苏筱雅你给我下来,否则我要让所有人为你陪葬!”淡漠一笑,轻扬衣衫,她随风而下。爱情是场马拉松,最悲不过我不停奔跑,你还是越来越远——殷天昊。原谅我的害怕胆小,我只想过我想要的生活——苏筱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本三跨:飞翔的历史德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三跨:飞翔的历史德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本书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关于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育人目标内容为基本依据,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理论理解和实践案例呈现研究成果,期望给一线教师开展历史学科育人实践一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