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2100000030

第30章 重农抑商的贯彻与落实(1)

商人白圭说:“我做生意,就好像伊尹、吕尚用计,孙子、吴起用兵,商鞅变法一样。如果没有善于权变的谋,当机立断的勇,人卖我买、人买我卖的仁,和狠抓时机的强,虽然想学我这套办法,也是不行的。”

但商鞅、韩非、李斯等人却以为,“商”为“末”,“农”为“本”,应“重农抑末”、“上农除末”。相延2000多年的一种政策从此开启。

可秦始皇又为何表彰大商人寡妇清?

一、从都江堰和郑国渠说起

秦昭王(公元前306-前251年在位)时,著名水利专家李冰担任蜀郡(在今四川省境内)守。他利用岷江的水资源,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在李冰的带领下,当地民众在今都江堰市西北的江边修筑一条长堤,称作“百丈堤”,用以保护河岸免被湍急的江水冲坏。在离“百丈堤”不远的江心修筑鱼嘴形堤坝。这个“分鱼嘴”将岷江水流分为两支:东边一支叫内江,又名都江,西边一支叫外江。内江这边,在今都江堰市西南方附近开凿“宝瓶口”,使内江水从此口而下,分出许多大小支渠流入今成都平原,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流灌溉系统。在“分鱼嘴”和“宝瓶口”之间,修筑一条叫“飞砂”的堤坝,当江水上涨时,内江过多的水,翻过此堤流入外江,这样就可以免除内江地区的水患。外江属于岷江正道,在那里组成航运和另外的灌溉系统。

这就是千古传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建成,不仅免除了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危害,而且使约300多万亩土地得到灌溉,那些常遭水旱之灾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成都平原逐渐变成全国著名的粮仓。人们称之为“天府”之国。唐代诗人岑参,曾将李冰的功绩与传说中的圣人大禹相比。“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认为其功劳超过远古时候平治水土、划定九州的大禹。

秦国在一统天下之前,还兴建了另外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郑国渠。

郑国原是战国后期韩国的一位“水工”,即专门从事水利工程的专家。韩国眼见强秦日益扩张,自己又无力抵抗,就想出“疲秦”一计。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韩国派郑国到秦国游说,提议凿一条渠道引泾水流入洛河,即从现今的陕西礼县东北谷口(又叫瓠口)地方起。引泾水往东到今天的三原县北汇合浊水及石川河道,再引向东经过今富平、蒲城而后导入洛水,渠水可用于灌溉土地。韩国的意图,是想用这一庞大的工程消耗秦的力量,使其无力向东扩张。

在建造此渠过程中,秦王政识破了韩国的阴谋,要杀掉韩国奸细郑国。郑国临死前请求能面见秦王一次。见到秦王,郑国竟然从容镇定,不仅不隐讳“阴谋”,反而侃侃而谈,力陈此“阴谋”对秦国并无不利,反而会带来好处。他说:“我劝说秦国的君臣修渠,确实是为了延缓韩国被吞并的时间。可是,渠成之后难道不也是秦国的万世之利吗?”他又建议,“何不让我将这项水利工程完成呢?”

一番富于理智的话语,打动了秦王的心。秦王决意将计就计,使韩王“疲秦”之计,变成造福关中的举措。郑国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挖渠的工程中。渠道修成后,人们称之为“郑国渠”。

这条人工长河,使秦国关中的4万余顷土地(相当于今天200万亩)得到灌溉之利,成为旱涝保收的丰产田。此前,渭北有不少盐碱地,土质瘠薄,庄稼长得很差。郑国引水灌溉,发挥了洗除盐碱的作用,同时,水中含有的大量沙土,积淀下来使贫瘠的土地得以改良。从此,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发生根本改变,亩产粟可达一“钟”(约合今320斤),这个产量在当时是很高的。

郑国渠、都江堰的兴建,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农业生产的水平,从而为秦国统一中国打下了牢固的物质基础。

二、重农政策及农书的出现

都江堰和郑国渠的兴建,似乎是两个孤立、偶发的事件,其实不然。战国时代,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很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像魏国,兴修了引漳灌邺工程。其中秦国长期推行重农政策。尤为注重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江堰和郑国渠,正是这种相当明确的治国方略所带来的产物。

巴、蜀是在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时并入秦国版图的,秦国占有巴蜀后,积极开发当地经济,还迁徙1万多家秦民入蜀。李冰继续执行前任郡守李若发展生产的措施,并进一步加以推进。至于郑国渠,假使秦国没有重视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方略,它的修造工程很可能就会因秦王识破韩国的“疲秦”之计而告吹。

从商鞅变法起,秦国就力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政策。商鞅将男耕女织视为“本业”,将从事商业、手工业以及游说,看作是追逐“末利”。商鞅规定,凡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使粮食和布帛超过一般产量的,可以免除本人的劳役和赋税;不安心务农而从事工商业或因游手好闲而贫穷的,全家罚做官奴。商鞅反对人民去当商贾、手工业工人和游士,在他看来,如果商贾可以“富家”,技艺可以“糊口”,游士可以“尊身”,那么人民就会逃避耕作。由于秦国地广人稀,荒地较多,商鞅把奖励开垦荒地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他还招徕韩、赵、魏的无地农民到秦国垦荒,给他们土地和住宅,免除三世的劳役,让他们为秦国生产粮食。

商鞅推行的重农政策,后来成为秦国的一种基本国策。受此影响和带动。到战国末年,秦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已在各诸侯国中跃居前列。铁制农具和牛耕普遍推广,水利事业长足发展。还出现了总结农业生产的专门著作《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4篇农书。

《上农》等4篇收录于《吕氏春秋》。其中反映的情况,虽不能排除来自其他诸侯国,但无疑包括了秦国在内。《上农》这个标题就是重农的意思。它比较详细地阐述了重农的理论,特别是着重讨论了农业与政治的重要关系。这是秦国重农理论在吕不韦时候的新发展。

《任地》、《辩土》、《审时》3篇,总结、记录了从播种到收获的一整套农业生产经验,涉及农具使用、土地利用、排水洗土,以及时令、虫害与农业生产密切关联的问题。从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于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已有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和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

《任地》以当时农民时常要面临的10大问题开篇,现抄录如下,以帮助大家对战国时代农业生产的具体情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子能以洼为突乎?”(你能把洼地当作突起来的高地利用吗?)

“子能藏其恶而揖之以阴乎?”(你能把干燥的土地弃于一边,而让出湿润的土地来用吗?)

“子能使吾土靖而甽(音振,田野间的水沟)浴土乎?”(你能使土地不含过多的盐碱,而用沟酬排水洗土加以改变吗?)

“子能使吾士保湿安地而处乎?”(你能使土地保存其湿润,而让好田在地中存在着吗?)

“子能使藿(音贯)夷毋淫乎?”(你能使藿夷这种野草不蔓延危害农田吗?)

“子能使子之野尽为冷风乎?”(你能使田里的庄稼通风良好吗?)

“子能使藁数节而茎坚乎?”(你能使庄稼长得壮实吗?)

“子能使穗大而坚、均乎?”(你能使禾穗长得大而结实、均匀吗?)

“子能使粟圜而薄糠乎?”(你能使玉米长得籽粒饱满而皮薄吗?)

“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强乎?”(你能使米粒长得有油性,吃起来有劲吗?)

以上10个问题,从整理土地、利用和改良土壤一直讲到耕作保墒、除草通风,从而使庄稼长势好、收获多且又好吃。这实际上就是当时精耕细作的10大要领。其中第三点以沟渠引水冲洗盐碱地以改善土质,正与前面所提郑国渠引水洗地相契合。紧接着这10个问题,《任地》又提出5项辩证的耕作基本原则,即土壤的“柔”与“力”(粘和坚硬)、“急”与“缓”(紧密和疏松)、“湿”与“燥”(湿润和干燥)、“息”与“劳”(休耕和连作)、“棘”与“肥”(贫瘠与肥沃)。《任地》指出,这5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辩土》对《任地》提出的问题做了具体的回答,主要讨论了如何使用土地、以人力改变土质。《审时》则讲了各种庄稼与时间季节的关系。

到战国末年,商鞅倡导的重农和鼓励开垦荒地的政策,已结出硕果。像关中,已由原来成片的盐碱地,变为“膏壤沃野千里”。《尚书·禹贡》说到秦国所属雍州的地质时,就说是“黄壤”,列在“上上”,全国第一。大量的荒地变为已开垦的耕地,可视作战国时期秦国本土最重大的变化之一。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战国末期的秦国,粮食产量猛增,成为诸侯国中最富庶的一个,用后来司马迁的话说,是“秦富天下十倍”。

三、抑商背景之一:战国的商业和商人

有意思的是,在战国时期重农思想发展的同时,商业以及手工业渐渐受到贬抑。在一些人眼里,农业是“本”,即国家的根本,而工商业则是“末”,即不重要的;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重“本”抑“末”。但是,我们千万不要由此而误以为战国时候的商业活动,已受此严重摧残而一片萧条。恰恰相反,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商业活动空前繁荣。那么,这该怎么理解呢?重“本”抑“末”的作用又该如何看待呢?先让我们来对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情况,做一番了解。

中国的商品交换活动,早在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的殷代,就有相当的发展。殷人占卜用的大海龟,来自南方;殷墟(在今河南安阳。系殷代后期的都城遗址)发掘所见的鲸鱼骨,也来自南方;还有,丹砂出自湖南、广西一带;松绿石、玉石则产于西北陕甘、新疆地区。殷代已普遍使用具有货币性质的等价交换物——贝。在殷墟的墓中,甚至发现了金属货币——铜贝。有一种观点认为,殷人之所以又称商人,是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是行商之人。

与“殷人重贾”不同,周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据《诗经》记载,周人始祖后稷自幼就显示出农艺天才,对农业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后来就被奉为五谷神。战国时代重农思想的发展,不能不说与较多地受到周人这一古老文化传统的影响有关。

西周时的商业和手工业,基本上是由官府经营,商人、工匠多为官府的奴隶,有所谓“工商食官”的说法。这种状况在春秋时期逐渐发生变化,各种私营手工业开始从官营手工业中分化出来,作为独立身份的商人也纷纷出现。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商品经济的比重就一天天加大。

商业的兴盛,导致旧的城市格局被打破。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担负着很强的政治功能,它们主要是作为“都邑”(政治中心)而非“市”(商品交易集散地)而出现的。春秋时代以及春秋以前的西周、殷商,国都以外的城市寥寥无几。到战国时期,商业活动已构成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市”在整个城市中的地位和功能就大大增强。不仅各国国都发展为交通发达、商业繁盛的大都市,像齐国的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赵国的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楚国的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秦国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燕国的武阳(即燕下都,在今河北易县东南)、魏国的大梁(今河南开封市)、韩国的郑(今河南新郑市),还涌现了一批商业城市。重要的有:

燕国的涿(今河北涿州市)、蓟(燕国都之一,在今北京市西南);

赵国的蔺(今山西离石县西)、离石(今山西离石县);

韩国的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

魏国的温(今河南温县西南)、轵(今河南济源县东南轵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齐国的即墨(今山东平度市)、安阳(今山东曹县东)、薛(今山东滕州市东南);

楚国的寿春(今安徽寿县);

宋国的陶邑(今山东定陶县北);

秦国的雍(今陕西凤翔县南)、栎阳(今陕西临潼县北)。

游说之士苏秦对临淄的繁荣景象曾做过一番非常生动的描述:“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这个舌辩之士的话不免有些夸张,比如说人们把衣襟拉开连起来可以合成围帐,举起袖子可以连成幕,大家把汗水一挥,就好像下雨。但是,也不完全是虚构,考古发掘证实,当时临淄城的规模的确相当大。它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住着官吏百姓,小城是国君的宫殿所在。大城的西边是商业区。在宫殿附近还发现有铸造货币的遗址和铁器作坊。大小城总周长约21.4公里。由此,可窥见战国城市之一斑。

铸造货币的定型化,并广泛地用作流通和财富的储存手段,是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又一个重要表征。这些被称为“通货”或“通施”的金属铸币,由于地区不同,形状也不同,主要有:

1.刀币,做刀形。流行于齐、燕、楚。

2.布,做铲形。流行于魏、韩、赵。

3.圜钱,是一种圆形币,做圆形方孔或圆形圆孔。流行于秦、东周、西周及赵、魏的黄河两岸。燕、齐后来也多用圜钱。

同类推荐
  • 汉官之陈

    汉官之陈

    新书《我能无限加点升级》发布,有兴趣可以看一看。陈安,身为汉初丞相陈平之孙,在陈平的影响之下踏入汉初官场。两位师傅周亚夫、申屠嘉教会了他许多东西,但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陈安以一穿越人的视角见证了汉初官场之上的形形色色的人。同时也随大军北击匈奴。细柳周亚夫、烈侯卫青、封狼居胥霍去病且看陈安如何成为一位跨居文、景、武三朝之上的朝臣、汉臣!
  • 西蜀的逆袭

    西蜀的逆袭

    公元228年,诸葛亮挥师进行第一次北伐,最终毁于马谡负责的街亭,诸葛亮在无奈之下将马谡斩首……倘若马谡当时在失守后并未被斩首,这个军事天才会不会在悔恨之后大放异彩,扭转乾坤?要知道,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一个出色的将领可以一抵千,以一抵万!作者小学生,文笔剧情之类的请多多见谅,同时也希望您的宝贵建议!
  • 唐盛王朝

    唐盛王朝

    理科男李乾承重生大唐,成为唐朝太子李承乾,将现代的东西一点一点搬到唐朝,削弱门阀,炮击外邦让唐朝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他的人生目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大宋圣婿

    大宋圣婿

    他是一个王牌特工,穿越之后,竟然成了卑贱的赘婿,本以为来到的是靖康之耻前的北宋,却发现现实中充满了土木堡之战之后的明朝影子。他刚刚立下不世军功,却被写着瘦金体的皇帝打压,他想逃脱家族的束缚,却发现自己成了「红楼」四王八公集团的一份子。……
  • 汉末仙侠传

    汉末仙侠传

    不打怪升级换地图,不对怂天,不对怂地。轻松欢乐种点田,开店经商赚点钱。空了就修会仙,闲下来就拉出队伍揍揍人。侄儿,别禅让给我啊,我不想天天上朝...刘备只想和一群小妖精们过点没羞没臊的日子是小说,别较真........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捉鬼

    捉鬼

    上海绵密而漫长的雨季,像天井里挂着的一件绸布衫,刚刚干爽了几分,一阵急雨,又开始在衣架上垂头丧气了。因为雨的缘故,森林的颜色变得鲜艳欲滴。老黄头经年的斗笠与崭新的蓑衣,像极了一只烧得乌黑的烟斗头和金光闪闪的烟斗柄。一只镀金的烟斗被罗列拿在手里。烟斗里闪烁着猩红的烟丝,罗列吸了一口,发出一声长叹,吐出浓浓的一团烟圈。“罗大探长光临敝处不会是让我帮忙鉴赏烟斗吧?”杜仲说着这话的时候,眼睛并没有从放大镜上移开。放大镜下面放着的是一卷袖珍胶卷,那是杜仲的英国朋友请他帮忙解决的一个难题。
  • 我有史上最强无敌天赋

    我有史上最强无敌天赋

    【无敌爽文】【一开始就是无敌】一道紫光闪过,苏元来到异界,获得三样无敌天赋。无敌触碰天赋:“任你是一宗之主,一代宗师,仙皇大帝,还是已经证道永恒,只要我碰一下,统统都能击杀。”无敌解析天赋:“炼药锻器,各种技能,触摸一下,我就能分解学会”无敌学习天赋:“仙法神法,任何秘籍,我一碰就能融会贯通。苏元:“我的目标是不死不灭。”
  • 沉默的言灵

    沉默的言灵

    梦境与现实,废墟与新生。世界的交汇带来无法言喻的变化,我们究竟将要走向何方。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作者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研究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在附原文的基础上,以经典原著的写作背景、成书过程、结构内容和观点及其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为脉络,对《实践论》《矛盾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同时对其中暗含的哲理给予了充分扩展,突出当代价值与时代特色,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我们的少年时代之危机四伏

    我们的少年时代之危机四伏

    小熊队的邬童接到了学弟的挑战,可是挑战他的不是学弟,而是一个少女,而且这个少女的身份不简单……(本书自己是我的瞎想。切勿上至真人)
  •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你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读中文。那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时代,就连燕子的呢喃声里,似乎都有着文学的腔调和韵致。那是中文系学生节日一般美好的春天:几乎每天都有可谈的新鲜话题,几乎每天都有可读的优秀作品。像当时的许多文学青年一样,你也做着自己的文学梦。你把别林斯基的著作放在书包里,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你沿着他的文字铺出的路径,在俄罗斯文学的大地上漫游,看三套车在无垠的雪原上飞奔,看“旧式地主”吵架和吃西瓜,看一群市侩官员下作地巴结“钦差大臣”赫列斯达科夫。这位伟大的批评家让你喜爱上了果戈理,也让你感受到了文学批评的魅力。你幻想着将来能成为一个热心的编辑家和热诚的批评家,能办一份《祖国纪事》和《现代人》那样的文学杂志,能对自己时代的文学发出清亮而正直的声音。
  • 世界尽头有我爱你

    世界尽头有我爱你

    许一场遇见,眉目成书。一支笔的掉落,一句大胆的问候,一次同桌。一个内向害羞的女孩,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他是她的白马王子,对他暗恋已久,却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不敢告白。他是她的白雪公主,对她情深已久,却因为害怕她早已心有所属,不敢告白。一次踏青,一次真心话大冒险,一场蓄谋已久的告白,让两人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 和仙女小姐姐的网恋

    和仙女小姐姐的网恋

    莫北意外捡到了一个仙女丢在地球上的漂流瓶,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 娘娘今天又在坑太子殿下

    娘娘今天又在坑太子殿下

    为救自己的病人从高楼摔下,以为必死无疑谁知竟然穿越时空成了一农家少女。爹死了,奶奶婶婶恶毒压榨,更是背上荡妇的名声。什么,还有包子娘亲拉她跪地求饶?余歌小手一挥,金手指带她虐极品,医天下,走上人生繁华。发家致富路艰难,捡到皇子来种田,余歌这运气也是没谁了。陆祁楦宠溺一笑:“你这丫头的确好运,看吧,这太子妃的皇冠要是不要?”余歌似接非接,盯着陆祁楦的脸笑意盎然:“这金子貌似还挺纯,不如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