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02900000002

第2章 古老载体(1)

汉字的产生为古籍的形成提供了先决的条件,当汉字与承载材料结合在一起时,往往被称之为“书”,也就开始了古籍发展的历程。

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是古籍发展历史上的最初阶段。在这一时期,殷商时期甲骨的书、西周时期青铜的书,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刻书、简牍书和缣帛书,无不巧借载体,体现了最初图书的不断变迁。

这些古代文献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更对后来承载汉字的载体及成书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那是上古时期,人们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3件事,他就打3个结……

当时结绳记事的内容,包括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据《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因此后世有学者认为“文字起源于结绳”。

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尽力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仓颉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琢磨起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出办法来。

相传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向猎人请教。

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就知道。”

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形,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吗?

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画出许多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把他造的这些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字便开始应用起来。

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洧水河南岸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其实,结绳说和仓颉造字只是汉字起源的不同说法。此外还有八卦说、河图说和图画说。

“八卦说”是汉代经学家孔安国的观点,他在《古文尚书》序说道: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河图说”认为,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这是汉字的起源。

“图画说”是现代学者的观点,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与文字的产生有渊源关系。如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的4个鸟形图案,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总而言之,汉字及其体系的完备,不是由一个或几个人创造的,它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生活、生产和交往的发展,至殷商时期,汉字已经相当地成熟了。

据考古工作者在殷墟的考古发现,殷商时期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

商代文字资料以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商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表现在文字的创造方式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在殷商时期,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

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材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历代学者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总结出了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这就是“六书”。

“六书”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直至后来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才详细阐述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六书”的汉字构造原理。

象形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如日、月、山、水等4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字型。

指事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是以特定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可合成为“蝴、湖、葫、瑚、醐”等,而以同样的发音,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合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也就是说一个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字。

假借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但后来被假借当做“也是”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的意思,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

以上“六书”,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同时也证明它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是很有趣的文字,从古代至现代,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很漫长,从甲骨文开始,中经金文、篆书、隶书,直至楷书,大约经过了3000多年。

自从汉字在殷商时期走向成熟,当时的人们就将占卜时的卜辞、重要历史事件等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甲骨刻辞、青铜铭文、石鼓文字等这些属于档案性质的文献资料,这就是最初的书籍。从此,我国古籍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知识点滴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以仰观苍穹之变。我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8个人:仓颉、重耳、虞舜、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和李煜。

仓颉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三皇五帝”之一;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吕光则是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后凉国王;高洋是北齐建立者;鱼俱罗相传是击杀猛将李元霸的隋代名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著名词人;项羽则是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

商代的甲骨文与甲骨书

殷商时期,汉字已经被人们用来记载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由于当时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全凭占卜决定可否,依此来预测吉凶。

当时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样,我国最早的图书产生了,这就是甲骨书。

流传至今的甲骨图书,是清代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县城西北的小屯村发现的。小屯村北濒临洹水,殷商曾建都于此。安阳农民在洹水岸边劳作时,偶然间在黄土层下挖掘出许多龟甲兽骨,他们误以为是龙骨药材,就卖给了药铺。

1899年夏天,清代末期著名学者王懿荣,因患疟疾求医,所吃中药中有一味龙骨,无意中发现龙骨中划刻有古字。这一发现使他大为惊讶,便着手收集。

王懿荣是当时有名的金石学家,对古代文字研究有很深的造诣。龙骨上的奇异文字,引起他极大兴趣,并进行精心研究。后又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的研究,鉴定这是殷商时期的一种文书,故称“殷墟文”,又称“甲骨文”。

据后来发掘出土的实物来看,殷商主要用龟甲、兽骨为书写材料。当时的龟甲多产于南部,诸侯以龟作为贡品,呈献给朝廷。安阳出土的龟甲,经考证多产于长江流域和南方沿海各省。另外,殷人采用龟甲为书写材料,是因为龟甲有较宽阔而又光滑的表面可供锲刻。

此外,牛骨也是当时的刻字材料。在那个时候,牛不仅是主要的耕作工具,而且是重要的祭祀用品,殷人用牛祭祀神灵,免灾除祸,因此也就用所剩的牛骨刻字,记载事情。

甲骨是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

烧灼之后,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然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种文字就是甲骨文,或称“卜辞”。

甲骨书文字是刻写的,有的填上朱砂或黑墨,商王朝第二十三位国王武丁时期的甲骨文字,还填有绿松石来装饰。

文字中最多的一类是代表实物的象形文字,如人体、动物、器皿等,它们不是简单的图画,而是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简单有力地表现出各种东西的特征。例如,表示动物的符号,都是极简单的线条,大都表示直立或侧影,头部在上方,以便直行书写,面部向左,因此多为自右向左的顺序。

其次是会意字,用符号表示意念而非实物。它们代表一个动作或一个方位或以其组合表示某种意义。

甲骨书的文字内容涉及很广,有天象,如日食、月食、晴、雨、风、雪等;有定期的预测,如卜旬、卜夕等;有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如旅行外出、渔猎和战争;还有生、死、病、梦等人事的休咎以及对祖先、神灵的祭祀。比如有一个大的龟甲上边刻有:

丁酉雨,至于甲寅,旬又八日,九月。

这说明9月自丁酉至甲寅,连续下雨18天。这是一篇有关天气情况的文献。

又如武丁时期的一条卜辞文字,大意是说:戊午这一天占卜,史官问商王在龟殳这地方去打猎,能否擒获野兽,占卜的结果是能擒获。于是这一天就去打猎,结果擒获野兽若干。这是一篇有关田猎活动的文献。

甲骨文在当时虽然不是作为书籍而制作的,但占卜者为了便于日后验证占卜结果而记录下来,表明它已经初步具备了书籍的增益知识、交流思想的性质和功能。

此外,甲骨文书不但有完整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刻辞的排列也很有规律。其章法布置毫无做作气,错落自然,浑然一体,变化无穷,一片天机,都体现了殷商时期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艺术匠心。如果说它是我国最早的图书艺术,所言绝不为过。

在殷商时期,已经建有国家图书档案馆,当时叫做“龟室”,负责文献管理的史官叫做“贞人”。因此可以说,以甲骨为载体的古老文字形式,就是书籍的源头。

知识点滴

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大都经过先写后刻的过程。从书法角度看,甲骨文大体分两类:一类笔画粗壮雄浑;一类笔画细瘦挺拔。

甲骨文均衡、对称、稳定、自然。尽管骨甲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每片文字都因材而异,布局合理,显露出古朴的情趣。尤其宝贵的是,遗址中发现的殷人用墨写在玉片、陶片、兽骨上的笔迹,起笔粗圆,形似点漆,自然藏锋;转折圆润,住笔尖细,如横针、悬针。这些都给后世书法的变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西周时期金文与青铜书

殷商晚期,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们逐渐掌握了冶炼铸造等技术,于是,产生了黄金、铁、锡、铜等金属器物,其中以青铜器最为著名。青铜器不但是当时珍贵的器皿,而且还被用来记载文字,流传后世。因此,青铜器也是古代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

青铜器的种类很多,按其底部形状可分为圆底、平底、觚形底,底部用三四足支撑。这些器皿都由两部分构成,由圆形、方形或长方形配上造型的柄、足、盖等。以其用途来分,可分为彝器、乐器、兵器、度量衡、镜、钱币、印章等。文字常刻铸于这些器物之上,被称为“金文”,也叫“钟鼎文”,统称为“铭文”。

铭文有的通过铸造,有的则是雕刻而成。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于器皿上,较晚的铭文也有雕刻而成的。铭文不断演变成各种形体,通称“钟鼎文字”,在汉字书体上叫做“籀文”、“古文”或“大篆”。

铜器铭文字数多寡不一,多者可达三四百个。一般来讲,商代铭文简单,西周时期铭文繁多,而至春秋战国时期又趋于简单,至秦汉时期则很少发现载长篇铭文的青铜器了。

周王朝初年所用的金文从笔画到结构都跟殷商甲骨文非常相似。周昭王以后,西周金文日渐成熟。代表作有周昭王时的《宗周钟》、周恭王时的《墙盘》等。此时金文书法的主要特点是:

笔画由蝌蚪尾巴形状渐变圆润,起笔、转换、收笔也多为圆笔;结体比周初金文更平正、更紧密、更稳定,也更有规律。章法方面开始注意到纵横的字距和行距,带界格的铭文章法更为严整,而字距、行距较大的则显得十分疏朗开阔。

同类推荐
  •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光,可谁又会在意阳光?无论人们是否在意,阳光总是一种最朴实最可贵的存在。再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来感谢阳光?生活中,除自己之外,都是他人。他人即阳光。我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我们相互都应该是各自的阳光。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热门推荐
  • 八龙岛

    八龙岛

    太古四大龙族同时现世,龙家弃子龙天一意外收获三颗龙宝珠,开启了他的逆天征伐之路。开龙脊,龙气灌顶,幻八龙,飞龙在天。定在四月初更新。
  • 魅宅

    魅宅

    漂亮的别墅中,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月的鬼故事,随着日子的推移,我却发现真正被吓着的,是我自己。他们的行为总让我觉得与常人有异。我开始疑惑,我们谁是人呢……寂静的房间里,我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我说过,我是个胆小的人。在寂静如坟墓的环境里,最容易滋生我那该死的恐惧之心。我听到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剧烈,就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般,我忍不住捂住了胸口,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缓缓在我的耳边响起……
  • 刀尖上的舞者

    刀尖上的舞者

    边缘女性犯罪:都市敲响了警钟,大量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献揭示,当前中国女性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女性犯罪占犯罪总数的百分之二左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约占百分之七、八;现在则高达百分之二、三十。我们曾重点调查了北京城乡结合部三个区看守所的在押女犯。
  • 雏田的火影生活

    雏田的火影生活

    在这混乱的时间线中,如果遇上了穿越者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不知道修仙啊

    我不知道修仙啊

    徒弟:师傅你会飞吗?(???_??)?师弟:修仙功法学会了吗╭(′?o?′)╭师兄:御剑飞行学会了吗???兄弟:仙法学会了吗?(????)唐一:什么(?o?;你们什么呢,我听不懂,
  • 十亿网友闯大明

    十亿网友闯大明

    欲望这东西,有人说坏,也有人说好。说他坏,因为它是一切祸乱的根源;说他好,如果不是欲望……谁能以人臣之贱而代君王之贵?一次坠楼,命留住了,却摔出了精神分裂——魂魄一分为二,一部分残留在现代社会,另一部分却穿越到明朝一名教书先生身上。且看一名寻常教书先生,如何在十亿网友的帮助下一步步坐上龙椅。
  • 夫君追上门:甜宠小萌妃

    夫君追上门:甜宠小萌妃

    一朝穿越成为相府的白痴三小姐,软弱无能好欺负?呆萌痴傻易推倒?赐婚傻王?愚蠢的人类啊,这些都是浮云~“小姐小姐,外面的人都说白痴配傻子,天造地设。”某女拿起茶杯淡定的说:“哦,是吗?”“小姐甘愿嫁给傻……三王爷吗?”“当然了,你没发现我是三小姐他是三王爷,我们正好对对碰!bingo!”“哈?小姐你在说什么?”“没啥没啥,来喝茶。”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穿越农家当宝妈

    穿越农家当宝妈

    穿越农家不恐怖,农女囡囡有医术;家徒四壁漏风墙,囡囡当爹又当娘;上有老,下有娃,行医染布把家发;农女农女当自强,穷窝窝里出凤凰。某月某日某时某男:“实不相瞒,我是团子的爹~”“哦,我是团子的娘。”话毕,某女淡定欲走。某男皱眉,“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对我说?”“有!”某女说得斩钉截铁。“喔?”某男喜上眉梢。“有,当然有!有多远~你就滚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