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45900000003

第3章 溪鳗

林斤澜

自从矮凳桥兴起了纽扣市场,专卖纽扣的商店和地摊,粗算也有了六百家。早年间,湖广客人走到县城,就是不远千里的稀客了。没有人会到矮凳桥来的,翻这个锯齿山做什么?本地土产最贵重的不过是春茶冬笋,坐在县城里收购就是了。现在,纽扣——祖公爷决料不着的东西,却把北至东三省、内蒙古,南到香港的客人都招来了。接着,街上开张了三十多家饮食店,差不多五十步就有一家。这些饮食店门口,讲究点的有个玻璃阁子,差点的就是个摊子,把成堆的肉,成双的鸡鸭,花蚶港蟹,会蹦的虾,吱吱叫的鲜鱼……全摆到街面上来,做实物招牌。摊子里面一点,汤锅蒸锅热气蒸腾,炒锅的油烟弥漫。这三十多家饮食,把这六百家的纽扣,添上了开胃口吊舌头的色、香、味,把整条街都引诱到喝酒吃肉过年过节的景象里。

拿实物做广告,真正的招牌倒不重要了。有的只写上个地名:矮凳桥饭店。有的只取个吉利:隆盛酒楼。取得雅的,也只直白地叫作味雅餐馆。唯独东口溪边有一家门口,横挂匾额,上书“鱼非鱼小酒家”,可算得特别。

这里只交代一下这个店名的由来,不免牵扯到一些旧人旧事,有些人事还扯不清,只好零零碎碎听凭读者自己处理也罢。

店主人是个女人家,有名有姓,街上却只叫她个外号:溪鳗。这里又要交代一下,鳗分三种:海鳗、河鳗、溪鳗。海鳗大的有人长,蓝灰色。河鳗粗的也有手腕粗,肉滚滚一身油,不但味道鲜美,还滋阴补阳。溪鳗不多,身体也细小,是溪里难得的鲜货。这三种鳗在生物学上有没有什么关系,不清楚。只是形状都仿佛蛇形,嘴巴又长又尖,密匝匝锋利的牙齿,看样子不是好玩的东西,却又好吃。这三种鳗在不同的水域里,又都有些兴风作浪的传说。乡镇上,把一个女人家叫作溪鳗,不免把人朝水妖那边靠拢了。

不过,这是男人的说法。女人不大一样。有的女人头疼脑热,不看医生,却到溪鳗那里嘁嘁喳喳,一会儿,手心里捏一个纸包赶紧回家去。有的饭前饭后,爱在溪鳗店门口站一站,听两句婆婆妈妈的新闻。袁相舟家的丫头她妈,就是一天去站两回三回的一个。

这天早晨,丫头她妈煮了粥就“站”去了。回来把锅里的剩粥全刮在碗里,把碗里的剩咸菜全刮在粥里,端起来呼噜喝一大口,说:“溪鳗叫你去写几个字呢。”

袁相舟穷苦潦倒的时候,在街上卖过春联,贴过“代书”的红纸,街坊邻居叫写几个字,何乐不为。答应一声就走了去。

这家饮食店刚刚大改大修,还没有全部完工。先前是开一扇门进去,现在整个打开。后边本来暗洞洞的只一扇窗户,窗外是溪滩,现在接出来半截,三面都是明晃晃的玻璃窗,真是豁然开朗。这接出来的部分,悬空在溪滩上边,用杉篙撑着,本地叫作吊脚楼的就是。

还没有收拾停当,还没有正式开张。袁相舟刚一进门,溪鳗就往里边让。袁相舟熟人熟事的,径直在吊脚楼中间靠窗坐下,三面临空,下边也不着地,不觉哈了一口气,好不爽快。这时正是暮春三月,溪水饱满坦荡,好像敞怀喂奶、奶水流淌的小母亲。水边滩上的石头,已经晒足了阳光,开始往外放热了;石头缝里的青草,绿得乌油油,箭一般射出来了;黄的紫的粉的花朵,已经把花瓣甩给流水,该结籽结果的要灌浆坐果了;就是说,夏天扑在春天身上了。

一瓶烫热的花雕递到袁相舟手边,袁相舟这才发觉一盘切片鱼饼、一双筷子、一个酒杯不知什么时候摆上了桌子。心想先前也叫写过字,提起笔来就写三个大字“鱼丸面”,下边两行小字:“收粮票二角五、不收粮票三角。”随手写下,没有先喝酒的道理,今天是怎么了?拿眼睛看着溪鳗……

素日,袁相舟看溪鳗,是个正派女人,手脚也勤快,很会做吃的。怎么说很会做呢?不但喜欢做,还会把这份喜欢做了进去,叫人吃出喜欢来。她做的鱼丸鱼饼,又脆又有劲头,有鱼香又看不见鱼形。对这样的鱼丸鱼饼也还有不实之词,对这个做鱼丸鱼饼的女人家,有种种稀奇传说,还有这么个古怪外号,袁相舟都以为不公道。

追究原因,袁相舟觉着有两条:一是这个女人长了个鸭蛋脸,眼窝往里眍。本地的美人脸都是比月亮还圆,月亮看去是扁的,她们是圆鼓鼓的。再是本地美人用不到过三十岁,只要生了两个孩子就出老了。这个女人不知道生过孩子没有,传说不一,她的年纪也说不清。袁相舟上中学的时候,她就鲜黄鱼一样戳眼了。现在袁相舟鹤发童颜一个退休佬,她少说也应当有五十。今天格子布衫外边,一件墨绿的坎肩,贴身,干净,若从眼面前走过去,那袅袅的,论腰身,说作三十岁也可以吧。

溪鳗见袁相舟端着酒杯不喝,就说戏文上唱的,斗酒诗百篇。多喝几杯,给这间专卖鱼丸、鱼饼、鱼松、鱼面的鱼食店,起个好听的名号。溪鳗做鱼,本地有名气,不过几十年没有挂过招牌,大家只叫作溪鳗鱼丸,溪鳗鱼面……怎么临老倒要起名号了?袁相舟觉着意外,看看这吊脚楼里,窗明几净,也就一片地高兴,说:

“咳,你看丫头她妈,只给我半句:叫你写几个字。连一句话也没有说全。”

溪鳗微微一笑,那牙齿密匝匝还是雪白的,说:

“老夫妻还是话少点的好,话多了就吵了。不是吵,哪有这么多话说呢。”

说着,眼睛朝屋角落一溜。屋角落里有个男人,坐在小板凳上,脚边一堆木头方子,他佝偻着身子,拿着尺子,摆弄着方子,哆哆嗦嗦画着线。要说是小孩子玩积木吧,这个男人的两鬓已经见白了,脑门已经拔顶了。袁相舟走进屋里来,没有和他打招呼,没有把他当回事。他也没有出声,也没有管别人的闲事。

锅里飘来微微的煳味儿,这种煳味儿有的人很喜欢。好比烟熏那样,有熏鸡、熏鱼、熏豆腐干,也有煳肉,煳肘子,这都是一种风味。溪鳗从锅里盛来一盘刚焙干的鱼松,微微的煳味儿上了桌子。袁相舟也不客气,喝一口酒,连吃几口热鱼松。鱼松热着吃,那煳味特别地香,进口的时候是脆的,最好不嚼,抿抿就化了。袁相舟吃出滋味来,笑道:

“你这里专门做鱼,你做出来的鱼,不论哪一样,又都看不见鱼。这是个少有的特点,给你这里起个招牌,要从这里落笔才好。”

溪鳗倒不理会,不动心思,只是劝酒:“喝酒,喝酒,多喝两杯,酒后出真言,自会有好招牌。”

说着,在灶下添火,灶上添汤,来回走动,腰身灵活,如鱼游水中,从容自在。俗话说忙者不会,会者不忙,她是一个家务上的会人。

袁相舟端着杯子,转脸去看窗外,那汪汪溪水漾漾流过晒烫了的石头滩,好像抚摸亲人的热身子。到了吊脚楼下边,再过去一点,进了桥洞。在桥洞那里不老实起来,撒点娇,抱点怨,发点梦呓似的呜噜呜噜……

那一条桥,就是远近闻名的矮凳桥。这个乡镇也拿桥名做了名号。不过桥名的由来,一般人都说不知道。那是九条长石条,三条做一排,下边四个桥墩,搭成平平塌塌、平平板板的一条石头桥。没有栏杆,没有拱洞,更没有亭台碑碣。从上边看下来,倒像一条长条矮脚凳。

桥墩和桥面的石条缝里,长了绿荫荫的苔藓。溪水到了桥下边,也变了颜色,又像是绿,又像是蓝。本地人看来,闪闪着鬼气。本地有不少传说,把这条不起眼的桥,蒙上了神秘的烟雾。不过,现在,广阔的溪滩,坦荡的溪水,正像壮健的夏天和温柔的春天刚刚拥抱,又马上要分离的时候,无处不蒸发着体温。像雾不是雾,像烟云,像光影,又都不是,只是一片的朦胧。

袁相舟没有想出好招牌来,却在酒意中,有一支歌涌上心头。二十多年前,袁相舟在县城里上学,迷上了音乐,是个随便拿起什么歌本,能够从头唱到尾的角色。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歌词原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白居易的诗,袁相舟本来只知道“江州司马青衫湿”,那一首《琵琶行》。因唱歌,才唱会了这一首。

见景生情,因情来歌,又因歌触动灵机,袁相舟想出了好招牌,拍案而起。

身后桌子上,不知什么时候铺上了纸张,打开了墨盒,横着大小几支毛笔。这些笔墨都是袁相舟家的东西,也不知什么时候丫头她妈给拿过来了。袁相舟趁着酒兴,提笔蘸墨汁,写下六个大字:“鱼非鱼小酒家”。

写罢叫溪鳗过来斟酌,溪鳗认得几个字,但她认字只做记账用,没有别的兴致。略看一眼,她扭身走到那男人面前,弯下腰来,先看看摆弄着的木头方子,对着歪歪扭扭划的线,笑起来说:

“划得好,真好。”

其实是和哄一年级小学生一样。说着平伸两只手在男人面前,含笑说了声:

“给。”

那男人伸手抓住她给的手腕子。溪鳗又说了声:

“起。”

男人慢慢被拉了起来,溪鳗推着男人的后背,走去看新写的招牌。

这个男人的眼睛仿佛不是睁着,是撑着的。他的脸仿佛一边长一边短,一边松动一边紧缩,一只手拳着,一半边身子僵硬。他直直地看了会儿,点着头:

“呜啊,呜啊,啊……”

溪鳗“翻译”着说:

“写得好,合适,就这样……”

一边让袁相舟还坐下来喝酒,又推着男人坐在袁相舟对面。袁相舟想着找几句话和男人说说呢,也不知道他喝不喝酒,给不给他拿个酒杯……还没有动身,溪鳗端过来两碗热腾腾的鱼面,热气里腾腾着鱼的鲜味、香味、海味、清味。不用动脑筋另外找话说了,眼前这鱼面的颜色、厚薄、口劲、汤料,就是说不尽的话题。

鱼面也没有一点鱼样子,看上去是扁面条,或是长条面片。鱼面两个字是说给外地人听的,为的好懂。世界上再没有别的地方,吃鱼有这种吃法。本地叫作敲鱼,把肉细肉厚,最要紧是新鲜的黄鱼、鲈鱼、鳗鱼去皮去骨,蘸点菱粉,用木槌敲成薄片,切成长条……

三十年前,这个男人是矮凳桥的第一任镇长。那时候凡是个头目人,都带枪。部长所长背个“木壳”,镇长腰里别一支“左轮”。那“左轮”用大红绸子裹着塞在枪套里,红绸子的两只角龇在枪套外边,真比鲜花还要打眼。记不清搞什么运动,在一个什么会上,镇长训话:

“……别当我们不掌握情况,溪鳗那里就是个白点。苍蝇见血一样嗡到那里去做什么?喝酒?赌钱?迷信?溪鳗是什么好人,来历不明。没爹没娘,是溪滩上抱来的,白生生,光条条,和条鳗鱼一样。身上连块布,连个记号也没有,白生生,光条条,什么好东西,来历不明……”

过不久,规定逢五逢十,溪鳗要到镇上汇报思想,交代情况。镇长忙得不亦乐乎,溪鳗要跟着他走到稻田中间,或是溪滩树林去谈话。

镇长当年才二十多岁,气色红润,脸上还没有肥肉,身上已经上膘。一天傍晚,从锯齿山口吃了酒回来,敞开衣服,拎着红绸枪套,燥燥热热地走到矮凳桥头。日落西山,夜色在溪滩上,像水墨在纸上洇了开来。镇长觉着凉爽,从桥头退下来,想走到水边洗一把脸,醒一醒酒。哟,水边新长出来一棵柳树?哟,是个人,是溪鳗。

“你在这里做什么?鬼鬼怪怪的。”

溪鳗往下游头水里一指,那里拦着网:“人是要吃饭的。”

“也要吃酒。这两天什么鱼多?”

“白鳗。”

“为什么白鳗多?它过年还是过节?”

“白鳗肚子胀了,到下边去甩籽。”

镇长把红脸一扭:“肚子胀了?”两眼不觉乜斜,“红鳗呢?”

溪鳗扭身走开,咬牙说道:“疯狗拉痢,才是红的。”

夜色昏昏,水色沉沉,镇长的酒暗暗作怪,抢上两步,拦住溪鳗,喘着说道:“我说有红鳗,就是有。不信你过来。”

溪鳗咯咯地笑起来,说:“慢着,等我拉网捉了鱼,到我家去,给你煮碗鱼汤醒醒酒。我做的鱼汤,清水见底,看得见鱼儿白生生,光条条……”

镇长扯开衣服,说:“我下水帮你拉网。”

扭头只见溪鳗走上了桥头。镇长叫道:“你往哪里走?你当我喝醉了?渔网在下游头,水中央……”

溪鳗只管袅袅地往前走,镇长追了上去,说:“我没有醉,骗不了我,随你鬼鬼怪怪……”

眨眼间,只见前边的溪鳗,仿佛一个白乎乎的影子。脚下绿荫荫的石头桥却晃起来,晃着晃着扭过长条石头来。这桥和条大鳗似的扭向下游头,扭到水中央,扭到网那里,忽然,一个光条条的像是人,又像是鳗,又好看,又好怕,晃晃地往网那里钻……

镇长张嘴没有叫出声来,拔腿逃命不成脚步。有人在路边看见,说镇长光条条,红通通——那是酒的不是了。

一时间,这成了茶余酒后的头条新闻。过不久,镇长倒了霉,调到一个水产公司当了个副职。这还藕断丝连地给溪鳗捎些做鱼松的小带鱼,做鱼丸的大鲈鱼来。

袁相舟到县城上学,在外边住了几年。隐隐约约听说溪鳗生过一个孩子,和谁生的,究竟有没有做下这种传宗接代的事,也无凭据。

倒是这乡镇改造过商贩,也不断割过“尾巴”,个体的饮食业好比风卷落叶了。可是风头稍过一过,溪鳗这里总还是支起个汤锅,关起门来卖点鱼丸,总还有人推门进来,拿纸包了,出去带门。

袁相舟看见过屋里暗洞洞的,汤锅的蒸汽仿佛香烟缭绕,烟雾中一张溪鳗的鸭蛋脸,眍眼窝里半合着眼皮,用一个大拇指把揉透的鱼肉,刮到汤锅里,嘴皮嚅嚅的不知道是数数,还是念咒。有的女人家拿纸包了回家,煮一碗热汤,放上胡椒米醋,又酸又辣端给病人吃。

袁相舟又喝了两杯花雕,看着对面当年的镇长,把一碗鱼面吃得汤水淋漓,不忍细看。转头去看窗外,蒸蒸腾腾,溪上滩上似有似无的烟雾,却在心头升起,叫人坐不住,不觉站起来,拿笔斟酌着又写下几句:

鳗非鳗,鱼非鱼

来非来,去非去

今日春梦非春时

但愿朝云长相处

溪鳗走过来看一眼,没有看清,也不想看清,就扭身拿块布给那男人擦脸上、手上、衣襟上的汤水,搀起男人,推着他到字纸面前。男人直着撑着的眼睛看了会儿:“呜啊呜啊,呜呜呜啊……”

溪鳗淡淡笑着,像是跟自己说话:“他说好,他喜欢,他要贴起来,贴在哪里?他说贴在里屋门口,说贴就要贴,改不了的急性子……”

男人伸手拿纸,拳着的左手帮着倒忙。溪鳗说:“你贴你贴,我帮你拿着这一头。”

溪鳗伸开两只手,拿住了纸张的五分之四,剩下一条边让男人托着,嘴里说:“我们抬着,你走前头,你看好地方,你来贴……”

溪鳗在里屋门口板壁上刷上浆子,嘴里说:“我帮你贴上这个角,帮你贴贴下边。你退后一步看看,啊,不歪不斜,你贴端正了……”

却说当年的镇长祸不单行,随后又打个脚绊,从水产公司的副职上跌下来,放到渔业队里劳动。不多几年前,队里分鱼,倒霉镇长看见鱼里有条溪鳗,竟有两尺长,实在少见。就要了来盘在竹篮里,盖上条毛巾,到了黄昏,挎着篮子回家去。劳动地点离他家有七八里路,走着,天黑了。那天没有月亮,黑得和锅底一样。倒霉镇长把这走熟了的路,不当回事,只管脚高脚低地乱走,只把盘着溪鳗的篮子抱在怀里。其实怀里还不如脚下,高高低低还好说,乱乱哄哄说不得……忽见前边一溜灯火,这里怎么有条街?灯火上上下下,这条街上有楼?走到什么地方来了?只见人影晃晃的,人声嗡嗡的,细一看,看不清一个人模样,细一听,也听不清一句人话……倒霉镇长吃惊不小,把篮子紧紧搂住,忽觉得毛巾下边盘着的溪鳗,扑通扑通地跳动。镇长的两只脚也不听指挥了,自己乱跑起来。又觉得脚底下忽然平整了,仿佛是石板,定睛看时,模模糊糊是一条石头桥,一片哗哗水声。在一个墨黑墨黑的水洞里吗?不对,这是矮凳桥,烧成灰也认得的矮凳桥。怎么走到矮凳桥来了呢!倒霉镇长的家,原在相反的方向。镇长一哆嗦,先像是太阳穴一麻痹。麻痹电一样往下走,两手麻木了,篮子掉在地上,只见盘着的溪鳗,顶着毛巾直立起来,光条条,和人一样高。说时迟,那时快,那麻痹也下到腿上了,倒霉镇长一摊泥一样瘫在桥头。

一时间,这又是茶余酒后的头条新闻。不过,有件事不是说说的。众人亲眼看见,溪鳗从卫生所把这个男人接到家里来,瘫在床上屎尿不能自理,吃饭要一口口地喂。现在这个样子算是养回来了,像个活人了。贴上了字纸,还会直直盯着,呜啊呜啊地念着,是认得字的。

呜啊,里屋门一开,跑出来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直奔后窗,手脚忙不迭地爬上凳子,扑出身子看外边的溪滩,人都来不及看见她的面貌。溪鳗三脚两步,风快走到女孩子身后,说:“怎么?怎么?”

女孩子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说:“妈妈,鱼叫,鱼叫。妈妈,叫我,叫我。”

溪鳗搂住女孩子,那鸭蛋脸差点贴着孩子的短发,眍眼窝里垂下眼皮,嘴唇嚅嚅的,啊,袁相舟心里也一惊,真像是念咒了:

“呸,呸,鱼不叫你,鱼不叫你。呸,呸,鱼来贺喜,鱼来问好。女儿,女儿,你是溪滩上抱回来的,光条条抱回来,不过你命好,赶上了好日子,妈妈有钱也有权开店了。妈妈教你,都教你,做好人,开好店,呸,呸……”

袁相舟想溜掉,回头看见那男人,眼睛直撑撑地站在角落里,嘴角流下口水,整个人颤颤的,是从心里颤颤出来的。

袁相舟踅着脚往外走,却看见丫头她妈挑来一挑碧绿青菜,正要叫唤。袁相舟打个手势叫她不要声张,做贼一样踮着脚走了出来,走到街上,还只管轻手轻脚地朝家里走。

丫头她妈小声说道:“莫非吃错了酒了。”

原载《人民文学》1984年第10期

点评

《溪鳗》是林斤澜代表作《矮凳桥风情》里的名篇。小说讲述了在矮凳桥小镇生活的女人溪鳗历经世事变幻、遭遇坎坷却努力而体面地生活着的故事,它展现了作家林斤澜所说的南方小镇上人们“皮实”的生活韧性。南方小镇潮湿、低调却精致动人的水土风情展现出作家别具一格的审美趣味,“溪鳗”的外号预示着这个女人多年不变的美丽与神秘,最难得是她的“鱼非鱼小酒家”,做的鱼面鱼食不见鱼影却有馋人的鱼香,吸引着小镇的人们驻足品尝。“溪鳗”的故事源自坐在酒家角落里那个傻呆无语需要溪鳗悉心照顾的人物“镇长”,故事发生的时间在“文革”。溪鳗被看作需要改造的对象,镇长则是勒令她逢五逢十去汇报的权势人物。两人在彼时的纠葛是小说的高潮与核心部分,作家所用的想象与空白手法确是实处之虚,平处之奇。镇长与溪鳗本势不两立,却帮捕鱼的溪鳗去收网,结果帮不到溪鳗却被革了职;得了大鱼的镇长去找溪鳗,却莫名其妙瘫掉两条腿。在氤氲着鬼气的矮凳桥溪水之上,作家幻化掉一切他认为不宜直面的惨淡人生,留给读者无限的猜想与冥思。镇长爱着溪鳗?溪鳗同情失势的镇长,还是错愕年代的阴差阳错?奇谲诡异的“文革”叙事,虚实相生的艺术架构以及简洁冷峻的语言构成了林斤澜的“怪味小说”《溪鳗》,将这个有着无数隐秘故事的女人留在当代小说的艺术长廊之上。

(刘婧婧)

同类推荐
  • 惯性

    惯性

    十多年前的事吧。因为快过年了,我回老家看母亲。母亲话不多,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就更少说话了,除了事务性的应答之外,母子之间没有交流的话题。我问一句,她答一句,不问就不开口。倒是和小叔之间有话说。好像是捂雪天,天黑得比平日似乎要早一些,疯狂吼叫了几天的老北风也停息了,感觉不太冷,我早早地吃过晚饭,端着茶杯,踱步来到小叔家。铁锈色、双扇对开的防盗门,非常夸张,几乎占了半面墙,还有些拒人千里的意思,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
  • 两孔桥

    两孔桥

    老胡刚刚安抚了山虎几句,两辆开着大灯的摩托车就已经从南面的高坡直冲进桥洞,气势很是骇人。山虎吓坏了,身体止不住地发抖,嘴里语无伦次地说,疤哥他们……坏人……老胡用力将山虎拥在怀里,搂了一下,然后才把他扶靠在墙上,他说,不用怕,呆在这儿别动!这时摩托车已经开到眼前,老胡转过身,面对刺眼的车灯一时什么也看不清,他下意识地抬起手,挡在前额上,这才模模糊糊看到两辆摩托车上一共坐了四个人。老胡这时还看不清他们的脸,只看清了他们的轮廓,他们就像是从黑暗中走出来的魔鬼,立在灯影和黑暗之间,半明半暗,半人半鬼。两个坐在摩托车后座上的人走下车来,向老胡步步紧逼。
  • 劳模

    劳模

    孙建蹲在地上,一手举着焊枪,一手举着面罩,专注地焊着一个精巧的弯件,徒弟大志蹲在一旁殷勤地打着下手。葛小炎走了过来,蹲下,认真地看着他一丝不苟地干这个细活儿,冲他挑了下大拇哥,赞赏道还是咱孙哥,这么精细的活都能干得这么漂亮。孙建没理他,一直把最后一个点焊完,才摘了护脸罩,递给大志,抹了抹流到脖子里的汗水,瓮声瓮气地问有事啊?葛小炎使劲地拍了他肩膀一下,卖弄地说好事,大好事。孙建见他蛰蛰蝎蝎的咋呼样子,说有屁快放,我还有俩活呢。葛小炎不满地说瞧你这劳模劲儿的,你睁开眼睛看看,就那两个烂工资,还不能按时发到手,值得你这么卖命啊?孙建不吭声。
  • 豹纹女妖的杀戮

    豹纹女妖的杀戮

    “你的背上有文身!”她在浴室穿衣服的时候,听到身后的女孩说。她转过身,对身后的那个高个子女孩笑了笑:“很明显吗?”“是的,可是,姐姐,为什么你背上的文身是个女人头像呢?”“哦,当时,那是按照我的照片刺上去的,看看,像不像我?”她轻轻地用手向后背探去,试试摸到那个文身。“不像,这个文身给人的感觉很奇怪哦,令人看了有点害怕!”女孩惊恐地说。“为什么?”“有点像女鬼,呵呵,我只是说说而已。”女孩说完话马上就有点后悔了。
  • 绑架

    绑架

    警察顾大伟刚刚成功解决了一桩搞错了目标的绑架案,一份推不掉的高薪职位就摆在了他面前。“霸道总裁”盯上了小警察,祸兮福兮?一场以他为主角的“绑架”开始了……事情发生在上周星期四,谢东信报案说儿子谢小军被人绑架,绑匪让他拿100万赎儿子的命。谢东信是东信集团董事长。东信集团可是全市妇孺皆知的大集团,谢东信这样身份的人,报案自然不走常规,直接给局领导打的电话。顾大伟和陆小蝶受命赶到谢东信家,发现谢小军并没有遭绑架,正在电脑上打游戏,枪炮声大作,整座别墅就像硝烟弥漫的战场。谢东信说是你们领导听错了,孩子没被绑架。顾大伟松了一口气——基本可以断定为勒索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弃女翻身惊世绝华

    弃女翻身惊世绝华

    她被叫为呆子。她不呆,只是面呆,内心却是恶女。谁害过她,谁助过她,她都明了于心。她只是贪睡,不着急还而已。她贪生怕死,可也睚眦必报,她好吃贪睡,可也爱憎分明。你若欺她,她必阴你,悄悄地阴,你们说她呆啊,哪能那么精明地光明正大的阴。害我者,我必还之;护我者,我必助之;爱我者,我必报之;他,一步一踏骨,一剑一生花。他是世间的恶魔,杀人不眨眼,只因复仇;他又是傲视群雄的王者,复仇,只为了登上巅峰。他剑下无数亡魂,唯独没有在他剑下染上了她的血。他留她,只为用她作为复仇路上的一枚棋子;她助他,只是为了在这纷争中求存,心照不宣。他与她,只是主与仆的孽缘,他不会爱她,她也不会爱他…是吗?【花絮】初见他时,他方诛杀了秦府上百条性命,手持带血之剑,一步步靠近我。我说道:“让我跟着你成为一名杀手。”“名字。”他问得言简意赅。我答道:“秦可恩。”我想,我们注定是有缘的,即使这缘分不过是杀戮引起的。在这动荡乱世,他活着我便活着,他是主我是从,他若死我依然活着。我想:他还是死的好,我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再见他时,他已居高临下,铺十里红妆要迎娶我。我说道:“你走罢,被你束缚如此之久,就放我自由一回,如何?”他答道:“好。”好。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我与他的距离终究隔着万里江山。我爱他,为了自由,也终不想成为他的妻。繁华落幕,最后见他,他靠在我的怀里。我说道:“别走,我宁可一辈子不要了那自由,我情愿被你绑在身边一辈子,可好?”他终于笑了,点头:“好。”好,但他那双大手终究还是落地,映了满山红。我想:我们是极其无缘的,即使我们相守过了十余载,他终究还是离我而去。
  • 限量版蓝色天空

    限量版蓝色天空

    三年,说不长也不短。三年,让一个卑微学渣逆袭成为学霸,这三年,很痛苦也很快乐。
  • 仙帝成长系统

    仙帝成长系统

    少年唐亮忽然有一天得到了一个名为《仙帝成长系统》的系统,然而坑爹的是,却要求他在十年之内成长为仙帝,不然就抹杀。这下可麻烦了,谁都知道修仙是需要很久的,短短时间内怎么才能成为仙帝呢?
  • 末日余年

    末日余年

    中国版行尸走肉;病毒来临,秩序崩坏,人性沦丧;一个普通上班族如何一步步适应末日;又是如何在末日中挣扎求生出一条血路;本书风格暗黑血腥,讲述只有普通人和丧尸的世界。温情与冷酷并存,生与死交织,绘出一副天朝特色的末日画册。QQ群:557333358
  • 初恋男神逼入怀:夺吻66次

    初恋男神逼入怀:夺吻66次

    乔任然昏迷三个月之久,一觉醒来,身处神秘海岛上的一座超大豪华别墅。与长相俊美,脾气却很差的海岛别墅神秘主人褚越,度过了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日常互黑斗嘴吐槽演戏。经过一番超级无敌不要脸死缠烂打,终于费尽心思脱离它,重返校园。她决心要努力奋起,好好享受人生。目标:甩掉褚越,追校草,当学霸,成为一中大姐大。却不料,那个“被甩掉”的褚越在某一天粗暴地把她从学校里揪出,冷着一张脸把她直逼墙角:“传言你在学校里追校草,不惜违背原则去餐厅给人打工弹钢琴赚钱,只为送礼物给人家?!也没见你当初追我的时候这么上心!!”【这是一个关于高级建筑设计师与天才少女钢琴家的倒追爱情故事。日常斗嘴暖甜~】
  • 这一生和你的风景

    这一生和你的风景

    “曾经,是你等我看星星;如今,换我等你看星星。”这是瑾风尘对鹿星晚说过最动听的话。人人皆知,瑾风尘结婚了,却不知瑾太太是鹿星晚。官宣那天,整个M国都震惊了,神秘歌后嫁给瑾风尘了?!有记者采访鹿星晚,“作为瑾太太你有什么想对瑾先生说的?”鹿星晚:“纵使星星繁多,却不及你一人。”鹿星晚不愿将就,此生只要瑾风尘。
  • 逆天少女孤王追妻

    逆天少女孤王追妻

    陆无心,你千算万算也算不到我的一整颗心都交给你了。她是二十六世纪神算皆杀手。他是凰魂帝都六皇子殿下,也是一心一意爱着陆无心的他。
  • 故事会(2018年4月下)

    故事会(2018年4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芳菲烬梦

    芳菲烬梦

    一场神的预言,在灯红酒绿的现代,上古异能血统在传承中不断消散,四方势力不惜代价争夺血脉。皇族血统的少年北湫为远离纷争远赴南国,事与愿违却在海州初遇少女楚潇潇,是为你而来还是黄粱一梦,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阴谋背后的阴谋却是更大秘密。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