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5100000189

第189章 清流与浊流

清流还是浊流,这是明清时代读书人见面时永恒的话题。两名官员相见一定要互相盘一盘出身,才好确定一下长幼尊卑。

至于所谓的清流,其实就是指通过八股文中举,一路秀才、举人、进士这一路考上去的人,而浊流一开始本来指读书人中的败类,原意就是用来区分好坏的,可是在明以后的政治环境中,又带有了区分出身等级的意思,最好的情况下,也是靠策论晋身,但是一直考不到举人以上的读书人,若是靠钱财捐个生员或是靠家族、投靠权贵等手段上位,就更是浊流中的垃圾。不管怎么说,这一清一浊似乎已经确定了二者的身份,但现实真的能这么简单的进行二元划分吗?

谁为清、谁为浊,这个问题萦绕在中国官场上两千多年,老百姓一般都默认了忠和奸这两个解释,可明朝的文人们非要多此一举的加入了八股文考试成绩,为明朝官场的乱象埋下了伏笔。

谁为清、谁为浊,在皇帝的眼中,能干且听话者为清。在官场之中,八股练达正途出身者为清。在百姓眼中,为民请命廉洁奉公者为清。在穿越者眼中……

还是以传奇的海瑞为例,此公以策论中举,又以举人的身份担任教谕,这个时候他还不算是清流出身。但海大人刚正廉洁,在百姓看来却是大大的清官,直到他上《治安疏》大骂嘉靖,文官再看海瑞时,他简直就是清流中难得的中流砥柱。

直到海刚峰毫不徇私的将刀砍向官场,哪个官员还将他划入清流一系?好在海瑞这个人太特殊,他早已不是世俗可以评判的普通人了,而成了一个划时代标杆,并且和包拯等人一起,成为了青天大老爷的形象代表。

所以历史已经盖棺定论,海大人就是清流中不能再清的那一类,可放在后世的人眼中,尤其是张韬、姜田这样的穿越者眼中,是重用海瑞这样的官员,还是重用张居正这样品德上有瑕疵的能人?哪怕这两个人实际上都是改革派……

实际上这也是姜田和张韬之间的分歧所在,张皇帝以一个党@员的党@性来作为自律的标准,犹如严格律己同时严格律人的海瑞一般,而姜田作为一个生在太平盛世的小老百姓,则见惯了“合作共赢”的生活方式,深谙花花轿子人抬人的处世之道,就好比只论才能不看私德的张居正。

同样是改革,这两种模式谁优谁劣,这只能看现实的情况而定了。在明朝的历史上,张居正成功的为大明续命,并且间接的促成了清朝的雍正改革。而海瑞一辈子都没能进入内阁。

可当外敌入侵时,正是海瑞那种宁折不弯、原则问题绝不妥协的精神。才能将危如累卵的中华民族拯救出来。所以说没有最好的答案,只有最适合当下的办法。

说句题外话,中国的历史似乎总是在进行一种轮回,后世当马克思主义传进中国之后,人们才知道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张韬与与姜田前世共同的太祖曾经说过,有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人在思想上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什么变成了主动?从哲学上说,正在黑暗中求索的革命先行者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不同与东西方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但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上看,这是西方文化中,第一次理性的分析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什么这么说,在西方的历史上,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发展终结论,每次当西方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就会有人鼓吹社会发展到了尽头,不会再进化了……

最接近姜田穿越前的例子,就是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的,以美籍日本人福山为代表所吹嘘的:美国制度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形态!

先不说这个日本裔的美国人如此捧美国的臭脚究竟是为了什么,只说他的理论在几年后就被无情的打脸,以至于以后各路学者在探讨中国模式的时候,都要把它拉出来“鞭尸”。

而中国人因为漫长的历史,早就习惯了生死轮回,虽然每个大一统的王朝的死因各不相同,但却摆脱了西方以肤色、种族、信仰来划分敌我的初级阶段。所以说在姜田穿越前,才有了改革没有完结时的说法,正所谓路漫漫兮其修远、吾上下而求索。

为什么欧美总是喜欢历史终结论呢?哪怕现实一次次的打脸也乐此不疲?往简单点想,欧洲人从文艺复兴时期算起才有几百年的历史?很多前霸主国家的称霸时间最长也不及中国历史的一个零头。往阴谋论方面想,任何一个既得利益集团会愿意主动的进行改革?

这样一来,他们又怎么会去思考这么深刻的问题,就算有人去想了,也会因为与主流不一致或威胁到了既得利益者而遭到排斥。比如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当然他的遭遇与他要挖资本主义的祖坟有最直接的联系。

其实就算是明朝的主流学界,真正的改革派也是凤毛麟角,相较于势力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的声音实在是太弱小,海瑞不也是靠骂皇帝才出名的嘛……

可好歹明朝还有这么一群思考着国家未来的有识之士,也有着西学东渐的包容环境,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这叫社会的自我纠错能力,失去了这种能力才是真的亡国灭种之兆,那些消失在历史中的古文明对此最有发言权。

画面转回现实,当江为清问林逸为什么放着清流正途不走,而选浊流下品的时候,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人,林童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何为清、何为浊?想那前明诸公,哪一个不是清流上品出身,满嘴的大义微言,可对外不能安邦定国,对内不能安乐百姓,一个个只知党同伐异,虚耗国力致使这大好的河山沦落敌手、百姓涂炭,若说这便是清,那这清不要也罢!”

江为清从他的答案中听得出来,自己这老同学在尝尽人间冷暖之后终于醒悟了,不再是原先那个只知圣人教诲的书呆子。他是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事情,姜大人的招贤榜让他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虽然知道自己这同学内心中的理由绝对没有这么高大无私,但还是不要戳破他为好,毕竟能说出上面那些感悟,就至少说明他的思想境界已经有了一定的升华。

“可……”江为清沉吟了许久:“这规矩是姜大人定下的,莫说是新入职的,就是我们这些已经在岗的也要考核!”

林逸没想到姜田会来这一手,虽然城市是新设的,但原先天津府的吏员却有很多老人,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陋习,为了彻底的改革,必然要对那些不适合新政府的人员进行遣散,至于这些人会不会怀恨在心,或者暗中对抗,姜田其实并不担心。

一来、他的执政方法与以往并不相同,并不存在受制于人的情况。二来、城市新建,很多城狐社鼠要找到自己生存的土壤还需时日,从时间上来说是姜田占着先手。三来、就是姜大人手中有一文一武、一白一黑,四大势力的协助,正所谓有恃无恐。

一文:是海军科学院与京中的皇家科学院、国子监等高级学府中,能提供的高端人才与技术支持。

一武:是本地的刘家与皇家海军提供的武力支持。虽然他一个文官不能直接调动军队,但利用金枪作为幌子协助治安还是做得到。

一白:是那些参与到地方建设并期盼从中获利的商人们,这其中本朝唯一一个亲王也有份。

一黑:则是姜田主动找来的运河盐帮、漕帮,论人员多寡与势力范围,本地的丐帮都不是对手。

也正是手握着这四张牌,姜田才敢直接对官场与地下势力下手,而这一切还只是个开始,若不是首要任务是打通道路与盘活物资,他能干得比现在更激进。

公务员招考改革,便是他整顿官场的手段,之所以从基层的吏员下手,也是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原先的吏制中,因为要利用本地人员对乡土的熟悉,便于开展基层工作的原因,无论是书吏还是衙役,都是由本地人担任,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家族世袭制,并掌握着地方基层资料与人情关系网,成为了虽不是官,却可左右地方施政的隐藏势力。

江为清当然知道姜田的目的,他当年在南方的学习班里没少学这些超前的东西,也正是对社会组成结构有了非同一般的理解,他这种旧文人才更会死心塌地的跟随着张韬,他知道改革要进行下去,代表着旧势力的反动阶层就必须被消灭。

他从上级领受的最新命令,也是暗中注意“敌对”势力的反扑,首先确保官府的政令统一,能有效的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但他个人对招考条件设在秀才这一档也是颇有微词的。

盘算了一番之后,江为清发现要想成全林逸的“报国”之心,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先考上秀才这个等级的文凭。

想好了对策之后,江为清对着林逸说道:“林兄莫急,当下还是应先考取秀才为要。好在此科每年都有,根据榜文吏员考试在秋后举行,而今年的乡试在六月底开考,若是能先考中秀才,兄台是否报考吏员就在两可之间了!”

林逸听了他这个办法之后简直想哭:“不是为兄我不想科考,贤弟可知如今的考题,可与你我当年求学之时天差地别了!”

江为清怎么会不知道,当初他还偷偷的试做过上次大比的试卷,题目的难易度对于他这个接受过特殊培训的人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如果不是他早已有了公务员的资格,且拿着另外一份津贴,他都有心圆自己一个金榜题名的梦了。

看着林逸欲哭无泪的惨样,江为清的心中多少有一些同情,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快感,他当初接受培训时,又何尝不是林逸这副尊容,对于一个习惯了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的旧文人来说,就算写策论时都要想想哪位先贤说过类似的话,好方便自己引经据典。

想到此处他微微一笑:“林兄且放宽心,反正在下也需要备考,不如你我兄弟二人一同温习如何?”

林逸乍一听这个提议,本来是不屑一顾的,但看对方从容温和的笑容,便反应过来江为清定是对此胸有成竹,反正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就这样办了。

在私下里这种请托有很多,毕竟读过书识几个字,但没有考上功名的人占大多数,这些人多是想着能混进公门里吃上官饭,但阻止他们的还是学历这道坎。

当知道了现有的公务员也要考核上岗之后,大伙都明白了姜大人所图不小,可是公门里的老吏对此也有意见,有些人已经是三朝不倒,无论是谁当皇帝自己都掌握着祖传的这碗饭,很多人虽然专业水平不错,却大字不识几个,让他们考核上岗,这不等于挖了人家祖坟了吗!

姜田当然也知道这其中的利害,所以他马上就放出了第二招,在职人员,可免费参加脱盲补习班、岗位培训班,考试不合格者暂不取消职务,但今后晋升与职级评定需参考文化、专业水平。

也就是说以后想在衙门里升迁,没有秀才一级的文凭是不行的,若是想干到县丞一类的职务,那就需要举人这个级别的文凭,至于县长嘛……你就再考个进士吧!

许多聪明人都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按照姜田的意思,以后就算是在职人员也可以继续参加科考,而且就算是以前最多就是干到衙役班头的这种低级身份,以后只要文化与专业知识合格,就有可能升任佐贰官或县丞,哪怕是升到县令、知府也不是不可能!

这其中所包含的无限可能着实让一些人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哪怕是岁数已经不小的老吏,也动了让子弟读书的念头,到时候不必非要一级级考试当官,有他们传授经验也可以在衙门里一级级熬出身。

可许多人有有些犹豫,毕竟这种好事简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与隋朝开创科举有的一拼,说简单点就是撤掉了官与吏之间的那道天花板,不仅是读书人可以上进,有专业技术的一样可以。问题是这种好事真的能实现吗?

“陛下让我来主持改革的用意便是如此!此举不仅是给了三教九流一个晋身的出路,还将极大的促进政府向着专业细分的方向发展,以前一个大老爷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到位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不仅是原先的吏员可以上进,就是你们这些商贾的子女,也可利用自己熟悉买卖的优势,考取商、税等相关职务……”在又一次的招商大会上,因为有人关心当下炙手可热的改革问题,所以姜田便对此进行了解答。

“你们都看得出来,此举必将颠覆自唐以来我中华的官场格局,兹事体大陛下才让我在这里进行试验,我也知道有人对此动了歪心思,自家的子侄要是当上了税务官,做生意时不就能照顾一下了嘛……”姜田看了看周围商人的反应:“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漫说你们这样想会搞砸改革毁了大家的出身,就是让我逮到了徇私枉法者,新法中也有让你悔不当初的条款!”

对权利的监督永远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姜田根本就不指望人的道德能代替刑罚,所以给原先的公务员体制里掺沙子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要建立自己的监察机制。他知道张韬肯定有一套情报系统,但是既然要重新设计一套制度,那就不能指望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

一旦权利被套上了枷锁,社会也不再用出身来衡量贵贱,合法经商或凭一技之长能获得很高的收益时,考取公务员的吸引力将远不及其他谋生方式,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天赋异禀或有过人的商业头脑,这还是一个稳定且体面的工作,唯一要防止的就是这些人混吃等死与各种腐败,所以就算是相对稳定的公务员体制,也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以便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才。

这一整套的设计,几乎都是姜田从后世搬过来的,以他并不聪明的政治头脑来说,这是在找到更好的体制之前,最高效也是禁得起考验的一套管理办法,他所需要操心的就是怎么让这套超前的体制与现有的社会进行衔接。

当大量有着一定文化水平,又有一定岗位技能的人员充斥于政府之后,以前那种万千权力集于一身的官老爷将不复存在,而且政府的职能与触角也更好的延伸进乡村,改变了皇命不下乡的格局。

所以当他将一整套的公务员考取办法呈上之后,张韬只批了八个字:“四民平等、自此而始!”

同类推荐
  • 口述历史怎么做怎么样:齐红深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

    口述历史怎么做怎么样:齐红深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

    口述历史传到我国几十年来,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开始与多种学科对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还很不成熟,口述史理论相对滞后,并与实践脱节。实践者需要理论指导,而多数理论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又不够多。齐红深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从事口述历史访谈和研究。他组织全国(含台湾、香港)八十多位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承担的国家教育科学课题“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口述历史调查与研究”,已经搜集到2300多位亲历者的口述历史及其历史照片、实物,构成了完整、系统、立体、多维度的日本侵华证人、证言、证物体系,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开展最早、规模最大、最为规范的口述史项目。
  •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本书共分四大章,从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文明之火娓娓道来,讲述欧洲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的种种。在这里面,有发明的喜悦,有战争的痛苦,也有令人敬佩的哲人、英雄,当然也有令人痛恨的战争的发动者。所有的一切都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我们依然能触摸。我们精心编写这本书,就是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能从中收获到一些东西。
  • 帝国再临

    帝国再临

    1526年,苏莱曼一世率领大军在莫哈赤血洗匈牙利王国,将目光投向多瑙河畔的维也纳。这一年,西班牙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将奥地利交给同属哈布斯堡家族的费迪南,这个决定将决定东欧的未来。法兰西的“骑士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刚刚在帕威亚之战中失败,沦为查理五世的阶下囚,他无时无刻不盼望着能够重回巴黎,同查理五世和哈布斯堡家族再决出胜负。这一年,英格兰正值都铎王朝,亨利八世正在着手改造英格兰的教会,日不落帝国即将扬帆起航。1526年,17岁的穿越者匈雅提·霍尔蒂将所有的点数加到了力量和敏捷上,并将为自己赢得一个帝国。(帝国再临书友群:883959578)
  • 盛唐大宗师

    盛唐大宗师

    他是一个艺术生,曾经想过要用画来征服世界,但当他穿越回唐朝,真正站在改变历史的转折口的时候,手里捏着的,竟然就只有土豆红薯和西红柿而已。当然,还有他最喜爱的歌曲,以及漫画......(新书:神灵成长攻略。轻松类穿越架空。不再为风笑,不再为雨哭。)
  • 写给大家的美国简史

    写给大家的美国简史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经纬的书。叙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北美大陆上的风云变幻。详细描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和发展。对历史事件、西方文明、科技发明、美国的政治生活等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实地介绍了文书教研论文及科技报告各部分的写作内容及写作规范,并附上真实的案例,让您即使没写过类似的文书也能轻松上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cience and Art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cience and 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境追踪

    万境追踪

    每天稳固更新!求推荐票!求推荐票!求推荐票!感谢!您的支持是我的动力!高城阳作为高氏的第二十四代玄孙,顺利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一尊玉马,不知怎地,在他二十四生日那晚,那玉马竟入了他梦,从此从不做梦的他开始梦魇不断。一个又一个的梦境曲折离奇,有美梦有噩梦有清梦有诡梦……千奇百怪的梦却是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万境之中,又是一番怎样天地?
  • 半暖倾城:冷情校草哪里逃

    半暖倾城:冷情校草哪里逃

    顾暖从许凉给她补习开始,就一直计划着将他拐回家,衣服一件一件往家搬,奈何许大神迟迟不开窍。等到很久的某一天,许凉发现无衣可穿,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做了一个决定。顾暖回到家意外发现她的床上正躺着一位美男子,顾暖羞涩捂脸……这不撩则已,一撩惊人啊!
  • 刀尖上的舞者

    刀尖上的舞者

    边缘女性犯罪:都市敲响了警钟,大量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献揭示,当前中国女性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女性犯罪占犯罪总数的百分之二左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约占百分之七、八;现在则高达百分之二、三十。我们曾重点调查了北京城乡结合部三个区看守所的在押女犯。
  • 原振侠4:海异

    原振侠4:海异

    四名大学生在滑壁无缝的岩洞中消失,只留下一隻断了的左手;一对新婚夫妇于龙虾饲养场失踪,遗下一对婚戒和手镯;泳术出色、拥有诱人身段的国际女新星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裸身跃水,就此消失于汪洋大海里……一连串不可思议的诡异事件,竟然统统与深沉的大海有关!本来,原振侠远赴夏威夷只为了见黄绢一面,谁知竟被捲入这宗神秘的海洋疑幻事件中。一切,原来皆是「它们」的杰作……人类科学对微生物所知太少,号称「医学昌明」,连伤风感冒也医不好,真是可怜的「昌明」!——倪匡
  • 将军年芳一十八

    将军年芳一十八

    外面都说萧家不知造了什么孽,少爷去了边疆打仗,三年未归,怕是战事不好,小姐又是个病秧子,可萧侯爷一心要给老来得女的宝贝闺女订个好亲事,要求不高,只一条不许女婿二娶。偏偏钱家三少爷脑子瓦特了,笑眯眯一本正经地带着聘礼去求娶,老侯爷也一本正经地答应了。大小姐这身子也不知能不能撑到大婚那一天。还是早些去了的好,钱家可是最宝贝这个三少爷了,这嫁过去不然不是害了人钱家吗?其实啊,萧家比外面传得还不好,因为那去边疆打仗的少爷是我,养在深闺的病秧子小姐也是我……
  • 南风吹青叶落

    南风吹青叶落

    自从南先生继承家业后就变的更加闻风丧胆,人人都即害怕又仰慕。可谁知,这光听名字就让人腿软的南宸烯是个不折不扣的钢铁直男+妻奴。自打和他的小娇妻在一起后,南先生就在宠妻路上一去不复返。“boss,夫人说想你了。”“把直升机调来,现在回家!”
  • 神忌妖逆

    神忌妖逆

    生来不凡命,注定遭神忌。袁逆因身具特殊天赋被逐离神界,下界中创建逆门,手下逆亡人,修炼得果杀回神界!我命我由不由天,生死两边我中间!袁逆身具的特殊能力到底是什么?为何被诸神所忌?一炁诀和丹清咒又出自哪里?裔族又是从何而来?本文故事情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