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51900000016

第16章 透明的眼球

早上醒来,我的嘴里有一股化疗后油腻腻的味道,即使咖啡滑过舌尖也无法盖过。我在床上躺不住,但我与外面的世界同样格格不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部坏掉的相机,只能聚焦于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可能发生的事情(未来、治愈、复发、死亡),然后毫无预兆地将镜头拉近,聚焦于附近的一片草地(我嘴里的那股怪味是什么?又长了新肿瘤吗?谢谢您送我的这张精美卡片,这餐美味的饭。有人记得要给孩子们装上点心吗……)。随之,镜头再次拉远至地平线处,又拉近,循环往复。我不知道该把镜头聚焦于哪里。

我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在屋里多待一分钟,于是我向树林走去。今天的树林格外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我看着竟然觉得有些残酷,几乎有些心痛,而那片紫藤的芳香令我沉醉其中。最初我差不多是小跑,根本慢不下来,胸腔和指尖像过电般颤动着,我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但是,我的呼吸逐渐主导了身体,我开始慢了下来,听着自己踩在枯叶和根须上的稳健的脚步声,然后穿过青苔遍布的林地。

19世纪30年代末期,超验主义艺术家兼作家克里斯托弗·皮尔斯·克兰奇有一幅令人惊艳的素描图,它将爱默生的著作《论自然》中“透明眼球”的概念呈现了出来。爱默生认为,自然是我们感受上帝最近的方式。他还相信,人们不仅要用肉眼去看它、赞美它,更要让自然代替我们的感官去感受一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欣赏自然。透明的眼球是吸收而非反映它所感知的世界:

站在天空下,我的大脑沐浴在清爽的空气中,飘飘欲仙,飞升至无垠的天空——所有卑微的私心杂念荡然无存。我变成了一颗透明的眼球;我是虚空,却又洞悉一切;宇宙生灵围绕着我循环往复;我是上帝的一部分,或一颗微粒。

在克兰奇的画中,远方的地平线处是群山,两条又细又长的腿上长着一颗巨大无比的眼球,它赤足站在广袤的草地上。这颗眼球戴着一顶大礼帽,穿着爱默生式的背心。画面非常滑稽,又非常美妙。化疗药物给我的感觉正是如此,我就是一颗滑稽的眼球,周遭所有的事物都围绕着我循环往复,而我全盘吸收,全都不放过。对我而言,类固醇和化疗才是我感受上帝最近的方式。如果爱默生听到,他一定会在坟墓里气到打滚。

一天下午,爸爸下班回家时顺路来到我家,他说,广播上说距我们的脸12~14英寸的地方,所有人都存在着生理盲点。爸爸是退休的建筑工人,现在在镇上的几座公寓大楼里当勤杂工。他携带着传呼机,24小时接收传呼,为人们换撞坏的门、换马桶底座、给泡水的厨房重铺地板、换锁芯。他一点儿都不介意随时被传呼,我觉得他反而乐此不疲。他讨厌静静枯坐,这份工作可以让他开着小货车,听着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在城里四处穿梭修理东西,匆匆忙忙出入于五金店,也出没于他人的生活。

“我从来都不觉得无聊,”他说,“而且我出去工作时,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徜徉在自己的世界中,这就是我觉得这份工作最值得的地方。”

他一向都有点儿“魂不守舍”,有时候会说些疯疯癫癫的话。有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20岁出头时,一次大家要去一家高档餐厅用餐,出门之前,妈妈跟我和约翰各抽了一根烟,爸爸则拒绝了,因为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抽得很凶。我们都觉得,他从没这么理智过。

关于盲点,爸爸说表面上那个盲点位于视神经穿过视神经盘处,就是所有光受体细胞所在的地方。我们很少注意到它,因为另一只眼往往可以看到周围的事物,如果注意不到的话,也就是说两只眼的盲点重叠了,我们的大脑负责填补缺失的信息。

“是不是有点酷啊?”他说,“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我们恰恰都是上帝不完美的设计。”

确实很酷,只不过如果你只是一颗巨大的眼球,盲点也会跟着变大。

我们在我的笔记本电脑上查了查,看到一个模拟盲点的在线测试——白色屏幕上有一个正号和一个圆圈挨在一起,眼睛距屏幕一英尺远。果然,人如果闭上一只眼,那个圆圈就会消失在视野中。

“我想知道这个盲点可以有多大,假设可以大到大脑无法精确地填补缺失信息。”我说道。

“我想无论盲点多大,我们看到的场景都不会那么精确。”爸爸说,“无论你看哪里,总有一个小点儿是大脑推测得来的。”

至于化疗这个盲点,不管它有多大,我都想爬进它里面,蜷缩起身体,消失在里面。我的大脑将它想象成“挡风玻璃上的一滴雨,蜜蜂的腹部,栖息在高枝上的唐纳雀,一弯新月,不,应该是一轮满月”。

其实,盲点指的就是你无法预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爸爸高中毕业那一晚,没有看到迎面而来的一辆小汽车,然后发生了车祸。后来,医生检查他的视力,发现他几乎处于失明状态。他是六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那个,父亲人高马大,经常出门在外,母亲自食其力带孩子,她身上带有新英格兰人的贵族气质,绝对一板一眼、循规蹈矩。不过比起养育孩子,她更喜欢驯养马,而且这样一个清教徒气息浓厚的家庭也绝对不会雇用人。爸爸到处乱跑,也没人管他,从没有人给他检查过眼睛,从没带他治疗过学习障碍,更没人带他学过任何东西。他的父母甚至都没给他取中间名。

“我记得,我看到树枝上有一片片的叶子,看到砖墙由几百块独立的红石砌成。我很惊叹。”他回忆道,“我从来没想过水泥浆是什么。那场事故过后,我第一次戴上眼镜,四下里散步时,看到什么都觉得难以置信。”

父亲竟然活了下来,成为我认识的人中最无所不能的人。他会骑马、用头顶足球、炸鸡、清洁洗衣机、修理引擎、在暴风雨中为船系链、跳狐步舞、建树屋、给钢琴调音、安抚婴儿,玩拉米纸牌也总能赢。他从不抱怨任何事,在我迄今为止的短暂人生中,我知道他遇过雷击,被棕色隐遁蛛咬过,还失去了共度一生的人,也就是我的妈妈。

20世纪70年代初,我的父母相遇于旧金山。妈妈之前住在海特,有一天,她回家的时间比往常早了一点儿,结果看到丈夫跟另一个男人一起在客厅,身上只穿着内裤。于是她结束了第一段婚姻,那时正慢慢尝试从那段糟糕的婚姻中走出来。

“神奇的是,那段婚姻差点儿没结束。”妈妈曾跟我说过,“我差点儿说:‘哦,没关系。’可想而知,那时我有多天真。他那样做,反倒推了我一把,于是我就跟他离了婚。”

18岁时,妈妈就从偏远的巴拿马运河区搬到旧金山住了。外公是一个暴躁易怒、专横霸道的船长,外婆则是一个极度抑郁的护士,她在旧金山长大。妈妈在旧金山开始了自己叛逆的生活,结识了几个密友,找到了一份医学录写员的好工作。当时爸爸在弗雷德·阿斯泰尔舞蹈工作室工作,为了赚取20美元的奖金,他找到自己的房地产中介和中介的室友——我的妈妈,让她们来工作室上课。

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但也屡遭波折。爸爸傻乎乎的,很善良也很年轻,他反对战争,反抗自己专横的美国北方家庭;妈妈稍微成熟一点儿,但是她常常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所以长期以来备受折磨。

“跟他共度一夜后,黎明时,我听到汽车的喇叭声。”她常常回忆道,“他从床上跳起,往纸袋里塞了两套内衣和一支牙刷,然后告诉我他要去科罗拉多漂流,一周后回来。当时我真应该马上起床离开。”

但她没有那样做。他们在市政厅结了婚,婚后过得很开心,不过后来也因为“过好你的人生”的意义发生过争执。1977年,我出生了。1982年,爸爸成了建筑工人,妈妈还做着录写员的工作。关于如何“过好你的人生”,他们逐渐达成了脆弱的共识。后来有一天,我们开着家里的大众“兔子”,后面拉着一辆小拖车,向东开往康科德。爸爸在离家15年后,重归家庭的怀抱。祖父母给了我们一间小房子,我们开始建立自己的家。

爸爸的父母——我的祖父母——是爱默生的后代。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是我的高曾祖父。说到水壶莫莉的传奇事迹,活在祖先的阴影里并不容易。比如,我跟这个大家族中的很多成员一样,仍在爱默生投下的阴影里找寻边界:他将我拉近,又一把将我推开。尤其是他的《自力更生》,这篇散文给了美国人源源不绝的自信:“相信你自己:每颗心都和着那根弦跳动。”闭上一只眼睛,那篇经典之作是一本天才手册,是诡异的个人主义的战斗口号;再闭上另一只眼睛,那篇散文是对自恋的放纵,也是抚育子女的噩梦:“我只在乎我必须做的事,并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别人”——弗雷迪生我们的气时会这么称呼我们。“本尼,‘别人’说我们今晚不能再看电视了。”他们也是爱默生的后代,完全是另一种盲点。

总之,爱默生尾随着我而来——又是一轮化疗。我再次在森林里疾走。我反复对自己说,只是一个小点儿。巨大的眼球碾轧过小径,好像重复这几个字能让我与这个不断旋转的星球联结得更为紧密。不过,我还想起了这位伟人的另一篇散文,是我最喜欢的《圆》:“宇宙流动不息,瞬息万变。”我一直反复品读,“‘永久’只不过是个表示程度的词。”

我试着秉持这两种观点,像握在手中的两块小磁铁:他的和我的——“宇宙流动不息,瞬息万变”和“只是一个小点儿”。两种观点你推我搡,“只是一个小点儿”需要你不断付出精力将其置于可控范围内,“宇宙流动不息,瞬息万变”非常吓人,不过考虑到总有些事物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以说得也有道理。现在这两种想法互相纠缠,终成一体。

33年前是爱默生去世100周年,5岁的我和表亲们作为他的来孙,各自捧着一个大大的花圈,站在他位于山坡上的墓地旁。记者拍下了我们的照片。我记得大花圈有多重,记得我那天不肯穿紧身衣,也记得马萨诸塞州春日刺骨的冷风吹着我光裸的双腿。

“眼睛是第一个圆,眼睛所见的地平线则构成了第二个圆。”爱默生在文章开头写道。圆,就像细胞,像星球,像家庭,像清晨醒来睁开双眼时跳动在睫毛上的光点。他写道:

我们的人生以真理为师,每绕过一个圆,就又画下了一个圆;其实人生本没有尽头,每个尽头都是另一个开端;正午过后,总会迎来下一个黎明,每一个深渊深处,还有另一个深渊。

这就是那个小点儿。这就是最硬的坚果。这就是火枪穿过的弹孔。这就是你怀中的孩子所在的世界的模样。这就是茂密森林中的深潭。这就是你眼中的太阳。

忌日那天,我的母亲紧蹙眉头对我说:“你应该穿紧身衣的。”祭奠仪式结束后,我跟堂表亲们在墓地里追逐玩乐。“到这儿来。”有人轻声说,是我的表姐妹邦妮,她也5岁。她为大家找到了一处藏匿地点,我们全都躲在墓碑后。“如果有人找到我们,我们就大声笑。”她这样说道,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主意。

同类推荐
  • 我在我思

    我在我思

    本丛书女作家有意舍弃带有明显女性主义倾向的文本,只是为了找寻到达人的最短路径,收入文丛的六位女性各各经历了20世纪一系列壮阔事件构成的生活日常与内心波澜,身处期间,呼吸与共,那个答案,我无法回身。一旦深入到每一颗心灵,群体是隐在的,你所面对的已不单纯是群性,那些记忆的、无意识的、本能的东西,那些后天的品质、个性或者还有付出和牺牲,你所面对的只是一个个个体;形象是独立于作者的存在,被创造出来,“她”便有了生命,但它还关涉到命名,在“抟土”之时,也暗藏着启蒙,或者一种文化思想运动中的觉醒,造人是赋予生命的过程,同时也是以这人的造出影响将来的过程。
  • 半壶闲梦

    半壶闲梦

    要分四张:第1章散落记忆;第2章诗情画意;第3章随遇而安;第4章闲来说道。
  • 新诗观止

    新诗观止

    收胡适、鲁迅、郭沫若、李大钊、藏克家、俞平伯、柔石、艾青、流沙河等作家诗作200多首。
  • 最美元曲:我在白云下等你

    最美元曲:我在白云下等你

    世态苍凉,一灯如豆。素衣青袍的读书人,在辗转反侧中,提狼毫,磨端砚,属文作曲,在辞文作曲中聊以慰藉。有人说,要知人论世。但是作者寄托在作品里的情感亦可以让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曲一人生。本书选取了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六位元曲大家的作品,通过优美的笔触为读者解析他们的人间事。
  • 红消香断:李家宁品《红楼》

    红消香断:李家宁品《红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爱恨晴雯、神秘妙玉、知心紫鹃、花香袭人、淡定岫烟、诗意死亡、豪放宝琴、清醒鸳鸯等。
热门推荐
  • 龙凤再生缘

    龙凤再生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世繁华,为你倾尽

    乱世繁华,为你倾尽

    她是江湖儿女,他是一国之君!她逍遥惬意,他朝政缠身,本毫不相干的两个人,相遇相知,到底是阴谋诡计?还是缘分使然?TA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
  • 中国足球改革十谈

    中国足球改革十谈

    该调查报告从足球资源与足球资源的配置、足球文化与足球的文化性特点、中国球员分析等中国足球基础状况,再到代表中国足球的成绩、经验和教训、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等中国足球现存的问题再到中国足球面临的机遇分析、中国足球面临的文化和精神困境、抓住机遇走出困境的对策等中国足球现况的分析都做了详细的汇报。内容翔实,客观,全面,帮助广大球迷正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足球世界。
  • 天医女凰

    天医女凰

    次日,某女懒懒的躺在某男的怀里,舔了舔干涩的唇角,微微一勾,声音撩人的不像话:“爷,我饿了。”咱爷无视了某女眸中的颜色,手执一块梅花糕,塞进她的嘴里。某女坏坏一笑,一个翻身,嘴里囫囵不清:“爷,不吃这个,我想…吃你。”
  •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哈佛大学的一份调查研究显示:不论何种行业的企业,对员工和主管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远远高于对其他能力的要求。松下幸之助也曾说:“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晋升之门将永远为那些随时解决问题的人敞开着。”这番话道出了工作的真谛。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就在于前者能够勇敢地解决问题,闯过难关,通向胜利,而后者只能像驼鸟一样,遇到问题,要么把头埋沙子,对问题视而不见,要么还没有努力就已经望而却步,持观望态度,甚至指望别人能够替自己解决问题。
  • 西游之妖族的伟大复兴

    西游之妖族的伟大复兴

    秦小白重生西游世界,成为一只带有金乌血统的小乌鸦。昔日辉煌灿烂的妖族,在诸天神佛的算计下,早已渐式微。即将到来的西游之行,对于妖族来说更是一场灭绝生机的大劫。前世,秦小白一直‘苟且偷活’结果憋屈到死。今世,他决定与这诸天神佛‘正面刚’一波——复兴妖族,重铸天庭。
  • 无极仙魂武帝

    无极仙魂武帝

    此生无敌,此生为仙,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所向披靡
  • 猴戏

    猴戏

    太无聊了,干些什么呢?“先叫你学会站来,之后学会立,又学会这走路打着跟头。学会了推箱子,又学挂脸子,学了跑马上刀山来,咱那个走江湖……”老乔哼起了曲儿。这曲儿很古老了,最早不知是谁唱起,打从他跟他爹学的时候,就听说已经传了多朝多代。他跟他爹各地去耍猴,挪场子的路上,他爹牵着猴子优哉而行,八成要唱这个曲子。他爹嗓子有点儿嘶哑,大概是耍猴太久,把嗓门儿喊破了,唱起那些老曲儿,有种难以言喻的沧桑,好似千冬万夏的故事变成秋风,悠悠苍苍地刮过山冈和旷野。他背着被子卷儿跟在后头,耳听着他爹的曲子,从这乡到那镇,从这县到那城。
  • 2015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2015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凌鼎年、黄健生、李蓬、曹海军、林万华……百余位作家的百余篇作品,题材丰富、语言凝练,凡片段、凡场景,均有精彩呈现,短小精炼,具有张力。
  • 汝亦无情若有情

    汝亦无情若有情

    龙家三小姐,最不受宠的一个小丫头,悲愤过世之后,绝地重生,终究过上了自己的想要的生活。爹爹不疼,她不认了就是;娘亲不爱,她离家出走就是;姐妹相残,她打回去就是。她的归途,她说了算,高智商,高学历,却是个低情商,遇到他,慢慢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