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73500000024

第24章 再见炊烟

“每当我追溯自己的青春年华时,那些日子,就像是暴风雪之晨的白色雪花一样,被疾风吹得离我而去。”——题记再见炊烟,已是许多年后的事情了。

灶是那种江南的双眼灶,用粉白的石灰刷了,一眼烧菜,一眼煮饭。

灶头上有一方柱的平台,放些调料小玩意儿。秋天的时候,母亲会把剥下来的橘子皮放在上头,借一点余温,慢慢地把橘子皮烘干。

我爱记忆中橘皮那温暖的颜色,如同一小团明火,始终在永夜中微微闪烁。

橘皮的色调,也是童年的色调。

平台靠墙一侧有个灶龛,里头贴了灶神的画像,身着大红袍。上写“九天司命灶君之神位”,边上是一幅对子,上款“上天言好事”,下书“下界保平安”。灶神,也有的说是灶君菩萨,大概是最有民间味也最有人情味的菩萨了吧。旧时村庄、家家户户都有神灵底佑。

往上就是烟囱了,做饭的时候升起缕缕的炊烟。

那时候家乡的黄昏,处处可见炊烟。它们轻轻散落于瓦上,或是随风牵扯在半空,如丝如絮,如一方薄绡的莲灰手绢,无声却又深情地召唤着贪玩的孩子。

炊烟,是母亲延伸的手臂。看到炊烟,就知道要回家了,就知道灶的那头母亲已在了。

而灶头是一个神奇的所在,想起它,就想起了许多丢失的、不复可追的味道。

最先溢出的是米饭的清香,米饭的香味有暖阳的味道,米粒的洁白有明月的光芒。木饭上还会搁一支竹架,不偏不移,稳稳当当,竹架已经很老很老了,不知几代相传,是乌亮的枣红色,水汽氤氲中,它会不会想起从前枝叶披离时的郁郁青青?

母亲告诉我啊,在那个生活清贫的年代,灶头就是一家的期冀,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尤其是春天的时候,外婆会去采一种名为“韧白头”的野菜回来做青团。刚做好的青团是白绿色的,一蒸才变成莹莹的绿色。炒马兰、焯香椿、煨芋艾...万紫千红的春天,外婆却没有时间欣赏春天的诗意与美丽,只是立在灶头前,用一双素手,满足了母亲的童年。而后来,母亲把这些做给了我。

印象中,母亲与灶头密不可分,像桃花与春天,梅雨与江南。

每次过年回家,母亲总是没有闲暇休息的时候,多半时间都在灶头前站着。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我是那么地怀念童年的灶头,连带地,连回忆与灶有关的一切都觉得充满温馨。

母亲烧饭的时候,我喜欢在灶头后当“烧火丫头”。该添点头了。灶膛边柴火触手可及,灶头后的一侧堆满了外公砍来的柴,把长长的柴枝折断,一根一根递进膛里,看火苗一点一点窜上来,心中会生出小小的成就感,觉得自己也能为母亲做点事了。偶然被火燎了发,燎了新衣,也不觉心疼。

木柴沉稳而安静,偶有木炭淅淋时的汤汤的声响,像冰雪化了的时刻,叫人心里也静下来,竹子也可以烧火,但不像木柴那么耐烧。竹子经火,一寸寸慢慢地烧着,微青慢慢泛黄,须臾间成了通红的竹炭,又在须臾间应声而断,像是某个记忆的节点突然断裂,不知所踪。

后来上学读书,父母为二老办置了新房,再也没有了灶头,只余煤气灶。起初外婆用不惯煤气灶,总觉得煤气灶那蓝莹莹的火,不及灶头的火来得旺盛暖人,冷冰冰的不锈钢,也不及灶头来得实在熨贴,后来尝试着用,也就习愤了。煤气灶确实有煤气灶的好处,烧一顿饭,立等可就。

父母买房子初衷,也许就是出于这样的——让二老能够轻松些,安然地饮完岁月的这杯美酒,可外婆总是若有所失,我们问她,她说:“别的都好,就是少一个灶头。”外公笑了:“如今哪家还有烟囱啊!”我觉得诧异,出门和母亲一起找,诺大的天空之下,是清一色的平整绵密的瓦片,真的没有一根烟囱了——可以飘出缕缕炊烟的烟囱。

再见了,那缕炊烟啊,那缕承载了我美好童年与故里回忆的炊烟,若有缘,我们来生再会。

许多年后,某个南方的小镇,那里桃红李白,草长莺飞,青天下浮着流云,浮着缕缕炊烟,我知道,只要溯著自己一身的血脉往前走,我总能遇见,这是我梦中的父母之乡……

远山起伏,近水聚散。

今夜的梦境里有氤氲的蒸汽、灶火的余光,母亲专注的眼神与唇边的微笑,明媚动人。

天下所有在灶头前为孩子做饭的母亲,都是这世间最美丽的带着烟火气的仙女。

同类推荐
  • 七日疗愈

    七日疗愈

    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的某一天,我忽然得知,生命仅剩七天了,那么我该做什么选择呢?
  • 洋葱爱芋头

    洋葱爱芋头

    校园的爱情是单纯的,我们从来不用去考虑任何因素就可以轰轰烈烈的爱的死去活来。都市的爱情是条件的,我们从来都是在考虑过所有的因素后才敢去爱的轰轰烈烈。男人选择女人,女人选择男人,虽然最根本的还是天生的异性相吸,但是异性相吸却不能任由我们的天性。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给自己束缚了条件,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在克制自己的欲望,爱一个人可以没理由,跟一个人在一起却需要勇气。相识,相思,相恋,分分合合,有几人能接受考验后还能义无反顾的爱下去?爱情就像收音机,只有不被客观条件干扰才能收到爱情电台。
  • 七日吞噬

    七日吞噬

    7座天空城7日倒计时黑洞和利益的漩涡吞噬或被吞噬这是一个问题
  • 桃花依旧,冬去春还

    桃花依旧,冬去春还

    虽然是虚构想象的故事但也真实体现了这些从业人员的心声,苦不言苦,苦中作乐。简单平凡的工作处处彰显了从业人员的韧性和毅力,对大环境的调侃,也是对人生的一次反击,当我们羽翼丰满时,一定会挣脱束缚,直冲云霄。
  • 简先生余生请指教

    简先生余生请指教

    人人皆知简喻泽爱林一深入骨血,可唯有她一人不知,她恨他,也恨自己,若不是幼时那抹孩童的笑,怎会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热门推荐
  • 混沌战歌

    混沌战歌

    我活着的意义,就是超越你们这些所谓的天才!有的人,从他第一次出现在你生命中时就已经注定了结局,这就叫命运。
  • 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

    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缘(下)

    龙缘(下)

    传说天地间有护脉神,龙择君主,凤定坤位,玄龟辅国,麒麟乱世。应朝建国之初,却有谶语云:千秋业,万古城,始于龙,乱于凤,破于百里,亡于慕。多年前,乾坤颠倒,护脉神内讧,凤凰成了帝王之徵。本该威风凛凛,霸气侧漏的龙神却被赶到小河沟里,艰辛度日。委屈不能忍,龙神要逆袭!肩负复兴护脉龙神使命的小龙昭沅来到凡间寻找有缘人,辅佐其成为帝王,建立新朝。但,与他误打误撞结缘的少年乐越好像对当皇帝兴趣不大。而且,麒麟、凤凰也都对乐越虎视眈眈。“有缘人,我观你骨骼清奇,适合称帝。”
  • 足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足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俗话说:“人老脚先病”。人体衰老往往从脚腿运行不灵开始。现代社会,物质丰富,出门坐车回家躺椅,工作时也是坐的时间多。因为脚部运动不多,加上饮食中高脂肪、高胆固醇偏多,以致于血管患者日益增多,危害健康,影响寿命。因此,养生之道不可忽视脚部保健。中医学认为脚是人体之根,是人体元精及元气凝聚之点。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脚上还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因此,脚部保健关系到整体健康。由于人的脚掌上密布着许多血管,故又被医家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 名门贵女破苍穹

    名门贵女破苍穹

    生父无情不认她?那咱也不认他!娘亲是下堂妇?那还犹豫什么?立刻改嫁!修仙,建宫门,扩势力,旁有妖孽美男妖王啸月相辅;回家,有娘亲疼,有哥哥爱,还胜过亲父的继父,谁也别想破坏她的幸福生活!八年后,她回到京城。当年的弃妇之女已经是官家千金。喜欢扮猪吃老虎的她又怎能容那些欺辱过她们母女的人继续逍遥下去?。。。。。。凤凰涅盘,重生的夏晨曦是曙光的女神,驾驭着神兽青龙,风华绝代,光芒万丈!。。。。。。结局一对一。。。。。。。
  • 困境:京津冀调查实录(国家经济地理系列)

    困境:京津冀调查实录(国家经济地理系列)

    刘玉海、叶一剑、李博编写的《困境:京津冀调查实录》在表述以京津冀为代表的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困局的同时,也对包括该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充满期待,这当属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探索,对整体经济发展在空间区域上如何实现从非均衡到均衡的发展,亦具有重要价值。
  • 假如从未遇见光明

    假如从未遇见光明

    17岁时他的出现以为是带来光明的种子,却不曾想那竟是把她拉入无尽黑暗的导火索
  • 卓越口才完全修炼

    卓越口才完全修炼

    磁力语言、成功社交、精彩演讲,制胜辩论、“双赢”谈判、温馨情爱、机智应急、日常口才等十个方面的口才技巧。掌握好这些说话技巧,你就能在错综纷繁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游刃有余;你就能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你就能在斗智斗勇的谈判桌上侃侃而谈,屡出奇招。
  • 作弊

    作弊

    那一天,我不知道自己哪根神经出了毛病,我血脉f贲张,心情特别亢奋。预备铃声一响,我就闯进了教室,一步跨上讲台。我手里举着一张破纸板,胡乱地当作芭蕉扇,呼达呼达扇着自己的胸脯,歪着头,弓着腰,兴冲冲唱起济公大师爱唱的歌谣: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酒肉穿肠过——我唱着,陶醉着,在同学们哗然的大笑声中,兴奋得不知所以。突然,同学们噤口无声了。正当我感到纳闷时,背后有两根手指头伸过来,像铁钳子样夹住了我的耳朵。
  • 成功者的态度

    成功者的态度

    《成功》杂志创办人,现代成功学奠基人,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1850年,马登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由于父母早亡,他的生活陷入了贫困。年轻的马登一边靠给人帮工维持生活,一边坚持学习。1871年,马登从波士顿大学毕业,1881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97年,《成功》杂志正式创刊。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鼓舞人心的著作,代表作有《一生的资本》《高贵的个性》《思考与成功》等,影响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其作品至今已被译成35种语言,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30余年,创下全球出版史的伟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