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17400000018

第18章 粮食(四)

果然。

老僧想了片刻,不知这观世音菩萨是何许人也,便虚心寻问道:“凌小子,你方才所说的观世音菩萨,听名字倒像是我沙门之人,不知这位菩萨是哪里人士,贫道有生之年定要去拜会一番。”

凌秦听后心里一阵无语,隐约记得观世音菩萨有文献记载是在东晋时期。

西晋初年好歹也是个大一统王朝,也不见有观世音菩萨的传闻,可见,此称应是五胡乱华之际产生的。

当时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汉家子民竟被灌以两脚羊的称呼。

想是百姓心中希望有个寄托之所,恰逢沙门之人游走。

遍观世间饥苦,聆听悲者之音。这才有了观世音之说,最初只为一种修行之法,并非神性化的个体。(读者注:该解释出自杂说,不具参考价值。)

凌秦知道的没有这么详细,但他也从老僧困惑的眼神里看出,最起码东汉末年,观音菩萨的事情还未流传开。

凌秦只得解释道:“这个嘛,大师还是别白费心思了,那位高人远在天竺国,离我们的汉帝国相去甚远呢。”

“原来如此,可惜,可惜了。”老僧脸上露出一丝黯然,好像见不到观世音菩萨就感到很遗憾。

凌秦在心里补上一句:“您别可惜,上西天保准儿能见到。”当然,这话他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但很怀疑老僧对‘西天’二字的理解有几分。

“姜儿,凌小子刚才说你给我准备了斋菜。”

“哦,是,师父...”

姜氏犹犹豫豫的将盘子端到桌面,立刻飞也似的逃走了,落下一句话:“我去给师父打水洗脸。”

老僧摆手道:“慢点跑,别被绊倒了。”话没说完呢,人已经跑出去了。

摇摇头叹道:“哎...这孩子,还是那么毛毛躁躁的,可怎么办才好。”

凌秦安慰道:“姜儿才思敏捷,当世女子无人能出其右,我想应该不会受欺负。”

“才思敏捷?呵呵...”

老僧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说道:“她哪有什么才,除了一身我教她的躲闪之法,别无它处。”

凌秦好奇问道:“躲闪之法?”

老僧言道:“旁门小道尔,不足道哉。”

凌秦说道:“大师何必自谦,姜儿的一身好武艺,堪比当世豪杰,又怎能说是旁门小道呢。”

老僧捏须笑了笑,并未答话。

少时,姜氏打水进来,第一眼落在那盘尚未动筷的炒菜上面,心下松了一口气。

“师父,水来了。”

老僧嗯了一声,转过身来开始洗漱。

凌秦趁此时抬头笑了一下,换来姜氏的一个白眼儿。

只见姜氏双手戳进布衫口袋里,对正在弯腰洗脸的老僧说道:“师父,这菜都凉了,我拿去给您热一下。”

“去吧,当心点别烫着了。”老僧一边洗脸一边说道。

姜氏端起盘子,不由分说的踹了凌秦一脚,外加瞪眼睛,那样子似是在说:“不服气你咬我呀?量你也没那个胆!若敢告诉师父我就打爆你的头!”

算你狠!!

凌秦表情夸张,手揉着被踹的地方,苦逼的暗自承受。

见姜氏得意地端盘朝厨房走去,凌秦看了眼洗脸中的老僧,说了句:“我去帮你忙吧。”

说完,紧随其后的走进了厨房。

哗啦啦...

老僧双手往脑袋上扑棱水,认认真真的清洗中,好似真的不知两人的猫腻一般。

厨房里。

“喂,你刚才干嘛踢我!”凌秦气呼呼地表示内心不满。

谁知姜氏丝毫不在乎,直接将盘子放在案子上,很潇洒的靠在一边,双手环抱着说道:“你来做。”

凌秦不由说道:“凭什么?你先向我道歉!”

姜氏轻哼一声说道:“笑话,你下山打听打听,我姜氏什么时候对人道过歉?倒是你应该对我道歉,刚才害我平白紧张,险些被师父发现吃了荤腥。”

凌秦说道:“喂,不是吧,这么不讲道理,明明是你踹我,怎么又变成我向你道歉了呢?”

姜氏走到某处,拿出一小捆蔬菜随意扔在那里,“快点做吧,师父还等着吃呢。”

说完转身面向窗外,站在原地不动了。

这一典型的古代人特征,令凌秦大为不解,不由得问道:“喂,你们古代人为什么...为何一说话就喜欢背对着人呢?”

闻言,姜氏转过身来,找了个席塌跪坐下来,抬眼直视过来,也不说话,就这样干看着。

凌秦心说:得,这样子比刚才更古怪了。

无奈叹气地摇摇头,还是拿着那捆蔬菜去清洗了。

稍后,凌秦又做几盘纯素菜端出来,三人围坐而食,还算和谐地把一顿早饭吃完了。

太阳初升。

此时正是活动筋骨的好时机,阁楼有一处空地,是老僧早年间特意腾出来练武用的。

如今却是他的品茶之地,依山傍水,观看山涧美景,甚为美哉!

姜氏则在空地中间练武,一拳一脚劲力十足,凌秦丝毫不会怀疑,就算给她一头老虎,也能平安无事的上演一场武松打虎的桥段。

“这女人...真是没救了!”

凌秦摇了摇头,盘坐于地,继续在木笺上一刀刀的刻画着。

姜氏练的很是投入,这或许便是她如此强大的原因吧。

这体质,在后世怎么说也是国家一级跳水运动员的水平。

鸟语花香,凌秦手里的刀刷刷刷地在木笺上刻画着,不多时,引来姜氏的观望。

她擅长的是梵文,对汉字的辨析度有限,却能看出凌秦是在画图,上面还有一些对角细线和奇怪符号标注。

眼睛眨啊眨的完全看不明白,却又不敢多问,生怕打扰到对方,感觉每一刀刻画出来的条条框框,都显得很神秘,很神秘...

不知过了多久,反正老僧早已喝完茶去山中游走了,姜氏却还站在后面驻足观瞧。

“大功告成!”

凌秦拿起木笺轻轻吹了口气,将上面的些许木屑吹掉,一张条理清晰的武器结构图显现出来。

姜氏像个好奇宝宝似的,伸过脑袋来,直勾勾地盯着木笺上的图形,不确定地问道:“这是...匕首?”

“就叫它‘剖月紫金夺’吧!”凌秦画出来的的确是匕首,而且还是双匕首。

同类推荐
  • 文化灵苗播种人:回忆姜椿芳

    文化灵苗播种人:回忆姜椿芳

    姜椿芳先生是我国当代文化界的前辈,本书收录了姜椿芳先的朋友、学生、家人数十人的回忆文章,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能看到姜椿芳先生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责任和良知。他历经磨难而又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学养宏富而又虚怀若谷的治学精神,诲人不倦而又谦谦君子的儒家风范,至今受人敬仰,为人缅怀。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既然如此,一个人就应该在这短暂的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努力做一些对别人有益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的事情,用一句文绉绉的话来说,就是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我认为,姜椿芳同志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他真正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 烛龙卷珠帘

    烛龙卷珠帘

    庙堂是珠帘,江湖也是珠帘。烛龙睁眼为白昼,闭眼为黑夜,吐气为冬天,吸气为夏天。师父,我何时能够成为那烛龙,卷起这一方珠帘。
  • 清史

    清史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9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对稗史、逸闻等史料的使用极为谨慎,往往要“几经考证”。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 大明元辅

    大明元辅

    身出名门,既有首辅伯父,又陪太子读书,朝野戏言小阁老;领袖金榜,上承隆庆遗风,下开万历盛世,天下称颂大元辅。县委秘书出身的小小镇长穿越成隆庆第一重臣高拱的侄儿。【承诺的100万字免费章节已完成。】盟主建了个书友Q群,群号:691201920,大家有什么想讨论的可以进群讨论一下,我也会进去潜水,了解大家的看法。
  •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辛亥革命一向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革命,“驱除鞑虏”更被视为革命的制胜法宝,但这种民族主义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民族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或被扭曲;被视为“特殊利益集团”的清末皇族与旗人在这场革命中到底处于何等地位;革命的冲击下,他们又遭受了何等的命运等等,这些都是之前史家所未深入探讨或做忽略处理的。本书以清末皇族与旗人作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角度深入剖析旗人群体在辛亥年中的所经所历,以更全面地展示革命年代中所不为人了解的历史侧面。
热门推荐
  • 迷失的兵城

    迷失的兵城

    《迷失的兵城》是著名作家师永刚推出的一部长篇新军事探险小说,该书以西北戍边军人的战斗生活为场景展,年轻的中尉单一海和学者子老,凭《汉书》中短短200字的记述,围绕一座废弃2000年古代兵城的神秘探险,揭了一段尘封已久的2000多年前一支古罗马战俘神秘消失的历史之谜。单一海对于神秘古城遗址的探寻,学者子老毕生的执着探索,凭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共同投到探寻古城奥秘的事业当中。青年中尉单一海与女军医女真之间发生的曲折感人的爱情纠葛。雄奇壮美的西北高原、古城、大漠、落日、戈壁,全方位地展现了西北戍边军人的精神风貌和战斗生活场景,是一部反映当代边防军旅生涯的优秀长篇军事探险小说。
  • 乘轺

    乘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布衣神相(全集)

    布衣神相(全集)

    武功高绝的李布衣以为人看相为幌子,惩恶赏善,扶弱锄强,黑道武林对他恨之入骨,对他明的挑战暗的谋杀,都被李布衣一一避过。作者将相术与武术揉在一起,创作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武侠小说。
  • 看书余记(选摘)

    看书余记(选摘)

    昨晚和白草约好到新市区旧书摊看看,然后去吃眼镜烧烤。约定六点见于宁大旁席殊书屋。我先到,发现席殊书屋有不少好书。一些古典文学方面的专著,印制很好,显得大方自信。许多书让我感到做学问的清苦和需要下笨工夫。好像是只有面壁的僧人才可以做出来。一本书即可以需要一生的劳动和心力。如此做学问,让我视为畏途。但心里也有对此等学者的敬意。觉得学者当得踏实自信,真是有不让于帝王的一面。看到好几本胡适的书,有《胡适批注红楼梦》、《胡适注诗一日一首》、《胡适选词》等,不禁对昔日学人,生出敬仰之念。
  • 翻译名义集

    翻译名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倴城往事

    倴城往事

    80后乡村少年摸鱼捉虾、下暗钩、赶大集、做土味美食、自制玩具……记录年少时的欢乐生活。
  • 劫长生

    劫长生

    “汝为何习武修仙”“为天下,为名利,为金钱红尘。不,我修仙只为长生,只为遗世千年万载,只为等待与她的在次相见”
  • 复兴之三朵姐妹花

    复兴之三朵姐妹花

    她,一个来历不明的山村女孩,拥有着自古以来光明系最强的天赋,医术惊人,活死人肉白骨不在话下;她,最强王国的公主,拥有着与妖兽对话的天赋,活泼可爱,但却认为自己身世成谜,无父无母;她,魔族备受期待的天之骄女,竟然拥有着连魔族的水族对头都甘拜下风的水灵体。“你必须隐藏你的天分,不能被他们发现。”可师父说。她们在同一所学院相遇,从此开始了与“他们”的抗争,并解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惊人秘密。
  • 霍日里河啊,霍日里山

    霍日里河啊,霍日里山

    孩子们的眼中,我已老了。可我不信。我真的老了么?我才71岁,比起我90多岁的爷爷奶奶,我还年轻着呢。我还能啃骨头,还能嗑榛子。我的牙齿一颗也没脱落。可这还比不上额特沃呢。她嗑起榛子来,比我厉害,连续嗑上一碗,也不皱皱眉头。别看她脸上淌着河流,站着山坡,心可年轻着呢。体格比我还要结实。她也才70整岁。我们在一起走过了那么多的岁月,彼此的血液都快融到一块了;彼此的长相都相像了。有时候从她的身上能看到我的影子,从我的身上又能看到她的样子。我们一同走路,一同有一搭无一搭地说话,没觉得累。她常爱说的话是,人上了年纪,能吃能睡能走是福,有个伴儿陪着走路,更是福分。
  • 正气清风:廉洁自律故事

    正气清风:廉洁自律故事

    皮黔生的落马,也应当使我们党和政府深刻认识到:对高级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和权力监控非常重要。无论多么能干的人,如果对权力失去有效制衡,腐败将无可避免。但是,当前在落实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认识不到位。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行政领导干部、业务干部,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的事、纪委的事,与己无关,因而不想抓、不愿抓、不认真抓。二是责任不到位。有些单位虽然也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但多是照抄、照搬、照转,没有自己的特色。三是措施不到位。有些单位由于缺乏量化考核指标,检查考核、评选先进往往是凭印象,靠嘴说,起不到促进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