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53600000001

第1章 引言

法人治理是现代大学的制度核心,就治理目标而言,历经了从学术自治到绩效管理的变迁;在治理方式上则实现了从合法性监督到结果导向的目标规制的调整。这种调整标志着大学从学术共同体向知识经营体的变迁。在我国,高度行政化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借鉴各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经验,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书从现代大学法人化改革的世界背景入手,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论证了制度借鉴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对章程建设这一当前我国大学改革的焦点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背景下大学章程所承担的作用,分析研究当前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困境,以及形成这种困境的原因。

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大学法人制度从缘起至今,几经演变。从以学术自由、团体自治为基础的洪堡大学的设立,到新自由主义的主导下日本国立大学的法人化改革,尽管改革、发展的具体背景有所差异,但通过组织制度的变革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无疑是公立大学制度变迁的共性趋势,因此,大学之变乃制度之变也!具体到我国,高度行政化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无论是归结于内生的需求,还是外在的压力,改革已是当务之急。在风起云涌的世界性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国公立大学改革既具有同其他各国改革的共性之处,也具有特有的属性和需求。制度的借鉴需要从本土化的角度审视制度借鉴的成本与合理性问题,因此,完善我国大学法人制度建设,必须考虑到我国大学管理的历史传统、文化氛围和现阶段我国大学法人制度所面临的困境,并借鉴各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经验,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构建现代大学。

大学治理的实质是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是各种决策权力在各个主体(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配置与行使,包括权力分配结构和权力行使过程两个互相匹配的方面。而大学治理结构形式上体现为一种对大学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其实质则是大学决策权力的制度安排问题,既表现为大学内部权力的分配、协调与行使的制度,也表现为大学与外部环境、如政府和社会等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相互作用的规则。大学治理结构的具体形式和作用机制取决于大学各种事务的决策权力在不同主体间的配置情况,但这种权力的来源绝不是独立存在于大学内部、绝不是大学自身的自我赋予,而是来源于各个大学所在国家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制度的整体环境,包括各种正式化制度(如法律法规、大学章程、资金分配体系等)和非正式化制度(如高等教育教育传统和大学文化等)。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亦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之需。

1985年以前,中国的公立大学都是政府的下属事业机构,大学参照国家行政机构的等级权力模式建立了严格的科层式治理结构,大学层级拨付的资源分配模式,使得每一个层次都完全依赖于上一级层次,资源的获得渠道单一。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以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上,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立法,明确高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重申了学校的法人地位,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又进一步明确了大学办学自主权的主要内容。这些法律法规虽然明确了大学的法人地位,但因为大学的所有权仍归属于政府,使得政府作为当然的所有者对大学行使管理权、分配权和处置权等,大学依然主要依赖政府资本而运行。与美国大学行政权力主导的权力结构模式不同,美国大学行政权力的强势是与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相对应的,而我国大学行政权力强势的原因则是政府资源调控模式的结果。同时,因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社会资本参与大学资源配置机制的落后,大学资源的来源渠道还主要集中于政府,这点与德国大学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政府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德国大学基层的教授可以直接从政府那里获得所需资源,而中国政府对大学的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行政系统委托配置进行的,这也就决定了大学的行政官员在资源争取中处于优势位置,造成了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的依附。

作为大学的制度载体,章程是大学设立的基本要件,是大学组织、运营规则的凝聚。对外,章程彰显大学的法律人格特质;对内,章程凝结大学的团体组织机制。因此,章程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基础,它不仅承载着大学的历史,而且构筑着大学的未来,是制度理性的体现,引领着大学的制度文明,发挥着明确大学目标、凝聚组织力量的功能,对于大学治理而言,章程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一种目的,章程是现代大学的制度载体,秉承着大学的传统,蕴含着大学的精神和本质,无章程则无现代大学;作为一种手段,章程是建构现代大学制度的必要条件,发挥着确立大学法律地位、整合大学组织的作用,是界分大学自治权与实现内部组织化的手段。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权、放权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并通过法律确立了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逐步归还大学应有的办学自主权,进而着力于现代大学法人制度的建构。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大学章程逐步提上日程。但观察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现状,一方面,大部分大学还尚未制定章程,存在章程缺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已经颁布的章程大多采用统一、雷同的范本,存在效力不明、内容粗陋,表述过于抽象、空洞,缺乏客观、细致的操作规程的现状,造成章程泛形式化、千章一面的弊端,难以发现自主的制度安排与创新,出现了“无章可依、有章难循”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章程的内生性特质与制度环境。内生性特质决定了章程建设的功效必须依赖于大学内部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外界环境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度,决定了章程建设难以通过外部嵌入产生实质的制度创新。从制度层级而言,章程的功能和内容必然受制于框架性制度,也决定了孤立的章程建设在现代大学制度建构中作用的局限性。从立法现状而言,章程仅仅只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子制度,其功能和内容必然受制于框架性制度,受制于我国更高位阶的高等教育法律制度(如: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章程的外围制度的多层次性及相互关系的复杂性是我们分析制度转轨和演进的内在逻辑起点,也是促进大学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和成效的前提条件。在我国,虽经多次改革,大学行政化、官僚化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政府包揽了高等学校从举办到管理、监督的一系列权力,行使着管理权、分配权和处置权。从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和资源分配部门的政策指向看,这种自上而下按照行政意志设计分配方案和规则的模式并未改观。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弊端是现有框架性制度的必然产物,而不是利益相关者或权力拥有者主观设计和选择的结果。如果不改革框架性制度,仅仅按照主管部门预设的大学章程模板,简单地将高校治理结构改革等同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脱离对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制度的理解与审视,章程建设的成效将十分有限。因此,在这种行政主导之下所进行的章程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培育大学内部制度创新的原动力,确定大学制度发展的方向,探索有效的发展路径。高度行政化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无论是归结于内生的需求,还是外在的压力,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在风起云涌的世界性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国公立大学改革既具有同其他各国改革的共性之处,也具有特有的属性和需求。制度的借鉴需要从本土化的角度审视制度借鉴的成本与合理性问题,因此,完善我国大学法人制度建设,必须考虑到我国大学管理的历史传统、文化氛围和现阶段我国大学法人制度所面临的困境,并借鉴各国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经验,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亦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之需。

同类推荐
  •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008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008

    综述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概况与要点;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的司法解释;研讨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时间问题。面对知识产权案件持续较快增长的艰巨任务,各级法院全面加强各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审判职能不断强化,审判领域不断拓展,审判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审判理论不断丰富,较好完成了知识产权审判任务,依法履行了知识产权审判职责,有效增强了知识产权司法权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司法保障。
  • 法律人的理性与沉思

    法律人的理性与沉思

    张军教授这本法学随笔共分为八辑:“文化之思”、“立法之辨”、“规则之治”、“执法之道”、“司法之功”、“守法之悟”、“社会之维”和“随心之笔”,汇集了作者多年执著的思考和心灵的激荡,在转型社会法治意识普遍不高且误区重重的今天殊为可贵。透过这本随笔文集可见作者宽厚的生活体验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作者的研究视野和思维跨度较大,对现象和问题的分析不是就事论事。撰写这样的随笔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专业资质。
  • 税法

    税法

    本书内容包括:税法概论、增值税法、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城镇土地使用税法、企业所得税、印花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 谁有权利宽恕凶手

    谁有权利宽恕凶手

    本书为张建伟教授随笔集,共六辑,并配有作者亲笔插画,妙语横生,引人深思。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正义的图腾》《站起来的中国人》《拉着古人聊聊天》《巴掌大的一块青天》《活人的司法》《却疑春色在邻家》等。
  •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本书是德勤企业风险丛书的第六辑,主要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最前沿话题。内容包括如何通过数据丢失防护系统应对日益严格的信息保护法规及监管要求;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及监管要求;个人资料保护制度建置;隐私保护的企业现状和合规挑战;管理数据隐私的利器——身份和访问管理;个人资料泄漏调查经验;企业敏感数据保护之道;银行信息科技安全风险管理探讨,等等。本书可为企业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最佳实践。
热门推荐
  • 别爱我小心万劫不复

    别爱我小心万劫不复

    “小和尚,我本是万劫不复之人,自该永处黑暗,不见天日。”“小和尚,你这束光啊,刺眼极了,好想毁了呢。”“小和尚,你给的温暖,我握住了就不会放手。”“小和尚,做我一个人的光吧,不然就留在黑暗中陪我可好。”“小和尚啊,我终究还是不忍。”
  • 豪门弃爱,傲娇萌妻别想逃

    豪门弃爱,傲娇萌妻别想逃

    十八岁那年,在一个雨天里,欧阳宝儿遇见了二十岁的冷漠男子慕容睿。那一刻,他们都触动了对方早已冰冷的心,重新感受到了心跳的节奏。那一年,他向她表明心意,因为心里的那些秘密,她不想和他有太多的接触,可却舍不得他带给她的温暖。他以为他们会永远在一起,因为他爱她,她也爱他!她以为她们会永远在一起,因为她爱他,他也爱她!可是当她的秘密被揭开时,他才知道原来他爱上的人竟然是……而她早就知道他们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他问自己,心还会再跳吗?“就当我慕容睿瞎了眼,遇上了你,爱上了你。以后只当我不曾认识过你。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 南明悲歌汉服的最后二十年

    南明悲歌汉服的最后二十年

    明末乱世,群雄并起的年代,一位青楼出身的侠女张玉乔,作为明末特务组织青衿会的成员,与各方势力周旋,最终说服著名军阀李成栋反清归明,也令自己史书留名。张玉乔幼时青梅竹马的张焜言揭竿起义,在明末乱世成为一方诸侯,张玉乔受命说服其归顺南明政府,在山河动荡,江湖奔波之际演绎了一出跌宕起伏、儿女情长的人间悲喜剧。
  • 每到红处便成灰

    每到红处便成灰

    长篇架空历史的古风小说,讲述了一段权谋暗战,乱世中最危险的游戏。大烨年间,皇帝赵烨暴戾,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苏锦帮助身为前朝太子的堂哥苏檀阳组织义军,夺取天下。然,义军需要大量开支,苏檀阳、苏锦二人去素家借款,从而结识素家二公子素陵澜。素陵澜是皇帝最狡猾锋锐的鹰犬爪牙——龙隐司的统领。素陵澜扬言为见太平盛世而帮助义军,并多次救义军于水火。然而,义军的损失却依然在扩大……
  • 我有一座成仙门

    我有一座成仙门

    书友群:114819049脑海中一座青色的石门浮现,门后是什么?系统?功法?位面?亦或是大量起点币!
  • 英雄史诗帝国的复兴

    英雄史诗帝国的复兴

    第七银河纪元1012年,统治达克行星的达克尼斯第二帝国皇帝腓特烈大帝暴病身亡,根据《达克尼斯帝国宪法》的规定,帝国皇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皇位将由腓特烈的大皇子凯萨·达克尼斯接任。然而,二皇子奥托·达克尼斯与哥哥凯萨积怨已久,在朝中重臣的怂恿和支持下,奥托悍然发动“皇位继承争夺战”,孤立无援的凯萨战败后被驱逐出达克行星,从此开启了漫长的星际旅途和卧薪尝胆的复仇之路......
  • 垂听神明低语

    垂听神明低语

    世说不详的孤儿继承神秘消失父母留下的破旧侦探事务所杂物间中唯一的一个不倒翁倒下了哦,那神明传来低语“你们啊...来陪我玩吧。”但是,我.....们?
  • 中国学术思想史

    中国学术思想史

    《中国学术思想事》是国内首部全面论述中国学术和思想史的专著,作者以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自先秦至清末的学术发展和思想脉络,对于每一个朝代、每一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学派、思想家,以及重大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产生、发展的经过,其对后世的影响,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论述,昭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传统和辉煌的人文精神。
  • 叶先生今天人设崩了吗

    叶先生今天人设崩了吗

    【1V1甜宠】普通人眼中的君越集团的叶大总裁是高冷矜贵,不近人情的工作狂魔朋友眼中的叶大总裁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老干部。但是现在众人都不禁怀疑自己的眼睛。这个给自己未来老婆发颜文字的男人是谁?这个委屈巴巴,无意识卖萌的男人是谁?***李心悦记忆记忆里的叶先生,是那个阳光正好的下午,弹着钢琴的美好少年,是那个一直被她喜欢着的高冷男神。但是最近她发现叶先生好像并不高冷。正当她以为叶先生是委委屈屈小可爱的时候,叶先生人设又崩了!
  • 来自异世界的ta

    来自异世界的ta

    乐正樱因为好奇推开了某个音乐教室的门,没想到就此去到了另一个世界。被一群莫名其妙的人追捕,还被押上拍卖台……“天啊,我这到底是在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