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60600000005

第5章 论大学

大学是人类之一概文明的“反应堆”。

举凡人类文明的所有现象,无一不是在大学里有所反映并进行反应的。

这里所言之“文明”一词,还包含人类未文明时期的地球现象以及宇宙现象;当然,也就同时包含对人类、对地球、对宇宙之未来现象的预测。

故大学里,“文明”一词与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也是应该有区别的。后者是一个有限含义的词汇,而前者的含义几乎是无限的。此结论意味着人类文明的现实能力所能达到的非凡超现实程度。而如此这般的非凡的超现实程度的能力,只不过是人类文明的现实能力之一种。

这里所言之“反应”一词,也远比词典中的解释要多义。它是排斥被动作为的。在这里,或曰在大学里,“反应”的词义一向体现为积极的、主动而且特别生动特别能动的意思。人类之一概文明,都会在大学这个“反应堆”上,被分门别类,被梳理总结,被分析研究,被鉴别,被扬弃,被继承,被传播,被发展……

故,大学最是一个重视稳定的价值取向的地方。

故,稳定的价值取向之相对于大学,犹如地基之相对于大厦。

稳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科技成果,乃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稳定的人文理念和价值观,乃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提。

相对于自然科学,价值取向或曰价值观的体现,通常是隐性的。但隐性的,却绝不等于可以没有。倘居然没有,即使自然科学,亦必走向歧途。

例如化学本身并不直接体现什么价值观,但化学人才既可以应用化学知识制药,也可以制毒品,还可以来制生化武器。

于是,化学之隐性的科学价值观,在具体的化学人才身上,体现为显性的人文价值观之结果。

制假药往往不需要什么特别高级的化学专业能力,但那也还是必然由多少具有一些化学知识的人所为的勾当。而那是为具有稳定的人文价值观的人所耻为的。故稳定的价值观,在大学里,绝不可以被认为是只有社会学科的学子们才应具有的。

故我认为,大学绝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教会技能的地方,还必须是一个培养具有稳定的价值观念的人才的地方。

考察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它的大学的关系,是具有决定性的一点。

首先,大学教师们自身应该是具有稳定价值观念的人。对于从事文科教学的大学教师们,自身是否具有稳定的价值观,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文科教学的品质。

因为在大学里,再也没有别的什么学科,能像文科教学一样每天将面对各种各样的价值观问题。有时体现于学子们的困惑和提问中,有时是五花八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反映到、影响到了大学校园里。

为了达到一己之名利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是理所当然的人生经验吗?

大学文科师生每每会在课堂上共同遭遇这样的问题。

大学教师本身倘无稳定的做人的价值观念,恐怕也不能给出对学子们有益的回答吧!

倘名利就在眼前;倘某些手段在犯法的底线,但大学生却纷纷四处打听那些手段(那样的手段真是千般百种、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在有的人们那儿运用自如,不以为耻反觉得意);倘虽损着别人的利益却又令别人只有吞食苦水的份儿——这种事竟也是做不得的吗?

窃以为,这样的“问题”成为问题本身便是一个问题。

然而,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大学里,其成为“问题”已多年矣。

幸而在大学里有一位前辈给出了自己的明确的回答——他说:“我不是一个坏人,我在顾及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很习惯地替他人的利益着想。”

不少人都知道的,此前辈便是北大的季羡林先生。

倘无几条终生恪守的德律,一个人是不会这么主张的。

倘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大学里,不这么主张的人远远多于这么主张的人,那么“他人皆地狱”这一句话,真的就接近“真理”了。那么,人类到世上,人生由如此这般的“真理”所规定,热爱生活也就无从谈起了。

但我也听到过截然相反的主张。而且不是在社会上而是在大学里。而且是由教师来对学生们说的。

其逻辑是——根本不替他人的利益着想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任何一个“我”,都根本没有责任在顾及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替他人的利益着想。他人也是一个“我”,那个“我”的一概利益,当然只能由那个“我”自己去负责。导致人人在一己利益方面弱肉强食也没什么不好。因而强者更强,弱者要么被淘汰,要么也强起来,于是社会也得以长足进步……

这种主张,有时反而比季老先生的主张似乎更能深入人心。因为听来似乎更为见解“深刻”,并且还暗合着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强者的极端渴望。

大学是百家争鸣的地方。但大学似乎同时也应该是固守人文理念的地方。

所谓人文理念,其实说到底,是与动物界之弱肉强食法则相对立的一种理念。在动物界,大蛇吞小蛇,强壮的狼吃掉病老的狼,是根本没有不忍一说的。而人类之所以为人类,乃因人性中会生出种种不忍来。这无论如何不应该被视为人比动物还低级的方面。将弱肉强食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移用到人类的社会中来,叫“泛达尔文主义”。“泛达尔文主义”其实和法西斯主义有神似之处。它不能使人类更进化是显然的。因而相对于人类,它是反“进化论”的。

陈晓明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对解构主义研究深透。

据我所知,他在课堂上讲解构主义时,最后总是要强调——有些事情,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社会现实中,都是不能一解了之的。归根到底,解构主义是一种研究方法,非是终极目的。比如正义、平等、人道原则、和平愿望、仁爱情怀……总而言之,奠定人类数千年文明的那些基石性的人文原则,它们是不可用解构主义来进行瓦解的,也是任何其他的主义所瓦解不了的。像“进化论”一样,当谁企图以解构主义将人类社会的人文基石砸个稀巴烂,那么解构主义连一种学理研究的方法也就都不是了,那个人自己也就同时什么都不是了……

像季羡林先生一样,我所了解的陈晓明教授,也是一个不但有做人德律,而且主张人作为人理应有做人德律的人。

我由而是极敬他的。

我想,解构主义在他那儿,才是一门值得认真来听的课程。

又据我所知,解构主义在有的人士那儿,仿佛是一把邪恶有力的锤。举凡人类社会普适的德律,在其锤下一概粉碎,于是痛快。于是以其痛快,使学子痛快。但恰恰相反,丑陋邪恶在这样的人士那儿却是不进行解构的。因为人类的社会,在他看来,仅剩下了丑陋邪恶那么一点点“绝对真实”,而解构主义不解构“绝对真实”,只解构“一概的虚伪”。

我以为虚伪肯定是举不胜举的,也当然是令我们嫌恶的。但若世界的真相成了这么一种情况——在“绝对的真实”和“一概的虚伪”之间,屹立着那么几个“东方不败”的坚定不移的解构主义者的话,岂不是太不客观了吗?

当下传媒,竭尽插科打诨之能事,以媚大众,以愚大众。仿佛此种公器之功用,乃传媒之第一功用似的。于是,据我所知,“花边绯闻”之炒作技巧,也堂而皇之地成了大学新闻课的内容。

报刊这一种传媒载体,出现在人类社会少说已有三百年历史;广播已有百余年历史;电视的出现已近半个世纪了——一个事实乃是,人类近二三百年的文明步伐,是数千年文明进程中最快速的;而另一个事实乃是,传媒对于这一种快速迈进的文明步伐,起到过和依然起着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故以上传媒既为社会公器,其对社会时事公开、公正、及时的报道功用以及监督和评论责任;其恢复历史事件真相的功用以及通过那些事件引发警世思考的使命,当是大学新闻专业不应避而不谈的课程。至于其娱乐公众的功用,虽然与其始俱,但只不过是其兼有的一种功用,并不是它的主要功用。而“花边绯闻”之炒作技巧,不在大学课堂上津津乐道,对于新闻专业的学子们也未必便是什么学业损失。因为那等技巧,真好学的人,在大学校门以外反而比在大学里学会得还快,还全面。在大学课堂上津津乐道,即使不是取悦学子,也分明是本末倒置。传媒专业与人文宗旨的关系比文学艺术更加紧密;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若法乎其下,得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播龙种而收获跳蚤,自然是悲哀的。但若有意无意地播着蚤卵,日后跳蚤大行其道岂不必然?

大学讲虚无主义,倘老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满教室学子听得全神贯注——一个学期结束了,师生比赛似的以虚无的眼来看世界,以虚无的心来寻思人间,那么就太对不起含辛茹苦地挣钱供子女上大学的父母们了!

大学里讲暴力美学,倘讲来讲去,却没使学子明白——暴力就是暴力,无论如何非是具有美感的现象;当文学艺术作为反映客体,为了削减其血腥残忍的程度,才不得不以普遍的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艺术方法的再处理——倘这么简单的道理都讲不明白,那还莫如干脆别讲。

将“暴力美学”讲成“暴力之美”,并似乎还要从“学问”的高度来培养专门欣赏“暴力之美”的眼和心,我以为其几近于是罪恶的事。

大学里讲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复杂性,比如讲《巴黎圣母院》中的弗罗洛神父吧——倘讲来讲去,结论都是弗罗洛的行径只不过是做了这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想做的事而又没做成,仿佛他的“不幸”比艾丝美达拉之不幸更值得后世同情,那么雨果地下有灵的话,他该对我们现代人作何感想呢?而世界上的男人,并非个个都像弗罗洛吧?同样是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中的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不就是和弗罗洛不一样的另一种男人吗?

大学是一种永远的悖论。

因为在大学里,质疑是最应该被允许的。但同时也不能忘记,肯定同样是大学之所以受到尊敬的学府特征。人类数千年文明进程所积累的宝贵知识和宝贵思想,首先是在大学里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于是再次被肯定的过程。但是如果人类的知识和思想,在大学里否定的比肯定的更多,颠覆的比继承的更多,贬低的比提升的更多,使人越学越迷惘的比使人学了才明白点儿的更多,颓废有理、自私自利有理、不择手段有理的比稳定的价值观念和普适的人文准则更多,那么人类还办大学干什么呢?

以我的眼看大学,我看到的情况似乎是——稳定的价值观念和普适的人文准则若有若无。

但是我又认为,据此点而责怪大学本身以及从教者们,那是极不公正的。因为某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乃是在人的学龄前阶段就该由家长、家庭和人文化背景之正面影响来通力合作已完成的。要求大学来补上非属大学的教育义务是荒唐的。我以上所举的例子毕竟是极个别的例子,为的是强调这样一种感想,即大学所面对的为数不少的学子,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所受的普适而又必需的人文教育的关怀是有缺陷的,因而大学教育者对自己的学理素养应有更高的人文标准。

我也认为,责怪我们的孩子们在成为大学生以后似乎仍都那么的“自我中心”而又“中心空洞”同样是不够仁慈的。事实上我们的孩子们都太过可怜——他们小小年纪就被逼上了高考之路,又都是独生子女,肩负着家长甚至家族的种种期望和寄托,孤独而又苦闷,压力之大令人心疼。毕业之后择业迷惘,四处碰壁,不但令人心疼而且想帮都帮不上,何忍苛求?

大学也罢,学子也罢,大学从教者也罢,其实都共同面对着一个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重叠堆砌的倦怠时代。这一种时代的特征就是——不仅普遍的人们身心疲惫,连时代本身也显出难以隐藏的病状。

那么,对于大学,仅仅传授知识似乎已经不够。为国家计,为学子们长久的人生计,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培养学子们成为不但知识化了而且坚卓毅忍的人,岂非使命?

那种在大学里用政治思想取代人文思想,以为进行了政治思想灌输就等于充实了下一代人之“中心空洞”的完事大吉的“既定方针”,我觉得是十分堪忧的……

同类推荐
  • 雅记清词写流韵

    雅记清词写流韵

    本书收选柳亚子、夏丏尊、瞿秋白等多位大师和学人的作品,他们像是一个个的“导游”,带领好奇的我们四处领略风情,用新鲜的笔触写下了这些见闻。透过这些真诚的文字,我们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三四十年代,到钱江看潮,到湖畔夜饮,和多位学者一起追忆大师。这些自然流淌的文字里,没有面目可憎的说教,没有指定与强迫,更役有宏大叙事的虚构与空洞,有的是母语环境中的沉静与大气,透着自然与纯净,也透着平等和温润。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重温他们在情感、教育、生活琐事上的思考感悟。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股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之中孕育出的,中国式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气度,冷眼与热肠,同时也是感受一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 弗罗斯特诗选

    弗罗斯特诗选

    《弗罗斯特诗选》结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代表性的诗篇,配以优秀翻译家顾子欣的译文。弗罗斯特的诗歌成功地运用了美国口语,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比较浓厚的地域性的文化色彩,他的诗歌因此而饱受争议。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朴素,能代表美国诗人在二十世纪初的诗歌风格,那就是通俗易懂,广泛地描绘自己的经历和真实的生活感受。借助于象征手法和暗喻、寄托,弗罗斯特的诗歌兼备了浅显和深度等多种质感。
  •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本书精选了作者创作的十几篇中短篇报告文学,这些作品描写了一批感动中国的人物和时代先锋,既有铁道、公安、审计战线上的英雄,也有服务于农村村民的基层干部、工作在农村片区的片警等,展现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充满了正能量。
  •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是著名学者鲁枢元教授率领团队完成的一部中国近40年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发展的总结性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研究”的结项成果,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以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实践的整体发展为思考对象,联系当代社会现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文艺观念、道德规范、人文思想,展现中国古代文论的永恒价值和不朽贡献;结合西方现代文学思潮,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中确立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独特地位。通过梳理中国近40年来的文学批评及理论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扬弃,与世界文学思潮间的相互影响和吸收,本书在古今中外的视域下重新确立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地位和价值,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的发展轨迹,勾画出一份清晰的蓝图。
  • 人生论

    人生论

    本书收录了培根的随笔作品五十九篇,其中五十八篇均为培根生前陆续发表的完整作品,最后一篇为残篇,在培根生前未及发表。培根放眼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人世的通透洞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个人的观点,以优美、隽永的文字警示世人,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与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对现实人生极具指导意义。其中,《论真理》《论死亡》《论家庭》《论友谊》《论美》《论读书》等篇章已经广为流传。
热门推荐
  • 快穿系统在线躺赢

    快穿系统在线躺赢

    注:无CP“凭什么女配都这么惨,这不科学!”看着页面上的‘全书完’三个字。明妩表示槽点太多,她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吐……好想把那些智障叉出来揍一顿2333系统愉快的表示【我们虽然不能将人叉出来,但我们能进去啊~】——系统激动音【老大老大!男女主要亲了!要亲了!】明妩眼都没抬,食指微勾。霎时,银紫色的闪电横空劈下,什么暧昧因子全都消失的干干净净。系统目瞪口呆:“老大你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我一点异样都没检测到?”瑟瑟发抖.jpg明妩面无表情,要是一个破系统都能检测到她的身份,那她也不用混了。自此,明·暴力·妩,开启了虐渣,虐花的人生。
  • 天域帝尊

    天域帝尊

    兰斯大陆,强者为尊,然而陈天却偶然穿成了家族的废柴,不能修炼的原因却仅仅是功法太烂,体质太好?灵修不成,我便修体!奇异双瞳,看破万法乾坤,最强功法,淬成修魔之体,控苍穹,霸寰宇,一代帝尊之路就此崛起!
  • 君少的专属甜妻

    君少的专属甜妻

    新书《君爷又被套路了》已发文,欢迎亲们去看看,讲述女主角重生震惊配音圈的故事,有萌宝,又甜宠哦!他是冷傲高贵的商业帝王,能被他在意女人只有一个,偏偏这个女人还对他不屑一顾,想着法子要和他撇清关系。“你可以在意的男人只有我一个。”总裁大人凤眸潋滟,甚是美丽。她抗议,那她以后还怎么交男朋友啊!可惜抗议无效。他爱她,却不肯让她生下他们的孩子。当他让医生给她执行堕胎手术的时候,她心如死灰,毅然离开。六年后,一个小女孩抱着一个小猪扑满出现在他面前,“你可以当我一天的临时爹地吗?我可以把我的零用钱都给你哦。”临时爹地?见鬼的,那双凤眸和他简直一模一样!
  • 五味集

    五味集

    人生旅途中从出生我们搭乘上父母的旅程,开始自己的旅程,这一路,上来的和离开的,是否有你相熟的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云淡风轻,却也值得回味。本书根据生活中的原型故事,体会人生五味,感悟平凡人生。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驰先生宠妻无上限

    驰先生宠妻无上限

    世人都知道:在港城只手遮天的驰冲驰二爷怀抱莺莺燕燕,享尽无边风月,却独独不宠妻,对小自己12岁的正房妻子素来欠缺温柔、管教甚严,让盛鼎集团董事长二千金生生活成了贵妇界的“耻辱”。向佑很无奈。驰冲对待别的女人出手阔绰,柔情蜜意,到了自己这里只有一碗“避子药”和一只安装了定位与窃听装置的破手机。自婚后,绝望的她手段用尽,求工作、求离婚、求分居,各种不服、各种吐槽、各种反抗,皆被霸道的驰家家主镇压得如夹缝求生的小白菜,可怜至极。直到最后怀揣了小包子,向二小姐才发现,原来自己那位霸道厉害的丈夫,早在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就已经制定了详细周密的“猎妻”计划...
  • 花心俏萝卜

    花心俏萝卜

    当红艺人白羽偶然间被卷入一起案件中,并因被误认为英雄救美而人气骤增,当事人红衣女子当场消失,再出现时身份竟是他的老师!就在他诧异于这位神秘的罗冰老师时而高冷强悍时而谄笑媚上时,校园里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
  • 原罪契约

    原罪契约

    天资聪颖却懦弱无比,心爱的女神四年来未对他说一句话,孤独自闭的他却意外收获一枚女王级女仆。魔力,神力,能量值宛如梦境一般出现在他的世界里。拥有神奇能力的懦弱少年在这里会有怎样的改变?一切尽在原罪契约!
  • The Boy Captives

    The Boy Captiv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剩男之傻男的故事

    剩男之傻男的故事

    家族仇恨,妹妹失踪,青梅竹马的发小,对改变命运的渴望,以及打工遭遇之异地恋……平凡的生活里,盘根错节,激荡着阴差阳错,并不太聪明的主人公白添,凭着耿直的性格,如何从千万剩男中脱颖而出,收获成功之后方知人生价值,患难之中方见人间真情,经历种种,方得省悟:原来,我的心里一直有你,只是,差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