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03400000262

第262章 鲁班学艺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年轻人,叫鲁班。他听说大山深处有一个木工神仙,欲去拜师。学成手艺,造福百姓。

要从哪一条路上山去见木工祖师呢?有人告诉曰:“从左数第一百条路,从右数第一百条路,也就是最中间那条路,直通山顶,木工神仙就住在那里。”鲁班问了好几位年长的人,均是如此说,心里就踏实有数了。

一天清早,鲁班就开始点数。他从左数到右,第一百条,打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记号。返回数,他从右往左数第一百条与从左数的一百条重合,说明上山的路径就是这一条中间路。

鲁班说干就干,马上动身就上山去。走啊走,越走越远,山路越来越陡,古木遮天盖地,越来越幽深。幸亏走前带了干粮和水,走了三天三夜,草鞋磨烂了,才到山顶草庐。

鲁班轻轻敲门,门开了,神仙师傅正在睡觉。鲁班没有惊醒他,拿着扫帚把屋打扫干净,接着又把师傅脱下的脏衣服裤子拿出洗了。师傅醒来了,看到一个勤快的年轻人把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心里非常高兴。再看到自己换下的脏衣服被洗了,正晾在门外,心里更满意了。神仙师傅问道:“年轻人,你找我有什么事?”鲁班一惊,老人什么时候起来了?随即跪下道:“师傅,我是来拜你为师,学木工的。”“学手艺动脑筋,很辛苦的,你受得了吗?”鲁班曰:“我能坚持,我是农村人,不怕苦不怕累。请师傅成全!”老人又问:“你学手艺为什么?”鲁班说:“为了帮助百姓做一些需要的木工活。”一问一答,老人心里默认了。老人又问道:“我有两种教法,一种三个月学会,一种三年学会,你选择,并说出原因。”鲁班说:“我选三年,三年学在心里,永远不忘。三个月,学在眼里,久了就忘了。”老人听了说:“好。我现在正式收你为唯一徒弟。”鲁班三拜九叩,拜了师傅,从此就开始学手艺了。

鲁班很孝顺,视师如父。每天打扫卫生,挑水做饭,浆洗衣物,鲁班主动全包了。老人家很感动,教徒弟就更用心了,愿意将平生本事传给徒弟。鲁班聪明好学,不耻下问,越学越有进步。鲁班做的凳子、椅子、桌子、箱子、柜子……越来越精致了。神仙师傅告诉徒弟鲁班:“有些木工活,要在生活中,实践中诞生!只有这样,你才有更高的造化。”鲁班牢记住师傅的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三年过去了,鲁班手艺也学成了。老师说:“孩子,你可以出师了。”鲁班说:“师傅我还没有学好,我要再学三年。”老人说:“我都教完了,剩下的是在生活中创造发明。”鲁班又说:“师傅传我手艺,我还未报答,就这样下山,我难受。”师傅说:“徒弟,你学成手艺,要帮助穷人,要帮助老百姓,就是对师傅最好的孝顺。”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鲁班跪拜师傅授艺之恩,便向山下走去。后来,鲁班发明了锯子、石磨、曲尺……成了中国工匠祖师。

鲁班尊敬和孝顺师傅,值得儿女及年轻人学习。鲁班勤学好问,更值得儿女及年轻人借鉴。鲁班在实践中的创造精神更值得儿女及年轻人去推广和发扬。

同类推荐
  • 小平常

    小平常

    乘岁月之风,驶时光之船,你终将定格为一个平常人,会过平平常常的日子,会品鸡毛蒜皮的小事,会享受那份平常里的不平常!
  • 喜欢他喜欢整个世界

    喜欢他喜欢整个世界

    我想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吧,有暗恋,有明追,有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大概就是你喜欢的人,他恰巧也喜欢你。
  • 凉城以北深海不眠

    凉城以北深海不眠

    “这个这么丑的小包子是你的?”俊美绝伦的男人狠狠的剜了那人一眼:“你什么玩艺儿,还嫌弃她丑。”“麻麻麻麻——”包包囡胖嘟嘟伸手给男人要抱抱。包包男帅的一绝,小脸嫌弃的揪住她的小胖手:“丑拒。不叫麻麻,他是粑粑,粑粑。”“你说谁丑——”男人咬牙切齿,难道他眼光有问题吗?大的母猪说丑,小的母猪也说丑。小奶狗像他,嫌他女人丑,不可忍。
  • 这一帮子

    这一帮子

    这是一帮生活在现实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和打工仔。他们大多数是处在八零后,工作、婚姻、家庭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生活压力使他们气喘嘘嘘。然而他们放弃太多的自由只身在喧哗的都市中跳蚤似慌乱般蹦跳穿梭在城市与城市,高楼与高楼之间寻找可以栖身之处。 这是一群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一代人,他们正用一双双勤劳的手打造自己幸福生活的美好明天。即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那样这样的不易。尤其是像他们这些从外地农村来城里的打工者,他们用智慧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美丽的东西。他们勇于在自己的家庭充当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当得起了一个社会的主角,为这个蒸蒸繁荣的社会和他人服务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 回忆录之我的父亲

    回忆录之我的父亲

    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农民传记,他的一生平凡而低调,历经坎坷如脚踩荆棘…… 但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艰难困苦的时代,两个人相互扶持,到如今一家近三十口人的大家庭! 回忆录,真人真事,所见所闻,亲身经历,只想给家人留下一份记忆,一份思念和一份缅怀!曾经的日子如何,都是历历在目,如同亲临,写下每一字亦是如同坐针毡般刺痛,扎心。若你还有机会,一定要拿个马扎跟年迈的父母唠唠家常,而我只能在回忆里缅怀!
热门推荐
  • 名门小妻

    名门小妻

    用了五年的时光爱上一个人,谈婚论嫁前夕,男友却背着她和别的女人有染……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 安娜·卡列尼娜(上册)(译文名著典藏)

    安娜·卡列尼娜(上册)(译文名著典藏)

    故事发生于十九世纪的圣彼得堡,女主角安娜在一次旅行中与青年军官渥伦斯基邂逅,坠入情网,此事被丈夫卡列宁发现后,安娜要求离婚遭拒,被威胁将因此再也见不到她心爱的儿子。安娜遂与渥伦斯基私奔,过了一段短暂的幸福快乐生活,但激情后的冷淡厌倦使她不幸的命运遭受了最后一击。安娜日益思念爱子,她既无力抵抗上流社会的虚伪而冷酷的道德压力,又不能完全脱离贵族社会,最后在矛盾与绝望中卧轨自杀。列文和吉提以爱情为基础结为恩爱夫妻,但婚后生活并非万事遂心。列文对地主经济的没落感到痛心,力图抵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希望借地主和农民的合作来缓和阶级矛盾,空想破灭后悲观失望,最后皈依宗教才找到精神归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业火传

    业火传

    只因一场神魔恋爱而引发的大型家族转型剧。
  • 夜半别开门

    夜半别开门

    我是个热心的好人,对于其他人的要求,只要不过分我都是能帮就帮。没想到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事情要从一天夜半说起。那天一名陌生美女敲开了我的房门,她看起来非常柔弱,没有一点威胁性。对她提出借用我房子的浴室的要求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结果从此我便怪事不离身:诡异医院、山中鬼墓、闹鬼古宅……天呐,这是要闹哪样?
  • 河北师范大学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河北师范大学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河北师范大学发端于20世纪初叶中国近代最早的兴学浪潮之中,首倡平民教育开化民智,兴女学开中国女子师范教育之先河。河北师范大学百十余年的校史画卷,成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史的一个缩影。本书通过对史料的整理,以学校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线索,为读者了解河北师范大学百十余年的沿革脉络及文化积淀,提供了一幅清晰的文化图谱。
  • 战墟

    战墟

    这里没有斗气更没有魔法,只有修炼至巅峰的元气。这里没有无脑打脸更没有俗烂的套路,只有男人铁血的梦想。一个被人设计陷害的少年从家族而出加入了混乱的战争,为了仇恨亦是为了承诺,为了亲情也是为了友情,他踏上一条修罗之路,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兵,成为执掌万人生死…
  • 一诺定情:叶少的追妻之路

    一诺定情:叶少的追妻之路

    十岁那年的初遇,他许诺,长大后便来娶她。十四年后的相遇,他盯上了她,对她宠若至宝。她却殊不知,他是当年的他。当白月光回来时,她主动退出。三年后她归来,他仍是高高在上的总裁。他机场围堵,“先生,我们认识吗?”“哦?”人前,他是高冷无情的亿万总裁,人后,他是宠妻无度的暖男老公。“老婆,我饿了~”当她拿起枪时,他愣,她身上,到底还有什么秘密……新人新文,求支持,甜文哦~
  • 帝范

    帝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