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07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菲利普·扬

“关于他小时候待过的地区,他写得相当不错。是他当时能达到的最佳水平。”有一位垂死的作家在《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初稿中这样想。那位作家当然就是海明威。那个地区是他小时候度夏的密歇根州,而他在回忆中自称为尼克·亚当斯。“是他当时能达到的最佳水平”确乎是非常出色的。

然而涉及尼克的那些短篇一直显得数量过大,而且顺序是打乱的,所以至今没有被收成一集。结果呢,他这些冒险故事的连贯性被弄得模糊不清,给读者的印象也是支离破碎的了。在海明威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尼克最初作为在意大利的士兵出场,接下来是伊利诺斯州顶峰镇的一个青少年,然后依次是密歇根州的一个小男孩、在奥地利的一个已婚男子、又是在意大利的一名士兵。还有,想想海明威最著名的短篇之一《大双心河》所引起的麻烦吧。它给放在第一部短篇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的末尾,使许许多多读者感到不解。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放在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些短篇的后面,故事中隐藏着的紧张感——尼克给人的那种在驱除心中的某种莫名的焦虑的印象——便完全可以理解了。但是,在时间方面先于《大双心河》并且对它作出解释的《你们决不会这样》,却是在八年后出了几部书后才发表的。

如果按时间顺序排列,尼克生活中的诸重大事件便构成一篇富有意义的记叙文了,其中有个令人难忘的角色从孩子成长为青少年,再成为士兵、复员军人、作家和父亲——这个过程和海明威本人生活中发生的大事是亦步亦趋的。这样一排列,长久以来根本没有被广泛地认为是个前后贯穿的角色的尼克·亚当斯,便清晰地凸现为海明威作品中一长串他本人的化身中的第一个。随后的那些主人公,从杰克·巴恩斯和弗瑞德里克·亨利到里查德·坎特韦尔和托马斯·赫德森[1],全都有尼克的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海明威的历史的一部分作为后盾。

跟许多虚构小说作家的真实情况一样,海明威的作品和他本人生活中的大事之间的关系是直接而错综复杂的。在有些短篇中,他显然把他实际经历中的种种细节如实地作出报道,仿佛在记日记一般。在另外一些短篇中,他运用想象力把自己的经历变幻成新的不同的情事。探索海明威作品中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种种联系,能成为一桩引人入胜的活动,而凡是意欲进一步钻研这问题的读者请参阅本前言后附的传记书目。但是海明威自然存心指望他这些短篇不必依靠这方面的考虑便能让人理解并欣赏——实在好久以来这些短篇正是如此的。

第一篇写尼克·亚当斯的虚构小说几乎在半个世纪前就问世了,最后一篇在1933年,而多年来还写下了好一些。在海明威身后留下的未出版的手稿中,竟发现了这总的长卷中的八篇新作。今天把它们安插在其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中,在这里第一次推出,而它们在篇幅和明显的创作意图方面,是各各不同的。其中有三篇——写到印第安人如何撤离尼克小时候待的地区、写到他第一眼看到密西西比河的感受,以及他婚礼前后发生的事——都相当短。如果作者曾有过把其中的哪一篇加以铺陈的打算,那是无法得知了;只能干脆把它们当作一位艺术家笔记本中的几篇速写来看待了。在另外两篇中,他的意图是不言自明的,因为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永远没法完成的作品的开端部分。尼克搭上“芝加哥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去法国,原是一部早就放弃的名叫《和青春同行》的长篇小说的开端。《最后一方清净地》也是同样的情况,尽管是多年以后才写的,它的情节戛然而止,还得写好多页才能把其中的矛盾冲突圆满解决。另外两篇分明是从业已发表的尼克故事中发展而成的。《三下枪声》讲述这少年如何在一次野营时感到惊慌失措。它一度是放在《印第安人营地》这个短篇前面的。而尼克关于他写作的“意识流”反思一度是(只是年代误植了)作为《大双心河》的尾声的。在这些新作中,只有极可能是海明威关于尼克·亚当斯所写的第一篇《度夏的人们》才可算是完整的。

为了把这些新作和已发表的那些短篇区别开来,本书中所有的新作都用一种特制的“斜体”铅字来印刷[2]。如果有人对我们决定发表这些短篇提出疑问的话,我们有现成的话可以作辩解。首先,把所有的尼克·亚当斯故事重新排列成为一个连贯的系列是根据填补这叙述长卷中实际上的各段空白的资料来进行的。再者,这些新的虚构故事全都在某些方面和作者生活中发生的事有关联,而读者们对此是一直感兴趣的。最后一点最最重要,这些短篇对我们这位最杰出作家之一的作品和性格作出了新的阐明,并能切实提高我们对他的理解。用斜体铅字排印不过是间接地唤起读者的注意,但我们期望能得到热烈的欢迎。

1972年

吴劳 译

注释:

[1]这四人分别为《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过河入林》及《岛在湾流中》的男主人公。

[2]这在中文译本中当然是不必要的。

同类推荐
  • 故国山河集

    故国山河集

    本书是作者游历祖国山水时,凭吊古人的一本诗歌总集。诗句格调清雅,感情真挚,奇句频出,极具情怀,实乃一本现代作家古体诗集的上乘之作。本书是作者游历祖国山水时,凭吊古人的一本诗歌总集。诗句格调清雅,感情真挚,奇句频出,极具情怀,实乃一本现代作家古体诗集的上乘之作。
  • 郁达夫日记

    郁达夫日记

    郁达夫在小说、散文创作的同时,坚持日记写作。他的日记内容之丰,艺术成就之大,并不在他的小说创作之下。从内容上说,社会风云、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文坛趣事、朋友聚会、婚姻恋情……无所不包,丰富多彩。从艺术上看,郁达夫日记的最大特色是一个“真”字,他以率真、朴素的笔调倾诉了对祖国、对风光、对文学、对异性的恋情、爱情、友情和亲情,感情真挚,文笔生动。读他的日记,不仅可以使我们捉摸到作者隐秘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得到众多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本书是“中国现代作家日记”丛书之一。
  • 一个人生活

    一个人生活

    本书是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年近古稀时的作品,在这期间他经历了父亲去世,孙子出生,好友离别,也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生活并非完全地独处,而是更加自由地与自己、朋友、世界交谈,朴实、热情、有趣、自在、优雅的一个人生活中有着无法言说的秘密。作者用细腻而充满禅意的笔触,记录下那些容易被日常琐事所湮没、难以捕捉的心情波动,从细碎平凡的衣食住行等日常小事入手,写信、吃饭、听音乐会、诗歌创作,描写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体悟,坦诚豁达地谈论生与死、婚礼和葬礼。人生一言难尽,作者却什么都坦诚相告,成就了这本充满人生轻哲学的散文集。
  • 甲骨文解读之痛

    甲骨文解读之痛

    文字,是文明的表征,甚至是枢纽。它记录历史,也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中国人对“甲骨文”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给甲骨文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却不容易。甲骨文到底是什么?商代的文字?一种古文字?一种上古文字?一种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全部认识的上古文字?卜辞?占卜的记录?对祭祀的卜录?依赖神意做决策的工具?古代的书法?一种以刀代笔的古代书法?比两周铭文更早的书体?《辞海》在“甲骨文”条目下的解释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 妈妈,快拉我一把

    妈妈,快拉我一把

    作者用大半年时间走进十多个省市的未成年犯管教所,访谈了240余名未成年犯、监狱干警、专家学者及未成年犯家长,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创作出这部作品。作品分为十二章,从毒品、暴力、网瘾、校园欺凌、溺爱等各个方面,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社会、国家层面提出了预防建议。作品还通过监狱民警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一个个真实事例,将他们勇于担当的责任与道义跃然纸上。
热门推荐
  • 养生胜于治病

    养生胜于治病

    疾病来袭是养还是治?只要你顺应自然规律;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四肢筋骨;保持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与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听听民间老理儿中的养生经,就能有所收获。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自我检测与防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风雅毛泽东

    风雅毛泽东

    本书《风雅毛泽东》全书分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人文情怀、风雨人生四大部分。作者撷取若干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和细节,生动记述了一代伟人的工作、生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的领袖魅力和风采。书稿中诸多篇章为毛泽东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内涵。
  • 文字的力量

    文字的力量

    文集共收集作者精选作品77篇,约20万字,作品的主人公多以农民为主体。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为写人记事类,约29篇,主要刻画的是一些成功的农村乡镇企业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的奋斗精神,详细记录了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第二辑为散文随笔类,约33篇,分为家人家事、养成盘点好习惯等内容,叙述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让文字关注地方文化”,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第三辑为评论类,约15篇。主要还是以农民为主体,作者见证了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靠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事例,表达了对他们的钦佩之情。
  • 豪门巨宠之Boss大人难喂饱

    豪门巨宠之Boss大人难喂饱

    如若第一眼见到我我不是穿着素白的裙子,披着乌黑的长发,你现在还会喜欢我吗?如若不是我的眉角有几分像她你还会这般宠着我吗?当她认识到他能接受自己完全是因为她与她有几分相似,眼泪决堤.在好友的帮助下离开了他,离开了是非,这一离别也让男人充分地意识到原来,他早已习惯她的存在,也爱上了女人......
  • 藏獒笔记

    藏獒笔记

    退役特种兵肖兵,就是在西藏日喀则的一个村落里认识了这样一只纯种的藏獒——大黑。刚开始,大黑表现得无比倨傲,对肖兵不屑一顾。肖兵对大黑也爱理不理,不久,在经过一系列事情后,特别是藏獒大黑多次与狼群凶猛厮杀后,肖兵终于见识了这个高原王者的英武……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通过对旌表制度的源流与流变、旌表的方式与流程、旌表的事例与作用的论述,以使读者能够对古代孝与旌表制度有一个更为详尽的了解。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And Other Stories(I) 骑马出走的
  • 晚风如诉

    晚风如诉

    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完成了这本关于爱和悲伤的小说(这本小说由哈鲁夫的遗孀帮他完成编辑)。生活往往比我们看上去更加复杂,即便它看上去平静如水,给在世间蓬勃生长,坦率去爱、温柔抵抗的人。我70岁,活着,并且爱上一个人。这个优美的故事讲的是友谊到爱情的过程,就算是人再怎么老,他们还是拥有学习和成长的空间。作者肯特哈鲁夫像是慈祥的老爷爷看着他小说里的角色的一举一动,只是远远地观察,不带批判地观察。率真的文字清澈透明、精简有力,是哈鲁夫留给读者细细品尝的人生。
  • 清宵一梦待君温

    清宵一梦待君温

    前世,她为了心爱的人,舍去生命。不想,所谓的“爱人”早已与她同父异母的妹妹厮混在一起!她含恨而死。重生后,她一步步算计二人。正巧,洛家提出联姻,父亲疼爱妹妹,将她推出。婚后,她被宠上天;虐渣男贱女;娱乐圈混的风生水起...所有的一切都将尘埃落定时,却突然有人告诉她,一切,都是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