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3500000007

第7章 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2)

于是青年拿出一块磨石,打磨了起来,就这样起早贪黑打磨了半个月,铜镜终于光鉴照人。青年拿着铜镜又来见了空大师。了空大师看了看,摇摇头。青年不解,问了空大师:“难道铜镜还没有擦净?”了空大师微微笑道:“你再用心地看看。”

青年拿起铜镜,看了又看,终于看见了一道印痕。这道印痕若隐若现,丝线般在光亮的镜子上。青年脸红了一下,接过镜子走了。

青年回到家里,依然孜孜不倦的磨那个镜子,无论春夏秋冬,从来没有停息过,因为他的心早已断绝红尘皈依了佛门。他仿佛看见,在开满莲花的佛桌前了空大师正在为自己剃度,自己将来就是佛前的一支莲,哪怕是佛前的一炷香,燃尽自己也是幸福的啊。一缕佛光燃亮了希望,一盏心灯照亮着行程。为了心中的希望,青年的手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腰也坐的如弓一般难以直起。

直到那个铜镜被磨的薄如蝉翼,那个痕印还是没有被磨去。青年不知道这印痕有多深,拿起镜子反过来一看,发现那个印痕已经透到了镜子后面。青年绝望了,他知道,镜子上的印痕无论如何也磨不掉了。他想,一定是了空大师以为自己没有诚心,难绝尘缘,才弄了这么一个镜子暗示自己。青年感到佛光消失了,心里的那盏灯也熄灭了,眼前一片黑暗。不禁仰天长叹:佛啊,看来我今生是与你无缘了。

了空大师正在打坐参禅,忽然感觉到眼前出现了两朵莲花,一朵含苞待放,没有盛开就凋落了;一朵看是清净的莲上,却沾上了一点污泥。了空大师大吃一惊,想起了那个来拜师的青年。忙派人下山去找。然而,那个青年已经悬梁自尽了。

了空大师懊悔不已,忽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灯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空大师圆寂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先出现在他脑海里的不是佛祖,而是他的父母。

了空大师心里长叹:看来自己也是难了尘缘,近百年的修行仍难成正果,更何况那个青年啊。

醍醐灌顶

人心如果真的如镜,除了没有瑕疵,为什么不能博大一些呢?然而,谁又能把前尘过往擦的不留一丝痕迹呢?人无完人,即使一个再优秀的人,身上也会留有一些不好的习气,这就是一些“坏”的痕迹。所以,我们平日应勤擦拭,使之无痕。

禅机故事

自了汉

黄檗禅师自幼便出家为僧。有一次他游天台山时,碰到一个举止奇怪的同参,两人谈笑,一如故人。当他们走到一条小溪前面时,正好溪水暴涨,那个同参叫黄檗一起渡河,黄檗便说道:“老兄,溪水这么深,能渡过去吗?”

那个同参便提高裤脚过河,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自然,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来呀!来呀!”

黄檗便叫道:“嘿!你这小乘自了汉,如果我早知你如此(早知你是有神通的小乘人)便把你的脚跟砍断。”

那同参被他骂声所感动,歎道:“你真是位大乘的法器,实在说,我不如你啊!”

说着,便消失了。

佛学百科

六根

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心不正则心虚,心虚则恶行必露

《百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个村庄,里面的村民有一伙人,整天好吃懒做,想吃肉又不出力气干活,于是这伙人便组成了一个偷牛的集团。这个偷牛集团有他们自己的偷牛妙计,每次偷牛时,几个人都配合得相当好,做得干净利落从未败露过。

然而,在村边有一个养牛的人家,因为防犯的很周密,这个集团每次想要偷他的牛,却都没有办法下手。

最后,他们一伙人在一起商议,终于想了一个调虎离山的妙计。

由一个队长分配工作,于是就安排了一个专门装作演戏的人,在养牛那家一里多远的地方演戏。首先敲锣打鼓,装作很热闹的样子,想把养牛的那家人引去看戏,好让自己人去偷牛。另外再有人望风,随时察看养牛那家人的动静,第三个人去偷牛,然后第四个人杀牛,最后连烧煮牛肉的人都分配安排得很妥当。

人总是喜欢热闹的,养牛的人听到锣鼓喧天,难免好奇心就跑去看热闹,望风的人就赶紧密报偷牛队,偷牛的人便悄悄地把那条牛牵出,交给屠牛的人,一直进锅烧煮,一贯作业,干净利落。

养牛人回家后,一看牛却不见了,心里很是焦急,只好耐着性子,慢慢地调查,最后终于调查到是那个偷牛集团所为,他不动声色的进入偷牛的集团,去见那个队长,问道:“请问你是这里的队长吗?”“这里没有队长。”队长一口否认。“前天你在这个村庄吗?”“我住的地方没有村庄。”“你们村庄前面有一个池塘是吗?”“没有。”“有一棵树吗?”“没有。”“你们是不是在村庄东边偷牛?”“没有东边。”“当你们偷牛的时候是不是某时?”“没有某时。”偷牛队长是一问三不知,并一概否认。

最后,那个养牛的人终于说道:“没有村庄,没有树,哪里还能没有时间和空间、东西南北的道理?事实统统都有,可见你们做贼心虚!”这个主谋偷牛的人,却从头到尾否认所有的问题,反而暴露了他的谎言。最后,偷牛的人自觉理亏,眼看再也瞒不过去了,只好承认了偷牛的事实。

醍醐灌顶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只要是秘密,终究有暴露的时候。如果是因为犯了错误,怕受到惩罚而隐藏秘密,那一定会整天惴惴不安,提心吊胆,自己的生活也会陷入黑暗之中。其实,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错误,是会得到别人的谅解的。

禅机故事

大千为床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佛印禅师,叫佛印禅师像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佛印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佛印禅师却回答一首偈语说:“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佛学百科

念佛及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是佛教徒思念佛的形象和功德,或念诵佛名号的一种修行方法。据说一心念佛,可以不生情欲,有助于达到解脱或死后往生佛国。小乘佛教念佛专指思念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因认为有无数佛,故所念之佛也有许多。最盛行的念阿弥陀佛,如念“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也是梵文的意译,读为“那谟”,是致敬归命,皈依礼敬的意思。佛教徒常用来加在佛、菩萨或经典名称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与虔诚。阿弥陀佛简称弥陀佛,是大乘净土宗的主要信仰物件。佛经上说,西方有个极乐净土,所居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阿弥陀佛就是这片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该处。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一天,佛陀问他的弟子:“弟子们!你们每天忙忙碌碌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什么呢?”

弟子们恭声答道:“佛陀!我们是为了滋养身体,以便保养身体,求得生命的清净解脱啊!”

佛陀用清澈的目光环视弟子,沉静地问:“那么,你们说说肉体的生命究竟有多长?”

“佛陀!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是几十年。”一个弟子充满自信地回答。

佛陀摇了摇头:“你并不了解生命的真相。”

另一个弟子见状,肃穆地说:“人类的生命就像花草,春天萌芽发枝,灿烂似锦;冬天就枯萎凋零,化为尘土。”

佛陀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嗯,你能体察到生命的短暂迅速,但对佛法的了解,仍限于表面。”

他又听到一个无限悲怆的声音说:“佛陀!我觉得生命就像浮游虫一样,早晨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昼夜!”

“喔!你对生命朝生暮死的现象能够观察入微,对佛法已有了表面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刻。”

在佛陀的不断否定、启发下,弟子们的灵性被激发起来。又有一个弟子说:“佛陀!其实我们的生命和朝露没什么两样,看起来很美丽,可阳光一照,一眨眼的功夫,它就干涸消逝了。”

佛陀含笑不语,弟子们更加热烈地讨论起生命的长度。这时,一个弟子站起身,说:“佛陀!依弟子看,人的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他此语一出,四座愕然。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佛陀,期待他的开示。

佛陀赞许地说道:“说得好!人生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只有这样认识生命,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精髓。弟子们,你们不要懈怠放逸,以为生命很长,像露水有一瞬,像浮游有一昼夜,像花草有一季,像凡人有几十年。其实,生命只是一呼一吸!”

醍醐灌顶

人的生命很短暂,只在一呼一吸之间。所以,我们不应懈怠懒散,而应好好把握人生的分分秒秒,勤奋进取、努力拼搏。当然,也要懂得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欢乐。

禅机故事

进入深山

洞山禅师去访问龙山禅师,龙山禅师问道:“应该没有进入这座山的路,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洞山禅师道:“这座山有没有路,以及我怎么进来的一事暂且不谈,现在先问老师您究竟是从哪里进入这座山的呢?”

龙山禅师道:“反正我不是从天上云和地下水来的。”

洞山禅师道:“请问老师!自从你住进这座山以来,到现在究竟有多少年了?”

龙山禅师回答说:“山中无甲子,世上的岁月推移都跟我无关。”

洞山禅师道:“那我再请问老师,是你先住在这里呢?还是这座山先住在这里呢?”

龙山禅师道:“不知道!”

洞山禅师不解地追问道:“为什么不知道呢?”

龙山禅师回答道:“我既不是凡尘的人,也不是天上的仙,我又怎么会知道呢?”

洞山禅师道:“你既不是人也不是仙,难道你已经成佛了?”

龙山禅师道:“不是佛!”

洞山禅师:“那似什么?”

龙山禅师道:“说似一物即不中!”

洞山禅师终于提出他的主题问道:“你是什么缘故才住进这座深山呢?”

龙山禅师也就着主题回答道:“因为我以前曾看见有两头泥牛在打斗,一边斗一边竟坠入大海中,一直到今天也没看见牛的踪影。”

洞山禅师一听这话,不由得肃然起敬,立刻恭敬地对龙山禅师膜拜。

佛学百科

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公元600—664年),俗姓陈,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贞观三年前往印度求法,玄奘在印度所学至大成,东归回国弘通,于贞观十九年正月到达长安。玄奘回国以后主要是翻译经论,并传播新知,在中国译经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译籍主要有:《瑜伽师地论》、《婆沙》、《大般若经》、《俱舍论记》、《成唯识》、《大菩萨藏经》、《称赞净土经》、《解深密经》等。

富而不知足,是亦为贫苦

传说,八仙当中的吕洞宾,有一天从天界下凡来,要救渡有缘的众生。

在半路上,他看见有个年轻人坐在地上流泪。

他便上前问道:“年轻人,你为什么哭呢?遇到什么困难吗?”

这个年轻人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母亲卧病在床,家里没有钱请医生来看病,我本来要去做工赚钱,可是母亲又不能没人照顾!”

吕洞宾一听,心里很高兴,难得世间还有这么孝顺的孩子。于是为了帮助这个少年,吕洞宾使用法术,将路旁的一块石头,变成黄金。

当他把黄金交给这个孝子时,这个孩子却摇摇手,表示不要这块黄金。

吕洞宾更加欢喜欣慰,这个孝子竟然还是一位不贪恋黄金的君子。

吕洞宾就高兴地问道:“你为什么不要黄金?这块黄金足够让你们母子几年不愁衣食呀!”

少年回答:“你给我的黄金,总有用完时候,我想要你的金手指,以后只要我需要钱,随意一指,遍地是黄金。”

吕洞宾听了以后,对于人性的贪婪,感叹一声,飘然远去!只留下贪婪的年轻人,仍旧一无所有地呆在哪里哭泣。

醍醐灌顶

佛经中有云:“富而不知足,是亦为贫苦。虽贫而知足,是则第一富。”人的欲望像个无底的黑洞,永远没有填满的一天,即使赚了亿万财富,心被贪欲驱使,仍享受不到富足的快乐。极度贪心的结果,只能是最终一无所有。

禅机故事

换鞋与换路

一位禅师与门徒雨后走在土路上,他的新布鞋上沾了许多泥点儿。

一位穿了雨鞋的门徒问他:“出来时为什么不换双鞋呢?”

这位禅师望望连着村子与外界泥泞的路,意味深长地说:“换鞋不如换路呀。”

门徒顿觉心头一震。

后来,门徒在禅师的带领下,大家一块儿硬化了路面,从而一劳永逸,不必再受“换鞋”之苦。

佛学百科

应慈法师

应慈法师(公元1873—1965年)系安徽歙县人,俗姓余,字显亲,自号华严座主。毕生以弘扬华严宗为职志,以参禅为心宗,倡刻《华严经》三种译本、《华严五教章》、《华严大疏演义钞》、《法华》、《楞严》、《楞伽》等诸经疏。他是佛教界一位爱国爱教的高僧,抗战时期,多次拒绝敌伪请他主持法会的要求,其民族气节,为世人所称颂。主要著述有《心经浅说》、《正法眼藏》、《八识规矩公布略解》等。

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

有一个人潦倒得连一张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但这个人很贪婪,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但就是改不了。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贪婪了。”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了最后,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掉,终于死在了钱袋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醍醐灌顶

一个人的贪念太多,就会被贪念所控制——贪念会让人迷失心性。当一个人起了贪念,心被贪念征服的时候,他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可怕的人。做人须知: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

禅机故事

你有这个心

尼姑问禅师:“怎么理解高深的道行?”

禅师用手拧了她一下。

尼姑说:“禅师还有这个心?”

禅师说:“正是你有这个心。”

佛学百科

和尚、僧

和尚是从梵文而来,原意是“师”。本是一个尊称,具有一定资格,能为人师的才能称和尚,但后来习俗上被作为一般出家男众的专用称呼。

僧是僧伽的简称,本义是指出家佛教徒三人以上的团体,后来习俗把出家的个人也称为僧。无论男女,都可以称为僧。

走什么样的路,自己来选择

有一位信徒很想学习坐禅,但总是不得其门而入,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到寺院去拜访无相禅师,并非常诚恳地说道:“老师!我很笨,自知非参禅法器,但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能否请您告诉我,禅像什么?”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三论宗浅说

    三论宗浅说

    本书是一本佛学三论宗方面的通俗读本,所涉知识内容较多,且易于理解,可方便普通大众对三论宗的认识。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大闺女

    大闺女

    打我没关系,动我大闺女,你完了。我很随和,但是不是什么都能忍,别等我出手时再求饶,那时已经晚了。大闺女很喜欢钱怎么办,去偷?去抢?去制作?一切尽在故事中,自己去探索吧。我睡了……
  • 修真行之盗梦

    修真行之盗梦

    一个普通的山村少年梦想着走向大世界,经历总总入修真门派,奈何修道艰辛,在最低谷时,遇见挚爱之人,奈何天下情深不能相伴。神要阻止我们,必杀神,天要阻必踏天。这一切是否是真?真也好,假也罢。我心所向必是真。
  • Richard Sandoval's New Latin Flavors

    Richard Sandoval's New Latin Flavors

    In New Latin Flavors, award-winning chef Richard Sandoval offers more than 125 vibrantly seasoned Latin dishes, inspired by his popular restaurant fare but carefully streamlined for the home cook. Quesadillas, ceviches, arepas, and enchiladas are offered with Sandoval' s signature flair and bold flavors. The book also presents delectable cocktails featuring traditional Latin spirits that are beloved in the world of mixology —tequila, mescal, cachaca, rum, and pisco —and a variety of salsas, guacamoles, and other cocktail snacks. Whether the food is comfortingly familiar, like the Mahi-Mahi Tacos, or unex?pected, like the Beef Tiradito with Wasabi Dressing, these recipes offer an exciting new vision of contemporary Latin cooking.
  • 外骨骼系统

    外骨骼系统

    你想破命?“想”你想逆天?“想”你觉得成功的你会有多大?“事在人为。”我可以帮你“你为什么要帮我?”因为我也想。
  • 黑暗深渊侵袭

    黑暗深渊侵袭

    蒸汽与元素之力的融合,灵气与机甲的合体,这是一个充满诡秘和未知的世界。深渊入侵,群魔乱舞。鲁小七醒了,只看到黑暗,什么都不记得了。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一本黎明时分会解开一篇日记记载的日记本,让他恢复记忆,以及……一架可以全地图轰炸的能量炮。于是,当邪神降临之后……人与魔交战的百里之外,不起眼的草丛中,一双淡漠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战场。“检测到战场有残血目标,系统已锁定目标,是否开炮?”“轰——”百里之外。“youhavebeenslayed!”邪魔:WTF?
  •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生命需要鼓舞,心灵需要滋润。《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图书的故事极具启蒙意义,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潜能,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愿孩子们拥有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
  • 赎心者

    赎心者

    人生两面,有明有暗。茶城商界大鳄梁仕超深夜遇害。屡破奇案的刑警队长傅华迅速将目标锁定到河西化工小区退休工人丁守德身上。审讯中,丁守德对罪行供认不讳。令人意外的是丁守德的儿子丁继忠也向警方自首,称自己是杀人凶手,父亲是无辜的。丁家父子的投案,并没有使案情变得明朗。他们所提供的供词与警方掌握的情况严重不符。这种情况根本无法结案。正当案情毫无寸进之时,傅华在丁家发现了一张二十年前的老照片……每个人都会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平凡的人也有真实的情感,光鲜的人也有虚伪的面孔。当真实与虚伪进行交锋之时,溅出的人性血光,让不安的心得到救赎。傅华究竟在照片上看到了什么?
  • 公子佛缘

    公子佛缘

    她是名满天下的仁弗小主,本在天上安安静静地听着佛法心经,却突然被扔下来历劫他是人间的一国太子,一夕之间被废了储君之位,成了温柔乡里的盛世公子公子要拿回天下,小主要担负责任。后来,公子要以天下为聘礼求取她她却斩断了两人之间一切的可能。盛世不知道,仁弗小主这繁华又可笑的一生,皆是为了他而准备的。他们就像这折子上早已写好的戏文,是悲是喜,谁都逃不过,且走,且看吧。
  • 仙都之血

    仙都之血

    特殊能力,如今变得不再那么的不可能,在这个城市自我管理的世界上,一个城市便是一个国家,人人都有可能在出生时或后期觉醒获得能力,而天下第一都市――仙都,便是我们故事的开始地,世代保护这座城市的东方一族,因为他们特殊的东方之血能力,世人赞称他们为“仙都之血”……
  • 戴着面具的曼陀罗

    戴着面具的曼陀罗

    主人公舒心原本快乐团圆的生活因为地主的提亲导致父亲死亡,最后她带着娘远离这里逃到上海生活,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随着后面的发展,惊人的秘密也随之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