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9500000062

第62章 神秘的暗算(7)

在巴黎,克鲁格的参谋长——在法国的两名强有力的党卫军官员奥伯格和克诺森的合作下——正竭力掩盖克鲁格和施图尔纳格尔的罪证。但是,在得到回柏林报到的命令后,不久前还是“光明之城”(巴黎)的铁腕人物的施图尔纳格尔,以为一切均已无望,竟不坐飞机,而于那天上午乘小汽车冒雨回柏林。他要司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场经过——狄埃里堡,阿尔贡森林,以及1916年许多达姆施塔特特种兵团的老同志血染沙场的地方色当。整个下午,他都在感伤的途中,最后走下车来“散散步”。在默兹运河附近,他消失在一个小山丘后。不久,司机便听到一声枪响——也许是两声。他在运河里找到了这位将军——浮在水上,脸朝天。施图尔纳格尔虽然没有死,但自杀未遂一举,却证明他无疑有罪。他注定要被绞死。

在“狼谷”,希特勒头部所受的伤显然不轻。他的右耳失聪,双眼不断向右方跳动。当晚,他在外边漫步时,两次走离了路。卡尔·勃兰特医生要他卧床休息几天,但元首不听。“不可能的。”他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另外。让外国客人看见一个如此健康的人竟然卧床,这会是荒谬可笑的。

次日,尽管耳痛不止,他坚持到邻近的一家陆军医院去探望受伤的军官们。两人濒临死亡。施蒙特将军伤势严重。希特勒非常关切,向两位海军人士普卡梅尔和阿斯曼倾诉衷肠。他坐在阿斯曼的床沿,对他们成了此次阴谋的受害者表示遗憾。“这些先生们惦念的是我,只有我。”然而,他再次奇迹般地死里逃生。“这是命运要我完成分配给我的任务的一个迹象。难道你们不这样认为吗?”他说,7月20日,这天“只能证实这个信念,即,上帝唤我去领导德国人民——不是向最后失败而是朝最后胜利前进”。

随着时间一小时一时过去,希特勒的耳痛也越来越厉害;莫雷尔医生只好请范·埃肯教授前来。他是柏林有名的眼耳鼻喉专家,1935年曾给元首的喉咙动过手术。由于这位教授不在家,只好从邻近一家陆军医院请个眼耳鼻喉专家来。他是埃文·吉辛医生,在自己开业前曾在埃肯教授的医疗室工作过两年,医术也颇高明。吉辛医生发现,元首的耳膜已经破裂,内耳也受到破坏。但,他说,如果中耳不发炎,情况就不会变得很严重。

正在此时,莫雷尔医生气呼呼地来了。在尖锐地斥责吉辛,说他未首先向他报到,生硬地对他说,“一个军官只能向他的上级报到,而不是向一名文官报到。”希特勒虽然听不太清楚他们在吵什么,却注意到了莫雷尔的怒气。“得啦,我亲爱的教授,别再吵啦,”他抚慰着。“吉辛当过范·埃肯的助手,他告诉我,如果流血不止,明天他便给我施个小手术,灸灸耳膜。”莫雷尔先生说要打一支止血针,却又不太愿意派人去柏林取药,因为药方是他的对手开的。

希特勒虽然坚信他的右耳再也听不到东西了,但他的情绪还相当不错。他还像鸡吃食似的用打字机给“小丫头”写信——这是他对爱娃·勃劳恩的爱称。这封信还有被炸后的兵营的一幅草图。他告诉她,他很好,只是有点累。“我希望能早日回来,把我交给你,好让我休息休息。我非常需要安静。”

她立刻回了信,说她很是忧郁。“得悉你险遭暗算,我痛不欲生。”她声言,如他身遭不测,她就活不下去。“从我们初遇时起,我就立誓跟随你走遍天涯海角,即使死后也是如此。你知道,我的整个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爱你。”

7月23日,盖世太保的调查人员偶然在一间被炸毁的房屋废墟中发现了不少日记,证明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及其他重要官员与此次政变有关。卡纳里斯海军上将以及前经济部长沙希特被捕。开始时,希特勒怎么也不相信,如此高级的人物——且又如此众多!——竟会与政变有关。他原以为只有一小撮卖国者;上述发现无疑是对他这个信念的一个打击,而他也因此受到伤害。“我生活中充满了忧愁,是如此沉重”,他对特劳德尔·荣格说,“只有一死才能解脱。”另一个秘书听见他在斥责自己的爱犬,原因是它不听话:“看我,看我的眼睛。你是否像我的将军们一样,也是个叛徒?”

次日上午,他在形势分析会上宣布,英国人支持过施道芬堡,他试图让听众相信,搞阴谋的人并不是很多。“重要的是要向全世界宣布,军官团的绝大部分人都与这些猪猡们无关。”应在报上强调,本德勒大街的指挥官们,拒绝与一小撮叛徒同流合污,当场处决了4名叛徒。“我太像是个心理学家了,”他说,“居然看不到有一只神手,在对我们最有利的时刻,把身上带着炸弹的人引到这里来。如果我和所有人员都被炸死,那才是真正的灾难呢。”

根据希特勒的指示,戈培尔向全国发表了广播演说。这篇讲话很精彩,既激烈地指出此次事件的教训,又激动人心。他把施道芬堡描述成一个魔王,跟他走的不过是一小撮军官而已,根本不能代表整个陆军。他攻击施道芬堡,说他与西方盟国勾结,共同密谋,他举出4条证据:在他们的报纸中,不断提到有一群德国将军在反对希特勒;使用了一枚英制炸弹;施道芬堡与英国贵族的关系;在炸弹爆炸的消息传到伦敦后,伦敦报界希望德国不日便将垮台。

向地方长官作的报告表明,戈培尔的宣传有效地动员了人民。例如,在不伦瑞克的一家医院里,病人们自发地将元首的每幅画像都饰以鲜花。在许多城市里还组织了表忠游行。在中学里,教师们对学生们说,此次谋反解释了德国为何会在非洲和俄国在军事上失利的原因;是叛逆们在捣乱,使元首的命令达不到各师。

7月25日,范·埃肯医生从柏林前来,受到了元首的热烈欢迎。元首自己预言,由于有着诸多烦恼,他“只能再活2至3年”。只有一点值得欣慰:到那时,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余下的工作可由别人继续去做了。他痛苦地坐在椅子上,详细地诉说了他的症状。

具有良好记忆力并为此感到自豪的吉辛医生,偷偷地将希特勒的话全记在一个黄色的袖珍日历上。为了不使别人看懂他的笔记,他用暗语书写,用了拉丁文,还用了只有自己能懂的符号。范·埃肯教授证实,吉辛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正确的。但元首拒绝最少卧床一周的建议。“你们预谋好了,要把我变成病人!”

次日,希特勒向吉辛诉说,他的左耳依然内出血,要他再灸一下——不管有多痛苦。“我已不觉得痛了,”他想了想后说,“痛苦能使人变得坚强。”一分钟后,他便证明了这点:有个副官送来了关于暗杀事件的报告。“是呀,”他一边翻阅一边说,“真没想到赫尔道夫竟是这样一个流氓。”他发誓“要将那些叛徒斩草除根”,还骂施道芬堡是个懦夫。“至少他也要有提着他那个手提箱站在我身旁的勇气。用子弹结果他,这实在是太便宜他了。”

两天后,希特勒自诉失眠。吉辛建议,取消每晚的茶会;希特勒回答说,他已试过了,更难睡着。“我得先放松一下,谈谈别的事情。不然,我面前还会出现总参谋部的那些地图,我的脑子还在不断活动。我得花上几个小时才能消除这些幻影。如果把灯开着,我可把每个集团军的准确位置标出来。我知道每个师的位置在哪里——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下去,直到我入睡,但这已是五六点钟了。我知道这对我的健康不利,但这个习惯我又改不了。”

炸弹爆炸后次日,希特勒撤换了抱病的总参谋长蔡茨勒。换上来的是曾因意见与他不合被他从前线发配走的古德里安。当这个在陆军中也许是最受尊重的机械化专家来到拉斯登堡走马上任时,他发现陆军总司令部的各办公室几乎空空如也。蔡茨勒已在半丢脸的情况下走了。豪辛格也不在了。许多部门的头头都已被盖世太保撤换。

古德里安上任后首先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是公布一项表忠令并向希特勒保证,“将领们将团结一致,军官团也团结一致,陆军官兵团结一致。”一星期后,古德里安走得更远了;他令总参的每个军官都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的领导人兼军官,“要根据元首的主义,积极地对青年指挥员进行政治教育。”凡不服从此令的军官必须立即申请调动。没有不服从者。于是,1933年开始组建的这支精锐的部队屈服了,得了个堕落的结局。

此时,诺曼底滩头的西翼遭到美军坦克的猛烈进攻,西线已濒临崩溃。7月30日黄昏,为争夺阿弗朗什小道,美德两国坦克发生了一场恶战——阿弗朗什小道是美军突破后进入法国空旷地带必经之地。瓦尔利蒙等人要求立刻从法国撤退,但约德尔却向元首递交了一份命令草案,要求“在可能情况下,从海岸撤离”。

次日傍晚,美军的坦克已涌进了阿弗朗什小道。希特勒想赶赴西线亲自指挥,但吉辛和埃肯两人都禁止他乘飞机。由于医生们只允许他在“狼谷”活动,对乔治·巴顿的6师大军开进阿弗朗什一筹莫展。对法国的命运因而已成定局,他也无可奈何。然而,这仅是他诸多忧患之一。8月1日,3.5万名装备极劣的波兰军向华沙的德国驻军发动猛攻;次日,土耳其与帝国断绝外交关系。

他竭力将这些烦忧置之脑后。8月2日,他扮演了初次学医的学生的角色。他向吉辛医生提了许许多多有关内耳的问题,接着便穿起外科医生的白大褂,脑门上挂着一面镜子,专心致志地观看林格的右耳。他什么也看不到。他又看了看,还是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吉辛便建议他用电镜。“呀!”他惊奇地喊道,“我看见东西了……我看到了一条淡黄色的线,很清楚;那大概是人人皆知的耳膜。”他让林格转过身,把矫光器塞进他的左耳。他人了迷,用音叉和秒表去测试林格的听力。“你知道,医生,”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年轻时老想当医生。不过呢,我有了别的职业,才醒悟到我的真正使命是什么。”吉辛刚走,希特勒医生又研究起来了。他把林格和两名党卫军的卫兵召来,一一给他们作耳朵检查,直到他学会了使用电镜为止。然后,他要了一本尼克教授写的关于治疗眼、耳、喉的著作。

希特勒的精神是好些了。但他仍觉得晕眩,走路还得叉开双腿,就像水手在颠簸的船上行走一样。尽管如此,他仍坚持要于8月4日向地方长官训话。他与他们一一握手。许多人,例如杜塞尔多夫的弗莱德里希·卡尔·弗罗里安,看见他如此情景,都流下了眼泪。“你们不会误解我的,”希特勒说,“我对你们说,在过去一年半中,我总相信,终有一天我会被我的左右开枪打死。”他要他们想像一下,若明知某种凶杀随时可能发生,这究竟有多么可怕。“为了维护我们的人民,我需要拿出多少精力来呀!要思索,要考虑,还要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要我自己干,得不到别人的支持,而且常常在沮丧中进行。”哀伤的演讲完毕后,大家便进午餐,一人一壶。希特勒慢慢站立起来。“我要走了”,他说,“先生们,你们……”他把两个指头放在嘴边,示意让大家抽烟。他摇摇晃晃走了,还故意装着不晃的样子。

不久前,希姆莱曾向这些人保证过,他不但会让阴谋分子而且也会让他们的家属受到法律的制裁。“施道芬堡全家,”他说,“将会被铲除,连根铲除!”热烈鼓掌。“杀一儆百,坚定不移!”他就是用这种精神进行调查的。主谋的近亲和其他亲戚均被逮捕,其中至少有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十多人。为了对阴谋案件从每个角度进行调查,希姆莱派出了几十名侦探——调查进展神速、彻底,8月7日便开始审判首批罪犯。被带上“人民法庭”的共8名军官,法官是通晓苏联法律和刑罚的罗兰·弗赖斯勒——希特勒称他为“我们的维辛斯基”。办理此案是元首曾指示他要严厉,“要用闪电般的速度。”

被告穿着破旧的衣服,走进柏林高等法院的大审判室。他们形容憔悴,头发蓬乱,衣着不整。这次审判还被拍成电影,为的是让德国人民看看叛逆分子的下场。陆军元帅维茨勒本,由于不准戴假牙,加上不断在系紧没有皮带、尺码又过大的短裤,看上去就像是喜剧里的流浪汉似的。像演戏似的穿着红衣服的弗赖斯勒,同他所钦佩的苏联法官一样,朝他喊道:“你这肮脏的老家伙,老在摆弄裤子干什么?”

这次做给人看的审判的调子和水准就是如此。“在德国的审判史上,从未有被告受过如此残暴,如此残忍的对待的。”一个速记员回忆说。判决是事先定好了的;弗赖斯勒像吹喇叭似的宣布,8人均犯有反对元首的叛逆罪,和反对德国历史的叛逆罪。按照希特勒的具体指示,8人被用卡车运至普洛陈塞监狱。接着,他们便被送进一间小屋——在那里,天花板上吊8个肉钩。被判处死刑的8人,上身被剥光后,被用富有弹性的细钢条吊死。他们痛苦地挣扎的情形被电影摄影机记录了下来,当晚便在“狼谷”的银幕上再现。据施佩尔说,“希特勒爱看这个影片,让人反复放给他看”,但贝洛夫副官和其他贴身人员至今仍说希特勒从未看过。

对这一事件还作了进一步调查也还有其他审判,但公布的只有8人。另外还有5000人左右——男男女女,大部分人与7月20日的起义没有直接关系——也被处决。

8月15日,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古德里安就此评论说,机械化部队虽然强大,却弥补不了空军和海军的失败。这一说法触怒了希特勒,为遏制自己,他走到另一房间,与古德里安个别谈话。但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大,致使一名副官不得不提醒元首说,他说话的每个字外边都听得很清楚。是否把窗户关上?

当晚晚些时候,当希特勒得悉,冯·克鲁格陆军元帅已神秘地失踪时,不禁大怒,——当天早些时候的发怒,若与这次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克鲁格的失踪似乎是这样发生的:当天上午,这位西线总司令乘车去前线与装甲兵司令进行会谈,但他压根就未到会晤地点。一希特勒大喊大叫说,克鲁格肯定与炸弹阴谋有关,已趁机溜走,和敌人进行秘密和谈去了!

事实上,由于遭到敌人战斗轰炸机的攻击,克鲁格的车子,连同两台发报机一起被炸毁,他抵达前线的时间被推迟。他不但被困在拥挤的道路上并与外界隔绝,而且还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局面。一方面,他尽力阻止盟军的突破,另一方面,他又深信自己的任务已毫无希望完成。自从在俄国发生一次严重车祸以来,他一直精神萎靡不振。他常在自己的办公室走来走去,非常痛苦,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曾向希特勒宣誓效忠,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对上帝,对自己的民族,和对自己的良心,都负有责任”。

当天夜深,克鲁格终于抵达了前线,但那时希特勒已决定让陆军元帅莫德尔接替他的职务。8月17日,莫德尔带着元首的手谕来到法国,接过了西线的指挥权,克鲁格被这突如其来的解职搞得晕头转向。“我的名誉全在阿弗朗什,”他指着地图对他的参谋长说,“现在,我全完了。”第二天,他坐上小汽车,懒洋洋地东行,像施图尔纳格尔一样,重游了法国的旧日战场。与施图尔纳格尔一样,他也想自杀。克鲁格成功了。在克莱蒙顿阿尔贡附近的一棵树下吃完午餐后,他将一封写给他兄弟的信交给了副官——然后便吞了氯化物。

另一封写给元首的信已在途中。在简要地说明了他为何阻止不了盟军的前进后,他恳求元首结束战争,结束人民所受的不可言喻的痛苦。在“狼谷”,希特勒读完这封信后,未作评论便将它递给了约德尔。在信的末尾,克鲁格称颂了希特勒的钢铁意志和天才,以及他进行的“伟大而光荣的斗争”。“现在,就请结束——如果有必要的话——这场毫无希望的战争,证明您是个伟大人物吧!”这封信似乎要扼要地叙述陆军最后蒙受的耻辱,但这不是为了他自己。克鲁格没得到什么好处。也不过想最后一次作出努力,用敲响警钟的办法,为国服务罢了。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牛顿

    名人传记丛书:牛顿

    名人传记丛书——牛顿——他与他的定律永存于人类史:“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由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此书一改中国旧式文体记事的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论述李鸿章的一生。李鸿章作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虽然饱受争议,但梁启超在书中却直面时代大背景,对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且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而发出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慨!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一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家族。
  • 千古第一情种柳永

    千古第一情种柳永

    本书讲述了柳永的一生,内容包括:初露锋芒的少年柳永、风流潇洒的青年柳永、艰难跋涉的壮年柳永等。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本书分为塞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等部分。
  • 永不褪色的优雅:杨绛

    永不褪色的优雅:杨绛

    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此外,杨绛先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翻开本书,你将看到一串串精彩的故事,学会如何守护内心无穷无尽的力量,如何在躁动的世界建造温润的生活,在繁杂的世事中锻造超然心境。
热门推荐
  • 对的人总要离开

    对的人总要离开

    生活在不经意间流走,我们想要抓住点什么却总是抓不住,而对的人总会以另一种方式离开,欢迎来到我的世界,我是三哥哥跟我走吧
  • 怒天决

    怒天决

    他,只手遮天;他,独身一人迎战众多强者;他,天赋异禀,身份高贵,傲视群雄,但是他并不是主角,主角另有其人。
  • 霸者龙皇

    霸者龙皇

    “我龙族的复兴交给你了少年。”“为什么是我,我只是一条龙族中最低贱的黑龙啊!”叶尘对此表示欲哭无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渣女重生记

    渣女重生记

    俞晏是个不作死不会死星人,所以上辈子她把自己作死了。重活一次,她决定不作了,但也发现,想做一个安静的美女纸其实也很难!追夫神马的,不知道有没有速成班,她有钱!
  • 一品小厨娘

    一品小厨娘

    沈妍穿越了,一心扑在开酒楼赚钱养全家。她与同行斗智斗勇,却唯独怕冷云钰;她做事一向随缘,却遇到想要保护的人:当沈氏名扬四海,她注定不一般,当他不是他,她也会选择跟从。卉丰国之大,他们注定卷进夺位之.....冷云钰为了心悦之人,决心将她宠为珍宝,以下是冷云钰宠妻守则:①只要夫人喜欢,就算丢了命也给她找来;②夫人都是对的;③夫人讨厌的人就是我冷云钰仇人;④夫人的好只能我知道;知情后的沈妍表示,她没白宠这个小夫君。‘小夫君’冷云钰表示,我很荣幸!
  • 公子劫财不劫色

    公子劫财不劫色

    苏家二小姐女扮男装十八年,上殴打过太子下调戏过丞相,时不时还去王府会一会病怏怏的王爷。没事偷个宝贝顺便吃点豆腐,引得逍遥山庄的庄主见到她就拎刀砍,时间久了竟然还砍出感情来。苏雨,一个能打架能骂街能装酷能卖萌的女人,谁才是那个能驾驭她的男人?
  • 家族以外的人

    家族以外的人

    《家族以外的人》是萧红创作的散文随笔类书籍。我蹲在树上,渐渐有点害怕,太阳也落下去了;树叶的声响也唰唰的了;墙外街道上走着的行人也都和影子似的黑丛丛的;院里房屋的门窗变成黑洞了,并且野猫在我旁边的墙头上跑着叫着。
  • 纷争世界—人类的黄昏

    纷争世界—人类的黄昏

    第一纪元,矿山中的矮人依靠财富和火器统领着大陆;第二纪元,维诺森林的精灵用魔法和长弓征服了大陆;第三纪元,大陆上所有的人类联合起来,凭借着他们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了大陆的主宰,自此以后,人类的光辉照耀着这片大陆七百余年。当太阳开始落下,人类在经历了七百多年的辉煌后开始踏上最后一段辉煌之路。一场空前的危机悄然将至,暗影即将笼罩大陆,人类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黄昏。——纷争世界:人类的黄昏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