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96100000003

第3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情结

作为个体心理学的重要发现,自卑情结相当知名。大量心理学家承认了该名词,还利用自己觉得恰当的方法将其应用到现实中。不过,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对该名词的理解和应用是不是正确。例如,跟某个人说自卑情结在困扰他,他不会努力战胜这种情绪,却会比原先更自卑。所以治疗一定要有针对性,在他的生活态度中最令他情绪低落的那一环持续激励他。精神病人一般都有自卑情结,因此无法根据自卑情结存在与否,为其分类。如果只跟他们说“你有自卑情结”,就等于跟头痛病人说“我知道你的头不舒服”,根本无法让他们振作起来。

大量精神病人都否定自己存在自卑情结,更有甚者,觉得自己比身边人更有骄傲的底气,据此彻底否定该事实。因此我们需要留意他们的行为,而非言谈,找出他们显示自身重要性的方式。例如傲慢者会有这种心理:“大家都看不起我,我必须改变他们的看法,表现自己。”例如说话伴随着丰富动作和表情的人会有这种心理:“为了不让我说的话看起来毫不重要,我必须用些法子引起大家的关注。”还有些看起来格外霸道的人,让人不由得疑心他心里潜藏着自卑,要拼命掩饰。例如有个人一直用脚尖走路,生怕人家说他矮。还有种常见的案例,两个孩子比较身高,为了让自己显得高一点儿,有自卑情结的孩子总会站得笔直,但要是问他是不是认为自己矮,他却断然不会承认,他没有这种勇气。

不过,自卑情结严重的人未必都会安静、驯服、内向,不与人争短长。自卑情结有各种表现方式,有个案例能证明这一点。三个孩子生平第一次到动物园,看到被囚禁的狮子,第一个孩子面色发白,马上躲到妈妈背后,说:“妈妈带我回家。”第二个孩子呆立在原地,用发抖的声音说:“我不害怕。”第三个孩子脸上写满了好奇,说:“妈妈,我要是朝它吐唾沫,它会怎么做?”三个孩子有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他们都发现自己在狮子面前处于下风。

人们时常发觉,自己的处境有改善的空间,因此所有人都存在自卑情结,只是程度不一。要摆脱自卑情结,就要鼓足勇气,找到恰当的方法战胜困难。任何人都会努力想办法消除不良情绪。长期受自卑折磨,会让人忍无可忍。哪怕不相信努力能改变现实、毫无自信的人,也不会忍受自卑,而会寻求拯救自己的方法,尽管这并没有用。他一直在关注怎样战胜困难,但总是用优越感麻痹自己,从未努力去思考过战胜困难的办法。此举无法消除自卑的源头,他的自卑情结会不断加剧。他的所有行为都像掩耳盗铃,十分滑稽,他将承受不断加重的压力。若只留意他的行为,不关注问题的本质,我们会误会他漫无目的。尽管他为了让所有事情合理化付出了很多,但他的行为却表明,他改善自身处境的意念并不坚定,他所做的一切都好像毫无计划。他要是认为自己并不强悍,会躲进另外一种环境,那里能让他感觉舒服。他努力的重点是让自己觉得自己更强悍,而不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努力只能是掩耳盗铃,成果微不足道。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他可能会变成残暴的专制君主,努力维护自己的权威,自我麻痹。这对改善他的自卑情结一点儿作用都没有,他依旧会因潜藏在生活中的原有处境感到自卑,自卑情结就是如此。

上述内容能帮我们定义自卑情结:人在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前感到力不从心的情绪。这表明自卑情绪的表现多种多样,哭泣、气愤、愧疚等都包括其中。人会因自卑陷入焦虑,为弥补这种情绪,便致力于寻求优越感。此举只会隐藏问题,让其无法得到解决。他的行为因此受限,精力不是用于解决问题,而是逃避失败。除了迟疑不决和退缩不前,他什么都得不到。

要深刻理解上述理论,不妨研究一下公共场所恐惧症的案例。通常说来,这类病人都有如下心理:“不能远离我所熟知的环境,必须逃避生活中的各类威胁。”有这种心理的人会藏在家里,或一直待在床上,还可能在困境中采取极端做法,即自杀。这种人在困难面前已彻底放弃,对自身处境毫无办法。自杀者其实是想从自杀中得到某种优越感,因为自杀这种行为本身就属于报复或指责。各类自杀案例中的自杀者,多半都会将某个特定的人当成导致自己自杀的罪魁祸首,好像在宣布:“瞧我多脆弱,多善良,你却残酷至此。”

精神病人为避免全面接触自己的情绪,一般会压缩活动范围。他希望远远避开现实中的各类问题,为此只在自己能掌控的环境中活动。这就好比为自己建立了一座狭窄的城堡,把阳光、微风、新鲜空气都隔绝在了外面。他将以自身经验为依据,在自己了解的方法中选择一种,可能是忍气吞声,也可能是高声怒斥,总之能有效达成他的目标。他还会在对第一种方法不满意时,换第二种。不管采取何种方式,他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得到优越感。一旦发觉眼泪能有效掌控别人,孩子就会喜欢哭泣,这会大大增加他们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我们将泪水、怨言之类称为“液态力量”,这种方式会使合作受损,还会贬低别人,使之成为奴隶。这种人的言行都在展示自己的自卑情结,跟过分做作、害羞、有负罪感的人类似,他们不会承认自身的懦弱与平庸。他们也绝不会承认自己以超越所有事物、所有人为目标,且为此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初次见面,热衷于自夸的孩子便会让人感受到一种优越感,但他的行为却会把他的自卑情结完全展露出来。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病人的“狭窄城堡”的生动案例。没有勇气直面爱情的人要想获得爱情,是不可能的。如果他只在家庭范围内活动,毋庸置疑,他的性欲宣泄也要在家庭范围内进行。他只对几个熟人感兴趣,这是安全感匮乏的结果。他很恐惧跟人共处,因为担心这样便不能根据习惯掌控局势。通常说来,被父母溺爱的孩子都会有这种情结,他们误以为自己什么都不用付出,愿望就能获得满足。他们不了解,在家庭之外,自己也能依靠努力获得关怀与爱情。他们对母亲的依赖,在成年后继续增加。他们想要的不是爱人,而是用人,母亲是他们心目中最当之无愧的用人。任何被母亲溺爱并被母亲禁止对别人产生兴趣,又被父亲冷落的孩子,都可能出现这种情结。

精神病人多半都会为避免全面接触外部环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例如口吃的人经常会表现得很迟疑,他会受自己仅有的少许社会感驱动,跟别人往来,但在跟人说话时却显得很迟疑,因为跟人往来这件事让他既恐慌,又看不起自己。存在自卑情结的群体还有上学时显著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孩子,强迫症患者,事业不成功或婚姻没着落的大龄男女,对工作反感因此失眠的人等。在困难面前,这些人会表现得非常彷徨。在跟异性交往时,一些人会质疑自己的生活态度,因此产生了很多问题,如阳痿早泄、性冷淡、自慰等。若非对自己的目标太过高估,这些人也不会忧虑至此。

自卑本身并不病态,还能提高人的地位。例如人类预测未来极其美好,但自己当前还愚昧无知,务必要尽可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为此,他们极力掌控自然,探索宇宙,科学因此诞生,继而发展。我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建立在自卑情结的基础上。如果邀请外星人来参观地球,其肯定会感叹:“地球上最脆弱的非人类莫属!他们为得到安全感,成立了各类组织;为躲避风雨,拼命建造房子;为防寒保暖,穿上了衣服。”在有些方面,人类的确很脆弱,这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猩猩、狮子都很强壮,但人不一样。跟人比起来,地球上很多动物更擅长独自面对艰难的生活。尽管群居、联合也能解决问题,但相较于动物,人对合作的需求更强。所有人一开始都是婴儿,婴儿出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保护、照料,因为他们如此弱小。人要想不被环境约束,必须加强合作。由此可知,未曾学会合作的孩子会越来越悲观,逐渐陷入自卑情结,无法摆脱。此外,在生活中,再擅长合作的人也会连续不断地陷入一些难以脱身的困境。彻底掌控自己的处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的人类,一直无法逃脱三大现实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新方法,解决问题,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脚步。人们要不断努力,但要让努力满怀希望,兼具意义,必须要跟他人合作。

人类永远不能实现生命的最终目标,这点不会有人质疑。若某个人或全人类的生活已变得毫无困难,可想而知这种完美的生活会多乏味。即将发生的一切都能预测出来,一点儿危险、一点儿意外都没有,那未来还有什么值得期待?未来的变数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乐趣,若所有事情的发展都是确定的,就用不着再讨论、再探寻了,科学进步之路就被堵死了。这时对人类而言,宇宙不过是一场轮回。艺术、宗教这些带给人类快乐的东西都变得毫无意义。但要堵死当前人类的生活,可不是简单的事,人类不会停止努力,新问题将陆续涌现,新合作机会也将出现,这真是我们的幸运。精神病人在该过程中很难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问题、向前迈进。问题出现时,普通人会采用比较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解决。当新问题产生时,他们也能面对,进而解决。所以其他人的特殊照料,对他们来说没有必要。跟他们合作,不会让人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他们可以独自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因为他们知道怎样做贡献。

优越感的获得

所有人都希望得到优越感,都会在自身生活意义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目标。此处的生活意义多半不是口头的,而是融合在生活态度中,好像个人独立创作的特殊歌曲。目标不会清楚暴露出来,而是潜藏于生活态度内部。通常情况下,目标的展现不会很清晰,大家只能将其推导出来,推导的依据就是个人行为。要像品味一首短诗一样研究生活态度,相较于外部展现的文字,诗歌内部潜藏的意义丰富许多。个中意义要细致地品味、斟酌。所有人的生活态度都是艺术品,既复杂又多样,要得出其内涵,心理学家一定要拿出赞赏的态度进行思考。同样的,获得优越感的目标也是在持续的探索、推导中确立的,是动态而非静态的,需要为之付出努力。

清楚、准确地描绘出目标的全部,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例如某个人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可那只是目标的一部分,所占比例很小。即便目标是清楚、具体的,也有很多追求成功的方法可供选择。例如某个人以成为医生作为自己的目标,这说明他除了要在病理、科学方面取得某些成就外,还要在各类活动中对自己和其他人展现出强烈的兴趣,目标的内容十分丰富。他想如何帮人,帮人时对自己有何种约束等,都将展现出来。从本质上说,这些全都是他用于弥补自卑情结的方法。他的职业、行为都将展现他自卑的源头。如常有医生幼时便亲眼看见了死亡,或看到周围的人死去,这让他们安全感严重匮乏,于是将自己日后的发展方向定为拯救别人。又如以教师为职业目标的人,不过,这些人相互之间是有区别的,这点大家都明白。社会责任感匮乏的教师很有可能是为了掌控比自己更弱的人,从而得到安全感、优越感,才以教师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与其心理习惯刚好契合。反观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会发自内心地做贡献,把学生当成跟自己平等的人。还有一点需要留意,除了能力、兴趣方面的巨大差别,教师的心理状态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行为。为迎合具体目标,人会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他将在这些条件的束缚下,逐渐缩短自己与目标的距离。他会努力追求自己的生活意义,实现最终目标,即获得优越感,不管在何种状况下都不会改变。

所以不要只看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要去探究其实质。任何人都有可能改变职业等实现目标的方式,以达成自己确定的具体目标。所以要从人格整体中找到潜藏的统一特征,这是一种固定特征,不会被表现方式改变。这就好比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不规则三角形,看起来不同,实际却并未改变,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点。人的整体目标的表现方式同样不会只有一种,而这多种表现方式能让我们对其有全方位的了解。我们无法对某个人说:“只要你能做到某些事,就能让自身的优越感获得满足。”我们会在追逐优越感时,不停地变换方法。在困难面前,唯有精神病人才会觉得:“方法只有一种,我非这样做不可。”越强大的人越懂得方法创新。

对优越感的特殊追求,不宜随随便便描绘出来,但我们从全部目标中归纳出了一项共同点,就是极力想变成神。我们时不时会发现,大家极力以该思想为依据展现自己,梦想能变成上帝。而变成上帝也是大批哲学家的理想,以及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古代的宗教训练也有这种目标,教徒的终极目标往往是努力成为神,超人思想中便包含了这种理想。有种说法称,尼采[7]疯掉后,自称“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给斯特林堡[8]写信。疯子往往会对自己的优越感目标毫不掩饰,以中国皇帝、拿破仑自居。他们希望自己想住在哪里就住在哪里,希望获得预测未来的能力,利用无线电获得各类信息、倾听一切人类对话的能力,变成拥有超能力的超人,成为所有人关注、钦佩的对象。变成神的目标也能以合乎情理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表现为想成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想拥有一种能力,可让其他生命都变得脆弱。只有成神,才能将以下愿望变为现实:一是保留凡人的生命,二是在多次轮回后重返人间,三是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永存。唯有神能在宗教领域中永生。该说法是一种意义和对生活的阐释,没必要探讨其正确与否。另外,我们对该意义的利用,有成为圣人和成为神这两种出发点。这是一种相当强烈的优越感目标,就算是无神论者都有控制神的意愿。

把优越感目标详细化,能避免在固定的生活态度中出错。此时的个人习惯与特征毫无缺陷与错误。问题孩子、精神病人、犯罪者、酗酒者的行为都很合理,都能帮自己获得优越感。他们绝不会否认自身症状,这些症状全都与其目标相对应。老师问全班最懒惰的男孩他成绩差的原因。男孩振振有词地表示:“我的懒惰能吸引您的注意,而那些不淘气、成绩好的好学生,您是不会留意的,您留意他们有什么意义呢?”由此可知,他不会改变这种做法,除非他能改变自己的目标,不再想着让老师关注自己。因为他一定要懒惰,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他基本不可能改变这种坏习惯。另外,这种做法在他看来一点儿错误都没有,改变却会让他显得蠢笨。另有一个男孩在家很听话,却很笨拙,很平庸,在学校也落后于其他孩子。与之相反,比他大两岁的哥哥聪明好动,但时常因冒失闯祸。有一回,弟弟对哥哥说:“与其像你这么冒失,我宁可做个笨人!”如果他因为不想闯祸,所以才表现蠢笨,那他实在是个聪明人。人们不会对他这种笨孩子要求过高,并能在他不慎犯错时轻而易举地原谅他。如此看来,他的蠢笨是装出来的,实际并非如此。

一般所说的治疗,针对的都是疾病症状。但不管是医疗还是教育范畴的个体心理学,都不这么认为。孩子数学成绩落后于他人,只留意这种表象,寻找能提高他成绩的方法,基本没用。孩子成绩落后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他想让老师关注自己,更有甚者,是他想借此逼迫学校把他开除,因为他很不喜欢上学。改变了当前的表象,他会继续为实现原先的目标,转而采用别的方法,这跟成年人的精神病有少许相似之处。头痛病患者会很好地利用自己这种病症,一旦有需要,就会让其发作。大量社交活动会被他以头痛为托词推掉。在陌生人面前,在做出重要抉择之前,他一定会头痛。他还会借助这种借口,拿家人、下级撒气。这种法子这么有用,他怎么可能弃之不用?他就这样利用自身的痛苦,实现了预期目标。所以我们能利用让他畏惧的观点,逼迫他不再采用这种方法,同时进行物理治疗,让他得以康复。但如果他还坚持原先的目标,那为了弥补自己,他就会在放弃该方法后选用别的方法。他可能会在头痛好了以后,再出现失眠等症状。不管怎样,他都能找到新症状,除非他原先的目标已经消失。一些精神病患者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从这种症状过渡为那种症状,转变之快,让人惊讶。这些人好比收藏精神病症的专家,丰富自己的收藏,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所以我们不能只给他们治病的资料,还要明白他们的症状背后隐藏的目标。要找出他们的目标跟优越感的关系,而不能只停留于帮他们解决当前的问题。

我要是找到一架梯子,爬到黑板顶上坐着,肯定会被旁观者当成疯子。我为何要找梯子,为何要爬到黑板顶上,为何坐姿这么不雅,这些问题都会让他们疑惑不解。但他们若能知道以下情况,就不会觉得我疯得很过头了:我要是不坐在别人头顶上,就会很自卑,因此才会坐到黑板顶上,而我要获得安全感,必须从高处俯视我的学生。我采用了一种相当聪明的方法:选择的工具十分合理,行动时又遵从计划。若不是我解释了自己的优越感目标,大家也不会认为我是个疯子。我可以不这么做,但前提是有人说服我相信,我的观点错了。可大家若仅仅搬走了我的梯子,而未能改变我的目标,我就有可能借助椅子再爬上去。要是椅子也被拿走了,我还会跳上去。精神病人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正确的,在这一点上,他们没有区别。他们的目标才是我们要改变的对象,他们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会随着目标的改变而改变。新目标出现后,他们会有新态度,采用新方法。

以上说法可通过接下来这个案例得到很好的验证。

案例一

有位过了三十岁的女士来请求我的帮助,理由是她最近在人际交往中一直很焦虑。她被迫接受家人的资助,因为她的工作一直没什么成绩。她做过秘书、打字员等,但总是遇到向自己示爱的上级,不得不辞掉工作,摆脱他们的纠缠。后来她找到了新工作,却再度辞职。这次上级对她毫无兴趣,她却因此认为对方对自己不够重视。在大约八年的时间内,她一直在接受心理治疗,却还是没办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可见治疗并没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不了解一个人的童年,就不能了解这个人。所以我在治疗她时,询问了她童年的生活态度。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她深受宠爱。她家庭条件很好,不管她有什么要求,父母基本都能满足她。我因此感慨道:“你都快跟公主差不多了,被照料得这么好。”她说:“没错,我被好多人称为小公主。”她在我的引导下谈到了自己的早期记忆:“我四岁那年,曾看到好多孩子在外边玩,又蹦又跳,大叫大嚷:‘巫婆来啦!’我非常恐惧,回家后问女用人:‘世上有巫婆吗?’女用人点头说有,说巫婆、盗贼存在于世界每一个角落。”她从这时开始畏惧独处,在她的生活态度中,到处都能看到这种畏惧。她觉得自己是个时刻需要家人照料、支持的弱者。她还有如下最初记忆:“我有过一个钢琴男老师,他曾想要亲吻我。我吓得跑回去跟妈妈告状,之后再也不愿弹钢琴了。”由此可知,彼时的她已经有意识要跟男性保持距离,而她在性方面的终极目标便是逃避爱情,她觉得弱小的人才会爱上别人。这种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的,因为恋爱中的人多半都会变成弱者。他们因爱情充满柔情蜜意,苦恼多多,因为他们对爱人的留意一刻不曾停止。能逃避爱情的人都有确定的目标,随时告诫自己:“我要更强大,不能让他知道我心里想什么。”一般说来,这种人对爱情的态度不是远离,就是拒绝。我们会发现,在可能的爱情面前,这种人会借助讥讽、远离对方等行为,避免成为弱者。

在爱情、婚姻面前,这位女士同样感到自己是弱者,以至于工作中每回遭遇男性的追求,都会紧张,逃避。从头到尾,她都不知道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她的安全感也在父母去世后消失殆尽。她的亲戚对她没有好感,也无法帮助她,她向他们求助根本没用。她责怪亲戚在她遇到困难时冷眼旁观,十分冷血,通过这种方式,好不容易才得到了些许慰藉。她若失去亲戚的照料,肯定会发疯。她的优越感目标只能借助一种方式达成,就是在亲戚的照料下,光明正大逃离种种生活难题。她心底藏着这样一种念头:“我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公主,那里才是我的归属,地球不是,在地球上,我得不到重视。”幸好她现在有亲戚照料,要不然肯定会变成疯子。

案例二

另有一个完美阐释了自卑情结与抑郁情结的案例。有个十六岁的女孩是我的病人,她七岁就开始偷东西,十二岁开始在外面过夜。她两岁那年,父母离了婚。她跟着母亲住到外婆家,受到了极好的照料。父母在她出生时就已关系恶劣,经常吵架。母亲对她的出生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对她根本谈不上母爱,母女关系十分淡漠。见到女孩后,我们进行了友善的交谈。女孩表示:“事实上,我根本不喜欢偷东西或者跟男孩玩。我是为了让妈妈明白,我不受她的管束,才会这样做。”我问:“这是你对妈妈的报复吗?”她说是。她想证实自己比妈妈强大,但真实的她却十分脆弱。她极度自卑,因为在她看来,妈妈根本不爱她。她想得到优越感,方法就是不断闯祸。由此可知,孩子往往是为向父母报复,才会偷东西或做其他错事。

案例三

有个十五岁的女孩在失踪八天后被找到,之后被带到少年法庭。在众人面前,她编造了一个无法取信于任何人的故事,她被一名男子绑架到一个房间,捆绑、囚禁了八天。有个态度可亲的医生想通过交流让她说出真相,她气愤地打了医生。跟她见面后,我为了让她误会我的兴趣点在理想上,并能帮她实现理想,询问了她的理想是什么。接下来,我又问到了她的梦。她笑嘻嘻地说:“我梦到我从酒吧出来,马上看到了妈妈,爸爸也过来了。我害怕爸爸发现我,赶紧求妈妈把我藏起来。”对于父亲,女孩既畏惧又排斥。她说谎是为了免受父亲接连不断的惩处。所以研究说谎案例时应调查一下,说谎者的父母是不是要求严格之人。若非危险至极的事,说谎都是无意义的。此事还说明,女孩愿意配合母亲。女孩之后表示,自己受到诱惑,那八天一直待在地下酒馆。她想向父亲坦白,却没有勇气,父亲对她太严格了。她时刻都能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压力。要想征服父亲,她只能采用伤害父亲的方式。

面对这些不能通过正确途径获得优越感的人,我们应如何为其提供帮助?要让这个问题简单化,只需明白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种惯性即可。如此一来,就能设身处地感受这些人的矛盾与痛苦。他们在努力追求目标时选错了方向,所以才会做出错误的行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潜藏着对优越感的追求,人类文化的发展便以此为源头。人类的行为都遵从一条由上到下、由负到正、由失败到成功不断推进的线。但有能力应对、解决一切生活问题的,唯有为自己努力,并能造福其他人的人。同样能造福其他人的,还有其努力的方法。生活中若能采用这种方法,就能轻而易举让人醒悟。作为人类最突出的共同特征,合作还是人类权衡价值、成功的基础。包括对理想、目标、行为、性格特征的要求在内的大量合作,都有利于人类。我们很难发现哪个人一点儿社会责任感都没有,连犯罪者和精神病人对此也有了解,他们极力为自己的生活辩解、不愿承担责任等行为,都证明了这一点。可他们不敢去追求有益的生活方面,自卑情结让他们相信:“你想通过合作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为了肯定自身,他们一直在跟虚幻战斗,这其实是对真正生活的背离。

我们能从社会分工中发现大量能安放各种目标的空间。目标往往会有少许错误,人也多半都很挑剔,这些我们都很清楚。一个孩子或许能从数学知识中获得优越感,第二个孩子或许能从艺术中获得优越感,第三个孩子或许能从强壮的身体中获得优越感。如果一个孩子营养不良,那他最重要的问题便是营养问题。他会觉得,改良自己的身体状况,食物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因此他也许会对食物产生兴趣,最终在营养学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乃至变成专业厨师或者营养师,都是有可能的。束缚自己的关联、对一些可能性的排斥,都跟弥补作用相符,这点已在对某些特殊目标的研究中得到证实。例如哲学家一定要置身社会以外才能思考,才能创造,但只要他的优越感中包含了社会责任感,就不会出现多大的行为偏差。

同类推荐
  • 更年期:知道这些就够了

    更年期:知道这些就够了

    无论男女,只要活到中年以上,都会遇到更年期,都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处理不好,还会引发严重问题,搞得全家都很痛苦!假若您想顺利度过这个阶段,轻松愉快地进入人生第二春,本书就是您的首选。
  • 武志红心理学套装(共四册)

    武志红心理学套装(共四册)

    《为何家会伤人》——中国式家庭问题第一书,细致入微地揭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认清病态家庭的前因后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帮助为家所困的人们重新找到自由与幸福。《为何越爱越孤独》——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帮助你看见关系的真实样子,打破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那堵自恋的墙,结束权利与控制的游戏,让真爱和自由重新回到家人、爱人之间。使自恋变为自爱。……
  • 你的素质决定你的年薪

    你的素质决定你的年薪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员工的素质才是真正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可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就是员工素质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提升员工的素质作为当务之急。在企业中,员工能否获得较高的薪酬,获得企业的青睐,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不仅受能力、机遇、人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员工自身素质的制约.员工只有修炼自己,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高素质的员工,才能获得自己理想的薪资待遇。每个员工都要记住:工作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年薪也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你也许对“心理健康”这个词感到生疏。人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谈论和使用“身体健康”这个词语,而很少说“心理健康”;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生理上存在着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上同样也存在着健康问题。比如说,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人都体验过在学习、工作、婚姻、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许许多多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矛盾、情绪紧张、忧愁苦闷等等。如果人们对这些来自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刺激,适应能力很差,那么,这些刺激便会成为恶性刺激,损害身心健康,并可导致心理上的失常,甚至会引起心理疾病。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健康”的意义,只着眼于生理上的、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
  • 情绪急救

    情绪急救

    感冒不治疗可能会变成肺炎,伤口不包扎可能会引起感染……因拒绝、失败、孤独、自卑等带来的心理伤害不愈合,会带来什么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如何踢开那些缠累我们的伤害和麻烦,建立自尊,变得更有活力,重拾生活的盼望?如果不存在情绪急救技术,如果心理创伤不可能治疗的话,人们对心理创伤的救治无动于衷或许还可以忍受,然而,现实并非如此。随着心理学研究在众多领域的**进展,人们已经推出了针对各种常见心理伤害的大量治疗方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治疗这些伤害,不仅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也有利于防止并发症,并避免其向严重方向发展。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重生在美利坚卖泡面

    重生在美利坚卖泡面

    绿卡,语言和金钱,在国外的偷渡客最奢望的三个目标,一个重生他竟然就实现了俩!且看一个曾经在餐馆打黑工的小人物如何通过重生改天换命、慢慢活出大精彩吧!卖泡面群号:994579700
  • 神棍狂妃:邪王宠翻天

    神棍狂妃:邪王宠翻天

    她一个金口玉言能够断生死、掌前程、点龙穴、相风水、懂幻术、辨阴阳……十项全能的二十四世纪阴阳大师,一觉睡醒,就特么地出现在一个闭塞的马车里,还是被人押着去成亲!前有邪魅王爷围堵,后有渣爹毒姐陷害,好在,吃饭的本事还在。顾念微小手一挥,收王爷,踩渣渣,一路招蜂引蝶,一路嚣张狂妄,在异世界混得风生水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跟你讲,我真的无敌

    我跟你讲,我真的无敌

    架空世界,异能丛生。平凡?非凡?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 无极剑圣之至尊剑道

    无极剑圣之至尊剑道

    (快看这个作者日更一万字,我的天!) 一场针对瓦洛兰大陆的阴谋。易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易将继续领悟无极剑道。剑破苍穹,重归英雄联盟,摧毁诺克萨斯的阴谋。本书读者群:565957250,欢迎大家加入!
  • 迷途

    迷途

    三个已婚女子分别从上海、北京和新加坡出发,完成她们心心念念的越南之旅。身体是感情的巨大出口,裸露的皮肤,心中的欲望,就像干柴一样被点燃。生命中本就应该有几段值得回味的恣意,不再年轻的女人们一样有年轻的情感困惑。中年女性,婚姻深处多的是落寞和孤独。不同职业、不同经历,却有着同样的深刻到灵魂的寂寞面孔……
  • 太子爷的意外婚约(大结局)

    太子爷的意外婚约(大结局)

    【简介】杜心诺怎么也没有想到,17岁那年父母竟然说她有未婚夫,而且还是一个邪道太子爷!更离谱的是,那个男人竟然让她当天晚上就跟她走!他当她是卖给他的奴隶啊,不过就是找他借点钱罢了……再说,她可不打算真的和一个“非正道”的男人结婚。可是那个男人还是没放过她,在离开酒店后,她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哭……她只知道他叫雷御风,其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为什么自己的高中生涯竟然是这样的呢?雷御风不打算放过这个本来就属于他的女人,更何况他还是付了钱的。本想用一百万就打发了她,他可不会去完成什么可笑的婚约。但是命运似乎在和他作对,竟然让他再次遇见她,而且是在那样的情况下……————————————————红袖,我回来了。不知道读者还有几个人认识我呢?不认识没关系,请大家关注这文,记得收藏就好。
  • 黄庭内景经

    黄庭内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乙肝科学保健指南

    乙肝科学保健指南

    慢性肝炎很常见,诊断不困难。然而,慢性乙型肝炎很少在发生后即能作出早期诊断,多数病人就诊时难以说明何时开始有病;就诊时,甚至多次门诊后医生也未必能正确说明病情程度;有的病人病因不明或治疗无效,辗转求医尚无结果。肝炎患者在日常保健和治疗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本书主要从不同的季节,介绍了一些科学的保健方法,可以让你避免感染,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