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3800000048

第48章 辩论战术的运用(23)

古今中外利用名实互混法玩弄诡辩的大有人在,这类诡辩命题也比比皆是。琢磨下面的例子:

①“饭是不能吃的,饮料是不能饮的。”

②“‘全盘西化’本身就不‘全盘西化’。”

③甲:“你还有没有啊!”乙:“我还有没有。”

④“我所作的决定,就是我不作决定。”

⑤某处写着:“此处不得书写文字。”

制造混乱诡辩法

古希腊智者欧底姆斯与某青年之间的一场辩论。相传,苏格拉底领着一个青年,到智者欧底姆斯那里去请教。这个智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以给这个青年一个下马威,便劈头盖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学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

这个青年回答说:“我学习的当然是我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这个智者就向这个青年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你认识字母吗?”

“认识。”“所有的字母都认识吗?”“是,都认识。”

“教师教你的时候,是不是教你认识字母?”

“是。”

“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么,他教的不就是您已经知道了的东西吗?”

“是的。”

“那么,是不是你并不在学,而只是那些不识字的人在学?”

“不是,我也在学。”

“那么,你认识字母,而你又在学字母,就是你学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

“是的。”

“那么,你最初的回答就不对了。”

这个故事里,智者就是在实施乱而胜之式诡辩术。“我学习不知道的东西”是指学习以前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我学习已经知道的东西”是指自己学习后已经知道的东西,这个智者故意混淆这之间的区别,把这个青年弄得昏头昏脑,承认自己的失败,甘愿拜智者为师。

某苏丹王爱马。一日,他获悉一位大臣家里有七匹安达路西亚马,就绞尽脑汁地想把它们弄到手。不久,他向全国发出了命令:

①拥有安达路西亚马的人,必须立即申报;

②每一匹马要缴纳一百第纳尔的税钱;

③持有五匹以上的按五匹申报;

④不准谎报马的匹数。

那位大臣看到命令后,就让管家支付500第纳尔的税钱,但管家忠告说:“主人,我觉得不妙,要是按五匹申报,就违背了命令的第四条,弄不好马就有可能全被没收。”

大臣听了,说:“那就报七匹吗,支付700第纳尔的税钱。”

管家又说:“这又违背了第三条。”

最后,大臣在管家的劝说下,决定把三匹马分给儿子,然后分别以3匹和4匹申报。这样苏丹的计谋就落空了。

这个故事中,苏丹王企图占有大臣的马匹就是使用了乱而胜之式诡辩术,他使用包含有自相矛盾的命令企图使对方陷入困境,但最终却被聪明的管家揭穿而告失败。

在辩论中,辩论的双方或各方如果都能够严格地逻辑推理,都一本正经地摆事实、讲道理,诡辩就不会有市场。但是,辩论总是要分出胜负,当一方觉察到自己一方处于劣势的时候,他如果再一本正经地摆事实、讲道理,自然不会胜利,于是,诡辩者就会故意制造混乱,混淆视听,企图把水搅浑,乘机浑水摸鱼,获取胜利。我们把这种诡辩的方法,称之为乱而胜之式诡辩。

乱而胜之式诡辩还往往表现为故意制造逻辑矛盾,诱使对方陷入混乱状态之中。

柏拉图的《欧德谟斯篇》中,记载了古希腊狄翁尼索多鲁斯和克特西普斯之间的一场辩论:

狄翁尼索多鲁斯:“你说你有一条狗,是吗?”

克特西普斯:“是的,一条顶凶的狗。”

狄翁尼索多鲁斯:“它有小狗了吧?”

克特西普斯:“是的,它们都跟它长得很像。”

狄翁尼索多鲁斯:“那条狗是它们的爸爸?”

克特西普斯:“是的,我明明看见它跟小狗的妈妈在一块。”

狄翁尼索多鲁斯:“它不是你的吗?”

克特西普斯:“确确实实是我的。”

狄翁尼索多鲁斯:“如此说来,它又是爸爸,又是你的。故而它是你的爸爸,小狗就是你的兄弟了。”

在这段辩论中,狄翁尼索多鲁斯就是在诡辩。其中的“它是爸爸”是指“它是小狗的爸爸”,“它是你的”是指“它是你家的狗”,可是狄翁尼索多鲁斯却偷换了这其中的含义,得出“它是你的爸爸”的荒谬结论,他使用的就是乱而胜之式诡辩术。

在是非、黑白面前骑墙居中,含糊其词,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就是模棱两可的诡辩。

挪威数学家阿贝尔,1822年留学巴黎期间完成了数学论文。当时法国科学院指定数学权威勒让德和勾犀审定。勾犀未表态,勒让德批道:“或可通过。”

勾犀和勒让德对到底是“应当通过”还是“不应当通过”,均未置可否。

对问题不作明确肯定的回答,既不说“是”,又不说“否”,这是诡辩的一个主要手法。

在说辩中,“两可术”的功效有两点:

一、给对方一点希望之光,有利于稳住对方的情绪

在说辩和交际中,有时对方要求解决和答复某一问题,内心总是寄予着厚望的。如果突然遭到生硬的拒绝,心理上难以平衡,情绪难以稳定,易使对方产生偏激言行,有碍于说辩和人际交往。

二、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有些问题本来就是这样办也可以,那样办也可以,因此,态度表得太明确太死,会束缚别人和自己的思维及手脚。

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模棱两可也是必要的。鲁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财主晚年得子,不胜高兴。他抱着刚生下来的孩子到大街上招摇。来了一个人,财主问:“这孩子怎么样?”那人迎合说:“这孩子能当大官。”财主很是欢喜,立即赏了钱。又来了一个人,财主又问,那人奉承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发财。”财主又赏了些银两。最后来了一个耿直的老农,财主再问,老农不爱理睬地说:“这孩子终究得死。”财主气急败坏,喊来家丁把老农打了一顿。

最后,鲁迅不无感慨地说,这是什么世道啊!说假话的得钱,说真话的挨了打,要是遇见我,只好说:“啊呀,哈哈,啊哈,这孩子,哈哈……”

同一句话,既可作这样解,又可作那样解,而且有时两种解相去甚远,也是一种含糊其辞的诡辩。

从广义上说,含糊其辞还包括歧义法。歧义法是利用一词多义来玩弄诡辩;含糊其辞则主要是利用不合理的文法结构搞诡辩。

从前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到了京城,三人都去算了一卦。算卦先生故弄玄虚地摇了一阵子,最后伸出一个指头,什么也没有说。

结果,三人只考中一个。他们三人暗中称奇,觉得老先生的卦真如神灵一般。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算卦先生伸出的一个指头——这无声的语言,有四种意义:

如果考中一个,就解释为:

“一个人考中”。

如果考中两个,就解释为:

“只有一个人没考中”。

如果考中三个,就解释为:

“一个也没剩”。

如果三个人都没考中,就解释为:

“一个人也没考中”。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指头作为一个词,是明确的,即指“一个人”;但作为一个句子,由于缺少必要的部分,其语义就暧昧不清,属于含糊其辞诡辩。

有一位老先生,忽然生了个儿子,为纪念晚年得子,就替他起名为“年纪”。不料,第二年又生了一个儿子,而且面貌不像妈妈而酷像爸爸。老先生想:此儿像我,将来必有学问,因此替老二起名为“学问”。但第三年又生了个儿子,门生故旧都来道贺。他很不好意思,当众解嘲说:“如此老年,还接二连三生子,真是笑话。”因此又为老三起名为“笑话”。

事隔多年,三个儿子都大了,但由于老先生的溺爱和迂腐教育,一个也不成材,倒是惹出不少笑话来。对此,老夫人很是不满。

一日,老先生突然想起应该磨炼儿子们的吃苦精神,决定让兄弟三人上山砍柴。

傍晚,老先生听说三兄弟都回来了,便在书房问太太:

“三兄弟打了多少柴?”

太太说:

“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点也没有,笑话倒弄了不少。”

从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老太太的不满。诡辩用在这里,倒能给生活平添许多生趣。

一个穿戴华贵的妇人花了一万元钱买了一枚钻戒,可是第二天她又来到同一个首饰店说:“昨天买的戒指不可心,我换一下。”说完,她拿起一个价值两万元的戒指就走。

店员十分惊讶,上去索要一万元的差价。

这个妇人火了,反问:“怎么还少一万元?!我昨天不是给你们一万元了吗?今天又给了你们一个价值一万元的戒值,合起来不上两万元吗?”

当然,店员马上喊来了保安,让这个妇人哑了口。

有的玩弄数字式诡辩,还犯有偷换概念的错误。揭穿这种诡辩,必须把偷换概念的地方提示出来。

张奶奶在菜市场看到有人在拍卖大龙虾,一只仅要30元,但是一次至少得买8只。

看到活蹦乱跳的龙虾竟然卖得如此便宜,张奶奶有些心动,可是8只大龙虾太多了,她站在摊位前举棋不定。这时有位年轻太太挤了过来对李老太太说:“老太太,8只太多了,我们俩合着买好不好?”张奶奶开心地答应了,于是两人各出120元合买了8只龙虾。

年轻太太将龙虾分成两袋,一袋5只,另一袋3只,她说:“老太太,我家只有两个人,你比我多2只,再付给我60元好不好?”

张奶奶心想儿子全家星期天回来,打打牙祭也好,于是就答应多拿2只,又多付了60元给那位年轻太太。回到家里向张爷爷叙述了一番,忽然张爷爷大声说:“老太婆,你上当啦!”怎么会上当呢?

张奶奶仔细一算,果真上当了。

计算法诡辩,就是运用似是而非的计算去糊弄对方。

春秋时期。艾子有个老朋友叫虞任。虞任有个小女儿,长得玲珑可爱,艾子十分喜欢。在她刚满两周岁时,艾子上门要为自己的儿子求亲。

虞任问:

“你儿子多大?”

艾子回答:

“4岁。”

虞任听罢沉下脸说:

“你想把我的小女嫁给一个老头子吗?”

艾子听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问:

“这从何说起呢?”

虞任说:

“你的儿子4岁,我的女儿2岁,你儿子足足比我女儿大一倍的年纪。偌若我女儿20岁出嫁,你儿子就是40岁。若有什么事耽搁到25岁出家,那你儿子就是50岁的人了。这不是叫我家小女去陪伴一个老头子吗?”

虞任可能是愚笨至极,真的算不开这笔账,或者是不愿订这门亲事,又不好直说,于是耍了这个诡辩。

即使“诡辩”,如果能使人快乐(例如相声)也是好事。下面是用计算法诡辩制成的逻辑难题(或称语言之谜)。

在一个只有12个单间的小旅店里,一天来了13个旅客。店主人心肠热,千方百计要使客人都住下。

他先让最后来的那位客人住进1号房间,其余的客人按来到的先后顺序分别住进了1号到12号房间,每屋一人。

这样,1号房间实际上住进了两个人,并且第三个来的住进了2号房间,第四个来的住进了3号房间,第五个来的住进了4号房间,依次类推,第十二个来的住进了11号房间。最后,店主人又把最后来的那位客人从1号房间安排到空着的12号房间。这样,店主人就顺利地把13位客人平均每屋一人地安排进12个房间里。

可能吗?如果不可能,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13位客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平均每屋1人”住进12个房间。这个荒唐的结论来自于似是而非的计算。

按着店主人最初的安排,1号房间确实住进两个人,但其中一个是第十三个到达的客人,另一个是第一个到达的客人,没有计算第二个到达的客人。店主人在后来的分配中,干脆把第二个到达的客人丢开了。

问题就出在“第三个来的住进了第2号房间”这一虚假的计算中。

在语言中,人们最容易受骗的是数字。因为数字是精确的、清楚的,而且是统计出来的,所以很少有人怀疑。因而诡辩者对此很感兴趣,据说国外还有这方面的专著——《统计说谎法》。如果对于数字的意义、统计的方法、统计的单位等没有一定程度的专门知识,就很容易上当。

在无法以精确数字表示出来的统计结果上,为了某种目的,却以精确数字表示,是把统计法变成诡辩术的另一种情况。

这是在从前的许多私塾里发生过的故事。

两个学生靠在桌子上睡着了。“啪!”欺贫怕富的老先生一戒尺打下去,打醒了那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学生,还呵斥道:“你一摸到书就睡着了,你看他,”老先生指着旁边那个穿戴阔气的学生说,“睡着了都还拿着书呢!”

当然,这起事件的结果是:穷孩子揉揉眼,继续读书,终于在若干年后状元及第;那个富人家的孩子继续睡觉,若干年后,败尽了祖上的遗产,成了穷人。

帽店的生意有点冷清,终于来了三个客人。

一个客人拿了一顶帽子,说帽子小了点。老板说:“这样刚好啊!好的帽子戴了以后就会慢慢松一点。”另一个顾客拿了一顶帽子,说帽子大了点。老板说:“这样刚好啊!好的帽子洗洗水就会紧的。”第三个顾客选了一顶帽子,大小正好,客人说:“这顶帽子不大不小,正合适。”老板说:“啊!太合适了,不大也不小,好的帽子是决不会走样的。”

三个顾客哈哈大笑。前两个顾客看在店主能言善辩的面子上,也就都买下了对于各自来说都不合适的帽子。

类似这样强加理由却又无关痛痒的诡辩,我们权当是在看一场戏吧。眯着眼睛看,那似乎是最合适的。但是,我们不能也跟着学,一会儿把一件事情说大,一下子又把那件事情说小,最后让别人笑话。

还有不是矛盾而伪装成矛盾的情况发生。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

甲:“对不起,这么晚了,请别弹琴了。”

乙:“什么?!你家孩子半夜哭怎么不说?你家厕所晚上还有流水声呢,怎么办?你们能把厕所关了吗?”

这就是伪装矛盾的例子。甲反对乙深更半夜弹琴因为影响他人休息,乙对此不置可否,而是吹毛求疵地提出甲家半夜孩子哭、厕所的流水声,以其同甲所提出的问题无理抵消。这种抵消之所以是“无理的,是因为“孩子哭”或“厕所有流水声”是不可避免的,且对他人休息无大妨碍,而半夜弹钢琴是人为的,而且会严重影响他人休息,所以二者无论如何也是不矛盾的。

有个赖账赖出了名的律师,请了位医生给他的妻子治病。通过诊断,医生发现律师妻子的病情十分严重,于是对律师说:“我担心看完病后,您不会付钱。”律师说:“请放心,我向您保证,无论您救活了她,还是误诊医死了她,我都将如数付给您500英镑。”医生于是全力投入抢救,但是病人因为病情过重,还是死了。医生在表示歉意后,要求付给急救酬金。律师问:“我的妻子是您误诊医死的吗?”医生说:“当然不是,我的诊断和用药都没有错。”律师又问:“那么您把她救活了吗?”医生说:“这不可能,她的病情实在太重了。”律师终于大声地说道:“这就对啦,既然您没有救活她,也没有误诊医死她,根据我的保证,我就不该付给您500英镑了。”医生突然想到律师的承诺故意漏掉了“因病重抢救无效而死”的可能,但也没有了办法。

这是赖账高手的秘密。它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考虑周密。如果没有识破诡计,上了对方的当,那就没有办法。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种推理方法也经常成为诡辩。

如果一个倒了全部都倒,这种论证方法叫多米诺法。“千里长堤,毁于蚁穴”,在许多时候这是深刻的思维方式,但如果不适当地使用,就可能成为诡辩。

为了幸福地度过一生,就要找到好工作;为了找到好工作,就要上好大学;要上好大学,就要上好高中;为了上好高中,就要上好初中;要上好初中,就要上好小学;为了上好小学,就得上好幼儿园,所以说,不能进好幼儿园,就不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多米诺法的一个常见的例子。孩子若能上好幼儿园固然好,但“不能进好幼儿园,就不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无论如何也是诡辩。

同类推荐
  • 追寻理想足迹(人生高起点)

    追寻理想足迹(人生高起点)

    人生的智慧丰富多彩,成功的方法许许多多,如果你想把握住未来的人生,那末,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就会裨益多多。这套《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将精彩的人生哲理、实用的人生途径、最有说服力的人生经验,尽收囊中,送给广大读者,目的就是启迪读者对人生的思索,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在智慧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 懂得关爱自己的人最幸福

    懂得关爱自己的人最幸福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是关爱他人的教育,奉行的是关爱他人的理念,遵守的是关爱他人的规则。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要关爱自己,我们不懂得如何关爱臼已。如果我们懂得关爱自己,那么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关爱他人。
  •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潜思维的力量

    潜思维的力量

    本书从人文哲学的角度剖析思维,创新地提出了“潜思维”这一突破性的概念。潜思维的力量相当惊人,足以改变人的一生。“潜思维”的提出,必将为人们打开一个崭新的思维视界。本书本着实用、管用、好用的宗旨,将潜思维细化成若干种思维,对其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
  •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

    写给迷茫、走过弯路的你,让你脑袋开窍,人生不再迷茫后悔。本书探讨了关于能力、选择、行动、情绪、人脉、心智六大最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问题:天赋和努力究竟哪个更重要?一万小时定律真的有效吗?到底应该加快脚步还是享受慢生活?抱怨就不对吗?不自信的人就不容易成功吗?人脉需要设计吗? 独特才有个人魅力吗......学会自己判断和选择,你才不会总为自己的错误追悔莫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走不直的弯路。平衡轮、时间轴、四象限、金字塔,四大思考工具帮助你真正掌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热门推荐
  • 愚者搏游

    愚者搏游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网游,大体是……多人在线互殴……
  • 教师身体健康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身体健康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首席豪妃:相公有妖气

    首席豪妃:相公有妖气

    被坑穿越后,沐言认真审视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觉得自己拿的是炮灰王妃逆袭剧本,但是经历了种种波澜之后,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拿的是打怪升级的神奇人生成为最佳年度影响人物传记!*某一天,一妖孽男人寒着面,危险的眯着墨眸:“本宫不喜被人触碰。”那可真是巧了,本妃专治各种洁癖,沐言露出无辜的眼神:“可我是你亲爱的娘子啊,又不是别人。”“那也不可以!”“那好吧,以后不碰你了,我碰别人!”“你敢!”*一人一妖在不断的相处生活中,逐渐喜欢上对方,并在六界中留下属于他们的足迹,后来有妖发出疑问:人间的那个女子是如何拿下六界中最惊艳绝伦、冷面石心的美男子的?沐言:“相杀相爱。”某妖孽男子:“因为是她。”且看新人妖恋是如何谱写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作者友情提示:1.本文类型:穿越(含系统流)2.主角标签:1V1(双洁)女主是人,男主是妖男女主感情线比较慢3.女主初始穿越身份是王妃为男配的正室,后期会和离堂堂正正的和男主在一起介意女主“婚史”的误入。4.祝您看文愉快呢~
  • 天使穿了我的衣服(微小增刊亲情篇)

    天使穿了我的衣服(微小增刊亲情篇)

    本书力求选出近两年来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书中具体收录了《寻人启事》、《来吃饭的是父母》、《我和妻子手牵手》等小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家家风

    大家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这些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上,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新时代的父母,又该如何树立家风?迷惑之时,我们总能在过往的历史中寻到一些痕迹。民国时期成长的大师、名家,多有其家风渊源,那时的社会,可说是“藏智于民”,许多家庭是文化世家,有深厚的学养。虽然彼时的民国,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传统制度崩塌,新生力量正在萌芽。新旧碰撞中产生不少智慧的火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来不少杰出的人才,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家族。无论是梁启超“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还是宋氏家族中宋氏三姐妹的高雅仪态和成功教育,或是钱氏家族文学大家、科研专家的培养,或是合肥张家对四姐妹的教育,都是值得探究和学习的。本书将讲述那些名门大家的家风传奇,破解世家望族那不为外人所知的传承密码,为今时的家风教育点亮一盏灯火,让迷惘的父母们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领会家风教育的智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喜欢我一下会死啊!

    喜欢我一下会死啊!

    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李语桐最恨的不是风启航,而是处处都在捉弄她的命运。五岁的李语桐失去了记忆,改名换姓,有了新的家人,新的朋友,新的生活。但是她不知道,在很久之前有一个人已经将她深深的刻在了心里。可悲的是,那个人并不知道现在的她就是之前的她,而她也并不知道那个让自己嫉妒如狂的人,其实就是她自己。
  • 唯有孤独永恒

    唯有孤独永恒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到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 夫君是个宝

    夫君是个宝

    本书原名《美男,要不要?第二部》现正式更名为《夫君个个都是宝》亲亲们要多多支持哦!!!小影在此鞠躬谢过。。。。。呵呵。。。。。我——上官锦儿,凤祥国的太女殿下,母皇与父后唯一的宝贝女儿,集万千宠爱为一身。为了得到美人心,经历情路坎坷,抱得十位美男归,羡煞众人。本以为能过上公主与王子般的幸福日子,奈何那只有一面之缘的美男们却找上门来。看着夫君们的凛冽眼神,我怕怕的缩起头来,哀声连连。这真的不怪我啦,人家才不是那种处处留情的花花小姐好不好?是上天注定?还是命运安排?偶的桃花却不断开放~~~~~~我的心又为谁轻轻荡漾出一圈圈的涟漪?桀骜不驯的他?妖艳妩媚的他?唯美清纯的他?飘渺虚幻的他~~~~~~~此文为《美男,要不要?》的第二部,继承了以往的优点,又添加了许多不同的元素。女尊+NP+搞笑+虐恋+悲情+~~~~~~~欣赏本文的同时,亲亲们记得收藏+投票+留言噢!小影在此鞠躬谢过~~~~~~推荐偶的完结作品《美男,要不要?》的第一部江山如画,美人多娇!看我凤祥国皇太女--上官锦儿,如何智勇双全,征服众美男,坐拥江山美人。如水的他纯净可人,如泽的他轻灵脱俗,如火的他美艳妖娆,如风的他神秘难策......还有他,他,他......美男,要不要?我的答案当然是......不要白不要!此文为女尊+1女N男走的是轻松搞笑路线,随着情节的发展会有一些小悲。小影非常感谢亲亲们喜欢偶的文,请亲亲们继续支持,记得收藏+留言+投票推荐噢。小影在此鞠躬谢过~~~~~~推荐偶的完结作品《爱上恶魔小夫君》喜欢的感觉可以无限的加深无限之后会变成了爱吗?平凡的生活是她最喜欢的,人生之中谈个小小的恋爱则是最幸福的。当一切的美好与甜蜜在一时间被打破,面对着残酷的现实与编织的谎言让她情何以堪?带着这份痛她彷徨失措,却不能对落入水中的孩子视而不见,这是作为护士的她在人世间完成的最后一次值得欣慰的事了。但是……手被你轻轻地抓住黑色印在了蓝色中命运转动中的齿轮没有人可以逃得开神灵对她很是眷顾,给了她一次重新展开人生的机会,但又像是给她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她刚刚醒来就得知了一个如同晴天霹雳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