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50900000001

第1章 新版前言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最初出版时,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尚在四年美国总统任期之内。玛米·艾森豪威尔(Mamie Eisenhower)、纳尔逊·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约翰·韦恩(John Wayne)和玛丽·毕克馥(Mary Pickford)都尚在人世。

那时我四十岁。而你,我亲爱的读者,可能还尚未出生。

从一九七八年到现在,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须我一一列举。出版界也不例外,如果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一九七八年开始沉睡,三十七年之后醒来,一定会被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惊。曾经活跃的五六十家主流出版社只剩五六家幸存?电子书?网上书店?个人出版?在可以放在衬衫口袋里的手机上读完一整本书?

天哪,还有电脑!如果瑞普·凡·温克尔想把他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话,他会需要一台打字机。估计只有去古董店才能买到了吧。

很显然,作家的世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一本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有关如何写小说的读物对今天的读者还会有所启发吗?

其实,只要全方面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小说家的使命并没有改变。无论是用小棍在石板上写字,还是借助语音识别软件直接通过说话来输入,写作依然是将合适的词语排列成恰当的顺序。你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和讲述的方式是写作的核心。

其实,从莎士比亚或乔叟的时代起,写出精彩的故事或在书本中、银幕上创造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诀窍都不曾改变。

从刚出版的时候到几年之前,本书一直由最初的出版社负责在市场上发行,先是精装本,然后是平装本。作家文摘出版社(Writer's Digest Book)最终决定停印之后,我又通过“开放之路”平台(Open Road)出版了电子版本。从这本书刚出版时一直到现在,常常有作家同行给我来信件或电子邮件,告诉我这本书对他们来说很有价值。

请允许我花一点时间讲述一下这本书诞生的过程。

一九七六年,我的一篇作品被主要面向写作者的月刊杂志《作家文摘》(Writer's Digest)刊载。当时我住在洛杉矶,H. L. 孟肯(H. L. Mencken)是这样形容这座城市的:“一只从天而降的手以缅因州为把手拎起了整个美国,所有松动的东西最终都掉进了南加州。”我的文章回答了一个常常困扰写作者们的问题:“灵感从何而来?”文章刚被他们接收,我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

我希望成为《作家文摘》的专栏作家。我认为《作家文摘》需要一个以虚构作品创作为主题的专栏,这是大部分读者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而杂志现有的专栏都满足不了这方面的需求。我没有通过邮件提出这个想法,而是耐心等待亲自拜访的机会;七月,我的女儿们飞来和我共度暑假,我们先在洛杉矶一起住了一个月,然后我用整个八月悠闲地开车前往纽约,把她们送回母亲身边。其实,在命运之手伸向我之前,我也曾在纽约生活过。

在计划向东前往纽约的路线中,我安排自己在辛辛那提(Cincinnati)短暂停留,与当时《作家文摘》的编辑约翰·布雷迪(John Brady)共进午餐。他接受了我的文章,请我吃了午餐。吃午餐的时候,又认可了我撰写虚构小说创作主题专栏的想法。我的专栏将会一年六次与卡通专栏轮流出现在《作家文摘》上。回到纽约之后,我提交了专栏的第一篇文章,写到第三篇时,他们取消了卡通专栏。在随后的十四年里,我的名为“虚构作品”(Fiction)的专栏每月都会出现在《作家文摘》上。

专栏开设一年多之后,布雷迪与我取得了联系。《作家文摘》的图书出版部门希望出版一本有关如何创作小说的图书。他们喜欢我对这个主题的诠释,因此希望请我来撰写这本书。

当时我已经搬回了纽约,住在格林尼治街(Greenwich Street)上(那里距离我现在居住的地方步行距离只有两分钟,不过从那时到现在我搬过很多次家)。在那里,我完成了全书并寄出了稿子,出版社对稿子基本满意,并提出了一个书名:Writing the Novel from Plot to Print[1]。

我当时不喜欢这个书名,认为它让小说创作的过程显得过于机械。我特地在书中避免向读者传达“你必须这么做”的理念。我认为,创作虚构作品的方法很多,每个写作者都可能有自己的方法。最终,由于出版社偏好这个标题,所以我也没有过多反对。现在,我也可以接受这个书名了。

本书出版之后表现出色,相信书名并没有拖它的后腿。

二十年前,作家文摘出版社希望我对本书进行修订。他们认为书中的部分内容已经过时。比如,我在书中提到了哥特小说(Gothic novel),尽管一直会有人创作和阅读类似套路的作品,但这一类别早已不复存在。如果我对全书进行修订,出版社就可以发行一个新版本,在封面印上“修订版”的字样,并以此提高销量。

考虑之后,我拒绝了他们的提议。这本书的实用性得到了读者的肯定,而其中提到的技巧和原则是不受时间影响的,在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九五年一样有效。

对于修订一本书的做法,我持保留意见。我认识一位曾经修订过或者说尝试过修订一本小说的作家;在出版了十五或二十年后,他的作品即将重新发行,这位作家将自己的作品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了一遍,将一个电话的费用从五美分改成十美分(这是好多年之前的事情了),将书中人物观看的电影从威廉·鲍威尔(William Powell)和玛娜·洛伊(Myrna Loy)主演改成威廉·霍尔登(William Holden)和葛洛莉娅·斯旺森(Gloria Swanson)领衔(确实是好几年之前了),改变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然而,这种修改并不奏效。一本小说里的每一个单词都与它诞生的年代密不可分。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容不得随意修改。

本书不是小说,不需要维护这样的艺术完整性,但它也是时代的产物,因此我倾向于不做改动。对于工作,我一向是能避免就避免的,而且,这在我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工作。

二十年前,我认为这本书没有问题,无须修改。现在,它似乎更加古老、更加过时了。然而,时至今日,我依然常常在网上看到对这本书的好评,因此,它并未被时代淘汰,而我则依然竭力避免一切可以避免的工作。

不过,尽管不做改动也无伤大雅,这本书也无须一成不变。我无意坐下来将原有的内容全部推翻重来,把威廉·鲍威尔和玛娜·洛伊改成迈克尔·塞拉(Michael Cera)和艾伦·佩吉(Ellen Page),把史密斯-科罗纳打字机(Smith-Corona)替换成苹果笔记本电脑,或者把《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改成维基百科(Wikipedia)——相信你明白我的意思。不过,保留精华的同时,也可以让这本书与时俱进,适用于今天的出版界。

最终,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我保留了本书第一版所有的文字,只对部分不恰当的词句做了修改。所有原文都采用了传统的字体。而所有后添加的内容都采用了另一字体,以便将过去与现在区分开来。[2]有关电子书及个人出版等主题的新增内容反映了大环境的改变。而我自己的改变,也促使我对一些话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时过境迁,我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也难免发生变化。

当然,说到底,这仅仅是一本书而已。我希望它是一本合格的指南读物,能给你提供相应的帮助。愿我过去和现在的文字,助你独立发声,觅得门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最终发表自己的作品。

在正式开始之前……

我不会替换部分在近年被认为有性别歧视色彩的词语。我使用“他”作为第三人称单数代词。因此,“他”指的是“他或她”,“他的”指的是“他的或她的”。

因此,我的写法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他”的观点。

同时,我也认为每个人对自己作品中的语法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其他的说法在我看来都不可接受:“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他们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句子从小到大在我看来都是病句,“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他或她的观点”则累赘又呆板。

如果你不认可这样的做法,请试试从这个角度考虑:使用阳性代词并非任何观点的表达,只是为了方便和出于惯例而已,是语言上的选择,与性别无关。[3]

时代变了,语言也在进化,现在看来,确实有一些句子的结构需要调整。然而这些是我四十年前写下的语句,时隔这么久之后再进行修改,在我看来不是个好主意,这就像是更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并把与哈克(Huck)一同乘皮筏的人物改名为“非裔美国人吉姆先生”一样。

在书中,我会探讨电脑导致作家们的作品越来越长这个观点。我不认为是我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让这本书的字数从六万六千上升到了九万三千。

当然,书中加入了很多新话题。也有可能,我和很多人一样,随着年纪的增长变得愈发唠叨。

就连书名都变长了。

增加的词语是必要的。在今天的世界里,印刷出版并不是一部作品唯一的最终结局,为什么书名要以此结尾呢?

“Writing the Novel from Plot to Print to Pixel”[4]。听起来不错,你不觉得吗?哪怕你和我一样不太清楚一个像素具体是什么,也没有关系。

注释:

[1]本书1978年首次出版时英文名为Writing the Novel from Plot to Print,直译意为“小说创作:从情节到出版”。——译者注

[2]本书中第一版文字采用“典宋”字体,后添加文字则采用“报宋”字体。——编者注

[3]本书中文译本中仍用“她”“她的”表示女性。——译者注

[4]本书完整英文书名为Writing the Novel from Plot to Print to Pixel,直译意为《小说创作:从情节到纸书再到像素》。——译者注

同类推荐
  • 制度与人的发展研究

    制度与人的发展研究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的发展理论为指导,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梳理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国家理论和人的解放学说,立足中国发展变革的现实,对制度、制度与人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 不焦虑的青春

    不焦虑的青春

    这个时代给80、90后制造的落差有些大。他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现实:资源被垄断,贫富差距被急剧地拉大;阶层固化,上升通道被堵塞。外面世界看上去选择很多,却无从选择;呐喊声很大,但却虚弱…… 这是一个致力于时代完善与自我完善的青春,在空虚、迷惘、焦虑中,找到内心充实的正能量。
  •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本书从传播心理视角出发,结合大众传播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电视接触特点及使用模式:在现实收视情境中,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考察中国电视节目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传者素养提高与未成年人媒介教育两方面的改善策略。
  • 跳出教育看教育

    跳出教育看教育

    可以说,一档财经对话节目《冬吴相对论》激发了作者的灵感。作者发现,这虽是一个经济节目,却涉及大量关于社会和文化的新信息,两位主持人新颖的见解吸引着作者“追”下去,从而产生了与教育相关的听后感、读后感。这是一种“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维方式,适合教师、家长,以及中学以上学生阅读。
  • 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

    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

    修炼不是别人眼中的修炼,而是实现心中的另一个自己。 成功不是别人的付出,而是自己实现自己的梦。 对于青少年,一本书有可能改变他的人生轨迹。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作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思傅会,花十年工夫而成就的《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一书,在众多励志类图书中别开生面,行文流畅,简洁生动,不唯对青少年,即使对成年人也颇有启迪效用。它会在思想上、行动上给读者以帮助和指导,以“修”为主线,引导青少年强心益智,尽心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帮助青少年跨越成长的艰辛苦楚,飞得更高更远。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魔法与工业

    魔法与工业

    意外的穿越,来到了魔法的大陆,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法师和骑士的时代将被火枪和大炮扫进历史,推翻贵族的统治,建立红色的联盟,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界商行天下

    异界商行天下

    天元大陆,大楚和大周两大王朝并立,彼此仇视,征伐不断。来自地球的林天虞,便重生在了这样的一个大陆中……而他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齐全的商业帝国!异界版的电子商务?淘宝?把生意做遍整个王朝!
  • 六月的话题

    六月的话题

    伍巴子遇到一件蹊跷事。这天下午回家,他爬着楼梯无意中出个虚恭,就把腰给扭了。说“虚恭”是书面语,通俗了说就是放屁。在伍巴子生活的这座城市里有一句歇后语,叫“放屁扭腰一寸劲儿”。由此可见这种生理现象极少发生。这就使伍巴子突然有了种不祥的预感。他心惊肉跳地想,别是儿子文强那里又闹出了什么事吧?说宿命也好,说迷信也罢,其实人产生这些念头都是年龄所致。就如同50岁一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栓塞前列腺肥大一类的乱病就会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一样。一上40岁,就由不得你不想它了。
  • 蔓蔓征途

    蔓蔓征途

    在大学生活开始之前的那个暑假,韩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遇见了女生程蔓,人生第一次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心动。本以为这只是他漫长人生的小小插曲,却意外在大学开学的时候又看到她,从此以后韩征便踏上了花样百出,又无比有趣的“追妻”之路。爱格杂志连载作品。这是一个关乎爱情的故事,更是关乎友情、梦想和奋斗的青春故事。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荣耀使命

    荣耀使命

    这是一款游戏,但是在游戏一开始系统便给玩家们设定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是一个世界,生活在这里的NPC们的生活在新年的第一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更是一场战争,一场不知正义在何方的战争。
  • 纯野之真

    纯野之真

    有些事情,哪怕穿越漫长黯淡的时光,也不会有点点褪色,偶尔翻起封存的记忆,依然能听到那份纯真的芬芳。
  • 破军

    破军

    破军,一腿扫千骑,一拳破万军。男主人公身世之谜,世界蕴含的秘密,战争背后隐藏的阴谋,尽在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