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100000030

第30章 君道(3)

周文王并不是没有皇亲国戚,并不是没有儿子兄弟,并不是没有宠臣亲信,但他却离世脱俗地在别国人之中提拔了姜太公而重用他,这哪里是偏袒他呢?以为他们是亲族吗?但周族姓姬,而他姓姜。以为他们是故交吗?但他们从来不相识。以为周文王爱漂亮吗?但姜太公已七十二岁,牙齿都掉光了。但是还要任用他,那是因为文王想要树立宝贵的政治原则,想要显扬尊贵的名声,以此来造福天下,而这些是不能单靠自己一个人办到的,但除了这姜太公又没有什么人可以选用,所以提拔并任用了他。于是宝贵的政治原则果然树立起来了,尊贵的名声果然明显卓着,全面控制了天下,设置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就独占五十三个,周族的子孙,只要不是发疯糊涂的人,无不成为天下显贵的诸侯。像这样,才算是能宠爱人啊!所以实施了统一天下的重大原则,建立了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然后再偏私自己所疼所爱的人,那么这些被疼爱的人最差的也能成为天下的显贵诸侯。所以说:“只有英明的君主才有能力爱护他所宠爱的人,昏庸的君主则必然会危害他所宠爱的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①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天下之变,境内之事,有弛易②龋差③者矣,而人主无由知之,则是拘胁蔽塞之端也。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人主之守司,如是其广也;其中不可以不知也,如是其危也。然则人主将何以知之?曰:便嬖左右者,人主之所以窥远收④众之门户牖向⑤也,不可不早具也。故人主必将有便嬖左右足信者然后可,其知⑥惠足使规物、其端诚足使定物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人主不能不有游观安燕之时,则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如是,国者,事物之至也如泉源,一物不应,乱之端也。故曰:人主不可以独也。卿相辅佐,人主之基杖⑦也,不可不早具也。故人主必将有卿相辅佐足任者然后可。其德音足以镇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四邻诸侯之相与,不可以不相接也,然而不必相亲也,故人主必将有足使喻志决疑于远方者然后可,其辩说足以解烦,其知虑足以决疑,其齐断足以距⑧难,不还秩⑨不反君,然而应薄扦患足以持社稷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故人主无便嬖左右足信者谓之暗,无卿相辅佐足任使者谓之独,所使于四邻诸侯者非其人谓之孤,孤独而晻谓之危。国虽若存,古之人日亡矣。《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注释】

①里:居民区,周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里,里有里门。里之前:指里门之前。②弛易:变动的意思。③龋差:参差不齐,此指不协调、出了乱子。④收:通“纠”,监督。⑤门户牖向:古代双扇的门叫“门”,单扇的门叫“户”,“牖”即窗,“向”即北窗。这里喻指君主的耳目。⑥知:通“智”。⑦基:通“几”,一种小桌子,古代设于座侧,用来靠身。几杖:古代老人坐着依靠几案,走路依靠手杖,所以这里用来喻指君主的依靠。⑧距:通“拒”,拒绝,指拒之于外。⑨还:归还。秩:官吏的职位俸禄。还秩:辞职,指不愿干。

【译文】

墙壁外面,眼睛看不到;里门前面,耳朵听不到;但君主所掌管的,远的遍及天下,近的国境之内,不可不概略地知道一些。天下的变化,境内的事情,已经有变动纷乱的了,然而君主却无从知道这种情况,那么这就是被挟制蒙蔽的开端了。

耳朵眼睛的辨察力如此狭窄,君主的掌管范围如此广大,其中的情况不可以不知道;不知道其中的情况,就会有被挟制蒙蔽的危险。既然如此,那么君主将靠什么来了解情况呢?

回答说:君主身边的亲信和侍从,是君主用来观察远处监督群臣百官的耳目,不能不及早准备好。所以君主一定要有以足可信赖的亲信侍从,然后才可以掌控天下;他们的智慧要足以用来谋划事情,他们的正直诚实要足以用来决定事情,然后才行。这种人可以称为治国的工具。君主不能没有游览安逸的时候,也不可能没有疾病死亡的变故。在这种时候,国家的事情还像源泉一样不断地涌来,一件事情应付不好,就是祸乱的发端。所以说:君主不能单枪匹马。卿相辅佐,是君主的依靠,不能不及早准备好。所以君主一定要有足可胜任的卿相辅佐,然后才可以掌控天下;他们的道德声望要足以用来安抚百姓、他们的智慧心计要足以用来应付千变万化,然后才可以掌控天下。这种人也是治国的工具。

四邻诸侯国互相交往,不可能不互相接触,但是不一定都互相友好,所以君主一定要有了足以出使到远方去传达君主旨意、解决疑难问题的人,然后才可以掌控天下;他们的辩说要足以用来消除麻烦,他们的智慧心计要足以用来解决疑难,他们的敏捷果断要足以用来排除危难,他们既不推卸职责,也不回到君主身边请示,然而应付紧急情况、抵御患难的时候却足以保住国家政权,只有这样才可以掌控天下。这种人也叫做治国的工具。君主没有足以信赖的亲信侍从叫做不明,没有足以胜任的卿相辅佐叫做单独,被派遣到四邻诸侯国的使者不是称职的人叫做孤立,孤立、单独而不明叫做危险。国家虽然似乎存在着,但古代的人却说它灭亡了。《诗经》上说:“人才济济多精英,文王因此得安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材人:愿悫拘录,计数纤啬①而无敢遗丧,是官人使吏之材也。修饬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守职循业②,不敢损益,可传世也,而不可使侵夺,是士大夫官师之材也。知隆礼义之为尊君也,知好士之为美名也,知爱民之为安国也,知有常法之为一俗也,知尚贤使能之为长功也,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③也,知无与下争小利之为便于事也,知明制度权物称用之为不泥也,是卿相辅佐之材也。未及君道也。能论④官此三材者而无失其次,是谓人主之道也。若是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是人主之要守也。人主不能论此三材者,不知道此道,安值⑤将卑势出劳,并⑥耳目之乐,而亲自贯日而治详,一日而曲辨⑦之,虑与臣下争小察而綦偏能,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乱者也。是所谓视乎不可见,听乎不可闻,为乎不可成。此之谓也。

【注释】

①啬:节俭、吝啬,此指精打细算。②业:书版,这里指法典图籍。③材:通“财”。④论:通“抡”。官:任用。⑤值:同“直”,只。⑥并:通“屏”。⑦辨:通“办”,治理。

【译文】

任甩人才的原则是:诚实勤劳,即使细小的事情也能精心计算,不敢有所遗漏,这种人是一般官吏与差役的材料。加强修养、端正身心,崇尚法制、尊重名分,而没有偏斜不正的思想;谨守职责、遵循法典,不敢有所增减,使它们世代相传,而不让它们受损被夺,这种人是士大夫和群臣百官的材料。知道崇尚礼义是为了使君主尊贵,知道喜爱士人是为了使名声美好,知道爱护民众是为了使国家安定,知道有了固定的法制是为了统一习俗,知道尊重贤士、使用能人是为了增长功效,知道致力于根本性的农业生产,而限制非根本的工商业是为了增多国家财富,知道不与下属争夺小利是为了有利于办大事,知道彰明制度、权衡事情要符合实用是为了不拘泥于成规,这种人是做卿相辅佐的材料,还没能懂得君主之道。

能够选择任用这三种人才而对他们的安排没有失误,这才可以称为君主之道。如果能这样,那么君主自己就能得到安逸,国家得到安定,功业伟大而名声美好;上可以称王天下,下可以称霸诸侯,这是君主的主要职守。君主不能择取这三种人才,不知道遵循这个原则,而只是降低自己的地位而竭尽劳力,抛弃声色娱乐,而亲自夜以继日把事情治理得周详完备,一天之内就曲折周到地办成许多事,总是想和臣下在细小的方面比精明而使尽某一方面的才能,从古到今,还没有像这样做而国家不混乱的。这就是所谓“看不可能看见的,听不可能听见的,做不可能成功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鉴赏】

本篇主张君主要“修身”,要以身作则,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若是君主喜欢运用权谋,下面的大臣也都会用阴谋诡计来欺骗他;若是君主“隆礼至法”、“尚贤使能”,善于用人,任用一些品德高尚的君子,就能把国家治理好。

篇中所说的“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无疑可成为君主的座右铭了。除君道外,篇中也涉及到臣道、父道、子道、兄道、弟道、夫道、妻道等,而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以礼为治。

荀子指出,在家庭中,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都要按照礼的要求确定自己的家庭地位,按照礼的要求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即要以礼齐家。那么,应该怎样做父亲、怎样做儿子、怎样做哥哥、怎样做弟弟、怎样做丈夫、怎样做妻子呢、荀子在此篇中说:“请问为人父?曰:宽惠而有礼。请问为人子?曰:敬爱而致恭。请问为人兄?曰:慈爱而见友。请问为人弟?曰:敬诎而不苟。请问为人夫?曰:致和而不流,致临而有辨。请问为人妻?曰: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此道也,偏立而乱,俱立而治,其足以稽矣。请问兼能之奈何?曰:审之礼也。”荀子的上述论述,由于历史局限所致,在某些内容方面,譬如在夫妻关系方面,现在看来,确有不当之处,但荀子以礼齐家治国的思想是很明确的。

为什么要以礼齐家治国呢?荀子认为,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只有按照礼仪的要求确立自己的家庭地位,按照礼仪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家庭关系,家庭才会和谐,才会形成治国平天下所需要的良好的家庭基础。他在《大略》中说:对于礼,“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夫妇不得不欢。少者以长,老者以养”。

【精典事例】

君主是臣子的榜样,只有以德治国的君主,才能拥有天下。晋文公重耳是历史上有名的难得的以德治国的君主,城濮之战中坚持守信退避三舍,奠定了他独霸天下的基础。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的军队包围了宋国的都城。宋成公派使者去晋国告急。

晋文公召集群臣商量。晋之名将先轸说:“报恩、救难、立威、称霸,就看这一次了。”晋文公的舅父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最近又从卫国娶妻。现在如举兵进攻曹、卫,楚必分兵援救,那么齐、宋就可以解围了。”

于是晋国在被庐这个地方大规模地阅兵,按大国编制组建三军。经商量,任命大夫郤縠为元帅,统帅中军。

晋文公一回国就致力于训练民众。次年,文公想用这些人去打仗。子犯说:“晋国战乱多年,人民还不知道什么是义,还没有安居乐业。”于是晋文公加强外交活动,护送周襄王回国复位;回国后又积极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开始逐渐关心生产,安于生计。

不久,文公又想用兵,子犯又说:“民众还不知道什么是信,而且还没有向他们宣传信的作用。”于是晋文公又征伐了原,约定三天内攻不下来就撤兵。

三日后,晋文公真的信守诺言,退兵三十里,向国内外证明他的诚实和信用。

在这一系列行动的影响下,晋国的商人做生意不求暴利,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全国上下形成了普遍讲信誉的好风气。

于是晋文公说:“现在总可以了吧?”子犯说:“人民还不知贵贱尊卑之礼,没有恭敬之心。”

于是文公用大规模的阅兵来表示礼仪之威严,设置执法官来管理官员。这样一来,人民开始习惯于服从命令,不再有疑虑,这时晋文公才使用他们。

城濮一战,迫使楚国撤兵谷邑,解了宋国之围,一战而称霸诸侯。这都是晋文公善于用仁德教化的结果。这就是五霸之主晋文公以仁德治国的一面。

如果君王的德行不高明,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着手呢?观察京房对元帝的诱导,可以说他已经把道理说得十分清楚透彻了,而最终仍不能使元帝觉悟,可悲啊!《诗经》上说:“我不但是用手携带你,而且指示了你许多事。”又说:“我教导你是那么的恳切细致,而你却漫不经心、听不进去。”汉元帝不正是如此吗!

中书令石显独揽大权,石显的好友五鹿充宗任尚书令,二人联合执政。有一次,元帝在闲暇时召见京房,京房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导致国家出现危机?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周幽王、周厉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善于伪装的奸佞。”

京房进一步问:“可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才知道他们不是贤能呢?”

元帝说:“因为当时局势混乱,君王身处险境。”京房说:“如果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任用贤能的人才国家必然治理得好,任用奸邪的小人国家必定混乱。为什么幽王、厉王不觉悟从而另外任用贤能,而终究要任用奸佞以致后来陷入困境呢?”

元帝说:“乱世君王,各自都认为他们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的。假如他们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危亡的君王?”

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都知道周幽王、周厉王的故事,并讥笑过他们。可是,齐桓公任用竖刁,秦二世任用赵高,以致政治日益混乱,盗贼满山遍野。为什么他们不能用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来检验自己的行为,而觉悟到自己用人不当呢?”元帝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而预测将来。”

京房于是脱下官帽,叩头说:“《春秋》一书,记载了242年间的天变灾难,用来警示后世君王。而今陛下登基以来,出现日食月食,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大地震动,天落陨石;夏季降霜,冬季响雷,春季百花凋谢。水灾、旱灾、虫灾、百姓饥馑,瘟疫流行。盗贼制伏不住,受过刑罚的人充满街市。《春秋》所记载的灾异,已经具备。陛下认为现在是治世,还是乱世?”

元帝说:“已经乱到极点了,这还用问?”京房说:“陛下现在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今天的灾难变异和为政之道,胜过前代。但我认为责任不在这些人身上。”

京房说:“前世的那些君主,也是陛下这种想法。我恐怕后代看今天,犹如今天看古代。”

元帝过了很久才说:“现在扰乱国家的是谁?”京房回答说:“陛下自己应该知道。”元帝说:“我不知道;如果知道,哪里还会用他?”京房说:“陛下最信任,跟他在宫廷之中共商国家大事,掌握用人权柄的人,就是他。”京房所指的是石显。元帝也知道,便对京房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京房告退。但是后来,汉元帝还是没有让石显退位。

同类推荐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 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过得刚好

    过得刚好

    郭德纲亲笔作品,讲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过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迄今为止,唯一人生回顾,荣辱浮沉,冷暖自知,自浊自清自安然。书中的文字记录了郭德纲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相声艺术、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静,不煽情,不夸张,不做作,不隐瞒,不回避。本书有着极其鲜明的郭式风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妙语连珠,文字独特,语言幽默风趣,读之不禁令人捧腹,为我们营造了一份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这份快感和他的相声作品一样过瘾。即使面对着台下无人的惨淡局面,郭德纲依然保持着他的幽默感。
  • 权谋高手李鸿章:力挽狂澜

    权谋高手李鸿章:力挽狂澜

    晚清政坛云谲波诡,内部洋务派与顽固派缠斗不休、势同水火,外部列强环伺、步步进逼,李鸿章如何运用他炉火纯青的权术谋略,纵横捭阖,力挽狂澜,突破晚清军事、经济、外交的困局,最终成为让慈禧太后赞为“再造玄黄”的官场不倒翁呢?中国幽默讲史领军人物雾满拦江积多年研究心得,以新史料、新视角、新观点,以诙谐流畅的语言,为你真实展现李鸿章如何运用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力挽晚清狂澜。
  • 真理的思考:任继愈传

    真理的思考:任继愈传

    任继愈是我国哲学宗教学的一代宗师,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成就被毛泽东誉为“凤毛麟角”。他精于学问,不攀龙附凤,不趋炎附势,始终保持实事求是正直谦虚的节操。他一辈子以国家社会需要为己任,无论在治学、教学,还是执掌国家图书馆的各个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前期主要有《中国哲学史》、《老子通译》等著述,后期有107卷的《中华大藏经》、8亿字的《中华大典》(尚未完成)、《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修订等。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独家爱恋

    你是我的独家爱恋

    许宛妲与尹墨涵是一对命运坎坷的恋人,一个为后母及姐姐所不容,但为了父亲和家庭的稳定,而小得不时常忍气吞声,备受欺负;一个则因为私生子的身份,屡次被欺负,直至在一个雪夜坠河。多年后,两个对彼此都念念小忘的人再次相遇,但他为复仇而来……
  • 天启境域

    天启境域

    最大的游戏公司蓝晨娱乐研发出了一款独具一心的神游,名为:天启境域这款游戏通过VR游戏装置让人魂分离,带着人的意识进入到游戏世界,可以说是灵魂穿越到了游戏世界里。在游戏世界里,每一个玩家的触觉、味觉、听觉、视觉都和现实一样,就如同另一个现实世界一般。在这个世界里,玩家们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呢?
  • 领导致辞大全

    领导致辞大全

    本书囊括了佳节致辞、会议致辞、答谢辞、慰问辞、吊唁辞、岗位变动致辞、电视广播致辞内容,从多个角度对领导致辞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提供了大量可随查随用的范例。无论您是政府机关的领导,还是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无论您是公务活动致辞,还是私人聚会致辞,本书都可助您一臂之力,喜庆之余为您锦上添花,紧急时刻为您排忧解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霸气夫人:赖上冰山宫主

    霸气夫人:赖上冰山宫主

    晕,这样也能赶上穿越潮流,不过还算老天待她不薄,让她一穿过来,就遇到帅哥,而且还是个大名鼎鼎的冰冥宫宫主,好吧,她命好,她认了,从此,开始了她在古代惊心动魄的生活……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管控力:通向目标的执行方法

    管控力:通向目标的执行方法

    在这本书中,邵雨通过对企业经营问题的高度提炼,将原本复杂多变的经营简化成目标实现的过程。尽管德鲁克、韦尔奇、戈恩等人都将目标实施视为企业经营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概括。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经营者都知道,经营的核心正是确保目标的实现。本书的目的很明确:打造企业管控力。也就是协助中国企业在内部建立经营新秩序。大多数中国企业面临着一个转型时期:凭借胆识和运气成功的岁月一去不返,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继续依靠以往的人管人方式很难持续发展下去。诸多经营问题开始不断出现:目标无法实现、运营失去控制、人心涣散……在这个时候提倡管控力可谓击中中国企业管理的要害。
  • 全家福养生菜

    全家福养生菜

    中医有“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认为根据四季节气的变化,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在生活上、饮食上,也要随着节气相应变化,才能够保证身体的健康。这就是中医“因时”养生的观点。不仅如此,老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不同人群的养生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人”而异,也是中医的养生观点之一。将中医“因时养生”、“因人养生”的观念,与家常美食相结合,融入营养、饮食、养生知识,再加上节气故事,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变成了这本《全家福养生菜》,贯穿春夏秋冬四季,适合一家三代使用。这样一本集饮食、养生、文化于一身的养生菜谱,为您的家庭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一份来自编者的祝福!
  • 日美同盟实相(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日美同盟实相(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日美两国之间的猜疑和两国之间的合作。通过本书读者能了解日美同盟的真相,了解它的复杂性、它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了解同盟是有条件的,是存在利益之争的,同盟不是铁板一块,从而辩证地看待这个同盟。
  • 晋僧肇法师宝藏论

    晋僧肇法师宝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