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400000037

第37章 权篇(4)

张耳、陈余听说,大吃一惊,连忙派人往说韩广,表示愿用金银珠宝赎回赵王。韩广却提出,赵国必须割出一半土地给他,他才肯放回赵王。张耳、陈余当然不能答应,便又派人前去劝说。不料,韩广竞将赵国派去的使者陆续杀死。张耳、陈余大怒,恨不得立即挥兵杀人燕境,把韩广一刀砍死,但转念一想,又投鼠忌器,怕一旦开战韩广先行杀掉赵王。二人抓耳挠腮,两三天也没有想出一个良策。这时,有一厮卒(古代对军中火夫的称谓)对同伴说:“我如果去得燕国,包管救出赵王,平平安安地把他送回来!”同伴们不禁笑道:“你是不是要去寻死?十多人奉命赴燕,都被杀死,你有什么本领能救赵王?”这厮卒也不多言,换了一套装束便悄悄前往燕营。燕兵将他拘住,去见燕将。这厮卒一见燕将,便施礼问道:“将军知道我为什么而来吗?”燕将道:“你是什么人?”厮卒道:“赵人。”燕将道:“既系赵人,无非是想做说客,迎回赵王。”厮卒道:“将军可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样的人吗?”燕将道:“虽有贤名,今天想也没有办法了。”厮卒道:“你了解他们的愿望吗?”燕将道:“也不过是想救回赵王。”厮卒忍不住吃吃发笑,燕将怒道:“有什么好笑的!”厮卒道:“我笑您不知敌情。张耳、陈余与武臣一起北行,他们岂不想称王?只是因为初得赵地,不便分争,才按年龄资格推武臣为王,以维系人心。今赵地已定,二人正想平分赵地,一同为王。所以,他们表面上派人要求你们送回赵王,暗里却巴不得你们将他杀死,然后好一面自立为王,一面借口报仇而合兵灭掉燕国。到那时,人心思奋,何战不克?你们再不醒悟,可要中他们的诡计了!”燕将听了,不禁点头称是,说道:“据你说来,还是放还赵王为妙?”厮卒道:“放与不放,权在燕国,我怎敢多嘴!但为燕国打算,不如放还赵王。这样一可打破张、陈二人的诡计,二可让赵王永远感激燕国。即使张、陈二人要攻打燕国,有赵王从中牵制,也难以得逞!”燕将把这一情况报告了韩广,韩广也信以为真,遂放出武臣,以礼相待,并给车一乘,就让厮卒送他归国。张耳、陈余见自己苦思多日,反不如厮卒一张利口,都惊叹不已。

在上述故事中,那位厮卒在说燕将时,采用了迂回的策略。要说服别人,有时需要抓住问题要害,单刀直入;有时又要避实就虚,巧于迂回。迂回的道路虽然漫长,却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捷径,看似多费口舌,实则可以收到单刀直人所无法收到的效果。厮卒前往燕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救回赵王,但在他见到燕将之后,却并不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而是在那里大谈如果杀死赵王对张耳、陈余有什么好处和对燕国有什么危害。既然杀死赵王有利于张耳、陈余,有害于燕国,那么燕国当然就不能再以杀死赵王来要威胁张耳、陈余了。不仅不应再加要挟,而且应该赶紧将他放回赵国。这样,厮卒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绕了一大圈子,燕人在不知不觉中终于被厮卒说服了。一个放不放赵王的问题,经厮卒利口辩说,最终成了不放赵王对燕国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这便是迂回策略的妙处。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厮卒所论,也并非全是假话。就当时的形势看,各路义军首领的确是无人不想称王。张耳、陈余都是有一定才能和良好名声的人,他们可能开始并未意识到赵王如果被杀在实际上对他们个人是有利的,但他们总有一天会明白这层道理的。他们一旦明白了这层道理,赵王对他们来说也就并不重要了,燕人也就无法以杀死赵王来要挟他们了。现在,厮卒不仅看透了这层利害关系,而且巧妙地将这层利害关系说给燕人听,故而能够打动和说服燕人,成功地将赵王救回。

权宜局势,巧进说辞、辩辞。游说高贵的人依靠言辞中有气势,游说愚蠢的人要靠把利害讲得明明白白。忧愁之言,套近乎的说辞,善于替对方权衡各种决策的优劣,以取信于对方。这是权术的基本内容之一。厮卒摇舌救赵王,其实就是灵活运用了这种权术。

杜袭劝说曹操

公元219年,魏、蜀、吴在荆、襄地区摆开战场。曹操面临两面受攻的严峻形势,孙权在东面出动大军进攻合肥;关羽在南面虎视眈眈,摆出随时进攻樊城的架势。对曹操来说,最可虑的是南面的态势。镇南大将军曹仁在樊城孤立无援,完全暴露在关羽重兵的锋芒之下。

果然,过不多久,关羽亲自率大军向樊城发动进攻。樊城地处要冲,一旦关羽得手,等于打开了通向北门的门户,可随时挥师北上,席卷中原,直接威胁首都许昌。

曹操为防备蜀军同时从关中动手,形成两面夹击之势,特命杜袭进驻关中,加强关中防备。但关中营帅许攸,桀骜不驯,根本不把杜袭放在眼里,还对曹操本人很不恭敬,骂曹操是“奸雄”、“国贼”。曹操得知,气得两眼冒火,不顾南线曹仁十万火急的求救,把原来准备驰援樊城的大军改道关中,征伐许攸。文武百官大惑不解,纷纷进谏,指出:“我们当前的主要敌人是关羽。大敌当前驰援樊城关系全局安危,万分紧迫;对许攸,可以怀柔手段解决,不必远征。”曹操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他横刀于膝,怒目进言者。文武大臣无不惶恐,不敢再进言。

杜袭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儒将。他听说曹操不顾樊城之危,要发兵汉中,征剿许攸,连夜赶赴许都请见曹操。曹操知道杜袭为何而来,但杜是当朝名士,不得不见。他未等杜袭开口,先发制人说:“我剿灭许攸的决心已定,任何人劝说都无用。请将军不必多言!”

杜袭从容道:“请明公息怒,如果你的决心是正确的,我怎会反对?如果你的决心不正确,即使下定,也应修改。明公一向以理服人,如明公有理,为何不让我说话?”

“好吧!你可以说。许攸谩骂我,你说应该怎样处置他?”

杜袭问:“你认为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道:“他是个平凡的小人!”

“这就对了,”杜袭说,“古人云:圣贤识圣贤。就是说,只有贤人才了解贤人,只有圣人才了解圣人。许攸不过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而明公有雄才大略,器宇深广,可纳百川。试想,他这样一个平凡的小人,怎么能够了解明公这样不平凡的伟丈夫?当今豺狼当道,狐狸奔走。如明公避开关羽而征伐许攸,犹如放走豺狼,而专打狐狸,人们会认为明公避强攻弱。我听说:千钧之重的巨弓不会为一只小鼠放箭;成石之重的大钟不会因一根小草发声。而今一个区区无名的鼠辈许攸,怎么有资格劳驾明公大动神武之威!”

曹操要伐许攸,无非是受辱于许。杜袭的一番至理宏议,既高度尊重了曹操的尊严,又道出了英雄不与小人计较的大义。曹操听罢,连连点头说:“将军所言极当。”随即放弃了出兵征伐许攸的决定,重新部署兵马驰援曹仁。

在这里杜袭进言说曹起到了决定的作用。杜袭深谙权术,权宜局势,设置说辞,语辞平缓,又很有气势,说些分忧的话,贴心的话,终于取得了曹操的信服。

【现代应用】

众口一词,假言成真

《鬼谷子·权篇》中说:“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

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众口一词,能够把金属般坚固的事物熔化掉。谎言重复一千遍,也就变成了真理。一个人自我表白,往往难以让人相信,但如果借用他人之口或舆论的力量,就有很强的说服力。

19世纪40年代末,在太平洋沿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这一消息传开后,很快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出现了黄金热。这些欧洲人大多是在纽约登陆的。因为当时美国还没有连通太平洋到大西洋的铁路,巴拿马运河也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所以前往旧金山的人们往往要坐轮船绕道南美的最南端。

一个叫范德比的商人看到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决心开辟一条通过尼加拉瓜的航线,让人们走近路直达旧金山。他亲自到尼加拉瓜四处活动游说,最终和当时的总统查库罗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这个协定规定:凡从尼加拉瓜过境的船只均由范德比负责。从此,范德比在这条航线上赚了好几百万美元。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为了法兰西,她视死如归:“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独树一帜梨园大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独树一帜梨园大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中华魂》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载沣,慈禧太后的接班人,也是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掌舵人。本书作者站在大历史的维度,立足于载沣掌权时中国处于转型期的历史拐点,以改革窗口期各阶层不同诉求为背景,抓住载沣以维护政权为宗旨,却以丢失政权收场这条主线,探究了载沣治国执政之得失,揭开了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秘密,比如,慈禧为何选择载沣为接班人?政治强人慈禧去世后最高权力平稳交接背后有何惊天秘密?载沣何以甫上台就罢黜袁世凯?这背后有何巨大阴谋?压力骤增,暗杀和政变的密谋涌动,载沣又如何应对?本书以载沣为切入视角,对晚清最后几年的历史给予了新鲜犀利的观察与解构,对中国近代史演进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思考,可谓一部对晚清史研究的上乘之作。
  • 汤一介学记

    汤一介学记

    本书是对当代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怀念文章的精选集。汤一介先生于2014年9月9日刚刚去世,汤一介先生逝世以后,学术界、企业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人士以其独特的方式缅怀汤一介先生的道德文章。本书中,遴选出较有代表性的八十余篇,从中可见在众人眼中汤一介先生的为人与为学的方方面面。
热门推荐
  • 风荫领主

    风荫领主

    慢热故事、传统网游、无穿越、无重生、无副本。只是未来世界的一对伯侄在虚拟梦境游戏中建立自己的领地……结识伙伴……经历风雨……成长蜕变的小故事。
  • 春风易燃桃花盛开

    春风易燃桃花盛开

    原本是贫困的他,天上突然掉下一块大馅饼……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听说,你是我的全世界

    听说,你是我的全世界

    陈枫:“你说你喜欢满天星我便赠予你满天星辰”姜遇:“那我…有没有对你说过,我喜欢你?且满天星辰亦不及你一分一毫”你是我此生仅存的心动。——陈枫你是我始料未及的欢喜。——姜遇*每个人的年少时光或许都有一个白衣翩翩少年。但她的青春却只有一个护她,爱她,在她面前痞气十足的少年。世人皆知陈枫桀骜不驯冷漠绝情。却不曾想他心底最深处的那份柔软早已经心有所属。#在平凡的日子里惊艳彼此的时光岁月。全文清新甜宠cp都是双洁哦!
  • 西路上

    西路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碧海洗心录

    碧海洗心录

    天下大事久合分,混沌洪流祸乱生。仙魔妖邪人劫起,佛道儒侠丐入尘。奸佞巧伪祸社稷,世道污秽丧人伦。天地不仁万般苦,刍狗流离困踬行。明王普渡始沦翳,无生弥勒妄施语。黑莲白荷末舛逆,宄源孽藩涂碳糜。虎狼当道何足惧,秉承正义执身忱。纵跃不顾徇家急,粉身不浑赤子心。碧波荡漾明月升,洞天福地洗心灵。雪梅疏影伴吹笛,佳人添香仙鹤鸣。
  • 青春好烦恼

    青春好烦恼

    本书是一部反映当代少男少女情感世界的小说,展示了他们纷乱繁杂的内心世界,全景式地展开了一幅生动感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画面。同时,文中穿插王鹤的家庭背景这条辅线,使小说更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 黑塞童话集(黑塞文集)

    黑塞童话集(黑塞文集)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新版10卷本文集,名家名译,收入长篇小说、中短篇作品、诗歌、散文、童话与画作,全面展示黑塞创作生涯。本书为国内首部黑塞童话集,收录了黑塞的二十篇童话作品,涵盖其整个创作生涯,也见证了他的人生轨迹,畅销德国百万销量,纷扰世界中的心灵桃源黑塞的童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却同时深受东西方通话传统的影响。从他十岁时创作的《两兄弟》,到他1933年写就的最后一篇《鸟儿》,它们见证了黑塞试图运用这一体裁记录自己身为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尝试。与同时代的很多欧洲作家一样,黑塞密切关注着周遭发生的一切:科技的迅速发展、物质主义的兴起、世界大战的爆发、经济的腾飞和衰退……凡此种种,以及他个人所经历的创伤、疑问和梦想,都在艺术童话的世界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 唐缺九州经典力作(套装共11册)

    唐缺九州经典力作(套装共11册)

    本套装包含《九州·黑暗之子》、《九州·无尽长门Ⅰ:尸舞》、《九州·无尽长门Ⅱ:亡歌》、《九州·星痕》、《九州·云之彼岸》、《魅灵之书》、《九州·轮回之悸》、《九州·丧乱之瞳》、《九州·戏中人》、《九州·龙渊》、《九州·登云》11本书籍。《九州·黑暗之子》九州大地隐秘的一角——牲畜贸易小城青石城,接连发生离奇凶杀案,人心惶惶。《九州·无尽长门Ⅰ:尸舞》皇帝的一道谕旨,在全天下抓捕与世无争的长门僧人,所有长门僧都陷入了险境。《九州·无尽长门Ⅱ:亡歌》非典型长门僧安星眠,在前往宁州解救女友雪怀清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九州·星痕》一夜之间,七位顶尖星相家全部离奇死亡。15年后,星相家的两位后人,还有一个捕快和个杀手,四个人在星命的指引下开始寻求真相。《九州·云之彼岸》一连串诡异的死亡事件让平和繁荣的淮安城陷入了严重的恐慌。《魅灵之书》魅灵一书,书写着魅族悲伤的过去与未来。《九州·轮回之悸》死灰复燃的神秘邪教、诡谲难辨的宫廷密谋,环环相扣的谜中谜。《九州·丧乱之瞳》在九州各地突然发生许多杀人挖眼的恐怖事件,游侠云湛回到家中,发现已死去的独眼人……《九州·戏中人》一款名为“九州”的网络游戏,玩家在游戏里受到重伤或被杀死时,在真实世界中就会精神失常?《九州·龙渊》、《九州·英雄》的同系列中篇集,围绕着云湛、姬承等人的生活。《九州·登云》那一日天现异象,无数火石坠落大地,天界分裂,翼人叛乱。
  • 民族魂:鲁迅传

    民族魂:鲁迅传

    本书是我国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集数十年研究积累,在考察以往鲁迅研究作品优劣得失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不孤立地看待鲁迅其人其事,而是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身边的亲友入手认识鲁迅,力求做到全面;不夸张、不神化鲁迅其人其事,将其作为一个普通人去观照,力求做到真实;不盲从现有的关于鲁迅的评论,也不轻易下任何判语,对有争议之处不偏袒、不妄议,力求做到客观。本书从多角度、多层面再现鲁迅的经历、生活、思想、作品,值得关注鲁迅、研究鲁迅的人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