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900000051

第51章 励精图治(7)

“赋贡所出,略侔三蜀”的汉中盆地,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物产富饶,是益州北部的一颗明珠。

自先秦至蜀汉,益州地区历经数代,几易其主,然而土地依旧肥沃,江河依旧流淌,阳光雨露依旧滋润万物,山川大地依旧物产丰饶。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虽然如此,但良好的自然环境在治世良才手中会更大地发挥其效益。诸葛亮治蜀期间,益州地区经济的发展,说明他就是这样的治世良才。

同其他封建社会的政治家一样,诸葛亮对农业生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封建社会里主要的产生部门是农业,只有农业生产繁荣,农民安居乐业,社会生产向前发展,国家才会出现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同时,只有农业生产发展,封建经济基础巩固,国家经济实力雄厚,才能有力地推行各项改革措施,以及进行统一战争。因此,诸葛亮认为,“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簿赋敛,无尽民财”。只有这样,才能“富国安家”,他觉得理想的社会经济,应该是“利人相逢,用天之时,分地之利,以预凶年,秋有余粮,以给不足,天下通财,路不拾遗,民无去就”。他反对那种“利与民争,灾害并起,强弱相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云,手足不安”的现象。

为了实现政治理想,诸葛亮在建立霸业的过程中,在霸业初步建成以后,一直重视农业生产。这在前面《五载经营》和《优势的天平倾向谁》两节中已有叙述,兹不再赘。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以后,仍把农业生产放在重要位置。建兴二年(224)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建兴五年,在为后主所拟的伐魏诏书中,又提出“劝分务穑,以阜民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益州境内虽水利资源丰富,但在生产力水平不是很高的古代,人们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还是显得软弱无力。一遇天灾,人们的生活依然要受很大影响。有件事使诸葛亮终生难忘。那是他们入益州后不久,就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地里粮食颗粒无收,为了节约粮食,刘备下令在民间禁止酿酒。当时禁酒命令非常严厉,发现有酿酒者都要处以刑罚。有一次,官吏在一家人的住宅里搜查出一套酿酒器具,有人认为,既有酿酒的器具,就有酿酒的可能,就应该和酿酒者一样治罪。刘备为了禁酒,居然同意了这种主张。老臣简雍不同意这样做,但一时又无好办法说服刘备。有一次,简雍与刘备外出,路见一男一女走在路上。简雍灵机一动,立刻有了主意。他对刘备说:“你看那个男子,他要行淫乱,怎么不把他绑起来?”刘备觉得奇怪,问:“你怎么知道?”简雍答道:“他具备行淫乱的条件,其性质与那个家中藏酿酒器具的罪犯一样啊!”刘备不禁笑起来,明白简雍在批评自己制裁藏酿酒酒器者不妥,便把那个人放了。诸葛亮却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另一种启示,他觉得禁酒之令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酒难禁,制裁有酿酒具者更是过分。而这知其难为而为之,甚至做出过分之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天旱缺粮。他深深体会到水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

诸葛亮重视农业水利建设,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一件事是保护和利用都江堰。都江堰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水利工程。它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史书记载都江堰说:

县有桃关,汉武帝祠,李冰作大堰于此,堰于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谓之湔堋。江入郫江,捡江以行舟。《益州记》曰:江至都安,堰其右,捡其左,其正流遂东。郫江之右也,因山颓水,坐致竹木,以溉诸郡,又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作三石人于白沙邮,邮在堰官上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腰,是以蜀人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俗谓之都安堰。

都安堰就是都江堰,从上述记载中,可见都江堰工程规模之大,效益之高。诸葛亮认为“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专设堰官对此堰进行管理。堰官统率一千二百名兵士驻守在那里,对都江堰进行保护和疏浚。

另一件事是修筑九里堤。《成都志》记载:“九里堤在县西北,堤长九里,故老相传,诸葛亮所筑,以扞水势。”《成都府志》记载:“九里堤在府城西北隅,其地洼下,诸葛武侯筑堤九里,以防冲啮。”

1980年夏,四川省三台县文化馆的同志在清理馆藏古代字画时,发现一张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令”碑拓片。从拓片看,碑高五十三厘米,宽三十八厘米。碑面受风雨侵蚀有些斑驳,但碑文仍清晰可见:

丞相诸葛令,按九里堤扞护都城,用防水患。今修筑竣。告尔居民,勿许侵占、损坏。有犯,治以严法。令即遵行。章武三年九月十五日。

这张碑文拓片,弥补了志书记载的不足,证实了诸葛亮曾主持修筑九里堤的史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诸葛亮修筑九里堤,不但有书可查,有碑可考,还有实物可证。据说,“现在经成都西北桥,出城行数里,还可望见一条东西横卧、长约二百米、高七八米的土埂,那就是古老的九里堤残存部分”。

书籍、碑刻、遗迹,三者互相印证,共同述说着诸葛亮当年兴修水利、防止水患的功绩。

为了使北伐顺利进行,也为了增加军粮收人,减轻国家负担,诸葛亮还在前线实行军事屯田,并任吕义、杨敏等人为督农,负责供继军粮。诸葛亮在世时,蜀国的军事屯田主要有以下几个地区。

汉中地区。汉中自然条件好,虽曾遭与曹操的争夺战争和曹操对汉中移民的破坏,但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汉中的经济又恢复和发展起来。相对成都来说,汉中是蜀汉北伐的前线,相对诸葛亮北伐兵锋所至而言,汉中又是战略后方和根据地。汉中是蜀汉的一个郡,其农业生产不可能靠军事屯田支撑,普通百姓的农业生产应为汉中经济的主要部分。但除此而外,汉中地区也似有军屯。诸葛亮实行“十二更制”,每月替换下一部分兵士回汉中休整,并说他们的妻子“鹤望而计日”盼他们回来,可见兵士们的家属都住在汉中。清洪饴孙《三国职官表》说:“蜀置督农,供继军粮,屯汉中。他郡无考。”督农是负责汉中屯田的官员,吕义任汉中郡守,兼领督农,可见汉中有军事屯田,而军屯的农业生产很可能由休整士兵及其家属进行。

赤崖地区。赤崖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褒城镇北。赤崖是赵云屯田戍守的地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赵云、邓芝也率偏师从箕谷撤回。赵云带兵有方,虽未取胜,但在撤军时,“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全军而返。诸葛亮令赵云将其“军资余绢”分赐将士,表示奖励,赵云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人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可见赤崖地区不仅有赵云的屯田,还有存放军粮物资的府库。街亭失败,赵云退军,为防曹兵进入赤崖,也为了保护赤崖府库的军粮物资,放火烧掉了赤崖以北的栈道,被破坏的栈道足有一百多里。赵云撤回赤崖后,继续在此屯田。赵云驻扎在赤崖,邓芝驻扎在赤崖口。诸葛亮在给他的哥哥诸葛瑾信中谈到这种情况时说:“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

黄沙地区。黄沙在今陕西勉县东北黄沙窑。《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建兴十年(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水经注·沔水上》记载说:黄沙水“北出远山,山谷邃险,人迹罕交,溪日五丈溪,水侧有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

武功水流域。今陕西岐山县南渭水南岸有一条渭水支流,叫武功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大军据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诸葛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谓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诸葛亮重视农业生产,命地方官吏重视农耕,不妨农时,保护水利设施,兴立屯田,这些措施都取得了显着成效。

晋人袁准说:“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袁准所生活的年代离诸葛亮并不很远,他的话应是可信的。

“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梗稻莫莫。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这是左思《蜀都赋》中对成都农业生产繁荣的描写。左思也是晋人,他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蜀中景象,当与袁准有同样的可信度。

“男女布野,农谷栖亩。”这丰收的景象,是汉中守将刘敏对汉中的描写。这不是文学描述,而是他主张拒魏军于汉中之外的理由,显然这种记述更具有真实性,否则是不能说服别人的。

“官府帑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余粮栖亩。”这是后主刘禅在降表中所说的话。这种对于蜀国农业生产繁荣的记载也是可信的,因为国都亡了,夸大、粉饰还有什么意义呢?

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不仅农业生产发展显着,手工业生产所达到的水平也令人瞩目。

盐是蜀汉的重要产品,制盐业是蜀汉的重要手工业行业。

蜀汉的盐多为井盐和池盐。左思《蜀都赋》说蜀汉“家有盐泉之井”。李善注说:“蜀都临邛县、江阳、汉安县皆有盐井。巴西充国县有盐井数十。”在巴郡朐忍县(治今四川云阳)出产的伞子盐更具特色。据《水经注·江水一》载,长江流经朐忍县博望滩,有汤溪水自北向南流入。汤溪水源出于朐忍县北六百里上庸界,南流经朐忍,“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粒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张伞,故因之名日伞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于常盐矣。王隐《晋书地道记》曰: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盐成,盖蜀火井之伦,水火相得,乃佳矣。汤溪下与檀溪水合,上承巴渠水,巴渠南历檀井溪之檀井水,下人汤水,汤水又南人于江,名日汤口”。

东汉时,朝廷曾取消盐铁之禁,允许民间煮私盐,国家抽取盐税。刘备入蜀以后,重新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建安十九年(214),“先主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盐府即蜀汉政权管理盐铁业的机构,盐府校尉或称司盐校尉就是掌管盐府的最高长官。王连是蜀汉政权成绩突出的盐府长官。史载他任司盐校尉后,“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所以,当他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后,仍“领盐府如故”。在王连之后,诸葛亮又任岑述担任此职。

诸葛亮非常关心盐业生产,还到生产现场进行考察指导。清张澍编《诸葛亮集·故事》引《山川纪异》说:“诸葛盐井有十四。”为什么盐井要以诸葛命名?很可能就是诸葛亮亲自视察过的井。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了诸葛亮视察临邛火井的故事:“临邛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丈,井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热,以盆盖井上,煮盐得盐。”所谓火井,即天然气井。左思《蜀都赋》描写火井说:“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李善注说:“蜀郡有火井,在临邛县西南。火井,盐井也。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许,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深二三丈的井中有可燃气体,当然投以荧火会冒出烈焰。但井口纵广五尺,这样大的井口,会使井的气压迅速降低,从而使火势转弱,井里的天然气可能是时断时续的,所以当地人用它煮盐常感火力不足,要投以竹木助燃。刘宋刘敬叔《异苑》称:“诸葛亮一瞰而(井火)更盛。”这当是人们对诸葛亮重视盐业生产,并亲自视察的一种称颂和想象。其实,并不是诸葛亮一看就使火势转盛,而是诸葛亮视察后所采用的办法使火势盛热。这个办法在《博物志》中已经说明了,就是缩小井口,能把盆盖在井口上。这表明临邛火井经诸葛亮视察后,已经不是那个纵广五尺的井口了。诸葛亮改进火井以煮盐,说明了他对煮盐业的关注,也显示了他的聪明智慧。

封建时代的手工业,常常是盐铁并称。盐是人们的生活必须品,铁器是可以反映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冶炼业,乃是手工业中重要的行业。益州地区的冶铁业自秦汉以来就闻名于世,在《天府沃野》一节,我们详述过西汉时卓氏和程郑在临邛冶铁成为巨富的事。刘备占领益州后,把对冶铁业的管理交给司盐校尉,并设置了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

在蜀汉益州地区,分布着许多冶铁场所,其中有一些与诸葛亮有关。

《四川通志》记载,铁溪河在成都县南十三里,流入白水河。昔武侯烹铁于此,因名。

《打箭炉厅志》记载,相传诸葛武侯渡泸而西,尝铸军器于鱼通之地。

《四川通志》记载,昔武侯南征,命郭达造箭于此(指鱼通),其炉犹存,故名打箭炉。

《元和郡县志》记载,陵州始建县东南有铁山,出铁。诸葛亮取为兵器,其铁刚利,堪充朝贡焉。

《周地图》记载,蒲亭县有铁山,诸葛武侯取为刀剑,宇文度封为铁山侯。

《嘉定府志》记载,铁山从仁寿来,横亘井、犍、荣、威间数百里,产铁。诸葛武侯取铸兵器。

《方舆纪要》记载,铁钻山在崇宁县西六里,武侯铸铁钻于此,以造军器。

上面所记益州各地冶铁场所,几乎全是铸造兵器的兵工厂。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诸葛亮受刘备遗诏辅政以后,为了实现先主遗愿和自己的政治理想,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南征北伐。蜀国的冶铁业,多为军事服务,为征战服务不足为奇。

但是,决不能认为诸葛亮是个穷兵黩武之人,蜀国的冶铁业也决不仅限于军事目的。

《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又载:先主章武二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三足;又铸一鼎,沉于永安水中,纪行军奇变;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曰“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口山,名曰“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鼎录》记载:龙见武阳之水九日,因铸一鼎,像龙形,沉水中。章武三年,又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

《书苑》记载:蜀先主曾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以上各书所载,均为冶铁用于政治的事例。此外,还有冶铁用于民间生活的记载。《丹铅录》记载:

井研县有掘地者,得一釜,铁色光莹,将来造饭,少顷即熟,一乡皆异。有争之者,不得,白于县令,命取看,未至堂下,失手落地,分为二,中乃夹底,心悬一符,文不可辨,旁有八分书“诸葛行锅”四字。又麻城毛柱史凤韶为予言:近日平谷县耕民得一釜,以凉水沃之,忽自沸,以之炊饭,即熟,釜下有“诸葛行锅”四字。乡民以为中有宝物,乃碎之,其复层中有“水火”二字,即前物也。

《丹铅录》一书是明朝杨慎所作。杨慎学识渊博,平生着述二百余种,尤长于考证。他的考证着述取材丰富,新见迭出。但杨慎也有一个毛病,即务奇好胜,喜欢在考证中掺杂一些奇诞之事,以吸引读者。《丹铅录》中所说“诸葛行锅”并非无稽之谈。平研县即今四川平研县,与诸葛亮活动的地方相符。“诸葛行锅”为双层底锅,铁色光莹反映了当时冶铁技术之高,做饭少顷即熟,说明这锅设计得巧妙。这些都是可信的。但杨慎又加了一段放进凉水之后,锅忽自沸的神话,不免画蛇添足,又犯了务奇好胜的老毛病。但无论如何,杨慎《丹铅录》中对古代出土文物的记载,反映了诸葛亮治蜀期间的冶铁业的水平,是弥足珍贵的。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动画世界的创造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讲述了抗倭英雄韦虎臣非凡传奇的一生。韦虎臣少年便随父韦正宝出征广东惠州、潮州一带抗倭,所向披靡,全歼九连山日本海盗;率东兰“狼兵”跟随王阳明征讨大帽山、大庚岭、横水、左溪诸地,历时3年多,经大小数十战,平定福建武夷山;后在福建、广东大败日本海盗。韦虎臣精通韬略,战功卓著,获明皇帝钦赐“哀孝忠勇”匾额,但被奸臣以“犒师”为名,赐“御酒”毒害。韦虎臣的故事被人们世代传颂。
  • 毛泽东交往纪实

    毛泽东交往纪实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无可争议的伟人,他出生在一个刚刚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时期,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他踏上了革命道路。从参加中共一大到走完万里长征;从开辟陕北革命根据地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发动“文化大革命”到亲历中美建交。他经历了中国人民从落后挨打到独立自主的伟大历程。在此期间,毛泽东与形形色色人物交往的活动,成为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历史见证。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重温毛泽东的交往历史,对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来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截取了最能体现毛泽东独特交往艺术历史事实,向读者朋友们展现不朽的伟人风采。
热门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音乐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音乐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音乐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诸天云盘

    诸天云盘

    新书《棋魂:随身阿尔法狗》已发布!已正式签约,求收藏求推荐求投资!……一个神奇的诸天云盘,于是让更多有趣的人有了不一样的人生:降龙十八掌遇到了龟仙流,张小凡学会了易筋经,李洛克学会了真正的醉拳……ps:变成了老年人,尿频起夜、大便不通畅肿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八荒封天记

    八荒封天记

    四海八荒皆为我为尊!我欲封天,与天齐寿!我欲成仙,言出法随!我欲破道,万物皆为虚妄!
  • 我待星辰回我笑

    我待星辰回我笑

    为了爱人入狱三年,出来却得到折磨,她爱他有错吗?没有......在他的眼中慕晓就是一个贱人,杀了他的母亲,还一脸无所谓。你以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错了,谁都没有想到慕晓是个有两面人格的人,她的身体中还少样东西?谁明白江宁楮的心在哪?谁明白叶(江)凉音为了慕晓失去了自由?谁明白乔白林爱慕晓入骨?谁又明白若知心的苦衷?一环套一环,一局连一局,当年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是谁杀了江夫人?最终到底是才是真正的好人?谁才是真正的反派?
  • 逆天狂妃,皇帝悠着点

    逆天狂妃,皇帝悠着点

    她是天之骄女,因他成了亡国公主,本以为找到了爱情,却不想那只是水中月,最终成了宫闱后院的牺牲品。他是质子,因她的牺牲,成了掌控天下的帝王,本以为可以和她双宿双栖,却被江山被累,江山美人,他该如何选择?
  • 萍踪寄语

    萍踪寄语

    内容包括:船上的民族意识、海上拾零、月下中流、海程结束、威尼斯、佛罗伦萨、世界公园的瑞士、巴黎的特征、瑕瑜互见的法国、法国的农村、在法的青田人、由巴黎到伦敦、华美窗帷的后面、曼彻斯特等。
  • 孤烟凉

    孤烟凉

    玄宁九零一二年,漠翳国战败,嫡公主出使白胤国求和,一纸和约,将两人命运缠在一起。太子府遭遇血洗,新科状元宴会毙命,多年前的冤案真相浮出水面。三国鼎立的局面即将破碎,他们该将何去何从
  • 疗养(中国好小说)

    疗养(中国好小说)

    本文主要描写的是一群搞文艺创作的男女借疗养之际,一边畅谈自己的文学思想和创作之路,一边各自寻找自己的情感的宣泄之处。男主角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喜欢上了一个跟着来的女人。两人的故事发展水到渠成,当然也有旁人的热情相助。
  • 高冷王爷神医妻

    高冷王爷神医妻

    她,二十一世纪著名的天才医生,也是让人闻风丧胆夜宫的宫主king,不料遭到男友的背叛和毒手。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陌生环境,看着周围的一切,过了许久,才真的相信自己真的穿越了。他,燕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战王四皇子,传说不喜女子。可当与她碰见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她。他们一路同甘苦,共患难。一起创造美好未来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