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900000054

第54章 励精图治(10)

应当指出,有人认为蜀汉诸葛亮死后,后主即任用黄皓专权政治腐败,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董允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之副,延熙九年(246)先卒。继由“号为清能”的吕义代董允为尚书令,直到延熙十四年(251)吕义卒后,陈祗以侍中守尚书令,才逐渐与黄皓互为表里,以专国政。但黄皓真正独专国政,是在蜀国接近灭亡之时,即在景耀元年(258)陈祗卒后,这在《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讲得很清楚。

诸葛亮北伐,进驻汉中整八年,在这期间,朝中之事始终由蒋琬、董允、郭攸之等人负责,诸葛亮则专心北伐,无后顾之忧。这说明蜀汉君臣之间彼此信任,没有猜忌。

不但蜀汉君臣之间无猜,臣与臣之间的互敬互信也蔚然成风。比如蒋琬任益州刺史,他发现费祎比自己能干,坚决要求把益州刺史之职让给费祎。结果费棉任益州刺史,“当国功名,略与琬比”。费祎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在任尚书令时,“军国多事,公务繁猥”,而他“每省读书记,举日暂观,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于人,终亦不忘”。他常在吃早饭时处理政事,在此期间,他是又接待宾客,又饮食嬉戏,又与人棋枰博弈,又把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后来董允代费祎任尚书令,也想学着费祎的样子,不料没过几天,就耽误了很多事。董允感叹地说:“人才力相悬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听事终日,犹有不暇尔。”董允此言,对费祎之才充满钦佩之情,绝无忌贤妒能小人之心。

诸葛亮作为辅政大臣,对下属从无狐疑猜测,而是充满了信任,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姜维。

姜维字伯约,是天水冀县(治今甘肃甘谷东)人。姜维本是魏国中郎官,参天水郡军事。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军向祁山,姜维归附蜀国。一般人是不敢轻易信任敌方降将的,但姜维很快就得到了诸葛亮的信任。诸葛亮退回汉中,姜维丢下老母妻小,只身随蜀军退入汉中。后来,姜维接到母信,“令求当归”。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就凭这两点,诸葛亮认为姜维是值得信赖的。他对姜维的评价是:“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即李邵)、季常(即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他又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说:“让姜维先在汉中训练中军虎步兵。姜维敏于军事,深通兵法,又有胆量义气。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训练完毕,即遣其入宫,觐见主上。”从此以后,姜维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蜀汉后期的栋梁。

诸葛亮的第一位继承人蒋琬,深受诸葛亮虚心纳言、开明待下风范的影响。有一次,他与杨戏论政事,戏“时不应答”。有人向琬说:“你与杨戏论事,他居然不理,太不尊重你了。”蒋琬不仅不生气,反而回答说:“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说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监察官请治杨敏罪。蒋琬制止说:“吾确实不如前人,不能治杨敏罪。”监察官同意不治罪,但要追问“愦愦之状”为何?琬又阻止说:“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来杨敏犯重罪入狱,众人以为必死,而琬却公正处理,免其重罪。这种处事公允、上下无猜的事例,在蜀汉臣僚中还可举出许多。

我们说,蜀汉政权人与人之间互敬互信,不像魏、吴中后期那样争权夺利,并不是说蜀汉政权内没有争权夺利之人。李严就是一个安身求名、追逐荣利之人,但他不忧国事、只谋私利的卑劣行径很吃不开,与诸葛亮一起上表要求罢免李严的有刘琰、魏延、袁琳、吴壹、高翔、吴班、杨仪、邓芝、刘巴、费祎、许允、丁咸、刘敏、姜维、上官雍、胡济、阎晏、爨习、杜义、杜淇、盛勃、樊岐二十二人,可见多数人都不赞成李严的行为。魏延也是一个在关键时刻闹个人意气的人。诸葛亮逝世后,蜀军从渭南撤回汉中,杨仪为诸葛亮长史,本负责“军戎节度”之事,便指挥军队撤回。魏延平时就看不起杨仪,听到这个消息,竞说出“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的话来。他违抗诸葛亮去世前的安排,带兵先据南谷口,准备截杀杨仪。但魏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一下子都离他而去,可见魏延的行为也是不得人心的。杨仪也是一个争权夺利之人。他任尚书时,蒋琬只是个尚书郎。后来他们虽然都做了丞相参军、长史,但杨仪每次随从诸葛亮出征,都承担了辛苦繁重的任务。诸葛亮逝世后,推荐蒋琬任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被任为中军师,手下无兵马,只是个闲职。杨仪觉得自己资历比蒋琬深,才干比蒋琬高,很不服气,“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杨仪这么一来,众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大家都不理他,杨仪一下子就成了孤家寡人。当时只有费祎前去探望安慰他,但揭发杨仪不轨之言的也是费祎,可见费祎也和他不是一条心。李严、魏延、杨仪等人在蜀汉臣僚中算是有文武才干的,但他们争权夺利,最终众叛亲离,非常孤立,不是从另一方面说明蜀汉官员整体上公忠体国的风气吗?

蜀汉官员多恪尽职守之人。

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费祎二人,在治理国家方面颇有诸葛亮尽职尽责的遗风。陈寿说:“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蒋、费为相,克遵画一,未尝徇功妄动,有所亏丧,外却骆谷之师,内保宁缉之实。”可见他们在“保国治民,敬守社稷”方面是尽了自己的职责的。

吕义任多处地方官,无不尽职尽责。任新都、绵竹令时,“乃心隐恤,百姓称之,为一州诸城之首”。任巴西太守时,诸葛亮因连年出兵,各郡被征调新兵时,大多不能及时向前线供应,而吕义能“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任蜀郡太守时,正值诸葛亮去世,蜀郡因是国都所在,户口众多,许多逃亡的士兵冒名顶替,在户口上搞了许多花样,以逃避政府的监管。吕义到任后,“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余口”。后来,吕义入朝任尚书,又代董允为尚书令,在此期间,“众事无留,门无停宾”。

其他人为官尽职的记载也屡屡见诸史书。王离为督军从事、犍为太守时,“推法平当,治有美绩”。何祗任汶山太守时,“民、夷服信”。邓芝任广汉太守时,“清严有治绩”,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张翼任床降都督、绥南中郎将,因持法严刻,当地的少数民族不喜欢他,致使刘胄造反作乱。张翼领兵讨伐,还没将刘胄击败,就接到要他回成都的诏令。下属们认为他应该马上赶回成都接受处分,而张翼却说:“不然。我是因:勾辖区动荡,朝廷认为我不称职而被召回的。但现在接替我的人还没到,我应当抓紧运送储备军粮,为新任都督平乱准备条件,怎能因被削职而荒废公务?”他继续指挥毫不懈怠,直到接替他的马忠到后才离任。马忠凭借他所准备的条件终于平定了刘胄之乱。应该说,张翼是个不很称职但很尽职的官员。

蜀汉吏风清廉。

蜀汉的清廉吏风最为突出,而且也同样是具有传统性的。刘备入蜀以后,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曾铸新币,甚至把帐幔上的铜钩都拿来铸钱。有人认为这是刘备日暮途穷、铸造劣币的信号,其实这正是刘备清廉的表现。蜀国的货币重量虽轻但质量不差。蜀汉建国之初,需要大批的铜铸钱以解决财政困难,更需要大批的铜铸造兵器,以满足战争需要。刘备用帐钩铜铸钱之事见于南朝齐崔祖思的奏章:

汉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身衣弋绨,以韦带剑,慎夫人衣不曳地,惜中人十家之产,不为露台。刘备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魏武遣女,皂帐,婢十人,东阿妇以绣衣赐死,王景兴以淅米见诮。宋武节俭过人,张妃房唯碧绡蚊帱,三齐茌席,五盏盘桃花米饭。殷仲文劝令畜伎,答云:“我不解声。”仲文曰:“但畜自解”,又答:“畏解,故不畜。”历观帝王,未尝不以约素兴,侈丽亡也。

崔祖思在这里列举了汉文帝、刘备、曹操、宋武帝等人的节俭事迹来说明俭兴奢败的道理。刘备以帐钩铜铸钱,被后人看作是生活节俭的表现。

如果说刘备的生活俭节是迫于建国初财政窘迫的压力,那么诸葛亮则对节俭清廉有着更自觉的认识。诸葛亮深知,他所治理的蜀汉在三国中是最小最弱的。以最小最弱的蜀国,抗衡最大最强的魏国,他的国家,他的臣僚,他的百姓要承担多么大的压力!为了不被压跨,他的国家要自强!要经济上自强!要政治上自强!要军事上自强!

经济上自强,是靠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生产。

政治上自强,是靠一系列开明措施凝聚臣民。

军事上自强,要以经济、政治自强为坚实基础。

诸葛亮认为:“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

不猜忌,不倾轧,互敬互信,可使统治集团内部和睦,上下一心,产生无穷的力量。吏风清廉,以示与百姓同甘共苦,可使整个国家和谐,政权运转效力高。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诸葛亮以身作则,努力使蜀国的吏治清廉。在诸葛亮的示范和推动下,蜀汉的官吏清廉者居多。

董和,生活简朴。刘备入蜀后,董和任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具有如此地位,他“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担石之财”。诸葛亮曾两次与群下教令,表示对董和的追思。

张嶷,在蜀汉任州从事、都尉时,曾经得病,而且越来越重。但他“家素贫匮”,没钱医病。他听说广汉太守何祗为人通达厚道,便让人抬着到了何祗处,求他助自己治病。张嶷与何祗并不熟识,但何祗并未因此将他拒之门外,而是“倾财医疗,数年除愈”。一个州从事、都尉有病竟无钱自医,要靠别人帮助,可见其清苦至极。

诸葛亮亲自选拔的接班人费祎,在诸葛亮逝世后,官做到大将军、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蒋琬卒后,他实际上掌握蜀汉军政大权。费祎虽官位显赫,却“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颇有诸葛亮的风范。

姜维在生活上也很廉洁。蜀国的郤正曾这样评价他:“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鳗,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邓芝任将军二十多年,“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尚书令刘巴“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吕义“历职内外,治身俭约”。这些文献记载,实录了蜀汉政权中一个个清廉官吏的形象。

在诸葛亮死后不久即建兴十五年(237),蜀郡江原县长朱游“被上官诬劾以逋没官谷,当论重罪”。县主簿功曹常播“诣狱讼争,身受数千杖,肥肤刻烂,毒痛惨至,更历三狱,幽闭二年有余”。这次贪污案件终因不实平反,但却反映了蜀汉反贪刑罚的严峻。它从另一面证明蜀汉的廉政建设,在诸葛亮等人的倡导下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诸葛亮二十七年的执政实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广开言路、恪尽职守、严明法纪、忠顺勤劳,尤其是廉洁奉公等政治品质方面,给予他的第二代继承人蒋琬、董允,第三代继承人费祎、姜维等人以深深的影响。在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中,就选拔培养德才兼备的继承人来说,诸葛亮所收到的实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人民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最具权威性。诸葛亮死后“百姓苍祭,戎夷野祀”。甚至在五百余年后的唐代,“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这是无词的颂歌,无言的褒奖。诸葛亮受到蜀汉人民如此追思、怀念,难道不是蜀汉官吏廉洁、政治清明的显证吗?!

我们比较了三国时期魏、吴、蜀的社会政治概况,指出了蜀汉的治理比起魏、吴要好得多。从整体上说,蜀汉政权比较廉洁,官吏贪污腐化现象要少一些,因而蜀汉政治要清明一些。

但我们不是说,蜀汉是百姓的天堂。蜀汉在三国中地域最小,人口也最少,因而人力物力受到限制,经过连年的战争,尽管诸葛亮等人注意节约民力,但战争所带来的兵役、运役、赋税负担,仍然是很沉重的。

但蜀汉的百姓却表现出了惊人的承受力和忍耐力。刘备建安十九年(214)进占益州,从建安二十年到蜀汉亡共四十九年,其间魏国爆发了十二次农民起义,吴国二十三次,而蜀汉仅发生了二次。各国在同时期内农民起义的多少,直接反映了该国阶级矛盾的激烈或缓和,而这又取决于该国政治的清明或腐败以及农民受压迫剥削的程度,这是历代封建统治的无数事例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孔二产有句名言:“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说蜀国百姓的生活比魏、吴要好很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说蜀国百姓忍耐力和承受力优于魏、吴,恐怕也是不科学的。

惟一可以说服人的解释是,蜀国的政治清明,诸葛亮及其后继者以身作则,官吏们(当然不是全部)廉洁自好,对减轻农民的负担有利,从而使国内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政通才能人和。人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人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诸葛亮治蜀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说明。

同类推荐
  •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本书选取了一百多个名人故事,并将其划分为品德篇、求知篇、智慧篇、励志篇,名节篇、交往篇、成功篇、天才篇,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激励斗志、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 雍正的智慧

    雍正的智慧

    公元1678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伴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诞生在皇宫中。康熙皇帝给他的这第十一个儿子取名叫“胤禛”,在这名字里面“胤”字代表他们兄弟的排行。而这“禛”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以真受福”,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并以此得到福祉。同时也希望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因为虽然之前康熙皇帝有十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些男孩中有不少幼年夭折,活下来的也就只有胤裎、允礽和胤祁三人,所以这样算下来,这个婴儿就成了康熙的第四个皇子。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雍正,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的皇帝。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言论,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读,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名大商人,开创大事业所遵循的大法则;揭示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的生意经。
  •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论摄影(2018年版)

    论摄影(2018年版)

    《论摄影》初版于1977年,是苏珊·桑塔格最重要、最著名的论文集之一,主要包括《在柏拉图的洞穴里》、《透过照片看美国,昏暗地》、《忧伤的物件》、《视域的英雄主义》、《摄影信条》、《影像世界》等论文和随笔,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 风花雪月是你

    风花雪月是你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尊妻为凰帝为臣

    尊妻为凰帝为臣

    冷情冷心的太子爷VS调皮捣蛋的太子妃不二人选,还没娶进门,便要开始学习怎么当“爹”了……看男主如何在这深宫之中实力护妻,步步为营,看女主如何天命所归翻腾四海,凤翱九宵!
  • 顾大傲娇小饼干

    顾大傲娇小饼干

    婚前——“阿梓,免费送你一个女朋友,好不好?”她想过了,她要做他女朋友,甚至于是……将来的妻子。“一经售出,概不退货!”顾北梓喜提小女朋友一枚。婚后——“粑粑,为什么你不抱宝宝?”“因为我要抱你麻麻。”“哼,粑粑不爱宝宝!”“对,粑粑和麻麻才是真爱,宝宝你只是意外。”顾北梓喜提小娇妻一个。
  • 玄姬传

    玄姬传

    十三岁被认作灵徒后,生于术法世家的殷绮,除了修炼,就是用心地琢磨着怎样才能离家出走。一代妖女,国师玄姬的传奇就此开始……
  •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之后,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思想热潮。本书立足于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分为政、干事、做人三个篇章,围绕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从理论到到实践、从党性修养到个人品行,用生动可信的文字语言阐述了杨善洲精神作为我党宝贵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对于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用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一眸良人上心尖

    一眸良人上心尖

    一场雷雨,我奇怪的穿越到了历史书上的辰朝时代。四国分立,暗流涌动,杀机四伏。不料,竟然附身在了自己的历史偶像——令枫玘身上。还结识偶像的上司——瑾贤王秋竟络,遇见了偶像的狂热粉丝。一个机遇,发现自己就是偶像遗失的主魂。凭借两世的记忆,在这个时代,组团带队打BOSS,单枪匹马挑喽啰,风风火火闯九州。有时想把偷懒的史官拖出来打一通,但好在有惊无险,躲过了暗箭难防,逃过了背后一刀。嫁给上司,以为风平浪静度余生,岂料怀胎十月上场打怪。在金鼓连天的战场,生下了龙凤胎,幸得有惊无险,否则上司相公,可要劈了未来的皇上滴!!!就是这样,我的人生总是好坏参半,在我觉得运气背到极点,可又逆袭到顶峰。顶级吃货,情商极低×宠妻成瘾,日常吃醋。1.历史背景纯属虚构,切勿带入。2.男强女强,1v1,HE。3.踩文可以切勿人身攻击。4.前奏铺垫较长,望请耐心观看。
  • 诡秘神探

    诡秘神探

    穿越到妖魔横行的平行世界,苏夏击溃了一场噩梦,从中取得了一面‘因果尘缘镜’。这是一面可以行走在时间、岁月之中的镜子。这也是一面可以可以映照诸天、映照万象红尘的镜子。心有光明,便普度众生。心有黑暗,便魔临天下。
  • 我当大王那些年

    我当大王那些年

    “禀告大王!百万敌军已攻入城门!”“莫慌,我已经布置了七七四十九种阵法!”“禀告大王!亿万神魔已遮盖了这片星域!”“来人,把我的超级无敌晶能炮推出来!”小弟弟,跟我作对,你有你好果子吃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