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4800000006

第6章 道与术——皇帝的道德标准与治术运用(1)

在古代中国,政治从属于伦理,皇帝政治表现的好坏被认为是取决于其本人道德的优劣。那么,这种道德包括的内容是什么?而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他的治术又是什么呢?

(一)帝道

《史记·殷本纪》载商汤聘伊尹,“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索隐》:“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九主”,据刘向《别录》,为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固)君、三岁社君九品。这大概是对君主最早的、综合性的分类。它看不出来有一个明确的原则,当然是不科学的。人们通常把君主分为两大类,即有道明君和无道昏君、即暴君。其基本的标准就是“道”,确切地讲,就是“帝道”。司马光《资治通鉴》在叙及齐湣王、宋康王事迹时,引苟子的议论说:“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齐人谓极为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卷四)得道可以兴邦,失道则致亡国。所以皇帝必须行道,即实行帝王的道德。

道是理的同义词。朱熹注《中庸》,说:“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也。”这个理又是依什么确定的呢?根据儒家的说法,理,也就是天理,它是天本身的具性。从天人合一的观点看,天体的运行和人类社会,乃至形体、气性都是相副、相应的。所谓“天,人,一也”。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这些性质在人间世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乃至人体构造、性情感觉等等方面,都是像几何公式一样,两相对应的。仁是上帝最高的圣德,它以遍覆包涵而无所殊的至仁之性,滋育万物。“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它是至善至美的,同时也是亘古不变的。三皇五帝、文武周公这些古之圣哲明王,体天之仁,法天立道,来治理国家,“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教以导之”。所有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王道之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是求之天而来的。因此,儒家的道、理,实际上也便是天道、天理。故朱熹谓“天理只是仁义礼智的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的件数。”(《答何叔京书》)“天云道,地云理,人云纪,互辞也。”(《礼·月令》)皇帝既是天帝所命来存育下民的,他也必然便是替天行道的仁君,也是道德至仁的典范。儒家理想中的圣王,其“动静周迁,奉天承亲,临朝享臣,物有节文,以章人伦。盖钦翼祗栗,事天之容也;温恭敬信,承亲之礼也;正躬严格,临众之仪也;嘉惠和说,飨下之颜也。举错动作,物遵其仪,故形为仁义,动为法则。”(《资治通鉴》卷二九,匡衡疏)总之,一个天命的皇帝,必须是动静合礼,能为万民当作典范的人。

唐太宗写过一部题为《帝范》的书,阐述帝王应有的道德品质和治术,是为教育太子而作的。内容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共十二篇。唐玄宗亦辑有《开元训戒》十四篇。类似的著作还有来王钦若所撰的《帝王龟鉴》,亦即《册府元龟·帝王部》的总类部分,范祖禹撰有《帝学》一书,明张居正和吕调阳撰有《帝鉴图说》。明宣宗也写过一部《帝训》,内容有君德、奉天、法祖、正家、睦亲、仁民、经国、勤政、恭俭。做戒、用贤、知人、去疾、防微、求言、祭祀、重农、兴学、赏罚、黜陟。恤刑、文治、武备、驭夷、药饵共二十五篇。(《典故纪闻》卷九)可见帝道所包括的方面是十分复杂的。尽管如此,其最基本的准则不外乎是“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八个字。朱元璋归纳圣贤立教,内容总括为三:敬天、孝亲、忠君。并令吴沉辑三事为《精诚录外书(《明史》卷一三七《吴沉传》)。忠君自是就臣子而言;敬天、孝亲则同样是帝王必须遵守的规范,而勤政爱民则是这一道德规范必然导致的逻辑行为。

敬天,不单是虔诚的祭祀,更重要的是顺天、体天、法天,也就是说,人主必须顺天运、据天道来立政建制,以存养并化育万民。根据汉儒的意见,每一个新受命的皇帝即位,其立政建制,莫先于改正朔,易服色;莫重于制礼乐、兴教化。

为什么把改制看成是新王的先务呢?董仲舒的解释是:“今所谓新王必改制者,非改其道,非变其理。受命于天,易姓更王,非继前王而王也。若一因前制,修故业而无所改,是与前王而王者无以别。受命之君,天之所大显也。事父者承意,事君者仪志;事天亦然。今天不显已物,袭所代而率与同,则不显不明,非大志。故必徙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者,无他焉,不敢不顺天志而明自显也。”(《春秋繁露·楚庄王第一》)改制还有它的更实际的作用,即“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所以变易人心,革其耳目,以助化也”(《白虎通》卷八《三正》)。因此,新王改制是“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史记》卷二十六《历书》)的大事,顺天即所以敬天。

儒家把制礼乐以化民当成王者最基本、最神圣的任务。《汉书·礼乐志·序》说:“《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嫂人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礼是什么?儒家的礼,是圣王们根据天理所衍发的节文。“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乐记》)“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礼·丧服四时》)董仲舒也说:“礼者,继天地、体阴阳、而慎至容;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旧之级者也。”(《春秋繁露·奏本》)儒家把礼说成本乎天理天命。圣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法天而制礼,并严格用礼来化育万民。礼的作用是“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礼·曲礼上》)。它是构筑全体封建制度的基本物件。“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俗,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同上)“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安君上也。”(《礼·礼运》)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经解》)。司马光也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从政治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礼,便是纲纪。朱元璋就指出:“礼者,国之纲纪。礼法立,人志定上下安。”(《洪武圣政记》)故曰:“礼之大,莫于分。”礼是由一整套繁缛的仪制来实现的。社会上各阶层的等级是由礼作出严格的规定与区分来确定的。所有的人都必须烙守,不能逾制,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否则在皇帝就是失道,在臣民就是僭越犯分。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最早的儒士就以擅长于礼而名家。儒学的经典十三经中,专门讲礼的就有《礼记》、《仪礼》、《周礼》三种。礼分别为吉、凶、军、嘉、宾五大类(古有冠礼,共六类)。吉礼指皇帝对天地神祗和宗庙的祭享,凶礼指丧葬的仪式,军礼包括有关军事的庆典,嘉礼指婚嫁、服式,宾礼指朝贺及宾客迎送。秦统一六国,“收其仪礼,归之咸阳,但取其尊君抑臣,以为时用”(《通典·礼·沿革》)。刘邦代秦,用叔孙通制礼,成《汉仪》十二篇。它是杂采秦礼而成,“往往犹祖其尊君卑臣之陋习”(《东汉会要》卷三)。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礼书的编修。唐玄宗时成《大唐开元礼》,宋徽宗时成《政和五礼新仪》,明太宗时成《明集礼》,清乾隆时成《钦定大清正礼》。可见他们始终是把礼作为统治的基本工具的。

和礼并提的乐,据说是“圣人之所以感天地、通神明、安万民。成性类者也”(《汉书·礼乐志》)。“施之于邦国,则朝廷序;施之于天下,则神祗格;施之于宾客,则君臣和;施之于战阵,则士民勇。”(《旧唐书·音乐志》)真像一付治国安邦的灵丹妙药。把音乐吹到这么高的程度似乎难于理解。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当时的乐,主要是在各种礼仪上的演奏与伴唱,所以礼与乐密不可分,乐也随着礼而神圣化、神秘化。唐太宗便对此作过怀疑和反驳。他提出:古者圣人沿情以作乐,然国之盛衰,则未必由音乐来决定。御史大夫杜淹则援引古论,说:陈之将亡,出现了《玉树后庭花》曲;齐之将亡,出现了《伴侣曲》。听到这些后,人们都心感悲戚。这正证明了古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杜淹坚持:由此观之,败亡正是由乐所引起的。太宗则正确地指出:人对音乐的感受,皆各因其个人的哀乐。将亡之国,民多疾苦,所以听了感到悲戚。他说,现在《玉树》、《伴侣》二曲俱在,如果今天拿来为诸公演奏,我认为你们必不会生悲。(《新唐书·礼乐十一》)乐曲的情调,或轻快欢乐,或激越昂扬,或清新流畅,或凄惋深沉,这是事实,不可能否认。但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只能是因亡国的事实而使人产生哀曲,绝不能反过来因哀曲而兆至国亡。这实际上只是谶纬一样的迷信,根本不值得讨论。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是把制礼乐与兴教化并提的。教之为言,“效也。上为之,下效之”。(《白虎通·三教》)化,义为教行。人生而有欲,“万民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者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汉书·董仲舒传》)。兴教化包括一系列的决策与措施。如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彰五经、置五经博士、举贤良、立学校等等。但其中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帝王本身的儒道修养和道德风范。皇帝个人的修养是关系天下修治的基本因素。人君之心正,就可以正朝廷;正朝廷,就可以正百官;正百官,就可以正万民;正万民,就可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无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俨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汉书·董仲舒传》)。这里突出地表现了在古代中国,政治始终是道德的附庸。帝王不单是政治家,而且首先必须是道德的模范和导师,政治就是道德教化的实行。当然,古人在这方面不是看不到其间的矛盾,于是他们就编造出一个理想的三代至治:“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所谓二,就是在礼乐之外,而又有簿书、狱讼、兵食等实际的政治运作。于是形成两套手段。“其朝夕从事,则以簿书、狱讼、兵食为急,曰:此为政也,政以治民。至于三代礼乐,具其名物而藏于有司,时出而用之郊庙、朝廷,曰:此为礼也,所以教民。此所谓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新唐书·礼乐志序》)礼乐在安定与文饰封建统治上自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本质上是理想的产物,在实际政治运作中是行不通的。治出于二,正是政治摆脱道德的羁绊,独立发挥其职能的必然趋势,也是把政治从天道复归于人道的合理发展。

法祖是孝道的集中表现,儒家把孝道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来宣扬。《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罪莫大于不孝。”所以说,孝为百善之首,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孝之义,为“善事父母者’也。生则善养,死则继志,祭则持敬。根据社会各阶层人们的身份不同,对孝的要求与作用也各不一样。据《孝经》的说法,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百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天子是父天母地,因此,他的孝道应当是以博爱广敬,仁民爱物,体天之道,以化育百姓。这个问题,我们在下文还要谈及,这里仅就遵祖训、守祖制来稍加说明。

《论语·学而》载:“子日,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在人伦之三纲中,父为子纲。“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也。子者,孳也,孽孳无已也。”(《白虎通·六纪》)在儒学中,子遵父道是天经地义的大道理。因此,凡是父亲的教训,都必须恪遵惟谨;凡是父祖所订的制度,也必须世代遵行,不容破坏与改易。而对于皇帝来说,遵行祖制、祖训更有它特殊的意义。祖和宗,原是祭祀的名称,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郑玄说:有虞氏以上尚德,袢郊祖宗,配用有德者而已。自夏已下,稍用其姓氏之先后次第。到了夏代,开始了“郊鲧而宗禹”。周人则祖文王而宗武王。这样,祖、宗已变成为血统的祭祀。从这以后,祖宗便成了先人的通称。据应劭的解释:“始取天下者日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日宗,文帝称太宗是也。”于是祖有功、宗有德便成了皇帝的先祖受到奉祀,配天同享的根据,因为他们原是受天命而临字的。他们的定制,他们的训示,自然也是体天法道的典漠,从而也是神圣不可改变和违背的。遵祖制也便是遵天道,违背它既是孝道所不容,也是天道所不容的。司马光为宋神宗讲萧规曹随的典故。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司马光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之,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吕惠卿反驳说:“先王之法,有一年一变者,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变者,巡守、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罚世轻世重是也。”他揭露司马光的话是在讽刺变法。司马光则认为:“布法象魏,乃布旧法也。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他断言:“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宋史纪事本末》卷三七《王安石变法》)总而言之,修修补补还可以,改更祖制是万不行的。汉霍光废昌邑王,其罪名就是:“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后,行淫辟不轨。《诗》云:籍日未知,亦既抱子。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由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宗庙重于君。陛下未见命高庙,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百姓。当废。”(《汉书·霍光传》)昌邑王的罪名归结就是有违祖制,有亏孝道,这就足够构成被废黜的堂皇理由。当然,最根本的还在于昌邑王本是一个由霍光一手所立的傀儡。他自己完全没有权。明洪武甘八年,朱元璋颁行《皇明祖训条章》,其中便有“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的规定。

同类推荐
  • 四川王和他的天下

    四川王和他的天下

    本书是著名中国近现代史纪实作家关河五十州继《一寸河山一寸血》《虎部队》之后,再次解读国民党军队的一部力作。所谓“无川不成军”,抗战期间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本书揭秘了国民党军川军系的前世今生,以“四川王”刘湘的发迹史为轴,通过对20世纪初期四川军阀混战全景式的透视,展示了民国时期各路军阀混战之机谋权变、风起云涌。英雄熊克武、枭雄尹昌衡、奸雄胡景伊、川中吕布杨森、川版曹操刘文辉……群雄并起,征伐不休。人称“刘莽子”的刘湘虽出身低微,却气贯长虹,矢志天下,这位蜀中“刘备”,到底有何异于群雄的质素,让他笑到最后,制霸天府之国?当尘埃落尽,刘湘“挟天下以令诸侯”借蒋介石的宝剑号令群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四川王,但这场对天下的争夺战远远没有结束,他与蒋介石之间的权争才刚刚拉开帷幕,而另一面,日本军队对中国虎视耽耽……
  •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历史。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自己三十年来的主要新闻作品向人们讲述了烟台198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当年那些事儿”和“干这些事的那些人”。
  • 戏笑人间

    戏笑人间

    深夜挑灯望月,仔细看有百花齐放有春暖花开
  • 大唐日不落帝国

    大唐日不落帝国

    穿越到开元二十四年,成为唐玄宗早夭的幼子,面对这坑儿的爹,李璥生怕在长安被人玩死,挖空心思想要逃离长安,享受逍遥藩王的日子。然而,距离安史之乱只有十九年,他却只有五岁,这盛唐即将落幕。主角别无选择,为了大唐,为了自己,不得不想方设法改变历史。而这一改,整个世界彻底被颠覆了。
  • 穿到大宋探个案

    穿到大宋探个案

    霍浪从小痴迷探案有关的事物,却在一个夜晚遭到连环杀手的杀害,穿越到宋朝……在宋朝的探案之旅就此开始。
热门推荐
  • 电竞男神是女生

    电竞男神是女生

    她是星际虚拟网络之皇,网络里称王称霸的3s脑域拥有者。“他”是京城纨绔少爷之首,吃喝玩乐斗鸡遛狗不务正业堪称反面教材。当她变成了“他”,众人才知道,吃喝玩乐斗鸡遛狗不务正业算什么,“他”还会花式逃课打架斗殴沉迷网游。楚容:“听说你又逃课了?”宋辞:“怎么可能,是我都会了,所以老师说我不用学了。”“那打架斗殴呢?!”“哦,他们欺负小姑娘,没忍住。”“那沉迷网游怎么解释?!”“我不沉迷网游,他们就会失去他们的男神。”宋辞一本正经。“你是女的。”楚容强调。还是我媳妇,楚容心里补充。“嘿,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半步豪门

    半步豪门

    【第1部《豪门蜕变》】她是校花一枚,本想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无端的绑架、陷害、欺诈、车祸,让她受尽折磨和欺辱。巧遇痴情富豪不计血本讨好于她,怎奈各种货色的争风吃醋和好友的背叛出卖,再加上腹黑富豪的变态纠缠,让她忍无可忍,那又何必再忍,尔等三围发达头脑简单的货色岂是她的对手,苦尽甘来之时,她却发现自己竟然一直生活在巨大的阴谋和谎言之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章衣萍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章衣萍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御制周颠仙人传

    御制周颠仙人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们不错过,好吗

    我们不错过,好吗

    十年仍不忘已逝女友的孤独少年,遇到了热爱催眠的年轻心理专家。此后的生活也许坎坷,也许会迷茫的不知所措,也许兜兜转转后再遇到时,会发现,其实期待的还是那个身影。解开你的心结,让它与我的相接。我们,别错过。
  • 南水北往

    南水北往

    韩燕玲慢慢走到那块写着韩家洲三个大字的青石头旁,回望渐渐明亮起来的九里坪移民新村,以及新村后面那些起起伏伏的山峦。韩燕玲觉得,九里坪其实也很美,跟故乡韩家洲一样既有壮美也有秀美。仅从道路交通的方便而言,这里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如果不是这次奶奶不见了,我会这样用全部心思看待九里坪吗?莫非奶奶是要我回来,找她的同时,也找一找迷失的人心,包括我自己这颗迷失的心?
  • 熟男熟女330问

    熟男熟女330问

    《熟男熟女330问》以问答的形式,揭示了熟男熟女在情感世界的种种谜团,是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情感心理学实用书籍。书中包含大量事例的解决之道,不但让你知道为什么,更告诉你该怎么去做。
  •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