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4800000018

第18章 绒布寺之夜

我曾经听一个和尚这样说过:“我每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关关门扫扫地而已。但我又和你们的关门扫地不同,我关的是世外空门,扫的是一地红尘。”修行能否将我们带到一个脱离苦海的彼岸呢……

一方净土

回到绒布寺已经接近中午12点,大家的肚子开始“咕咕”叫。好在藏民开的小店很多,于是钻进一家看上去比较干净的帐篷,靠着烤炉美美地吃了一顿。据说这些藏民们每年10月会把帐篷撤下,直到来年3月再上山。封山期间,山上很少有人出没。

吃过饭我就来到了邮局前,这里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邮局,当时我突然有种想法——在这里能否将信件寄到近在咫尺的天堂呢?

我在邮局寄出了一张明信片,这是许多游客都会做的事情,而且很多书上都写过这件事情。不过在这里寄明信片可不便宜,光盖个戳就要5元,而寄出一张明信片竟然花去了120元。算起来此次珠峰之行花销已经不小了,也就不敢再过多支配资金了。寄完明信片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回过头来打算好好看看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寺庙。

王宇、大龙、杨春一行几人正在和晓歌说笑,好像在问她敢不敢去登山的问题,大家就登山问题展开了讨论。甚至一行几人还去登山协会询问了登山事宜,好像真要去登山。而我独自一人踩着破碎的步子,提前进入了绒布寺。绒布寺位于珠峰北麓绒布冰川谷地,它是红教的著名寺庙,海拔5100米,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寺庙。半山腰上藏式碉房的僧院和喇嘛塔不像其他寺院那样集中在一处,据说寺院里可以住宿,但很简陋,食物也缺少。另一边的山谷里新建了一家旅馆,所以现在住在绒布寺中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对于我这个坚持在旅行中修行的人来说,能够夜宿在寺庙是最好不过的了。就这一点,我曾在心里告诫过自己许多遍,我虽不能遇佛拜佛、遇塔扫塔,见到寺庙却也一定要一看究竟。想着想着,我已经信步来到了绒布寺。绒布寺虽然没有珠峰名气大,却成了珠峰之旅的必经之路。百年前喇嘛尼姑们在修建这座寺庙时,肯定没想到,有一天绒布寺会成为世界各地游客到珠峰的必游之地。

像西藏所有的寺庙一样,绒布寺也是依山而建。这样的寺庙总能给人一种与天接壤的感觉,从而增加了几分神秘。远远望去,一群白色的建筑群,而其中最显眼的要算耸立的白塔,白塔的顶端照例是金顶。在这群建筑上面像蜘蛛网一样攀满了经幡,为寺庙增加了更多的宗教气氛。这样看去绒布寺就像一个隐居大山深处的人,虽然没有布达拉宫、大昭寺雄伟壮观,却更让人产生一种向佛的清净。比那些深藏闹市的寺庙,更能让人安静下来。也许这就是当初那些僧侣把寺庙建在5000多米之上的原因吧,因为这里更接近天也就更接近宁静,更接近宁静也就更接近自己的心。这是苦修者的修行之法,正如一个真正的行者不会依靠旅行社的安排来游览,一切都是从简的。

经过寺庙前的绒布河,在石头间缓缓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条来自珠穆朗玛峰冰川下的清澈小河,每年在4、5月开始消融,10月以后封冻。

来到寺前能够看到一对相对跪在屋顶的金色的羊,院子里比较空落,有一种世外清净的感觉,但这里与其他寺庙也有不同,那就是没有一棵树,这就是西藏的环境,种活一棵树都很难。但也许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才不会为物资拖累,不会为了物资活着。正如《西藏生死书》中说的,我们的生活除了物资还有很多很多,而他们就是这些话的践行者。他们可以为了信仰而生活呢,我习惯说只有一种信仰的人是单纯的,这话一点也没有错。

在寺内的院落里我再次抬头看天空,已经乌云密布了。早就听说,珠峰一带的天气变化无常。我想起早上看珠峰时,喜马拉雅山区上空是纯净的钴蓝色,太阳的光芒照着绒布寺对面远处的雪山,闪闪发亮。

此处是吾家

佛家说人的一生本就是修行,这一点我很赞同。他们说人在六道轮回中修得人身,为的就是要进一步修行。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自己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特殊的修行呢?学业是一场修行,少了那份专注就不得博成;婚姻是一场修行,少了那份持重便不得圆满;奋斗是一场修行,少了那份勤奋便不得成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迹里修行,有人圆满贯通其乐融融;有人辛苦如头陀行,但持法久住不违本心;有人修不了世俗行,便出家为僧,专心悟道,不求圆满求虚空。

我也曾有削发为僧的打算,可是真正了解了僧人的生活后,就打消了这样的念头。修行并不是放弃一切的自由散懒,而是放弃一切的勤奋持重。每日只休息4个小时,其余20个小时或诵经或劳动。既不能欢声笑语,也不能随心所欲,每日只食一餐,午后即不进水。这样的戒律又岂是我这等散人所能坚持的呢?

我有一种想留下来的冲动,出世是我许久以来的愿望,但是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说服自己。我坐在门槛上,背对着后面的山岭,向远处观望。那一刻我的确被这座小寺的宁静吸引了。从喧嚣和亢奋中走来的我,突然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连我自己都感到害怕。我拿起石子在地上写了一首诗:

飘蓬江海慕春华,

长误此身无空暇。

宝塔空门应有待,

始知此处是吾家。

写完之后我倚在白色的墙壁上懒懒睡去,也不管其他的事情了。

僧友

后来是王宇、大龙一行人叫醒了我,而且他们找了一位叫桑坤的僧人做向导。他来到我的面前刚好看见了我刚写下的诗,原来他也懂汉文。看完之后他向我竖起了拇指,仿佛读懂了我的心。也许正是这种心心相印,让他更加细微地帮助我们。

我们随他在寺内转了一圈,据说最兴旺的时候,这座寺庙曾有僧人尼姑达500人之多,而现在大概也就50人。绒布寺的僧人、尼姑有自己的医生,为我们做向导的僧人桑坤,就是个少年藏医。他谈起了自己的经历,像是讲故事。桑坤上过小学,十二岁来到绒布寺,十几天后就被派往日喀则学医。他的专业是藏医,主学把脉、看小便。桑坤毕业后就回到绒布寺,一方面给僧尼治病,一方面修行。

他带我们从寺庙右面的小山坡去到绒布寺的藏经阁,架子上一格一格放了许多用黄布包着的经书。他用压低的嗓音告诉我,那是以前的经书。因为一些经书藏在山洞中,被水浸过,现在一看就会撕裂,所以一直保护在这里。在它们面前说话都要小心,好像害怕说话时呼出的气体会把它们吹跑似的。

我听许多人说起,海拔最高的寺庙不是绒布寺,而是绒布德寺,因为后者在更高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向桑坤作了询问,他说它们是一体的,都属于绒布寺。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他带我们去了绒布德寺,但是驻留的时间很短。桑坤将我们带到很小的佛殿,里面很黑,地面上有一个方形的洞口。桑坤先下去,我们打着手电筒跟随他,下到两米多处便是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黑暗而狭窄的洞里,闪烁着一盏盏酥油灯,某种奇妙、古老的气氛吸引着我们,仿佛一下子被佛的慈悲包围,徜徉在一种彻悟的空气之中。

据说莲花生大师在此洞修行了一个月零七天,绒布德寺是他来此修行后建的。桑坤在解释此寺由来时说:莲花生大师没来这里之前,从扎西宗到绒布寺这一带的山很狭窄,故而叫“绒”,布是“里面”的意思。而一谈到莲花生大师,大家首先就会想到,他神通广大的“咒术”。据说莲花生大师曾经降服雅拉香保山神,又先后在后藏的乌玉地方降服了十二丹玛女神,并迫使她们在一个叫卡热桑瓦的岩洞里发誓成为西藏佛教的护法神。接着莲花生又在珠峰击败了长寿五姊妹女神,使她们也加入了护法的行列。这些传说,使我们对于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地方,生出了更多的敬仰。

我和桑坤渐渐熟识起来,并决心今晚不下山,在绒布寺真正修行一晚。我跟王宇、大龙等人说起的时候,他们都不能理解,最后我思想挣扎了一下之后决定让他们先走,回程我再搭其他车。就这样,他们在天黑之前匆匆离开了,临行时晓歌还给了我一个拥抱,说但愿我在半夜不要被高原反应困扰。我也为我们这一程的缘分感到温暖。

夜宿绒布寺

因为认识了桑坤,我就没有再到外面招待所里去住,而是直接住进了绒布寺。天色渐暗,遂去绒布寺招待所食堂吃饭,有糌粑、面条、炒饭可供选择,10元一壶的甜茶又香又甜,热气腾腾,是补充能量的最佳选择,几乎整个招待所的客人都聚集在这里。吃完后,我就赶紧进了绒布寺。在海拔5200米的绒布寺留宿,并非传说中那样难以忍受。晚上我和桑坤睡在一起,谈起了很多关于佛的事情,谈生死、谈轮回,又以我一个俗人的眼光谈生活。

僧人和俗人的世界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生活是衣食住行,他们的生活是诵经修行;我们的生活存在改变,而他们只有思想的改变;我们想在一个行业里成为精英,目的是挣更多的钱,而他们只想把经书念好,目的是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所以在绒布寺里,我几乎做到了忘记山下的一切,忘记工作、忘记生存、忘记西安、忘记来时路,但我终究不能忘记亲情、友情,也许这才是僧人和俗人的本质区别。来到寺中,仿佛置身白云深处,而一想到山下,就又回到红尘之中。

我曾经听一个和尚这样说过:“我每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关关门扫扫地而已。但我又和你们的关门扫地不同,我关的是世外空门,扫的是一地红尘。”修行能否将我们带到一个脱离苦海的彼岸呢,不得而知。

后来我们都沉沉睡去,但是到了后半夜我开始感到头疼,从睡梦中惊醒,高原反应如期而至。而且感到彻骨的寒冷,我推醒桑坤说明情况之后,他又给我的睡袋上加盖了一些衣物,但是仍感痛苦。吃下一片止痛片,希望能顺利坚持到天亮。窗外寒风呜呜吹过,像极了山下的冬天。我这才知道什么叫修行,很多时候割舍一些东西时不就这样疼痛吗?这一夜我曾试图想清楚一切,却觉得越来越乱。听说几米是在经历死亡之后,才画出了打动人心的画,才能捕捉到那些细微而不易察觉的感动。而此刻我在劝自己割舍一切,正像经历一场死亡。

终于熬到了天亮。第二天的7点半,就开始听到外面有人声,看来摄影爱好者已经开始了自己新一天的工作。我也该上路向下一站前进了。在桑坤的帮助下,我进行了简单的洗漱。

下山之前还要进行一次边防登记,还要检查相机内容,这是为了防止拍摄军营以及传播有害国家的图片。登上环保车,我就要和珠峰说再见了,此时东方有万道霞光从云层之中直射而下,仿佛能够看到光阴的流逝。回望珠峰,周围无一不是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在茫茫云海之中,形成波涛汹涌的峰之海洋,甚为壮观。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然而若比西藏诸峰的气势,五岳实不足为道。

车子翻过山口向下驶去,离群山越来越远。再见了,珠峰,再见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有生之年,你都会萦绕在我的梦里,铭刻在我的心中。

同类推荐
  • 清凉菩提

    清凉菩提

    “菩提十书”之《清凉菩提》:我们不能只有知性,也应该充满清明的感情,知性是看见浩渺宇宙与众生心地都有星星,戌性则是让自己的心恒常亮着一颗星星。我们的星星在交会时有小小的感动、小小的开悟,互相闪烁、互相带来清凉,使我们能痛快积极地生活,并且珍惜人心。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六部,给热恼的人间带来清凉,有如醍醐与甘露。
  • 大自然:洗涤心灵

    大自然:洗涤心灵

    在世纪末兴起一股强烈的环保自然风里,有着各式各样不同的口号与随之而来的各种争议,然而“回归自然”的精神到底何在?作者透过本身旅游世界各地的观察与体验后,竟赫然发觉,人类唯有摒弃对自然的巧取豪夺的掠夺心态后,才能真正感悟到自然涵养人类的包容力,并且从中获得灵性的提升与净化的滋养源泉。
  • 都市旅游新时代:国际视野与上海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都市旅游新时代:国际视野与上海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都市旅游是展现都市形象的主要窗口和对外交往的重要载体。上海都市旅游起步早、发展快,历经20余年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本书主要以上海为例,描述了我国都市旅游近年来的一系列理论探索及产业实践。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 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 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 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 北美洲:加拿大(世界我知道)

    北美洲:加拿大(世界我知道)

    本书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将带领你游览七大洲的大多数国家,领略它们独特的自然景观,品味它们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亚洲的广袤、欧洲的人文、非洲的狂野、美洲的多元、大洋洲的浩渺、南极洲的寒冷……都将为你一一呈现。
热门推荐
  • 问题狂锋

    问题狂锋

    总裁:他的工资就是用来交罚款的!老板:队内禁赛都等于给他放假!队友:能动手的时候他尽量不说话!对手:打架是不对的,但似乎为什么老想揍他?球迷:什么时候联盟会把挑衅球迷家伙驱逐出场?裁判:这家伙在场的时候我尽可能不吹哨!
  • Harold Pinter Plays 2

    Harold Pinter Plays 2

    The second volume of Harold Pinter's collected work includes The pgsk.com CaretakerIt was with this play that Harold Pinter had his first major success. The obsessive caretaker, Davies, is a classic comic creation, and his uneasy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igmatic Aston and Mick a landmark in twentieth-century drama.'The play remains a masterpiece.' Daily Telegraph The Collection This one-act play for television explores the sexual manoeuvres between two couples in the clothing trade. 'Taps the adrenal flow of contemporary guilt and anxiety.' Time The Lover Richard and Sarah conduct themselves with apparent respectability in the mornings, whilst living out a sequence of erotic rituals in the afternoons. 'Beautifully written... the sexiest play I remember seeing on the television.' Sunday Times The volume also includes Night School and The Dwarfs, plus five revue sketches writte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 才高九斗

    才高九斗

    给大家讲个笑话。话说,一位性格厚黑的大学生,因为意外而穿越,来到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乾朝。机缘巧合下成为一名少爷,天降美丽的未婚妻子,拥有身份牛掰的老爹,显赫的家族身份,开局即巅峰,美好悠闲生活貌似开始了?……可惜啊,老爹虽然牛逼,但是朝堂上树敌无数,家族虽然显赫,但是继承人却是个傻的!未婚妻美若天仙,号称天都三大明月之一,但是却有很多纨绔在觊觎,王朝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不过好在主角穿越过来了,没办法了,为了美好悠闲生活,拼了!!!!(前期搞怪猥琐发育,后期…嘿嘿嘿)
  • 吾本天神

    吾本天神

    天神落凡,带一纸婚约,一副画像找到了自己在凡尘的未婚妻,只因偷了上界的神品当聘礼,被上界天神追杀至下界,没了修为,丢了神格,一切都要从一个下界凡人开始从头修炼!故事便从天神落尘讲起……吾本天神,即便从头再来,终有一日也可再临上界!届时,我定要这上界不得安宁!
  • 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

    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

    本书是张晓风最新人生美文集,精选张晓风数十年创作的心灵励志经典篇章,引导你寻求人生的答案。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作者用淡然柔和的笔触,道出生活中最细微的温暖与感动。生命中的每一刹那都是向永恒借来的片语,胸中的每一缕柔情都是无限天机所流泻的微光。生活无边漫长,而张晓风以知性慈悲的心灵,润物无声的言语,告诉人们,生活看似庸常实则处处光辉。看透人生的繁复与悲喜才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羊皮卷

    羊皮卷

    《羊皮卷》是从世界上伟大的文献中摘选并梳理出来的一部经典巨著,包括《伟大的力量》《钻石宝地》《激发无限潜能》等一系列的著作。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近两百年来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通过大量经典案例阐述的人生哲理和成功理念,鼓舞、激励着无数困境中的人们重获信心和勇气,向命运挑战,获取人生应享有的成功、财富和幸福,给奋斗在成功之路上的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 一缕青丝绾遗梦

    一缕青丝绾遗梦

    去时,我将一缕青丝抵在孟婆处,与你历了一道劫,修了一段缘。彼时,旁人告诉我“青丝”谓“情丝”,我盼你知晓我心意,临别时,赠你一缕青丝,惟愿此生与你同甘苦。来时,两处青丝取不回。一处是缘起,一处是缘灭。(本文玄幻就玄幻在女主是穿越而来的,没有什么练气法术哦~如果不小心点错了,很抱歉。)
  • 霍少的专属甜妻

    霍少的专属甜妻

    世人都知道,权霸一方的霍少专宠她一人,却不肯娶她。待记忆回来,她猛然惊醒。不顾一切的逃离他。“逃?白纸黑字画押的结婚证,你能逃哪儿去?”男人将她壁咚在墙上,咬牙切齿。“离婚吧!”“除非我死!”
  • 以爱为罪的你

    以爱为罪的你

    他已经穿越时间一百次,无数次按下命运的重启键。却始终无法阻止她的死亡。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这一次,他骗过了神。……她再次醒来时命运已发生偏离
  • 太子殿下总想嫁给我

    太子殿下总想嫁给我

    新文《这丞相夫人我不当了》已发,求关爱。一朝穿越,她从古武世家传人变成了女扮男装的草包太子,没想到还是在敌军当人质的状态。作为一个擅长各种变装的古武世家传人,怎么能做草包呢?要做也得做最嚣张的草包而不是最懦弱的草包,所以改,必须改。至于打仗什么的,她就是来凑数的,不是有将军么!不过这将军的手好看得过分了啊!好想摸一下怎么破?啊啊啊,打不过啊,没事,努力练功夫。啊啊啊,将军被敌军抓了,不行,得去救。什么,草包太子独闯敌营救了将军,整个军营炸开了锅……莫不是太子不喜欢军师喜欢将军了……还喜欢得不要命了……太子:我只是喜欢将军那双手,舍不得那双手被摧残而已。将军:脑子都被门夹了吗?都看不出重点是太子扮猪吃老虎吗?后来有一天,太子被敌军包围落崖了,赶来的将军奋不顾身跟着跳了下去。众将士:太子竟是勾得将军为她也不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