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6000000020

第20章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海泛舟】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历久弥香,至今仍有其勃勃的生命力。

在他的《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真谛的对话,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可能是关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意思大概就是说,要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只学习不思考,人就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不能看清楚问题的本真;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流于空想,从而变得更危险。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读书而不动脑筋,不思考,完全相信书本上说的,就容易受书的欺罔。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孔子指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他认为,凡事都要用打开感官去自我体验、自我思索。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

大思想家叔本华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见解,他说,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相反,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读书,不通过读书继承前人的知识,就会“殆”,疑惑就会一直存在,用韩愈的话说:“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孔子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难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也就是说,如果苦苦思考还是得不到答案,不如再多学一点现有的知识。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豁然明朗。否则,固执地想要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像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甚至走火入魔。

【智慧心语】

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学与思的关系亦如此——一个人学习而不思考,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么也没有学到什么。学习和思考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学习和思考又像是船和浆的关系。船没有了浆,它只能停留在原地不能前行,只有浆,没有船,浆也毫无用处,只不过是两块普通的木板而已,所以要想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必须既有船又有浆,同样,要想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邀游,就必须既要学习又得思考。

学习离不开思考。当年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苹果重重的砸了一下,之后的他并不认为这事像看上去那样简单,于是牛顿陷入了思考中:苹果为什么会自己落下来?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试验和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当时牛顿发现这个苹果落地的现象后,只是拍拍屁股,自认倒霉的换了地方坐下,不去思考它为什么会落下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也就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少了一条真理。

思考也离不开学习。还以牛顿为例,牛顿被苹果砸到后想到苹果为什么会自己落下来呢?是不是有一种力吸引它下落呢?如果他只是坐在苹果树下对这些自己提出的疑问反复的想,即使在树下想一辈子,那终究只是一个疑问,一个谜题而已。要想解除疑惑解开谜底还得他不断去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学习对于思考来说是关键,离开了学习,思考将不能称之为思考,只是空想而已。

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充分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密切关系,两千多年后的我们这些现代人是不是更得重视前人的教诲呢?让我们牢记住孔子的这句古训,作为鞭策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教条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王夫之

【学海泛舟】

王夫之,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他学问非常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他也非常看重教育的重要性,反对人“生而知之”的观点,主张“学而知之”,并且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在《四书训义》中,他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二者不可偏废,而必相资以为功”,此外,“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在他看来,学的优点是“不恃己之聪明”,也就是不怀成见,不自以为是;缺点是“惟先觉而是效”,即盲从而缺乏独立思考。思则正好相反,“不循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所以学和思可以相互促进,博学是思远的基础,而思考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更加勤学。正所谓学有益于思,思有功于学,治学必须学思兼顾。具体而言就是,对于前人的思想成果,需要虚心学习,为我所用,而不能凭一己之聪明随意发挥剪裁;但在继承借鉴的过程中,必须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能一味盲从,完全照搬,以免失去自己的学术个性。

在学与思的结合中,王夫之尤其重视思的主体作用。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有二:“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也就是说,读书的作用就在于掌握修己治人的精深妙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勤于思考,带有思想地去读书,才能明大义、察微言。如果不去思考,读万卷书者也不如不学无术者。王夫之自己读书时,就坚持将“思”贯穿于“学”的始终,总是“以肃然之心临之,一节一目,一字一句,皆引归身心,求合于所志之大者”。在王夫之的思想中,尽管前人所流传下来的知识都是经过千辛万苦的思索,绞尽脑汁而获得的“真理”般的认识,但后来者依然不能就此却步,而要“度之于吾心”,加以反复追问,看古人讲的是否真有道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智慧心语】

早在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发展到明清时代,王夫之又进一步丰富了学与思的关系,认为知识积累越是广博,思考就越深远。正所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同理,知识的贫乏,必然导致我们看不到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思考也就不能深入事物的内核。另外,思考上一旦遇到困难,强烈的好奇心就会促使我们积极地储备相关知识,以突破思考的瓶颈。

有人这么认为,不论是通过读书、看报纸、看杂志、上网或其它途径来获取知识,都是将知识像水一样,用木桶将其盛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脑袋里就会装满很多桶“水”,但这些“水”彼此是隔离的,都是盛在各自的桶里。学习就是不断地将“水”盛到大脑里的空“木桶”中,思考则是将大脑中每一个“木桶”里的“水”激活,让激活的“水”相互撞击,洗刷“木桶”,更新每个“木桶”里的“水”。如果固执地只相信自己的思考,不断地思考,那么,每一个“木桶”中的“水”就会渗漏出来,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涓涓细流,而“木桶”空空如也。但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那么所学到的知识就会被局限于“木桶”中,长期如此,“水”得不到更新,就将成为“死水”。学与思的融合境界就在于,“木桶”中的“水”渗漏出来,完全冲破“木桶”,在不同的“木桶”间来回流淌,在头脑中形成奔腾不息的大河。

的确,只有这样充满活力的读书过程,才能发挥其内在的价值,才能促进个人心智的成长。当然,要达到两者的完美融合,还需要成人们不厌其烦的教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有意识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学习结合起来。因为对幼稚的孩童而言,知识储备尚且浅薄,他们需要从老师那里获得直接的知识,从而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打下基础。此外,只要有稍许知识基础,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够引导他们思考万千宇宙现象。因此,教师还要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为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一旦学生能在探索中有所发现,经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就能因为感受到这种发现与成功的喜悦而保持这种思考状态。家长们则可以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做到两者的结合。一旦养成习惯,就能成为一种恒久的个性倾向,终生受益。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学海泛舟】

斯宾塞,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重要的、杰出的大思想家。他在哲学界、社会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盛名,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亚里士多德”。他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度风靡欧美,堪称是家庭教育的“圣经”。

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他说:“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教育最有效。”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是教育中的王道。就如斯宾塞所说,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

斯宾塞在其书中讲述了自己将小斯宾塞培养成人成才的经历。小斯宾塞两岁时,他的亲身父亲出诊时遭遇洪水,再也没有回来,他的母亲把他送给了朋友斯宾塞后也离开了。小斯宾塞是不幸的,但他在斯宾塞的精心教育下,14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后来不但生活幸福、富足,而且还在许多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热情而富有爱心的人。

但是,斯宾塞却是这样来评价他对小斯宾塞的教育:“我从来都不希望小斯宾塞成为一个天才和神童,但他比所有的神童和天才的成就都大,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幸福完美的人生。我认为教育是一项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需要一点耐心和同情心。”

因此,斯宾塞提出,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享受快乐。父母和老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学习的过程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如果我们从这头输进去的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在斯宾塞看来,当一个孩子不快乐时,他的智力和潜能会大大降低。强迫、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结果。所以,为了孩子在我们营造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多想点办法,尽量多给孩子些许快乐吧!

不过,真正有成效的“快乐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以斯宾塞反对“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为例,他并不是只破不立,而是提出了很实用的对策。他大力推崇“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的”策略,即了解和尊重儿童心智发展规律,以使教学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和认识能力。斯宾塞认为,只有与儿童思维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材料和教育方法,才能进入学生的大脑。接下来学生才能对这些知识做有益的加工、创造,他们才能顺利地获得科学知识、发展心智能力。

他的这种方法给我们的启迪就在于: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进入学生的思维,游离在思维之外的知识,对学生而言,都只是负累,甚至会使他们养成被动接受的坏习惯,从而导致思维能力的退化。

【智慧心语】

很多老师家长可能会对“快乐学习”、“快乐教育”不屑一顾,因为中国历来都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并固执地认为学习是严肃且艰苦的。有人这样揶揄我们如今的学习:“学习之苦犹如咖啡之苦,无法剔除,但人们是为了享受而去喝咖啡,却很少有人是为了享受而来学习。”我们认为最有力量的名言并不是“快乐学习”或“享受生活”,而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种意志和决心只有在自发自愿的情形下,才是对孩子们成长有益的,否则,只会扭曲孩子的个性,消磨孩子的求知热情。

发自内心的喜欢、良好的心理态度才是学习的良师益友。一个人只有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思维才能活跃。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斯宾塞甚至认为,判断某教育原则和方法是否可行,是否能称之为好,“关键在于它是否在学生中间造成一种愉快的兴奋”。在他看来,“儿童在每个不同年龄所喜欢的智慧活动是对他有益的,不喜欢的就是有害的”。可见,斯宾塞是多么地看重教育中“人”的因素,只有与人合拍的教育,能够引起孩子们美好感受的教育,才能称之为好的教育。任何外在于人本身的教育,都是空虚的、无意义的,甚至是具有破坏性的,因为它可能会使孩子们原本活跃的思维和学习能力退化。

法国文人梭罗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时不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尽管每个人的生命意义不尽相似,但强加于一个人的大脑和思维的东西,无疑就是“非生命”的元素,是我们所力求避免的。因此,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因感到学习的乐趣而好学,就是给予他们汲取生命精华的能量。

把公立学校转变成为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激动人心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让学生只会接受信息的工厂。——黛博拉·梅耶尔

【学海泛舟】

同类推荐
  • 成功者的枕边书口才篇

    成功者的枕边书口才篇

    想说,而不敢说,因为你缺乏自信!想说,而不会说,因为你缺乏自信!从内心深处诊断自我的要害,找到口语传播的障碍,你就会信心倍增,妙语连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则。人类社会同样如此,适应是现实生活中用来维持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状态的手段,是欲成大事的人迈向成功的前提与基础。
  • 柳传志人生哲学课

    柳传志人生哲学课

    本书从多个角度剖析柳传志传奇的经历,让读者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柳传志身上的企业家精神、独特的谋略、坚忍的性格、以及灵活的应变。柳传志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过:“我只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这一句话道出了柳传志睿智的一面。希望本书能够让读者全面地了解当今这位企业家领军人物的魅力,摄取他做人做事的经验,走向自己的成功大道。
  • 讲原则 守规矩:细品曾国藩 慢读胡雪岩

    讲原则 守规矩:细品曾国藩 慢读胡雪岩

    本书上篇从曾国藩的修身之道、养性之法、齐家准则、用人技巧、交际方略等方面入手,揭示他“做人、做事、做领导”的原则。下篇从胡雪岩善谋划、巧用势、妙起家、勤思考、精理财等方面分析,展现他“立身、立业、立江湖”的规矩。他们的影响流传到今天,他们的智慧依然可以引领我们在纷杂的尘世中寻找自己的道路,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 成就你一生的处事智慧

    成就你一生的处事智慧

    内容简介:人生处世,对他人要擅见其长,不拘于其短;对事情能总揽全局,不舍本逐末;在大事上能够坚持原则,分清是非,顾全大局,头脑清醒,遵守道义,抑恶从善;在小事上则不过多计较,不小题大做,宽容大度,顺其自然。《成就你一生的处事智慧》从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如何生活、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等方面着手,希望读者从本书中找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 一次面试就成功!当场打动面试官的100个职场智慧

    一次面试就成功!当场打动面试官的100个职场智慧

    每个人都要经历面试,有人总是失败,有人却能一次就成功。失败的经历大多相似,成功的方法却各不相同。世界是平的,职场是通的,即使经济不景气,也能找到好工作。坚持下去,成功就在下一站等着你!把握瞬间机会……
热门推荐
  • 一宠成瘾:宋先生请自重

    一宠成瘾:宋先生请自重

    都说性格互补才适合做恋人,陆雨桐与宋子迁分明一样,一样冷漠寡言,一样生人勿近,一样是绯闻绝缘体。可谁知道,夜深人静里他们是彼此最亲密的存在。七年前,宋子迁精心设下圈套困住她,像对待宠物般栽培她,疼爱她,不让任何人染指。给她最周全的照顾,甚至宠溺,唯独不给半点温存。心中装着别的女人,要跟别的女人结婚,却执意将她留下。他说:“陆雨桐,你记住,我会让你痛,永远不要爱上我!”七年时间,她冷漠低调,行事果决,服从他一切的命令,把他未婚妻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他们设计婚礼,甚至准备婚房,而后潇洒转身:“你我从此天涯陌路,不必相见。”看到她华丽绽放,被别的男人深情呵护时,他突然有种世界崩塌的感觉!这对同样冷傲的男女,在彼此的情感里,究竟谁先输得一败涂地?(本故事为2017飞言情杂志年度最虐心连载,实体书名《微雨千城》,作者署名冰冰七月,于6月出版上市)推荐已完结经典高干都市言情小说:《漫步云深处》(出版)http://m.pgsk.com/a/301838/m.pgsk.com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糖尿病自然疗法

    糖尿病自然疗法

    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疗法,有继承前贤的经验,也有编著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内容翔实,简单易行,疗效确切,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城乡广大群众阅读和选用。
  • 沉水龙雀

    沉水龙雀

    “天下有三座,日月却只此一对。本就没有那么多光明磊落,朗朗乾坤,不过是有人替你遮风挡雨,负重前行罢了。”少年喝了口酒,扶膝起身,一路北上。负剑,写符,练拳,镇妖伏魔!
  • 待云散

    待云散

    云嫣是云溟宗的大小姐,十九岁时被从小喜欢的师兄林子霂灭掉整个宗门,偏偏林子霂又救了她,痛苦、卑微、矛盾、谎言与喜欢狠狠纠缠在一起,到最后,林子霂说不喜欢她了,却再没有回来......
  • 知道

    知道

    作者吴克敬老师曾获多个文学奖项,写作经验丰富。本书是他的散文随笔集。作者在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时代有机结合,通过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受,反映了人性的本质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知道》比一般散文更具故事性,可读性更强,生活的色彩和跳跃在该书文字中可见一斑。
  • 千花葵

    千花葵

    “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阡云山的千花葵全开了,阿葵,她也回来了。”在看不到任何光亮的漆黑中,却因着这一句话,缓缓荡漾出色彩。先是些如萤火虫般的光点,逐渐化开,展开光晕,迅速往四面八方弥漫开来。那是一片葵花海。依稀间,他恍若回到了那一天,秋过冬至;她穿着一袭鹅黄色的衣衫,站在桂树之下,大大的眼睛里似是蕴藏了整个天地星辰,她眨着眼睛看着他:“师父?你当初为什么要收我为徒啊?”那一天,春花满枝头,他带着她行过阡云山,她对他说,终有一日,她要在这里种上满地的千花葵;他笑着揉了揉她的发:“我会为你种下很多很多的。”那时整个阡云山都好像弥漫着她那银铃般的笑声:“这可是你说的,说到就要做到哦。”那一天,夏日炎炎,蝉声不绝,她坐在凉亭的栏杆上红着眼质问他:“我是谁啊?”“你是庭雁山的弟子。”他看着眼泪一颗接一颗从她红红的眼里滚落出来:“和庭雁山所有弟子都一样的弟子吗?”他低下头,手掌攥成了拳头:“对。”那一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她牵起他的手,不顾上面的血迹,轻轻吻了上去:“师父,你回来以后,我就不做你徒弟了,我们成亲吧。”那天的风雪很冷,他的心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暖和:“好。”那一天,一袭红衣的她躺在他怀里,他揉了揉她的发,可每说一个字都异常的艰难:“你呀你呀,怎么就不肯好好听师父的话呢?”那一天,他一身喜服,剑指满堂宾客:“我说过的,谁若伤她,我要他用命来偿!”世人皆不懂他为何会喜欢一个并无所长的小丫头,他们说,她没有美憾凡尘的容颜,亦没有才华横溢的智慧。“是的,这些她都没有。”“但她有着这个浑浊江湖最为灵动的眸子,亦有着这世间最干净的眉眼。”本文是师徒宠文,文的后半部分难免有点小虐,不过,小虐怡情嘛。小虐,一定是小虐。
  • 婚姻第七感

    婚姻第七感

    林辞在医院醒来,记忆停留在大一寒假飞往H市的航班上,可现实生活却完全是另一番样子。异地的初恋早已分手,飞机邻座那个长得好看的人拿着红皮证书指给她:“林羽蒙,我们已经结婚五年了。”七年的时间,她改了名字,结了婚,这还不算,一大盆狗血劈头盖脸继续向她泼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渔色大宋

    渔色大宋

    "相公,你打扮得如此,莫非又要去勾搭?”好办,赵构同学,把你家皇宫借我住住!这是一部轻松搞笑附带金戈铁马征战天下豪气万千的非后宫类小说。
  • 欣兰进城

    欣兰进城

    为生活所迫,随丈夫迁回原籍农村生活的欣兰,在改革开放后,响应时代潮流,毅然携全家返回城里,一个有矛盾有艰辛有幸福有快乐奋斗过程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