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5600000023

第23章 懂忍让,一忍可以支百静,退步原来是向前(2)

有人认定,忍受委屈就是窝囊,承担屈辱就是没有骨气,这是不对的。苏轼就批评了这种观点:“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准确地说,忍让不仅是人在困难时的必然选择,也是走出困境的一种智慧,更能彰显一个人的美德。人都会遇到许多不愉快、难堪的事情,因此会感到很气愤,很窝火,但恰恰此时此刻的所作所为,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

廉颇和蔺相如同是战国时的赵国大臣,由于蔺相如几次为赵国立了功,赵王便封他做上卿,位置一下处于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言说:“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而蔺相如听到这话,就一直刻意回避他。在街上遇见他的车子,也都躲避,甚至假装生病不上朝以免与廉颇同列。蔺相如手下的人很不理解,蔺相如解释说:“我连秦王也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秦国之所以忌惮我们赵国,就是因武有廉将军,而文有我啊。如果我们之间起了争斗,秦国就会乘虚而入,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赵国的利益。”廉颇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十分羞愧,就主动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的忍让使得赵国出现了将相和睦的大好局面。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无奈:亲人、朋友、同事的误解,甚至是欺凌,面对这些“人民内部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忍。不生气,就是一颗理解、宽容的心,意味着善解人意、通情达理。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善于体谅他人的难处,理解对方那些一时冲动的言行,这样自然就能平和地看待问题,也不会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有了这种大度的胸襟与气度,自然就能忍受了。

宋代苏洵说:“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就是忍让的巨大作用。如果我们对待非原则性的问题,能忍则忍,能让则让,肯定会让我们心态更平和,生活更美好。

宽以待人,与人为善

大地宽容了种子,于是收获了生机;大海宽容了江河,于是收获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雾,于是收获了绚丽;人生宽容了过错,于是我们便可以收获未来。

宽容有时候只是极其微小的一个举动,或者是一种可以让仇恨在心底淡化的忍让。但是,往往是很简单而且是很随意的一次善意之举,可以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

曹操经过官渡之战,彻底打败了袁绍,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有手下向他报告说,在袁绍的档案中发现了许多自己人写给袁绍的书信,有人建议说,查出来,然后将他们砍头。曹操说算了,将这些书信烧了吧。部下非常不解,按理说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叛徒,最轻也是个里通外国,不杀头就很不错了,怎么还能一点不追究呢?曹操告诉他们说,过去袁绍那么强大,统治着河北那么大的地方,不要说咱们的一些人,就连我心里都没数,那些人都想给自己留个后路,也情有可原嘛。

曹操是非常厉害的,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还是“唯才是举”的创始人。他的宽容是真的宽容,正是他的宽容,才使他统一北方,为以后三国归晋打下了基础。

宽广的胸怀是宽容的前提。曹操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试问能有几个心胸狭窄的人能描绘出如此雄奇壮丽的场景。当我们无法宽容别人的时候,何不想一想曹操的胸襟,想一想世界的广阔,宇宙的浩渺,可能你就会忘记自己那点芝麻小事。

有一日,楚庄王兴致大发,要大宴群臣。自中午一直喝到日落西山。楚庄王又命点上蜡烛继续喝,群臣越喝兴致越浓。忽然间,起了一阵大风,将屋内蜡烛全部吹灭。此时,一位喝得半醉的武将乘灯灭之际,搂抱了楚庄王的妃子。妃子慌忙反抗之际,折断了那位武将的帽缨,然后大声喊道:“大王,有人借灭灯之机,调戏侮辱我,我已将那人的帽缨折断,快快将蜡烛点上,看谁的帽缨折断了,便知是谁。”

正当众人忙于准备点灯时,楚庄王高声喊到:“今日欢聚,不折断帽缨就不算尽兴。现在大家都把帽缨折断,谁不折断就是对我不忠,然后我们大家痛饮一番。”

等大家都把帽缨折断以后,才重新将蜡烛点上,大家尽兴痛饮,愉快而散。此后,那位失礼的武将对楚庄王感恩不尽,他暗下决心,自己的人头就是楚庄王的,为楚庄王而活着,对楚庄王忠心耿耿、万死不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绝缨宴”。

7年后,楚庄王伐郑,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名战将拼命死战,所到之处敌军闻风丧胆,直杀到郑国国都。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这才知道这名战将叫唐狡。唐狡不想要任何赏赐,承认7年前宴会上的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答7年前楚庄王的不究之恩。楚庄王大为惊叹,并把这名妃子赏赐给了唐狡。

楚庄王可以在手下冒犯了自己的爱妃的时候,宽宏大量,原谅下级的过失,自然会有人死心塌地地追随他。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那么很多矛盾和过节都会迎刃而解。若凡事都要计较,不肯吃一点小亏,表面上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实际上却失去了很多。

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忍让,不管是朋友无意的伤害,还是敌人的恶意欺辱,何不相视一笑泯恩仇,化干戈为玉帛呢?

宽容之心,自在之道

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自己的父王频毗娑罗王自立为王。不久,当他知道弑父的罪报后,开始心生悔恼,由此而全身发热生疮,臭秽不可闻,经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虽有人劝请他往佛陀处求取忏悔解救,仍自惭形秽不愿去。

频毗娑罗王虽被儿子杀害,但他生前信佛虔诚,深知身心的虚幻无常,故不但没有任何的怨恨,而且在知道儿子的情况后,反而显灵劝告儿子,告诉他,自己是佛陀的弟子,愿以佛陀的慈悲来原谅他,而且佛陀就快入灭了,如果不赶快去,就再也见不到佛陀了,因为除了佛陀能救他,使他不堕入地狱外,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解救他了。受到父王的催促,阿阇世王前往求见佛陀,因而得以获救。

频毗娑罗王的宽容的确令人感动,他展现了宽容的真义,如此难能可贵的宽容,他不只原谅了儿子,更升华了自己!

宽容,意味着你已经不再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也意味着你已经由一个平凡的人升华到一个不平凡的人。宽容地对待你的对手、仇人,你会感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也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化干戈为玉帛、达到心灵沟通的幸福,更会收获对方因自己的宽容而回心转意的欣慰。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宽容,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执著的过程,我们愈能宽容,就愈能净化自己,使自己靠近光明,获得自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这样想:我愿意宽容,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有诋毁、妒忌、蔑视、欺辱、欺骗,甚至伤害、戕害、杀害我的人!

我们的心灵本是一方净土,怨恨使它成为地狱,而宽容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如果我们选择了宽容,那就是选择了天堂。

将心比心,化解对立

一个社会,有许许多多的角色,比如领导、群众、教师、医生等,每一个人也都扮演一定的角色,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都是以具体角色出现的。由于长期习惯于从自己角色出发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就使认识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营业员总觉得顾客找麻烦,顾客以为营业员都不尽职责;做下属的,觉得上级不了解实际,不体谅工作中的困难;做领导的,觉得下属不听话,不服从管理……因为角色不同,人际间总是发生冲突,不能相互理解,造成交际障碍。

要想克服这一障碍,就要进行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假使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上,会作何感想?这样,就会通情达理地谅解对方的行为和态度。

在一个深山老林里,有两座相距不远的寺庙。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人人戒备森严,生活痛苦;乙庙的和尚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快乐。

甲庙的住持看到乙庙的和尚们天天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心里非常羡慕,但又不知其中的奥妙所在。于是,有一天他特地来到乙庙,向一位小和尚讨教秘方。

住持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使庙里一直保持和谐愉快的气氛呢?”

小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

正当甲庙住持感到疑惑不解之时,忽见一和尚匆匆从外面回来,走进大厅时不慎摔了一跤。这时,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过来,一边扶他一边道歉:“真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把地拖得太湿,让你摔着了。”

站在大门口的和尚见状也跟着跑过来说:“不,都是我的错,没有提醒你大厅里正在拖地,该小心点。”

摔跤的和尚没有半句怨言,只是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甲庙住持看了这精彩的一幕,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乙庙和尚和睦相处的奥妙所在。

自责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又会使人真心相对。逃避责任只会引起人与人之间无谓的争吵,加深隔阂。

人和人相处,姿态低一点,反而处处赢得友谊。多说对不起、我错了、我做得不好;劳驾你、你的意见很好、你处理事情很妥当……把自己当作“坏人”,把对方当作“好人”,就会像乙庙的和尚,彼此和乐,获得对方的帮助。

人与人难免会发生愤怒、争执、吵架、误会等等情况,如何化解人我之间的问题,如果奉行“你对我错”、“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这些想法可以消弭战火,彼此和乐无忧。

从“你对我错”到“你乐我苦”,其实是一颗体谅的心,站在对方的立场设想,以“同理心”化解对立,消除误解。

狭窄路口,退一步让人行

布袋和尚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浪翻滚。河上有一座独木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有一天,两只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而且互不示弱,抵死相拼,最终双双跌落桥下被河水吞没了。

《菜根谭》中说:“径路窄处,要留一步让别人先行,这才是涉世的安乐法。”上面这则寓言也正蕴含了“径路窄处,留一步让别人先行”的道理。在狭窄的路口处,不妨让别人先行,自己退让一步。表面看,好像自己吃亏,但实际上,如果彼此都不相让,势必两败俱伤,倒不如互相宽容,对大家都好。

凡事都应该学会让一步,给别人留有余地,不要将其逼至绝处,否则也许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之类的俗语,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那何不对人对事都退让一步呢?

以养鱼作为比喻,做人退一步有三种境界:初级境界是玻璃缸里赏鱼,只让它在一定的范围存在和活动;中等境界是池塘养鱼,水肥鱼跃;最高境界是让鱼归江海,任其自由自在地游弋。

为什么有的人做不到退一步呢?那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不生气,要么自私狭隘,要么斤斤计较,要么得理不饶人。如果人人都能做事退一步,生活中的许多纠葛、怨恨、偏见和不快,都会烟消云散,恶语中伤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反之,如果以情绪代替理智,让愤怒主导行为,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现实中,因为一句话、一元钱的小矛盾而导致一场官司、一条人命的事不是经常发生吗?

明代学者薛瑄说:“让步是一种喜悦,被别人宽容是一种幸福。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退一步其实就是凡事不生气,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它有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更能增加自身的道德修养。所以,当对人对事可以退让时,我们就应该尽量多一些宽容,学会独木桥边退一步。

为人所不为,成人所不成

归省禅师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养活这些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日,归省禅师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米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米都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

法远毫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容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用的米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

归省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

法远默默地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

归省禅师有一次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住这里多久了?”

“已半年多了!”

“给房钱了吗?”

“没有。”

“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在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

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

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布:“法远乃肉身佛也!”

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

法远一而再、再而三地忍受住持的批评,寺外安身、行脚四处,终修得正果。不愧为肉身之佛。

在人生中,能够去忍受他人的侮辱,做别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踏实的精神。成功的机遇往往就在别人不肯为、不去做的事情当中,因而为别人不为,做别人不做,常能成人所不能成。

◎不生气的智慧

如有人骂你,当作听流行曲来欣赏。如有人打你,当作走路不小心,撞到门柱上。如是观想,自然化干戈为玉帛。否则,无名火三丈高,大发雷霆,大战一场,不但伤了感情,又失去人格,两败俱伤。所谓“受尽天下百般气,养就胸中一段春。”忍是无价宝。

同类推荐
  •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根据1979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宗教学会成立会议的精神,1980年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在银川首次举行,从而揭开了新时期伊斯兰教研究的序幕。
  • 佛教正能量:中观大师论文集

    佛教正能量:中观大师论文集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金锁玉关

    金锁玉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毛泽东年谱:1893~1949(全3卷)(修订本)

    毛泽东年谱:1893~1949(全3卷)(修订本)

    这部年谱记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一八九三至一九四九年的生平、经历和实践活动,反映了他对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多侧面多角度地体现了他的科学思想体系,包括他的理论观点、战略思想、政策和策略以及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等,展示了他的思想发展轨迹,反映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过程,并尽可能地表现他的胸怀、情操、气度和风貌。这部年谱从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和光辉历程,走到取得全国胜利。
  • 独霸寰宇

    独霸寰宇

    从天才变废柴?从万众瞩目到众人嘲笑?有人说这是命!但我说不!逆天改命!那么就让吾为主宰,震天地!霸乾坤!
  • 冥王霸爱:天价逃妻

    冥王霸爱:天价逃妻

    曾经有一种石,名叫三生石,三生石上刻三生,忘川河上奈何桥。曾经人人都求一种缘,此缘则为姻缘,一切因果皆始于缘,灭于缘。千年前的世界,被划分为人、神、冥三界,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逃脱不出三界六道。他为爱追寻千年,只为追回自己的逃妻。她为求世间安稳,甘愿受于天命。在他们都在追寻的同时,都尝到了同一种泪,见过同一种花,看到过同一种水,遇到过同一个人。她说:“你见过冥界出名的四种事物吗?”他答:“见过”她又笑颜如花的问道:“可否如传闻中的动人、惊人、吓人”他笑而不语,只是呆呆的看着她,看着眼前这个,随时都会消失不见的人……PS:本文背景虚幻,请勿深究,不喜者勿喷,新手上路,请大家多多支持!
  • 他生而耀眼

    他生而耀眼

    有一种人,生而耀眼。在别人眼里,江寂辞高冷在林妩眼里,没有人能比他更温柔。那个只对她笑,只对她露出虎牙,会摸她脑袋的男人,只有江寂辞。“江寂辞,我依旧……”喜欢你江寂辞:“很巧,我也是。”
  • 渡龙吟

    渡龙吟

    她是温婉的少女,她的歌声让百花怒放,百鸟齐鸣,她的琴可以安抚人心,抵御外敌。她是龙渊地位仅次王的尊贵公主,天地孕育而生的金龙的嫡系后代,她是天地中唯一的五爪蓝龙。他是雪域神秘的二殿下,他温文尔雅不近女色,多次计退三军无一败仗,各国畏惧却无人知晓他真实的面貌,他是雪域最神秘的存在。风陵谷下初相见,温婉雅致的少女衣角在风中摇曳,晃动了春风,也晃动了多年久久不曾起波澜的内心。“阿慈,我翻遍了十万大山,磕长头匍匐山路,祈求与你相见,可是阿慈天下之大,究竟你在哪?”锁龙台上伤痕累累的少女,撕裂的是何人的心,眸间无声滴落的泪让男子折下了所有的骄傲。“阿慈,莫怕,容若来了”眸中带泪的男子紧拥着怀中的少女,轻拍着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那句话。苍穹山、风陵谷、珈蓝寺、浮屠塔、白鹭城、龙渊、雪域中究竟发生着怎样的故事,风不说话,雨也悄悄下,只是从遥遥远方传来的龙吟,让路人激动而崇敬的匍匐着……永久免费。
  • 海贼之蹭饭饿鬼

    海贼之蹭饭饿鬼

    “我是一个好魔人,最大爱好就是在饭桌上交朋友了。”“我想你们也想跟我交朋友的吧。”罗特斯看着眼前的众人,腼腆笑道。“不,我们不想。”众人(克洛克达尔,多弗朗明哥,马尔科……)回道。注:本人第一次写同人文,所以本书战斗场景近零,且啰嗦,喜欢战斗的书友们请绕过本书。(新书海军之蚂蚁大将已上传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的管理模式以道、儒、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过程,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人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领导者只有具备公正的态度、卓越的德行、个性的魅力、超凡的智慧、榜样的力量、丰富的情感,才能拥有崇高的威望,获得下属由衷的崇敬和钦佩,博得团队忠诚的拥戴与支持,从而实施有效的领导,使管理中的许多复杂问题,化于无形。
  • 大战

    大战

    央歌儿的《大战》,令读者们激动得想向全世界人介绍,尤其是中学老师和有中学生的家长。央歌儿给我们讲述的不是教科书,是活生生的生活,早晚都不可避免的一场冲突。很有启迪作用。
  • 广群芳谱

    广群芳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