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6800000002

第2章 导言

知情者出面作证,人们总是希望他所说的都是真话,不掺任何水分。

许多接触过中国人的知情者,虽然能说出一些真实的东西,但是很少有人能抛却个人情感,如实地叙述,更不用指望他们讲出全部事实。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多么博学,都不可能了解中国人的全部真情。所以,本书里的观点,必须坦然面对来自三个不同方面的异议。

首先,有一种观点说,如果谁试图把他所知道的有关中国人的特性如实地转述给其他人,那么他将白费力气。

1857年至1858年期间,伦敦《泰晤士报》的乔治·温格罗夫·库克先生,是一位专门采访中国的记者,他像当时所有到中国去的作家一样,有机会观察各种环境下的中国人,并且能够借助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观察,获得对中国人全面、正确的理解。然而,库克先生在他书信集的前言中,对他描述中国人特性的失败表示了歉意。

在这些书信里,有一个重大的疏忽,就是关于中国人特性的文章,我写得不够精彩。没有一个题目能有这样的诱惑力,没有一个题目能有这样让人施展才华的机会;精巧的假设、深刻的概括、自信的断言,都可以在其中充分展示。所有的批评家,肯定会断然地蔑视我,因为我没能利用这样的机会,总结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事实上,我写过几位中华民族中很出色的人物,然而不幸的是,就在我写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曾有过的言行的粗俗,与我的初衷相违背,为了真实起见,我连续烧了好几封长信。而且,我常和最著名的汉学家谈论这种事,发现他们和我一样,很难形成对中国人特性的整体概念。

当然,只有那些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汉学家,才能遇到这种困难;一个八面玲珑的作家,对所写的主题可能一无所知,却可以轻易地写出一篇辞藻华丽的文章,以两个客观事实、头头是道地加以分析论述。某一天,或许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对中国人的矛盾心理,能够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目前,我避免严格的定性,用中国人具有的特殊品性去描述中国人。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人已经使自己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不能被征服的;也可以感觉到,他们又不是易被理解的。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人,除了中国人,任何其他国家的人都不可能做到。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是一个根本无法理解的矛盾体。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与中国已经交往了几百年,那么,我们就应该像认识其他复杂现象的秘密那样,真正认识中国这个国家。

其次,一个更为严重的反对意见,是我不具备写这本书的资格。就算一个人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二年,也并不能保证他有能力写书论述中国人的特性,正如一个人在银矿工作了二十二年,并不足以证明他能写一篇关于冶金学或复本位制的论文。

中国幅员辽阔,一个人只是在其中几个省居住,考察过的省份不到它的一半,当然没有资格对整个国家作出概括。需要声明的是,这些文章最初只是为上海的《华北每日新闻》写的,并没想过要更广泛地传播。然而,一些论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都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我才应邀把这些文章汇编成册。

最后,是一些人提出的,认为阐发的部分观点,尤其是涉及中国人伦理特性的看法,很容易让人误解,作出错误的判断。

然而,人的印象不可能像统计数字那样,做到分毫不差,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种印象就像是相片的底版,没有哪两张是相同的,可是每张都可以真实地映现一些图像,是其他底版无法呈现的。相片的底版不同、透镜不同、显影剂又不同,其结果当然也不可能相同。

对中国的了解,我远不如那些久居中国的人,但是,他们与我的观点实质上是一致的;另外一些人的看法也理应同样受到尊重,他们认为,在某些部位增加一些明亮的色彩,可以使过于单调的画面更为逼真。考虑到这些正确的意见,我对原文作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然而,由于出版的急迫,原本讨论中国人的特性有三分之一被省略了,只保留了最重要的部分,并新写了“知足常乐”一章。

要想拒绝赞美中国人所具有并表现出来的优点,我想不到任何理由;同时,又存在着另外一种危险,即屈从于既定的思维框架,给予中国人超过实际道德品行的高度评价——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并不亚于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由此,我们联想到威廉撒克里(1811—1861,英国小说家),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在他的小说里,好人总是愚蠢的,坏人却是聪明的。

对于这个问题,这位伟大的讽刺家回答说,他有眼无心,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有一幅橡树的木刻画,要求观察者从中分辨出一个画面——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的侧身像,抱臂低头站着的样子。但是,长时间注视之后,往往一无所获,似乎其中有什么差错,而一经人指点,就会感到,在画面中看不出拿破仑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道理,许多事情在中国每一次出现,人们往往视而不见,而一旦看出,就难以忘却。

读者需要注意,正像一个限制性的从句不能取代概括性的主句一样,不要以为本书的文章概括的是整个中国,也不要以为是外国人观察和体验的全面荟萃。这些文章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所得印象的记录,是许多“中国人特性”中的一小部分。它们不是一幅中国民众的肖像画,而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见闻,用炭笔勾勒的一些民族特性的素描。图像仅仅是由单线构成,无数单线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完整的白色光幅。它们是来自我和其他各种各样的人的个别经验的汇集,是一种归纳研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论题得到了如此广泛的例证。

梅多斯先生,众多研究中国和中国人的作家中最富哲理性的一位,他认为,一个人对外国民族特性有了正确的看法,并想把它告诉他人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所有笔记交给他,让他细读。这些笔记详细地记录了引人注目的大量事件,特别是那些非常事件,并且还附有当地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说明。

一般性的结论都是从大量的事例中推出的。这些结论可以被怀疑或否定,但是所列举的事例却不能搁置一边,因为它们是绝对真实的。任何关于中国人特性的理论,最终都要参照这些事例。

试图拿中国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属于日耳曼民族,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5世纪和6世纪居住在英国)进行比较,那是非常困难的。显然,许多看起来是“中国人特性”的东西,纯然是东方人的特性。至于对与否,读者在看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作出自己的判断。

很多人认为,在当今,我们与中国人的交往中,要想了解他们的社会生活,有三条途径:研究他们的小说、民谣和戏剧。无疑,这些知识来源是有其价值的,但是似乎还存在第四条途径,比前三者加起来还要有价值,那就是在中国人的家里研究中国人的生活,不过这个来源并不向所有研究中国和中国人的作家开放。就像对于一个区域的地形,在农村比在城市更容易弄清楚一样,在农村更容易了解人们的特性。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城市住上十年,关于中国人家庭生活的知识,可能还不如在农村住上十二个月获得的多。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乡村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而本书就是以中国农村为立足点写成的。

这些文章的写作,目的并不是表达一个传教士的观点,而是以一个没有任何偏见的观察者的角度,如实报告其所见所闻。由于这个缘故,本书没有作出中国人的特性可以由基督教进行改善的假定,并不猜想中国人是否需要基督教,但是,假如他们的特性中存在严重的缺陷,那么,如何去纠正这些缺陷,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前所述,“中国问题”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完全有理由认为,在20世纪,这一问题会变得更为紧迫。任何一个希望人类美好的人,对于如何改善人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的问题,都充满了兴趣。如果我们得到的这些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将会得到对曾被忽视的一系列论据的支持;如果这些结论是错误的话,无论得到怎样的支持,都将不能成立。

埃尔金勋爵对上海商界的答问,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是他的话至今仍然是正确、恰当的。他说道:“当阻挡这个国家的障碍被搬开,可以自由进入的时候,西方基督教的文化将发现它面对的不是野蛮,而是一个在许多方面存在衰退和缺陷的古老文明,不过,在其他方面,又不得不让我们同情和尊敬。在即将出现的竞争中,在这个有着怀疑态度而又聪敏的民族中,基督教文化要想找到立足之地,所凭借的方式,就是宣传进入天堂的信仰比不离尘世的信仰相比,在公共和个人的道义上,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同类推荐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徐渭:不入牢笼

    徐渭:不入牢笼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弟子规全评

    弟子规全评

    根据《弟子规》的内容共分成八章九十二小节,每小节包含原典再现、重点注释、白话翻译、鉴赏评议和处事解读五部分。全书在系统阐释《弟子规》的字词句义基础上,广泛而全面地围绕《弟子规》展开了评议鉴赏,深入地对其处世意义进行了现代解读。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热门推荐
  • 没有如果

    没有如果

    完结文:《迟少,不爱请放开》这是个带着淡淡的幸福,却又让人觉得撕心裂肺的疼的小说。也许它就是你美好的遇见……———————————————————————————人生没有如果,只有这样。譬如他们的相遇、相知、相恋、以及后来的互相伤害……对于感情,素心一直都是冷静自持的。谁料竟会遇到他—一个霸道到不可理喻的男人!她只是一个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认真地活着的草民,岂敢奢求天之骄子的他的垂青呢?所以她躲着,藏着,避着,结果换来的却是他更热烈的追逐。别这样好不好?否则我会忍不住动心的……安默然,贵为凤城四少之一,家世背景、自身条件皆是一流中的极品。在欢场中游刃有余的他,却独独为了她失了魂,乱了分寸。就在他以为他们就这样平静安逸地过下去的时候,她却突然消失不见……素心,除了我,你还想嫁谁,你还能嫁谁?暖暖的书友群:136611389。验证码:书名或主角名推荐虐文:《嗜血王爷的极品丑妃》
  • 我在西厂当厂花

    我在西厂当厂花

    若说这皇城出了名的欢喜冤家恐怕少不了陆姒与于冕一份。陆姒有着西厂作为后盾,又是皇上钦点的督办,虽无官职在身,但京内外官员免不了相让,可凡事总有例外,平素温润的于大人偏偏要顶着风头与其相对,只要一见面就必然是鸡飞狗跳,吵得不可开交。时间长了,众人也都渐渐发现了,这二人与其说是针锋相对,倒不如说是打情骂俏,时不时给他们这些老年人撒把暗糖......
  • 只婚不爱:前妻,晚上见!

    只婚不爱:前妻,晚上见!

    阮安汐爱时衍,爱到从他的妻子变成他的情人,没名没份。时衍却痛恨这个女人,说谎成性,就连他们的婚姻也不过是一场骗局。他用金钱将她绑在身边,她明知是羞辱,却默默承受。直到他们的女儿被人拐卖,从崩溃中清醒过来的阮安汐,眼里再看不到时衍的影子。
  • 民国布艺风云

    民国布艺风云

    吴非燕虽然出生时身世坎坷,但出淤泥而不染,在孩童时期就种下了喜欢设计衣服的种子,因为热爱来到大上海师傅的表弟林叔家,和林叔家女儿林丹丹相处成姐妹,再而遇到了韩浩,这个流洋归来的世家公子从把她当成丫鬟再到朋友和恋人的转变,以及吴非燕在上海几个贵公子之间的爱恨交加!同时也见证了上海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发展下服装业的强大变化,参与其中并推动了上海服装业的市场开拓和发展。
  • 弃女逆天:重生之庶女商途

    弃女逆天:重生之庶女商途

    何为锦绣?就是踩着别人的血,一步一步,织就自己的商业帝国!重生之前,嫡姐主母欺她善良,让她声誉尽毁无家可归,成为沈府的弃女……重生之后,一步一触目,一行一惊心!就连老天也逼她,最无助之时偏偏承受失去至亲之痛!好,既然都不想让她活下去,那就一起……死!哪怕你贵为王妃、太子妃,害她堕入魔道者,同样让你万劫不复!精彩且看一文不值的贫庶女如何步步生莲,凭借纤纤素手打下商女天下!
  • 婚甜试宠

    婚甜试宠

    世人只知道亦家有一女世无双,容貌倾城眉目间流光飞舞、谁人不叹一声好样貌。亦黎初花了三年时间才平息心里的阴影,答应了无数女生梦中的“白马王子”的追求,幼时玩伴都说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天造地设,余生定会和和满满好不惬意。可是待到二人打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时候,她突然发现,那个给自己带来无限恐慌与期待的男人,是他未婚夫的好兄弟,亲如手足的好兄弟!————————————南希承无数次不在对着天感叹:当时怎么就放这个坏女孩跑了呢!
  • 农家喜当妈

    农家喜当妈

    穿越去农家,睁眼就当妈,都有两个宝了,大叔你怎么还要生?银无半两,地无一亩,两个孩儿嗷嗷待乳,丝丝卷起袖子把活儿干。人家穿越福利多多,她为啥两手空空,什么都要靠自己打拼?大叔拍着胸膛,笑得一脸憨厚:“小喵儿,家里一切交给你,外面天塌下来由我顶。”丝丝睥睨的一挑柳叶眉!“大叔,你还妄想把我困在后院那四角天空不成?”当威武大叔撞上水一般的小女人,谁输谁赢,咱们走着瞧!硬汉+软妹,甜宠文。豆豆的《丑妻来种田:山里汉,别太宠!》《悍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成瘾》求支持。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围棋(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围棋(阅读中华国粹)

    围棋最早称“弈”或“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后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相互攻击、相互包围的特点,称之为“围棋”。围棋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瑰宝。它巧妙地将竞技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围棋文化,散发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经济发展、竞争加剧的今天,围棋文化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学习和了解围棋,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而且可以提高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创造潜能和思维能力,还可以磨练意志和毅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古老的围棋奥妙无穷,借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让我们轻轻打开这扇“门”,去领略围棋文化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形刺杀

    无形刺杀

    密室、游轮、暴风雪山庄,经典推理小说场景一一再现。不在场证明、众目睽睽之下的谋杀、不可能的犯罪,种种炫目的手法纷至沓来。所有的线索与证据尽在眼前、侦探与真凶之间的智力竞赛、正义与罪恶的最终对决、谁将赢得最后的胜利?点开本书,欢迎来到本格派推理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