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3100000049

第49章 伪衣带诏

董承看着刘协的样子,心中不由一阵感慨,堂堂大汉天子,与臣下说话,居然这般谨慎畏惧,何其悲哀呀!顿了一下,继续道:“陛下,老臣得到确切消息,袁绍已经决定起兵征讨曹操,以袁绍的实力,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铲除曹贼,匡复大汉。”

然而,刘协听完,脸上却毫无喜色,不为所动。董承见他这般模样,有些疑惑道:“陛下,难道您不希望铲除曹贼,脱离其掌控吗?”刘协摇摇头道:“朕不是不想匡复汉室,只是,国丈怎就敢认定,袁绍消灭曹操后,会甘心辅佐大汉,而非跟曹操一样,霸权朝政吗?”

对于刘协此番考虑,董承也曾想过,只是在他看来,袁绍出身名门,非常注重名誉。再加上其性格,与曹操截然不同,若将来他也同曹操一样,把控朝政,起码不会像曹操这般强势。如今整个朝野上下,尽皆都是曹操的亲信,那些先帝旧臣和董承这种皇亲国戚,虽位居高官,却都没有实权,完全就是一副空架子。

而且,从心底里,董承更多处于私心的考虑。因为在曹操把控朝政之前,虽然他与杨奉,张扬等人互相牵制,但手中都有兵权,在朝中有着很大的话语权。当初为了制约另外两人,是他自己主动请求曹操,前往旧都洛阳护驾。

本想借助驱虎吞狼之计,来坐收渔翁,没想到,曹操这头老虎有些太过强大。不但杨奉、张扬之辈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自己也被搭了进去。不但被迫将国都迁至曹操大本营许县,自己的兵权也被变相罢免,彻底沦为一个傀儡。

畏惧于曹操的强势,董承表面虽看似无动于衷,其实心中一直不甘心,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除掉曹操,恢复自己的权势。如今,袁绍对曹操宣战,让董承看到了一丝希望。尽管他也预想到了,就算袁绍胜了,入住许都后,也未必会比曹操强多少。但至少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完完全全当一个窝囊傀儡,而且,他此番来找刘协,就是想为自己寻求一个,将来可以跟袁绍讨价还价的筹码。

略一沉吟,董承对刘协道:“陛下,此事老臣已有主意。”刘协闻言,有些疑惑道:“国丈有何良策?”董承道:“如今曹操打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名义,可以随意攻打其他诸侯,袁绍虽对外声称要兴兵伐贼,却终归没有一个切实合理的借口,所以才一直迟迟未能发兵。”

刘协不解道:“国丈的意思是,想要朕下旨昭告天下,尽数曹操罪行,然后袁绍便可名正言顺地兴兵讨伐曹操了?”董承闻言,缓缓点了点头。刘协听完却是一声苦笑,道:“国丈莫不是在故意嘲弄朕,朝廷上下谁人不知,这拟旨下诏都要他曹操说了算,况且,真若下此诏书,恐袁绍大军未至,你我就皆命丧曹操之手了。”

董承却是沉声道:“陛下,老臣并非要您昭告天下,而是向您求取一份密诏。只要有了这份密诏,陛下就不必操心了,老臣会秘密联络一些朝中旧臣和忠义外臣。看到密诏内容后,众人定会群起而攻之,在此之前,此密诏内容并不会公开,曹操也不会知道他们是奉陛下密诏而讨之,待曹贼被击破擒杀时,老臣再拿出陛下亲笔诏书,昭告世人,天下可定也。”

刘协听董承说的有理,心中有些意动了,不过,他还是觉得不太妥当,当下问道:“相信国丈面见朕,在外等候时,已经被曹操的人,以保护朕的安全为由搜身了吧!就算朕拟好密诏,国丈该如何带出皇宫呢?”董承见刘协被自己说动了,心中很是欢喜,忙道:“陛下放心,老臣早已想好计策,来时老臣便将衣带割开一个小口,陛下写好诏书后,老臣将密诏藏入衣带中,曹操的人定然不会察觉。”

听董承这么说,刘协更是心动,可心中依旧有些犹豫。他明白,此番行径,无疑是一场赌博,而且是拿身家性命做赌注,一旦失败,必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想到平日曹操的所作所为,虽霸权朝野,但对自己这个皇帝却没有什么不敬,而且好吃好喝地伺候着,比之前跟着董卓和后来的李傕郭汜等人强多了。

虽然对于曹操很是痛恨,但刘协已经开始习惯了傀儡生活。他自己也明白,如今的大汉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尽管自己非常不愿做一个亡国之君。可面对当下形势,他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希望曹操还有一丝良知,不会逼迫自己让位,让大汉朝在自己手中继续苟延残喘地延续几年,也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再三犹豫之下,刘协终归还是不敢赌上整个大汉朝的命运和自己的性命,对董承道:“国丈大人,朕觉得我们这般做法还是太过冒险,倘若不成功,事情败漏,惹怒了曹操,那大汉朝很有可能就葬送在我等的手中了,还望国丈再深思考虑一下。”

本以为刘协已经被自己说服,没想到刘协最终还是放弃了,董承心中极为不甘,忙道:“陛下,此时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若是错过,恐再无推翻曹操的机会了。”刘协也很是纠结,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不敢冒险行事,便拒绝了董承的提议,不肯下诏。苦劝无果,董承无奈之下,只得气呼呼地离开了刘协的寝室。

此时的曹操,正在自己的书房看书,侍卫忽然来报,程昱求见,曹操便传令让他进来。见到曹操后,程昱躬身行礼后,道:“主公,皇宫内部传来消息,今日一早,车骑将军董承孤身一人进宫面圣,与陛下密谈了约一刻钟,期间陛下将左右侍从尽数斥退,故不知他二人具体说了些什么。”

曹操听完,面色淡然道:“董承有何异常?”程昱道:“董承进出皇宫,都被进行了严格地搜身,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不过,听说董承离开时,脸色不太好,看上去有些气氛,走的也比较匆忙。”曹操闻言,略一沉吟,道:“此事不必深查,只需加派人手,对董承多加监视即可。”

程昱听完,应声领命,不过,他并未当下离开,脸色略带忧郁,道:“主公,还有一事,属下不知当不当讲?”曹操放下手中的书卷,道:“仲德有话直说。”程昱对其一拱手道:“启禀主公,属下最近发现,朝中不少官员与袁绍有秘密往来,虽不能查出具体全部人员,却也了解了一些眉目,不知主公打算如何处理?”

曹操听完却是一笑,道:“这些情况我已猜到,如今与袁绍大战在即,一些早就看我曹操不顺眼的朝中官员,与袁绍有所往来实属正常。况且,不光是朝廷中,相信就是在我这丞相府中,也会有不少人开始为自己谋求后路,万一我若败给袁绍,还可获得一条生路,此乃人之常情,勉强不得。”

说完这些,曹操随即脸色一沉,继续道:“对于这些人,不能逼得太紧了,否则真的可能会影响大局,现在他们也都是在观望,在我和袁绍分出胜负之前,不会有什么太过分的行为。所以,不用管他们,不过,对于我们的一些重要决策,也要注意保密,不可随意告知闲杂人等。”

程昱闻言,对曹操的处理方式暗自称赞,沉思一下,又道:“主公,还有一事,近日兖州、豫州等地,多有袁绍派来的使者,暗中招诱各地分散势力,属下得到情报,不少郡县都被袁绍说动,企图与我军做对。荆州的刘表亦公开响应了袁绍的号召,策动了豫州不少官员。”

曹操听闻此消息,脸色更加阴沉,冷声道:“刘表老儿,待我击退袁绍后,定会第一个拿你开刀。”顿了一下,问道:“诸多势力中,就没有支持我曹操的吗?”程昱思考了一下,道:“目前只知道阳安郡的都尉李通拒绝了袁绍的号召,而关中诸侯,则表示了中立,穰城的张绣也并未有何动静。”

提到张绣,曹操眉头一皱,道:“现下张绣依附于刘表,定是与其同仇敌忾,再加上我与他素有仇怨,相信他必然会选择支持袁绍,如此,一旦对袁绍开展,必会伺机偷袭我后方大营,所以,就算要与袁绍决战,也要留下足够的兵力守备许都,以防发生什么变故。”

程昱闻言,没有说话,脸色有些不自然,有点欲言又止的样子。曹操见他神色异常,便道:“仲德可是有话要说?”听曹操这么一问,程昱只得答道:“回禀主公,前些日子,属下与荀彧大人还有郭嘉大人闲聊时,无意提到了张绣,不过,听两位大人的意思,似乎并不担心张绣会偷袭许都。”

“哦?莫非文若和奉孝已有良策?”曹操闻言,有些惊讶道。程昱回道:“这属下就不知道了,荀大人只是说,时机未到,不敢把话说太满,便没有对属下多说什么。”曹操听完点点头,道:“既然如此,相信等他二人有了确切把握后,自会对我提起。”程昱闻言点点头,没再说话,不过他也没什么事要汇报了,便不再逗留,当下向曹操行礼告退,离开了丞相府。

话说从皇宫出来的董承,在回到自己的府邸之后,心中极为抑郁。他原本认为,自己与汉献帝有亲戚亲戚关系,再加上曹操确实权倾朝野,刘协不过是曹操手中的一枚棋子。相信刘协心中定然对曹操极是怨恨,自己只要稍加鼓动,刘协定会痛痛快快地给自己写一份诏书。

万万没想到的是,刘协心中虽然痛恨曹操,却没有反抗曹操的胆子,竟然拒绝下诏。这让董承很是恼火,他既不能强迫刘协,又不甘心就这么算了,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沉思了半晌,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从脑海中涌现出来,并且他觉得可行性很大。

犹豫了一会儿,董承最终心一横,喃喃自语道:“不成功便成仁,大不了就是一死,拼了。”当下不再纠结,拿出桌上的笔墨,开始奋笔疾书起来。一连写了数封信,董承才放下手中的毛笔,揉了揉有些酸麻的手腕。他所写的几封信,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只是收信人名字不同而已。

抬起头闭上眼睛想了一下,确定没有落下什么人,董承这才将信分装开来,然后叫来了亲信,对他们低声交代了一番。几个亲信听完,一边点头一边将信件收好,之后便快速离开了许都城。待亲信们都离开了,董承在屋里又沉思了片刻后,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便又穿好衣服,出了府邸。

十余日后,远在沛县的刘备,正在与关羽、张飞商议徐州城防之事。忽然侍卫来报,有一个自称从许都过来的信使求见刘备。刘关张三兄弟相互对视一眼,关羽淡然道:“兄长,莫不是曹操那厮亲自写信要我们回许都?”刘备闻言摇摇头道:“应该不是曹操,以他的聪明,恐早就知晓我的心意,不可能凭一纸书信就让我回许都。”

一旁的张飞却道:“二位兄长,直接将那信使传进来一问不就知晓了,何苦在这里煞费苦心去猜测。”刘备有些无奈地白了他一眼,道:“既如此,传信使进来。”侍卫领命而去,不多时,便走进来一个普通百姓扮相的人。见了刘备后,当即跪下行李道:“小人乃车骑将军董承大人的侍卫,奉董大人之命,前来给刘皇叔送信。”

听到是董承派来的信使,刘备脸上不由闪过一丝疑惑。当初在许都时,董承本人就私下找过刘备,找各种隐晦的话来探刘备的口风,看他是否愿意反叛曹操。当时刘备怕是曹操故意安排他来试探自己的,所以非常果断的就拒绝了。

眼下刘备已经公然拥兵自立,明显已经背叛了曹操。所以,此番董承派信使前来,应当不是受曹操委派,再来试探自己了。当下接过董承亲信双手递上的信件,打开之后,仔细阅读起来。当看到信中的内容后,刘备的脸色忽然变得异常凝重起来,眉头几乎蹙到了一起。

“大哥,发生什么事了?”见刘备脸色不对,张飞忍不住开口问道。然而,刘备却并未急着回答他,而是将信完全看完之后,才对跪在地上的信使道:“辛苦这位小哥了,回去请转告董大人,就说刘备明白了,一切会见机行事的。”那侍卫得到刘备的答复,便不再停留,当下告辞返回许都了。

关羽眼中也有些好奇,道:“大哥,董承写信来想要干什么?”刘备将信递给关羽,并未说话,而是低头陷入了沉思。关羽接过信后,和张飞一起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和刘备之前一样,都是一脸的凝重,甚至有些愤慨。

见刘备始终不说话,张飞忍不住道:“大哥,这曹操当真太过分了,亏得当年在汜水关前,相比其他人,曹操对我兄弟三人还比较敬重,我还对他刮目相看,没想到,他竟与董卓那老贼没什么两样,都是霸权朝野,无视汉室正统的逆贼。”

关羽虽也心中气愤,却还相对冷静一些,对刘备道:“大哥,曹操做出诸多大逆不道之事,竟逼得陛下以血代墨,写下血诏来向我等求救,大哥身为汉室宗亲,不可不管啊!”相较于关羽和张飞较为激动的情绪,刘备却只是面色有些凝重,脸上除了愤慨,更多的却是疑惑。

过了半晌,刘备才道:“二位贤弟,董承信中所言,虽让人倍感愤慨,然其内容的真实性,却还有待商榷。”听刘备这么说,张飞不解道:“大哥,你的意思是,董承假传圣旨?”刘备摇摇头道:“为兄不敢妄自断言,只不过,我曾去过皇宫数次,曹操对进入皇宫的外人检查十分严苛,想要偷偷将密诏带出来,绝非易事。”

关羽闻言点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董承不是说,他将血诏藏在了衣带中,才骗过了曹操的检查,也许真的如此。”刘备轻笑一声道:“确实有可能,不过,对于董承这人,我也略有了解,他本就是军阀出身,要说他对陛下这般衷心,肯冒着生命危险进宫去取血诏,我却不太相信。况且,血诏一事,只是他一面之词,我等并未真正看到诏书,怎就敢断定,他手中是否真的有陛下亲笔血诏呢?”

听完刘备这话,关羽也陷入了沉思,张飞却道:“大哥的意思是,这有可能是董承为了拉拢我等与他联合起来对抗曹操,故意编造的?”刘备点点头,随后却又摇摇头道:“这我也说不准,不管怎么样,血诏之事,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我等见机行事吧!”

同类推荐
  • 人民的主张:1789—1814法国革命史

    人民的主张:1789—1814法国革命史

    本书以较近的距离、严谨的态度、丰富的史实和新颖的观点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热月政变、督政府时期、执政府时期和第一帝国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书中,作者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了法国大革命这一历史巨变,明确指出“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他颂扬法国革命摧毁了旧社会,也认为恐怖统治与拿破仑一世专政都是法国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预言复辟王朝必将为资产阶级政权所代替。
  • 明朝软皇帝大梦想

    明朝软皇帝大梦想

    15世纪初、来自24世纪莫然化身为大明第二代皇帝、经历九死一生打败朱棣获得皇位、经过十余年的战争和阴谋,分解鞑靼和瓦刺、吞并努尔干都司的女真诸部,又打起了东察合台汗国的主意,却和帖木儿帝国发生强硬碰撞、日本南北朝之争刚落下帷幕,无意娶得天皇的孙女做媳妇、盛世天下太平,二女儿朱文坲要去西洋,要自己建立国土,把英吉利和法兰西打的头破血流、郑和七下西洋、探索全世界新篇章、镇江新军远征欧亚、横渡太平洋,带动了航海大时代的来临、为了生存和发展,大明誓不做懦夫,一系列的尝试、让世界出现了新格局……却不知历史只不过是绕了一个小圈,在未来的几百年后又恢复原本模样……
  • 由我而史 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由我而史 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当事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应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书写者,这是新历史合作社自始坚持的理念。“历史嘉年华2013”以“我写我历史”为主题,从名人到普通人,纷纷登台分享“我的历史”。作为“历史嘉年华2013”及新历史合作社年度特刊,我们将看到的这一组文章中,有文学家之手笔,有治史者的反思,也有中学生的探寻,但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不再将自己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掩藏于宏大的叙事之下,而是作为“一个高贵的人”,记录自己的生命轨迹。
  • 日月再临

    日月再临

    三料博士朱海涛穿越到了1780年的南洋,面对着这个工业革命的前夜,他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吞并南洋,消灭满清,将华夏文明照耀于坤舆万国之间
  • 暗夜使

    暗夜使

    暗夜使,他们行事诡秘、踪迹难寻,在暗夜中尽情的翱翔,可又有谁能看穿厚厚的浓雾背后的血色与不甘?当光明褪去,黑夜降临,在这无边的囚笼中,只有一种鸟在历经磨难,奋力冲破死亡的绝境后,才能获得新生。
热门推荐
  • 离那儿不远有个养老院

    离那儿不远有个养老院

    我站在这里,突然产生了奇怪的被遗弃感、失控感,以及隐隐的被期待感,这期待是眼前这些植物造成的,似乎正是经过我从城市中心里带来的一双眼睛的注视,它们瞬间被解放了。不然它们终究会寂寞地自生自灭。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一时臆想。只见野草溢出花坛,在花坛外面建立了根据地,一直延伸到花坛之问的空隙,它们挤占了部分道路,但依然有路通向大门,以及楼后面。这些草中居然有大量的灰条草,那是晋南乡村常见的一种草,在城市里很少见到。
  • 希腊神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希腊神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逆战之荣耀归来

    逆战之荣耀归来

    传闻三江之水可以改变星辰,修炼者以天唯用,而科技则是改变天地法则,两者却真实的存在,我是林晓枫,一名不知名的作家,在一次意外的异族入侵,地球核爆后却成为了幸存者,没想到伴随自己多年的家传手镯,却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哪些不为人知的空间,不为人知的秘密………新书推荐《超源体》唯一群号码:370685459
  • 相爱恨晚

    相爱恨晚

    离婚那一天,徐晨曦告诉顾唯安,其实,我们有过一个孩子。你还记得吗,那天我被你的行李箱绊倒。丢下这一句,自此她离开了他的生活。后来,她才发现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守候着她。
  •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乾隆时期的诗学,主要围绕着对明代以来诗学的反思展开,那个时期国力强盛,士人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当时的诗学比较注重审美和艺术的方面,到嘉庆、道光时期,清朝走向衰败,士人心态,由平和转向焦躁愤激,许多诗歌反映了现实。本书就是对乾隆时期诗学、乾隆嘉庆之际诗学、嘉庆道光时期诗学的研究。
  • 绽放三国

    绽放三国

    汉末三国,是我们最耳熟的一个时代。我们因三国的光辉而喜爱三国这段历史,却忽略了隐藏在光辉影子里的是无数的痛苦与悲伤。自黄巾之乱到三国归晋,天灾与人祸使得人口锐减三分之二。好不容易天下归一,却只和平了十来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紧接着的就是“五胡乱华”……一觉醒来,回到一千八百年前的郑望,首先看到的不是文臣猛将的风采,也不是名士美女的风骚。而是这个时代的日常:天灾与人祸……PS:十年读者生涯,不喜无脑套路。打脸要有风格,装壁要有内涵。主配智商在线,龙套不设下限。平时幽默搞笑,高潮热血王道。双PS:新人入坑挣扎,不足在所难免。对眼投出票票,急眼留下意见。焚寂怒气爆发,骂骂可以理解。文明和谐社会,请勿涉及亲友。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11月26日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
  • 盘庚迁都

    盘庚迁都

    商朝第十九个王阳甲死后,其弟盘庚继位。为了摆脱混乱局面,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政权,盘庚决定把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虽然这个决定遭到了一部分大奴隶主和贵族的强烈反对,但盘庚最终冲破了大奴隶主贵族的种种阻拦,成功迁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都”。
  • 欧先森,快点跑

    欧先森,快点跑

    霸道又闷骚的欧凌有个技能,就是经常能把天给聊死,无人能敌。比如,某日成功将呆萌小胖瓜骗进总裁专用梯之后……比如,小胖瓜喝醉酒撒酒疯之后……又比如,好心上赶着要送小胖瓜回公司上班的时候……可是能怪谁?自己把天聊死的,那么就算开挂也要补回来!所以欧一霸开始奋发图强,努力地打“排位”提升自己的IQEQ,以身作则,成功地展示了从青铜晋级王者的霸气追妻之路。
  • 闪亮的日子

    闪亮的日子

    这是一家兄弟姐妹七人的成长故事。魏家的大女儿在农村插队,接到妈妈突然去世的消息,她赶紧回家,后被厂里照顾,招工回城,从此带着弟弟妹妹们与父亲一起生活。生活虽艰苦,弟妹们也常常惹来不可预期的麻烦,但人总是要成长的,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一家人努力而认真地生活着,努力抓住生命中的每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