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7200000004

第4章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孔子系尊称。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少贫。曾问礼于老子。中年后始授徒讲学。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被辑录为《论语》,凡二十章,一万两千余字。语录体。常见版本有清康熙内府刻本、《十三经经文》刻本。现通行的注本有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新注本有中华书局1980年杨伯峻译注本。

论语

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以使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相:“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鉴赏】

此文选自《论语》先进篇,题名取自首句。

这篇文章类似今之“座谈纪实”,记述孔子师生坐而言志,反映儒家礼乐治国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精神以及师生间的亲密关系。语言精练,颇能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思想。

开头先介绍人物,四个学生陪坐。孔子首先发问,打消学生顾虑,根据他们平时的表现,启发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

子路第一个回答:“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意思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国家,被大国包围,有军事、饥饿的威胁,让他治理三年,就可以有抵抗的武装力量,人民也会懂得礼法。此人比较直率,他抢先回答,几乎不加考虑,有什么说什么,急于从政,非常自负。因为好武,想到的主要是军事。孔子只是微微一笑,并未明确表态。这一个“哂”字,为后文学生的追问,留下伏笔,接着他又点名要其他学生发言,显示了老师的身份。

冉有回答: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我去治理三年,可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方面,还要等别人去做。他的口气比子路谦虚。不仅国家小些,而且只能治理经济。公西华回答:不要说我能干什么,不过愿意学习。祭祀、盟会这一类事,我愿做一个小司仪官。他的口气更加谦虚谨慎,只说愿意学习礼仪。

此时曾皙正在鼓瑟,可见这不是正式座谈,而比较随便。当孔子问到他时,他停下来表示,与他们三位不同。说道:“暮春三月,做好了春装,跟几位青年和少年朋友,到沂水去沐浴,登上求雨台吹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对前面三位学生的发言,均未表态。听了曾皙的话,长叹一声,表示赞同。曾皙的表现,说明他的兴趣在文化教育这一方面。鼓瑟唱歌是礼乐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所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也是指教学活动。曾皙虽然最后发言,开始时一边鼓瑟,一边也留心谈话动态。结束时,他故意留下,追问孔子对前三位同学的看法。文章也因此生出一点波澜。孔子没有当场评论,而与曾皙单独交谈,这就把前面不明朗的态度点明,重申为国以礼的主张。

文章主要记述人物对话,对话简要而精彩。发言的次序、态度、口气、内容,均能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子路直率、自负,志在军事。冉有谦虚,志在经济。公西华谨慎,志在政治。曾皙高雅细心,志在文化教育。孔子对学生亲切关怀,善于启发,诲人不倦,重视礼乐,表现出师长和思想家的风度。

(邱崇丙)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鉴赏】

此文选自《论语》季氏篇,题名取自首句。

鲁哀公时,鲁国处于分裂状态。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大夫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朝政又被季孙氏把持。鲁君不满,想要收拾季氏以收回主权。颛臾是鲁国的一个属国,季氏担心颛臾帮助鲁君,就想先下手为强,去侵占颛臾。孔子的学生冉有,这时是季氏的家臣。他和子路来见孔子,谈起这事。孔子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文章由三组对话组成。开始冉有只是将这事通知孔子,自己并未表态。看来他自己就有些心虚,似乎是在试探孔子的态度,希望得到孔子的默认。孔子立刻表示反对,责问冉有:颛臾受封于先王,又在疆域之中,是鲁国的属国,为什么要攻打他?

冉有见孔子明确表示反对,便想推脱责任。说这是季氏的打算,他们并不同意。孔子引用名言驳斥,能出力,就上任,做不到,就辞职。言外之意,既为家臣,就不能推脱责任。又用反诘的语气设喻,来增加说服力。瞎子遇险不去拉,跌倒不去扶,要助手何用?老虎犀牛跑出笼外,龟壳美玉毁在盒中,是谁的过错?意即助手、看守人不能辞其咎。

冉有见推脱不了责任,又找了一个借口,说颛臾城郭坚固,靠近季氏私邑,不占领必有后患。这表明他还是同意占领的。孔子先指出他强词夺理,并就此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修文德来吸引人民,不应该使用武力去征服。这一段有些话说得很精辟。如:“不患寡贫而患不均,不患贫寡而患不安。”这是反映农业经济社会的政治思想。对于反对惨重的剥削、反对军事扩张来说,具有人道主义色彩和进步意义,另一方面又具有平均主义倾向。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再如,“既来之,则安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已经成为经常引用的典故。

这三组对话,冉有始则不敢明说,继则推卸责任,末则寻找借口,理屈词穷。孔子始则追问理由,继则追究责任,末则阐述主张,提出警告,义正词严。语言锋利,步步紧逼,使对方无招架之力,直至彻底驳倒。

(邱崇丙)长沮桀溺耦而耕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援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鉴赏】

此文选自《论语》微子篇。题名取自首句。

孔子为了推行他的政治理想,曾离开鲁国去周游。此文记叙的事情,可能就发生在周游的路上。长沮、桀溺两人一起耕地。孔子路过这里,让子路向他们打听渡口。长沮没有回答,反而问子路:“在车上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他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他说:“他知道渡口了!”这些问答极为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时不仅鲁国知道孔丘,鲁境之外,也有人知道孔丘,而这些知道的人,大约不是一般的百姓。长沮肯定不是农夫,而是一位隐士。他不回答子路的问话,已很不友好,“是知津矣”,更语带讽刺,意思是说,这么一个大学者知道路怎么走,何必来问。这又是双关语。兼指社会政治之路,他之所以如此反感,是基于思想的不同,反对儒家的政治态度。下面的问答,更清楚地表现了这一点。

子路得不到回答,又问桀溺。桀溺也没回答,而反问子路:“你是谁?”子路告诉了他。他又问:“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他说:“洪水滔滔,天下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呢?与其跟着躲避坏人的人,不如跟着躲避乱世的人。”说完就不停地培土。他的态度也很冷淡,不仅没有告诉渡口,反而暗示子路离开孔丘,来当隐士。这就说明他们与孔丘不是一路人。这些隐士的思想是道家学说形成的社会基础。

子路没有问到渡口,把遇到的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有些失望,说:“不能在山林与鸟兽为伍。我不与这些人在一起,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安定,我就不参与改变了。”孔子看出了这两个人是隐士,不赞成他们避世的态度,仍坚定地要从政。简短的记叙,鲜明地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物和思想态度。而干着农活儿的隐士形象,勾画得更是惟妙维肖。

(邱崇丙)子路从而后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鉴赏】

此文选自《论语》微子篇,题名取自首句。

此篇与前篇相接,也是写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隐者。子路跟着孔子走,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老人用棍担着除草农具。子路问道:“你看见夫子了吗?”老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是夫子?”说着就插好棍除草。子路碰了钉子,知道这不是等闲之辈,又是一位隐居者,便不敢怠慢,拱手而立。从老人的话中,不难看出,他对儒家这些学而优则仕的人,是非常看不起的。但他终究是有修养的人,便留子路住下,杀鸡做饭款待,让两个儿子拜见子路。交代这一点,看似闲笔,实为结尾的伏笔。

次日,子路赶上孔子,告诉了这件事。孔子说这人是隐者,让子路回去见他。到了那里,隐者已出门了。子路因而发了一通感慨,说:“不出来做官是不对的。长幼的礼节,不可不要(隐者曾使儿子拜见他);君臣的道义,怎能废除呢?这样自身高洁却乱了君臣大义。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实现政治理想。至于学说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那是早已知道的。”

这篇短文主要写子路从伦理方面表现儒、道不同的观点。子路的感慨,并不是凭空产生,是针对隐者不仕,而还保持长幼有序的礼节而发的。这就使文章内容既具体又深刻。

同类推荐
  • 沈从文的湘西与凤凰(壹力文库)

    沈从文的湘西与凤凰(壹力文库)

    《沈从文的湘西与凤凰》精选了现代文学家沈从文关于湘西和凤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涵盖了他《湘行散记》中的一些精彩篇目,同时也选取了少量他其他时期的散文佳作,以期较全面地呈现沈从文的散文创作成就。
  • 半面夕阳半面海

    半面夕阳半面海

    全书共收录诗歌王子陈昂现代诗212首。清新自然、唯美迷人的文笔加上寓意深刻、哲理丰富的人生故事会让读者产生联想和思考。诗歌王子陈昂用人性化、自然化的特色手笔,让整本诗集清新中略显朦胧,以性灵之意境抒写哲理。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莫言研究(2004—2012)

    莫言研究(2004—2012)

    《莫言研究(2004—2012)》主编陈晓明先生,是我国研究西方文学理论尤其是现代派文学的旗帜性人物。他身处学术制高点,高屋建瓴地甄选国内及海外最具深度的研究成果于一册,展现莫言作品扎实的力道与灿烂。正如他在《序言》中坦言:“《莫言研究(2004—2012)》选文自2004年起,而下限则止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之后批评界对于莫言的评价论述,想必会有所不同,而《莫言研究(2004—2012)》的下限设定恰恰是希望避开有意无意的后见之明。”
热门推荐
  • 校园全职高手

    校园全职高手

    "三好学生李奇,无意中激活了一块玉佩,获得了红颜系统,从此,面对各类美女,李奇只能抱歉的说一句,不是我不想低调,实在是哥们什么都会,看见有人显摆实在忍不住啊。
  • 贤者之国

    贤者之国

    一段架空的历史,一次不一样的工业进程。这里有义士的慷慨悲歌,有谋士的纵横捭阖,有战略家的步步为营。大时代背景下,工业革命的洪流滚滚流过。只剩下枭雄最后的绝唱,明君无奈的哀叹,英雄激扬的战旗,义士死不旋踵的信仰。时代让康熙高唱起满汉一家亲,让雍正发出保卫名教的呐喊,让拿破仑无奈地选择了站队……数不尽的风流人物,道不尽的兴衰春秋。一切尽在《贤者之国》
  • 重生景少帅炸天

    重生景少帅炸天

    “现在开始,你的位置是我的了!”学生会主席:“凭什么?”她邪肆一笑,“凭我比你帅!”因为他一句“只要你成为学生会主席,我就跟你牵手”的承诺,她霸占了学生会主席的位置。然后,学校众人开始了每天被狗粮撑死的日子……【女扮男装,甜爽无虐】
  • 名人传

    名人传

    《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
  • 天作之合,总裁疼妻入骨

    天作之合,总裁疼妻入骨

    酒是个好东西,可酒有时候特别的坏。比如,一觉醒来失身了,比如,睡的人还是未婚夫的叔叔。婚礼上,她依旧是沈太太,只是这个沈太太却已经不是她想要的那个沈太太。沈钰悲痛欲绝的问她:顾云兮这就你拒绝我的理由吗?顾云兮你宁愿嫁给他都不愿意和我在一起吗?沈默笑着将不知所措的小妻子搂入怀中:年轻人要懂礼貌,你婶婶的名字,只能我叫。
  • 鞑靼人沙漠

    鞑靼人沙漠

    九月的一天早上,年轻军官乔瓦尼·德罗戈前往巴斯蒂亚尼城堡驻守,城堡外面是一片沙漠,沙漠那边则是随时可能来犯的鞑靼人。德罗戈一边等待着沙漠那边的动静,一边忙碌于城堡、要塞、兵营内,满怀建功立业、捍卫崇高事业的梦想。三十年过去了,鞑靼人始终没有出现,德罗戈的生命和意志被消磨殆尽。这时,鞑靼人开始进攻了……
  • 快穿之炮灰女配要翻天

    快穿之炮灰女配要翻天

    一觉醒来就被一个破系统绑定,搞得简清一脸迷茫,什么叫做让女主角恨死我?这个意思不就是要让我跟女主角对着干呗,难道这个系统不知道,女主角有传说中的主角光环吗?到底是谁搞死谁啊!而且为什么每个位面的隐藏任务都那么的变态!
  • 君玦之月隐

    君玦之月隐

    不存在绝对的善恶对错,有的只是各自的目的。两个王朝的更迭,双方人马的博弈,不知在他们之中,是否有着真正的感情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