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0500000017

第17章 疑问品第三(2)

[1]诸佛菩萨,以爱念给一切众生之心,曰慈悲。显教以观音为阿弥陀佛之弟子,密教以观音为阿弥陀佛之化身。《达摩多罗禅经》下:“修行者若欲广修慈心,先当系心所缘,渐习令无量。灭除过恶,心不诤竞,亦无怨结,无恚清净。谓于亲、中、怨三种九品众生,无量无数安处十方尽三分际,淳一乐行,唯除国土世界,于众生世界周普总缘成就游。行者修慈方便,先等心思惟,总缘一切众生,令心坚固,灭除瞋恚而起慈心。是名总观慈无量三昧。如是总观犹为瞋恚所缚者,当于上亲修别相慈,次于中亲下亲中人怨家次第修习九品慈心,渐离瞋恚心生爱念与种种乐具。与是乐已,然后于一切众生起法饶益心,修三种慈:广大慈、极远慈、无量慈;舍除瞋碍,住仁爱心。随其所应功德善根,一切佛法皆悉与之。谓与种种法乐修种种慈。先与出家乐,次与禅定正受乐,次与菩提乐,次与寂灭乐。彼修行者,本曾所更及所未更,种种乐具自得他得,清净善根,乃至无上寂灭究竟无为。随其修行意所想念,无量法乐等与众生相现在前。乐想起已,一一观察,以相自证,便得决定。犹如明镜因物像现,慈三昧镜,亦因乐事种种乐相悉现在前。或时修行为瞋恚所乱,作是思惟:我从本来,由是瞋恚多所杀害,兴诸罪逆,入于恶道。于大地狱还受苦毒,或作蜂虿、蜈蚣、毒蛇、恶龙、害鬼、罗刹,如是种种害毒之类,今不除灭,复见烧迫。以是方便,能止瞋恚。又复思惟,骂者受者,彼我无常,须臾不住。二俱过去,恶声已灭后起,二人无故共诤。又今二人,念念即灭,虚妄无实。谁骂谁受?何为颠倒,与空共斗?计我耳根,从虚妄颠倒烦恼业起,彼人舌根,亦复如是。因缘生灭,谁骂谁闻?修行如是思惟时,瞋恚缚解,能修慈心,离垢清净。如佛说:修慈者于四念处,能得决定修习增广,成就无量法门胜妙道果,不复退还。是则三种方便大慈。若已离欲,更修净妙离欲慈心。深心饶益,增广无量,得真实果。因此功德,具足所愿究竟涅槃。所以者何?一切诸佛说慈为无畏,慈为一切功德之母,慈为一切功德钻燧,慈能消灭凶暴诸恶,是故修行当勤方便修离欲大慈。悲无量者,如慈境界怨亲中人,悲亦如是次第修习。如佛言曰:饶益众生,说名慈心。除不饶益,说名悲心。若先于众生起饶益心,以种种乐具悉施与之,然后观众生唯见受乐,是名慈心。若先观众生受无量苦,起除不饶益心,然后见众生除不饶益。除不饶益已,受种种乐,非与乐也,是名悲心。见净相是慈,见虚空相是悲;乐行是慈,苦行是悲。是则差别。谓修行者,见诸众生凶暴、诤怒、残贼、杀害,共相逼迫,无有覆护,如是见已,而起悲心为作覆护;又见众生斩截身首耳鼻肢体,苦痛无量,无能救者,修行已见,而起悲心;又修行住悲心时,见五趣众生苦痛炽然,无量烧迫,深起悲心兴救护想,如是修行悲无量善根生时,无量功德相现。若见此众生,受无量苦而不起悲,是则极恶无善根人。如是大悲,一切诸佛本所修习,由是究竟一切智海。行者若能具足修习,当知不久心到是处。”

喜舍名为势至[1],

[1]喜舍,亦名净舍、净施。喜施财宝也。势至,即大势至菩萨也。菩萨之大智,至一切处,故名。《存觉之报恩记》:“势至显事父母之恩厚,宝瓶之中,纳前生父母之遗骨。”《法华义疏》云:“大势至者,所经之处,世界振动,恶道休息也。”《黄檗传心法要》:“观音当大悲,势至当大智。”《达摩多罗禅经》下:“喜无量者,谓修行于慈境界,以六思念等诸善功德无量佛法,及自身成就戒定智慧一切功德,饶益众生,自乐他乐,尽皆与之。见一切众生得法乐已,其心欢喜。其心欢喜,则忧戚灭。忧戚灭已,一向欣悦踊跃欢喜。念言快哉,永使安乐。于一切众生欢喜时,见有乐相,轻微明净,成就此相。名为喜无量三昧。如佛说修习喜等乃至识处。舍无量者,舍怨亲已等缘中品,此唯是众生,无有差别。虽慈悲喜,唯作众生行近境界近相。是故世尊说舍,种种舍各自有相。舍无量不与彼同,谓平等清净离苦乐相,舍相似相现,是名舍无量三昧。”

能净即释迦[1],

[1]释迦,指释迦牟尼佛而言。《魏书·释老志》:“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文即牟尼之讹略)。释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释迦前有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释迦即天竺迦维卫国王之子。天竺其总称,迦维别名也。初,释迦于四月八日夜,从母右胁而生。既生,姿相超异者三十二种。天降嘉瑞以应之,亦三十二。其本起经说之备矣。”《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云何是净心?’答:‘以毕竟净为净。’‘云何是毕竟净为净?’答:‘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问:‘云何是无净无无净?’答:‘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即名无净也。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即是无无净也。’”

平直即弥陀[1]。

[1]唐沙门《慧海语录》:“法明曰:‘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否?’师曰:‘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曰:‘出何教文?’师曰:‘出《陀罗尼集》。’”平,即平等。直,即心直。《大般若经》:“平等平等,无所分别。何以故?自相皆空,都无分别。因无分别,行六度梵行等无相功德。谓圆满一切相智,及余无量诸佛功德。若菩萨见乞丐及旁生,起是念云:如来是福田,我应施与,及供养恭敬。旁生等非福田故,不应施与所须资具。是菩萨起如是念者,即非菩萨。所以者何?求趣无上菩提,要净自心,福田方净,故见乞者不应作是念。应作是念:我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愿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岂以分别高下,应以平等施而摄益之。”《维摩经·佛国品》:“直心是菩萨净土。”又《菩萨品》:“直心是道场。”注:“肇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什曰:‘直心,诚实心也。发心之始,始于诚实。’”《楞严经》:“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直发明性,应当直心训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人我是须弥[1],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2],虚妄是鬼神[3],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4]。

[1]人身常有一主宰为实体,自此实体,生出人我之相、人我之见。自此执见,复生出种种之过失。须弥,即“须弥山”之略。《释氏要览》云:“《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梵音正云苏迷卢,此名妙高山。此山有八山,绕外有大铁围山,周围回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名一国土。”

[2]恶龙,造恶之龙神也。《仁王经》下:“恶鬼恶龙。”《仁王经艮贲疏》:“恶鬼疾疫,恶龙旱涝。”

[3]《释摩诃衍论》:“鬼并及神云何差别?障身为鬼,障心为神。”

[4]畜生,牛马猪羊等也。《大乘义章》八末:“言畜生者,从主畜养以为名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1],放大光明[2],外照六门清净[3],能破六欲诸天[4]。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1]觉性,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

[2]自莹名光,照物名明。《探玄记》三:“光明亦二义:一是照暗义,二是现法义。”《往生论》下:“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3]上文云:“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眼耳鼻舌身为外五门,意为内一门,合为六门。已见上。

[4]六欲诸天,欲界六重之天也,亦名六欲天。一、四王天,有持国、广目、增长、多闻之四王。二、忉利天,亦译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又译时分。彼天中时唱:快哉!快哉!四、兜率天,亦译喜足。于五欲之乐,生喜足心。五、乐变化天,于五欲之境,自乐变化。六、他化自在天,使五欲之境,变化自在。见《智度论》九、《俱舍论》八。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1],闻者一时悟解。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2],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3],于道何益?

[1]《菩萨璎珞本业经》上:“于一法界,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著,若因若果,不出法界。惟佛一人,在法界外。”

[2]即下文之颂。此言不必论西方人、东方人,及出家与不出家,亦不拘于形式表面也。

[3]剃须发,染衣,为佛弟子出家之相也。且去憍慢,且别于外道之出家,是三世诸佛之仪式。

颂曰:心平何劳持戒[1],行直何用修禅[2]。恩则孝养父母[3],义则上下相怜[4]。让则尊卑和睦[5],忍则众恶无喧[6]。若能钻木取火[7],淤泥定生红莲[8]。苦口的是良药[9],逆耳必是忠言[10]。改过必生智慧[11],护短心内非贤[12]。日用常行饶益[13],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14]。

[1]心平,即心平等义。持戒,为六度之一,受持戒律而不触犯也。《法华经·譬喻品》:“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按:此言,戒律本备止恶防非。假令在家,心若平等,何劳具戒如比丘?

[2]《论语》:“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智度论》:“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以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此即制心之说也。”《维摩经·佛道品》:“直心是菩萨道场。”按:惟见性者,方能无妄念,无妄念方是直心。故唐释慧海曰:“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3]孝养父母者,尽孝道以供养父母也。《观无量寿佛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下略)

[4]怜者,扶持其患难饥寒。《林子坛经汎释》:“《无相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夫不曰持戒,而曰心平,岂不以心平则自有至戒者在乎?不曰修禅,而曰行直,岂不以行直则自有真禅者在乎?由是观之,则释氏修为之功,殆无出于此矣。又曰:‘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夫知所孝养,乃所以为仁也。岂有仁而遗其父母者乎?知所相怜,乃所以为义也。岂有义而忘其上下者乎?由是观之,则释氏立本之教,概可见于此矣。若或戒矣,而心有未平。禅矣,而行有未直。父母且不知所以仁之,上下且不知所以义之,此其大本已失,而曰能依法修行以见性者,岂其然哉?”

[5]克恭克让,则和睦相亲。

[6]不报无道,则喧争自息。

[7]修行不怠,如钻火,则必定见性。《华严经颂》云:“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大智度论》:“譬如钻燧求火,一生勤著,不休不息,乃可得火。”

[8]红莲,赤色之莲花也。《维摩经·佛道品》:“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花。如是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9]的,的确也。

[10]忠言,忠直之言也。《家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1]除我执,故生智慧。

[12]短,绌也,陋也。短长犹善恶也。短指过咎而言,护短犹怙恶也。

[13]饶益,丰于利人也。《法华经·譬喻品》:“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14]惟心净土,自性弥陀,故云西方只在目前。按:此偈归束到西方只在目前者,六祖正为迷人不行孝、义、忍、让,而口诵佛名,冀带恶业往生西方故耳。西方极乐世界,岂有不孝、义、忍、让之人哉?《阿弥陀经》云:“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可知未能孝、义、忍、让者,心未调伏,何能往生?故六祖痛发之,使人觅菩提于本心,为往生之基也。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1]。

[1]信受奉行者,信受教命而奉行也。《往生论注》下:“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

同类推荐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字字珠玑,启悟世人的大德讲演录——他是个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更是一代名僧。在人们心目中,他就像一个“谜”,一个难以琢磨的谜。
  • 彼岸·《心经》的启示

    彼岸·《心经》的启示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处处被人压、骗,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智慧,仅仅有慈悲心,最后他没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智慧去引导我们的人生,但智慧来自哪里?来自眼光的高度,透视事物的深度,来自“空”的宇宙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观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去修行,从日常的每件事做起,佛法虽然是出世间的,但并不离世,相反要在市井生活中去成就。所以说佛教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身心的安住:广学

    身心的安住:广学

    本书分为佛教的理念、心的管理、如何日日增上等三卷,讲述佛学的普及性知识,如人间佛教与其他佛教的异同,宗教人的共识等,虽然编辑有条理和系统,但每篇文章依然保持短小精悍的风格,又结合社会、人生的种种问题谈身心的修养,可以寓佛教文化于励志中。
  • 释然的修行

    释然的修行

    释然是个刚刚经过了成人礼的小和尚,对他来说,佛法和尘世全部一股脑儿摆在了尚未准备充足的自己面前。于是,烦恼氆就接踵而至。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Argonauts of North Liberty

    The Argonauts of North Liber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狂傲第一夫人

    狂傲第一夫人

    穿成丞相府痴傻疯癫的大小姐风落霜?带着聘礼去求亲,却一命呜呼?哼,重生后的她,还有那么容易被欺负吗!御赐皇商又如何,拜堂当天,她留下一块板砖外加一纸休书,跑到江湖逍遥快活行医救人!那个男人找到他,大吼道:“女人,你再敢逃跑!我就跟你同归于尽!”
  • 红倾帝妃

    红倾帝妃

    月红倾,废材小姐,从小被欺负到大。‘哥弟不疼,姐妹不爱。’现代杀手,一朝穿越她变成她,废柴变天才,从此逆天而行。………………从先前的‘哥弟不疼,姐妹不爱’,到后来全家疼爱。要走更高的地方为了月府却走不了,没事儿,她可以收入掌中把月府一并带走,从此走上更高的路。…………帝尊,一身冷气,唯独对她不离不弃,一副宠溺眼神……一群兄弟姐妹从此走上更高的路…………
  • 暗夜银星

    暗夜银星

    小镇来的拾荒儿何誉,面对着大城中门派、高族、安全署、军部等各方势力,如何在夹缝中寻找未来的星光大道。
  • 独家星劫Ⅱ

    独家星劫Ⅱ

    她曾经将对他的爱当成明灯,成为自己前行的力量。当他意气风发的走向梦想的艺术圣殿,她却为了守护他的梦想背负上一条人命。家人当即同她断绝关系,无依无靠的她被丢入凄冷的精神病院。不久后,她得知自己有了身孕,却在六个月时发生血崩,险些丢掉性命,一道疤也因此永远的留在她的小腹成了她执着于爱情的代价,印证着她的伤痕累累。她用两年时间,让自己重新站起来,她改名换姓,想要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去实现自己一直憧憬的演艺之路。再次遇见他时,他早就将关于她的一切忘得一干二净,她既难过又庆幸。
  • 都市雄龙

    都市雄龙

    某日深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茫茫的夜幕中,一行人顶风冒雨俏俏地向一栋豪华别墅接近。这行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围捕这栋豪华别墅的神秘主人阿龙。
  • 小城名警的金牌推理

    小城名警的金牌推理

    四位在大城市警校毕业的年轻人,来到了一个小城市做了警察,守护着这个城市的治安。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案件,他们将如何面对……
  • 太上老君说补谢八阳经

    太上老君说补谢八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翎时桃华

    翎时桃华

    那一年,祁连日落,红袖北来,风华绝代。那一年,塞北孤烟,陌上少年,悠悠回眸。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时移世去,翎羽渐丰。五年光阴匆匆,豆蔻年华终虚无。潦潦草草,物是人非,当时不道是寻常。日夜,日亭,日月,日吟。不弃,不离,不舍,不忘。哭哭笑笑,流年似水,一红一蓝即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