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300000025

第25章 帝范(1)

【作者介绍】李世民(599—649年),唐高祖李渊之子,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唐太宗。他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性情残暴,多疑猜忌,朝廷大臣常为自身的安全担忧,再加上杨广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民心丧失,政权极不稳定。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并迅速席卷全国,天下陷入大乱之中。

当时担任太原留守的李渊和其子李世民,预料到隋朝即将灭亡,于是趁机招兵买马,壮大势力,并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谋反,一路征伐,不久统一全国,创建唐朝。公元618年,李世民拥立其父在长安即位,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渊立长子建成为太子,封次子世民为秦王,封三子元吉为齐王。

在唐统一大业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超过了建成和元吉,但作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太子建成深知世民绝不会屈居人下,便联合三弟李元吉,决定除掉李世民,于是双方展开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杀死了建成和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逼高祖退位,自己称帝,于次年(627年)改元贞观。

李世民作为君王,能够居安思危,任用贤能,他还善于纳谏,有过则改,因此政治比较清明。在他统治期间,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崇尚节俭,使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他注重协调民族矛盾,同时广开国门,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极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卓越的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为的皇帝之一。

【导读】《帝范》是一部李世民所写的论述人君之道的政治文献。该书写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他在赐予子女时,再三叮嘱,并做出遗训:“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

李世民在《帝范》一书里详细讲述了做皇帝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内容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该书文字言简意赅,论证有据,凡“帝王之细,安危兴废,咸在兹焉”,可谓是教导怎样做好皇帝的重要参考资料。

《帝范》是李世民对自己治理天下经验的总结,其看问题的视觉高瞻远瞩、论述道理精深透彻,充分体现出一位有为君王的风范。

帝范序

【原文】

序曰:朕闻大德曰生,大宝曰位。辨其上下,树之君臣,所以抚育黎元,钧陶庶类。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皇天眷命,历数在躬,安可以滥握灵图,叨临神器?是以翠妫荐唐尧之德,元圭锡夏禹之功。丹字呈详,周开八百之祚;素灵表瑞,汉启重世之基。由此观之,帝王之业,非可以力争者矣。昔隋季版荡,海内分崩,先皇以神武之姿,当经纶之会,斩灵蛇而定王业,启金镜而握天枢。然由五岳含气,三光戢曜,豺狼尚梗,风尘未宁。朕以弱冠之年,怀慷慨之志,思靖大难以古代人物济苍生,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鱼鳞之阵,朝临鹤翼之围。敌无大而不摧,兵何坚而不碎,剪长鲸而清四海,握橇枪而廓八纮。乘庆天潢,登晖璇极,袭重光之永业,继大宝之隆基。战战兢兢,若临深而御朽;日甚一日,思善始而令终。

汝以年幼,偏钟慈爱,义方多阙,庭训有乖,擢自维城之居,属以少阳之任,未辨君臣之礼,不知稼穑之艰难。朕每思此为忧,未曾不废寝忘食。自轩昊以降,迄至周隋,以经天纬地之君,纂业承基之主,兴亡治乱,其道焕焉。所以披镜前踪,博览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耳!

【译文】

我听说天地的功德在于造化万物,圣人至为宝贵者在于贵为天子的帝位了。君臣上下之别,是由礼来规定的。所以君主抚慰庶民,统治天下,应像制陶的人转动着轮子一样应用自如。如果不是能明能知、文武兼备、天命所归、天道在身,怎么能够握有帝王符应、临御皇帝宝座呢?正是如此,所以就有翠妫川的神龟重唐尧之德而负图投尧;大禹治水之功加于四海而上帝以元圭赐给禹以彰显其功。周文王姬昌时,有赤雀啣丹书进入周的国都丰,预兆周朝兴八百年之天下;汉高祖刘邦挥剑斩白蛇,启前后两汉二十四帝共四百年之基业。由此观之,帝王之位,不是可以凭借实力强得的,而是受天之命而得。隋朝末年,天下分崩离析。我先皇高祖李渊以圣明武略之姿,当天造草昧之时,天命所归,在隋末乱世中独施仁政,使社会得以安定太平。然而由于五岳郁而未清,三光隐而不明,其时割据势力彼此相逐,更相吞噬,因而唐初仍战争不止,战场上的风尘还未停息。我以弱冠之年,怀慷慨之志,思念靖安天下之灾难,以拯救天下黎民百姓,特身被甲胄,亲自抵挡矢石,夕为敌人鱼鳞之阵所困扰,朝临对方鹤翼之阵所包围。但敌人虽强大,必能挫之;敌兵虽坚固,必能破之。我奋力消灭与唐军为敌的其他军事力量以清净四海,决心除却妖星以开拓廓清八纮,乘履庆祥,登升宝位。我备尝艰难险阻,方始正储宫,被立为太子;又经历多少曲折,才登上皇帝宝座。我虽有功业如此,但自即位以来,仍常恐惧戒慎,居安思危,如临深渊,如御朽索。而且我一天比一天谨慎,惟恐不得尽善始终。因你年幼,受父母慈爱较多,并且你所受到的教育,并不如《左传》所说那样的“教之以义方”;你所接受的庭训,远没有像孔子教孔鲤那样的“庭训有道”。你本封于并州,为一般的藩王,现属以东宫之位。然而,你未辨君臣之礼节,不知稼穑之艰难。我每每想到这里莫不感到忧惧,以至于睡不着,吃不下。我以为上自轩辕、少昊,下至于今,这中间的开创之君、守成之主,给我们留下的兴亡治乱之道,焕然明白可见者不知有多少。因此,我就借鉴前古君臣兴亡治乱之经验,遍览历代经史传籍,采酌其中的要领和可以效法的格言,作为你们的告诫罢了!

一、君体篇

【原文】

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制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译文】

国君在建立国家之前,必须拥有百姓,有百姓才会有国家;国君想要得天下,必须以德育民,民人乐为之用,这样才能成为国家。人主之体,当如山岳之尊崇,巍然镇静,岿然不动;人主毫无私心地君临万方,要像日月昼夜更迭不息地光明正大而普照在下的万物一样。国君有什么举措,亿万百姓均将作为准则而照着执行;人君施仁政于民,则四海之内向往,普天之下归顺。国君之志,当宽裕广大,胸襟开阔,兼收并蓄,涵容万物;国君之心,如若平正则是非明,以此裁断则无差错。国君如能顺天应人实行刑罚恩惠,就可以令行禁止,天下归服,无远而不至;国君抚慰万方,只有慈爱宽厚才能安民、保民。国君对待九族之亲,定要使长者平安,少者怀之;国君又必须对大臣以礼相待,体贴群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国君奉祀祖先,应该善继祖先之志,善述祖先之事;国君在位,必须以不骄不慢对待臣下。国君不应以己为尊贵,不应以己为才智,而应孜孜不倦地以行德义。国君如能做到上面这些,就算是做到了治理天下时应遵守的准则了。

二、建亲篇

【原文】

夫六合旷道,大宝重任。旷道不可偏制,故与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是以封建亲戚,以为藩卫,安危同力,盛衰一心,远近相持,亲疏两用,并兼路塞,逆节不生。

昔周之兴也,割裂山河,分王宗族,内有晋郑之辅,外有鲁卫之虞,故卜祚灵长,历年数百。

秦之季也,弃淳于之策,纳李斯之谋,不亲其亲,独智其智,颠覆莫恃,二世而亡。斯岂非枝叶不疏,则根柢难拔;股肱既殒,则心腹无依者哉!

汉初定关中,戒亡秦之失策,广封懿亲,过于古制。大则专都偶国,小则跨郡连州,末大则危,尾大难掉。六王怀叛逆之志,七国受鈇钺之诛,此皆地广兵强,积势之所致也。

魏武创业,暗于远图,子弟无封户之人,宗室无立锥之地,外无维城以自固,内无磐石以为基。遂乃大器保于他人,社稷亡于异姓。

语曰:流尽其源竭,条落则根枯。此之谓也。夫封之太强,则为噬脐之患;致之太弱,则无固本之基。由此而言,莫若众建宗亲而少力,使轻重相镇,忧乐是同,则上无猜忌之心,下无侵冤之虑,此封建之鉴也。

斯二者安国之基。君德之宏,唯资博达,设分悬教,以术化人,应务适时,以道制物。术以神隐为妙,道以光大为功。括苍旻以体心,则人仰之而不测;包厚地以为量,则人循之而无端。荡荡难名,宜其宏远。且敦穆九族,放勋流美于前;克谐蒸义,重华垂誉于后。无以奸破义,无以疏间亲,察之以德,则邦家俱泰,骨肉无虞,良为美矣。

【译文】

天下宇宙是至远至广至大的大道,天子帝位是至极至显至尊的宝位。天下再远,也不可以独治,所以要与人共同治理;帝业至重,也不可以独任,所以要与人一起守任。所以君主封建皇亲国戚为诸侯,作为屏障以保卫王室中央;王室中央和地方诸侯同心同德,则能长世安民,长治久安。离中央王室远的诸侯和离中央王室近的诸侯都应互相扶持,中央王室对亲近的宗室和疏远的宗室都要予以任用。如果能这样,纵然有互相侵吞的想法,也可闭之而不让它施展;纵然有不遵王命的嫌隙,也可以阻遏而不能滋生。

昔日周武王灭了商朝纣王而建立周朝政权,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周室子孙一般都得到了封地,做了大小不等的诸侯;同时,又封了一些异姓诸侯。因而内有晋、郑等诸侯国的辅助,外有鲁、卫等诸侯国的防护。周朝之所以能长治久安,原因是能实行分封制。

到了秦朝,秦始皇拒绝了淳于越关于分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的建议,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反对分封制的主张。因而对亲族不亲近、不分封,只相信自己的智慧,因而在国家危难时没有依靠的力量,只传了两代便导致覆亡。这岂不是枝叶繁茂则根本巩固而不易拔动;相反,如大腿和胳膊既伤则心腹欲有所为是不可能的。

汉高祖刘邦初定涵谷关以西一带地区,鉴于秦王朝不搞分封、以孤立而亡的教训,大封兄弟叔侄至亲为王,其规模远远超越了西周时封建诸侯之制,以至于大的诸侯王的权势过大,足以与朝廷抗衡;小的诸侯王也跨郡连州,占有地盘很大。诸侯王地广而强,帝室弱而被侵,有如末大根小必折,尾大身小难掉。所以就有六个诸侯王共同谋反,七个诸侯国身受刑戮。这一切都是由于分封的诸侯王地广兵强、长期发展起来的势力所造成的。

曹操开始创建基业时,只知汉过,不知秦失,在分封这个问题上缺乏远见,子弟宗室虽有封位,但不与其土,徒有虚名而已,所以宗室无立锥之地。这样一来,外无藩维之城以为固保,内无柱下之石以为基址,于是曹魏不能自保其权位,竟以天下付之他人,社稷亡于异姓司马氏。

前人说过,泉竭则流涸,根朽则叶枯。分封诸侯势力太大时,会造成后患,后悔莫及;而分封诸侯势力太小或不分封时,对朝廷中央又不能起辅卫作用。这样看来,不如多分封诸侯王,但不能使其势力过于强大,使大小之国相安,共其乐而同其安。果真这样,则在上者无嫌隙疑忌之心,在下者无被侵陵冤枉之虑。这就是封建之昭鉴和龟镜。

因此,损其太强,益其太弱,执其中道,此二者乃是安治国家之基本。人君之德,极群下之智,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由于法可以治民,所以古代君王公布的法令,悬挂在宫阙上,并用法令来教化百姓;由于理可以御物,所以古代君王将应决事务,用适当时宜,使物得其所也。“术”乃不易之法,老百姓所必须遵守,故当隐晦,使老百姓感到莫测;“道”乃无穷之理,万物之所由出,故当光大,使物不遗则为功。人君总括其天以统之于心,则人仰望之而不得以窥测;人君度量当如广厚之大地,无所不包容,则人循依之而不得其端涯也。君主的功德广博,以致老百姓不知怎样去称赞他;人君如能以天为心,以地为量,就可以称之为宏远了。尧具圣德,又有亲睦九族,流布美善之道在于前,你可以效法;舜亦圣明,又能和谐以孝,因而垂美誉在于后,你可以仿效。不要让诈伪之行破散了义,不要让疏远的人离间了亲近的人。凡事事物物,审察必合于道德,则各诸侯国完全可以得到平安,而近亲至戚之间亦可保无疏虞,这果然是一件大好事啊!

三、求贤篇

【原文】

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故尧命四岳,舜举八元,以成恭己之隆,用赞钦明之道。士之居世,贤之立身,莫不戢翼隐鳞,待风云之会;怀奇蕴异,思会遇之秋。是明君旁求俊人,博访英贤,搜扬侧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

昔伊尹有莘之媵臣,吕望渭宾之贱老,夷吾困于缧绁,韩信弊于逃亡。商汤不以鼎俎为羞,姬文不以屠钓为耻,终能献规景亳,光启殷朝;执旌牧野,会昌周室。齐成一匡之业,实资仲父之谋;汉以六合为家,是赖淮阴之策。

故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鸿鹄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为国也,必藉匡辅之资。故求之斯劳,任之斯逸。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此乃求贤之贵也。【译文】

一个国家要得到辅助,没有忠臣是不行的。得人则治,失人则乱,任用得人,天下自治。所以尧命分掌四时、方岳之官而任用之,故能赞其敬事节用之道;舜举用有贤能的人而任用之,故能成其恭敬自持之重。士人之居世,贤人的立身,他们在没有遇到时机以前,大多是隐居以待局势的变化;他们怀有卓异的才能,一定要在时机成熟之时方肯出仕。因此,英明的君主务必要多方寻求德高望重的贤德之人,务必要察明虽居于卑微地位但确有才德的人。决不能因人才地位卑下而不用,也决不能因人才染上某种污浊而不尊。

古时候的伊尹最初是耕于有莘这个地方,后来又成为有莘氏的“媵臣”;吕望起初是钓于渭水之滨的穷困潦倒的老人;管仲曾事公子纠,公子纠死后曾一度被囚禁;韩信早年曾因贫困而过着流亡漂泊的生活。然而,商朝汤王并不因为伊尹贱得曾为媵臣、负鼎俎为奴以为羞。仍立伊尹为相;周文王并不因为吕望曾屠牛沽酒、垂钓渭水以为耻,仍拜吕望为师。结果伊尹献规于亳以助太甲,使商朝得以昌盛;吕望相武王,执旌旗而誓师牧野,使周室天下大定。同样,齐桓公九舍诸侯,一匡天下,皆赖管仲之谋;汉之灭楚,定天下为一家,也全靠淮阴侯韩信的策略。

所以说舟航渡海,必借助于桡楫之功;大鸟高飞,惟凭借着有羽翼之故;帝王欲建长治久安的国家,也必须有贤才辅翼支助。因此,如人主辛勤地寻求贤能之人,则治国时便可安逸无劳。虽然珠宝之光能照亮十二车,虽然黄金累积有成千之多,却远不如人才重要,还不如求得一个贤士!因此,有国者决不应以宝为宝,而应以求肾为贵啊!

四、审官篇

【原文】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精编1

    四库全书精编1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元曲三百首》收选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元曲风格多样,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常与唐诗、宋词并称,从而形成了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的三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文学。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热门推荐
  • 咸鱼的美好时代

    咸鱼的美好时代

    种下一本《教材全解》,收获《五·三》,他编写的《高等数学》广为流传。在小学校园种下的一棵芭蕉,他留下的亭亭如盖。业界传奇,商业巨鳄不过是虚名。芝士焗大葱,猪油小葱拌饭,美食赢芳心一笑。他隐居在钢铁的丛林,悠闲生活。————敬请收藏这本咸鱼快乐书
  • 那少年的发丝又软又卷

    那少年的发丝又软又卷

    江城高中的学生都震惊了,因为他们学校大名鼎鼎的校草竟然乖巧地坐在刚来的转校生旁认真的学习!哦买嘎的!这个世界玄幻了!那天,高二七班来了一位转校生,漂亮又受欢迎,听说还是个学霸,怎么会有这么优秀的人!但是!为什么坐在后面一直都无所谓的校草总是有意无意地想引起这位转校生的注意!安辰专门露出脖子上的项链从平诗画旁边经过,是走的太快看得不清楚吗?再走一遍,是没注意吗?再走一遍,怎么还没认出来吗?再走一遍!“诗画!你怎么还没认出我!”安辰气愤地撑着双手按在相隔的两个桌面上,委屈地怒视着坐在板凳上的平诗画。平诗画冷静地伸出手,揉揉他那又卷又软的黑发,还是像以前一样舒服。周围的人倒吸一口气,完了!校草最最最最最不喜欢别人碰到他头发了!上次有人不小心碰到,被狠揍了整整一个月,但是!但是她竟然揉了!天呐,为什么校草好像很享受的样子!“我认出你了啊。”平诗画好笑地看着面前晃荡的项链,这可是她妈妈生前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呢。“哼!我就知道。”众人无语地看着这位异常傲娇又听话的校草,纷纷感叹,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物降一物?【傲娇又别扭的校草小狼狗?温柔又腹黑的学霸御姐,我们曾经一起面对生死,一起经历病痛的折磨,如果能健康地活下,在看到对方时一定要第一眼就认出哦!且看学霸御姐怎样调教学渣校草?】
  • 龍凰乾坤镯

    龍凰乾坤镯

    她~国家秘密培养的S级特工~因,为父报仇,带着空间意外穿越……本以为能文、能武在这异世能如鱼得水~谁知竟然是个修真世界……修炼、升级难不倒她……炼丹、制符、不在话下……且看她如何带着神兽、美男闯三界……
  • 校草大人接个吻

    校草大人接个吻

    苏琉璃,苏氏集团千金大小姐,刚被自家妈咪骗回家,就又被自家妈咪连坑带骗骗进了一所学院,本以为她要在这个学院里虚度光阴呢,可没想到,她竟然邂逅了一位校草。正当她和校草如胶似漆的时候,却被自家妈咪告知,她苏琉璃已经有未婚夫了.......【宠文√】【1v1】
  • 彩虹色的天空

    彩虹色的天空

    十尾狐仙,最后一次渡劫,究竟何为天地劫,那个叫白冥的男孩牵着欧阳逸的手,望着那满是彩虹色的天空。
  •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即使地下的根须暗自交错缠绵。本书以主人公灵香的女友海棠自杀身亡后留下的谜为线索,在解谜的过程中,慢慢展现出两个不同年龄的女人(灵香与彩虹姨妈)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整个故事仿佛一面多棱镜,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不仅使人体会到人性中深刻的孤独,也让人触摸到生命中那种令人震惊的情感。虚实交错的奇谲架构,超一流的文字叙事,动人心魄的深情炙爱,直抵每一位渎者的内心、整部小说充满了梦幻与神秘的气息。
  • 龙神剑道

    龙神剑道

    入境一重,佩剑初醒,剑身有龙形剑气环绕,入境二重,佩剑解放,全身龙形剑气环绕,入境三重,佩剑彻底觉醒,龙气入体。
  • 闲散王爷妖精妃

    闲散王爷妖精妃

    徐希雨,一个二十一世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在与朋友登山散心之际竟被一个似神似仙的老头儿悲催的发配到一个千年以前被历史架空了的王朝——北周。身穿异世,女扮男装的她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遇到了他——她初到异世所见的第一人。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的希雨,怎知会正好碰到他旧疾复发,于是伸出援手救了他。为此希雨还不惜发下重誓:若在自己怀里他失去生命,那么她来生宁受阿鼻地狱之苦,也要化身为魔,跟老天爷斗上一斗。令希雨没有想到的是,她救的人竟是北周的“闲散王”慕容紫轩。成了轩王殿下救命恩人的希雨被邀进了轩王府。让希雨倍感疑惑的是,偌大的一个王府包括家丁在内,人头儿都没超过十个手指头去。更别提慕容紫轩的妻妾了,一个没见不说,就连个丫鬟都没有,只有两个跟随自己丈夫进来做事的老妈子。慕容紫轩是那方面有瘾疾还是有断袖之癖,oh,mygod..对于希雨来说,哪一种都可惜至极。这个如谪仙般的男子怎会怎会------希雨一声长叹:‘哎-------”明明是个闲散王却比谁都忙,身怀绝世武功,行踪诡秘无常,。而初涉异世,对这陌生的世界一无所知的希雨,只能感叹:哎!既来之则安之吧?天塌下来砸大家。不管外边怎么样,我且在王府过我的简单,平凡,自在的小日子吧!可她哪里想的到,自己会失心于轩王府。初入王府他曾经郑重许诺:“如果你愿意,我愿做一根水草,将你这片小小的浮萍紧紧地拥住,做你最坚固的依附。”可这还没到俩月,却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她“整日无所事事,不学无术。”并以此把她赶出了王府。可她已爱他到无法自拔。她无辜入狱,派人找他去救她。可他只冷冷的扔了一句“他既不是轩王府的人,本王何以帮他。再说他既然敢做就要敢当。”她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的绝情。她不解,她怨恨,她的骄傲不允许被他看轻,她要与他比肩齐。于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她开客栈,创书局,混的是风生水起。她苦练功夫,研制防身武器,在恩公的帮助下,不断地提升自己。然后拿着当时与他白纸黑字签订的契约再次入府欲洗旧耻-------精彩片段一希雨:“唉!王爷,您说说,咱俩人儿要是穿着现在这身同款同色的锦袍在大街上这么一溜达,人家看到会说咱俩像什么?”慕容紫轩:“那还用说,像父子俩呗,一大一小多像。”希雨:“王爷!您害不害臊!”慕容紫轩:“该死的徐希雨——”,一贯俊雅温润的轩王殿下满脸猪血色的大声咆哮。
  • 英灵君王

    英灵君王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两年前,那款号称融合了英雄无敌和魔兽争霸元素的永恒国度刚刚开始公测,这一世林寒不再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领主,他暗自发誓,他要带着自己的部队征战天下,去争取上一世不曾有过的东西。传说级英雄在天空对战,冥界圣女在战场上低吟,死亡的波纹带来冥界的绝望,黑暗之中,死亡骑士正在不甘的怒吼,骨龙和冰霜巨龙占据了天空,纺织女结上死亡的蛛网等待猎物的降临,憎恶挥动菜刀和食尸鬼一起到来,剑锋所指,亡灵大军再次来袭,震撼所有世人。而林寒,将会带领着它们,席卷而来,征战天下,扫平一切敢于挡在他面前的敌人,最后登基为王!欢迎各位加入读者群:42921707永恒国度,2000人群,位置多多VIP用户请加134144538,进群需验证
  • 共济

    共济

    陆地行舟,林中求渡。两个从出生那一刻就背负着家庭赋予的殷殷期待的人,一直是大人想要的样子。一个不允许失败、成了孤岛,一个不允许反抗、成了尘埃。本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然而命运开始劈叉、缠绕、然后打了上个结。这是一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后来发现癞蛤蟆不是癞蛤蟆、天鹅也不是天鹅,从勾搭、慢慢勾搭到勾勾搭搭的故事。P.S.本文隐隐有裹脚布倾向,尽量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