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5000000025

第25章 北宋(2)

宋太祖统一天下,不仅靠武力,更靠攻心。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敌人,都是一样仁爱。他每次领兵打仗。都再三叮咛要安民而不要掳掠,反对滥杀无辜,安定和统一是他战争唯一的目的。宋太祖的宽仁厚爱。使他赢得了百姓和一大批义士的拥护,为他统一全国创造了良好的“人和”条件。最终用了13年的时间,统一了除北汉外的所有地区,基本上使中国恢复了完整的版图。

976年,宋太祖于万岁殿暴死,其死因至今不明。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999年。天圣五年(1027年),29岁的包拯进士及第,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县)县令,但父母年岁已高,不愿离开故土,他便立刻辞官回家,陪伴父母直到双亲去世,守孝期满,才又重人仕途,先后出任天长县知县、端州知州、监察御史、龙腾阁直学士(包拯又称包龙图即由此而来),以及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开封知府等。在他的任职期间,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执法严明、廉洁奉公,备受百姓景仰,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一生为官清廉,洁身自好。康定元年(1040年),他曾出任端州知州。当地生产一种砚台,叫端砚,这种砚台石质坚实细润,发墨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为上贡精品,每年要向朝廷进贡。当地的很多官吏都趁这个机会向百姓征收高出定额好多倍的贡品,而包拯到任后,严格按照数额定做。从不多收一块,甚至到他离任时,自己都没有一块端砚。百姓的负担一下轻了许多,生活也有了很大转机。到后来,他虽然垒官至副宰相,但其衣食住行与百姓无二,他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要光明磊落。不要贪图百姓的钱财。

嘉祐占七年(1062年),包拯在开封病逝,临死前叫家人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他的《戒廉承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千百年来,包拯的名字已经成为了清官的代名词,其铁面无私的不朽形象也为世代所敬重和景仰。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吉州原属庐陵郡)。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卒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也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人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韦占二年(1057)二月,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嘉祐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此后相继任参知政事、刑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未获批准。此后两三年间,多次请辞,都未获准。熙宁三年(1070),授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同年,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今属安徽省)。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在颍州家中辞逝。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另外,欧阳修的诗歌、赋也都很有特色,但成就均不及散文。著名的作品有:散文《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秋声赋》,诗歌《食糟民》、《答杨子静祈雨长句》、《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等。

司马光

司马光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其父司马池曾官至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从小家教很严。

20岁时。司马光参加会试,中进士甲第,第二年被任命为华州判官,从此走上了仕途。后来,由于父母相继去世,便回家服丧。25岁时,再入仕途,任滑县县令。宋仁宗嘉佑二年(1058年),38岁的司马光再次进京任职,不到3年的时间,就被提升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指正君臣的过错。

然而,这位博学多才的史学家却偏于保守。他曾于嘉佑七年(1062年)七月向仁宗上书长达5000余言的《论财利疏》,以驳斥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并坚决反对变法,而只主张改良。公元1068年,年轻的神宗即位,渴望北宋能够国富兵强,还认为“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因此,对王安石的主张极为赞赏,遂决定让王安石主持变法。

司马光感觉自己再在朝廷呆下去,也难有作为,于是于熙宁三年(1070年)主动上书辞职,决定远离政事,专心著述。之后,司马光六任闲职,避居洛阳15年,集中精力组织人员编撰《资治通鉴》。

元丰七年(1084年),《资治通鉴》撰写完成,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1362年,294卷,《目录》、《考异》各30卷。司马光先写好提纲,然后由助手编撰材料,修成“长编”,最后由司马光定稿。从宋英宗治平二年开始,至宋神宗元丰七年成书(即从1065~1084年),前后历时达19年。

元丰八年(1086年)闰二月,神宗病逝,10岁的哲宗登基,一向反对变法的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政治形势大变。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司马光保守偏颇的思想得以大肆施展,为相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神宗时施行了16年的新法一概废除。

司马光将新法全盘否定,确实大有偏激之嫌。然而,一部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又给他增添了无数光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采用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又将原来史料中的盘根错节加以剔除,使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历史的风云变幻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交子

宋真宗时期,在四川出现了代替金属货币的纸币,这种纸币称为“交子”。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自唐中期以后,四川的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北宋初期,在四川成都地区仍流行铁钱。铁钱有大、小两种,大铁钱每贯重20多斤,小铁钱每贯也有6斤多,携带起来极不方便,影响了商业发展。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成都16家富户共同印制纸制的“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作为现钱使用,使用交子的人可以向交子铺兑换现钱。后来,交子改南官办,流行渐广。

中国最早的商标

我国最早的商标,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济南有家姓刘的针铺店,以白兔为商标,颇负盛名。这个商标是用铜版印刷的,近似方形,中间绘有白兔捣药图,画像鲜明突出。图画的上端横写着店名“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两侧写有“认门前白兔儿为记”的条幅,图下摆从左到右写有关于经商范围、方法和质量要求的告白。这件历史文物现存国家博物馆。国外最早的商标是1473年出现在英国伦敦街头的张贴印刷商标,比我国刘记针铺商标要晚好几百年。

苏门四学士

北宋时期,出自大文学家苏轼之门的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在当时号称“苏门四学士”。四人中,黄庭坚文学成就最高,是江西诗派的领袖,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词与秦观并称“秦七黄九”。他的诗形体兼备,内容丰富,具有瘦硬老辣、新奇峭拔的风格。张末也以诗出名,他的诗注重思想性,但忽视了艺术形式,缺乏感染力。秦观以词著称。晁补之的主要成就也在词上,他发展了豪放词派。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提出的思想观念。张载认为佛教的虚无观、超脱观和轮回观都是错误的。在佛家看来。天地万物都是虚妄的、梦幻的,而张载认为都是实在的。

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观点是:天和人都是实在的,天与人的用处是统一的:天和人都以变化为本性。张载所说的天是指无限的客观世界。张载用天人合一的观点来解释《中庸》的诚明说,他认为,如果不承认人的作用就是天的作用,就不是诚;如果不承认知天与知人的统一性,就不是明。诚明就是肯定天道与人性的同一性。即人道与天道因诚明而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人性论上,张载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说法,“天地之性”即人的本性、天性;“气质之性”指的是人对物欲的渴望。张载认为:“性于人无不善”,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善的,而“气质之性”则是善恶相混的,要想重归“人性之善”,必须要经过人后天的道德修养才能完成。所以他主张“穷理尽性”,以完成人道,实现天道,最终达到“天人合一”。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作品,画面宏伟壮阔,笔法严谨精细,把社会风俗画推进到更高的阶段。全图长528厘米,宽24.8厘米。全卷共有人物1643人,208头牲畜,船只、车轿各20余。通过对清明节时北宋都城汴梁(开封)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的世俗生活场景的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北宋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瘦金书

宋徽宗赵估在政治上虽为一代昏君,但在艺术上却是才华横溢。他不仅擅文辞,通音律,尤精于书画。后人称赞他“书画精妙,亦古今首屈一指”。他的书法楷、行、草书无所不工,而最有名的则是他独创的“瘦金书”。这种艺术指一种具有瘦细、劲挺特色的楷书。它全用外拓法,如画兰竹,运笔挺劲犀利,轻落重收,书虽瘦细而有腴润飘逸之感。结构上既圆满秀丽,又通篇法度森严,犹如众宫女和乐起舞。翩翩穿梭而章节不乱,充分反映出宫廷生活的特色。“瘦金书”不仅能在宋代诸多书家中独树一帜,也是亘古唯有,它使得宋徽宗虽不能称雄政坛,却得以独步书坛。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在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传统的雕版印刷术一直占领着印刷市场的主导地位。雕版印刷最早出现在隋朝。先是把木板刨平,然后在木板涂一层浆糊,再把写好的确文稿翻贴在版面上,刻字工人把字一个个刻出来。待到印刷时,将油墨涂在制好的文字版上,再盖上白纸,用刷子轻轻刷平,文字就印在纸上了。雕版印刷比手工抄写方便很多,对我国早期的文化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雕版印刷的不足越来越明显了,不仅笨拙费力,又浪费材料,每一版只能用一次,而且存放不便,如遇错别字又极不易更改。据史料记载,在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一部《大藏经》的印刻,立时12年,雕版达13万块之多,可见工作之繁琐。

毕异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印刷工作的人员,更是越发感到雕版印刷的弊病急需改进。他认真总结前人和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反复琢磨,试图找到更先进的方法,但却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一群小孩子在他家门口玩捏泥巴,才豁然开朗。孩子们用泥巴捏出了各种动物、树木、房子、椅子等东西,然后,就把这些东西随心所欲地进行排列,编出不同的故事来。毕舁看着看着,灵光一现,心想:如果用泥巴捏成一个个的字,然后再排列成句子,不就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效率了吗?

想到这一方法后,毕舁立刻着手实践起来。他经过不断实验,反复摸索,最后还是决定用泥巴,不同的是,他在泥巴里面加入了一些胶水。这样,即容易刻又刻不坏。他先把泥巴切成小方块,在上面刻上字,烧硬,冷却,再将刻好的单字按韵排好。以便查找。印刷时,按文章找出活字,将其排列在铁板上,四周用铁框固定。除此,他还在铁板上预先铺一层纸灰、松脂和蜡混合成的黏合剂。然后,把活字版放在火上烤,黏合剂熔化时,就用平板将单字牢牢地压平,等冷却后,每一块活字版就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接下来,只要在版上刷上油墨,敷上纸,轻轻一压就可以了。等印完后,再用火将铁板烤热,黏合剂熔化后,就可以将活字取出来,保存,以备下次使用。为了提高效率,毕舁采用两块铁板,一板印刷,一板排字。交替使用,使印刷速度大为提高。

毕舁发明的这种胶泥活字印刷术概括起来有五大步骤,即制作活字、排版、印刷、拆版和活字归韵,比起雕版印刷,这种方法制版迅速,印刷质量高,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节约了材料又缩短了印刷周期,堪称印刷史上划时代的突破。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更是印刷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全世界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大明1629

    大明1629

    公元1644,华夏文明史上最大的劫难,竟由蛮夷统治中原大地!1629年,辽东尚有蛮夷虎视眈眈情势危急,山陕又起流贼攻掠州县如蝗虫泛灾,天灾人祸不断百姓如处水火;当此时局,却无人可力挽狂澜于即倒,框扶大厦之将倾。一支强军于大同破土而出,驱女真、平贼寇、转战南北,使华夏再度屹立世界之巅,看穿越者的明末成军路。这是一本由小人物书写的历史传奇。----------------------------新书《扫明》正在连载,更精彩的故事,另一个传奇画卷,已肥可宰!
  • 大汉崛起之公子逍遥

    大汉崛起之公子逍遥

    一场大火。郭弘牛皮哄哄地穿到了东汉。便宜老爹郭况,是当朝皇帝刘秀的小舅子;姑母郭圣通,还是没废之前母仪天下的皇后……【暂停修改中,稍后恢复更新】(敬告:轻松娱乐向,非严谨史书!较真就别进,管毒不管埋)
  • 汉末崛起之路

    汉末崛起之路

    好勇斗狠的现代混混大学生苏非,在一次斗殴中意外穿越汉末。汉末?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曹操?辗转各地为官,征讨黄巾,刷着声望。一心想刷新自家宦官之后的身份,为了自己的世家大梦奋斗。刘备?苦苦奋斗,带着乡勇,四处转战黄巾,多次起落,仍在六百石的职位上下徘徊。还惨遭暴民驱逐,连县衙都丢了。孙权?吃奶?牙长齐了么?会说话么?苏非:三国?既然我来了,不存在的。嘿嘿,袁老板,冀州我先骗了。曹老板,天子我也替你接到邺城了。大小乔?洛神?小孩子才会选,而我全要!成为不了造就时势的英雄,那就顺应时势当个枭雄吧!历史由我来谱写!笑傲汉末,一统割据,静待吾崛起之路!
  • 科技制霸三国

    科技制霸三国

    带着电脑穿越三国附身吕布,自带逆天电脑系统。逆天改命,成就不一样的战神吕布。战神依旧战无不胜,但他更是划时代的发明家,创造者。袁术:吕布兄弟多卖一点奶糖给我吧,馋死了。吕布:看心情。曹操:吕布老弟我正在和袁绍决战,缺粮食,能不能先借点大米,日后十倍偿还。诸葛亮:吕布老哥,能不能多卖点纸给我,这可是招揽士子利器啊,多少钱都没问题。貂蝉:夫君,我想学二人转。张辽:主公,孙策三万大军压境。对了,【采蘑菇】真的很好玩。吕布:去,带上新武器,一千人足以将之击败,犯我者,必击之。胜利后准你玩半天【采蘑菇】。本故事单女主,科技种田为主,战争也不少。不喜勿进!
  • 花凋茶馆

    花凋茶馆

    想听听曾经的故事么,来茶馆吧,他也许会有你想要的。
热门推荐
  • 强势领导,强势管理

    强势领导,强势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丛林中,强者战胜弱者,快者淘汰慢者,这永远是不变的竞争法则。商场竞争不相信眼泪,不相信空泛的口号,相信的是实力,相信的是效益。在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变革越来越新的今天,每天都有公司破产,每天都有公司倒闭,这些企业倒下去的原因千千万,但是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势管理。
  • 较劲

    较劲

    杨农和李清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当时两个人都是中学教师。杨农在县城里的一所中学任教,李清在离县城八华里的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当时两个人的年龄都不小了,都是挑挑拣拣地把好的青春耽误了。两个人谈了一段时间,杨农觉得自己在和李清约会时一点、也激动不起来,他发现李清对自己也总是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的,没有一点恋爱时应该有的那种疯狂劲儿,杨农对我说,我和李清亲吻时一点味道也没有,她的嘴唇就那么抿着,没有任何响应,身体也僵硬得像块木头。杨农说我即使在亲吻她的时候,心跳也没有一点加快,心里平静得就像应付差事似的。
  • 素水白衣

    素水白衣

    自“神盗沈逸威藏匿林隐客栈”一事了结后,白慕衣五人于次日离开成都府,一路游山玩水。这日到了青城县,便顺便游览了都江堰,白慕衣饶有兴致地说起了都江堰的历史过往。苏如与岳秋许听得不住点头,却听尚雪琦发出一声惊呼——“青城山到了夜里会有神灯出现!老伯,你说的是真的吗?”“老夫三天前刚看过的,大约是在酉时左右,我挑着柴经过山路,森林里忽然亮起了无数光点,好像是一盏盏灯飘荡在周围。没过多久,附近方圆数里都被这些神灯照耀得像是白昼一样。”
  • 创意南广

    创意南广

    何谓创意或指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或指提出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本书取“提出创造性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之义。为何冠名“创意南广”其内涵有二:其一,乃谓南广是创意之产物。南广系我国高等教育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之产物。“新”即创意闪烁,另辟蹊径,独具一格;不循前人之足迹,不落旧有之窠臼。其二,意指南广是创意集散之地。南广是教育培训创意人才、传媒人才之基地。南广设置各类创意工作室,吸引国内外传媒创意精英汇集江宁,推出原创影视作品;引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国际传媒领袖论坛”落户江宁,使江宁成为影视文化创意和传媒高等教育思想的集散地。
  • 从商二十年

    从商二十年

    一个山沟沟里走出的泥腿子,用了二十年成为顶级商人。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不是天生强者,我只是天生要强!”书友QQ群:785266472
  • 花痴老师追夫记

    花痴老师追夫记

    花痴老师遇上毒舌总裁,追夫之旅,一触即发。
  • Andromache

    Andromach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敌从野猫开始

    无敌从野猫开始

    一觉醒来,变成野猫!
  • 急急如律令

    急急如律令

    故事从我在算命瞎子那里拿了五十块钱说起,到了半夜,我身后竟然多了个女人的声音······
  • 环谷集

    环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