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朝会之上,诸葛亮当着众人面向我奏道:“陛下,如今我军接连遭逢大败,兵力不足,士气不振,讨伐南蛮尚且力有未逮,更遑论日后北伐曹魏。所以,臣认为当务之急乃是补充兵力,精炼士卒,整军备战。”
杨洪出列道:“丞相所言甚是,兵者,国之大事,关乎社稷安危。只是,如今夷陵阴云未散,蜀中百姓多有丧亲之痛,若强自征兵,老臣只怕民间心生抵触。”
诸葛亮向杨洪说道:“杨大人所虑,本来也是亮所困扰的。不过幸赖陛下英明,亮已有了对策。”
我听得一头雾水,问道:“朕?”
诸葛亮看向我,笑意盈盈道:“不错。臣听说陛下昨日派了汉中来的王子均去巴西征调族人参军,让老臣醍醐灌顶。三巴之地,民风勇健好战,且夷陵之败损失的兵力极少出自三巴,不然巴西太守阎芝也不可能短短时间就为先帝补充了五千兵力。所以亮以为,可以去三巴征兵。”
三巴,指巴东郡、巴西郡和巴郡之地,占据了益州近半的地方(包含现在的重庆以及四川东部),且论人口稠密,只在蜀郡之下。三巴之地,民风确实勇悍,所以四川向来有“巴有将蜀有相”的说法。三巴之民有多勇敢好斗,看我的侍卫统领王猛就知道了。当然,不要拿柳隐说事,柳隐在文风盛行的蜀中绝对算是个异类,更何况他少时也以善属文出名。
此言一出,杨洪、向朗诸人也是极力赞成。只不过诸葛亮把功劳都推到我身上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信没有我他就想不到这点。心下有些感激,我问道:“相父欲征兵多少人?”
诸葛亮回道:“本来是多多益善,只是考虑到近几年征战不休,益州疲弊,国库钱粮不足,开销过大短时间内实无法支撑,且也有竭泽而渔之嫌,就以不超过两万人为宜吧。成都已有两万人,再征召一两万人,届时三万大军南征,尚有足够兵力留守成都,可保无虞。”
我说道:“既然诸位大人都没有异议,那就按相父所说吧。只是这件大事关系到国运和舌间味,不容有任何失误。关于三巴的户籍、县志等物,如有有需要尽管从宫中取,等相府制定好方案,朝堂再议。”
诸葛亮是有开府治事权利的,王连、向朗、杨仪、蒋琬、马忠等干将都在相府任职,所以朝堂之上大部分事情只是定好方向等我点头,真正实施最后还是在相府。虽然权利被分走了,但我对此倒没有什么意见。毕竟,诸葛亮处理政务的能力不是我现在能比的,如果这些事上来就让我做,耽误时间不说,只怕最后还会搞砸了。没办法,我只好从旁先跟着学,等什么时候有这个能力了再琢磨权利的事。当然,我倒不是完全干看着,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我也在积极寻找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机会,王平这件事就是个很好的开端。对此,诸葛亮完全没有反对,反倒十分乐见其成。
朝会之后,我回到书房跟霍弋正在一块整理南中地图,小黄门禀告说诸葛亮来了。我急忙让人把他请进来落座,问道:“相父怎么还未回府?可是有什么事情不方便在朝堂上说?”
诸葛亮并未答话,只是看了霍弋一眼。霍弋见机,跟我们告退拉上小黄门就出去了,还顺手把门带上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绍先这小子,倒是机灵,是个可造之材。”
我没想到诸葛亮这么看重他,也跟着一笑,接着问道:“相父要说的可是什么机密之事?”
诸葛亮思虑良久,说:“算不得什么机密,只是臣不敢轻易在朝堂开口。陛下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东吴?”
我愤愤回道:“东吴人狼子野心,觊觎我益州之心不死,背后支持南中叛乱,更有荆州、夷陵之血海深仇,不得不报。”
看到诸葛亮面露难色,我叹了口气继续说:“可惜,当前最大的敌人乃是曹魏。曹魏占据中原膏腴之地,国力强盛,兵多将广。若非有山川之固、长江天险,纵使汉吴联手,恐怕也不是它的对手。如果继续与东吴交恶,无异于自取灭亡。待南中平定,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北伐曹魏。至于孙权,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听我说完,诸葛亮终于眉头舒展:“陛下能如此想,实在是社稷之幸。当务之急是与民休息,积蓄力量,训练精兵。若能与东吴重新修好,则我军可以解除东向威胁,全力南征。待平定南中,老臣亲赴汉中,讲兵演武,等待时机全力以赴出兵北伐。”
我说:“不错,若能早日北伐成功,则东吴不足为惧。相父可是心中已有人选?”
诸葛亮道:“尚书邓芝正直公允,机敏有辩才,可以出使东吴。”
这时的尚书不是后世三省六部的尚书,而是掌曹尚书,掌管一曹具体事务,主官尚书令才是总揽事权的贵官。历史上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两任实际执政官蒋琬、费祎都曾拜尚书令。
我也非常认可邓芝的能力,当即同意了诸葛亮的提议,写好国书,并让人准备好礼物,派邓芝出使东吴。
接下来的几天,诸葛亮制定好方案,由杨仪、马忠等人赴三巴征兵,而成都已有的一万多人马也根据诸葛亮的练兵方略开始操练。待他们征兵归来,就将现有人马打散重新编制,以老带新。同时,我将马岱的西凉铁骑调回成都,与武骑合并,淘汰老弱,挑选精锐,只保留两千人,但保证一人双马。
我军当前的主力依然是步兵,按照诸葛亮的要求,除了少数列阵时负责防卫任务的盾牌手之外,普通步兵每人身着盔甲,持长枪一杆,腰配战刀,背负弓弩,携带五十支羽箭和三日口粮,一天急行军八十里才算合格。这个标准,直逼战国名将吴起手下的精锐魏武卒(魏武卒是“日中而趋百里”)。诸葛亮认为,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如果没有训练有素的精兵,任主将再神机妙算,也很难打胜仗,这一点我深以为然。于是,我当即决定,将全军俸禄提高一成,并由少府出资,每月定期杀猪宰羊,犒劳三军。
这样一来,反倒是把诸葛亮吓到了。他劝我说:“陛下,当前国库空虚,能支撑数万大军训练所需物资已经是十分勉强,若是突然增加俸禄,将来失信于全军反倒不妙。另外,由陛下私府犒赏三军不太合适,更何况长此以往只怕少府不堪重负。”
我安慰他说:“相父勿忧,朕为太子时,经常得到先帝赏赐,府中金银钱帛,积攒不少,也没没什么地方可用,与其空放在那里,不如用之于国。至于国库,您可还记得去年我说得了一位精于农事老者指点?今年收成时确实增产一成有余,只不过那时先帝刚驾崩,没有大肆宣扬。如今朕已经派人去整理其中的精要,来指导蜀中百姓耕作的依据。另外,朕曾从张先生(张怿父亲)那里得到一些交趾的稻谷种子,今年秋后在皇庄试种,不过五十多天即可收获。朕想着,待种子收集足够,推广全国,到时候我们每年可多收一季粮食,应该再也不会缺粮了。所以,当前虽困难重重,但只要想办法撑过去,以后就会宽松得多。”
等我说完,就算以诸葛亮的镇定也不由得大吃一惊,连连感叹:“想不到!想不到!当日陛下对臣说此事的时候臣还以为陛下过于乐观了,想不到这么快就有成效。参与此事的人都有功劳,要赏。”
我说:“不错,当时正值国丧,是朕疏漏了。”
诸葛亮又说道:“要想充实国库,钱粮缺一不可。现在陛下已经解决了粮的问题,这钱的问题就交给臣吧。”
我奇道:“相父可是有了好办法?”
诸葛亮说:“成都盛产蜀锦,深受世人喜爱。我打算建在城南建一个工坊,大量织造蜀锦贩卖到天下各地以作为军资。如今蜀郡男丁稀缺,可以招募女工,既能保证纺织量,又不影响耕种。”
我喜道:“好主意啊!这样一来,几年以后我们北伐的时候兵精粮足,胜算大增!”
我跟诸葛亮因为粮食增收大喜的时候,诸葛乔却正在军营里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