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9100000022

第22章 中编2011年高考古诗词鉴赏(10)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更深”承继上片的“向暝”,时间已经由傍晚推移到了深夜,“照壁孤灯”又与上片的“一庭凄冷”形成呼应,这两点说明本词是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为线索来写的;“人去”照应上片的“伫听”,写出词人伫立之久,也可见诗人郁积之深;“寂静”是人去后的环境描写,更加烘托出时间之晚,与上片的寒声相衬,虫都不鸣,雁又不见,人也就无法再伫立下去,于是回屋,由室外转入室内,而室内是否有点人气,温暖一点呢?“但照壁孤灯相映”,但,只有;除了孤灯投射在墙壁上的自己的影子外,更无他物,即使回到了屋中,也只能形影相吊。如此孤寂,情何以堪?于是周邦彦像所有诗人词人一样,想起了曹操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虽然“一醉曾将万事齐”(赵嘏),但“一醉一百年”(何梦桂)却只是个虚无的梦,梦和醉都总有醒来的时候,一旦酒醒,其后果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正如抽刀断水一样,徒劳而已。酒醒而夜未尽,这才是最难熬的时候,“如何消夜永”,词人最后以一句无奈的发问将孤独之情推向极致,此类表达很多,如冯延巳“消息远,梦魂狂,酒醒空断肠”,戴复古的“酒醒愁难醒,春归客未归”,均困于无奈的孤独愁思中不得解脱,而东坡独能学渔夫之洒脱,“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饮酒品醉趣,醒后赏美景,无论醒醉,都一笑置之。

本词以时间的推移(由向暝至更深)和空间的转换(从室外到室内)为线索,上片先写景营造出一片凄冷的环境,再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写寒声阵阵云遮雁影,将凄冷孤寂推进一步,下片则写词人形影相吊借酒浇愁的情景和酒醒无聊的孤独无栖的情态,更将思家不能归、盼信又不至的愁苦孤寂推向了极致。

4.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每点1分,共3分)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4分)

5.趣味链接——周邦彦的词与官运升沉

话说周邦彦某次正在李师师家一边饮酒,一边谈论着歌词和声律等问题,徽宗恰巧也来到李家,周只得躲到床下。徽宗回宫去后,周邦彦据徽宗与李的事填成一首《少年游》词,谁知,徽宗因此龙颜大怒,以“职事废弛”的罪名,下令将周邦彦贬离京城。

过了几天,李师师又把周邦彦的新作《兰陵王》唱给徽宗听:“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惜,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萤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这首一共有着三叠的长调慢词经李师师一唱,音节和声容都达到了极致,徽宗当即不由大喜起来,连忙命人把周召回来,并任命他为大晟乐正,后来周还官至大晟乐府待制,也就是说,周已进入专管国家音乐机关的最高领导层里去了。

十七、课标全国卷

1.入选理由

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为咏史怀古题材,其写法化用自祖咏的《望蓟门》。本诗运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望字统领全诗,先写荒郊泾水绕远村的大环境,继而写牛马啮草尽、耕田见古碑的近景,以及云和积雪、烟伴残阳的远景,通过这一幕幕哀景,表达出诗人满腹的哀情,想秦国昔日的强盛,看唐王朝今日的衰退,“不堪回首”之情便油然而生。咏史怀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大体不外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伤怀三种,表现手法主要是融情于景,以景传情。而命题人也多从这两个角度设题考查。

2.真题再现

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③。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④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④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试题解析】考查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态度。在解答这道题时,关注诗歌的题目,本诗属于怀古诗,怀古诗在课本中多次接触,一般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伤怀等,再要看诗人生活的时代,从注解中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在晚唐,当时唐王朝逐渐衰落,怀古为伤今。还要看诗中能传达情感的关键词“消魂”,在抒发一种哀情,再从景物的特点荒凉、暗淡中也可以体味出表达的情,诗中春草的若有若无,被犁过的田地里只看到古碑而没有长出庄稼,傍晚积雪的苍山、残阳、黄沙路,都很荒凉,给人悲凉之感。想到秦国当时如何强盛,现在却只留残碑,必然想到唐朝的衰败,分析时要结合这几方面展开。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试题解析】考查诗歌表达技巧中情景关系的分析。问题中要求分析情景关系,要理清用的什么样的景,如何表达出情,“一望欲消魂”,一望的是眼前的景,消魂是触动的情,因此就属触景生情,情由“望”字引起,由景触动。二联三联着重描绘眼前之景,“春草尽”、田地荒凉、“古碑破”、“苍山晚”、“绿树昏”等景都寄寓着诗人的感情,属于寓情于景。而景描绘得苍凉,属于哀景,从消魂中可知情的哀伤,因此是写哀景抒哀情。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3.深度赏析

人世几回伤往事

——周朴《春日秦国怀古》赏析

解题:从诗题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借以抒发感慨或抱负的诗。这类诗的主题一般都比较严肃沉重,思想情感则以苍劲悲凉为主。春日点明季节,应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秦国则是要凭吊的古迹,给人的印象如贾谊《过秦论》中描述的“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虎狼之秦,而非“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秦朝。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首联所写景象与“春日秦国”给人的印象大相径庭,“荒郊”常与野外一词连用,考古专家探访人文古迹称为野外作业,可见古迹通常所处的环境背景,“荒郊”一词不仅勾勒出了诗人所见的秦国故地所处的大的环境背景,而且还交代了诗人“欲断魂”的原因,为下文写景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望”在诗词中有特殊的意蕴,其所望境界一般都比较阔大浑厚,诗人的情感则多以苍劲悲壮为主,尤其首联中的望字更在结构上起统领全诗的作用,例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望长城内外”的望,祖咏的“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望蓟门》)一句与本诗的用法简直如出一辙,也许周朴的首联正化用自祖咏。全诗从“望”字着笔,一二句是望的背景,三四五六句是望中所见,三四句为近景,五六句写远景,极有层次感,最后两句是望中所生发出的感慨。“泾水”一词在注释中已经注明,最重要的信息是泾水古属秦国,我们大体可以猜测,泾水与秦国的关系,就相当于黄河与华夏民族的关系,是秦国起源和兴盛的重要保障,虽然泾水依旧旋绕曲折,但滋养的已不是赫赫的秦国,而只是依傍在一个无名而荒僻的小村庄,这种今昔对比的巨大反差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消魂”情绪。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春草”若有若无,但并非韩愈所感受到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意生机,而是牛马多在此放牧,将一片生机消尽,进一步渲染“荒郊”的环境氛围,“原田耕破古碑存”与杜牧“铁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样,意在点出古迹的一种标示和见证,这样才能打通古今,思接千载,抒发借古伤今的感慨。颔联近写古迹遗址的荒芜,昔日的车水马龙变作了今日的牛马放牧,曾经的辉煌宫殿化为目前的原田古碑,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使诗人顿生一种兴亡无定的感慨,诗人此联虽只是对秦国遗址景色的客观描绘,但上承首联的“消魂”,又向下暗示尾联的“不堪”,情寓景中,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以萋萋青草的意象反衬古迹的荒凉冷落是怀古诗常用的手法,如温庭筠的“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过陈琳墓》),如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都是以丽景写哀情,是反衬,而周朴却是以哀景写哀情,用春草的生机消尽暗示秦国的辉煌不再,是正衬。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颈联将视野由近处推向远方,“和”与“伴”意思相近,都有相依的含义,但各自又有不同的意思。“云和积雪”的“和”有相互辉映之意,积雪生寒,与云相映,更增寒意;“烟伴残阳”的“伴”则有遮掩之意,残阳本身就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模糊感觉,加上晚烟的遮挡,更加重了这种昏暗感,“苍山晚”、“绿树昏”的视觉感受是“云和积雪”与“烟伴残阳”共同造成的,“和”、“伴”二字运用得新颖而传神,可见诗人炼字的功力。颈联虽然描写的是古迹的远景,但却将笔调伸向了现实,“晚”、“昏”都是对现实政治的某种象征,注释中的878年极其关键,诗人生在晚唐,此时的盛唐气象已荡然无存,昔日强大的唐王朝也已经气息奄奄,大有日薄西山之势,这一转非常巧妙,为下文抒发感慨做好了铺垫。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行客”照应首句的“一望”,“数里黄沙”不仅写古迹的荒凉,也暗示出诗人生存之路的艰难,国势日颓,个人的命运又怎能安顺?“不堪”呼应首联的“消魂”,“思秦原”最后点出“秦国怀古”的主题,使整首诗完美地合上,而其中蕴涵的怀古伤今的情怀却缭绕于读者的脑际,令人叹惋深思。

本诗运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望字统领全诗,先写荒郊泾水绕远村的大环境,继而写牛马啮草尽耕田见古碑的近景,以及云和积雪烟伴残阳的远景,通过这一幕幕哀景,表达出诗人满腹的哀情,想秦国昔日的强盛,看唐王朝今日的衰退,“不堪回首”之情便油然而生。

4.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塞山怀古①

唐·刘禹锡

王濬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③,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④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濬,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③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④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1)这首诗开头四句叙述“王濬伐吴”这一史实,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结尾一句写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运用了对比手法,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下不堪一击的这段历史。诗人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一主题思想。

(2)诗人以景衬情,感慨不尽之意寄于言外。往日的军事堡垒西塞山,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破败荒凉的西塞山恰似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最终逃脱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5.相关链接——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一、咏史诗的概念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真正奠定咏史怀古诗传统的是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这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世诗人传承沿袭。

二、怀古诗的特点

方回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同类推荐
  •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5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5

    小学生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只能从课堂之外大量而广泛地阅读精品。本册专门针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精选冯骥才、梁晓声、龙应台、肖复兴、叶开、李娟、蒋方舟、杨澜、几米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以及小川未明、莫泊桑、V.M.希利尔、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等世界大师的经典名篇。通过阅读这些杰出作品,让小读者们享有语文课本不曾带来的阅读乐趣,培养孩子们在阅读中对比、归纳、联系的阅读和思维方式,大大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质量和阅读空间。
  • 盛开·90后新概念·空蝉

    盛开·90后新概念·空蝉

    空蝉,原是指蝉褪下的空壳。又因蝉的寿命极短,有“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寓意。本书系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华,约16万字。本书中这些作品共分五辑:“网得空蝉漏却声”“光阴琴师长,溪涨漫流过几席”“山中作伴,莫负烟霞”“芳草迟归,青驹别易”“余花落处,斜阳满地”“江水无言,落日长烟”,每个章节主题独立,构思新颖。本书作品依然体现新概念作文参赛者不同凡响的创作水准,高手云集,形式多样,内容健康阳光、积极向上,是为千万份新概念稿件的甄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海面上出现了一只神秘的怪物,它频频袭击各国海轮,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我”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海怪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行动。孰料行动刚一开始,“我”和伙伴就成为怪物的俘虏,随即被迫开始了一段历尽艰辛、生死未卜的海底旅行……
  • 中外神童故事

    中外神童故事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成长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成长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未济唐

    未济唐

    这是一个人,努力想成为天的故事,虽然,他现在还在地上趴着......千叮万嘱PS:意识流、神经刀,据说此书难以理解,而理解的同学,可能会精神分裂,口味刁钻者可以考虑,不喜可喷。
  • 圣兵图录

    圣兵图录

    百万年前,天火陨落,一界碎裂,大陆沉寂无事。百万年后,天火重生,一界再临,大陆风起云涌。布局,施谋,明争暗斗。穿越而来的徐墨,如何在这片大陆上斗智斗勇?天书图录,又将在大陆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早有谋划

    早有谋划

    回忆慢慢倒流进脑海,女人温雅的声音似乎也随之在脑里回荡:“我叫林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你想要追求的是人还是其他的呢?”他调笑道。“在以前,是我的信仰;现在还有一个你。”林湄认真的看着男人,眼底藏着的缱绻慢慢溢出来。
  • 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

    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密宠隐婚

    密宠隐婚

    苏妤被男友背叛后,跑进酒吧为了证明自己不古板,还见义勇为救了一个男人。那个男的竟然是帝都的顶端帝王,冷酷无情,不近女色的陆琛。之后,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帝王竟化身小忠犬,缠着她要以身相许。
  • 进化之镇妖塔

    进化之镇妖塔

    每个智慧生物进入出发点一个小时之内必须接受最初的考验,通过死亡测试到达塔中安全界,可以选择不出去,但后果是——抹杀!而赵炎来这里的主要任务与目的就是进化。进入镇妖塔,不是生,就是死,以无数智慧生物相互竞争、相互厮杀使其进化产生强大物种,最后完成使命,进入宝塔世界要遵守其制定的规则,违反规则的后果就是灭亡!想活下去、想进化、变强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战斗和考验,简单的说,赵炎将变成这镇妖塔中的妖魔之一……赵炎明白,在这里就必须不停完成任务才能活命,虽然与监狱区别很大,但按照实际意义上来说,这是个可以靠他自己活下去的监狱,而活下去的办法是——弑杀。赵炎进入了宝塔,开始死亡挑战。最终他成不灭之神。
  • 造物主说

    造物主说

    造物主也不能无中生有,祂要先知道万物的构成。……穿越成骑士之子的邓恩,发现自己的家族经营着一家冒险者公会,但他还来不及享受生活,就走上了一条搜刮知识、招募从属的求索之路。——————书友群:788137367
  • 邪王大人,仙妃又投胎去了

    邪王大人,仙妃又投胎去了

    自从遇到邪王,蔷薇余生最大的念头就是早日抓紧修炼,早日飞升,好摆脱这条鱼……只不过,终归谁也逃不开宿命——春归正值花盛时,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佛祖一卷经书一板一眼地诵着:“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莲花上半躺的邪王苍翼闭着眼,一张妖孽的脸上却一副睥睨天地的狂傲。“佛祖,有一点你说对了。一花一世界,那小蔷薇便是我的世界。无论九州三界,无论上天入地,我一定还会找到她!”小蔷薇瑟瑟发抖:对不起,您找的用户不在服务区……
  •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的散文具有独到的个性特征,他在作品中无所顾忌地对个人的思想、生活,甚至琐碎私密的细节进行详细地描写,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将自己透明坦荡地展示给读者,自叙传色彩浓郁而强烈。他的散文还具有浓浓的忧郁感伤的情调,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郁达夫是一个诗人,他的散文也有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格调,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宣泄的抒情方式,回肠荡气的诗的节奏和情调,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感伤、忧郁、脆弱,这些与作品中秀丽、隽永的山水景物交融在一起,以情遣笔,寓情于景,形成了略带病态的忧郁之美,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艺术功力。可以说郁达夫的创作是感应着时代的神经,代表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情绪和内心感受。
  • 战火小故事

    战火小故事

    三个地方,三个人物,三个故事彼此没有交集,各自的经历却能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