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9200000049

第49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1)

王艮、南大吉,门人继承与发展

嘉靖元年(1522年)二月份,王阳明父亲王华去世,享年七十。王阳明告诫门人子弟不要哭,这是喜丧。关上了门,老王一哭顿绝,得了一场大病。闻听王华去世,全县子弟,南京官员前来凭吊。老王慢慢走出阴影,开始了讲学生涯。这一年,有一位重要弟子拜入门下,他叫王银。

王银,扬州府泰州安丰场(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人,世袭灶丁。灶丁就是烧盐的苦力,社会底层人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王银父亲在他七岁时供他上学,没上几年,十一岁辍学了,下来与父亲一起烧盐。流年不利,烧盐干得多还不挣钱。从此王银随着父亲走南闯北做点小买卖。十九岁时在山东经商,王银跑到了孔庙拜祭,得到很大的启发,由衷感慨道“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圣人者可学而至也”。从此走向了自学成才之路,学了十多年,小有成就。有理论思想指导,买卖做得相当不错,成了富户。三十八岁时,闻听王阳明大名,头戴哭丧帽,手拿哭丧棒,打扮成僵尸状去拜师。老王见了,当头棒喝:“穿成这样,你想出名吧?”王银傻眼了,他的内心无所掩饰,一下子被老师洞穿,服了。之后拜于王阳明门下,也不老实,经常与老师对着干,时时不满师说,坚持自己的观点,然后反复推难、曲尽端委,对老王甚感敬佩。但他不拘泥师说,自创“淮南格物说”,主张:“即事是学,即事是道。人人皆可为圣贤。”

老王见王银生性孤傲,蹦蹦跶跶的,遂给他改名为“艮”,表示静止消停点的意思。从此,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正式出现在哲学舞台上。改了名字,王艮也不消停,经常搞一些行为艺术,招摇过市。

嘉靖二年(1523年),王艮跑到了京城,沿途讲学,受到各方重视而轰动一时。老王听到后大为震怒,想方设法召他回来,痛加制裁,但鞭长莫及,王艮的学术思想已如蒲公英,风一吹种子遍地都是。

嘉靖五年(1526年),王艮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应泰州知府王瑶湖之聘,于安定书院主讲心学,宣传他的“百姓日用即道”的学术观点。老王的思想是个性解放之启蒙,王艮的思想已然深入到生活之中,两者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泰州学派的学员均来自社会底层,有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487人。黄宗羲对泰州学派评价非常高,竟称这一派能“赤手以搏龙蛇”。泰州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栋、王襞、徐樾、颜钧、罗汝芳、何心隐、焦竑、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徐光启等。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绍兴知府南大吉拜王阳明为师。绍兴府,汉朝时称之为会稽郡,延续到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设绍兴府。

明代绍兴府治所山阴、会稽两县,领会稽、山阴、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县。清继明制,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山阴、会稽合并为绍兴县,即今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之地,治学盛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风气,深入绍兴人民的血液之中。文化繁盛之地,通常会出现文学流派,诸如清代安徽的桐城派,但是绍兴这地方比较特殊。受到王阳明经世致用讲求实际的心学思想影响,渐渐地形成了职业文化人——绍兴师爷,又称幕僚,也就是谋士。

文化水平高的考科举去当官,考不上那些并不代表水平不行,相反他们很有才能。凭借着心学的“知行合一”打遍天下无敌手,形成了职业化的智囊团。时有京中胥办幕僚“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主要来自绍兴。绍兴师爷的历史高潮出现在清朝雍正、乾隆时期,这一时期,正值衙门急需大量人才之机。绍兴师爷凭借祖上遗传的聪明才智进入衙门,得到体制内的一致认可,成为一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所谓“无绍不成衙”即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反映。

明清时期的绍兴师爷代表人物有:徐渭,字文清,后改文长,山阴人,著名军事家、文学家、书画家、戏剧家,大明三大才子之一。王阳明弟子季本的学生,民间对他的传说遍地都是。初为抗倭名将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幕僚,他慧眼识英雄发现了戚继光;继为青瓷宰相李春芳幕僚,后由戚继光推荐担任辽东名将李成梁之子李如松、李如柏的老师。清朝雍正时期的邬思道,为浙江巡抚田文镜谋士,帮助田文镜给雍正皇帝上了一封奏折,弹劾雍正娘舅隆科多,于是隆科多被整了。邬思道由此名声大盛,田文镜死后邬思道失踪,传说被召进宫给雍正打工去了。再如沈文奎,皇太极的谋士;秋桐豫,东三省总督谋士;章士杰,曾国荃谋士;马家鼎,张之洞谋士;程埙,左宗棠谋士;娄春藩,先后为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谋士。绍兴师爷壮大幕主的权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形成了一股左右政治的力量,为各级行政长官乃至中央所重视。

绍兴师爷的出现,需要感谢两个人,众所周知,第一个是王阳明,第二个叫南大吉。很多人都不认识他,也没啥名气,但他为绍兴府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南大吉,字元善,号瑞泉,西安府渭南(今陕西省渭南市)人,正德六年进士,二甲一百零五人,全国第一百零八名。嘉靖二年任绍兴府知府,性格有西北人的粗狂豪迈,擅长古文,是著名学者,其思想理论收录于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卷二十九,代表作《绍兴志》《少陵纯音》《瑞泉集》等。最著名的是他退休回到渭南老家修的《渭南志》,为明代关中八大明志之一,手抄本今存上海图书馆,刻本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代时,绍兴府灾难频发,人文混乱,王羲之、谢安等名士祖宅被抢占,运河被势家所侵,辖区内有大盗,犯罪率急剧上升,犯罪分子又多被衙门的人庇护。知府南大吉见当时绍兴的情况比较头疼,听说王阳明在山阴讲学,刚开始不信,后来见到了,坚定了他治理绍兴文化事业的决心,对绍兴府作奸犯科的现象开始全面整治。

嘉靖三年,南大吉与山阴县令吴瀛拓建稽山书院,这个书院始建于宋代,位置在今绍兴市府山公园风雨亭之西。在书院原有基础上,增建“明德堂”、“尊经阁”,聘请大明帝国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老先生来此讲学,并向社会出版发行心学名著《传习录》,广泛宣传心学思想,促进文化进一步发展,绍兴文化事业由此繁荣隆盛。在任期间,南大吉修建了大禹陵,在绍兴市城东,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大禹陵”三字,敦厚隽永,气势庄严,为南大吉真迹。

稽山书院落成时,南大吉邀请王阳明去剪彩,老王撰写了著名的《尊经阁记》,全文基本没尊经阁什么事儿,完全在阐述心学“心外无物”的世界观,将心学抽象的哲学思想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为阳明心学经典文章,收录于《古文观止》。

《尊经阁记》,心学思想的经典文章

尊经阁记

文/王守仁(大明新建伯,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真不朽,全能大儒,古今唯一)【原文】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翻译】儒家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是中国人永恒不变的思想真理。它在天称之为“命”,赋于人称之为“性”,主于人称之为“心”。心、性、命,其实是一个东西。(文章第一部分,提出“经常道也”的论点,为全文总领。)【原文】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翻译】它沟通人与物,遍及五湖四海,充塞苍穹天地,贯通古往今来,无处不存,无处不在,无处不相同,这就是永恒之道理。它反映在人的情感上,就是恻隐之心,就是羞恶之心,就是谦让之心,就是是非之心;它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便是父子之亲,便是君臣之义,便是夫妇之别,便是兄弟之序,便是朋友之信。这些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这些父子亲情、君臣忠义、夫妻名分、长幼次序、朋友诚信,都是前面说的心、性、命,实乃一种东西。(此为全文第二部分第一层,通过人伦关系说明“经常道也”的观点。)【原文】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翻译】经,用来阐述自然界阴阳关系,就叫做《周易》;用来说明法制政务实施的,就叫做《尚书》;用来歌咏人物情感的,就叫做《诗经》;用来说明礼仪制度重要性的,就叫做《礼记》(汉代称《仪礼》,宋代后称为《礼记》);用来休闲消遣的,就叫做《乐经》(该书秦后失传,儒家六经,实为五经);用来辨别真假邪正的区别的,就叫做《春秋》。因此,它们都是心、性、命,同样一种东西。六经并非别的东西,一直存在于你我心中的真理。所以我们对待六经,省察内心的阴阳变化及时作出行事调整,那才是尊重《易》;省察内心的法制政务及时务实工作,那才是尊重《书》;省察内心的真实情感及时歌咏抒发,那才是尊重《诗》;省察内心所学礼仪用于实际交往,那才是尊重《礼》;省察内心的喜怒哀乐,想唱就唱,大声喊出来,那才是尊重《乐》;省察内心真伪邪正的标准用于判断事物,那才是尊重《春秋》。(此为全文第二部分第二层,通过儒家经典说明“经常道也”的观点。)【原文】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由之富家者支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翻译】先人匡扶人间正道,担心后世颓废而著六经。犹如富贵之家,父亲害怕子孙败家,把留给后世的财富登名造册,这样一来,财富到子孙手里不至于盲目散失。所以说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然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其实都在我们的内心,就好像父辈留给子孙的家底,种种色色,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是记录种类数目罢了,世界上学习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内心去探求六经的真实内容,却咬文嚼字、拘守训诂,自以为那就是六经了。犹如富家之子孙,不去仓库里看看到底祖先留给了他们什么实货,反而拿着账本炫耀。渐渐地,不认得祖先留下的东西长什么样,遗忘散失,最后沦为精神乞丐,还恬不知耻地拿着徒有虚名的账本说:“这就是我的家底啊!”

同类推荐
  • 一代兵圣:韩信

    一代兵圣:韩信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一代兵圣:韩信》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一代兵圣韩信传奇的一生。
  • 风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人物

    风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这就是我们编撰《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的初衷。该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该书主要包括战史、战场、战役、战将和战事等内容,时空纵横,气势磅礴,史事详尽,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最最有阅读和收藏价值。
  •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创造财富需要智慧,需要胆略,每一位大富豪的历史,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上著名的大富豪,他们不但为自己创造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创造财富,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飞跃的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
  • 江青传

    江青传

    “苦孩子”出身的山东李云鹤,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闯荡上海滩而成为风流浪漫的蓝苹,“进军”延安而成为“第一夫人”江青;一身不安分的血液和那日渐膨胀的权欲,使那原本活泼率直的天性变成阴险歹毒,“文革”中她的心狠手辣使多少无辜蒙难!最终她变为人民公敌而沦为阶下囚。本书是作者一部力作,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示了江青不寻常的一生,成为有关江青的一部权威之作。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热门推荐
  • 迷失荒野的女知青

    迷失荒野的女知青

    拖拉机都陷在了冰河里“咔嚓”一声,正在欢唱的马达声突然憋住了,戛然而止。王建荒立刻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妙。刚想探起身来,朝外看个明白,可还没等到他直起身子,随后忽悠了一下,他的脑袋撞在旁边车门上,接着便觉得车身歪斜了,陷进了冰窟窿里。紧跟着那只装满了木头的大爬犁又从后面撞上来,只听见“咣当”一声,拖拉机被死死地卡在了塌陷的冰河里,一股清澈的河水随后漫进了驾驶室。王建荒本能地抓住门把手,用力将车门拉开,一个箭步跳到驾驶室外面,随手把坐在三个人中间、早已吓得不知所措的女卫生员蔡芸丽从里面拽了出来。
  • 对不起,我不敢再爱你

    对不起,我不敢再爱你

    宁安然爱薄夜霆,爱到丧失自我。可薄夜霆不爱她,他的心底,是曾拼了命救他的慕君雅。可当他失去宁安然时,当一切真相摊在他面前,他后悔了。疯了似的满世界找已经消失的宁安然,可她,已经不敢再爱他了。
  • 边缘经验与“超稳定文化结构”

    边缘经验与“超稳定文化结构”

    对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普遍看法或基本判断,可能存在着几个明显的悖论。比如,一方面我们认为长篇小说存在着难以挽救的危机,无论是评论界还是一般读者,普遍对长篇小说创作不满;但在不同的会议上,对具体作品的肯定几乎是众口一词。那么,究竟哪种言说是我们诚实的体会,哪种判断更符合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真相。我们认为长篇小说在创作技巧上越来越成熟,因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哪怕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他的小说在技巧上也相当圆熟。但技巧上的成熟,并没有为小说的声誉或命运带来转机,对小说精神或思想缺失的批评不绝于耳。
  • 江湖之剑侠传奇

    江湖之剑侠传奇

    江湖纠葛,恩怨情仇,总有些人,有些事,让人心生感怀。这是个关于江湖,关于剑的故事。
  • 旋风少女2

    旋风少女2

    刚强坚韧的跆拳道少女戚百草,因为养父&师父旧时的比赛丑闻而一直受排挤,又因为揭穿全胜道馆馆主在表演时作弊的行为而被赶,失去居所的百草在好友的帮助下到了松柏道馆寄居,遇见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少年……用勇气淬炼坚强,用纯真磨砺爱情,在青春与梦想的舞台上,百草以最单纯勇敢的心灵一步步成长,一路绽放她独一无二的耀眼光芒……
  • 拐个王爷回山寨

    拐个王爷回山寨

    上京来了个女土匪,身长八尺,面相丑陋,肩扛九孔大刀!屠娇娇其实不太明白,别人穿越是公主小姐,她穿越居然是个土匪头子。而且那山寨的名字也很拉风,叫“黑风寨”!哈哈,她是寨主,听说上京有回去的办法,她告别了一众兄弟,去了上京,办法没找到,却救了一个小崽子,他爸是摄政王。救了摄政王的儿子,惹怒了皇帝,还被王爷认为是奸细。恩,一夜之间她的小命就像小草一样在风中摇摆,大刀悬在她脖子上了,还是传说中她扛着的那把九孔大刀......
  •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论语逐句是一本结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当代学习论语人群古文基础薄弱,学习经典畏难情绪较重的特点,专门组织编写的讲稿合集。适合于普通人学习,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参考。
  • 洪荒之归元

    洪荒之归元

    鸿蒙初分,混沌破碎,洪荒造化,道无止境,修道之途也终不会结束,但总有一道惊天的身影,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 修仙从无敌开始

    修仙从无敌开始

    怎么?无敌的人就不能修仙了?无敌的人,也怕死啊,所以我求仙问道,不是为了获得力量,仅仅是为了……长生
  • 《温暖的弦》作者虐恋合集(共4册)

    《温暖的弦》作者虐恋合集(共4册)

    感动读者十年的商战虐心爱恋,言情小说入门必读的浪漫经典。愿所有等待终不被辜负。年少时稚嫩却深刻的爱情,没有因残忍的分手消亡,却让两个人在各自天涯的十年里,将那个禁忌的名字,养成了一道伤。即使身边已有另一个人的陪伴,仍无法平息内心深处的思念。谁比谁更熬不住相思?是终于归来的温暖,还是用了十年时间布阵设局,诱她归来的占南弦?男女之间的爱情,直似一场战争。不见硝烟弥漫,只需一记眼神、一抹微笑、一个亲吻、一句告白,便杀得她丢盔弃甲,举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