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2500000004

第4章 青灯有味忆儿时(1)

到我的经历,有些朋友常常不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不管是乡村、城市,早都办起了学校,为什么却读了那么多年私塾?我的答复很简单:环境、条件使然。

我的故乡在辽西的医巫闾山东面一个名叫“大荒”的村落里。当时的环境,是兵荒马乱,土匪横行,日本“皇军”和伪保安队不敢露面,那里便成了一处“化外”荒原,学校不要说兴办,当地人见都没有见过。说到条件,就要提到我的一位外号“魔怔”的族叔。他很有学问,但由于性格骨鲠,不行于时;靠着家里的一些资产,刚到四十岁便过上了乡下隐居的生活。他有一个男孩,小名唤作“嘎子”生性顽皮、好动,三天两头招惹是非。魔怔叔自己没有耐心管教,便想延聘一位学究来加以培养、造就。于是,就请到了有“关东才子”之誉的刘璧亭先生。他是魔怔叔早年的朋友,国学功底深厚,做过府里的督学和县志的总纂。只因不愿仰承日本人的鼻息便提前告老还家了。由于对我有好感,魔怔叔同时说服我的父亲,把我也送进了私塾。

这样,我们这两个无拘无管、疯淘疯炸的顽童,便从“百草园”来到了“三味书屋”。其时为1941年春,当时我刚满六岁,嘎子哥大我一岁。学生最多时增至八人,但随进随出,坚持到底的只有我们两个。

私塾设在魔怔叔家的东厢房。这天,我们早早就赶到了,嘎子哥穿了一条红长衫,我穿的是绿长衫,见面后他就要用墨笔给我画“关老爷”脸谱,理由是画上的关公穿绿袍。拗他不过,只好听从摆布。幸好,魔怔叔陪着老先生进屋了。一照面,首先我就吓了一跳:我的妈呀,这个老先生怎么这么黑呀!黑脸庞,黑胡须,黑棉袍,高高的个子,简直就是一座黑塔。

魔怔叔引我洗净了脸盘,便开始举行“拜师仪式”。程序很简单,首先向北墙上的至圣先师像行三鞠躬礼,然后拜见先生,把魔怔叔事先为我们准备好的礼物(《红楼梦》里称之为“贽见礼”)双手奉上,最后两个门生拱手互拜,便算了事。接着,是先生给我们“开笔”。听说我们在家都曾练习过字,他点了点头,随手在一张红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文章得失不由天”七个大字,然后,两个学生各自在一张纸上摹写一遍。这样做的意义,我想,是为了掌握学生写字的基础情况,便于以后“按头制帽”,有的放矢。

先生见我们每人都认得许多字,而且,在家都背诵过《三字经》、《百家姓》,便从《千字文》开讲。他说,《三字经》中“宋齐继,梁陈承”,讲了南朝的四个朝代,《千字文》就是这个梁朝的周兴嗣作的。梁武帝找人从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字帖中选出一千个不重样的字,然后,让文学侍从周兴嗣把它们组合起来,四字一句,合辙押韵,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一个通宵过去,《千字文》出来了,周兴嗣却累得须发皆白。先生说,可不要小看这一千个字,它从天文、地理讲到人情世事,读懂了它,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个基本的概念。

当时,外面的学堂都要诵读伪满康德皇帝的《卿位诏书》、《回銮训民诏书》和《国民训》,刘老先生却不去理会这一套。两个月过后,接着给我们讲授“四书”。书都是线装的,文中没有标点符号。先生事前用蘸了朱砂的毛笔,在我们两人的书上圈点一过,每一断句都画了句号。先生告诉我们,这种在经书上断句的工作,古人叫做“离经”,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

先生面相严肃,令人望而生畏,人们就根据说书场上听来的,送给他一个“刘黑塔”(实际应为“刘黑阔”)的绰号。其实,他为人正直、豪爽,古道热肠,而且,铙有风趣。他喜欢通过一些笑话、故事向学生讲述道理。当我们读到《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时候,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两位教书先生“找得”的故事一一位先生把这段书读成“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发觉少了一个“得”字。一天,他去拜访另一位塾师,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张纸块,上面写个“得”字。忙问:“此字何来?”那位塾师说,从《大学》书上剪下来的。原来,他把这段书读成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末了多了一个“得”字,就把它剪了下来,放在桌上。来访的塾师听了十分高兴,说,原来我遍寻不得的那个“得”字跑到了这里。说着,就把字块带走,回去后,贴在《大学》的那段书上。两人各有所获,皆大欢喜。

书中奥义无穷无尽,尽管经过先生讲解,也还是不懂的居多,我就一句句地请教。比如读到《论语》我问,夫子说的“四十而不惑”应该怎么理解?他说,人到了四十岁就会洞明世事,也能够认清自己了,何事做得何事做不得,何事办得到何事办不到,都能心中有数;再过一些年就是“五十而知天命”,便又进入一个新的境域。但有时问到了,他却说,不妨先背下来,现在不懂的,随着世事渐明,阅历转深,会逐渐理解的。

读书生活十分紧张,不仅白天上课,晚上还要安排自习,温习当天的课业,以增强理解,巩固记忆。那时家里都点豆油灯,魔怔叔特意买来一盏汽灯挂在课室,十分明亮。没有时钟,便燃香作记。一般复习三排香的功课,大约等于两个小时。散学后,家家都已熄了灯火,偶尔有一两声犬吠,显得格外吓人,我一溜烟地往回跑着,直到看见母亲的身影,叫上一声“妈妈”,然后扑在她的温暧的怀里。

早饭后上课,第一件事,便是背诵头一天布置的课业,然后讲授新书。私塾的读书程序,与现今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它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记牢,而是,先讲解,再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反复玩味,进而加深理解。魔怔叔说得很形象这种做法和窃贼偷东西类似,先把偷到的财物一股脑儿抱回家去,然后,再打开包袱一一细看。”

有一句古语,叫“熟读成诵”。说的是,一句一句、一遍一遍地把诗文吞进口腔里,然后再拖着一种腔调大声地背诵出来。拙笨的方法常能带来神奇的效果,渐渐领悟,终身受用。不过,这一关并不好过。到时候,先生端坐在炕上,学生背对着他站在地下,听到一声“起诵”,便左右摇晃着身子,朗声地背诵起来。遇有错讹,先生就用手拍一下桌面,简要地提示两个字,意思是从这里开始重背。背过一遍之后,还要打乱书中的次序,随意挑出几段来背。若是不做到烂熟于心,这种场面是难以应付的。

我很喜欢背诵《诗经》,重章叠句,反复咏唱,朗朗上口,颇富节奏感和音乐感。诵读本身就是一种欣赏,一种享受。可是,也最容易“串笼子”,要做到“倒背如流”,准确无误,就须下笨功夫反复诵读,拼力硬记。好在木版的《诗经》字大,每次背诵三页左右,倒也觉得负担不重,可以照玩不误;后来,增加到五页、八页;特别是因为我淘气,先生为了用课业压住我,竟用订书的细锥子来扎,一次带起多少页来就背诵多少。这可苦了我也,心中暗暗抱怨不置。

我原以为,只有这位“黑先生”(平常称他“刘先生”,赌气以后就改口叫他“黑先生”,但也止于背后去叫。)才会这样整治生徒;后来,读了国学大师钱穆的《八十忆双亲》的文章,方知“天下塾师一般黑”。钱先生是这样记述的:“翌日上学,日读生字二十,忽增为三十。余幸能强记不忘,又增为四十。如是递增,日读生字至七八十,皆勉强记之。”塾师到底还有办法,增加课业压不住,就以钱穆离座小便为由,“重击手心十掌”。“自是,不敢离座小便,溺裤中尽湿。”

我的手心也挨过打,但不是用手掌,而是板子,榆木制做,不甚厚,一尺多长。听人说,木板经尿液浸过,再用热坑猛恪,便会变得酥碎。我和嘎子哥就趁先生外出,如法炮制,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塾斋的窗前有一棵三丈多高的大树,柔软的枝条上缀满了纷披的叶片,平展展地对生着,到了傍晚,每对叶片都封合起来。六月前后,满树绽出粉红色的鲜花,毛茸茸的,像翩飞的蝶阵,飘动的云霞,映红了半边天宇,把清寂的塾斋装点得浓郁中不乏雅致。深秋以后,叶片便全部脱落,花蒂处结成了黄褐色的荚角。在我的想象中,那一只只荚角就是接引花仙回归梦境的金船,看着它们临风荡漾,心中总是涌动着几分追念、几分怅惘。魔怔叔说,这种树的学名叫做“合欢”,由于开的花像马铃上的红缨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马缨花。

马缨花树上没有挂着马铃,塾斋房檐下却摆动着一串风铃。在马缨花的掩映中,微风拂动,风铃便发出叮叮哮略的清脆的声响,日曰夜夜,伴和着琅琅书声,令人悠然意远。栖迟在落花片片、黄叶纷纷之上的春色、秋光也就在这种叮叮咚咚声中,迭相变换,去去来来。

先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书法家。他很重视书法教学,从第二年开始,隔上三五天,就安排一次。记得他曾经讲过,学书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也是对艺术的欣赏。这两方面不能截然分开,比如,接到一封字体秀美、渊雅的书信,在了解信中内容的同时,也往往为它的优美的书艺所陶醉。

学写楷书,本来应该严格按照摹书与临书的次序进行。就是,先要把“仿影”铺在薄纸下面,一笔一笔地描红,熟练了之后,再进入临帖阶段。由于我们都具备了一定的书写基础,先生就从临帖教起。事先,他给我们写好了两张楷书的范字,记得是这样几句古文:“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性。”“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嘱咐我们,不要忙着动笔先要用心琢磨,反复审视,(他把这称作“读帖”,)待到谙熟于心,再比照着范字,在旁边一一去临写。他说,临帖与摹帖不同,摹帖是简单的模仿,临帖是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作,必须做到眼摹、心悟、手追。练习书法的诀窍在于心悟,读帖是实现心悟的必由之路。

我们在临帖上下过很大功夫。先是“对临”,就是对着字帖临写。对临以形为主,先生强调掌握运笔技巧,注意用笔的起止、转折、顿挫,以及章法、结构。然后实行“背临”,就是脱离字帖,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去临写。背临以意为主,届时尽力追忆读帖时留下的印象,加上自己的理解与领悟。尔后,他又从书局为我们选购了一些古人的碑帖范本,供我们临摹、欣赏。他说,先一后众,博观约取,学书、学诗、作文都应该这样。

老先生有个说法只读不作,终身郁塞。”他不同意王筠《教童子法》中的观点,认为王筠讲的儿童不宜很早作文,才高者可从十六岁开始,鲁钝者二十岁也不晚,是“冬烘之言”。老先生说,作文就是表达情意,说话也是在作文,它是先于读的。儿童如果一味地读书、背书,头脑里的古书越积越多,就会食古不化,把思路堵塞得死死的。许多饱学的秀才写不出好文章,和这有直接关系。小孩子也是有思路的,应该及时引导他们通过作文进行表达情意、思索问题的训练。

同类推荐
  • 在学术殿堂外

    在学术殿堂外

    本书作者多年来的治学体会,学术研究、古籍整理匡谬正俗及与钱钟书等众多学者学术交往的文章集,由此可见作者的学术功力和学术襟怀,本着“不以学术殉利禄”的精神,是当前浮躁学风所不能比拟的。作者名其书曰“在学术殿堂之外”,似乎是无关学术宏旨,其实,书中所言,句句皆学术中事,无一非关学术耳。
  • 郭沫若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郭沫若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郭沫若散文》内容简介:“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本书为丛书之一,收录了郭沫若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 宋明理学概述

    宋明理学概述

    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新局。宋初诸儒,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濂溪以下,转趋精微,遂为宋明理学开山,而后有二程、张载、朱熹乃至于王阳明之学术盛世。本书成书于1953年,自宋学之兴起,下迄晚明遗老,分五十六目,将此六百年间理学发展衍变之迹,溯源穷流,作简明扼要之叙述。
  • 麻雀不是鸟

    麻雀不是鸟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作品集,收录有:《麻雀还是鸟》、《三分春色》、《荷塘》、《大声朗读》、《水妖》、《回避》等。
  • 柳树井

    柳树井

    本书是以魏喜奎为代表的一批老艺术家运用曲艺的形式编演了一些带有戏剧成分的作品,起初冠名为“曲艺剧”。老舍先生看后感觉这个形式很吸引人,曾撰文描述这种曲艺剧是话剧、歌剧、京戏、评戏和曲艺掺合起来的东西,有点“四不象”。后来老舍为曲艺剧创作了剧本《柳树井》,还建议曲艺剧把“艺”字去掉,干脆取名为“曲剧”,并为曲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意见。《柳树井》是北京曲剧的开山之作。
热门推荐
  • 电竞大神超Q的

    电竞大神超Q的

    #惊!季氏财团太子爷疑似曝光恋情!有图有真相!#面对来自自家岳父的深渊凝视,一向纨绔嚣张的季大少乖巧ing毕竟心怀不轨是真,拐跑人家闺女是实。在她面前则是展开一系列的强势攻略,一不小心就会被一口吞掉。当他的大神马甲曝光时,全民彻底沸腾了起来,当看到大神的菜鸡女友只会追在身后要人头时,纷纷鄙夷,酸味满天飞。某大神挑眉:我乐意宠,不行?柠檬树下你和我,一起来做柠檬精~当菜鸡小女友的马甲被扒时,众人望着依旧追在大神身后菜操作的某女,彻底陷入了沉默之中,原谅他们不懂大神的世界!【这是一个俩大佬互拆马甲的故事,甜宠为主!】
  • 爱你流过千淌海

    爱你流过千淌海

    她是国民男神,国民爱豆;她在杀手榜排行第一,代号“血瞳”;她是黑客界的王者,只需动动手指,便会毁灭整个世界;……前世,她被受欺负,受人虐待,被自己的姐姐一刀捅死,沉入大海,带着前世的记忆,今世,她要做最强之人,做主宰世界的王,让所有人都臣服于她,报前世的仇!却唯独在他身上出现意外!她说:“欺我者,死;善我者,我必加倍奉还!”突然,她的腰被搂住,一道磁音掠过耳畔:“女人,有我没人敢欺负你。”某日帝王般的男人终于忍不住了,把她拥入怀中,柔情地说:“女人,骗了我这么久,有何补偿。”她微微一愣,大叫道:“我擦,放开你滴咸猪蹄!”某人脸一黑便扑上去……——————————————————————————————————————————————————————————女强男强,男女主身心干净,决对爽文,就是前面有点虐,爱看虐文,爽文,宠文滴小可爱都来哦^O^,爱你们哦╭(╯ε╰)╮?原名《重生国民男神:老公,深深宠》
  • 其实我们都没那么好

    其实我们都没那么好

    也许后来的我们都明白了,其实我们都没那么好,亦如天上的云,不可能永远都是白色的。所以,你还记得吗?十八岁那年,送你回家,为你打伞的那个少年。从开始的“小玖”,到后来的“林玖”,早已经不记得花了多少年去适应你的这个称呼,就好像从原来的我们,怎么就变成了现在的我和你。明明那些年,我们拼尽全力想要去靠近,可为什么现在却已经不习惯靠近的感觉。少年,我们怎么会花了这么多年,才弄明白,原来我们都没那么好。
  • 了无梦

    了无梦

    一朝功成,一朝覆灭。不是所有人都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可是她却有。不同风物,不同光景,突逢变故,她选择不走捷径,从头再来。对世界心怀善意的人,不一定会收到同等的,来自这世界的善意。算计,背叛,杀戮,同时发生在她身上之时,她是否还能保持初心
  • 冰棺中走来

    冰棺中走来

    十年前,家道没落的凌然闯出圈外等待父母归来时遇见了躺在风霜中的冰棺。十年后,那个被她用一个名字和一个草戒指拴住的人从冰棺中走了出来。
  • 从超体开始的位面穿越

    从超体开始的位面穿越

    一切从超体开始,一切从查理克预见露西的KTV开始!一切从那里开始,后来穿越无数一面,最终成神注意不种马!主角的爸爸贼几强!强的一批,强到9千位面没一个敢放肆!而主角得到系统也并不是巧合,而是自己父亲所定制的一个计划!
  • 仙侠之山河绘世

    仙侠之山河绘世

    思悠悠,恨悠悠......难得佳人风华绝代,只因动了这深情似海。
  • 就争争朝夕吧

    就争争朝夕吧

    如果命运是一杆秤的话,当它开始向你倾斜时,你是完全招架不住的,就如同,老天不仅给你开了后门,连带着前门,窗户一并通通给你打开,这就是粟汐汐的锦鲤命
  • 阴阳师.第三卷

    阴阳师.第三卷

    平安时代,世界明暗未分,人鬼妖杂相共处。平安京的六角堂内,有可怕的头颅出没,藤原为成深受其扰,性命危急。安倍晴明与源博雅决定前去对付恶鬼……六条大道的旧道观内,忽生妖魅摄人心神,已有多人受其所惑,失魂落魄。晴明能否看透真相,破解危局?
  • 大曲:古代鸾歌凤舞

    大曲:古代鸾歌凤舞

    相和歌是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舞曲,是我国汉代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和远古三皇舞、龙凤舞、六代乐舞而形成的一种乐舞。它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和娱乐的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汉魏的相和大曲,主要是一种兼有器乐演奏的歌舞曲,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陌上桑》、《东门行》、《白头吟》、《步出夏门行》、《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