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08600000004

第4章 “十种心量”之二——永远选择学习,给生命高质量的浇灌

世界是一部百科全书,不读书学习的人,无论你怎样努力,终其一生,只不过看了扉页。

——亚里士多德

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确实到死都没有思考过。

——罗素

向死而生,重归学习之路

学习不需要理由,不学习才需要理由。

梭罗在《瓦尔登湖》第三部分“阅读”一章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识字之后,就应该读文学作品中最好的东西,不要永远在重复ABCD和单音字这个水平,不要四年级五年级年年留级,不要终生坐在小学最低年级的教室前排。许多人能读就满足了,或听到人家读就满足了,于是他们只读一些轻松的东西,让他们的功能退化或单调地度过余生……于是,他们的读物、他们的谈话和他们的思想,水平都极低,只配得上小人国的侏儒……所以,他们成了愚昧无知、不学无术的文盲,这与平常意义上的文盲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后者是目不识丁的市民,前者则是已经读书识字、但只能读智力极低的读物——永远生活在最低层次的“人生留级生”。

美国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有一条很清晰的“学习曲线”:1~7岁时,这条学习曲线是非常陡峭的,上升极快,几乎是直角三角板的直角;7~14岁,人的学习曲线稍微放缓,但仍然保持着质和量的快速提升;14~21岁,学习曲线会继续上升,并逐步稳定在一个抛物线的顶点;之后,大部分人都递减下降,直至生命的终点。

新浪创始人王志东也有一个感受,他认为人生可以分为“五个七年”:1~7岁、7~14岁、14~21岁、21~28岁、28~35岁。决定人生的其实就是这“五个七年”。

“学习曲线”中的1~21岁与“五个七年”的前三个七年时间是重合的,这是一个人从出生、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上大学的阶段,是一个纯粹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有三个特点:一是唯一性。除了学习,没有其他更重大的任务,所以这个阶段的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学生,最核心的任务是学习。二是强制性。一方面是为了长大必须学,从学走路、学说话到学一切必需的生存技能,不学就难以生存;另一方面是周围的环境逼着你学,家长逼、学校逼、社会逼、国家逼,不学你就是文盲。三是渐进性。1~21岁,基本都是前进、上升的,每一天都在长高长大,每个学期都开始新的课程,每一学年都升入高年级,可以说从身体到心灵都是一路成长、一路进步、一路惊喜。

21岁以后,大部分人都进入大学并相继毕业,毕业后每个人又有了一个统一的身份:社会人。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学习,而是工作。角色的切换和任务的转移,使很多人出现了一个“断崖”——把学习和工作截成两段,而且两段是分裂的。所以,很多人到21岁左右,即大学毕业前后就达到了人生“学习曲线”的峰值,之后就以工作代替了学习,直到走完一生也再没有主动、系统、深刻地学习过,甚至连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的兴趣都散失了——这应该就是很多人的人生越往后越走下坡路的根因。

当然也有例外,这就看对“五个七年”中后两个七年的把握。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提出,在30岁以前绝不做三件事:一不忙着结婚生子;二不急于买车买房;三不沉迷于赚钱出名。不做这三件事的主旨,是为了让自己在应该开足马力奋斗的大好年华,不为家累,不为物累,不为名累,避免变成家奴、车奴、房奴。他们集中力量只做一件事:继续选择在工作中学习,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发展自己,致力于打造自身与社会完全接轨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实力支撑得住自己的“野心”。这样的人,大多会在28~35岁这个七年实现学习和工作的完美结合与彻底释放,成功避免断层割裂,实现从学生到专业人士、从学场到职场的平滑过渡,学有所专,业有所立,打开人生的崭新格局。

所以,如果以学习为主线,把“学习曲线”和“五个七年”对应起来,我的归纳是:1~7岁,启蒙学习,长成身体;7~14岁,初步学习,积累知识;14~21岁,深入学习,树立梦想;21~28岁,重点学习,奠定专业;28~35岁,实战学习,逐梦前行;35岁以后,终身学习,睿智人生。

在“五个七年”中,有两道“大坎”:一是大学毕业后,无论你在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如不能主动清零,重新学习,你将什么都不是,因为在当前的教育语境中,你在大学所学的那点专业,充其量只是一点皮毛基础,既不能独当一面,又与社会需求不相接轨,所以北大高才生王文良才说,“北大毕业等于零”;第二道坎是35岁以后,很多人由“佛系青年”进入所谓的“油腻中年”,如果不重新学习,就变成了被现实打败或裹挟的“投降者”,日复一日,随波逐流,灰头土脸,无力自拔。

所以,学习是生命的原动力、唯一动力,是一生的“强刺激”,只有学习能让人生轨迹永远上升,只有学习能够让生命本体不断新生。放松学习,就是走下坡路的开始;放弃学习,就是放弃发展;停止学习,就是慢性自杀。

对我来说,正是因为经受了摧毁般的打击,才开始了真正的学习。所以,选择学习,就是选择重生,就是自我救赎,除此之外,我别无他途。可惜,这样的领悟对我来说,来得是多么的晚、多么的痛,几乎是用了我前半生的命换来的。

2013年冬天,中国南方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很多历年硕存的植物都没能挨过来,死的死,残的残,冬风肃杀,万木萧飒,南方之寒甚于北国。那一年的春节到得很晚,那一年正好是父亲满80岁的寿辰。借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我们几兄妹陪父亲到照相馆照了生日照,为他添置了新衣,在老家和近亲好友们一起为父亲过了一个简朴而庄重的生日——那是父亲一生中我们第一次为他做寿,也是最后一次。

春节过后,我回到省城,一边埋头苦干,一边期待着新的开始和新的发展。

然而,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我工作中的一系列裂变,但给我最痛一击的还是来自我的亲人。

2014年夏天的最后一个周末,刺耳的电话铃声把我从凌晨的蒙眬中惊醒,电话是远在乡村的大哥打来的——老父亲病危,让我速回。当我抱着侥幸的希望赶到父亲身边时,他已经完全昏迷,在我急切的呼唤声中,他激烈地挣扎,努力想对我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能说出来,在我面前停止了呼吸。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所以能够回归乡村,拥有一个土坑,入土为安,这也是他生前最后的愿望。父亲终生沉默寡言,严肃刻板,做事井井有条,待人不温不火。他是如此的普通,以至于我都记不起来他这一生是否有过一次出彩的机会;他是如此的沉闷,甚至都没有对他的儿女说过一句动听的话语;他是如此的平淡,以至于他去世的时候,周围的人只说了四个字:“老杨走了”。

有人说,一个男孩彻底变成一个男人就是从他失去自己的父亲那一刻开始的——这意味着从那以后,他就要当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父亲,去承担全部的责任。

我自觉接过了这份责任。在最后的那一刻,我把额头紧紧地贴在父亲冰凉的脸颊上,硬着心深深地对父亲的耳廓说:“父亲,我知道您一生坚强好强,但这一次您挺不过去了。安心走吧,放心吧,放下吧,尽管我一生都不懂您,尽管您最终没能和我说一句话,但您想说的我全都听懂了,我一定把全家老小都照护好,努力维系我们三兄妹、全家老小28口人的大家庭和睦相处,不会有一个人变成坏人。我们都会想着您,永远深爱您!”

从父亲离世中我看到了生命冰冷的边界——我必须真实地去面对死亡。

人往往只有经历心中最爱之人变故的强烈刺激,才会获得最清醒的启示,我把这种现象理解为上天对苦难的救赎。

通常,对过去荣光的肯定和对未来希望的确信,乃是我们普通人活着的两大精神支柱。年轻时,除了沸腾的热血,几乎一无所有,支撑我们的力量主要是未来的希望。所以我们谈论的总是“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以后会怎么样”,通常的做法是通过“预支未来的光环”来照亮现实的身价。中老年后,日薄西山,没有了未来的光环,拥有的只是过去的故事,支撑我们的力量主要来自过去积累的资本。所以我们谈论的总是“以前我干过什么”“当年我怎么样”,通常的做法是“好汉全靠当年勇”,用过去的光环保住逐渐下滑的身价。

也就是从父亲去世那一年的秋天开始,我集中心力思考了这样一串问题:我是谁?我过去做了些什么?接下来的生命还能做什么?我究竟为何而来?我将怎样死去?我的存在还有何意义?

就是在那一年里,我痛彻地领悟到:一切已经发生的都只能一个人去承受,深沉的情感一定是要经过忍辱负重的情怀来承载,而人生最深沉的力量就在于默默去接受无可奈何的现实,并咬紧牙关吞下它、改变它,最终战胜它!

想定以上这一切的那天,我狠狠地送了两句话给自己:我的人生不能像现在这般苟延残喘地活,也不能像父亲那般平淡无奇地死,我一定得采取行动,做点什么!

在千万次追问之后,我找到了那个困扰半生的答案:如果我的下半生只能做一件事情,我的选择是什么?我将怎样开始?

我的选择是:投身教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教育!

我的做法很简单:重归学习之路,不学习,毋宁死!

神照我心,咬定青山见古今

为什么很多人的学习总是兴致高时一头热,兴致去时一头冷?为什么很多人表面上天天都像模像样地学习、若有所思地思考,但却长期精神涣散、毫无建树?为什么现代人大多不愿去啃专业的大部头和经典书籍,甚至连完整读完一本书的定力耐心都没有?为什么人们对学习总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为什么很多管理者总是在办公室和书架上摆很多装帧精美的图书,却任由它们接灰受潮从来不翻?为什么很多领导干部在总结自己不足时总是貌似痛悔地说自己“最大不足就是学习不够”,但却从来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正?为什么很多人总是抱怨没时间学习,但真正有时间时却又总是忙于“打发时间”?

墨子曾一语道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德鲁克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目标不明确,是一切管理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

当我重新把学习作为我走向未来的通途时,我认真审视了这40多年来我在学习中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失败的教训和别人成功的原因,发现当时的理由可能有千条万条,但事后看来,最要命的就是一条:一切迷茫都是目标的迷茫,一切迷失都是志向的迷失,当你自己都不能坚定清醒地回答“为什么学习”时,你一定没有强劲持久的动力。这几乎是一条通律:凡是不能被赋予价值和意义的行为,都不能持久。

通常,人只有在三种情况下会主动学习:一是一无所有却渴望成功;二是备受摧残而不甘沉沦;三是认识到自己无知而追求伟大。人在三种情况下不会真正学习:一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二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三是“心存侥幸,首鼠两端”。

那么,怎样去立定生命的志向呢?

有三个点位是至关重要的:

1.志向一定要高远。百学志为先。宋代朱熹有一句话:“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王阳明也曾痛斥:“志不立,天下断无可成之事。”孟子甚至说:“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我大学的诸位导师给我留下的最有用的话,莫过于思想品德课老师告诉我的:“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远志,志当存高远。”记得当时我还反驳老师:志存高远,那不是好高骛远吗?如果实现不了,那不就是吹牛皮?志向真的是越远大越好吗?现在我已经能领悟到,对于一个真正心中有志的人来说,志向是不分大小的,任何宏大的志向都是由无数小志向(小目标)垒成的,而任何小志向最终都必然会指向那个宏大之志,最后集中到两个维度上:一是空间有多高;二是时间有多远。所谓“高远”,指的就是由时间轴和空间轴交汇成的坐标和幅面究竟有多大。时间最长的就是“前见古人,后见来者”;空间最广的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时间和空间交汇的坐标就是“定位”——你生命的立足点;而时空坐标所延展的幅面,就是“格局”——你心灵的空间。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志向不过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仰不愧天,俯不怍人;顶天立地,继往开来”这三句话相融合的时空境界。如果说得再大,恐怕就是虚妄了;再小,多半就是自己玩了。这个意思,曾国藩和张载都曾抒发过。张载的志向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曾国藩亦言:“君子之立志,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他们二人的描述,是迄今我所看到的最大气又最靠谱的宣言。

2.志向一定要神圣。没有神圣价值和意义的志向,对内无法唤起自己彻底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对外无法激发人们的信任、共鸣和响应。任何伟大的志向都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实现,所以,实现一切志向的第一步都是“找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让你的志向成为大家的志向——找不到人你只能是个体户,能找到的人当然是越多越好,一个、两个、十个、上万个……甚至全世界、全人类,当你的志向变成全世界的志向时,你已经属于全人类!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或力量才能感召别人呢?在人类两千多年来用过的方法中,确实存在一种神圣的价值、精神的价值,它可以延伸到洪荒,绽放成曙光,神圣到无量,细微到胸膛——它注入梦想,使人们超越个体、超越物质,成为感召世界的旗帜——谁找到了这种价值,谁就拥有了这种力量,谁就是时代的旗手。

一切神圣的价值,在时间上都表现为“三段论”:对历史的传承,对现实的担当、对未来的创造。在空间上也表现为“三段论”:对微观个体的关照、对中观空间的普照、对宏观世界的预兆。两个价值链合在一起,就变成一句话——你的志向在多大范围内为多少人创造了神圣的价值,就有多少人奉你为圭臬!正像《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我只做有意义的事。”如果找不到这种神圣的价值和意义,你的志向注定不过是一场物质利益的赌博,一次尔虞我诈的游戏,一声令人哀婉的叹息,没有人陪你玩到底,你自己也将最终迷失。

3.志向一定要彻底。在这个世界上,最令人热血沸腾而经久不息的力量有三种:真情、信仰、梦想。真情产生震撼,信仰产生力量,梦想指引方向。这三种力量都以彻底的“真诚”为基础,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要做到“真诚”,须得彻底,清澈见底;要做到彻底,须得专一,抱朴守一。老子说“多则惑,少则得”就是这个道理;诸葛亮悟到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是这个道理;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悟到的“红尘中空落了多少英雄的梦想,而伟大只在淡泊宁静中可得”还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在立志时脑中千头万绪,心中三心二意,身边红尘滚滚,其志向必定是水花四溅、乱花迷眼、昙花一现。如果能集中一点,水滴石穿,气贯长虹,就一定能统摄精气,其道大光。所以,一切志向须立得专一、彻底。那么,如何才能专一、彻底呢?如果不涉及实操,思维层面主要就是“三个彻底”:首先要“彻底认识自己”。我是谁?我的优势是什么?挑战是什么?我此生的使命是什么?现在我该做什么?这是立志之人须得反复诘问、脑清目明的第一个问题;其次要“彻底相信自己”。按乔布斯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只有疯狂到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才能最终改变世界”。在彻底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一定要前前后后考虑清楚,可一旦志向选定,就必须坚定不移、毫不犹豫、放手一搏,这就叫“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最后要“彻底解放自己”。高远、神圣、明确的志向可以改造人、成就人、解放人,但首先得解放自己。人无时不生活在千头万绪中,无时不生活在千愁万苦中,从来就没有外来的救世主,永远不会有顺风顺水的成功路,在一切求取真经的路上,等待你的永远是“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没有毅然决然的斩断、彻心彻神的解放,你将永远没有完整的时间从容开始,永远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要么彷徨,要么涅槃,你只能选择一样。

志向高远,强调的是立志要有“时空格局”;志向神圣,强调的是志向要有“价值导向”;志向彻底,强调的是志向要有“专一精诚”。只有三者合一的志向,才能经得住人的千嘲万讽,经得住事的千锤百击,经得住时的千转百回,具有承继古今、汇通天地、心神俱振、无坚不摧的愿力。

正是依据上述准则,在彻底反思后,我郑重地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个“胆大包天”的志向:“立志追随马克思的足迹,续写再世孔子的传奇”。

具体层面,这个志向分三层目标体系:

最高目标:构建完成整个人类“教育革命”的理论体系,启动并推动这个体系“全球路演”“播种落地”;

中级目标:构建完成整个人类“教育革命”的理论体系,创建并完成一至两所大学的革命性试验;

最低目标:构建完成整个人类“教育革命”的理论体系,出版推广这套体系的重要宣言。

贯穿整个体系的逻辑主线是:通过大学改革,撬动高中——初中——小学改革;通过教育革命,改变学生命运;通过持续改变几代学生的命运,最终改变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样的志向,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年人之口,你也许快笑掉大牙了!当我第一次这样写的时候,我的手在抖,连我自己都害怕——这会是一个痴人说梦的“大笑话”吗?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三个不会笑话我这个志向的人:

一是罗永浩:“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实现的”;

二是拿破仑:“没人会嘲笑你的梦想,他们只是嘲笑你的实力”;

三是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我相信能够悟出这三句话的人,一定都是备受嘲讽、备受折磨、尝遍委屈而百折不挠之人,既然世上有这样的人,我便不会孤单。即使终生不能做到,我也要反复祷告:前贤相望,史不绝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已经准备好要做这样的人,走这条少有人走过的路——要么重新学习,走向辉煌;要么混吃等死,消磨消亡——我选前者!

汇通天下,找寻最伟大的自我激励

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

大约用了三年多的阅读对比,我发现,我与一切伟人并非相差十万八千里,实质性的差别只有三点:

1.格局不够宏大——从跨入社会就掉进了既定的感情、名利、金钱三大游戏圈子,沉湎于一时一域的私欲私利而无力自拔。

2.意志不够坚韧——左摇右摆、随波逐流,孤芳自赏、患得患失,侥幸懒惰、自欺欺人。静不下来,专注不到一点,在裹挟别人的同时被别人裹挟,没有铸就花岗岩般的意志。

3.方法不够科学——缺乏系统、缜密、扎实的哲学思辨和科学训练,浮光掠影,零敲碎打,高不上去,深不下来,不成体系。

在发现这三大差别的同时,我看清了努力方向,也明确了自己为什么学,要学什么,要怎样学。

首先,我发现立定明确的目标对于学习是何等的神奇:我的目标是“通过教育革命改变人们的命运”,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发现在人类历史上,在东方西方,在我这个时代的不同空间,有无数和我一样在思考这个问题的人。他们中有的是我心中不可企及的伟人,有的是根本不相识的陌生人。然而,当我一头扎进教育之海时,这一切人都与我联通了,一切事都在我眼前鲜活了,我的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生活工作内涵和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态度悄然而变,我感到了兴奋,感到了神圣,感到了源源不绝的能量——你可以想象,当一个人意识到历史是由他、也是为他创造的时候,那是何等的颤栗和担当。

其次,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已经发现,“开卷有益”只有在目标明确后才显得正确,否则就是片面的;而“知识就是力量”也只有在“着眼于创造”中才是可取的,因为个体知识的价值不取决于量的多少而在于有效地应用。我意识到,杂乱无章、随性而为的阅读是学习的烟幕弹,它对自己的心灵和别人都暗示自己好像一直都在学习,实则只会使人心智涣散、软弱麻痹。这种“安慰型”“消遣型”“门面型”的学习,让人表面上装腔作势、装潢门面,一副手不释卷、很有修养涵养的样子,实际于学者本身来说,在内炼不就一颗磐石心,经不起一点风吹浪打;在外长不了什么真本事,于国于民毫无用处,最是欺人欺心、欺世盗名。轻则使人“玩书丧志”、消极自闭,重则败坏士林风气,使读书人真的成了“十有九人遭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此学习,倒不如索性丢开书本,当一个朴实的劳动者来得实在。

我自检自查,恐怕大学毕业后的大部分学习,都是这样半真半假、应时应景的过程。为了破除这种恶性循环,经反复试验,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分类学习法”:总体上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分为三类:一是专业类,目标是吃透专业领域的全部相关问题,这是学习的主干,每天白天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学;二是思维科学类,目标是找到怎样构建一套理论体系的哲学方法,这是学习的提炼,每天晚上集中学(重点是理清人类精神发育史、东西方哲学史及地球史、宇宙史、世界史、人类史);第三是励志类,目标是让自己始终保持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坠心志,从一切伟大人物的奋斗中汲取源源不竭的能量。这类书是“心灵鸡汤”,每三个月左右需要“喝上一本”——我已经发现我充一次电能够埋头苦干三个月左右,需要持续充电方能“可持续放电”。

最后,我发现,学习真是天下最孤独的事情,也是最丰富的旅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你开始学习的时候,当你尝试改变的时候,你周围肯定充满了各种不愿学习、不想改变的人,充斥着各种司空见惯、老生常谈的言论说辞,如果你仍然被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捆住,你就寸步难行;如果你要挣脱前行,你注定是孤独的一人,在找到志同道合的新同伴前,你必须割裂旧圈子、养成新习惯,习惯与孤独相处、与寂寞相处、与嘲讽相处、与失败相处、与痛苦相处,与一切让你不熟悉、不舒服,甚至不怀好意的环境和生态相处。挺过一个个反复期,你会发现,自己性格上的“顽症”会逐渐让步,一步步调整到你需要的状态,矢志不渝的学习会带领你走向一个更加丰富、更加高贵、更加完整、更有意义的时空。随着你能量的增强,一直包裹着你的“外壳”会逐渐不足以承载你体内充沛的能量,你会“脱壳新生”——习惯你的新生活,会主动选择去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至此,你已不再是“原来的你”!

同类推荐
  • 不做作的高情商

    不做作的高情商

    8大核心战略!66条不做作的高情商处事范例!9种新鲜有趣的说话技巧!既有理论知识的分析,又有大量的实战案例,不耍花招不炫技,让你看的懂、学得会!高情商就是说话让人舒服吗?这只是语言的小技巧,你真正需要的是情商思维的大战略!让你从内而外的自信,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你都有能力处理;无论接触什么阶层的人,你都最受欢迎!当我们意识到情商的重要性时,不要盲目去学习巧言妙语,反而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洞悉人性,俘获人心,自然流露,巧妙处理矛盾,不拆台不揭短,不生硬不伤人,不让人侧目,不引人妒忌,只赢得认可!这才是不做作的高情商法则。
  • 感恩成就高度: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成就高度: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的人性具有照亮宇宙的魔光,感恩的品质铸就职场永久的丰碑,感恩的处世具有海阔天空的舞台。这就是感恩成就高度的意义之所在。当你学会感恩的时候,就会明白工作的初衷是为公司提供结果,最终成就的却是自己。
  • 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励志书

    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励志书

    年轻的朋友,你是不是曾因为某些挫折而失意迷茫?是不是曾因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技巧而无心得罪了他人?是不是曾因担心某些事情降临在自己头上而忧心忡忡?……本书可以帮助你摆脱诸如此类的思想困惑和束缚,让你坚定信念、锐意进取,成为出类拔萃的年轻才俊。本书是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等多本励志书之大成于一体,从中精选出适合青少年心理需要的经典篇目,加以优化重组,旨在引导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和接纳自己,欣赏他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健康向上的思维品格。
  •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汇集了诸多名人故事和具有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伟大的思想精华有益于孩子们道德灵感和生命智慧的索取。青少年时期正是形成观念的时候,孩子在此时接受的教育是高尚的思想,并且要修炼良好的举止操行,形成健康、睿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俗易懂的故事能够深入浅出地道出大道理,并且能令孩子高兴。
  • 能说会做决定你的一生

    能说会做决定你的一生

    有见地的人都会说能力重于学历,其实口才更重于能力。身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如果没有说服别人的能力,没有推销自己的良好口才,也难免落个终生郁郁不得志的结局。很多人是败在口才而不是能力上。
热门推荐
  • 漫长的告白总有你陪伴

    漫长的告白总有你陪伴

    明朝端午浴芳兰最爱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依旧无敌

    依旧无敌

    金手指大神系统带惯了个主角,一朝梦醒系统没了?怎么办?没关系,俺已经无敌了!
  •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该书精选凌叔华文学创作中独具风格的代表之作,各文体均有涉猎,具有较高的欣赏与认知价值。精选凌叔华小说、散文及自传作品,作品多取材于女性生活与情感世界,笔法细腻,情感动人,并流露出宝贵的女性意识,至今读来仍有较大的艺术魅力。并附有同时代人回忆凌叔华的文章,力图展现一个全面而丰富的才女凌叔华。
  • 花舞乾坤

    花舞乾坤

    很久很久以前,花也是人类,它们与真正的人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球少年张清风觉醒双神兽,携手花族公主莲儿,一路披荆斩棘,逆转乾坤,最终登上宇宙巅峰,展现一条逆天修神之路。
  • 变革的村庄

    变革的村庄

    乡村曾经就像被母亲遗弃的孩子,没人疼没人爱。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是其永远的代名词。乡村又像是一位母亲,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都市在变。乡村也在变。生活的无奈、尊严的被践踏、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异化、生命的韧性、本真的崇拜与敬意……我们不仅看到了变革生活隐藏下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下的希望。
  • 套中人

    套中人

    公墓永远是这么安静,一眼望去,无穷的山峦之间包裹着一片醒目的墓葬,密密麻麻的墓碑整齐排列着,有无数人躺在地底下,地面上却几乎看不见人。有时候想想会觉得毛骨悚然:如果墓碑的排列秩序代表着地底下人人睡的秩序,那么这满眼整齐的墓碑,就是一具又一具按行列摆放的尸体。“快点,我们放下花就走。”小贵说。小贵是我的同事,他的一个同学几天前去世了,他正好在外地出差,没赶上葬礼,回来后决定来给同学献一束花。但他胆子小,一个人不敢来,非要拉着我一起。“白天有什么好怕的?”我嘲笑他。“这是墓地,阴气重。”他呲着牙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山海漫谈

    山海漫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契约

    快穿契约

    狐君策一袭红衣,白玉的手勾起一缕白色的发丝把玩,嘴角若有若无的邪笑,躺在无数百骨之上的王座中,旁边开满了鲜艳的彼岸花,金色的瞳孔中有到黑色竖横,此刻正眯着眼打量着排队喝孟婆汤的众鬼,抖了抖狐耳,绝色的容颜,慵懒的气质,吸引了众鬼侧目。不知,引起阁下的目光了吗。与吾缔结契约吧,汝想要的样子吾都有
  • 马云的谜:阿里巴巴的那套办法

    马云的谜:阿里巴巴的那套办法

    本书以马云的经典语录点题,以精辟的关键词高度概括,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针对创业中的关键问题,如创业精神、经营模式、市场策略、市场营销、企业文化、领导力、融资方略等方面,给青年创业者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