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600000053

第53章 反抗15

目前,高丽纳的印象还很新鲜,两人交换的计划老在心中盘旋,克利斯朵夫便打算写一个音乐戏剧给高丽纳演,其中写几段她可以唱的曲子,——大体是一种诗歌体音乐话剧的形式。这门艺术从前在德国很受欢迎,莫扎特曾经热烈称赞过,贝多芬、韦伯、门德尔松、舒曼,很多伟大的作家都有过这类作品;但自从瓦格纳派的艺术盛行一时后,以为替戏剧和音乐找到了一个确切的公式,诗歌体杂剧就衰落了。瓦格纳派的学究气,不单排斥一切新的杂剧,还要把以前的杂剧彻底铲除:他们努力把歌剧中所有对白删除掉,替莫扎特、贝多芬、韦伯等补上了他们自认为精致的吟咏体,他们很虔诚地把垃圾放在杰作上面,自以为把大师们的思想给补足了。?

高丽纳的批评使克利斯朵夫对于瓦格纳派的朗诵风格觉得拙劣,甚至不堪入耳;他考虑到在戏剧中把道白与歌唱放在一处,用吟咏体把它们结合起来,是不是显得无聊,是不是违反自然,因为好像把一匹马和一只鸟拴在同一辆车上。道白与歌唱各有各的节奏,一个艺术家为了他所偏爱的一种艺术而牺牲另一种,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在二者间求中庸之道,非两败俱伤不可:结果是道白不成其为说道,歌唱不成其为歌唱。为什么不让它们都自由呢?就像一个漂亮的女子,沿着一条小溪袅娜地走着,幻想着,给涓涓的水声感染着,脚步的节奏不知不觉与溪水相互呼应。这样,音乐和诗歌都自由了,可以齐头并进,把彼此的幻想交织在一起。当然不是任何音乐任何诗歌都能这样结合的。一般拙劣的尝试和粗俗的演员,往往使反对杂剧的人振振有辞。克利斯朵夫也和他们一样非常讨厌,演员们跟着乐器的伴奏吟诵的时候,并不考虑到伴奏,并不想把他们的声音与伴奏融合为一,只想让人们听到他们的声音。可自从他听到了高丽纳和谐的声音,听到了她流水似的纯净的声音,他仿佛看到了一种新艺术的美。?

或许他看得很正确,但这类艺术如果要真有价值,便是所有的体裁中最难的,像克利斯朵夫这样没经验的人去贸然尝试,绝对是一种冒险。尤其因为这种艺术需要诗人、艺术家、演员三方面的努力达到协调的程度。克利斯朵夫完全不考虑这些,就冒冒失失去尝试只有他一个人感觉到的新艺术。?

最初他想用莎士比亚的一部神幻剧或《浮士德》后部中的一幕来配制音乐,但戏院方面并无意尝试,认为费用不便宜,而且是很荒唐的。大家承认克利斯朵夫对音乐很精通,但看到他胆敢对戏剧也想涉猎,就觉得好笑而不把他当真了。音乐、诗歌,好像两个毫无关系而暗中互相仇视的世界。要踏进诗歌的领域,克利斯朵夫必须和一个诗人合作;而且这个诗人是不能由他选择的,连他自己也不敢选择,因为他不敢信任自己的文学趣味。别人说他完全不懂诗歌,事实上他的确对周围的人所赞赏的诗歌完全不懂。他那种老实固执的性格,让他费尽心血地去体会这首诗或那首诗的妙处,但始终没有一点儿成就,他不胜惶恐,承认自己没有诗人的素质。其实他很喜欢某几个过去的诗人,这一点使他还有点儿安慰。

但他爱好那些诗人的方式与众不同,他发表过奇特的见解,说只有把诗译成了散文,甚至译成外国文的散文而仍不失其为伟大的诗人才算真正伟大,又说语言的价值全在于它所表现的心灵。朋友们听了都取笑他,曼海姆把他当成俗物,他也不敢辩白。其实只要听一听文人谈音乐,就可知道一个艺术家一旦批评他外行的艺术就会闹笑话。这种例子他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所以他决定承认(虽然心存怀疑)自己对诗歌真是外行,而对那些他认为更内行的人的见解,只管接受就是了。杂志社里的朋友们向他介绍了一个颓废派诗人埃尔摩德,说他写出了与众不同的《伊芙琴尼亚》。当时的德国诗人和他们的法国同行一样,正忙于改编古希腊的悲剧。埃尔摩德的作品就是半希腊半德国式的那一种,把易卜生、荷马甚至王尔德的风俗混在一起,当然也没忘记参考一下历史学。他所写的阿伽门农是个神经衰弱病人,阿喀疏斯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他们互相埋怨自己的处境,而这当然也于事无补。全剧的重心都在伊芙琴尼亚一个人身上。而她又是一个神经质的、毫无理智的迂腐的伊芙琴尼亚,对着那些英雄狂叫怒吼,向大众宣扬尼采派的厌世主义,结果是醉心于死而在狂笑中自刎了。?

这部狂妄的作品,完全代表一个穿着希腊服饰的末落的野蛮民族,与克利斯朵夫的精神是根本对立的,但周围人都异口同声说是杰作。他变得胆怯了,也信了他们的话,其实他的脑中装满了音乐,念念不忘的是音乐并非剧本。剧本只是一个河床,是他用来渲泄热情的河床。真正为诗歌配制音乐的音乐家必须懂得放弃自己的个性,克利斯朵夫绝对做不到,他只想到自己,根本不考虑诗歌;而他却不愿承认这一点。他自以为了解诗人的思想,殊不知他所了解的根本不是原作的真正内涵。?

等到排练时,他发现了作品的拙劣。有一天他听着其中的一幕觉得荒诞无稽,以为是演员改了样;他不但等着诗人向演员解释剧本,还对那个替演员们辩护的诗人解释。作者不服气了,很不悦地说他总该明白自己要表达的内涵吧!克利斯朵夫坚持埃尔摩德完全不了解剧本,引起了众人的哄笑,克利斯朵夫才发现自己闹了笑话。他住了嘴,承认那些诗句不是他写的。于是他看出了剧本的荒谬,很沮丧,他不知道怎么以前会接受的。他骂自己糊涂,揪着自己的头发。他想自我安慰,暗暗说:“好吧,我根本不懂。别管剧本,只管音乐吧!”——可是剧中人物的举止、姿势、语言的无聊,做作的激昂,不必要的叫喊,都使他受不了,甚至在指挥乐队时连棒子都举不起,恨不得躲起来。他太坦白,太不善于伪装,无法掩藏自己的感想,使朋友、演员、剧作者,每人都能十分清楚地感觉到。?

“是不是你不喜欢这个作品?”埃尔摩德冷笑着问。?

克利斯朵夫鼓起勇气回答:“说实话,我不喜欢,因为我不懂。”?

“那么你在写音乐以前,没读过剧本吗?”?

“读过,”克利斯朵夫天真地说,“可是我误会了,把作品理解错了。”?

“可惜你没把你所理解的写下来。”?

“噢!我要是能自己写才好呢!”克利斯朵夫说。?

诗人在气恼之下,为了报复,也批判起他的音乐来了。他说它十分繁重,使人听不到诗句。?

诗人不了解音乐家,音乐家也固然不了解诗人,演员们却是对他们俩都不了解,也并不想去了解。他们只是在唱词中找些零星的句子来卖弄他们自己的嗓子。他们并不想让朗诵去适应作品的情调与节奏,他们和音乐无法融合,好像他们永远没办法把音唱准似的。克利斯朵夫气得非常恼火,拼命地把一个一个的音符念给他们听,可是他念他的,他们唱他们的,根本不懂他的意思。?

要不是因为已经排练到了相当的程度,突然取消了会引起诉讼,克利斯朵夫早放手不管了。曼海姆听到他沮丧的话,满不在乎地说:?

“怎么啦?事儿极不顺利吗?你们彼此并不了解吗?哦!那有什么关系呀?除了作者本人,谁敢说真正了解一件作品?作家自己能真懂,就已经很不错了!”?

克利斯朵夫担心诗的荒谬,说是会连累到他的音乐。曼海姆当然清楚那些诗不近人情,埃尔摩德也是一个无聊的家伙;可他毫不在乎,埃尔摩德请客时的饭菜挺好的,又有一个漂亮的太太:评论界还能对他说什么呢?克利斯朵夫耸耸肩,说他可没工夫听这种无聊的话。?

“哪里是无聊的话!”曼海姆笑着说,“他们都是些老实的人!完全不明白人生中什么是关键的啊!”?

他劝克利斯朵夫别为了埃尔摩德的事操心,得想自己的事。他鼓励他做些宣传。克利斯朵夫恼火地拒绝了他,有一个记者采访问到他的身世,他憋着气说:“这与你有什么关系!”?

又有人代表一个杂志来给他拍照,他跳起来,说他没做皇帝,也用不着把照片摆在街上给路人看。要他跟当地最有势力的沙龙联系简直不可能。他不接受别人的邀请,要不就是不得不接受了,临时又忘了去,或是垂头丧气地去,好像成心跟大家过不去。?

而最糟的是,上演的前两天,他同杂志社的人也闹翻了。?

有些事是逃不掉的。曼海姆继续篡改克利斯朵夫的作品,将有批评的段落整行删掉,改成赞扬的话。?

有一天,克利斯朵夫在某一个沙龙里遇见一个演奏家,——一个曾被他批评的小白脸钢琴家,微笑着向他道谢。他反感地回答说用不着来谢他,那钢琴家仍是絮叨着表示感谢。克利斯朵夫直截了当地打断他,说如果他喜欢他的批评,那是他的事了,可是写的人决不是想让他喜欢的,说罢他就不再理他了。演奏家以为他只是脾气坏,但仍是个好人,就笑着走了。克利斯朵夫想起不久以前收到另一个被他骂的人的感谢信,突然起了疑心,便到报亭买了份最近的杂志,找出他那篇文章 看了一遍……当时他简直不敢相信那是事实。过了一会儿,他恍然大悟,就愤怒地奔到社里去了。?

华特霍斯与曼海姆正在那儿跟一个熟悉的女演员聊天儿,他们根本没问克利斯朵夫的来意。他把杂志往桌上一摔,连气也没来得及喘一口就开始破口大骂,乱叫乱嚷。骂他们是混蛋、流氓、骗子,抓起一把椅子使劲儿往地板上乱摔。曼海姆还想和他嘻嘻哈哈,克利斯朵夫抬起脚要踢他的屁股。曼海姆躲到桌子后哈哈大笑,华特霍斯对他很蔑视地看了一眼,拿着庄重的气派,竭力在喧闹声中表示不允许别人对他用这种口气说话,叫克利斯朵夫等他的消息,然后把名片递给他。克利斯朵夫拿起来甩到他脸上,叫道:?

“摆什么臭架子呀!……用不着名片,我知道你是什么货色……你是个骗子、无赖!……你想我会和你决斗吗?……哼,你只配给别人揍一顿!……”?

他的声音直传到街上,连行人都停下来听。曼海姆赶紧关上窗子,那女客吓坏了,想溜,可克利斯朵夫把大门关上了。华特霍斯气得脸色都变了,曼海姆厚着脸皮笑着。克利斯朵夫不给他俩开口的机会,把能想到的最难听的话都说尽了,直到再也找不出词来骂,连气都塞住了才走。而那个人也一时间被气得语塞。曼海姆立刻又活跃了,他挨骂不过像是鸭子淋了雨。但华特霍斯愤怒至极,他的尊严受了侮辱;而且当着别人受辱,让他无法容忍。同事们也跟着附和,社里所有人里只有曼海姆不恨克利斯朵夫,因为他拿他耍够了,觉得听几句粗话也无所谓,所以他准备跟克利斯朵夫照常往来,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可克利斯朵夫记在心里了,不论对方怎么迁就他,始终拒绝。曼海姆也不在乎,克利斯朵夫就是个玩偶,已经给他心满意足地玩够了;他又在进攻另外一个傀儡了。从此他们断了来往,但曼海姆在别人提到克利斯朵夫时仍旧说他们是好朋友,也许他确实这么认为。?

吵架以后两天,《伊芙琴尼亚》公演了,结果是彻底失败。华特霍斯的杂志对剧本大肆吹捧,对音乐只字不提。别的刊物可是高兴极了。大家起哄,喝倒彩。戏演了三场就停了,众人的嘲笑可并不能马上就停止了,能有机会说克利斯朵夫的坏话真是太高兴了。连着好几个星期,《伊芙琴尼亚》成为讥刺的资料。大家知道克利斯朵夫再没自己的武器,就尽量利用机会攻击他,惟一的顾忌就是他在宫廷中的地位。虽然他对那位屡次责备他而他置之不理的公爵很冷淡,他仍经常在爵府内走动,所以群众认为他还有后台在支持他——有名无实的支持——而他还要把这最后的靠山亲自毁掉。?

同类推荐
  • 电梯死忌

    电梯死忌

    电梯里的禁忌:1:电梯打开门,而你看到电梯里的人都低头,并且向上抬眼看你的时候,千万不要走进去。2 :千万不要在电梯里照镜子。3 :在电梯中有人问时间,千万不要回答。 我14岁进帝都当维修工,干了十年了,运气不好,经历了一些肮脏的事情,现在想写下来,让大家多警惕一些,这个世界上危险很多,年轻人切记不要瞎玩。绝对真实的经历,告诉你电梯不为人知的一面······
  • 快枪手

    快枪手

    著名的快枪手马林,在腊月二十一那一天回到了靠山屯。马林回来了,他要在腊月二十三那天,大张旗鼓地做两件事。第一件事他要先休了秋菊,接下来要名正言顺地再娶一回杨梅。秋菊走进马家的门坎已有些年头了,那一年秋菊才十二岁,马林十岁。马林和秋菊圆房那一年,马林十六岁,秋菊十八岁。也就是在那一年,十六岁的马林离家,投奔了张作霖的队伍,当上了一名快枪手。
  • 大清钱王4:资本大博弈

    大清钱王4:资本大博弈

    鸦片战争爆发后,外来思想不断涌入,国家弱而商业盛,胡雪岩、乔致庸、盛宣怀等一批晚清巨商强势登陆历史舞台,然而在众多的商人之中,却没有一人可与他相比,他被李鸿章誉为是清廷的国库,被老百姓称为钱王,被《时代周刊》列为19世纪末全球第四大富豪,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一品红顶商人——王炽。他用一根扁担挑着货物贩卖做起,而后在乱世中组织马帮,在中国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用他的机智和勇敢,于川滇之间闯出了一片天地。在对待政商关系上他坚持“官之所求,商无所退”的法则,在生意场中他又秉承“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理念,虽逢乱世,却如鱼得水,涉足各行各业,吃遍政商两界。终成一代“钱王”。
  • 悬崖

    悬崖

    这个我再也找不着的人,原是我的一任好友。那时候他的经济状况很不好,连续好几个月,连房租都付不起。他经常跟人借钱,理由千篇一律,总是说家里有人生病,把他那点积蓄掏空了,而他的工作又时有时无;丢工作的事倒不怪他,赶上经济危机,我们每个人都交过这种霉运。只是在最后一次失业后,他很久都找不到新的事做,只能更加坐吃山空。他住得离我很近,但这一次,他向我提出借钱的要求已经很晚了,那段日子周围的朋友都被他弄烦了,老远看见他就躲着走,有时无意间打个照面,也是不等他说话就找借口开溜,他埋怨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我和他相识好几年,深知他的秉性,所以无论他说什么,都打定主意不理他。这种状况持续了四五天,他有事没事到我住的地方磨蹭,最后一次干脆逗留到很晚都不走。
  • 三剑客(经典译林)

    三剑客(经典译林)

    故事发生在法王路易十三时代,红衣主教黎舍留权倾一时,宫廷内外的权力倾轧时时在上演。年轻的外省贵族子弟达德尼昂来到巴黎,投入火枪营统领特雷维尔先生的麾下,途中遇见火枪手阿托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在一场冲突中结为生死之交。错综复杂的政治旋涡中,这四位伙伴遇到黎舍留的心腹密探——艳若桃李、毒如蛇蝎的女子米莱迪,双方反复较量,达德尼昂和伙伴们一次次绝处逢生,挫败了黎舍留的阴谋。
热门推荐
  • 美女总裁的无双兵王

    美女总裁的无双兵王

    【都市爽文系列】一场意外开启了至尊高手华天宇的都市踩脸的人生。某首富:我抬抬手,上亿资金出入。某大佬:我跺跺脚,整个星球抖三抖。华天宇:请后面排队挨踩的首富,不要乱挤,如果影响了前面大佬的挨踩体验,我让你捧上饭碗重新排队!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通过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描写了航海家鲁滨逊的冒险历程。鲁滨逊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从小并没有多大的志向,只是在一次朋友唆使的海上旅行后就爱上了航海。他多次偷偷地离家出走,经历了海盗、可怕的热带风暴等磨难,终于又在一次长途的海上旅行中遇到了海难。同行的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在荒岛上,他自己种植粮食,驯养野生动物,自制面包机、陶瓷工具,制造独木舟。最后,鲁滨逊凭借惊人的毅力和胆识,顽强的自我保护能力,丰富的生活经验,超人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岛上生活28年后,终于奇迹般地回到阔别了35年的故乡英国。
  • 杌近志

    杌近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少逼婚:不要不要的

    邪少逼婚:不要不要的

    “一夜情?”她呵呵笑着,又“咚”的一声躺回床上,口齿不清道,“也好,也好。这辈子还没这么……放纵过。记得安全措施……”李晟睿闻言,身子一怔,缓缓转向她。她一个“大”字霸占了整个床,闭着眼,喃呢道,“我睡了,你……随意。”
  • 萌宝出击:找个爹地宠妈咪

    萌宝出击:找个爹地宠妈咪

    温家有女叫苏润,是温氏集团未来接班人温沉的心头肉。却有天苏润突然失踪,一别四年……再见,她身边多了一对龙凤胎——四岁的小萝莉皱着小眉头,“蜀黍,我妈咪人美心善,上得了厅堂带得了娃,最重要的是人傻好骗,但要娶她得过我和团团这关哦~”温先生:“……”高冷难得开尊口的小正太:“大叔,追我妈咪请预约,我这里交定金。微撩一千,电撩五千,面撩一万。”温先生忍俊不禁:“什么意思?”小萝莉一脸‘你奥特’的嫌弃表情:“微撩就是微信撩,电撩就是电话撩,面撩就是当面撩咯!”温先生黑卡一挥:“我选床撩!”小正太:“对不起,经过鉴定,您的人品不行,资格取消,下一位!”温先生:“……”
  • 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

    [千万不要因为简介无能而抛弃我(>﹏<)!]这个,之前那个简介,有点辣眼睛,而且差距有点大,所以我决定就不说简介了,给各位看官道个歉,前六章的话和后面有些小小的差距,有些地方不太一样,勉强看吧,我也懒得改了,想跳的话,那就跳吧,后面的话可以放心看,最后默默求个票,爱你们。[甜宠,无虐,无小三,无误会,大佬和大佬之间的战斗式恋爱,将不要脸发挥到极致,脑洞大开,欢迎入坑!??????]
  • 黑客青梅

    黑客青梅

    初次见面,他对她恶言相待,她安静点点头十年相隔,他对她死缠烂打,她躲他她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人,而她却不知那个人是谁?他对她百般讨好,却不及她心里的一块石头等她找到心里那块石头,却发现,没有心动,只有不甘,她好像听到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回头,她的心满了,还好,你还在这里!
  • 生活中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生活中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人在一生的各个时期中,法定权益有所不同,保护这些法定权益的途径和方法也有所不同。本书将人生不同阶段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并以生活中常见的详实的案例为基点,以案说法,为您提供全面、实用的各种各样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 三国之布武江山

    三国之布武江山

    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吕布。片警吕奉献,因公殉职,灵魂穿越,重生在东汉末年,还成了三姓家奴吕奉先。幸运的是,张角还未起义,董卓还未乱政,群雄也未割据。所以一切都还有机会,斩名将,灭群雄,战四方,扫六合,平八荒,威震寰宇,布武江山,我为吕布正名!
  •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本书收录《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登记办法》等国务院及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发的最新宗教方面的规定21个,对于规范宗教活动、管理宗教人员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