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8600000008

第8章 对教育评估的理性反思(2)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从政策与体制层面切入,真正地以素质教育和有质量的教育的要求来首先评估教师、校长、教育局长和市长。教育工作者不能真正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评估教育,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终将难以实现。

(二)教育评估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抓手吗

在日常工作中,理所当然地把评估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抓手,实际上各种名目的教育评估也确实多沦为了管理部门的“指挥棒”。那么,教育评估到底应该更多地是管理的抓手和“指挥棒”,还是教育质量的内部质量保障手段和措施,甚或是保障和改进教育质量和绩效的专门研究与专业服务?应该承认,评估使管理更加有效,教育评估在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和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面已经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在政府转变职能实行更多的非集中化管理、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完善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的教育质量主体的责任,在教育评估中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已是当务之急。

目前,在教育评估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着把评估作为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甚至是政府权利的延伸,由此也带来评估工作简单化和出现种种价值偏差。既然是抓手,那就变成想抓就抓,缺乏制度化的安排。似乎样样得评,评估越多越好。评估主体缺乏专业性,相关的行政部门谁都可以来评,而参与的官员和教育同行又缺少专业培训,行政性干扰太强,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而事实上,评估作为一项专业服务,更多地应该是管理的一项间接手段,它不应该成为教育管理者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抓手。

与教育评估是管理抓手的想法有关,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相信评估能够解决所有教育问题,评估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越细越好,夸大评估的作用,把它看作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和到处能用的万金油。似乎什么都可以评,连所谓“特色”都要评。同时,还把全面性作为教育评估的一项重要原则,习惯于包罗万象,指标从一级、二级到三级甚至可以有几百条。其实,评估的作用是有限的,要正确发挥教育评估的作用,具体的评估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和有限的目标。

(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多样化,必然带来评估的多元化吗

随着基础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类型以及活动的多样化,教育质量的多样性越来越显现出来,使得采用一个标准评估学校越来越困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质量评估是否也就应该呈现多元化呢?现在不少学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主张应该实行多元化评估。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要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执行不同的评估方案,甚至对同一所学校也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如基础性、发展性、自主性、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案。这样的想法在学者中和不少地方的实际工作者中间具有相当程度的代表性。

但是,多元化评估并不是唯一的,甚至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评估关注哪一个方面的具体标准多一点,取决于一定的教育目标所要求的具体评估项目的目的。所以,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多样化造成的质量的多样性和多元视角,当然会通过教育目标的调整反映到评估目的和评估标准中来。但是,质量的多样性和多元视角并不意味着评估的多元化。保障教育质量并非评估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而是必须有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

从根本上来说,学校教育质量主要是学校自身的职责。尽管学校保障其教育质量必须得到外部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帮助,但这一帮助服从并服务于学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在基于内部保障基础之上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外部质量标准是相对统一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最核心的评估基准,内部标准则是自我追求的自定义标准。学校主体参与和外部利益相关人的多元参与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评估的针对性、有效性、客观性和可接受性。但是,除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诉求和内部质量标准的多样性追求以外,外部评估方案与标准并不需要多元化。多元化的外部评估方案与标准不仅不会自动回应教育质量多元的问题,而且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评估目标与教育目标的扭曲,因为两者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外部评估过多地干预内部发展的多元定位很容易出现偏差,带来“种瓜得豆”的风险。

所以,基于统一的最核心基准的外部质量保障与依据自主发展目标的多元追求的内部质量改进相结合,才是解决基础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类型以及活动的多样化背景下教育质量保障的根本出路。

质量的多样性和质量问题的多元视角,并不妨碍达成关于质量定义、质量管理、质量保障与改进途径以及质量评估的共识。院校类型和层次的多样化,也并不能否定存在一种共同的质量标准。这一质量标准可以是不同类型院校共同遵守的基本的质量准则,标准体现在诸如目标的适切性,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组织效率,教育成就,满足教育消费者现实的和潜在的需要,关注公平和权益,教职员的满意度(FacultySatisfaction),及学生友好型学习与学校环境(StudentfriendlyLearningand SchoolEnvironment)等方面。院校评估认证在指标的选择上应寻求不同类型院校存在的共性的、基本的质量标准,以确保学校达到基本的办学水平。至于学校质量的多元化发展则是学校自主的内在诉求,是由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目标追求所决定的,政府不应涉足,也不应干预。

(四)民主评估就是强调大家一视同仁参与的阳光评估吗

在实际工作中,当遇到评估的专业性不强、技术含量不高且劳民伤财的情况时,当看到有些评估带有歧视性、缺乏规范性和暗箱操作时,人们就会呼唤科学评估、民主评估。要求民主评估的具体事例很多,如要求平等对待所有学校,要让每一所学校一视同仁地参与评估;让所有利益相关人都来参与评估;以公开性为由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等。

其实,让具有不同条件、情况和需要的学校平等参与一项评估本身就可能是一种不平等、不公正,不同的学校在具体的要求上应该有所区别对待。利益相关人参与评估也并非越多越好,参与的方式与程度也应当各不相同,评估主要还是评估者的专业性工作和教育同行之间的交流。而公开评估结果也是十分敏感的事,公开的内容与方式应当得到被评者的认可,随意公开不仅会破坏被评者的民主权益,而且可能产生其他消极影响。

民主与自由是孪生兄弟,但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在现代民主社会里,民主与自由总是在一定的法制环境中存在的。学校及其他被评者到底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又有什么自由?评估者又有什么权利、义务和自由?这些都必须在教育评估中予以明确。像学校这样的被评估者有平等参与且得到公正对待的权利,也有向社会公开办学情况的义务,又有在行使完权利和履行完义务后免遭更多干扰的自由。

真正的民主评估有两个要点:一是过程参与,二是结果共商。目前的许多评估活动排斥其参与性,是外部要他评,过程中又是任人摆布,决定评估结果时更是毫无发言权,评估活动的人文性、自主权以及被评对象的自主规划、主体参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被忽视了。个体、项目和机构等评估中都存在缺乏民主的问题,缺乏过程参与和结果共商,缺乏自主权和人文性。

(五)促进改革发展比保证质量合格更重要吗

“以评促建”的方针似乎是所有教育评估活动的最高原则。人们强调“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并用斯塔菲比姆的“评估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的名言作为佐证,近年来更是随意地给所倡导的评估贴上所谓发展性评估的标签,似乎离开了“促建、促改、促发展”就是过时的落后的评估。其实,建设标准不明确、审批标准不严格是谈不上可以“以评促建”的评估标准的,建设标准和审批标准永远落后于评估标准就谈不上发展。未达到建设标准就审批通过了,再去“以评促建”,评估标准够不着再去打折扣,这种现象在教育现实中非常普遍,这本身不是一种正常的、值得鼓励的现象。

当然,这与我国过去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当时的战略思考是先集中力量办好一部分重点学校和项目,再对其他条件较差的发挥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先进带后进,使原来不合格的逐步合格,使原来不先进的慢慢走向先进。同时,这与政府过去那种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也是直接有关的。其基本逻辑是我有多大能力就先办多大事,我认为你合格了你就可以开办,开办后我再给你改善条件,需要评估时我再与你一起创造条件争取得到发展。现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的思维逻辑还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在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新形势下反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强化。

在强调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强调教育均衡化、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别是强调完善现代学校制度,让所有学校享有国民待遇的今天,这样的思维逻辑越来越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应该看到,强调基准面的公平,强调基本的合格条件,强调基本的标准配置,强调基于基本办学标准和目标的评估,从而改变那种多标准或者实际无标准审批准入,高标准或者低标准建设与发展,到一个标准对多个标准的评估的怪圈(实质上这就是所谓的“以评促建”),必将是大势所趋。所以,不能轻易地、轻松地去讲评估的改进功能、提高功能,要把着眼点和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学校建设标准以及具体学校的办学和教育目标的制订上,首先是放在准入审批的合格标准上。改变过去那种审批准入标准、建设发展标准与评估认证标准不一致及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发展目标与基本评估要求不一致的状况。

当然,同时也仍要考虑我国目前的实情,那就是:依法治教的水平还不高,现在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很强,学校办学目标和要求还不够明确,学校的自主规划意识和能力还不强,评估的专业服务还不完善。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超越具体学校的建设标准的“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还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

同类推荐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曾经“眼红”与“红眼病”的讨论占据20世纪80年代报纸头条,现在“羡慕嫉妒恨”又成为流行词汇。本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深入华北因采矿暴富的三个村子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与“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由此探讨乡土社会嫉妒的发生、控制及消解机制,并针对由财富快速积累而引发的急剧社会变迁进行更为深入的人类学解读。
  • 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

    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

    本书是谢冕先生记述北大、阐释北大精神的一部作品,是作者数十年来关于北大的文章精选。谢冕先生在北大工作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饱含对北大的热爱,讲述了北大的历史与现在,刻画了校园里未名湖、图书馆、朗润园等景致,追忆了他在北大的学习、生活和师友往事,描写了那些具有北大精神传统与人格魅力的人物如蔡元培、季羡林、林庚、吴组缃、金克木等诸位先生,还有北大对新诗的影响和现代诗歌的发展进程……这所有的一切在他的眼中,都展现着独特的北大精神。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热门推荐
  • 星空脑回旋

    星空脑回旋

    穿越多维时空,找到另一个自己,回到二十年前。重回那似水流年,跃不过此间年少。
  • 我,皮卡丘,英灵

    我,皮卡丘,英灵

    主角叶寒被系统搞死之后带着几个英灵来到幻想乡开启了异界版的圣杯战争。叶寒:第一次把我变成皮卡丘也就算了,这次你怎么说。系统:宿主淡定,你不感觉这样很高大上吗。叶寒:高大你个头啊!别的英灵都是在地上被召唤出来的,而我却是在天上,你绝对是故意的吧。
  • 绝世公子萧如雪

    绝世公子萧如雪

    一座青山,一片碧湖,一间孤楼,一位公子,何以绝世?
  • 网游小丑

    网游小丑

    (新书已发——《网游之先驱主神)我是小丑。偶,不是杰克·尼克尔森。emmm也不是希斯·莱杰,虽然我很喜欢他。更不是杰瑞德·莱托。当然也不是卡梅隆·莫汉纳。当然我也不想把三个小丑变成四个小丑。那么我是小丑侠,不是小丑女的父亲,当然我不可能是个正义之呗。那就叫我Jokerman,开玩笑的人。
  • 行天盗

    行天盗

    大道三千,天机无限。吾有天机盗图,行天地间,盗天盗地盗轮回。
  • 我见众生皆草木

    我见众生皆草木

    我见众生皆草木,唯你是青山。【求点击求收藏各种求】
  • 飞了

    飞了

    黎光,女,一九九九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现居北京,从事电影工作。才写完这几个字,思绪一下就混乱了起来,像雨后从泥地里纷纷爬出来的蚯蚓,争先恐后,又乱成一团。一些词汇明明灭灭地在眼前闪过,却抓不住。要表达的东西总像是与自己隔着一棵树,我们围着这棵树绕着圈,追来又追去。我尽力把“自白”表达得清楚些。那天是五月十日,我在街上遛达着。每年的五月十日,我都是这样消耗掉的,我不喜欢这个对我而言是标志性的日子。手机的铃声响了,接,得知我的小说《飞了》终于要发表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Hard Cash

    Hard Cas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澳门惊梦

    澳门惊梦

    伫立在重庆市万州区李家河强制戒毒所的铁窗前,静静地眺望位于东北方向的家,张燕妮不觉淌下了悔恨的泪水。在此一周前,张燕妮被父母送进了强制戒毒所。张燕妮无疑将在这里度过漫长而又痛苦的半年。然而,戒毒所所有的工作人员的客气,又常常令张燕妮感动得泪如雨下。往事已成过去,但烙印在少女张燕妮心中的,却是一生也抚不平的沉痛伤痕。校园一见钟情 张燕妮出生在重庆市梁平县城,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在某机关工作。由于是独生女,张燕妮从小备受父母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