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1200000011

第11章 面对家人更要懂点心理学(3)

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同性角色和异性角色都分配得恰到好处的。

榜样的硬性缺失,极端化的结果就是造就了后天的男同和女同。

父母缺席,解药何在

(1)同性角色由家中长辈或其他有亲和力的亲戚替代,孩子也能健康成长。

(2)掌握好时间段,建立性别意识的年龄,5—6岁后必须明确区分。

男孩儿越来越像男生,归爸爸管,或替代性长辈(爷爷,外公,叔叔,舅舅)参与其中;女孩儿越来越像女生,归妈妈管,或替代性长辈(奶奶,外婆,姨妈,姑姑)参与其中。

关系亲密,能起到示范作用,并能密切参与到生活中的亲密朋友也可以。

漠视与忽略,也是扭曲的爱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超越了夫妻之间的爱与平衡。比如,母亲或父亲一方溺爱孩子,却对爱人不管不顾,那么孩子也容易发生各种心理变异,包括发展成为后天形成的同性恋。

无论是恋父情结,还是恋母情结,最终都需要超越,发展成为平衡的爱与家庭关系。

即使今天人们对研究父亲职责的兴趣已在逐渐升温,但比起研究母亲的影响力,仍不算丰富,行为科学家们已经逐步认识到:贯穿孩子的一生,父亲和母亲一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眼里必须明确一个事实:爸爸与妈妈的爱始终是第一位的,孩子与父母有平等爱的关系,但不能替代,更无法凌驾之上或者抢夺!

不幸的婚姻,撕裂的关系

撕裂的母女关系

小平,来自不太幸福的家庭,找了一个看起来很像父亲的男人,性格内向温和,事业普通。母亲是个女强人,她希望阻止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幸婚姻的悲剧,觉得孩子的爸爸一辈子没有出头,自己也不幸福。于是百般阻挠,结果可以想见,这段恋爱关系破裂了,小平继续寻找,继续被阻挠。直到有一天,小平说,你毁了我一生的幸福!

这种情况下,通常伴随着母亲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投射,她将自己的命运映射在女儿的身上,本来是为了不希望重蹈覆辙,没想到却限制了孩子的选择,激起了冲突,不良的循环就逐渐产生了。

破碎的母子关系

当然,并非只有女儿会对母亲不满,儿子也可能对妈妈不满。

曾经有这么一个家庭,母亲因为喜欢上了别人和父亲离婚了,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一直用鞭挞的态度和不屑的语气来描述母亲,母亲的美好还没来得及在儿子生活中发芽,就被父亲打碎了。这种情况下,儿子可能也会跟着爸爸一起表达对母亲的不满,但成年后当他了解到真爱的力量,以及母亲魅力的时候,就会突然陷入巨大的矛盾中!在择偶的过程中也会遭遇新的挑战:

“我妈挺好的,为啥被我爸说得那么不堪?”

“看起来靠谱的女人,都靠得住吗?”

“难道我爸一直在骗我?”

以上两种撕裂的关系是非典型的母子母女关系,代表那些“家庭不够和谐”或“遭遇婚姻挫折”的父母亲与孩子。这种关系通常见之于离婚的家庭,要理解这样的家庭,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帮助一个站在洼地的人走出低谷,我们将在最后一节重点提到……

用爱的名义,掐死你!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常说的那句话吗—

“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你好!”

“爸爸妈妈放弃了很多,我们的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

“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你为什么总是上网呢?”

“为什么总是贪玩呢?”

“为什么非要离开我们呢?”

“为什么找这份工作呢?”

“为什么非她不娶呢?”

人们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看起来是“爱”,实则不然。

心理tips—情感勒索

以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看似是爱,其实是一种伤害。其本质是:利用亲密关系来胁迫你按照他的理解来完成他的爱。

这种爱不是给予,而是索取。是对爱的对象施加限制而不是自由。

你勒索过别人,或者被勒索过吗

他曾经要求你,只有这样做(满足某个条件,比如学习好)他才会爱你吗?

他是否曾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然后替你做决定,甚至大包大揽?

如果有以上的情形,那么请你警醒,这些也许是有爱的动机,却没有爱的实质。

研究爱的心理学家弗洛姆指出了“爱”的根本要点: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

真正的爱不是建立在满足外在条件基础之上的,更不是“毫无尊重可言的代劳”。

这是爱还是勒索

男孩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喜欢上了在豆瓣网站上认识的远在异地的姑娘,他们先是网上联络,后来见面后利用工作机会,男孩儿来到了上海并跟女孩儿相处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过后他们发现彼此深爱对方,也希望共同组建家庭。

于是俩人约好分别见见父母,女方顺利完成了任务,已经决定不久搬到男孩儿生活的城市和他在一起。但男方家庭的意见就没那么简单了。男孩儿的母亲觉得女孩儿不适合自己的儿子,原因是女孩儿长得太漂亮,家境也很好,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即便是男孩儿千方百计让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来影响,最终还是没有动摇母亲。

男孩儿决心到上海和女孩儿一起独立生活,结果却被妈妈改了自己存款账户的密码。

最终这对小情侣相隔两地,男孩儿说:“我们还是分手吧,我爱妈妈,也爱你,可是妈妈年纪大了,我不希望她因为我的事情心情不好,身体不好。你也看到了,我努力了,可是妈妈还是不希望我们在一起。”他的潜台词是:妈只有一个,而且没的选,老婆却可以选择。

就这样,一对小清新的爱情被掐死在摇篮里了!

后来,才了解到,原来男孩儿的母亲有段不为人知的往事:曾经她的家庭,差点被一个貌美有魅力的女人毁掉,自己的爱人差点就不回来了。于是看到这样的女孩儿,就觉得有一万个警钟一齐敲响了,这使她必须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第五节)与冤家和解

遇到问题,请回到“家庭”

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他的小心灵有一万种被扭曲、被掐死的方法。想要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并不是一片坦途。上面的例子是比较极端而典型的代表,但其实每个家庭多多少少都有死角。父母曾经无数次对我们无可奈何,我们对父母也曾千万次满腹牢骚与抱怨。

恋父与恋母情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我们沿袭了父母一方性别的同时,也继承了父母亲身上“榜样(有好有坏)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性格、习惯、思维甚至是“爱”的方式。也因此他们会影响到我们一生的工作,事业,恋爱,家庭!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最先该寻找的根源发生地正是父母和儿时的家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也正因如此,与冤家和解才能实现我们人格与人生发展上的跨越!

对于已经长久僵持的关系,一步到位地谈到和解也未必是件容易的事情。

长大了的子女选择与父母分开生活,矛盾看起来也就不那么显著了。

距离确实可以产生彼此独立的空间,但距离真实和解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原生家庭的魔力,挥之不去!

心理tips—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自己组建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父母。

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原生家庭是诞生我们的爱、行为方式等行为和思想的根源,它影响我们的“新家”。与父母和解就是与“原生家庭和解”,与过去诞生我们的家庭和解,接受父母,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始我们新的家庭。如果你有耐心完成后面的7个问题,那么你已经简单地把自己和原生家庭的行为方式理顺了一遍。

距离无法让我们轻松丢掉那些不想要的东西,一个好的办法是“回到过去,说再见”!

第一步:宣泄

对中国人而言,这一步真不容易—“我是来求和的,怎么还能表达不满呢?”

表达,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层面的觉醒,却可以带动潜意识里的深层解冻。开始表达,就意味着和父亲或者母亲分离的开始,开始表达属于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意志。这是力量的体现,在表达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自我意识和独立。

通俗点说,允许自己说点父母的坏话,本质上对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

因为你如果连父母的不好在哪里都整理不出来,就更加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了。与此同时,表达最大的好处是—宣泄!很多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是因为他只能承受,不能改变,更不能表达。不信你可以试验一下,表达是所有通往问题解决的第一个关口。

还是那句话—说出来,感觉好多了。

请你将你的怨气,不必背负任何心理负担地说出来,当然这一步未必要面对父母,这一步骤不是为了控诉父母,而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进行整理和适当的释怀。

请不要仅仅停留在表达和发泄上,让我们走到解决问题的出口处。

第二步:描绘父母的心理地图

如何真的理解父母,知道父母身上那些令人痛恨,或者不可理喻行为的根源?

了解父母,你需要了解他们成长的地图。

(1)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2)上学,恋爱,结婚,工作都有哪些经历?

(3)他们的身上积累了哪些伤痕?

(4)他们小的时候害怕的、担心的、一直难以释怀的是什么?

(5)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他们的?

这些答案,先前你是否曾经完全掌握?

这让我又想到了汽车上徐静蕾和徐爸爸的对话。

徐静蕾是否有和自己的爸爸好好聊过爸爸以前的故事,小时候的故事,发生了哪些挫折,吃过哪些亏,爷爷奶奶是如何教育爸爸的?

理解了所有问题背后的原因:徐爸爸说“你就是听不进去别人意见”背后的潜台词,也许是“我以前就因为听不进去别人意见,吃过亏,孩子,我不希望你也这样”!

那么下一次当徐爸爸因为一点事情批评徐静蕾的时候,徐静蕾也可以把这理解为:“他只是希望做一个好父亲,尽力提醒自己的女儿,你需要做的只是配合他,完成他对自己的塑造即可。”如果还是要提醒,换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巧妙婉转点。

如同变魔术一样,问题正在一步步悄悄转移。

过段时间,甚至可以和父母一起回顾过去的这段经历,让他们看到彼此之间关系的改变,让他们看到你的努力与方向的正确。相信问题可以好转!

第三步:行动!—整理和告别

当我们要和爱的人分手,整理旧物或把它们存在别处,让它们从生活中消失是一个常用的办法。整理然后说再见!用在这里,不是说我们要和父母一刀两断,而是我们要和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过去再见,第一步就是要整理出问题的根源。

(1)我的家

写下你与家庭之间的行为关系,就能帮助自己理清成长的脉络。

这也是我们和解历程的第一个步骤:明白一切的根源!

我能够跨越第二步直接来到这里吗?—最好不!

在不了解父母成长历史的前提下,你所写的内容将会非常局限和片面。

不用Yes和No,用描述的方式回答这7个问题:

(请注意:优点缺点请你一并写出来。)

(1)我的(父母)家人是怎样面对压力的,我也是这样吗?

爸爸如何面对压力?

妈妈如何面对压力?

如果你小时候不是在爸妈身边长大的,请写下身边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面对压力的情况。

我是怎样面对压力的?

(2)我的父母在相处上,给我做别人的丈夫或妻子留下什么榜样(好榜样,坏榜样)?

(3)我在原生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我是习惯要做决定的,还是听候别人的带领?

(4)我的家人怎样看现实,悲观还是乐观?我的家庭有没有一些价值取向是我一直奉为金科玉律的?

(5)我们家的金科玉律或者人生准则与我配偶的价值观有冲突吗?

(6)我有什么行为、态度或想法,是刻意与原生家庭相反的?想摆脱父母的负面影响吗?

(7)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倾向认同谁?这对我的婚姻有什么影响?

(2)我的不满

任何人在与父母亲交往的过程中都可能遇到不满,而这些不满如果不及时表达,你也很难触摸到真实的和解之门,所以请你写下对父母的不满,记住这只是起点。

(3)我的怨气,撕了它

你已经把对父母(或养育者)的怨气发泄出来了,现在你可以把那张纸撕掉了,让它走吧,这一页应该翻篇了。欢迎使用千奇百怪以及变态碎纸法,体会撕掉它们的过程,仿佛你心里的怨气也一点点碎掉了,飞走了。

(4)他们的缺点,想一想

抱怨发泄完,是该整理的时候了。

在整理完自己的七个问题后,你会轻易找到你认为的父母亲的所谓缺点,请你写下来。

(5)缺点背后的原因,写下来

如果你无法回答,那么请你找个时间去和父母谈一谈,听听他们小时候成长的故事,再回来完成这一部分。

(6)建立原生家庭档案,谈一谈

把你七个问题的答案,你对父母的不满,以及他们背后的原因全部列在一张纸上。

这是你的一份原生家庭档案,在你能完全理解这份原生家庭档案并从内心谅解父母以后,找个合适的时间,和父母谈谈这件事情。

完了吗?完了!

和解如同冰山消融,请从一点点开始,我们无法创造瞬间消融的奇迹,但冰山已经开始融化,春天也就不远了。

以后,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工作不如意、家庭关系紧张或者别的什么的时候,你可以试着重复这个过程,每一次你能回忆起来的事情也许会不一样,也许会更加深入,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时机合适,可以与父母一起做这个练习……

真正的和解是像上面的步骤一样的。而不是向父亲(母亲)妥协,遵从他的旨意;不是要求父母亲按照自己的理想呈现他们的爱;不是如庭外和解一般双方互相妥协算数。

与父母和解的标志

(1)切断—幼稚的依附、遵从、依赖的关系,有亲情但不依赖;

(2)发展—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一切的恶果和抱怨都指向父母;

(3)包容—理解父母的处境和有限的能力,准备好在恰当的时机,与他们的爱重逢。

真正成熟的人,是对母亲没有过分的依赖,对父亲没有怨恨,并且在自己的行为方式上超越前辈,发展自己独立家庭体系的人。这标志着一个人个性与性格的成熟,也标志着你做好了成为一个父亲或母亲的准备。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一书告诉人们,梦是愿望的满足,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在满足愿望的过程中,又会有一种审查机制,这种审查机制使得有些梦不能直接表达出来,需要通过伪装才能表达。或许是曲折的,间或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梦中的情景仿佛一幕现代派风格的荒诞剧或者一个最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一样。那么弗洛伊德具体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有什么样的梦例可以佐证?本书《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将一一为您解答。文聘元教授以简明流畅的语言来解读弗洛伊德的解梦大法。此外,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弗洛伊德及其思想,我们还附加了对弗洛伊德生平及其思想的简述,相信读者们读过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弗洛伊德关于梦的思想,也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梦。
  •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巧妙地将心理学和社交学融合在一起,揭示了人们心理变化的规律,对社会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最具实战效用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你提升社交技巧和能力,了解人们外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开创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的人生局面。
  • 男人要懂心理学

    男人要懂心理学

    《男人要懂心理学》内容简介:人际关系很重要,成熟的男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在单位里被上级重视,被下级钦佩,与同事相处融洽;在客户和朋友圈里受欢迎,被尊重;在女友或老婆面前被关怀。发言有权威。这些都取决于男人能否游刃其间,权衡每个人的心理活动,灵活把握各方面的关系。从容化解各种危机和矛盾。
  •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

    当代社会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但同时也让人感到压力重重。于是,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拯救人类心灵的工作中,并独辟蹊径地将宗教精神和传统心理学智慧巧妙结合,出版了这本书。在本书中,作者从道德心、爱自己、恐惧与焦虑、悲痛、死亡、信仰等方面出发,为烦乱不安的人类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描绘出了一条崭新的、可靠的光明大道。
  •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仿佛宫崎骏动漫里的角色,苏青是自在的艺术家,艾莉是忘了魔法的女孩,两人在某个夜晚相遇,艾莉就此踏上了一段自我蜕变的觉醒之旅。每日奔波在爱情、职场、家庭等不同场景,艾莉期待、失落、开心、愤怒、委屈、无助……在充满生活感的小说情节中,艾莉是你,也是我。作者深具巧思地在苏青与艾莉的对话中渗透进萨提亚模式治疗理论,充满疗愈感与内在探索,也饱含着智慧与顿悟。这个深缓美好的心理故事,仿佛一个温柔贴心的倾听者,又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领你与内在的自我温柔地靠近,探索内心未曾开启的宝藏,发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强大力量。
热门推荐
  • 前世之爱万世轮回

    前世之爱万世轮回

    简介我也不知道怎么写,反正我是第1次写,然后呢,你自己先来看看,如果觉得好看请您继续支持我。
  • 只是想爱你

    只是想爱你

    爱与被爱,到底该如何选择,明知道自己爱的人永远都不会有回应,是否该选择放弃,去珍惜那个为自己付出一切的人,把握眼前的幸福,我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 发廊情话

    发廊情话

    《发廊情话》一书收录14个短篇:《小新娘》、《波罗的海轶事》、《云低处》、《角落》、《世家》、《乘公共汽车旅行》、《发廊情话》、《姊妹行》、《羊》、《乒乓房》、《一家之主》、《稻香楼》、《51/52次列车》、《临淮关》等。
  • 天上掉下个毛豆豆

    天上掉下个毛豆豆

    常兰兰编著的《天上掉下个毛豆豆》内容介绍:金秋九月,新学期新气象天气懒洋洋的,空气中散播着花香,寂静了一个假期的教室又掀起了热浪。越来越胖,胖得让人抓狂的飞龙队队员范丸子正斜坐在座位上暴喊:“开学送好礼!好礼等你拿!礼品有限!送完为止!”越来越瘦,瘦得让人揪心的飞龙队队员朱启乐从范丸子手里接过几颗蟹黄大蚕豆,放在嘴里嚼得嘎嘣作响:“胖丸子,这就是你送的好礼?亏你说得出口,就这……也能叫好礼?”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种田山里汉:空间美娇娘

    种田山里汉:空间美娇娘

    虞乔:“哥,娘给我相看了一个秀才,听说博古通今,能中三甲。”虞安:“他有青梅竹马,日日红袖添香。”虞乔:“哥,娘给我相看了一位公子,听说家财万贯,风流倜傥。”虞安:“他有无数红颜,夜夜丫鬟暖床。”虞乔:“果然是便宜哥哥,你莫不是希望我做个老姑娘?”虞安:“当然不是。只是,我不是你的便宜哥哥,而是情…哥哥…”虞乔醒来后面临着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儿?发生了什么?有便宜哥哥保驾护航,虞乔一路怼天怼地,收拾了渣奶,踹翻了渣姑,收拾魑魅魍魉,一路奔向幸福生活。虞乔一路走一路唱:我是一个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走过林间和山岗发现无数的宝藏,橘子苹果桃核桃柿子李子梨子枣,通通自己跑出来,争着抢着跳进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在无限世界中生存

    在无限世界中生存

    花里胡哨的东西也不多说了,这本书原本写的时候是无限恐怖的同人,但后来一直想加一些自己的设定就改成这样了,最后说一下轮回世界,包括所有游戏电影动漫甚至小说,具体是什么取决于我最近在玩什么看什么。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张瑞敏谈商录

    张瑞敏谈商录

    "张瑞敏无疑是中国现代管理的大师,他的许多思想所闪现出来的光芒几乎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智慧。中国有许多管理者可以称为企业家,但真正可以称作管理大师的惟有张瑞敏。张瑞敏先生的管理思想是中国现代管理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传播他的管理哲学,学习他的管理思维,对于每一个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来说意义非凡。本书的主体部分为张瑞敏先生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版出版的《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VCD光盘的文字内容。为传播张瑞敏先生的管理哲学,北京国人规范管理推广中心授权我们独家出版张现在敏先生讲座的文字内容,并且配备VCD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