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3000000003

第3章 节俭持家

“节俭”这个词,意味着持家的准则,尤其是指如何处理家庭的收支关系。依照我们的理解,节俭主要表现在三种不同的层面:控制花销;杜绝浪费;用少花钱、多办事的方式调节经济。无论从这三种层面的哪一层面来看,中国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节俭能手。

到中国旅行的外国人,对当地人的第一印象中总有一条是他们的饮食过于简单。众多的人口赖以生存的食物仅有那么几种,比如稻米、豆制品、谷子、蔬菜和鱼。这些东西再加上其他一些很少的东西,就构成了亿万中国人的主要食物。只有在逢年过节或遇到特殊的事情时,才会添上一点儿肉食。

现在,很多人注意到,西方各国正在想方设法为生活贫困的人提供物美价廉的食物。那么,西方人不能不关注这样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平常的年景里,每天花不到两文钱就可以为一个成年人提供足量的饮食所需。即使在灾荒年月,成千上万的人也可以单靠每天不足一文半的生活费来维持生命。这意味着,中国人的烹饪技术是相当高超的。虽然在外国人心目中,中国人的食物简单、粗糙、淡而无味,甚至倒胃口,但是不能不承认,在饮食和服务方面,中国人绝对是一流的烹调大师。在这个问题上,温格罗夫·库克先生认为,中国人仅次于法国人,而在英国人(也许还包括美国人)之上。中国人的烹饪水平是否一定在哪个国家之下,我们不敢像库克先生那样肯定,不过他们势必在一些国家之上,却是无可争辩的。

如前所述,中国人的食物种类很少,但是即使以生理学家的角度来看,也能显而易见,中国人对主食的选择称得上相当高明。他们的食物原料极其简单,制成品却花样繁多,其烹饪技术之精湛,就连那些对中国烹饪技术很少关注的人也会有所耳闻的。

另外有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实,尽管以前没引起我们注意,但是很容易被证实,那就是中国人在做饭炒菜时很少浪费,任何东西都要物尽其用。一般的中国家庭,每次用餐的残羹剩饭都留着下次再用,除了那些分文不值的之外。要想验证这个普遍的事实,只消看一看中国人家养的猫和狗的生活状况。这些动物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仅靠人们提供的少量剩饭菜艰难地“活着”。而在新兴国家中,浪费现象是尽人皆知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像美国这样生活富裕的国家,每天所浪费的东西足以支撑6000万中国人过上比较好的生活。我们殷切希望这些剩余的东西不被浪费,而能把更多的人养胖,就好比很多中国人“吃饱”后,仍然把剩饭剩菜收起来留着下次用,即使是茶杯里的剩茶也要倒回茶壶里,重新热一遍再喝。

还有一个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这就是人类很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西方人是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了,但中国人却不以为然。对他们来说,所有可以吃的东西都是网中之鱼,迟早都要吃掉,几无幸免。在中国的北方,人们普遍驭使马、骡子、牛和驴来干活,有的地方还驭使骆驼。一旦牲畜死亡后,不管是死于意外,还是老死、病死,一般都要被人们吃掉。

毫无疑问,我的一些读者看到这儿,一定会觉得中国人实在太过于节俭了。不过,没必要大惊小怪,因为中国人认为这种习惯是理所当然的。就算牲畜是因患上胸膜肺炎之类的传染病而死亡的,中国人也不会放弃这种习惯。他们心里很清楚,吃了这种病畜肉可能会让自己患上某种疾病,但由于这种病畜肉比其他畜肉更廉价,因而这种病畜肉最后还是全被人们买走了,也全进了人们的肚子。明知有害还要冒险去买病畜肉,与其说是为了节俭而少花钱,不如说是贪图便宜。当然,应该说的是,因吃病畜肉而患上疾病的人毕竟不多。死猫和死狗也像死马、死骡子、死驴一样,成了人们的盘中餐。我们曾经遇到过好几起村民故意把狗毒死,然后煮了吃的事情。其中有一次,一位外国医生为村民的生命安全考虑前去劝阻,给他们讲述吃了毒死的狗肉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可是狗“早已下锅”了,那些曾吃过毒狗肉而安然无恙的人不忍心放弃这顿美餐,便不听劝阻地大快朵颐,结果吃完后居然真的一点事也没有。

还有一个能说明中国人节俭的例子,也与做饭有关,这就是为了解决燃料稀缺的问题,他们在饭锅的制作上下了不少工夫。在中国,燃料是匮乏和珍贵的,人们通常把树叶和庄稼的根茎作为燃料,但这种燃料一烧就没了。只有把锅底做得特别薄,才能适应这种情况,因此,人们用锅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顺便说一下拾柴的整个过程,这也可以说明中国人节俭到了极点。任何一个小孩,就算他什么事业也做不了,起码能做拾柴的工作。秋冬时节,拾柴大军随处可见,他们手拿竹耙卖力地搂扒,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孩子们还被派到树林里,用木棒打落树叶。他们热情高涨,就跟打的是熟栗子似的,甚至树叶还没落地,就有一些心急的孩子伸手去“抓”了。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手头的布料,这是所有的中国家庭主妇都知道的事。她们的衣着朴素,根本不像西方同龄女性那样,在花样和款式上奢侈浪费,而是尽可能地省时、省工和省料。令外国议会中倡导“家政”的女文学家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即使是一块小得不能再小的布料,也能在中国妇女手里派上用场。她们不讲究美观,只在乎如何让布料发挥效用。这处用不上,肯定能用在别处,甚至是一些碎布条都可以用来粘成鞋底。

伦敦和纽约的慈善家,经常把自己不穿的衣物施舍给穷人们,还想当然地希望这些穷人不要因此成为依赖救济过活的人。慈善家的做法,无疑是弊多利少。但是,无论是谁把类似的东西施舍给中国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就算中国人使用的布料和衣着款式与我们相差悬殊,他们也会欣然接受并充分利用这些东西,就连下脚料他们也不会浪费掉,而是跟其他布料搭配起来使用,直到用完为止。

中国人时常以题词的方式向朋友表示祝贺,并把题完词的纸用线疏松地缝在一块锦缎上,而不用胶水粘紧。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朋友有一块可以长期使用的锦缎,如果以后另有选择,就能够方便地更换新题词。中国人的节俭,在小商贩的买卖中也有所反应。对他们来说,不管多么小的东西,都是值得注意的。比如,一个小商贩能够明确地告诉你,不同种类的火柴中每盒火柴的根数,并对每盒火柴的微小赢利了如指掌。

中国人的帐簿用过后,每一页都可以再度利用,要么拿来糊窗户,要么做成纸灯笼。中国人无处不节俭,甚至到了不惜压缩日常必需食品的地步。在他们看来,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B.C.亨利博士在《十字架和龙》一书中列举了一个很恰当的例子:有一次,三个轿夫足足花了5个钟头的时间,抬着亨利博士走了23英里路。随后,三个轿夫又返回广州,去吃别人专为他们而留的早餐。如此说来,这三个轿夫在吃早餐前总共走了46英里的路,其中一半路程还是负重前行的,而这仅仅是为了节省5分钱的早餐费。

亨利博士还举了一个类似的例子:两个轿夫抬着轿子走了35英里路,尽管他们从早晨6点起就没吃没喝,但也舍不得花3文钱买两大碗米饭吃,而是空着肚子撑船回去。后来,船搁浅了,他们在第二天下午二点才抵达广州。到这时,他们已经有27个小时没吃饭了。他们负重走了35英里路,况且他们不光是抬着人行走,还要担负行李的重量啊!

中国人厉行节俭的做法,西方人有时的确很难苟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节俭完全源自他们淳朴的天性。中国的很多地方,特别是(说来也怪)在北方,一年中总有那么几个月份,男孩女孩都像是生活在伊甸园中一样,光着身子四处游荡。也许吧,他们觉得一丝不挂比较舒服,但本质上还是为了节俭,因为这样可以省下买衣服的钱。

中国的独轮车,绝大多数推起来都会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其实,只要在车轴上加几滴润滑油,车子就不会这样嘎嘎作响了。但是没有人这么做,对于那些被称为“神经麻木”的人来说,吱吱嘎嘎的声响比油便宜多了。

若问一个侨居国外的日本人有什么特殊要求,他会说每天务必提供足量的热水,以便他按照传统沐浴。中国也有浴室,但绝大部分中国人从来就没进去过,有些人甚至根本就没见过。一位中国母亲见自家孩子满身尘土,就用笤帚给孩子清理。一位外国妇人见此情景,好奇地问:“你每天都给孩子洗澡吗?”这位中国母亲诧异地说:“洗澡?自打孩子出生以来就从没洗过。”

对于中国大众来说,即便肥皂零售商将“比土还低廉”的字条贴在橱窗上,也还是无人问津。犹如意大利人将英国人视为“浪费肥皂的人”一般,中国人则通通将外国人看作是这样的人。中国人洗衣服时也会用到肥皂,但会尽量节省,且用量很少。他们洗过的衣服,与我们所说的洁净标准相比还有很大一段差距。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这样做的缘故完全是出于节俭。尽管许多中国人的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和我们一样地喜爱干净。有些中国人堪称整洁的模范,这是值得我们效仿的。

正是由于节俭的本性使然,因而要想在中国买到现成的工具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可以买到工具的零部件,然后自己加工组装。自己加工总比买现成的便宜,人人都这么想,于是就没有现成货了。

关于中国人用料节俭的例子,我们早已说过很多了,但并非仅仅如此。再比如,在光线比较昏暗的房子里点一盏油灯花不了多少钱,但也要把两个房间的隔墙开一个洞,将油灯放在墙洞里,用来驱散两个房间的黑暗。这种现象也常见于中国的各种工厂里,比如在纺织、制陶、冶炼、工艺制作等小作坊就屡见不鲜。对我们而言,这种小作坊不单单能体现中国人的节俭,更能反映出中国人某方面的“才能”。中国人原本可以创造出更加轻松有效的劳作方式,但是却没人愿意进行改善。他们习惯于紧靠一双手就制造出所有的东西,这就造成不论是简单或者复杂的东西,全都大同小异、毫无特色。他们的炼铁炉,规模如同一口大型的炒菜炉灶,通常建在一个小院子里,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用砖砌好,还能长期地使用下去,也挺好烧,不用花钱。

要想用最直接、最典型的事例证明中国人节俭,就要提到人们管理大量谷物贡品的工作。其实,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缺乏管理。中国人每年都要把大量的谷物贡品运输到北京,他们通常从天津装货,然后沿着北运河运到北京通州,最后卸货。令外国“谷物交换”商深感诧异的是,中国人装卸、称量并搬运那堆积如山的谷物,竟然不使用机械,而是靠一批苦力手工完成。那些苦力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只有一些形状如同截锥、容量几十升的“斗”,以及一定数量的草席,仅此而已。苦力们将草席在地上铺好,然后倒出谷物,用斗称量,继而装袋、运走,最后把草席收走。整套流程完成后,港口旁边的“谷物交换市场”就要变成光秃秃的泥岸了。

在美国烟草种植园,最沉重的开支是,必须建造一个特别长且结构精致的棚子,以便晾干烟叶。不过,在中国种植烟草的农村里,根本就没有这项花费。中国烟农们晾烟叶的棚子是用茅草搭建的,棚子用过之后就拆掉,茅草则当作上好的燃料使用。烟农门采摘烟叶时,会留下那肥大、坚硬的叶柄。采集好烟叶后,就用草绳把烟叶扎紧,像晾衣服一样把烟叶挂起来晾干。不得不说,这种晾烟叶的办法实在是既简单又有效。

每一位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只要他稍微细心观察一番,就能够举出若干例子来说明中国的社会现实。但是,要想说明中国人的节俭,也许没有比这更典型的例子了:一位中国老妇人步履蹒跚地赶着路,一打听知道,她准备去亲戚家。可她不是单纯地为了探亲,而是为了以后死在离祖坟比较近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节省一些雇人抬棺材的费用了。

同类推荐
  • 我是人民教师

    我是人民教师

    教师应是社会发展中真正的党悟之人,是关怀中人、责任中人、事业中人、他们是思想者、创造者、博爱者和先行者,他们既是一个历史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学者,又左当是一个生活的幸福者、成功的学习者、快乐的创造者。他们应为社会所敬仰,站在社会的前列……教师的伟大在于对学生由衷的关爱,对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与科学把握,在于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与特点的关注与研究,在于对教育时空和教育策略的创造与优化。
  •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本书站在时代高点,总揽新世纪传媒领域出现的新案例、新技术、新理念,荟萃高端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领域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加以系统归纳,进行趋势研究,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广播电视理论体系集大成之作。
  • 经典导读与案例精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学读本

    经典导读与案例精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学读本

    本书是对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行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课程的一本补充性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与四门课程相关性较强的经典著作的研读与历史现实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分析。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热门推荐
  • 灭秦(3)

    灭秦(3)

    大秦末年,神州大地群雄并起。在这烽火狼烟的乱世中,随着一个混混少年纪空手的崛起,他的风云传奇,拉开了秦末汉初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大秦帝国因他而灭,楚汉争霸因他而起。因为他——霸王项羽死在小小的蚂蚁面前。因为他——汉王刘邦用最心爱的女人来换取生命。因为他——才有了浪漫爱情红颜知己的典故。军事史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他的谋略。四面楚歌、动摇军心是他的筹划。十面埋伏这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三卷:亚洲之外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三卷:亚洲之外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亚洲之外佛教》是《世界佛教通史》系列第十二卷,主要讲述了欧美非等非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如下:一、佛教在欧洲、美洲的初传。佛教在欧洲的初传,佛教传入美洲的传说。二、英国佛教。早期的佛教学术研究,佛教信仰的开端,南传佛教的新气象,日本佛教的传播,藏传佛教的迅速发展,汉传佛教的传播。三、法国佛教。学者的学术研究,探险家与藏传佛教、佛教组织出现的背景,佛教宗派的传入,佛教发展的新动态。四、德国佛教。早期哲学家与佛教、学者的佛教研究,早期的佛教团体,佛教宗派的发展。五、欧洲其他各国佛教。西欧其他各国佛教,中欧其他各国佛教,北欧各国佛教,南欧各国佛教,东欧各国佛教。六、美国佛教。美国早期学者与佛教,华工与汉传佛教初传美国,日本移民与日本佛教初传美国,神智学会与佛教,世界宗教大会前后的美国佛教,二战结束前日本佛教的传播,二战后日本佛教的发展,“垮掉的一代”、嬉皮士与佛教,汉传佛教的发展,藏传佛教的迅速传播,南传佛教,韩国佛教,越南佛教。七、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佛教。加拿大佛教,拉丁美洲佛教,大洋洲佛教,非洲佛教。
  • 燕子声声里

    燕子声声里

    沈归燕五岁能背千字文,六岁弹琴而自作曲,七岁焚香成诗,八岁与当朝丞相之子定下姻亲。众人都道此女含凤玉而生,有天成的好命数。然而有女自现代而来,使她嫡妹从蛮横变得伶俐,夺她夫婿,害她生母,将她从天上狠狠掀下,张狂而笑:“区区封建女子,也能与21世纪现代女性相争?”阴谋诡计改她八字,挺着肚子坏她姻缘,嫁她于纨绔之子,毁她于新婚之夜,却恰好成全了她一段奇缘。有疯和尚算她之命:及笄大劫,双十大喜,白发大悲。沈归燕不信命,她只信人定胜天。欠她的,终究要还回来。害了她的,终究要下地狱。穿越了不起?重生了不起?就算你开十个八个金手指,我也要给你。我也要给你一一剁了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困境:京津冀调查实录(国家经济地理系列)

    困境:京津冀调查实录(国家经济地理系列)

    刘玉海、叶一剑、李博编写的《困境:京津冀调查实录》在表述以京津冀为代表的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困局的同时,也对包括该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充满期待,这当属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探索,对整体经济发展在空间区域上如何实现从非均衡到均衡的发展,亦具有重要价值。
  • 快穿反派,我家宿主又神经了

    快穿反派,我家宿主又神经了

    #我家宿主总想毁灭世界怎么办?##论摊上一个神经宿主的杯具#和煦,一个神经的人,也有着一种奇葩的梦想,那就是毁灭世界。和煦:我现在弄死男主好了。系统:等等……吧唧,男主死亡,世界崩坏。和煦:这个人好独特,杀了好了。系统:你这反应不对啊。不按套路出牌的宿主,和一个爱推销产品的系统。绑错的缘分下,看两位能否祸乱万千位面。(无cp,但位面有感情线。)
  • 从穿越动漫开始的战争

    从穿越动漫开始的战争

    王牧,跟我们走吧,幽鬼是费雷奥第一公会,你不要自己行动。王牧,告诉你蓝染就是一个老好人,傻乎乎的老好人。王牧,冬木市是一个和平的城市,你就放心的待在后方吧。王牧:你是在玩梗吧,想死不要拉着我一起啊。王牧穿越到了一个百族战争的世界,战场则是前世一个个幻想世界,没有系统、没有随身老爷爷的他只能凭借着熟知剧情开始了奋(坑)发(蒙)图(拐)强(骗)之旅。世界:魔法禁书目录
  • Selected Writings

    Selected Writi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球进入异世界

    全球进入异世界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天残地缺对战陈近南岳不群走火入魔,杀尽华山精英吃朱果得10年修为要想好好的活着,先从修炼葵花宝典开始吧……
  • 剑士学院的女装首席

    剑士学院的女装首席

    ............................我叫白河,我是一个可以在空中使用位移技能的剑士。没错,换句话说,我能飞。我画的星座图能引发神奇的现象。简单来说,我能用最炫的特效加最多样化的buff。经常有小朋友问我,白河哥哥,你有几个好看的剑士技能啊?我如此回答:“剑术,若是缺少了女装的点缀,是没有灵魂的,是没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的!”“现在有的剑士啊,就知道磨炼剑技,女装和剑技都主次不分!这能行吗?这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很多年轻人都在笑,反正我是笑不出来。”................旧时代的英雄们,征服了荒土,战胜了灾厄,在秩序破碎之际重建了城镇,在万物悲鸣之时击退了异族。天火,燃尽一切。一纸空谈,诉说一个宇宙的兴衰。自神代至灭亡,遗落的星光聚拢。飞吧,开拓者!
  • 活力: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法

    活力: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法

    稻盛和夫第一本人生经营书。我们每个人都是创业者,这个创业项目,就叫“人生”。只有一次的投资机会,你要怎么抓住?在富裕时代里成长的一代,物质需求充分被满足的这一代,我想应该很难有“无论如何也要克服这个困难”“一定要跨越这个障碍”的想法,相应地也会欠缺创造性和挑战的勇气……然而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界里,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被环境左右、孤注一掷地对一切苦难怒目圆睁喝出“你算哪根葱”的坚强精神尤为重要,即,我们必须要有“斗志”,我们必须要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