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4200000004

第4章 (2)

指控加里强奸的正是特里。他同时也在调查玛利亚·克莱顿被杀案和卡伦·惠特克的强奸未遂案,他怀疑加里就是上述案子的罪魁祸首。玛利亚·克莱顿是个高级妓女,1年前被人勒死在斯特兰索公园。她的双手被自己的雨衣腰带反绑在身后,然后那条腰带又穿过带扣套在她的脖子上,如此一来,她越是挣扎,带子勒得就越紧。看上去她先是被勒得半死了,然后袭击者又用手把她掐死了。玛利亚被强奸了,脖子上有个小伤口。警方在一条水沟里发现了她宠物狗的尸体,狗的脖子被割断了。

卡伦·惠特克是个大学生,当时她正在林子,让男友给她拍裸体艺术照。一个持刀蒙面人袭击了他们,并抢走了相机,还把她男友铐在汽车方向盘上。歹徒用胶带绑住卡伦的双手,企图强奸她。卡伦的男友设法触发了车上的警报,引起路人的注意,这才赶跑了袭击者。

这次袭击发生的时间离玛利亚·克莱顿被杀不到3周,《晚报》为此刊登了“套头蒙面的持刀歹徒”的相关报道。1个月后,又发生了雪伦·吉尔伯特被奸案,民间逮捕凶手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给警方施加了不小的压力。虽然特里认为加里是这3起案件的头号嫌疑人,但能证明他与前两案有关的证据却是微乎其微。玛利亚死前6个月,一群工人帮她扩建了厨房,加里也在其中,而且加里还向人夸口说,他曾与她上过床。无独有偶,他还跟几个工人一起维修过卡伦所在的学生宿舍,而且在她屋里看到过她的裸体照。但是造访过玛利亚住处的人有很多,知道卡伦有裸露癖的学生和建筑工人少说也有几十个。此外,两处犯罪现场附近都发现了残缺不全的44码耐克运动鞋鞋印,警方也在加里的公寓里找到了一双破烂的44码耐克运动鞋。不过,当警方将其呈上法庭时,露西不无嘲讽地说,如果这也算证据,那要将大约200万人送上被告席。

虽然玛利亚被强奸,警方人们却没有在她身上找到精液或体毛,而特里的团队则在捆绑卡伦双手的胶带上发现了1根的男性毛发,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经过DNA检测,这根毛发不是加里的,这就有效地排除了他袭击卡伦·惠特克的嫌疑。虽然案件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但除了指控加里强奸雪伦·吉尔伯特以外,检方没有任何证据把他牵扯进其他案子。

“我希望你没有骚扰我的委托人,特里。”萨拉半开玩笑地说。

“我根本就没碰他,萨拉,”特里干巴巴地申辩。“从个人角度,我倒真希望有人去阉了他,然后把他那玩意儿挂在热气球上飘走。不过要是你在法庭上问我,我会否认说过这话。不过告诉我,你们女人怎么会为这种人渣辩护?对于约克郡的每个妇女来说,他都是个严重的威胁。你们知道这个的,对吧?下一次也许会轮到你们这样的人。他杀人了,这点你心知肚明。”

“如果你还在想把他扯进玛利亚·克莱顿的谋杀案,那我要告诉你,特里,今天在这里,指控他的罪名不包括这一条,”萨拉坚定地说,“你很清楚这一点。”

“他活该被指控!”特里厉声说道。“这样的话,陪审团就会看到两个案子有多相似。都是脖子上有伤口,同样的捆绑方式……”

“不同的受害者,不同的地点,特里。而且,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我的委托人曾经到过那里。”

“你委托人的犯案记录长达3页,其中有4项袭击妇女罪……”

“但没有1例属于重大伤害……”

“啊,是吗?等你被他袭击之后就有了!”特里停下,意识到他有些失态了。又犯毛病了。这些天总是这样。他并不想给人留下感情用事、缺乏自制、仗势欺人的印象,特别在这个女人面前。但他很在乎指控加里·哈克这件事。他深吸一口气,又开始说道。

“听说你今天早上要求法官撤销这个案子。作为女人,你怎么能把这种花招与追求正义相提并论?你倒是说啊。”

萨拉轻碰他的胳膊。“我不是女人,特里,我是名大律师。我的工作就是玩一种为委托人辩护的游戏——证据游戏。而且游戏一旦开始,我就要赢。”

特里浑身一颤,或许因为她那纤细的手指触碰到他的胳膊的缘故,同时也因为她如此轻松地说出那些愤世嫉俗的话,这让他有些害怕,萨拉说的那些话与他的法律理念大相径庭。过去6个月,他一直重点调查3名妇女被袭的案子,到目前为止,唯一的收获就是加里今天出庭受审。

可是现在,偏偏是萨拉·纽比在为他辩护。

特里皱着眉,冷冷地说:“那好吧,我祝你倒大霉。可那个人渣越早被判无期徒刑越好,你可以告诉他这是我说的。”

“我不可能这样做,”萨拉微笑着,她的手从他胳膊上收回。“那样会破坏他的心情。对我没好处,是吧?”

特里·贝特森看着她离开。一想到萨拉在这起案子中做辩护人,他心里就会燃起一股无名火。他痛恨辩护律师,把他们视为以社会伤口为生的寄生虫。他们在法庭上工作,却无视正义。如果抓住一个程序上的漏洞能让一个人获释,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去做,根本就不关心警探们费劲多少心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逮捕罪犯,才将他们送上法庭;也不考虑释放一个面目狰狞的恶棍会对公众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可能会再度犯下强奸、抢劫或者偷盗的罪行。他不禁纳闷,如果哈克瞄上那两位女士,闯进她们家,像他对待雪伦·吉尔伯特那样残暴野蛮,她们会怎么想?

如果那样的话,她们真是遭到了报应。但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他就感到很难受。千万别是萨拉·纽比,上帝保佑,千万别让她遭此劫难。

他们初识于一年前,特里负责的两个案子都是由萨拉担任公诉律师。第一宗案子胜算很小,被告和其花大价钱从伦敦请来的大律师曾笑着走进庭审现场,确信他会被当庭释放。特里也惴惴不安,觉得他两个月的心血肯定要白费了。当他第一眼看到一头黑发的漂亮公诉律师时,更是感到心灰意冷。她已经30多岁了,听说最近才获得大律师资格。双腿虽美丽有余,智慧或犹不足。然而结果出人意料,那个开价不菲的伦敦律师其实只是个上了岁数的初级大律师,而不是御用大律师。尽管他出庭时身着顶级西装和昂贵衬衫,但由于对案件的疏于准备,最终在庭上吃了败仗。庭审以被告在证人席上被整得狼狈不堪而收场,他像一只肥大的苍蝇掉进了自己编织的谎言中不能自拔。庭审过程中,一名陪审员居然失声大笑。萨拉在下一个案子中的表现更胜一筹。特里因而成了她的粉丝,不仅如此,他还觉着自己已经成了她的朋友。

可现在,她却转换了阵营,偏偏选择替加里·哈克辩护。她带着嘲弄说出的话依然在他脑海里回响。“我的工作就是玩一种为委托人辩护的游戏,证据游戏。而且游戏一旦开始,我就要赢。”

他太尊重她了,以至于不认为萨拉是在虚张声势,她确实认为自己可以让这个恶棍无罪释放。她作为公诉人时所展现的那些令人赞赏的美德,现在却要用来为这个暴力强奸犯辩护。她并不在乎加里可能是数年以来对本地妇女安全的最大威胁,她只在乎自己的表现。说到底,她跟其他律师都是一路货色:一个雇佣律师,一个为了钱不惜出卖真理的“妓女”。

就让她去对付加里·哈克吧,这是她自找的。

牢房中的加里坐在蓝色的塑料床垫上。垫子的颜色跟满是涂鸦的墙面一样,和他右臂上的“死神”纹身和脖子上的蛇纹身属于同一色调,那条蛇在他结实的脖子上缠绕着,蛇头伸展着,似乎要吞噬他的左耳。他阴郁地看着他的律师们走进来……

“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她就是个爱撒谎的下贱女人,对吧?”

萨拉双臂在律师袍前交叉,倚靠在门上。露西则站在她身边。除此以外,她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挨着加里坐在他的床上,但她们谁都不想那样。

“我试图说服法官解散陪审团,因为她提到你的犯罪记录,不过很遗憾他不同意。”

“不同意,是啊,他不会同意的,不是吗?”看来加里对这个消息并不感到意外。“你觉得雪伦是个什么样的人?”

萨拉耸耸肩。“她给人印象不错。有这样的经历,任何一个女人都能给人好的印象。”

“对呀。可是,她这个撒谎的贱人,她说的那些都他妈是瞎编的!”

牢房里一阵沉默。两个女人不知如何作答。最后,露西带着厌恶的语调说:“这个诉讼案件不是要否认她被强奸的事,加里。事实上,她确实被强奸了。”

“是呀,也许吧,但不是我干的。如果她说的是实话,那真该把那个王八蛋的脖子拧断!如果碰巧让我抓到他,我就这么做,这个小混球!”

“是的。”萨拉看着她的当事人,心中不无厌恶,不禁想到他在证人席上会是个什么德行。陪审团会对他哪点儿印象最深呢?他否认指控时表现出的真情实感,还是他满口的污言秽语?她想象着朱利安·劳埃德·戴维斯有意用绵里藏针的问题不断刺激他。加里或许会当场发狂,就像被缚的熊一样冲出证人席,把周边的人全都杀掉。

他不是做不到,瞧瞧那身肌肉。那会让法庭热闹非凡。

当然,萨拉根本不打算让他站上证人席。她只需直截了当告诉法庭,他否认所有指控,完全依仗她的能力来驳斥公诉方。如果是那样的话,她打赢官司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法律现在明确规定,如果证人拒绝为自己作证,法官可以就此向陪审团作出对他不利的指示。

但如果他上台作证,劳埃德·戴维斯会像切香肠那样把他切成碎片。

“加里,”萨拉说到,“我必须丝毫不差地掌握所有情况。首先,你再仔细重述一遍酒店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她查问了一些细节。她虽然怀疑加里的清白,但他也有可能是无辜的。毫无疑问加里会否认所有指控,至于陪审团是否相信他说的都是实话,那是他们的事。

不管怎样,明天她还要在庭上盘问雪伦。

走出法庭时,萨拉朝几个从第二法庭出来的大律师点点头。他们知道萨拉正独挑大梁,为困难重重的强奸案进行辩护,她的执业生涯会因此而更上一层楼。如果在庭上表现突出,她的地位就会上升。萨拉可不打算输,至少不会轻易认输。在萨拉看来,陪审团的偏见和不利于加里的证据恰恰是上天的眷顾。如果她输了,没人会责怪她,但如果她赢了,更重大的案子就会接踵而至。

她走出门外,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中。这座典雅的法庭建于18世纪,建筑设计师的初衷可不是让人们眺望外面的风景,法庭无窗的穹顶和地下幽闭的牢房很容易让人们忘却外面迥然不同的世界。在萨拉前方,游客们正排着队参观诺曼城堡(即克利福德塔)和城堡博物馆。游客熙熙攘攘,孩子们牵着气球、吃着冰激凌,人们不经意地抬头,这时法院上方的正义女神像就跃入了眼帘。萨拉在台阶上站了一会儿,呼吸着柔和的微风,像猫一样惬意地享受温暖的阳光。

但司法机器是不理会天气好坏的。萨拉所站的位置下方,停着一辆正在等候犯人的囚车,车上有狭小的隔间和黑色方形窗户,车里的囚犯往返于约克郡与赫尔候审牢房的途中,感受不到丝毫的自由。

萨拉看着囚车开走后,和露西轻快地走下台阶,左转走上塔街,打算返回办公室,她们还要继续工作。

[1]鲁道夫·瓦伦蒂诺:一位意大利演员、性感符号与明星。他是1920年代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以风流著称,此处暗指加里。

[2]“四集团”:英国一家国际性的私人保安公司1993年,“Group4”被英国内政部指定为第一家承包管理监狱,并为法庭提供保安服务的私人保安公司,目前该公司管理的监狱有4所。

[3]鳏夫:无妻或丧妻的人。

同类推荐
  • 罗茜效应

    罗茜效应

    《罗茜效应》是备受期待的纽约时报畅销小说《罗茜计划》的续集,因为在《罗茜计划》中男主角唐的寻妻计划项目完美达成,唐和罗茜迁往纽约重新生活。但他们即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和惊喜,因为罗茜怀孕了。唐开始着手学习成为父亲的新计划,但他不同寻常的研究风格使他陷入了被妻子误解的困境。因误解而分离,因真情而释怀,唐和罗茜怀着期待又焦虑的心情迎接第一个孩子并再次坠入爱河。
  • 公馆魅影

    公馆魅影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公馆魅影》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之五,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惊悚恐怖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气氛紧张刺激,让热爱惊悚恐怖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黝木印

    黝木印

    我原本叫铜锣,爹娘取名时希望娃能一辈子响响亮亮,可是我六岁那年发了场高烧后就再也发不出声了。被卖到邝府做下人二十多年,他们都叫我哑锣,虽不能言语,但我心里比谁都敞亮。邝家田产众多,又经营药材,握着本省南来北往的物资运转,是当地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户。这些年外头闹战乱,光景不如原先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邝家门庭排场一点都不逊脸面。
  • 阿来作品集(共8册)

    阿来作品集(共8册)

    收录了矛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等8部作品,从雍正八年(1730)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朝政府七次用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而后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等外部势力,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本书以瞻对两百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进行历史钩沉,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同时也展现了汉藏交汇之地藏民独特的生存境况,并借此传达了作者对川属藏族文化的现代反思。这是一段坎坷的民族融合史,一个传奇部落的前世今生,是继《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之后的藏地史诗。你不是在阅读历史,而是在阅读现实。
  • 蜘蛛之丝

    蜘蛛之丝

    本书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十篇短篇小说,包括《罗生门》《鼻子》《竹林中》等最为经典的作品。在芥川的笔下,蜘蛛之丝连接着极乐世界和地狱,人性善恶就在这柔软的蛛丝间摇摆。芥川龙之介以过于早慧并把人生看得太透彻的老灵魂,将其自身生存于世面临的总总不断进行反思和辩证,以击穿人性的鬼斧之笔,揭露出时代的病根和社会的烦恼。
热门推荐
  • 魔法世界的求道者

    魔法世界的求道者

    魔法世界突然闯入一堆异域来客。他们实力超群,使用魔法不需要咒语,甚至可以将这个世界的强者吊起来打。他们有超高的技术,能在千里之外发动一场无人的战争。他们的巨龙如蛇,他们的野兽如龙。“先生!我想学道法!”一个名为里昂的魔法学徒,泪声俱下地跪在一个人面前,如是说道。
  • 失业英雄

    失业英雄

    就算你拯救过世界现在不还是一个穷光蛋吗?既然回到家了就找份工作赚钱养家吧!
  • 左猫右狗逢凶化吉

    左猫右狗逢凶化吉

    一猫一狗一女主,猫狗皆为灵宠,女主战斗力不咋地,若打架打不过便全靠一双腿溜之大吉,至于溜不溜得掉就得看跑的快不快了哈哈哈
  • 遨游在无数位面世界

    遨游在无数位面世界

    莫名获得世界本源种子,遨游无数位面世界。“师太,这把倚天剑挺漂亮的,不过我感觉还没你徒弟漂亮,要不我们换换?”莫名对着满脸铁青的灭绝师太说道。“悟空,我这也有一枚四星龙珠呢,我们换一下吧。”莫名拿着一枚仿真四星龙珠对着呆愣的悟空说道。“红后,好了没有?再不赶紧就得被黑卤蛋发现了。”莫名在神盾局内对着红后催促道。QQ群:248508001
  • 听教育学家讲故事:成就天才的不朽神话

    听教育学家讲故事:成就天才的不朽神话

    本书避免了那些教育方面的枯燥理论和无味说教,以简短生动的名人故事现身说法,以精辟实用的哲理感悟启迪心灵,以经典深刻的教育名言表达观点,把家庭教育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摆在读者的面前。从而为天下父母尤其是年轻的父母解答了种种教育困惑,为孩子的成才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先天条件就已经成为定局,唯一可以改变的是对孩子后天的培养。因此,孩子能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关键看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因为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孩子是否可以发挥出他们自身的潜能,是否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从而成为某个领域甚至是多个领域的卓越人物。
  • 萌宝驾到:总裁爹地宠上天

    萌宝驾到:总裁爹地宠上天

    盛传厉氏的总裁高富帅占了两样,缺的那一‘帅’是因为他太丑,不敢示人。没想到身边多了一个女人后,厉总裁的喜好彻底变了。每天都要牵着小女人的手逛逛街,看看电影。必要时伸手掐断小女人身后的一朵朵桃花,乐此而不彼。那时人们才知道,厉少一点也不丑,那个小女人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捡了个宝。“爹地,我帮你搞定妈咪的奖励呢?”厉凌烨微微一笑,“等我搞定你妈咪再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期早至

    花期早至

    捡啥都不能捡一个孩子,遇啥都不能遇上孩子。面对捡到的孩子夏安然:可以把我当做拐卖儿童的罪犯,但是绝对不能把我当成孩子的妈!苏沐晨:就算这孩子是我的,我多没眼光才会让夏安然当我孩子的妈呀!爱情是花,当人工花期提前来临,是凋零还是绽放?!
  • 超品大亨

    超品大亨

    重生90年,从做黑白游戏机开始。电视游戏、电脑游戏、手机游戏,每一项都引领风潮,逐渐成长为全球游戏大亨
  • 求生秘籍

    求生秘籍

    穿越到了5年前,却从身份证上意外发现从85年开始,蒸蒸日上的全世界人口增长居然惨遭滑铁卢!灵气复苏?妖魔鬼怪?这世界是不是很快就要进入群魔乱舞的黑暗血时代了?开玩笑,现在和谐社会蒸蒸日上,神鬼复苏也休想开动历史的倒车!等国家砍了这条灵脉,让灵气复苏见鬼去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喝彩吧!周世默默等待国家有所行动的同时,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融入新世界,周世决定跟驴友组个旅游团,环游世界一圈。这不是逃避,重复一次,这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这全新的世界以便可以更好的生活下去。精通多国语言的异国团长是个大美人,左眼下有颗泪痣。这位热心团长说她的日本名字是川上富江。真可惜,逃避现实这个噩梦而选择环游世界的周世,迎来了新的噩梦。“飞机很快就要起飞了,现在客舱乘务员进行安全检查。请您在座位上坐好...”
  • My Lady Ludlow(II) 勒德洛夫人(英文版)

    My Lady Ludlow(II) 勒德洛夫人(英文版)

    My Lady Ludlow by Elizabeth Gaskell is a long novella. It first appeared in the magazine Household Words in 1858, and was republished in Round the Sofa in 1859, with framing passages added at the start and end. It recounts the daily lives of the widowed Lady Ludlow of Hanbury and the spinster Miss Galindo, and their caring for other single women and girls. It is also concerned with Lady Ludlow's man of business, Mr Horner, and a poacher's son named Harry Gregson whose education he provides for. With Cranford, The Last Generation in England and Mr. Harrison's Confessions, it was adapted for TV in 2007 as Cranford. This beloved novella offers a fascinating glimpse into the lives of wome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articularly those who were widowed or unmarried. The lack of legal rights afforded to these women may come as a shock to contemporary readers, but Gaskell addresses the unique challenges they faced -- and often triumphed over -- with grace and keen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