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500000010

第10章 智能思维力的培养

第3章睿智奇思成功引擎

——智能素质的开发

第一节智能思维力的培养

智能——指挥成功的中枢

“智能中枢”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

智能主要包括“才、学、识”三方面的内容。三者互相作用、影响,不可分割。以下分别从才、学、识三方面简要谈一谈智能对人成功的决定性作用。

1才

“才”,是一种在执行自己的主观意图时正确、迅速、灵活地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无这种能力,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汉末年,雄心勃勃的曹操在剿灭实力远胜于己的各路军阀后率军南下,势如破竹,直达长江北岸。曹操下书孙权,宣称要以“雄兵百万,上将千员”与孙权“会猎”江东。一时,东吴朝野,主降之声甚高,弄得孙权惶恐不安。这时,诸葛亮身负联吴抗曹的使命来到东吴。在那里,诸葛亮联合只占孙吴集团少数的主战的文武大臣,舌战群儒,力排众议,使孙权终于下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诸葛亮不辱使命,使得形势终于按照自己的设想发展。这除了他过人的见识以外,同他高超的政治外交才干是分不开的。如果诸葛亮光有“识”而无“才”,那他是难以完成自己的战略设想的。正因诸葛亮才识过人,才被后世万代景仰不已。

2学

“学”,即一个人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知识包括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语文、数学、哲学等各个方面。在人的智能品质的诸要素中,“学”是“识”和“才”的基础。如同食品是人体的营养品一样,知识是智能的营养品。“不学”和“无术”历来就是如影随形的,孤陋寡闻往往是智力枯竭的重要根源。一个缺乏知识的人,同样也是一个缺乏见识和才干的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对于见识和才干来说,就是人的知识、学问。成就事业、增长才干,没有知识是不行的。一切有着远见卓识和非凡才干的人,都是同他广博的知识根底分不开的。因为,“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

3识

“识”,是指一个人在与自己的生活及事业有关的领域里,统观全局、分清主次、把握关键的能力,预见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趋势的能力,以及根据全局形势和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和目标选择的能力。通常人们所讲的“远见卓识”、“胸有全局”、“眼光远大”等都是对一个人见识的高度评价。诸葛亮当年“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成为“远见卓识”的佳话,千古流传。可见“识”对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叶燮以为:才、胆、识、力四者交互作用,而识是最重要的。“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章学诚指出:“学问文章,聪明才辩,不足以恃世,所以恃世者,存乎识也。”章学诚还把识与志结合起来论述。他说:“文辞,犹三军也;志识,其将帅也。文辞,犹舟车也;志识,其乘者也。文辞,犹品物也;志识,其工师也。文辞,犹金石也;志识,其炉锤也。文辞,犹财货也;志识,其良贾也。文辞,犹毒药也;志识,其医工也。”

爱因斯坦曾经谈到学会识别能导向事务精髓的东西,学会避开那繁多的、令人头昏脑胀、偏离目标的一切,对于他取得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贝弗里奇指出:“如何辨别有希望的线索,是研究艺术的精华所在。”朱克曼认为,看一个科学工作者修养的高低主要有两条:一是能否抓住主要问题;二是否能找到新的方法。前者即是“识”,后者即为“才”。由此可见“识”在诸种智能品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欲成功者,要努力在“才学”的基础上培养“识”的能力,善于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良策。这是每一位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4兼具“才、学、识”

在人的智能品质结构中,“才、学、识”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然,这三者在智能品质中构成的成分、所占的地位是不同的,各自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清代袁枚在《诗品?尚识》中说:“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当代科学家王祥坤说:“才如战斗队,学如后勤部,识如指挥员;才如斧刃,学如斧背,识是执斧的手。”两位学者在对“才、学、识”三者的关系认识上,虽用不同的比喻,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有将“才、学、识”三者以最佳的方式加以组合运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能力,取得最好的效果。对于人的智能品质来说,三者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成功者需要在“才、学、识”三方面都具备较高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

思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思维力是指人脑借助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间接、概括反映的能力,或者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思维力几乎等同于智力,这是因为它在智力中所处的核心地位而决定的。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具有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等特点。但在日常生活的思维判断分析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层次经常流于肤浅、缺乏理性。特别容易停留在“叫什么”的阶段,而很少深入到“是什么”的层次。

当我们大约一岁半的时候,开始学说话,妈妈教我们“这是眼睛,这是嘴”。这种最初级的启蒙教育,属于“叫什么”的阶段,我们需要把名词和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至于眼球的结构怎么样,什么是视网膜,什么是玻璃体,这是以后的事,这后一种求知的过程,就属于“是什么”的阶段。一个人不只懂得一个东西叫什么,而且还开始探究这个东西是什么、怎么样,这说明他在走向成熟。

我们迎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论、控制论、存在主义、符号学;海德格尔、萨特、叔本华、尼采……于是,大批名词像闹蝗虫灾一样铺天盖地地飞来,什么“在”、“存在”、“酒神精神”、“上帝死了”、“解构”、“重构”、“二律背反”……我们像走进了一个新名词的超市,但能把这些新名词的具体内容讲清楚的人太少了。“知识爆炸”成了“名词爆炸”,究其本质,我们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一岁半”状态。

这种仅仅满足于一个东西“叫什么”,而不愿费心去搞清楚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的“一岁半思维”,常常是各种一窝蜂现象的根源。不管是“气功热”、“股票热”还是“房地产热”,最终常常留下悲剧。究其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搞清楚那个东西是什么,就已经开始“发烧”、“发热”起来。

这种“一岁半思维”经常导致人们感情用事。例如,关于王朔小说。王朔的小说究竟怎么样,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但王朔的小说毕竟产生过长期的很大的影响,即使它是反面教材,也值得我们研究。但是认认真真理智地分析王朔小说的人很少,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贴标签式的臭骂式批评,其核心名词就是“痞子作家”或“痞子小说”。这种水平的批评其实就大有那种“一岁半”特征。一个理智的够水准的读书人应该关注的是一个人究竟说的是什么,而不是这个人的“成分”究竟是“痞子”还是“教士”。以油滑的“痞子”腔或严肃的“教士”腔,都有可能说出有价值有内涵的话,也都有可能说出没内容的废话。“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是《浮士德》中魔鬼靡非斯特的话。可见,歌德认为魔鬼也有可能很深刻。一个有判断力的读书人,能从“邪恶的成熟”中得到知识,却不会变邪恶,但从“高尚的幼稚”中我们却一无所获。“一岁半”思维常常使一个人陷入“高尚的幼稚”状态。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防止自己的思维漂浮在名词与概念的躯壳之上。在汲取知识的时候,我们都应该问自己,我现在是不是“一岁半”。思维的力度是非常重要的,肤浅的、自以为是的思考比白痴更可怕,因其将给个人乃至社会带来破坏性影响,最终势必会与成功背道而驰。善用思维吧,它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思维力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1有的放矢

思维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不能含含糊糊,否则思维就会无的放矢,变为胡思乱想,这是要不得的。因为,任何一个思维活动都是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要解决问题就要确定解决这个问题的目的。思维就要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平时可以养成这个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始终很清晰地知道要解决的是什么具体问题,自己的一切解题思维都要围绕着这个所需回答的问题。

2准备充分

目的明确以后,要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有关资料,这一步对促进思维取得成效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在做作业前应先将有关作业的知识复习一遍,做到先复习后做作业。这样做,看起来好像比直接做作业慢了些,实际上不是慢而是快,这就好比“磨刀不误砍柴工”。

3顺序思维

有顺序地思维十分重要,它使思维少走弯路。其一般做法是:首先分析问题,排出主次关系;其次分析材料,把握可利用的内容;再次解决问题;最后再进行检验。

4尊重规律

思维与其他客观事物一样,是有规律的。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分析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也是动脑思考、深刻理解的过程。综合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也是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过程。

5重视训练

发散性思维力训练。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它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出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也就是举一反三、灵活多变的意思。平时我们解数学题可自觉地运用多种方法去解一道题,这就是一题多解的方法。

敏捷性思维训练。这种训练可提高思维的速度。学生平时做作业,在准确解题的基础上,要加快解题速度。如做数学就要利用速算法加快计算速度;对一些常用数字的平方要背得滚瓜烂熟,以利于提高解题速度。

创造性思维训练。不要满足于已有知识的掌握,要善于突破、敢于突破旧的模式、旧的框框。如伽利略突破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下落时,重的物体先着地”的错误结论。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不少,其中逆向思维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对有些问题、命题、结论,有时可故意反过来想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意。

以上就是锻炼思维力的一些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可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时间久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有质的飞跃。

同类推荐
  • 名人佳作:格言寄语篇

    名人佳作:格言寄语篇

    《格言寄语篇》共有七辑,主要收入人生与命运、理想与追求、学习与求知、爱情与婚姻、道德与品格、交际与处世、生活与娱乐等方面格言。
  • 给真爱一个空间

    给真爱一个空间

    "我试着接近你,我试着呼唤你,当我走向你,原来你也正朝着我走来。后来我知道了,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需要给真爱一个空间!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知识名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知识名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聪明做人智慧做事的7张底牌

    聪明做人智慧做事的7张底牌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没有人愿意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也没有人愿意在一把椅子上坐到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做人做事方面成熟而圆润。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在有关做人做事的一些问题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其实,聪明做人、智慧做事并不难。要知道,社会的运行与发展不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有些人就是认识不到这一点,或者不能正确理解这种现实法则,因而导致做人做事出现了偏差,甚至犯错。事实上,只有理解了现实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且让自己的思维乃至行为规范于这个基本原则之内,我们才能真正看清世事的真面目,才能实事求是地指导自己该如何做人与做事。
  • 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揭开了心理学和气场之间的关系,即心理是强化气场的内在源泉,气场是影响心理的无形因素。《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告诉读者,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学会用心理提升自己的气场。《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通俗易懂,经典实用,是读者提升气场的引路者。《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能够帮助读者摆脱心理负气场,迅速提升正气场!
热门推荐
  • 功法修改器

    功法修改器

    石焱携功法修改器重生入九域玄幻世界,人族挣扎求生。九域世界以游戏形式发售、面世。当有一日,两界融合,妖魔肆虐而来。石焱内测进入九域世界,这一日,游戏尚未发售,玩家尚未进入,妖魔尚未影响……书友Q群:371073565
  • 尽管我们手中已空无一物

    尽管我们手中已空无一物

    酒阳神宫-讫宣原创作品封面设计:茶久简介:沉陷着,沉陷着,仿佛置身于深海一般,没有一丝光亮,就这样在这片黑暗中沉陷着。
  • 星河战争之极限领域

    星河战争之极限领域

    探索未知浩瀚的宇宙,游离在光年之外,谁能在这无尽的战争中脱颖而出,人体是否存在极限。
  • 在风中等相遇

    在风中等相遇

    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赶之不走,弃之不掉,忘之不了,这就叫做羁绊。如果林希的世界里唯一的羁绊就是苏念生的话,那么她愿接受这一切,哪怕自己一人与命运作斗争时,风起浪涌,雨打电闪,她都无所畏惧。
  • The Golden Age

    The Golden 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智者与愚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智者与愚人的50个思维差异

    聪明和愚蠢之间并不远隔千山万水,在很多时候,仅仅只是向左转或向右转的一步距离。这一步就是思想方式、行为方式、主观意识的差异。生活需要智慧,人生需要领悟。换换脑子,用另一种态度开始做一个生活的智者。是什么样的差异让一部分人被称为智者。另一部分人却被贴上愚笨的标签呢?
  • 全频带阻塞干扰

    全频带阻塞干扰

    这是一个场面浩大而惨烈的故事。21世纪的某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起了对俄罗斯的全面攻击。在残酷的保卫战中,俄国的电子战设备无力抵挡美国的进攻,节节败退。唯一的办法,是制造一场阻塞所有通讯频道的电子洪水,使双方的电子仪器同时失灵。于是,一位俄宇航员,驾驶飞船撞向太阳,引起了一场巨大的磁暴,使地球上的通讯全部中断了。人类回到了马可尼之前的时代,士兵们重新拼起了刺刀。
  • 仙侠新世界之外传合集

    仙侠新世界之外传合集

    当黎明穿过黑暗的笼罩,无数颗因为重现光明而变得黯淡的繁星,永远不会消失在这新生的苍穹之上,而是给那些活着的人,指引前行的方向......(仅以此文献给《仙侠新世界》所有发光发热的配角们。)
  • 元曲集(上)

    元曲集(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记(经典译林)

    西游记(经典译林)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