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1500000005

第5章 我的国学观(5)

延寿慧轮禅师——僧问:“宝剑末出匣时如何?”师曰:“不在外。”曰:“出匣后如何?”师曰:“不在内。”(同书,卷八)

石头希迁禅师——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同上书,卷五)

清平令遵禅师——问:“如何是有漏?”师曰:“笊篱。”曰:“如何是无漏?”师曰:“木勺。”(同上书,卷五)

三平义忠禅师——讲僧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龟毛拂子,兔角拄杖,大德藏向什么处?”(同上书,卷五)

金可观禅师——问:“从上宗乘如何为人?”师曰:“我今日未吃茶。”(同上书,卷七)

国清院奉禅师——问:“十二分教是止啼之义,离却止啼,请师一句。”师曰:“孤峰顶上双角女。”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旁。”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东壁打西壁。”(同上书,卷四)

保福可俦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云在青天水在瓶。”(同上书,卷八)

兴教惟一禅师——问:“如何是道?”师曰:“刺头入荒草。”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乾屎橛。”(同上书,卷十)

中国禅宗机锋的例子,多得不得了。举出上面这一些来,可见一斑了。这里也有一个接受过程。说话者→说出来的话→听者。然后听者→说话者的话→说话者,倒转过来,以意逆志。听者猜到的谜,与说话者要说出来的谜,其间距离究竟有多大,那只有天晓得了。这同如来拈花,迦叶微笑一样,是永远摸不到底的。但是,只要说者认可,别人也就不必越俎代庖了。这些机锋语言,看来五花八门;但是,据我看,纲只有一条,这就是中国汉语的模糊性。参禅斗机锋,本来就是迷离模糊的。再使用中国朦胧模糊的语言,可谓相得益彰了。在这里,我必须补充几句。对斗禅机来说,汉语的模糊性同作诗不完全一样。它不表现在语法形态上,而表现在内容含义上。然而其为模糊则一也。

写到这里,我可以回答我在上面提出来的两个问题了:为什么禅宗独独在中国产生而又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为什么独独在中国作诗与参禅才产生了这样密切的关系?我们回答是,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汉字的模糊性。

表现在禅机方面的,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动作,比如当头棒喝,拈杖竖拂,直到画圆相,做女人拜,等等,等等。因与语言无关,我就不谈了。

从中国文化特点谈王国维之死

将近60年前在清华读书时,经常徘徊在“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前,和同学们指指点点,谈论陈寅恪先生写的纪念碑文。其中有几句话: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与此事有联系的,寅恪先生还有一段话: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厚,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这些话意思是明白的,但是我们却觉得,它与王静安先生之死挂不上钩。静安先生自己写得非常清楚:“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原来溥仪被驱逐出宫时,他曾与罗振玉、柯绍忞等相约同殉。后未果。他认为这是耻辱。到了1927年,韩复渠兵临北平城下,他不想再一次受辱了,于是自沉于颐和园内昆明湖。这是一种忠君思想,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同什么“俗谛”、“思想自由”,又同什么“文化”有何关联呢?这个问题多年来耿耿于怀,没有得到认真的解决。我也就把它放到一边,不再考虑。

最近,我因为给一册纪念寅恪先生的论文集写一篇序,又认真读了一些陈先生的著作,浏览了时贤关于他的专著和论文。有的学者在自己的著作中谈及王静安先生之死,作了一些解释。读了以后,我学习了不少的东西,得到了许多启发。可是将近六十年前我碰到的那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学者们的一些看法,我认为有点隔靴搔痒,没有搔到痒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好重新独立思考了。我觉得,要想满意地回答我的问题,只能从中国文化的特点出发来考虑、探讨。

什么叫做文化呢?世界各国的学者给文化下的定义,据说有好几百个。定义数目这样多,正好证明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难以解决。我现在不想再给定义的宝库增添新的负担。我个人没有这这个能力,也认为没有必要。我只想考虑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由此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中国文化的个性或者特点是什么呢?讨论这个问题的学者也是非常多的。我不想远求,我顺手拿过了一本《中国文化书院讲演录第一集·论中国传统文化》,又随便从里面选了四位学者的文章,加以节引。第一位是梁漱溟先生。他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

中国人的心思、思想、精神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到人与人之间去了,用到人伦关系上面去了。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好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伦的问题。

第二位是冯友兰先生。他在《中国哲学的特质》中说:

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人的评价很高……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着重的是人。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是发挥人学,着重讲人。

庞朴先生是我想提到的第三位学者。他在《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中说:

我想是不是可以说人文主义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精神呢……孔子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仁义礼智信”中的那个“仁”字,就是以人为本位,以人作为自己学说的目的,是尊重人的一种学说。

第四位是任继愈先生。他在《唐宋以后的三教合一思潮》中说:

任何一个理学家都认为三纲五常是与生俱来的、天地间的至理,最高真理,不能问为什么要忠君、孝父母,因为这是人类善的本性的必然要求,这种天性与生命共存亡,只要活着就必须在这个规律中生活。

学者们的意见就征引到这里。他们的说法虽然似乎有一些差异,但是意思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于重视人,重视人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是同我经过长时期考虑的结果相一致的。

这样一来,王静安先生之死的原因与中国文化的特点完全可以挂上钩了。既然中国文化偏重伦理道德方面,与西洋和印度的迥乎不同;那么,中国伦理道德的骨架是三纲六纪,君为臣纲是三纲之一。王静安之死表面上是臣殉君,事实上也是臣殉君,但从更深一层的内涵上来看,说他是殉中国文化,不是完全合情合理吗?寅恪先生关于王静安先生之死的那一些话不也完全豁然开朗了吗?

推荐十种书

一、《红楼梦》

《红楼梦》是古今中外最优秀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我不谈思想性,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不清楚,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只谈艺术性。本书刻画人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人物一开口,虽不见其人;但立刻就能知道是谁。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实无其匹。

二、《世说新语》

这也是一本奇书。当时清谈之风盛行。但并不是今天的“侃大山”,而要出言必隽永有韵致,言简而意深,如食橄榄,回味无穷。有的话不能说明白,但一经说出,则听者会心,宛如当年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三、《儒林外史》

本书是中国小说中的精品。结构奇特,好像是由一些短篇缀合而成。作者惜墨如金,描绘风光,刻画人物,三言两语,而自然景色和人物性格,便跃然纸上。尤以讽刺见长,作者威仪俨然。不露笑容,讽刺的话则入木三分,令人忍俊不禁。

四、李义山诗

在中国诗中,我同曹雪芹正相反,最喜欢李义山的诗。每个人欣赏的标准和对象,不能强求一律。义山诗辞藻华丽,声韵铿锵。有时候不知所言何意,但读来仍觉韵味飘逸,意象生动,有似西洋的pure poetry(纯诗)。诗不一定都要求懂。诗的辞藻美和韵律美直接诉诸人的灵魂。汉诗还有一个字形美。

五、李后主词

后主词只有短短几篇。他不用一个典故,但感情真挚,动人心魄。王国维说:“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言似夸大,我们不能这样要求后主,他也根本不是这样的人。中国历史上多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没有多大分量。但是,如果缺一个后主,则中国文学史将成什么样子?

六、《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但此书的真正意义不在史而在文。司马迁说:“诟莫大于宫刑。”他满腔孤愤,发而为文,遂成《史记》。时至今日,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只留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而《史记》则“光芒万丈长”。历史是最无情的。

七、陈寅恪《寒柳堂集》

八、陈寅恪《金明馆丛稿》

陈寅恪先生学贯中西,融铸今古。他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乾嘉朴学大师的考据之学,另一方面又继承和发扬了西方近代考据之学,实又超出二者之上。他从不用僻书,而是在人人能读人人似能解的平常典籍中,发现别人视而不见的问题,即他常说的“发古人之覆”。他这种本领达到了极高明的地步,如燃犀烛照,洞察幽微,为学者所折服。陈先生不仅是考据家,而且是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实超过许多哲学家。

九、德国Heinrich Lüders(吕德斯)Philologica Indica(《印度语文学》)

在古今中外的学人中,我最服膺,影响我最深的,在中国是陈寅恪,在德国是吕德斯。后者也是考据圣手。什么问题一到他手中,便能鞭辟入里,如剥芭蕉,层层剥来,终至核心,所得结论,令人信服。我读他那些枯燥至极的考据文章,如读小说,成了最高的享受。

十、德国E. Sieg(西克)、W. Siegling(西克灵)和W. Schulze(舒尔茨)Tocharische Grammatik(《吐火罗语法》)

吐火罗语是一种前所未知的新疆古代民族语言。考古学家发掘出来了一些残卷,字母基本上是能认识的,但是语言结构,则毫无所知。三位德国学者通力协作,经过了二三十年的日日夜夜,终于读通,而且用德国学者有名的“彻底性”写出了一部长达518页的皇皇巨著,成了世界学坛奇迹。

同类推荐
  • 上海特色风情(全集)

    上海特色风情(全集)

    《上海人家》探秘47户上海人家的居家生活,从中透露出上海人日常生活的千姿百态。《上海外国人家》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上海特色餐厅》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方向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极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该书是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所选文章注重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一些应用文。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骈文和韵文,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本书是在《古文观止》原著的基础上,精心选文一百余篇而成。本书将原文、注释、译文融为一体,附以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评析,全面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方便读者阅读,可从中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丰采,了解古文发展的源流和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
  •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本书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种。该丛书以人为本,以立人为宗旨,以个人为轴心,辐射出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三个探讨的领域板块,主题分别是个人与家庭、师友、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讨论的话题。本书《尊师重教》主题是知识与师道。从先秦至清代有影响的典籍中筛选出主题名篇,逐篇予以解题、注释。
  • 幸福的柠檬

    幸福的柠檬

    “本书精选了作者74篇小小说,题材宽泛,内容涉及亲情、友情、爱情、成长、励志等,语言鲜活,富有灵性。透过这些篇杂,可以让读者触摸到真善美,触摸到一种大爱情怀。作者的笔触立足鄂北本土,倾向于底层,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被人忽视的东西。在塑造小说人物时,用引人入胜的情节、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朴实真挚的语言,不经意间戳中人们心底那处柔软,让人回味无穷。”
  • 后现代文化景观

    后现代文化景观

    本书致力于从文化的角度,勾勒后现代的来龙去脉,并逐一解析它从文学、哲学到文化研究的脉络和进路。不光谈福柯、拉康以及德里达的后期思想,也谈列斐伏尔、德勒兹和伽塔利,以及波德利亚和布尔迪厄。本书的后现代叙述,可以说是对当年走红美国,然后向全世界传布的“法国理论”的一个回顾和反思。最终希望读者对于“后现代文化”这个今天学界的热门话题,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清晰认知。
热门推荐
  • 跳马

    跳马

    古又今教授55岁生日宴会摆在杭州西湖边的“楼外楼”餐馆,整整六张圆台面,在座的除了教研室和系里同事,便是他在本地商学院六年中带过的十几名硕士研究生。多年前古教授在上海F大学任教时已身为博士生导师,调到杭州后,无奈任职的商学院未能申报上博士点,于是古教授只好降格当硕导,想想实在是蛮委屈的。现在好了,六年牢笼熬出头,与商学院聘用合同即将期满,古教授眼看就要恢复自由身了。这场生日酒席,也被古教授夫妇视为与同事及学生们的告别宴。酒菜早已布满圆桌,却不闻主人开席令。古教授夫妇俩轮番去门口张望,好像还有重要客人未能到场。
  • 影—梦

    影—梦

    当白悦莹成人礼的时候,明明注定在一起的人。却因为那么一场车祸,使她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简洛却试着那些高科技来救活她。最后,白唯出现了。可是大伙儿都认为简洛疯了,居然会这么去做。白唯又怎么会有自己的感情?可是她还是喜欢上了他。她深知自己一直当着另外一人的影子,但是自己却不想从梦中醒来,一直活在梦境中。而简洛看着白唯,却一直麻痹着自己,让自己沉醉在拥有白悦莹的梦中。梦终归是梦,还是破碎了。破碎了的梦,简洛又还能不能重新将它恢复,跟随自己的内心,找到那个真正爱自己的,自己爱的,又活在这个世上的人呢?最终,简洛去到他们走过的地方,寻求那段美好的回忆。白唯教会了他许多,他也找到了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人,也真正认清了爱的人是谁。就算是机器又如何?有情的机器比无情的人来的好多了。他最后也决定了要用自己的有生之年中陪伴着他们到生命的尽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上大帝之重生都市修仙

    无上大帝之重生都市修仙

    重生都市,我名叶擎天,当镇压一切敌! 书友QQ群668198759 十大界域,三千大界,无垠虚空,恒沙星海,无穷次元空间,他三百年力压无数天骄、妖孽,证道化神;他以一介凡体斩落至强神体、圣体,成就合道真仙;他是五千年登临宇宙绝巅的无上大帝!他是翻手间覆灭寰宇,镇压妖圣魔祖的绝世大能,强势横推星空大帝榜,号称万战不败最强大帝!他为无上大帝,看尽纪元沉浮,高坐云端俯瞰芸芸众生。他于九天之上横击飞仙天劫!但,他人间无敌,却依旧不够圆满,短短五千年的勇猛精进,留下了太多缺憾,五千年追寻她的脚步未停,却落下了太多隐患,心魔劫的来临让根基不稳、道心不圆满的他腹背受敌,最终殒命九重飞仙天劫!
  • 气象睢宁

    气象睢宁

    一只白鹭从河边飞起,又一只白鹭从草丛飞起,紧接着,一只只飞起,一队队飞起。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飞起时是一阵白云,落下时似一地白雪,在古黄道上是那么的让人惊异、感叹!他们好像会说话,在欢迎刘礼春一行的到来,用自己最美丽的姿势。刘礼春似乎是听懂了白鹭的歌唱,露出了一脸的微笑。古黄河道,原本就有天然的美啊!
  • 极品女法

    极品女法

    自打三年前帝女阁阁主战败失踪,魔九子接管帝女阁之后,其分阁醉云阁就不再是以前的醉云阁。现在的醉云阁是夜以继日的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已是富家子弟的安乐窝和销金窟。安乐窝?销金窟?一想到自己的姐妹被色欲熏心的男人尽情蹂躏,落仙的心犹如刀割。
  • 我在斗破当火影

    我在斗破当火影

    当魁拔遇到尾兽?如果奥特曼降临尸兄世界!见过擎天柱打霹雳火吗?雪走和屠龙刀那个更硬?经期期待(我在斗破当火影)
  • 相信是成功的一半:战胜疑虑、释放潜能的自我精进法则

    相信是成功的一半:战胜疑虑、释放潜能的自我精进法则

    在这本基于大量研究的实用指南中,畅销书作家博恩·崔西携手心理治疗师克里斯蒂娜·斯坦,奉上了他们的成就心理学项目,帮助你识别并克服那些阻碍你实现人生目标或者感到幸福与满足的不良模式和想法。无论这种消极性的源头是一段未得善终的旧情、一个童年的创伤、一次业务上的失败,还是一种总体上的不安全感,崔西和斯坦都能帮助你意识到这种有意识的——在更多情况下是无意识的——消极性如何影响着你的思考、感受和决定。书中,他们向你展示了如何重新掌控自己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把消极变为积极,并且学会接受人生中未曾预料到的改变,避免陷入以往破坏性的模式中。对于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相信是成功的一半》都是一份重要的人生路线图,它会带你战胜消极性,拥抱积极思维,最终走向幸福与成功。
  • 云志的美好时光

    云志的美好时光

    故事讲述了阎云志和女神秋红的隔空爱恋,做校园文学社编辑的他获得秋红的一张古典玉照并作为校刊的封面发布。不知情的冯燕青以为阎云志赏识她的文采,不慎引起误会轰动校园。这场轰轰烈烈的友情没有持续多久不欢而散,不甘心的她一路纠缠阎云志。高中毕业之后牛犇深爱痴情女冯燕青,经阎云志介绍两人走到一起。阎云志和同舍哥们追秋红而不得,随着相继离开校园断绝关心。空窗期的他喜欢钟莉莎,同情转化成爱情。上大学之后他无视同学付丽莹的软磨硬泡,依然去打工为钟莉莎筹集学费。一路上遇到各色女人,他都不为所动。孰料钟莉莎毕业选择了师兄,师兄也帮她还阎云志的人情。阎云志伤心欲绝开始网恋,遇到杨梦婷还决意托梦春城。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两人没能走到一起。伤心的他忽然决定看看故人,此时的付丽莹已经经营起自己的整形医院;回到重庆,谢蓉蓉早已再婚,那段姐弟恋消失无踪。此时他发奋图强,回到老家随阳拿着父亲给的钱开启创业之路。后来成为随阳成功人士。此时的海归秋红入选家乡千人计划,两人相遇,两人能否走到一起?我们拭目以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