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8400000044

第44章 礼周(4)

《礼运》篇论述了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这二者的根本区别,提出了大同小康二个影响极为深远的概念,这对中国古代政治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礼运》作者在受到老子哲学思想影响的同时,依然提出了完全不同于道家思想倾向的政治理想。《礼运》认为,人们应该面对现实,努力寻求适合当前历史阶段的治道。这个道自然就是礼。《礼运》利用了道家观念之中可以利用的思想资源,而且改变了其思维定势,表彰仁义礼乐,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乏灵活性,机智务实地宣传了儒家思想,这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十分良好的基础。

礼器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1],增美质,措[2]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3],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4]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5]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6]无不怀仁,鬼神飨[7]德。

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8]。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也者,合于天时,设[9]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是故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10],物曲[B11]有利也。故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飨也。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B12]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故必举其定国之数[B13],以为礼之大经[B14]。礼之大伦[B15],以地广狭;礼之薄厚,与年之上下[B16]。是故年虽大杀[B17],众不匡[B18]惧,则上[B19]之制礼也节矣。

礼,时为大,顺次之,体[B20]次之,宜[B21]次之,称[B22]次之。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诗》[B23]云:“匪革其犹[B24],聿追来孝[B25]。”天地之祭,宗庙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伦[B26]也。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丧祭之用,宾客之交,义也。羔豚而祭[B27],百官皆足[B28],大牢[B29]而祭,不必有余,此之谓称也。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瑞。家[B30]不宝龟,不藏圭,不台门[B31],言有称也。

……孔子曰:“礼,不可不省[B32]也。礼不同,不丰[B33],不杀[B34]。”此之谓也。盖言称也。礼之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B35]者也。德发扬,诩[B36]万物,大理物博[B37],如此,则得不以多为贵乎?故君子乐其发也。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B38]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B39],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称也。

是故君子大牢而祭谓之礼,匹士大牢而祭谓之攘[B40]。管仲镂簋朱纮[B41],山节藻纮[B42],君子以为滥[B43]矣。晏平仲[B44]祀其先人,豚肩不拚豆[B45],澣衣濯冠[B46]以朝,君子以为隘[B47]矣。是故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B48]也,纪散而众乱。孔子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君子曰:“祭祀不祈[B49],不麾蚤[B50],不乐葆大[B51],不善嘉事[B52],牲不及[B53]肥大,荐[B54]不美多品。”

孔子曰:“臧文仲[B55]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B56],燔柴于奥[B57]。夫奥者,老妇[B58]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B59]。”

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拚,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B60],有美而文而诚若。君子之于礼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杀也[B61],有经而等也[B62],有顺而讨[B63]也,有划而播也[B64],有推而进也,有放而文[B65]也,有放而不致[B66]也,有顺而摭[B67]也。

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B68],夏造殷因。周坐尸[B69],诏侑武方[B70],其礼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六尸[B71],曾子曰:“周礼其犹醵[B72]与?”

君子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B73]者也。郊血[B74],大飨腥[B75],三献烟[B76],一献孰[B77]。是故君子之于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B78]以相见也,不然则已悫[B79];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B80]。故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叛宫[B81];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B82];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B83]。三月系[B84],七日戒[B85],三日宿[B86],慎之至也。故礼有摈诏[B87],乐有相步[B88],温之至也。”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诏[B89],朝事以乐[B90];醴酒[B91]之用,玄酒[B92]之尚;割刀[B93]之用,鸾刀[B94]之贵;莞簟之安[B95],而槁秸[B96]之设。是故先王之制礼也,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学也。

君子曰:“无节[B97]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故作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故曰:‘礼也者,物之致[B98]也。’”

是故昔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义焉尔。故作大事必须天时,为朝夕必放于日月,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是故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亹[B99]焉。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聚众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皇降,龟龙假[B100];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注释][1]回:邪恶。释回:消除邪恶。[2]措:安放,加于。[3]竹箭:一种细小的竹子。筠(yún):竹子的青皮。[4]二者:指外表和内心。大端:基本方面。[5]柯:草木的枝茎。[6]物:这里指人。[7]飨(xiǎng):享有。[8]本:根本,内容。文:外部表现,形式。[9]设:合。[10]人官:人的感官。能:功能。[B11]物曲:物体的性能。[B12]豕(shǐ):猪。[B13]定国:立国。数:赋税收入的数目。[B14]大经:大法。[B15]大伦:等级次第。[B16]与:以,根据。年:收成。[B17]杀:歉收。[B18]匡:同“惬”,惧怕。[B19]上:指君主。[B20]体:准则。[B21]宜:义理,原则。[B22]称:相称,恰当。[B23]《诗》:指《诗经·大雅·文王有声》。[B24]匪:非。革(jí):通“亟”,急迫。犹:计谋。[B25]聿(yù):虚词,无义。来孝:自古以来的美德。[B26]伦:次序,类别,等级,人伦关系。[B27]羔:羊羔,大夫祭祀用羊羔。豚(tún):小猪。士祭祀用小猪。[B28]百官:助祭之人。皆足:都可以得到献祭的牲畜的一部分。[B29]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猪三牲。[B30]家:大夫。[B31]台门:古时诸侯所筑用以瞭望守卫的土垒,大夫不可建。[B32]省:考察。[B33]不丰:应少不可多。[B34]不杀:应多不可少。[B35]外心:用心于外,指君主殚精竭虑治理国家。[B36]诩(xǔ):普施,普及。[B37]大理:治理的范围广大。物博:处理的事情繁多。[B38]内心:专心于内。[B39]德产:德性。致:最高程度。[B40]君子:大夫以上。匹士:即士。攘(ráng):有侵夺、偷窃、扰乱之义。[B41]管仲(?—前645):春秋齐国政治家,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簋(guǐ):古代祭祀宴享时盛黍稷的器皿。镂簋:用镂刻花纹的玉装饰的簋。朱:红色。纮(háng):古代冠冕上系于颔下的带子。[B42]山节:山形的斗拱。藻棁(zhuó):画有水藻纹的梁上短柱。[B43]滥:过分。[B44]晏平仲(?—前500):春秋后期齐国政治家。[B45]肩:牲畜的腿根部。拚(yǎn):同“掩”,遮盖。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B46]澣(huàn):洗涤。澣衣:洗旧了的衣服。濯(zhuó):洗。濯冠:洗旧了的帽子。[B47]隘:小气。[B48]纪:准则,法度,指礼。[B49]祈:求。[B50]麾:快意。蚤:同“早”。麾蚤:以先祭为快。[B51]葆大:指器物的高大。[B52]嘉事:指冠礼、婚事。[B53]不及:不必等到。[B54]荐:祭品。[B55]臧文仲:春秋时代鲁庄公至文公四朝贤大夫。[B56]夏父弗綦:鲁文公时负责祭祀的官员。逆祀:指祭祀鲁先君时颠倒了次序。[B57]燔(fán)柴:祭天之礼。奥:指炉灶。[B58]老妇:指炊事之神。[B59]尊于瓶:以瓶作酒尊。[B60]致:传达,表达。若:顺,指顺乎天理。[B61]曲:曲折地表达感情。杀:指减少一些做法。[B62]经而等:一般规定父死服三年丧,任何人都当如此。[B63]顺:自上而下的顺序。讨:去除,减少。[B64]划(chàn):铲除。播:传播。划而播:指取之于上而传播于下。[B65]放:仿效。文:文饰。[B66]致:达到,做到。[B67]摭(zhí):拾取,采取。[B68]或素或青:各个时代崇尚的颜色不同。[B69]尸:古代祭祀时,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的人。[B70]诏:告。侑(yòu):劝。武:当为“无”,因声似而误。方:常规。[B71]旅:祭祀名。酬:劝酒。[B72]醵(jù):凑钱饮酒。[B73]至:最好的。[B74]郊:祭天。血:牲血。[B75]大飨(xiǎng):祭祀先王。腥:生肉。[B76]三献:祭祀名,郊祭时要三次献酒,故名。烟(xún):一种祭品,将肉放入汤内,半熟取出。[B77]一献:小规模的祭祀。孰:同“熟”,熟肉。[B78]介:传宾主之言的人。[B79]悫(què):朴实,谨慎。[B80]蹙(cù):急迫。[B81]叛(pàn)宫:同“泮宫”,周代诸侯设立的太学。[B82]恶(hū)池:滹沱河。[B83]配林:树林名,在泰山西南方。[B84]系:把用于祭祀的牲畜系在圈里。[B85]戒:古礼规定,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乐、不吊,称为“散斋”。[B86]宿:戒斋。[B87]摈(bìn)诏:介绍宾主的人。[B88]相(xiàng)步:古代乐师多为盲人,扶助导引他们的人叫相步。[B89]不诏:是说不等到正式通知就哀哭。[B90]朝事:朝廷燕乐群臣之事。乐(yùe):奏乐。[B91]醴(lì)酒:甜酒。[B92]玄酒:上古祭祀用水,后引申指薄酒。[B93]割刀:当时使用锋利的刀。[B94]鸾刀:古刀,不锋利。[B95]莞:用蒲草织成的席子。簟(diàn):细竹席。[B96]槁(gǎo)秸(jiē):粗劣的秸秆。[B97]节:经验。[B98]致:准则。[B99]亹亹(wěi):勤勉不倦。[B100]假:借用。

[鉴赏]自西周初年以来,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发展,礼制变得十分完备,对人们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具体而又周详的规定,其细目多达数千项。《礼器》篇就专门论述了制定和实行礼的原则,以便人们在实践中能够正确把握这些细目,既是要防止对它们的滥用,也是为了避免生搬硬套。《礼记·曲礼上》提出了礼的三原则,也就是“自卑而尊人”、“礼从宜,使从俗”和“礼尚往来”。《礼器》还对礼的法则作了更为充分、更加详细的说明,其中最重要的有:

首先,《礼器》提出,礼有内有外,有本有文,应该内外、本文兼备。所谓“内”就是指内心、情感;“外”则是指外表、行为。“本”指礼所体现的道德观念;“文”指礼节仪式。文章的第一、二段强调了,内与外、本与文二方面必须得以兼顾,不可偏废。另外,《礼器》还主张礼须“反本”,就是说要返回本心。这显然是针对现实中人们行礼有名却无实的现象而提出的。

其次,礼以时为大。文章的第三段列举了决定礼的正确性的一些主要因素,其中以“时”为首要方面,较顺、体、宜、称更为优先。所谓“时”,指的就是时代,泛指特定时间下的各种具体条件。《礼器》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礼。礼以时为大的命题意味着,人们不应当固守陈规,如果时代条件改变了,就应当破旧立新。

孔子曾说过,商、周二代对于前朝之礼制都曾有所废除,也都有所增益,并且他还断言,后世也必将永远这样做(见《论语·为政》),正是这些思想,才保证了中国数千年礼文化能够始终与时俱进,而不是拘执于完备的周礼。

同类推荐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原作者是明代万历时著名学者萧良有。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全书通用四言。虽是短句,但上下对偶,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为主,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全书故事包罗万象,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笔记小说,以考证、评论、记事为主要写作内容,书中既有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杂谈和文坛轶事,更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评论精彩、考证严谨,其价值远远超过同类书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该书通俗易懂,作者从小处入笔,写出人间沧桑,喻道理于点滴之中。阅读《白话容斋随笔精选》,可以让人消除疑虑,明白事理;可以让人心存感恩,摒弃丑恶;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澄清谬误。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道德经全书

    道德经全书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道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孝经》即是一部关于“孝道”的专著,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本书收录了《孝经》原文,以详细的注解及译文重现了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其严谨性,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本书对于延续与推广先贤圣哲的智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石城馆酬王将军

    石城馆酬王将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可悲的雪豹

    可悲的雪豹

    海拔三千米雪线上奇怪的枪声。二十四岁的维吾尔小伙子巴赫,做梦也没想到刚刚以三百七十元的高价码引进的一只幼年雄性克孜羊,竟在昨天的牧放中不幸丢失。昨天——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天气晴好。大约上午八九点钟,巴赫便操起尼纶羊鞭,轻轻吆喝了一声“达儿”(催羊的口语),便将三百多只雪白的长毛羊赶出了方圆一里的牧圈。他特别关照那只可爱的“克孜”,因为这只引进的羊种一两年后一旦和他的毛羊交配,将很可能产生一种耐干旱、耐高寒的新的羊种,那将使他的“羊财梦”实现得更美更大!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你怎么弱得心安理得

    你怎么弱得心安理得

    在正该奔跑的年纪,你选择了匍匐;在正该不服的年纪,你选择了凑合。每次被淘汰的时候,只会抱怨“社会的不公”,热衷惨淡经营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你怎么还能弱得心安理得?一本成长路上的破壁之书:打破自卑式自信,收获真知内省;打破虚假式强大,收获实在方法。心理承受力弱者慎翻,作者说起狠话来,自己都怕。
  • 给我你的怀抱

    给我你的怀抱

    他们是人人羡慕的毕业就结婚的小夫妻,可在登记结婚当天,她却对他说下并不爱他的话。三年的婚姻是几乎是两个人各自奔忙的同城生活。他的公司已经进入正常运营的轨道,她才刚刚做到一个项目经理助理的职位。终于有一天,她的出租屋变成了捉奸现场,然而却是她先说出:“我们离婚吧。”
  • 血脉熔炉

    血脉熔炉

    荒兽横行的世界,力量是生存的根本,人族在获得血脉的力量之后,开始了崛起之路。血脉者和万族相争,战斗于荒野、雪原和林海之中,终于将荒兽驱逐.经过千年时间的繁衍,人族开拓荒野,凭着赤城的热血在这荒野之中建起一座座城市,但危机却又悄然来临...
  • 心泉流瀑

    心泉流瀑

    卢煦林江西九江修水人,1991年7月本科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2004年1 2月研究生毕业于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经济师,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惨水县委办、县妇联、县创卫办,九江市委政研室、九江市委改革办工作,并在中央、省、市、县相关报刊上发表大量的政论文、调研文、散文等。
  • 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人在旅途,暗流汹涌,变幻莫测;命运之路,荆棘丛生,陷阱密布。人生中,不光需要勇敢、坚强,还需要心机、手腕,需要高明的处世方略。做人要有“心机”是让你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讲究方法,讲究策略,讲究变通之道,灵活机智地应对人情世故,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做事要有“手腕”,是要你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_方圆通达之道,把成事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达到****超群的境界。
  • 无限进化一条鳝

    无限进化一条鳝

    石磊重生成一条鳝鱼,身负宇宙最强(辅助)至宝——进化方块,吞食其他生命体可以获得对方的基因图谱。融合之后可以获得鳄龟的防御,美洲狮的咬合力,蛇的热成像……当他跃迁到波顿星系-飞丝星团-多兰星之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如此精彩。叹为观止的外星科技;单人硬刚舰队的高阶·大肌霸·战士……凡兽、奇兽只是鳝生的开始!注:不变人,鳝始鳝终。咳咳,小猪委婉点:“霸霸,收藏一波呗!”
  • 刹那间,走进你的世界

    刹那间,走进你的世界

    这里没有天马行空般的故事情节,却有最真实的校园生活。没有霸道总裁,也没高贵少女。暨没想走就走的旅行,也没诗与远方的生活。只有两个普普通通的少男少女,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爱到相守的生活缩影,简单却很真诚。或许你会觉得这很无聊,或许你会觉得这没童话般的浪漫,但也或许你会在这个故事中看到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