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8400000055

第55章 春秋左传(6)

[注释][1]二年:鲁成公二年,即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2]齐侯:齐顷公,即姜无野,前599—前582年在位。北鄙:北边。[3]丙戌:二十九日。[4]孙良夫:即孙桓子,卫国大夫,孙林父之父。及:与。新筑:卫地,在今河北魏县南。[5]癸酉:十七日。[6]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三人皆为鲁国大夫。公孙婴齐:即仲婴齐,叔肸之子,春秋鲁国大夫。会:会师。郤(xì)克:即驹伯,春秋晋国大夫。受命出使齐国,招齐顷公与晋卿公相会。齐顷公允许女眷隔帷观看晋国使者。郤克跛足,为妇女所笑,誓报此辱。后代替士会执政晋国。因鲁、卫二国请求,率晋、鲁、卫、曹四国之师伐齐,败齐师于搴,与之订袁娄之盟而归。鞌(ān):齐地,在今山东济南西北。[7]国佐:即宾媚人,齐大夫,曾主齐国之政。[8]己酉:二十三日。[9]袁娄:又作爰娄,齐地,在今山东临淄镇西。[10]龙: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南。[B11]嬖人:便嬖,地位微贱而得到宠爱的人。卢蒲就魁:名就魁,卢蒲是姓,本为姜姓,齐桓公之后。门:攻打城门。[B12]而:尔。[B13]封:国境。周代,华夏各国在边境上堆土为界,称为封。[B14]膊(bó):暴露、陈列。膊诸城上:悬尸于城上。[B15]陵城:登城。[B16]巢丘:鲁地,在今山东泰安或其附近。[B17]卫侯:卫穆公,即姬邀,前600—前589年在位,收复为齐所占失地。石稷:即石成子,卫大夫。宁相:卫大夫宁俞之子。向禽将:卫大夫。禽将为名。一说以向禽为姓名,将字另读,恐不确。[B18]将谓君何:将用什么话来对答卫君。[B19]如:应当。[B20]有:其下文脱缺,当为记齐卫新筑之战。[B21]须:留待。[B22]鞠居:卫地,以为在今河南封丘县。[B23]仲叔于奚:即叔孙于奚,卫国新筑大夫。[B24]曲县:县同“悬”,周礼规定,诸侯所用的钟、磬等乐器,东、北、西三面悬挂于架,称为曲县,也叫轩县。叔孙于奚位居大夫,所用乐器只可左右二面悬挂于架,叫判县。他请用曲县,是以大夫之位僭用诸侯之礼。繁(pán)缨:马的装饰物。朝:朝见。[B25]器:礼器,用以表示人的身份、地位。名:名位爵称。君之所司:国君掌握器与名,作为治理臣民的工具。[B26]名以出信:名分产生威信。[5]信以守器:威信足以保持显示其名位的器物。[B28]器以藏礼:各种器物使用上的尊卑贵贱规定,这种等级性蕴涵着礼。[B29]礼以行义:礼义规定着言行的合宜。[B30]义以生利:言行合义才会滋生福利。[B31]利以平民:滋生福利方能平治民众。[B32]不入:不进入卫国国都。[B33]皆主郤献子:卫国孙桓子、鲁国臧宣叔都以宾客的身份将郤克作为主人。[B34]城濮之赋:城濮之战时的军队数额。[B35]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与前辈卿大夫相比较,我不足以为他们的仆役。[B36]韩厥:即韩献子。因赵盾推荐,晋灵公任其为司马,掌管军法。[B37]臧宣叔:即臧孙许。逆:前往迎接。[B38]道:引导。[B39]季文子:鲁国之卿,即季孙行父。[B40]徇:宣令示众。[B41]分谤:分担被别人指责的过错。[B42]从:追击。莘:从卫至齐道上之地。[B43]壬申:十六日。[B44]靡笄(jī):山名,即今山东济南市千佛山。[B45]辱:辱临,承蒙光临。[B46]腆:强大。赋:军队。诘朝:明朝。[B47]释憾:泄忿。[B48]舆师:战车之师。淹:留。[B49]无所:无须。[B50]桀:举。[B51]桑本:桑树树根。徇:巡示。垒:兵营。[B52]贾余余勇:买我剩余的勇气。[B53]癸酉:十七日。[B54]陈:列阵。[B55]邴(bǐng):姓,同“丙”。御:即驭,驾驭车马。[B56]逢丑父:齐大夫。右:一名骖乘。当时制度,一车乘三人:驾车的人居中,地位尊贵的在左,位于右边的名骖乘,以有勇力精武艺的人担任。[B57]郑丘缓:复姓郑丘,名缓。[B58]朝食:早餐。[B59]不介马:马不披甲。[B60]屦:麻鞋。[B61]病:受伤。[B62]张侯:即解张,齐大夫。张为名,侯为字,古人名字连用相称时,名在字前。[B63]始合:敌对双方接触,发生战斗。[B64]折:折断箭杆。[B65]左轮朱殷:流下的血将左边车轮染为红黑色。[B66]识:记住。[B67]师之耳目在吾旗鼓:战斗时,将士从听到的鼓声和看到的旗语接受指挥官发出的号令。[B68]集事:完成指挥。[B69]擐(huàn)甲执兵:穿着甲衣拿着兵器。[B70]即:就。[B71]辔:马缰绳。古代战车用四马拉动,驾驭者左右手所执缰绳各控制两马。左并辔:将右手所执的缰绳,一并由左手把握。[B72]袍(fú):鼓槌。右援袍:用右手握住鼓槌。[B73]马逸不能止:马奔跑左手不能控制住。[B74]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城东北。[B75]子舆:韩厥之父。[B76]辟左右:周代车战,惟主师所在车,主帅居中,御者在左。韩厥非主帅,居左。梦中闻父亲嘱咐,与御者易位而居中。[B77]从:追击。[B78]越:坠下。[B79]綦(qí)毋张:姓綦毋,名张,晋大夫[B80]寓乘:寄乘车中。[B81]从左右皆肘之:(綦毋张上车后)韩厥用肘部往左右二边推开他。[B82]倪:俯。定其右:使已死的车右尸体不跌落车外。[B83]华泉: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B84]骖:驾车四马,在左右两侧的马称为骖。絓(guì):挂碍,勒马绳为树木所挂。[B85]轏(zhàn):以竹木制成的车厢。肱:手臂自腕至肘部分。“丑父寝于轏中”至“伤而匿之”四句为补叙前事。[B86]及:追及。[B87]絷(zhí):勒马绳。执絷:一说是将帅在车前见敌国君主的礼仪。[B88]觞:饮酒器。[B89]属当戎行:适为军旅之士。[B90]辟:避开。忝:辱。[B91]辱:谦词。[B92]不敏:谦词。[B93]摄官:代理职务。承乏:补上缺位。这是以谦词表示要代为承当职务,实则是俘虏齐侯以归晋军。[B94]丑父使公下:逢丑父与齐侯交换座位后,假装齐侯,命令假为车右的齐侯下车逃逸。[B95]呼曰:高呼着说。[B96]自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自今二字于文不顺,自疑借为卒,卒,总也。谓迄今无有代君任患者。”[B97]三入三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一次入、出晋师,第二次入、出狄卒,第三次入、出卫师。”[B98]齐师以帅退:齐军拥护着齐侯后退。[B99]楯:盾。冒:覆护。[B100]徐关:齐地,在今山东淄川镇西,一说在山东淄博市西南。[B101]保:守卫。[B102]辟:使……避开。[B103]锐:兵器,属于矛盾。锐司徒:主管执锐兵种的军官。[B104]辟:“壁”之借字。辟司徒:主管垒壁的军官。[B105]石峁(liù):齐地,在今山东长清东南。[B106]丘舆:齐地,在今山东益都西南,一说在今山东淄博市南。[B107]马陉:一作马陵,齐地,在丘舆之北,当今山东益都西南。[B108]宾媚人:即国佐。甗(yán):炊饪器具。纪甗:此甗原为纪国重器,纪为齐灭,器入于齐。磬:敲击乐器。玉磬:用玉制成的磬。[B109]不可:晋人不接受、不同意和谈。客:指晋、鲁、卫、曹四国之师。不可则听客之所为:此句为齐顷公对国佐与,郤克谈判的指示。[B110]萧同叔子:齐顷公的母亲。质:人质。[B111]封内:疆域之内。东其亩:亩是农田结构形式中高于地面的畦畴,现在称为垄。先民根据地势高低、水流方向和是否向阳,往往将亩修成南北向和东西向,古人称为“南东其亩”。沟渠与道路的方向与其一致,齐国实行南北向的南亩,晋国要其改为东西向的东亩,是便于晋军自西而来长驱直进。[B112]若:对待。[B113]引自《诗经·大雅·既醉》。匮:竭尽。永:长久。锡:即“赐”。尔:你。类:族类。[B114]德类:道德法则。[B115]疆理:治理。[B116]物土之宜:物宜、地宜,一定土地所适宜的作物。[B117]引自《诗经·小雅·信南山》。[B118]阙:过错失误。[B119]四王: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的合称。[B120]五伯: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B121]无疆:无止境。[B122]引自《诗经·商颂·长发》。布:今传《诗经》作敷。优优:和缓的样子。道(qiù):聚集。[B123]犒:犒劳。从者:追击者,指晋、鲁、卫、曹四国之师。[B124]震:威。[B125]桡(náo)败:失败。[B126]惠:副词,用表敬意。徼(yāo):求。[B127]泯:消灭。社稷:土神和谷神庙,用来代指国家。[B128]敝器:指纪甗、玉磬。爱:爱惜。[B129]余烬:物体燃烧后所留下未充分燃烧的残余,比喻未曾死伤被俘的残兵败将。[B130]背城借一:于城下决一死战。[B131]幸:幸运战胜。[B132]鲁、卫谏曰:鲁国的季孙行父等人和卫国的孙良夫向郤克劝说。[B133]疾:怨恨。[B134]暱:同“昵”。[B135]又何求:又有什么可求。[B136]纾:缓。[B137]赋舆:兵车。[B138]若苟:假设。[B139]禽郑:鲁大夫。公:鲁成公,即姬黑,前591—前573年在位。[B140]汶阳之田:在今山东泰安县西北楼上村东北。

[鉴赏]在公元前589年,晋齐之间爆发了十分有名的鞌之战,本文可分为五部分,分别记述了导致此战爆发的历史事件、激烈的战斗,以及在爰娄订盟的过程。

晋齐鞌之战的起因虽然是齐国入侵鲁国,但本质还是争霸战争,难以判定正义在哪一方。因此,作者对战争中的双方没有表现出任何倾向性,而是如实记载了历史事实,这样的真实性就成为这篇文字的最大特色。不以个人喜好来剪裁史料,而是客观地记录历史细节,这就使得《左传》既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百科全书,又能让我们能够跨越二千多年的时光,真切地观察在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这正是《左传》所特有的无上价值。

这种客观真实的记录,使得人们对战争的双方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看得到他们的战斗精神,而且还能发现他们的思想观念及道德观念在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其中,礼的观念则占据较为突出的地位。在春秋之时,周天子的权威不断被削弱,终于礼崩乐坏,导致了天下大乱。尽管这样,从此文的记述,仍然能看到礼在战时以及战后各类活动之中,发挥了非常复杂的作用。有时礼的规范同战争相矛盾,这就导致了双方的一些循礼的做法,在今人看来变得可笑而费解。但是礼果能加以适当运用,也能调节人们之间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齐国战败后,便派大夫国佐去谈和,晋国方面竟然提出,要让齐顷王之母萧同叔子作为人质这样的无理要求,但是国佐却义正辞严地指出,晋国的要求完全地违背了周礼的要求,如果执意孤行,处心积虑地危害诸侯,就不可能成为天下之盟主。这番言词,使得晋国的主帅无言以对,再加上鲁、卫两国也不乐于过分地削弱齐国,晋国终于放弃了这些无理要求,最终与齐国缔结了和约。成公十三年:刘康公论命经十有三年[1],春,晋侯使郤锜来乞师[2]。三月,公[3]如京师。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4]、邾人、滕人伐秦。曹伯卢卒于师。秋,七月,公至自伐秦。冬,葬曹宣公。

传十三年,春,晋侯使郤锜来乞师,将事不敬[5]。孟献子[6]曰:“郤氏其亡乎!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郤子无基。且先君之嗣卿[7]也,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三月,公如京师。宣伯欲赐[8],请先使[9],王以行人之礼礼焉[10]。孟献子从[B11],王以为介[B12]而重贿之。公及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成肃公[B13]会晋侯伐秦。成子受服[B14]于社不敬,刘子曰:“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B15]以生,所谓命[B16]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B17]。敬在养[B18]神,笃在守业[B19]。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B20],戎有受服,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B21]乎!”夏,四月戊午[B22],晋侯使吕相绝[B23]秦,曰:

昔逮[B24]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B25]。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B26],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B27]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B28],亦悔于厥心[B29],用集我文公[B30],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B31]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B32]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场,我文公师诸侯及秦围郑[B33]。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B34]。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B35],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B36]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B37],奸绝我好,伐我保[B38]城,殄灭我费滑[B39],散离我兄弟[B40],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B41],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B42],成王殒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B43]。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B44]。康公我之自出[B45],又欲阙翦[B46]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B47],我是以有令狐之役[B48]。康犹不悛[B49],入我河曲[B50],伐我涑川[B51],俘我王官[B52],翦我羁马[B53],我是以有河曲之战[B54]。东道[B55]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B56]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B57]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B58],利吾有狄难[B59],入我河县[B60],焚我箕、郜[B61],芟夷我农功[B62],虔刘[B63]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B64]。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B65]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B66]。君又不祥[B67],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B68],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B69]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B70]。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B71]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B72]曰:’余虽与晋出入[B73],余唯利是视。‘不毂[B74]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B75]就寡人,寡人帅[B76]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B77]诸侯以退,岂敢徼乱[B78]?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B79],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B80]以伐晋,诸侯是以睦于晋。晋栾书[B81]将中军、荀庚[B82]佐之,士燮[B83]将上军、郤锜佐之,韩厥[B84]将下军、莹[B85]佐之,赵旃[B86]将新军、郤至[B87]佐之,郤毅[B88]御戎、栾鍼[B89]为右。孟献子曰:“晋帅乘[B90]和,师必有大功。”五月丁亥[B91],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B92]。秦师败绩,获秦成差及不更[B93]女父。曹宣公卒于师。师遂济泾[B94],及侯丽[B95]而还,讶晋侯于新楚[B96]。

成肃公卒于瑕[B97]。

六月,丁卯[B98]夜,郑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B99],不能,杀子印、子羽[B100],反军于市[B101]。己巳[B102],子驷帅国人[B103]盟于大宫,遂从而尽焚之[B104],杀子如、子駹、孙叔、孙知[B105]。

同类推荐
  • 正读道德经

    正读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作者带读者共读经典传统文化图书《道德经》,不带崇拜色彩,不戴有色眼镜,利用每章逐字、逐词的注解方式,力求以理性的思维还原两千多年前的《道德经》到底在说些什么。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从开始编撰到停笔花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到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从原著所记的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其中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读者朋友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 庄子

    庄子

    《庄子》应该于先秦时期就已成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十三篇本《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并流传下来的。汉代《庄子》有五十二篇十馀万字,这种五十二篇本到魏晋时期仍然可以见到。魏晋时玄风盛行,庄学渐起,为《庄子》作注者多达数十家,但这些注《庄子》者往往根据自身对庄子的理解和个人喜好,对《庄子》一书的篇目做了一定的删改,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庄子》版本。郭象以前,主要的《庄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马彪本。其中崔谟、向秀本为二十七篇(向秀本一作二十六篇,一作二十八篇),司马彪本五十二篇。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订的,是郭象对司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并删去其中“十分有三”之后的结果。经过郭象删订的《庄子》,无论从篇章还是字句方面,都更为精纯。由于他吸收和借鉴了向秀及当时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颇富改造性的独特诠释,故为历代所推崇,逐渐成为定本,流传至今。
热门推荐
  • 觅神诀

    觅神诀

    英雄我来当,狗熊你来做。这个时代百废待兴,我将是天选之子,唯一的救世主,而你不过是我踏上征途的一颗垫脚石。
  • 凰不归

    凰不归

    她被暴君毁掉一生,最终战死在城门。她提醒自己不要饮下那孟婆汤,倘若重来,定要血债血偿。没想到,她居然重生回到了十年前。这下好玩了,仇人她一个个都还记得,但是亲人嘛……却两眼一抹黑。
  • 大清一品

    大清一品

    窦光鼐在清朝的政坛沉浮,让您从一个高官的角度高屋建瓴地了解政坛,读懂政坛;让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两百年前清朝社会的波云诡谲,带您走人一个更真实更透彻的清朝官场世界。
  • 我和校草的美食日常

    我和校草的美食日常

    “不……不吃了,吃不下了……”“乖,多吃点才能长高高。”某少爷哄起人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少爷,今晚的菜单——红烧肉、糖醋排骨、水煮鱼、水晶牛肉卷、汁烧酿茄子,鲜虾黄金盏,酥香鸡排,葱爆羊肉……各种菜式任你挑选,你想吃什么?”厉少作为大boss,对烹饪一窍不通,却拥有比米其林星级主厨更挑剔的舌头。而叶念昔,则是他吃过最美味的点心,名曰甜心。【美食小公举VS臭名昭著傲娇少爷,你负责我一日三餐,我负责你一辈子!】PS:1V1,甜宠+爽文+成长+美食,坑品有保证~
  • 天寒何叶西

    天寒何叶西

    阿梨说:某人作为一位美女,大三都快结束了还单身,着实可耻。徐椿和杨珞对阿梨难得说出的如此有道理的话连连叫好,举双手赞成。而很‘荣幸’是她们口下的某人的何清影同学,三年来听多了她们对自己的嫌弃,脸皮厚的早已刀枪不入,对此话并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并且也没有改变单身现状的打算。然而学校这么大,她以为遇见叶寒西,纯属是个意外。大概是她之前过得太潇洒了,老天都看不下去了,让她也尝尝爱情的厉害。后来才知道,他早已画地为牢,让她自投罗网。“第一次见面,你为什么会知道我的名字?”某一天清影问。某人邪魅一笑,“是刘老师托我照顾你,还给我看了你的毕业照片……”老刘在来我们学校之前曾经是他的老师?
  • 佛说须赖经

    佛说须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救驾有功,驭驾有方

    救驾有功,驭驾有方

    她,异世之魂,来到培元大陆,原本懵懂无知、混混度日,却最终知晓,来此并非机缘巧合,而是自有因果。他,未来北朝摄政王,背负家仇国恨,被她所救,又伤她最深,原本应该相爱的人,却最终成了不死不休的最坏结局。他,世人眼中纨绔子弟,南朝风流闲散王,因着少时的约定,寻觅她半生。从未想过穿越而来,这个时空竟是她自己所开辟幻化,左手北朝睿智摄政王,右手南朝风流闲散王,救驾有功,都要以身相许。【每日九点准时更新,成长型女主,书友群:9\6\2\4\6\3\3\7\4】
  • 关羽外传

    关羽外传

    是个男人,就必定崇拜关羽,作者也不例外。那么,给你们一个不一样的关羽的故事看看,如何?
  • 流浪的人类文明

    流浪的人类文明

    地球炸了。夏贤跑了,开着飞船跑的。在宇宙逛了一圈之后又回来了,然后在重新聚合的地球上睡着了。人类文明称他为人类始祖。神使文明称他为吾神。天使文明称他为古神后裔。流浪文明称他为主人。神河文明称他为神河英雄。……
  • 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本书站在员工的立场,从你在为谁工作、不找借口找方法、责任胜于能力三部分展开论述,全面诠释“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一重要的工作理念。寻找方法是对工作的负责,对职位的坚守。